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裝備采購,已經軍事設施建設,預計年軍費可以降低至2300萬元。同時朝廷將擁有32萬精銳野戰軍,同時擁有5萬精銳海軍陸戰部隊。”盧象升最後總結道:“不僅軍費開支減少,而且可戰之兵是當前的兩倍左右。”


    “這個方案不錯。”朱由校點頭通過了參謀部製定出的這個方案,說道:“就按照這個方案試行吧!爭取兩年內完成這個進程。”


    “臣遵旨。”


    “對了,野豬皮帶著那兩萬騎兵倉惶逃竄,直到現在也沒發現蹤跡。愛卿你覺得他帶著那兩萬騎兵會跑到什麽地方去?”朱由校這個時候想起了野豬皮,這家夥顯然還是遼東的一個隱患。


    盡管隱患不大,野豬皮實力大損,還丟了地盤。想要恢複實力連人都沒有,更何況此事明軍騎兵數量比野豬皮的騎兵還要多,野豬皮剛來遼東劫掠隻是找死的行為。不過朱由校還是不放心,而且野豬皮在遼東殺了那麽多的漢人,不將他們徹底殲滅,也難以泄憤。


    “臣以為,他們很可能是向蒙古方向逃竄了。”盧象升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後分析道:“之前錦衣衛在蒙古有情報傳回,範文程曾在戰前出使蒙古,意圖與蒙古聯結,共同對付我們大明。”


    “那麽如今建奴走投無路,向北逃竄顯然不太可能,那裏是寒苦之地,人口不多,而且沒什麽生產。隻有一些遊獵的蠻夷。他們向北逃竄是待不住的。那麽唯一能給他們提供容身之地的就隻剩下蒙古了。蒙古雖也落後。但起碼還是有生產的。而且建奴隻需低下頭顱,或許林丹汗會很樂意接納他們。畢竟建奴這些年和大明作戰下來,在戰力上早就超過了蒙古騎兵。”


    “蒙古!”朱由校閉眼思考了一會,接著睜開眼睛說道:“如果野豬皮真的投靠了蒙古,那麽林丹汗若是征服了漠北,那麽我們必須做好敲打蒙古人的準備了,否則蒙古人不久之後就會騎到我們大明頭上,必須在明年徹底整合中央軍的戰鬥力。並製定一個進攻蒙古王城的作戰計劃。”


    ……


    時間已經到了天啟三年秋季,一年一度的秋收再次來臨。北方各省的天災在天啟三年增加了不少,秋收之前各種受災情況就上報了到了朱由校這裏。


    朱由校也一一排出特使對災情進行核實,然後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


    北直隸的災情倒是比較輕,因為水利設施的大量完善,一般的旱澇災害對北直隸的農業生產影響都不會太大。北直隸秋季的紅薯、玉米、大豆等作物都喜獲豐收。


    北直隸的糧食供應方麵,基本上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並且加上紅薯的產出,甚至可以將糧食運到其他省份銷售了。所以在天啟三年秋季,朱由校下調了北直隸糧食出口關稅。


    不過在棉花供應上。卻是依舊不足。因而在秋收來臨之際,北直隸棉商和南方棉商又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發生了搶棉大戰。不過相比去年。黃河三角洲的棉花種植麵積擴大了不少。當地的地主、農民在棉花行情看好的刺激下,都加大了棉花種植麵積,使得天啟三年的棉花價格相對平穩。


    北方各省盡管受災區域增加,但天啟三年的紅薯種植麵積卻是大大增加,大大緩解了糧食供應問題。


    經過兩年的大力推廣,北方各省很多百姓終於是明白紅薯是什麽玩意了,並且也看到了其高產的優點。很多農民都開始願意種植紅薯,以用來防備饑荒。


    朱由校這年秋收根據各地官員上報的紅薯推廣成績,給這些官員各自記了功。經過內閣這兩年來對北方各省的吏員整頓,大量接觸過基層的官員被提拔到了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在天啟三年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效果。


    在這些官員的治理下,各地總體局勢平穩。


    就在這個時候,廣東上報了一個奏章,說是有百姓不滿糧價過高,在衙門前鬧出了民變。


    朱由校第一感覺就是詫異,怎麽廣東都缺糧?


