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外交風雲(一)
納寧是個聰明人,雖說平日裏話總是很少,可內心瓷實,一個能培養出極為優秀之四子一女的人物絕不會像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對於胤祚變革軍製的目的納寧心裏頭是有數的――此舉不光是要強軍,更主要的是要削弱八旗都統們對軍隊的控製力,是打算將軍權全部控製在手中,納寧更清楚的是胤祚的變革還僅僅隻是個開始而已,軍製改革隻是第一步罷了,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無論旁人如何阻攔其實都隻能是徒勞,若是在這個當口跟胤祚叫勁,其結果就是落到鄂山的下場。
納寧心裏頭明白胤祚將自個兒提拔上來的用意,隻是他畢竟還是個傳統的旗人,本心裏還是不願意失去原本就已經不多的權力――大清入關以來,從順治到康熙,這兩位皇帝始終不停地找著借口,已經將八旗都統們手中固有的權力削得隻剩下皮毛了,可胤祚這個遠卓帝更絕,連最後這絲皮毛也不想給八旗都統們留下。
麵對著同僚們求助的目光以及胤祚那雖笑著可卻如刀般銳利的眼神,納寧左右為難,不過老話說得好:人急生智,納寧大步出列,一頭跪倒在地,很是恭敬地開口道:“奴才啟奏聖上,奴才有一事不明:聖上所言火器部隊軍官當由軍校畢業生增補,然我大清祖製之武舉該當如何?奴才愚昧,還請聖上明示。”
納寧此言一出,那幫子八旗都統們立時像吃了藥一般醒過了神來,七嘴八舌地附和了起來,大殿之中頓時喧嘩成一片,個個張口科舉,閉口祖製,宛若全成了衛道士一般。瞧得胤祚心裏頭來氣,不過納寧所言倒也不算無理,胤祚也不好就此發作,笑盈盈地看著八旗都統們鬧哄個夠,待得大家夥都鬧累了,胤祚笑著道:“國丈爺有心了,朕雖愚魯,卻也不曾忘了這事。諸位愛卿門下奴才多有參戰之人。想必對火器部隊之戰術有所了解,朕就不再多言了,武舉出身之武人能承擔火器部隊指揮官之重任嗎?該是不能的吧?朕打算凡武舉出身之人暫不授職,全部進入軍校重新學習,畢業後再行授職,如此既不違祖規又能得一強軍,諸位愛卿對此還有何不解之處,盡管道來便是。朕聽著呢。”
一起子都統們沒想到胤祚會來上這麽一招,全都傻了眼,一時間也找不出啥反對的理由,大家夥全都愣在當場,誰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們不說。胤祚可就接著說了,這打完了板子總得給顆糖吃不是嗎?
“諸位愛卿都是我大清的頂梁柱,朕對爾等向來是信得過的,嗯。軍製的事兒朕意已決,就不必再議了,至於軍校生嘛,除了武舉之外,朕打算好生培養一下咱們八旗子弟,諸位愛卿若是有人要薦,朕都準了,所有人等可以參加軍校的統一考試。隻要能過關,就都先進軍校學學好了,畢業後朕自會重用地。”胤祚笑容滿麵地說道。
說實話,胤祚所給的這顆糖並不算甜,可總比沒有強不是嗎?有薦人的權力就有來錢的路子,這倒也是實情,再者薦了人,那手還是能伸入軍隊中的。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大家夥也都明白不能再跟皇帝叫勁了。隻是大家夥對那個所謂的考核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可誰也不敢多嘴去問。隻好拿眼看著納寧。
“奴才啟奏聖上,聖上所言之考核該考些什麽科目,怎個考法,奴才愚昧,還請聖上明言。”納寧被擠兌得沒法子,隻好再次出列道。
嘿嘿,成了!胤祚見這幫子都統開始關心起考核科目,便知道大事已定,心中高興不已,笑嗬嗬地道:“朕的軍校暫時分為步、騎、炮、工兵四科,每科的要求都不同,一時間哪能說得清楚,朕已經讓人將四科所要學地東西分別整理成冊,至於入學要求也都有明文規定,嗯,這樣罷,朕從內庫撥銀成立一所軍校預科,諸位愛卿所薦之人隻要能識文斷字,身體健全即可入校,隻要能通過預科學習考核,便無須再次考核,直接轉入軍校便是,如此可好?”
