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基本上是結束了,但是對戰爭紅利的收割才剛剛開始,西域地域廣袤,大明對西域的控製力還比較差,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第一批移民的就是固原鎮、甘肅鎮、寧夏鎮軍戶,他們獲得了一批土地紅利。分配給他們土地有1200萬畝左右。


    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移民過來,將在兩年內完成移民工作。


    同樣獲得了土地紅利的,還有參與此次戰爭的官兵,經過一番戰功統計,朱由校分配了1000萬畝左右的土地用於賞賜參戰官兵,平均每人分到了35畝耕地。這些耕地將由軍方成立的農業公司經營。


    西域現有的耕地基本上就瓜分一空了,那些葉爾羌汗國留下的異族怎麽辦呢?好辦,直接登記為不可擁有土地的二等民,打發去農場做工,去當棉花種植工人已經建設所需的苦勞力。


    這些二等民不僅不能擁有土地,還不能享受到一些福利,朝廷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餓不死就是。這種保障又是建立在這些異族肯做事的前前提下的,作為戰敗方,這些異族被采取了軍事管製。


    西域既然地域比較廣袤,控製起來不是那麽容易。那麽把這些分散在各地的異族集中起來,施行軍事管製生產,就算是會亂,很快也就會被軍隊鎮壓,無法對朝廷在西域的統治形成什麽威脅,更加無法威脅到移民過去的漢民。


    軍事管製下的異族,將會被集中起來安居,並收繳一切武器。宗教活動和出行都是被管製的,工作自然會有安排。做了事就發錢發糧,工資水平會比較低一些,但也不算太低,成年男子每個月也有2元的收入。


    不能工作的病號、傷殘,朝廷每個月會給予補助,總的是餓不死的。那些有手有腳的,朝廷則是不給補助的。


    農忙的時候。這些異族就在軍方農場做事,農閑的時候就去修建水利設施和道路什麽的。


    這年頭的戰敗者不被屠殺、****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被軍事管製算個啥,官兵又沒屠殺他們。也沒有侮辱婦女。所以大明官兵對這些異族進行集中管理的時候,並沒有遭到太強烈的抵抗。


    當然抵抗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大明官兵是拿著刀子將他們集中起來安置、管理。聽話的有賞,不聽話的砍了。


    這些異族則是人口紅利,用工成本低。婦女、童工都能用,棉花種植業最麻煩的就是棉花采摘,婦女童工本身就可以勝任。


    這些也在從事農業的異族自然是要用這種政策來對待的,畢竟不這樣管理的話,他們與漢民雜居在一起,必然會因為宗教問題產生巨大的矛盾。相比之下,蒙古人因為沒有極端宗教,又不完全與漢人混居,主要生活在草原上,因此蒙古人的待遇模式又不一樣。


    被劃分為二等民的異族要想取得正常公民的戶籍。首先必須脫離極端宗教,同時還要學會說漢語,並且不能有犯罪記錄。


    這樣的解決方案簡單粗暴、一勞永逸。想出這個主意的還能有誰,自然是皇帝朱由校。


    在紫禁城劈裏啪啦的一頓如意算盤,算是把西域的戰爭紅利給分了下去。


    土地紅利方麵,安置邊軍分出了1200萬畝,賞賜參戰官兵分出了1000萬畝。還有大片沒有開墾出來的耕地,這些耕地大概有4000萬畝左右,這些土地則將被國有農業公司,以及生產兵團瓜分。


    礦產資源。大部分都將被國有礦業公司獲得。


    那些異族則是人口紅利,將通過軍事化管理的方式進行壓榨。


    開發西域的人口缺口,則從關內招募工人、移民填補,再加上人口繁衍什麽的。可以慢慢開發。反正西北地區,開發起來也不少的那麽著急,十年之內能大致開發出來就可以了。


    重點還是掃除了異族的威脅,建立了一個和諧的秩序。並且開發出多少地方,就能產出多少棉花。


    青海和頤部同樣也投降了大明,朱由校隨即也排人前往青海建立行政。同時劃分草場,改變和頤部的生產、社會模式。


    天啟七年五月,朱由校宣布大明成功收複西域,並下旨成立西域省,並在關內各省招募移民。


    消息剛公布出去,各省百姓紛紛轟動。


    自從新君登基以來,也隻有七年的光景。可是這七年裏,卻是不斷的在開疆擴土,這幾年尤為厲害。


    不僅掃平了建奴,打敗了蒙古,又攻下了南洋,還開拓澳洲,如今還收複了西域。而且還在北方把改革搞得風生水起,如今新政地區經濟繁茂,百姓都能實現溫飽,文治武功都是一流。


