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天啟十三年,大明內部建設非常龐大,北方各省基礎設施修建了不少,同時鐵路已經快修到了湖廣和江南了。


    鐵路幹線的大量建成,讓北方商品經濟規模變得更加龐大。過去北方主要以農村自然經濟為主,然而此時商品經濟已經成為主流,農村自然經濟已經基本上已經被取代。


    更多的百姓進入了城鎮,成為了工業化時代的工人。


    江南地區的工商業更是進一步的衰弱,同時隨著鐵路修建到了西域,玉門關油田也正好煉出了煤油,使得國有資本又增加了一種大宗商品,煤油的出現取代了植物油和動物油的燃油照明市場。


    煤油燈也隨之出現,成為一種暢銷的商品。


    煤油燈在新政各省普及速度很快,畢竟進入城鎮的工人收入足以買得起煤油燈,同時煤油價格比植物油要低得多。


    大明的捕鯨業在這幾年發展迅猛,不過煤油的出現,讓捕鯨業的增長受挫,市場對鯨油的需求量開始下降。


    不過鯨油畢竟沒有什麽難聞的氣味,而且亮度比較高,大明又是一個大國,有較為龐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所以鯨油還是有市場的,捕鯨業並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且鯨魚的各種部位的應用也陸續被發現,成為了很好的工業原材料。


    所以捕殺鯨魚還是有很大的利潤,國有捕鯨船隊依舊在日本海域進行捕鯨。或者說那裏已經不是日本海域了,而是大明鎮東省的領海延伸範圍。


    隨著秋季的到來,捕鯨進入了高峰期。


    如今大明一年能從北海道漁場捕撈五百多頭須鯨。這樣的捕殺數量並不會造成物種的瀕危。這年頭海洋裏的鯨魚數量非常多。


    不過到了天啟十三年。煤油開始進入市場之後。朱由校回到京城不久,就讓內閣製定了一個捕殺鯨魚的政策,每年限捕一千五百頭鯨魚,而在北海道漁場,每年限捕五百頭。


    這和後世曆史上人類一年就捕撈六萬多頭鯨魚相比,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同時捕鯨業依舊是隻有國企才能從事,民間資本不能在海上捕撈鯨魚。另外在漁業捕撈等方麵,同樣也做出了各種捕撈限製。


    不過這年頭的捕撈效率沒有那麽誇張。拖網船也沒有出現,那些漁業捕撈量上限雖然製定出來了,但當前大明的捕撈量遠沒有那麽大。不過漁業這些年還是發展極為迅速的,沿海漁場和北海道漁場的漁業捕撈非常興盛,大量的魚幹、醃魚和魚肉罐頭被運回了本土。


    天啟十三年大量的人口脫離農業生產,被投入到建設之中,這些漁產成為了重要的糧食組成部分。


    糧食生產方麵開始高度依賴商品糧產區,東北地區的商品糧在天啟十三年通過鐵路直接運進了關內北方各省,同時鐵路也修到了東北沿海港口,一些糧食直接從港口運往南方各省和長江流域地區。


    北方的小麥和大豆。在南方也有很大的需求量。東北地區的大豆,產量在天啟十三年產量增長了不少。主要還是因為鐵路的帶動,讓很多以前道路不通,商品經濟沒有辦法覆蓋的地區可以進行商品化農業生產了。


    東北大豆榨油業隨著蒸汽機的普及,也發展得極為興盛。商品食用植物油開始大量出現在新政各省的商店貨架上。不過這年頭的商品食用油都是一大桶一大桶的進行銷售,然後在市場上再又商店進行零售。


    東北地區因為鐵路的出現,開始進入了第二次的開發**階段。東北地區的資源太豐富的,但人口才剛剛達到一千萬人,也可以說是地廣人稀,除了遼東地區人口比較多之外,吉林和黑龍江以及外東北,越往北人口越少。


    現在隻要把鐵路修到哪裏,哪裏的資源就能開發出來。除了商品糧生產規模可以擴大,伐木業、礦業生產規模都能擴大,頓時東北地區對人口有了很大的需求。


    東北的糧食、木材、礦產成為最為龐大的大宗商品。


    關內各省隨著東北木材的不斷輸入,木材價格下降了將近一半,商品糧也保障了工業建設的展開。


    另外煤礦、鐵礦開采規模也增加不少,明年鐵路可以修到朝鮮,到時候朝鮮的礦產資源也能運回大明。


    “東北地區,目前的人口缺口比較大,從關內繼續移民五百萬人過去才能將資源大體上開發出來。而且明年開發蒙古,也需要一定的人口。西域那邊的商品棉產區也正在增加,同樣需要人口。”沈潅將各地區的人口需求上報給了朱由校,朱由校說道:“那就繼續從關內移民過去。”


    “目前北方各省能移民倒還是有不少人口,但總體上也填不滿這個缺口。而且關內各地都在建設,對人口也有需求。”沈潅說道,“除非是從湖廣、四川等地移民,那裏的人口比較充足。”


    “鐵路什麽時候能修到湖廣和四川?”朱由校問道。


    “鐵路明年就能修到湖廣,至於修到四川,起碼還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四川的鐵路現在還沒有開始動工,而且地形比較複雜。”


    “這樣的話,那就先從湖廣招募移民吧!等明年鐵路修到湖廣,移民也就方便多了。”朱由校說道。


    向東北、蒙古、西域移民那是肯定要進行的。


    畢竟大明打下了這些地方,肯定要占領下來。同時這些地方的資源也是大明所需要的,東北有商品糧和木材、礦產。蒙古則有草原經濟,同樣也能開采很多礦產。西域如今則變成了大明重要的商品棉產地,天啟十三年隨著鐵路修到西域,大量的棉花開始從鐵路運回關內。


    西域經過這些年的開發,水利設施修建了不少,商品棉種植麵積也迅速突破了上千萬畝,而且規模還在持續的擴大。


    如今大明的西域可不是隻有後世新疆那麽大,同時還囊括了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盧象升還將控製區域向西擴張到了巴爾喀什湖,這些地方的氣候和新疆沒有多大區別,都是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


    上千萬畝的棉花產地對大明來說還是少了,還需要向西域增加人口,以持續擴大棉花產量。


    種植棉花需要勞動力,向西域移民是很迫切的問題。


    朱由校和內閣商討一番之後,隨即又把移民方案確定了下來,大明明年依舊需要繼續大規模的向關外地區進行移民,移民人口起碼要達到五百萬左右。


    北方各省這幾年改革下來,以及之前的持續移民,倒是沒有那麽多的人口可以大量的移民了。


    湖廣地區肯定是有足夠的人口的,畢竟湖廣是一個商品糧產區,那裏基本上沒有發生過饑荒什麽的,而且作為長江流域的省份,那裏本身就是漢人的傳統活動範圍,人口非常密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烽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烽原並收藏重生明末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