如何?到了這會兒還能如何,一幫子八旗都統們跟被霜打了的一般,各自跪下謝了恩,垂頭喪氣地站在那兒,無精打采的樣子瞧得胤祚心裏頭暗笑不已。
“朕乏了,爾等跪安罷,明日一早朕便會有旨意給爾等,都下去罷。”胤祚揮了下手,讓這幫子八旗都統們退下,自個兒起了身,很是不顧形象地伸了個懶腰,也不想再批改折子,溜達著便向後宮而去。
胤祚原本打算到逸雪格格那兒去逛逛,放鬆一下神經的,盡管胤祚如今又多了兩女兒――新晉的貴人曹春燕及皇貴妃明蘭分別為胤祚生了個女兒:逸英、逸斐,可胤祚心裏頭最寵的還是聰明伶俐的逸雪格格,這丫頭一向都是胤祚的開心果,隻不過走到半途,胤祚又改了主意,折向了上書房,打算去考核一下諸子地功課,隻可惜這個願望胤祚也沒能達成,剛到了上書房門口,新晉的軍機處章京翟佳匆匆而來,一見到胤祚慌忙跪倒在地道:“臣軍機章京翟佳見過聖上。”
這個翟佳進入軍機處是大阿哥弘曆所薦,據稱在京師平亂中立有功勞,胤祚一來是不願拂了弘曆的意,二來發現此人有些真材實學,也就將就著讓他進了軍機處幫辦著,不過向來沒怎麽重用此人,此刻見此人慌亂的樣子,沒點兒大臣的氣度,胤祚地眉頭不由地皺了一下道:“何事驚慌?”
“啟奏聖上,臣今日輪值,接到廣州及海外來的密報,臣不敢怠慢,特來請示皇上。”翟佳恭敬地磕了個頭道。
“嗯?馬齊、張廷玉何在?”胤祚愣了一下,也沒有去接翟佳高舉過頭頂的密折,沉著聲問道。
“回稟聖上,昨日聖上有令。百官到刑場觀刑,馬、張二位大人都去了,今日是林大人輪值,不巧林大人老傷又發作了,這才令微臣前來稟報聖上。”翟佳穩住了神,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胤祚愣了一下,才想起來自己下的詔,錯怪了翟佳。不免有些尷尬,不過身為帝者倒也無需跟臣下道歉,笑了一下,也沒說話,伸手拿過翟佳手中地那兩份密折,隻看了一眼,心中頓時一沉,想了想。回過身來,對跟隨在自個兒身後的司禮太監高年英吩咐道:“去,傳朕的旨意,所有軍機大臣立刻到養心殿議事,嗯。抬一架軟轎子將林軒毅也接到養心殿好了。”
高年英忙高聲應諾了一下,領著一撥子小太監忙乎著宣詔去了,胤祚也沒心思再進上書房,轉了身便打算回養心殿。可又頓住了腳,想了想,對身邊地一名小太監吩咐道:“傳朕旨意,讓弘曆、弘揚一道到養心殿議事。”話一說完,自個兒大步向養心殿而去。
這兩份密折都是“鴻鵠”的傑作,一封來自巴達維亞,另一封來自廣州,雖說來自的地方不同。可說的事情卻是相互關聯的:按胤祚地旨意,英、荷使節團現如今還在廣州,並未北上京師,“鴻鵠”子弟費盡了千辛萬苦,總算是將兩國的國書給複製了出來,也從那起子外交使節口中套出了些情報――英、荷兩國要求大清在開放日本市場的同時,加大進口地貿易額度,要求準許英、荷商人在大清口岸建立貿易據點;而來自巴達維亞的密折則是關於荷蘭與英國已經達成了協議。準備文的不行便要動武。兩國的數支艦隊已經從歐洲出發,正在向亞洲集結;英、荷兩國已經秘密接觸了日本幕府。已有達成共識的意向,英、荷兩國共同武裝日本幕府軍隊,準備對大清駐紮長崎之軍隊發動攻擊,英、荷兩國不但將在外交上,甚至在軍事上支持日本地行動。
無論是日本幕府還是英、荷兩國地舉動都早在胤祚的意料之中,這原本就是胤祚雷霆計劃中早就算到地事情,也無甚出奇之處,隻是原本按照胤祚的預計,這場仗原本該是在去年就開始了的,若真是如此,那胤祚的樂子可就大了――陸地上要打老毛子,海上還得對付英、荷兩國,家裏頭老八還鬧騰個不停,內外交困下,胤祚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撐不住了。
幸好,隻能說是幸好,民主國家的戰爭準備速度總是不如集權國家――英、荷兩國在貿易上是吃了大虧地,由於胤祚多出少進的政策,兩國的國內經濟受到極大的打擊,破產者眾,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跟中國貿易而發了大財,要想對中國發動戰爭就必須在兩國所謂地議會中通過,那些發了財的議員生恐因此斷了財路,自然會竭力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那就是少不了的了,而這就給了胤祚足夠的時間來解決老毛子與老八的問題。
