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勢局(5)


    黃宣大手一揮,上百名的工人就又回到了生產線上,他又在洛林的幫助下,手把手的給工人教怎麽使用這條生產線,煞有介事,唬的眾人一愣一愣的。


    徐啟不相信的問李生剛:“真的把生產線都改了?”


    “我問誰去啊。”李生剛這麽說著,卻覺得如果是自家老板的話,還真有可能,說不定人家就是外星留學回來的,順便還帶著手下什麽的。又或者是從海外仙島拜師回家,撒豆成兵,吹口氣就是30億,做條生產線不也就是輕輕鬆鬆。


    雖不中亦不遠矣。


    可他哪裏敢說呢。


    整條bd生產線,基本是由全電腦控製,但因為技術剛剛開始發展,關鍵點很多,需要的人手也就不少,待一切準備妥當了,朱賢奎的人早就把東西送過來了。


    “開機吧。”黃宣衝著徐啟點點頭,卻連生產線也不看,就去換衣間脫了衣服,玩兒新顏料去了。


    要把稀有金屬加入到有機溶劑中,進而生產出合適的有機染料,富士用了4年,三菱差不多三年半,先鋒稍早一些,但也早不了多少。黃宣的目標是——3分鍾。


    其實這也沒啥可說的,直接以原子的形式,將稀有金屬和有機溶劑絡合,一個有機染料大分子應該有多少個稀有金屬原子,要多少個苯環而甲基,就按照應該有的構象放上去行了,雖然上千億、上萬億的有機大分子用了幾十萬度電能,但反正隻是驗證性質的試生產,黃宣也不在乎那點小錢。


    而車間裏,真正進行試生產的的徐啟這已經有了暈厥的征兆。


    他原本還在奇怪黃宣為何特意將盤匣從備料中劃掉了,原以為老板是想節省下這部分錢,隻試試光盤本身,因此他也沒多注意,但等到盤片生產出來,他才發現,原來這就是老板說過的加了超硬塗層的光盤,根本就不要盤匣。


    除了沒有真的使用有機染料以外,一切都和正常的光盤相同,如果這是王郝買來的新生產線,徐啟隻會高興,可這是黃宣用錘子敲打出來的改裝版生產線,他心裏的滋味就怪多了。


    難道真的又到了8級金工橫行的年代?


    他還有些不太相信,手摸著地中海,對旁邊的技師道:“再看看,看看那個……,等新的染料上來了再說。”


    黃宣不一會兒就從小房間裏走了出來,手裏提了兩大桶的有機染料,交給一名工人道:“把這些染料放那台生產線上。”


    “哦。”


    徐啟嘴唇動了一下,又止住了,隻是大聲喊:“停機了。”


    生產線緩緩的停了下來。一群人都看著那工人將新的有機染料給加到旁的生產線上,黃宣就對朱賢奎解釋道:“這一批出來的光盤就是可以銷售的光盤,你如果有興趣,那有機染料就可以外包給你,但專利是我的,價格我們也要再商量,剩下的外包裝,還有其他的光盤原料,也都可以談合同。”


    朱賢奎“恩”了一聲,卻沒著急答話,他之前追著黃宣談合作,那是因為家裏傳下來的神奇故事和黃宣太像了,他才想跟著黃宣走,現在不說話,是為了證明黃宣是不是真的有“能力”,也是決定合作可能的時候。


    到了這個時候,徐啟卻又緊張了起來,順著這條試生產的生產線又看了一遍,抓著頭發,大聲道:“開機。”


    主操作員摁下按鈕,生產線立刻緩緩啟動了起來。


    黃宣則拉著朱賢奎向生產線的後段走去,道:“過去看看盤片怎麽樣。”


    新的生產線生產速度並沒有變,平均每7秒生產一片光盤,容量25g,但隻要能達到90%的成品率,絕對生產速度並沒有太大的用處,至少現在看來,每月75片,三條生產線每月225萬片的藍光光盤是很難賣掉的。


    朱賢奎也收拾心情,拿起從生產線上剛剛送過來的藍光光盤,摩挲著道:“這個成本是多少?”


    黃宣看了一下旁邊的能量屏,神秘一笑道:“總是比索尼的還要便宜。”


    “技術呢?能差多少。”朱賢奎基本不懂技術,但從一般的觀點來看,無論是索尼、先鋒還是飛利浦的盤片,都理應要比黃宣生產的好,畢竟,中國出產的便宜dvd光盤多了,但要說能做的像國外廠商那麽好,就沒有利潤了。


    “等等分析報告出來就知道了。”黃宣又是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


    徐啟也心裏癢癢的拿著流水線上下來的盤片,翻來覆去的看,一個勁的催技術科的人:“怎麽樣了?合適不?”