    不過轉念一想卻明白了,廣東是大明的產糖區,還是對外貿易的主要省份之一,土地種植的都是大量的甘蔗和其他對外出口所需的經濟作物,如此一來廣東缺糧也就不奇怪了。


    廣東、福建、浙江、江蘇一帶城鎮所需的糧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湖廣供應糧食。


    廣東一帶比較富裕是肯定的,但銀子都在有錢人手中,普通民眾對高糧價難以承受也是必然,貧富差距相比北方還要嚴重。


    “看來還是要盡快擺脫從南方運糧,最好是北方能產出足夠的糧食,並向南方供應。”朱由校立即將目光投向了東北地區。


    後世的遼寧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遼東,重新開發出來的難度倒是比較低,畢竟就算是被戰亂搞得生產全無,但道路等基礎設施總是有的。


    但是後世的吉林、黑龍江就沒有什麽基礎了。


    如果東北地區能開發出來,就能得到很多耕地了。東北地區有三大平原,即遼河平原、鬆嫩平原、三江平原。


    目前遼東的6000萬畝耕地還沒有完全恢複生產,移民工作已經刻不容緩了,必須盡快將東北建設成一個先支撐北方糧食供應的糧食產地。然後逐步變成一個可以向南方供應糧食的糧食產地。


    總的來說,遼東還是缺人。


    隨即朱由校在乾清宮召見了內閣首輔沈潅,與沈潅商議移民遼東的政策。


    “遼東既已收複,缺人的問題實際上倒是容易解決。陛下隻需讓那些有招工需求的企業,一同前往那些民生較差的地區招工,那些貧苦百姓心裏有了底。自然也就願意移民了。”沈潅對朱由校建議道。


    “至於繼續向北擴張的問題。陛下您既然決定用生產兵團作為急先鋒,那麽隻需在生產兵團建設了一定基礎後,就可以把周邊的土地賣給那些農業公司。隻需花個七八年的時間,遼東以北地區都可以開墾出來。”


    “這個辦法不錯。”朱由校點頭肯定道,雖然故土難離是一方麵,但另一方麵百姓移民積極性不高也是因為對異地太過陌生,不知道移民之後的境遇會是如何,所以隻要在故土還餓不死。很多時候就不願意移民。但如果提前給他們找好了工作,談好了用工待遇,那麽相信很多日子不好過的百姓是願意移民的。


    “另外遼東一旦開發出來,朝廷財政收入將會大幅度增加。到時候朝廷財政就不會如此拮據了。”


    “那接下來就要勞煩愛卿了,盡快讓遼東恢複生產。”朱由校對沈潅說道。沈潅躬身道:“臣自當鞠躬盡瘁。”


    戰後自然就是享用戰爭紅利的時候,遼東的土地已經被大量賞賜給了參戰官兵,但還是有不少土地的。另外土地隻是戰爭紅利的一部分,還有遼東的礦場,以及遼東的森林資源。


    自從遼東陷落之後,北方各省的木材供應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導致木材價格上漲等等問題。此時遼東收複之後,隻要伐木場開始運轉。就能填補木材的缺口。


    同時在礦產方麵遼東也比較豐富,采煤、采礦也是一塊肥肉。


    遼東的這些資源很快就完成了分配,土地賞賜給參戰官兵之外,其他土地則進行了公開競拍,價高者得。而那些林區、礦產同樣也是通過公開競拍的方式進行分配。


    皇家財團無疑是這次資源分配中得到最多資源的,這其中並不存在什麽黑幕。隻因為皇家財團有足夠的資本,出價自然比民間商人要高。所以那些優良資源,大部分都被皇家財團買下。


    這些錢都是近了朝廷的國庫,當然對於皇家資本來說,是左手換右手而已。不過皇家財團並非隻有皇家資本,而是由一大群人形成的利益集團,所以這個購買成本是按照股份進行分攤,因此價格不可能高到離譜的程度還買。