仗是肯定要打的,這一點胤祚心裏頭明白得很,可該怎麽打,何時打卻有個講究――現如今大清的海軍在武備上要超出英、荷兩國,就算艦隊地總噸數也遠遠高於兩國集結到亞洲的艦隊,隻是一者大清艦隊隻打過一場海戰,還是對付日本那些小破船,正規海戰的經驗半點都沒有,一旦全麵開戰,剛開始時,大清艦隊戰敗是必然的結果,隻是敗得慘不慘的問題;二來英、荷兩國並不僅僅隻有亞洲那麽點艦隊,若是其歐洲主力艦隊也南下得話,大清現有的艦隊還真不夠瞧的。
仗要打,還得按大清的意思來打,否則一旦敗得太慘,胤祚地改革必然要受阻,再者現如今軍製改革才剛起了個頭,一切都還沒走上正規,胤祚實在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跟英、荷兩國同時開戰。一想起軍事改革地事兒,胤祚心裏頭便是一把火,對於挑起遠東戰爭的老毛子胤祚可是恨透了――一場戰爭浪費了胤祚一年多地時間,若不是老毛子瞎攪合,這會兒軍製改革早就走上正規了,胤祚軍權在握,也無須擔心與英、荷兩國的海戰時後院不穩了。
外交這玩意兒胤祚其實並不精通,雖說曾接見過來訪的英格蘭使節團,也靠著那把左輪手槍的威力嚇唬了一把英格蘭使節,但對於談判技巧之類的玩意兒胤祚其實並沒有多少的了解,即便是前世那會兒對這方麵的東西也沒了解過多少,心中著實沒多少底氣,問題是縱觀朝廷諸臣工,也沒幾個懂得外交的――雖說大清有個理藩院在,可那幫子官僚除了懂得自稱天朝上國之外,外交禮儀、談判技巧之類的東西壓根兒就一無所知,該如何在談判桌上不落下風,還得牽著英、荷兩國的鼻子走,那可就是個大難題了。
“臣等叩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起子大臣們參拜的聲音將胤祚從沉思中驚醒了過來,看著恭恭敬敬地跪在下頭的那幫子軍機大臣及弘曆、弘揚哥倆個,胤祚不經意地皺了下眉頭,擺了下手道:“免了,都起來罷。朕這裏有兩份密折,諸位愛卿都好生看看,回頭給朕個準主意好了。”
一起子朝臣剛從刑場被叫回來,此刻還都心有餘悸,個個麵色青得很,再輪著看完那兩份密折,心裏頭更是有些慌亂,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各自埋頭苦思著……
納寧是個聰明人,雖說平日裏話總是很少,可內心瓷實,一個能培養出極為優秀之四子一女的人物絕不會像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對於胤祚變革軍製的目的納寧心裏頭是有數的――此舉不光是要強軍,更主要的是要削弱八旗都統們對軍隊的控製力,是打算將軍權全部控製在手中,納寧更清楚的是胤祚的變革還僅僅隻是個開始而已,軍製改革隻是第一步罷了,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無論旁人如何阻攔其實都隻能是徒勞,若是在這個當口跟胤祚叫勁,其結果就是落到鄂山的下場。
納寧心裏頭明白胤祚將自個兒提拔上來的用意,隻是他畢竟還是個傳統的旗人,本心裏還是不願意失去原本就已經不多的權力――大清入關以來,從順治到康熙,這兩位皇帝始終不停地找著借口,已經將八旗都統們手中固有的權力削得隻剩下皮毛了,可胤祚這個遠卓帝更絕,連最後這絲皮毛也不想給八旗都統們留下。
麵對著同僚們求助的目光以及胤祚那雖笑著可卻如刀般銳利的眼神,納寧左右為難,不過老話說得好:人急生智,納寧大步出列,一頭跪倒在地,很是恭敬地開口道:“奴才啟奏聖上,奴才有一事不明:聖上所言火器部隊軍官當由軍校畢業生增補,然我大清祖製之武舉該當如何?奴才愚昧,還請聖上明示。”
納寧此言一出,那幫子八旗都統們立時像吃了藥一般醒過了神來,七嘴八舌地附和了起來,大殿之中頓時喧嘩成一片,個個張口科舉,閉口祖製,宛若全成了衛道士一般。瞧得胤祚心裏頭來氣,不過納寧所言倒也不算無理,胤祚也不好就此發作,笑盈盈地看著八旗都統們鬧哄個夠,待得大家夥都鬧累了,胤祚笑著道:“國丈爺有心了,朕雖愚魯,卻也不曾忘了這事。諸位愛卿門下奴才多有參戰之人。想必對火器部隊之戰術有所了解,朕就不再多言了,武舉出身之武人能承擔火器部隊指揮官之重任嗎?該是不能的吧?朕打算凡武舉出身之人暫不授職,全部進入軍校重新學習,畢業後再行授職,如此既不違祖規又能得一強軍,諸位愛卿對此還有何不解之處,盡管道來便是。朕聽著呢。”
一起子都統們沒想到胤祚會來上這麽一招,全都傻了眼,一時間也找不出啥反對的理由,大家夥全都愣在當場,誰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他們不說。胤祚可就接著說了,這打完了板子總得給顆糖吃不是嗎?
