梁嘯在宮前翻身下馬,將韁繩扔給龐碩,帶著荼牛兒快步進宮。宮門口的衛士正準備上前查驗梁嘯的門籍,郎中令李廣從裏麵趕了出來,老遠就揮手叫道:“伯鳴,伯鳴。”


    梁嘯見了,連忙躬身行禮,笑嘻嘻地迎了上去。衛士們見了,連忙堆起笑容,退了下去。


    李廣趕到近前,掄起巴掌,重重地拍在梁嘯肩頭。梁嘯咧了咧嘴,卻沒有讓。李廣上下打量了他兩眼,滿意地點點頭。“嗯,沒養廢了,精氣神倒是更足了。”


    “精氣神不足,也擋不起將軍這一掌啊。”梁嘯擠擠眼睛。“在宮裏呆悶了,想出去跑一跑?”


    “是啊。”李廣也不客氣。“怎麽樣,在天子麵前幫我美言幾句?”


    “我盡力而為。”梁嘯頓了頓,又道:“能不能出征的事,暫且放在一邊。將軍最近射藝可有進步,要不待我見過陛下,咱們出去較量較量?”


    李廣眼睛一瞪,隨即大笑。他搓著手,連聲答應。“好啊,自從你離開之後,我就找不到對手了。好久沒射獵,這次去獵個痛快。好小子,果然還是你知道我的心思。”


    梁嘯大笑,和李廣並肩而行。一路上,持戟當值的郎官看到他,不管認識不認識,都點頭致意。到了殿門口,秦歌從裏麵迎了出來,快步走下台階。“李將軍,你留步,我陪伯鳴進去就行了。”


    李廣點頭答應,又衝著梁嘯握了握拳頭。“我等你。”


    “沒問題。”梁嘯擺擺手,跟著秦歌上殿。秦歌笑道:“怎麽,一回來就要和李將軍較量?”


    “就算我不找他,他也會找我的。與其被動應戰,不如主動挑戰。”


    “說得也是,李將軍最近閑得很,找不到對手的寂寞啊。”


    “可不是麽,沒有對手是寂寞的。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更是其樂無窮。”


    大殿裏傳來天子的笑聲:“廬山是不是火氣太盛,把你養得如此好鬥?”話音中,天子迎了出來,站在門檻內,笑盈盈的看著梁嘯。秦歌見了,暗自梁嘯使了個眼色。親政之後,天子從來沒有主動迎過誰,再敬重哪個大臣,最多是目視他入殿出殿而已。


    梁嘯緊趕兩步,趕到天子麵前,沒有行禮,卻盯著天子打量了兩眼,然後長出一口氣,躬身一拜。


    天子被他近乎無禮的舉止搞糊塗了。他歪了歪嘴。“怎麽,怕行錯禮?”


    “陛下恕罪。臣聽說陛下操勞國事,日理萬機,擔心陛下憔悴。如今見陛下精神旺盛,臣這顆心總算放下了。情急失禮,還請陛下恕罪。”


    天子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你會擔心我?不會是騙我開心吧?”


    “臣豈敢。”


    “好吧,我就當你是真的了。”天子伸出手,挽著梁嘯的手臂,將梁嘯拉到殿中,來到禦案之前。禦案上,堆著一大堆簡策,旁邊還有幾張案幾,徐樂等人都在,笑眯眯的看著梁嘯。梁嘯一一拱手見禮,寒喧了幾句,這才在天子右手側的案後對麵入座,坐在他對麵的就是平陽侯曹時。


    “看到這些人,先猜一猜我們剛剛議的是什麽事。”


    “唯!”梁嘯躬身領命,看了一眼對麵的曹時和他左手側的衛青,便道:“有這二位君侯在,恐怕隻有西征之事。”


    天子耷拉著眼皮,眼神閃爍。“你沒聽說嗎,山東大河又決口了,定陶國一片汪洋。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還能出兵嗎?”


    曹時等人也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把目光投向梁嘯。西部諸郡的大軍已經集結待命,按照原本的計劃,他們此刻應該在出征的路上。因為山東大水,天子生怕引起非議,一直猶豫不決。究竟是打還是不打,正反兩麵意見爭執不下,他們的心懸在半空中已經很久了。


    “臣以為能不能出兵根本不是問題,要考慮的應該是怎麽才能取勝。”


    天子精神一振,重新抬起眼皮。“不出兵不行?”