    當然這都是一些有識之士的看法,而更多利益遭到損害的群體則是對皇帝滿腹怨言,恨不得皇帝明天就嗝屁了。


    這年夏天,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海路乘船到達天津,一路來到了京師。在海上隻見千帆競渡,到了天津港更是商旅雲集。在這京畿之地,一路上都是車水馬龍的景象。給人的感覺就是馬多、車多。


    這幾年大明的馬價下降得很快,特別是在北方各省,馬價變得十分便宜,唯有能夠當軍馬使用的馬匹價格才比較高一些。主要還是大明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草原經濟區,獲得了廣袤的產馬地。


    如今的大明,東北能夠產出大量馬匹,河套地區亦能產馬。加之新政地區商業不斷發展,財富積累之下,馬匹數量也急劇上升。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公路上到處都能看到馬糞,為此官方有派人清掃,但馬糞還是多。


    京畿地區的百姓,精神麵貌則是十分不錯。


    很多農民、工人都是穿著染色的棉布,看起來很鮮亮。而且從麵色上能看得出來,大多數日常飲食還是不錯的。


    京畿地區的百姓顯然人人都能獲得最起碼的溫飽,不能實現溫飽的都是那些好吃懶做的。不能做事的,朝廷也都給了低保補助,溫飽也不成問題。


    “變化真大啊!上次跟隨父親來京,到處都還能看到生活困苦的百姓,如今都看不到了。”少年來到京城外,發現外麵的京城城牆外麵的棚戶區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街道,一排排新房子。


    京師這些年發展下來,人口增長有點大。盡管當初將那些生活無依的流民移民去墾殖荒地,可後麵的發展過程中,卻是湧入了很多新人口。


    特別是很多外省百姓,來了就不想走了。當時朱由校對戶籍管得也不是那麽嚴,戶籍遷移還比較容易,結果造成京師人口暴漲。這才讓朱由校明白了後世中國戶籍限製的一些好處,因此戶籍遷移的關卡變得嚴格了許多。


    不過如今的京師,人口已經增長到了400多萬,絕對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城市。城內的土地自然不夠用了,城牆肯定也是不能拆的,於是在城外又圈了一環地,算是京師的三環吧!皇城是一環內,外城是二環內,城外則是三環。


    少年來到一路來到了皇家科技學院,今年的招生考生已經結束了兩個月,還有三個月開學。為了方便路程遠的學生來京入學,招生考試都會提前許久。


    少年叫方以智,以極為逆天的成績考上了皇家科技學院。他來到皇家科技學院報道後,便被安排去旁聽了。皇家科技學院曆來都是這樣,報道了就能去上課了。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自己安排上什麽課,學生也經常被安排去講課。


    來到皇家科技學院的方以智,對這裏的環境非常滿意。皇家科技學院的一應生活配套設施齊全,衣食住行都十分不錯,可以讓人集中精神放在學習上,而且皇帝每個月還會發放補貼。


    而且皇家科技學院裏麵環境優美,京畿地區如今確實發展得不錯,但環境問題也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量燒煤導致到處都是灰,很多地方看起來都是黑乎乎的,施工的地方更是塵土飛揚。


    在皇家科技學院,方以智終於是得到了數理化教材,這些數理化教材可是朝廷嚴格封鎖的存在,嚴厲禁止向海外傳播,為了防止那些傳教士把這些教材帶回歐洲,朱由校陸續把西班牙人、荷蘭人趕出東亞之後,又把葡萄牙人弄到馬六甲去了。那些來華傳教士,更是一個個都請到朝廷任職,但卻禁止他們傳教,也不讓他們回歐洲。這會那些傳教士正在給朱由校修曆法呢!


    這些數理化教科書,在這年頭的地球,簡直就像是武俠小說裏的神功秘籍一般,非考入皇家科技學院的,是不可能得到全部的。小學堂隻教數學,而到了中學則會教一些基礎的數理化,但也都非常基礎。


    當然不是朱由校變態得不在內部傳播,而是師資不夠。這玩意遲早都會在內部傳播開來,也遲早要被傳到歐洲,朱由校反正是能封鎖傳到歐洲幾年就幾年,本土官方學堂的教育傳播還是沒有任何限製的。


    讓方以智感到驚奇的還是蒸汽機,他第一次見到了這個傳說中的玩意。蒸汽機自從誕生以來,官方沒有在報紙上透露任何隻言片語,但是這種燒煤的機器還是口口相傳。第一次見到這個東西,方以智便對蒸汽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烽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烽原並收藏重生明末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