    但也因為此次朝廷出售的資源較多,所以這些資產價格普遍偏低,未來前景看好。這也是必然的,如果價格沒有一點水份,也吸引不了民間資本投資遼東。適當的水份,能讓遼東吸引到很多投資,隻要有足夠的工人,遼東的資源很快就會被開發出來。


    盡管資產出售價格比正常來說偏低一些,但是朝廷也通過出售大量的資源,賺取了五千多萬元的財政收入,軍費基本上是賺回來了。


    民間資本在這次競拍中,也搶到了不少資源,他們如果不想虧本,那麽記下來就是要把這些資源開發出來。


    而朝廷手上,還有相當一部分資源沒有出售。一次性丟出去,那會把資產價格壓得太低。


    朝廷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北直隸的稅收、行政體係照搬到遼東去,並且發展遼東的經濟。不管是皇家財團還是民間資本,隻要有了投資,就會產生大量商業活動,朝廷就就能有稅收方麵的收入。


    遼東缺人也是一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很快也解決了。


    內閣先是下令北方各州縣大力號召流民遷移遼東,並且由國庫下發沿途遷徙所需的口糧以及路費。


    接著又集中投資遼東的那些企業招工人員,一同前往九邊、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大量招工。


    這樣的辦法確實很有效果,很快就招到了大量願意前往遼東的工人。當然並不是所有工人都願意拖家帶口過去,不過這也無所謂。


    隻要接下來朝廷把遼東的基礎設施建設好,那些工人自然也就願意把家小都接到遼東去定居。


    特別是那些民生比較困難的地區,這些工人去了資源豐富的遼東,肯定不會願意回去。


    特別遼東用的工商體係是北直隸那一套,不管是皇家財團還是民資企業,工人待遇都是有保障的。失業的時候朝廷也會發放補貼。


    除了企業在大量招供。朝廷也在大量招工。


    朝廷此次出售大量資產賺取到了五千多萬元的資金。這些資金都將被投入到遼東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官道將被重新修繕,同時還將建設大量可供重型馬車通行的馬路,為商業活動提供基礎。同時還將修繕水利,為農業生產提供基礎。


    遼東的水利設施修建還是比較容易的,朝廷隻需要負責修建主要的河流水利,例如加固河堤、修建水庫。田間地頭的水利設施則是由各個農業公司自行修建。


    朝廷的投資,加上各個企業的投資。頓時讓遼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大量的工人源源不斷的被招到遼東。大量的基建活動又帶動了磚瓦燒製、采石、伐木等等產業。


    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建設活動依舊沒有停止。


    這重新回到大明手中的土地,開始重新煥發生機,一切都百廢待興。大量人口突然湧入生產凋零的遼東,糧食自然也是一個問題,不過北直隸的糧食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隨著各地官府以及各個報紙的宣傳,移民遼東的浪潮也越來越高漲。很多日子過得不好的百姓,紛紛到當地官府報名。當地官府將他們登記之後,便將這些百姓集中送往遼東。沿途所需的夥食和車馬、船舶,這些費用都是由朝廷承擔。


    盡管移民到遼東不能獲得土地什麽的。但是沿途的費用朝廷承擔了,對於那些日子不好過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隨著天啟三年冬季來臨,報名的百姓也越來越多。一個冬季下來,北方各省州縣上報上來的移民申請人口就突破了五百多萬人。內閣全部做了批準,條件非常寬鬆,開春之後這些百姓都將被送往遼東。


    此時遼東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活動,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之後,在遼東還將出現一大批的企業投資、生產活動,更是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移民過去不用擔心安置問題。


    這些移民到遼東後的住房什麽的也很好解決,開春過去可以先隨便搭個木屋住下。然後讓他們在官府規劃出來的城區裏麵修建房屋,而這些土地都將由官府免費提供。


    移民過去的百姓,隻需要承擔房屋修建的費用,還可以向銀行貸款,修建房屋的過程中又能產生很多經濟活動。


    經濟實際上就是由不均衡來拉動的,所謂的不均衡就是需求。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就產生了經濟活動。