    梁嘯侃侃而談。“陛下,不僅不出兵不行,出兵打了敗仗也不行。匈奴人得到河西就會罷手嗎?肯定不會。有了商路的財富,有了羌人的幫助,他們會得寸進尺,進一步圖謀武威,進而逼迫隴西,轉而攻擊朔方。屆時西北必然烽火四起,一片狼藉。是以……”


    梁嘯說到這裏,停了片刻,環顧四周,這才擲地有聲的做了總結。“以戰止戰,戰之可也。”


    天子眨眨眼睛,沒有說話,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經過這麽久的討論,這樣的前景早就想到過。不過,從梁嘯嘴裏聽到這句話,他還是安心不少。至少在這件事上,梁嘯的意見和他一致。


    “出兵征戰,無非趨利避害。出征河西,無利可趨,有害可避,是以出兵勢在必然,根本不應該討論。要討論的隻有一件事,如何才能取勝……”


    徐樂打斷了梁嘯。“可是山東大水,流民四起,如何能出兵征戰?以朝廷眼下的財力,救災、征伐,不可兼得。難道說,要坐視百姓輾轉於泥途於不顧,卻要爭那塞外蠻荒之地?”


    “不然。”梁嘯雖然和徐樂相處愉快,可是此刻是禦前爭辯,不能容情。他反問道:“山東百姓是百姓,西北百姓就不是百姓?”


    徐樂毫不退縮。“誠如君侯所言,西北百姓是百姓,山東百姓就不是百姓?”


    “非也。”梁嘯說道:“不論是山東還是西北,都是大漢的子民,都不能棄之不顧。山東大水,百姓可以到周邊郡縣逃難,可是匈奴來襲,西北的百姓又往哪裏逃?這幾十年來,被匈奴人擄走的百姓還少嗎?他們被匈奴人當奴隸,埋骨異鄉,難道不比山東的百姓更苦?”


    徐樂語塞。


    “再者,出征河西,也並不等於棄山東百姓不顧。陛下,臣以為,大河決口非一日之功,若不能治其根本,恐怕隻是勞民傷財。河欲治,卻不能急在一時,需做長遠打算。”


    “梁君侯,你可不是信天意的人啊。”嚴安開了個玩笑,緩和氣氛。“可是你今天所說,怎麽似曾相識呢,莫非你也易弦更張,相信望氣之說了?”


    “我不信天意,我信天道。”梁嘯也笑了起來。“嚴君,主父君,你們都是山東人,可是未必知道大河其實時常決口,隻是不如這次之烈。往年決口,都由各郡縣自己處理了,未曾驚動朝廷而已。”


    “有這事?”徐樂吃了一驚。


    天子也愣了一下,沉吟片刻,仿佛想到了什麽。“好像是有,曆年上計,常見諸郡縣有治河之事。不過見慣了,也沒往深處想,隻當是小決小潰,各郡守邀功而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河決口,也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欲治河事,必先知大河為何如此。陛下,臣觀董夫子文章,甚有感觸,敢請陛下命董夫子再作一篇文章,研習大河幾百年來的變遷,再招募有膽略,願赴險之人,考察沿河地理,為根治河患作準備。”


    “根治河患?”不僅徐樂覺得可笑,就連天子都覺得不可思議,看看四周,欲言又止。


    梁嘯毫無愧色,不緊不慢的說道:“當堯之時,天下洪水湯湯,鯀禹父子相繼,不過二十餘年便竟全功。如今不過是山東出現小範圍的洪水,諸君何以覺得不可治?”


    眾人愕然,一時無言以對。沒錯,這場洪水比堯時那場遍布天下的大洪水小多了,為什麽不能治?


    天子心中大喜,險些笑出聲來。梁嘯一句話解開了他的兩個心結。一是眼前的現實問題:黃河的問題來源已久,不是一時半刻之間就能解決的。二是政治輿論,既然上古的聖君堯在位的時候都能發生洪水,為什麽我在位的時候就不能有洪水?如果說出現災異就是在位之君失德,那堯豈不是更失德?


    眼前這些人啊,都為尊者諱,不敢說。他們不是不知道堯時的洪水,而是礙於堯的聖人之名,不敢拿那件事來比較。唯獨梁嘯這種不在乎神聖的人,才會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這句誰都知道,但是誰都不肯說的事揭露在所有人麵前。


    有時候,還是梁嘯這種無所畏懼的武夫能做事。也正因為如此,董仲舒雖然學富五車,在梁嘯麵前卻不堪一擊。


    天子強忍著笑,擺擺手。“那也不能坐視河水橫流,山東百姓流離失所吧?”