    好容易在各種測試機上過了一遍,那技術員才拿著厚厚一疊報告走出來,道:“黃先生,我們剛剛測算過了,新的盤片的硬度和傾斜度都達到標準,密度是……”


    “比索尼的好還是不好。”黃宣很直接問出了朱賢奎想要問的問題。


    “要好的多。”那技術人員立刻抽出一張紙,道:“而且我們的成品率很高。”


    索尼用的也是singulus的生產線,而且比信通的生產線還要老些,更別說經過洛林改造的了。


    那技術人員嘴上說著,眼睛卻看著徐啟。


    徐啟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證生產率,控製產品的質量在一定區間內,相對而言,後者是較為固定的,而前者這是需要努力的。他這刻焦急的問道:“成品率有50%?”他已經看到了許多好盤,終是不問能不能用的問題了。


    “91%”那技術人員看了黃宣一樣道:“比索尼的成品率高了一倍。”


    徐啟手一抖,幾縷“秀發”就從光禿禿的地中海上脫落了下來,海洋擴大了……


    別的技師也忙忙的搶過分析報告看,雖然大部分是英文或者德文的,但那些數字都是在場諸人所熟悉的。


    一技師扭著脖子,去看替換下來的備件和用來裝樣的設備,喃喃道:“難道真的可以用扳手和鉗子改造生產線?”


    他驀然回首,再看精準的不像話的生產線,腦門一熱,道:“連遊標卡尺都沒有,怎麽定位的?”


    黃宣猛的咳嗽一聲,道:“這個是技術機密,你們就別管了。”


    徐啟看黃宣的眼神立刻不一樣了,他從技師手上拿過來一隻扳手,在生產線上比劃了半天,道:“我能學不?”


    “再說。”黃宣笑的後槽牙都露出來了。


    朱賢奎也搶過一張單子,不管看的懂看不懂就塞到衣服裏,沒理會徐啟等人的眼光,道:“我回去要找人看看。”


    “隨你。”黃宣收回目光,一抬手,抽出一個u盤道:“這裏麵是有機染料的生產工藝和配方,作價2000萬美金,我要占你家廣華染料廠30%的股份,然後你就可以拿這份配方生產了。”


    “百分之三十多了點吧。廣華至少值10億。”朱賢奎說著,手就想去抓黃宣的u盤。


    黃宣手上繞了一下,毫不謙讓的道:“就30%,以後你賺我的錢說不定比這還多呢。”


    “那要重新添加設備吧?這些不得稀釋股份?”朱賢奎才是真正的商業世家出身,雖然早就說要和黃宣幹,但討論起合同來,輕易不退讓。


    “現有設備改造一下,能生產差一點的有機染料,剩下新的設備就是你的事了。你如果同意,咱們就簽合同,5天內,我要第一批供貨。”一周後中川裕一行就要到達南京了。


    “成。”朱賢奎也不囉嗦,這就點頭道:、“我也算是拚搏一把,咱們這就找律師吧。”


    “那最好。”黃宣立刻露出個合作愉快的笑容。


    ……


    和朱賢奎簽了合同沒有一天,黃宣的大伯母楊荔就找上門來。


    dvd是個大蛋糕,這個時候正是興盛的時候,每年全球產生的利潤高達1200億美金以上,並養活了10倍於此的配套產業,evd聯盟在這種巨大利益的推動下產生,這是因為6c聯盟的壓力。


    以索尼為首的dvd利益集團,在千禧年前夕向中國企業開征的專利金要求,中國廠家每生產一台dvd就必須要向6c聯盟以及向4c聯盟繳納5美元,要向湯姆遜進貢1至1.5美元的專利費,還要向mpeg繳專利費2.5美元。這筆錢委實太多,並且逐漸增多,從開始時占平均23美元利潤的一半,直到每台機器20美元。幾乎抽走了dvd末期的最後利潤。朱家和楊家同為evd聯盟中的主導家族,他們是最深切感受到6c聯盟壓力的中國企業,更有無數中小企業早就被推下了深淵。


    所以當發現黃宣有可能在新一代的光存儲領域占有專利優勢的時候,兩家人不可避免的被吸引了。


    來見黃宣的不僅有楊荔,還有他的兄長,現在楊家的當家人楊明,他一手掌握著百億元的大集團,已經很少親自參與這樣的談判了。


    除非這是一次異常重要的談判。


    如果楊荔僅僅代表一家工廠或者企業來和黃宣說,黃宣多半直接就同意了,但現在,楊家顯然是想要將自己綁上黃宣的戰車,或者將黃宣綁上他們的戰車,讓藍光與其休戚與共,這是黃宣很難同意的。