    一個企業家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擅長發現不均衡,從而組織生產、建設,去消除這些不均衡。


    當然發現不均衡的能力就算是普通人都具備,而真正能夠成功的企業家,就是創造新的不均衡,或者是維持不均衡的現狀。


    所謂創造新的不均衡,就是‘創新’,例如發明一種新產品。而維持不均衡,則是通過一些官商勾結,或者政府強製性的規定來產生,例如鹽稅就維持了百姓對食鹽需求的不均衡。


    而此時大明還未完成基本的資源配置,因此創新之類的東西,當前有沒有都可有可無。有之更好,沒有也不糾結。當前依靠重新配置資源,就能產生強大的經濟上行能力了。


    而朱由校成立的‘皇家科技學院’,以及出台《專利法》,實際上就是為日後大明完成基本的資源配置之後,鋪墊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創新之下出現的產業能夠帶動資源配置基本完成後的大明經濟。


    朱由校注重保護那些發明者的專利,並且給予其較大的回報,就是為了鼓勵創新。而對於能創新的民間企業,皇家財團則會將其吸納到財團之中,高價購買其股份。而不是對那些創新型企業進行強取豪奪,從而打擊企業家創新的積極性。


    接下來朱由校要做的就是開放各個產業,讓民資也能參與進來。但又由皇家財團壟斷這些產業。而那些民資在皇家財團壟斷的環境下,隻有創新才能生存。就如同一頭老虎在背後追趕著民資奔跑,他們不奔跑就要被老虎吃掉。


    例如竣工製造業,朝廷接下來不會完全隻采購皇家軍工廠的產品,而是會發布采購信息,然後讓財團資本和民資都參與進來,誰的產品能符合軍方的要求,並且在價格上有競爭力,軍方就選誰的產品。


    當然最大的份額最終還是皇家資本的,例如民資成立的軍工廠發明出了一個跨時代的軍事裝備,那麽軍方要大量采購。發明該產品的民資軍工廠確實能獲得一部分采購份額,但同時也將授權給皇家軍工廠生產,皇家軍工廠可以付給民資軍工廠一筆錢。同時皇家銀行還可以購買其股份,將該民資軍工廠吸納到皇家財團之中。


    最終結果就是,皇家資本依舊壟斷市場,而創新了產品的民資老板也賺到了錢。


    皇家資本可以對那些還沒有技術性,卻占據著市場的商家進行粗暴的吞並,但對待那些創新型企業家卻必須要克製手段,盡量實現雙方共贏。


    所謂的創新型經濟模式,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當前大明百姓最大的需求就是糧食、棉花、蔗糖等等農產品,以及可供生活居住的房產。


    當日子過得更好的時候,就會對衣食住行有更高的需求。吃得更好,住得更好,穿得更好,出行更加方便。


    等於說人類的經濟發展,都是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個核心,目標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一個個可以提升衣食住行的創新發明,就能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家層麵的經濟增長點,無非也就是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環境,或者是對外戰爭方麵的軍事需求,從而也能作為拉動經濟的方式。


    當前大明資源配置不均衡,核心的問題就是財富分配不均。所以朱由校接下要做的,依舊是對明王朝各階層的財富分配進行改革。隻要改革成功,經濟自然增長,朝廷稅收自然提升。


    北直隸進行改革後,經濟已經迅速增長。


    天啟三年北直隸的經濟變得更上一層樓,因為財富分配的改變,使得普通百姓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在滿足這些需求的過程中,北直隸經濟就徹底的火爆了起來。


    當然經濟不可能永遠火爆,當目前的不均衡被消除之後,經濟就會盛極而衰。而朱由校卻是早早的做好了準備,已經讓人開始研究蒸汽機了。


    未來蒸汽機將帶來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產生大量的新需求。(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烽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烽原並收藏重生明末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