    “陛下,可以安排移民,將受災地區的百姓分批徙往周邊諸郡就食,由沿途郡縣提供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特別是江南,據臣所知,不論是會稽還是豫章,抑或是江夏、長沙,都有不少可供開墾的土地,就是長安附近也有上林苑嘛。曆代先帝都有開上林苑供無地貧地耕種的先例,陛下何不效仿?”


    上林苑是天子禦苑,普通百姓不得擅入。天子擴建上林苑的時候,就曾經引起不少非議。如果在此之前數年提議開放上林苑,天子肯定不願意聽。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他已經焦頭爛額,隻要能緩解山東水災引起的輿情,別說上林苑,就算把長安周邊其他的苑囿都開放,他都不會反對。


    更何況長安附近的流民畢竟有限,大量的流民會就近安置,開放上林苑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他的損失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大。


    天子連連點頭,雖然還沒有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他同意梁嘯的建議。


    “如此一來,各郡縣要支出大量的糧賦,朝廷恐怕拿不出更多的錢糧來支持出征了。”


    “是的,所以要請二位君侯想想辦法,如何才能以戰養戰,甚至撈上一筆,補點缺口。”


    “這怎麽……可能……”曹時啞然失笑,話說了一半,他又咽了回去。別說不可能,眼前這位冠軍侯梁嘯就是成功的案例。他當年出使西域的時候中有十來人,愣是拖得西部匈奴元氣大傷,自己還賺了一個大宛公主。如果他現在說不可能,那天子可能就要換人了。


    他偷偷地看了天子一眼,果然正好撞上天子充滿期望的目光。曹時無奈,隻得強笑道:“還請君侯多多指教,如何才能以戰養戰?”


    梁嘯笑了。“這件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君侯,不僅是我,還有很多人能給你建議。除了你身邊的長平侯之外,禦史大夫韓公,郎中令李將軍,鎮守北疆的程將軍,他們都有類似的經驗。匈奴人並沒有那麽可怕,上有陛下調度,下有將士用命,我軍完全可以打得他們滿地找牙。”


    天子眉梢一動,立刻明白了梁嘯的意思,不動聲色的笑了笑。看這情形,不派李廣出征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隻用集中所有力量,才有可能實現梁嘯所說的以戰養戰,從匈奴人身上撈點好處,補補山東大水帶來的缺口。以曹時的能力恐怕不足以支撐這一場關係重大的戰事,至少他沒有足夠的信心。


    梁嘯一到,快刀斬亂麻的解決了天子的猶豫。


    其實在此之前,兩種不同的意見已經僵持了很久,天子心中也有了基本的決定,隻是需要一個有足夠份量的人來表態支持。而梁嘯就很好的承擔了這個重任。同樣的話,在別人嘴中說出來,可能就沒有他說出來那麽可信。比如以戰養戰,曹時、衛青無論如何也不敢說,就連李廣也未必有這樣的自信。


    解決了流民安置問題,剩下的問題就好解決了,怎麽才能以戰養戰,盡可能減少朝廷的負擔。


    梁嘯建議,先派人出使西羌,行連橫合縱之策,分化羌人內部,再用重兵出擊,一舉殲滅那些一心要與匈奴人聯合的羌人部落,恩威並施,穩住羌中。與此同時,派精銳騎兵出武威,主動出擊,深入匈奴人的腹地,打亂匈奴人的部署。


    經過幾位大臣反複商議,天子最後做出決定,由曹時、衛青統三萬步騎出隴右威懾羌人,由李廣、梁嘯統兩萬精銳騎兵出武威,奔襲匈奴人。


    眾人讚同,唯獨梁嘯提出了兩個異議:一,他推薦大行令王恢代替自己隨李廣出擊;其次,將李廣部的兩萬騎精減為一萬人,一人雙馬甚至三馬,減下來的一萬人充當步卒,轉到平陽侯曹時麾下,以保證對羌人形成足夠的威懾力。


    天子不解。“那你呢?”


    梁嘯躬身道:“陛下,臣願意與韓公一起,留在陛下身邊,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補刀。”說著,他豎起手掌,做了個砍人的手勢。


    天子忍俊不禁,點頭答應。“也好,有你和韓公留守,就算有什麽意外,也足以應付了。”


    -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箭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周並收藏大漢箭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