    所以,楊明第一次提出的獨占直接就被黃宣否決了。


    坐在富臨在南京新開的分店中,黃宣認真的品著自家帶回來的6頭鮑,劉子青也陪坐在旁和楊明有一句每一句的聊著,氣氛稍稍有些冷淡。


    楊荔喝了兩口茶,見黃宣老神在在的樣子,不由暗暗笑笑,道:“宣兒,獨占協議真的不能簽?”她這樣說,既是將條件鬆動,又是打打親情牌。


    黃宣愁眉苦臉的道:“我剛和朱賢奎簽了合同,現在違約是要賠錢的,而且我連專利都給了他,獨占真的簽了,也就沒辦法生產了。”


    “那麽獨占聚碳酸脂的供應呢,我們可以投資建廠。”楊明50許,但頭發已經花白,眼角的皺紋很明顯。


    聚碳酸脂就是pc,是樹脂的一種,用於整個基盤的製作,藍光光盤的要求更高一些,由於中國工程塑料技術的落後,藍光要求的技術指標國內幾乎無法達到,但如果能和黃宣簽下獨占,特別是得到一部分的資金支持,就可以建立新的工廠,將楊氏集團從目前的泥潭裏拉出來。


    黃宣也知道楊家目前的資金鏈很緊張,這等於是變相的拆借,再看伯母,想了一陣道:“貸款投資了總是要比放在銀行好,不過這樣,我就要至少51%的股權。”這等於是將和信目前的產業鏈向上遊延伸了。


    以當前聚碳酸脂的生產能力,若是藍光光盤的產量突然增長,必然會帶動原料的增長,聚碳酸脂將可能是一個瓶頸。


    楊明長舒了一口氣,心裏輕鬆了些道:“不知道你的信通生產能力怎麽樣?聚碳酸酯是我們很看好的一個項目,中國現在是消費大國、生產弱國,現代化規模裝置隻有日本帝人在建的50000噸/年裝置,要投產還得幾個月,不過國內外投資這方麵的很多,我們的想法,是不是先建一個年產3萬噸的光氣法生產型工廠?然後再建這個藍光光盤所需的pc配套車間?”


    “這個我不太明白,楊伯伯給我解釋一下吧,投資多少,光氣法又是什麽?”


    一聲伯伯叫的楊明渾身舒坦,嗬嗬笑道:“3萬噸的pc,如果是用光氣法,大約4億元左右的投資,若是用非光氣法,就要增加1億元左右的投資,這個光氣法的生產工藝和成熟、建設成本低,但光氣是劇毒產品,汙染嚴重;非光氣法是以清潔的環氧乙烷、二氧化碳為原料,幾乎不產生汙染,但建設成本較高。一般來說,非光氣法生產工藝是產量越高,平均增幅越少,如果量大,可以獲得國家補貼,這樣就還可以,但6萬噸以下,還是用光氣法比較好。至於藍光現在用的聚碳酸酯,還需要再開發一下,在新的工廠裏加上一道工序,少量生產出來所需要的就行了。”


    黃宣現在可是看不得汙染,糧食比這些化學品值錢多了,他腦子隻是一轉,就道:“那我明白了些,楊伯伯你準備怎麽建廠?時間太久我可等不住啊。”


    隻要21台生產線全部到達,他每個月可以生產1500萬片藍光光盤,生產成本能降到索尼都不相信的程度,若是藍光全麵鋪開,這些原料的價格也一定會隨行就市。


    楊明喝茶潤了潤喉嚨,道:“中國聚碳酸酯業,大連齊化公司速度最快,他們現在主要生產環氧樹脂,我們在齊化也有股份,而且我們有資格擴股,如果用他們現有的技術,最多6個月就能建成投產。而且聚碳酸脂和環氧樹脂一樣是以雙酚a為主要原料的,這些都可以降低成本。”


    黃宣笑笑,想了一會,手指在桌子上無聲的敲著,道:“楊伯伯,您應該也聽說了,我現在手上有140億美金的貸款,這筆錢我現在就已經在付利息了,所以要說用錢,倒是不用吝嗇,反而時間更重要。”


    他每個月要支付差不多8000萬美金的利息,相比之下,4億人民幣的投資就太少了。


    楊荔看了自己大哥一眼,笑著道:“那宣兒你覺得應該投產多大規模?”


    “這個我不太懂,反正3萬噸我也用不完。”黃宣挑挑眉毛,笑道:“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先建一個生產我們需要的pc原料的工廠,然後再建一個大的?”


    “可以分開來建,但還是要先生產聚碳酸酯,它不能用成品加工的。”


    “這麽著,是不是給我看個報告書?”黃宣卻不霍霍然答應,反而讓楊明高看了他一樣,原本在他的想法裏,年輕人總是會有些衝動的,他哪裏知道,小小年紀就經曆了生命危險的黃宣,遇到這樣的事情,已經相當平靜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時空走私從2000年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時空走私從2000年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