“諸位愛卿都是我大清的頂梁柱,朕對爾等向來是信得過的,嗯。軍製的事兒朕意已決,就不必再議了,至於軍校生嘛,除了武舉之外,朕打算好生培養一下咱們八旗子弟,諸位愛卿若是有人要薦,朕都準了,所有人等可以參加軍校的統一考試。隻要能過關,就都先進軍校學學好了,畢業後朕自會重用地。”胤祚笑容滿麵地說道。
說實話,胤祚所給的這顆糖並不算甜,可總比沒有強不是嗎?有薦人的權力就有來錢的路子,這倒也是實情,再者薦了人,那手還是能伸入軍隊中的。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大家夥也都明白不能再跟皇帝叫勁了。隻是大家夥對那個所謂的考核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可誰也不敢多嘴去問。隻好拿眼看著納寧。
“奴才啟奏聖上,聖上所言之考核該考些什麽科目,怎個考法,奴才愚昧,還請聖上明言。”納寧被擠兌得沒法子,隻好再次出列道。
嘿嘿,成了!胤祚見這幫子都統開始關心起考核科目,便知道大事已定,心中高興不已,笑嗬嗬地道:“朕的軍校暫時分為步、騎、炮、工兵四科,每科的要求都不同,一時間哪能說得清楚,朕已經讓人將四科所要學地東西分別整理成冊,至於入學要求也都有明文規定,嗯,這樣罷,朕從內庫撥銀成立一所軍校預科,諸位愛卿所薦之人隻要能識文斷字,身體健全即可入校,隻要能通過預科學習考核,便無須再次考核,直接轉入軍校便是,如此可好?”
如何?到了這會兒還能如何,一幫子八旗都統們跟被霜打了的一般,各自跪下謝了恩,垂頭喪氣地站在那兒,無精打采的樣子瞧得胤祚心裏頭暗笑不已。
“朕乏了,爾等跪安罷,明日一早朕便會有旨意給爾等,都下去罷。”胤祚揮了下手,讓這幫子八旗都統們退下,自個兒起了身,很是不顧形象地伸了個懶腰,也不想再批改折子,溜達著便向後宮而去。
胤祚原本打算到逸雪格格那兒去逛逛,放鬆一下神經的,盡管胤祚如今又多了兩女兒――新晉的貴人曹春燕及皇貴妃明蘭分別為胤祚生了個女兒:逸英、逸斐,可胤祚心裏頭最寵的還是聰明伶俐的逸雪格格,這丫頭一向都是胤祚的開心果,隻不過走到半途,胤祚又改了主意,折向了上書房,打算去考核一下諸子地功課,隻可惜這個願望胤祚也沒能達成,剛到了上書房門口,新晉的軍機處章京翟佳匆匆而來,一見到胤祚慌忙跪倒在地道:“臣軍機章京翟佳見過聖上。”
這個翟佳進入軍機處是大阿哥弘曆所薦,據稱在京師平亂中立有功勞,胤祚一來是不願拂了弘曆的意,二來發現此人有些真材實學,也就將就著讓他進了軍機處幫辦著,不過向來沒怎麽重用此人,此刻見此人慌亂的樣子,沒點兒大臣的氣度,胤祚地眉頭不由地皺了一下道:“何事驚慌?”
“啟奏聖上,臣今日輪值,接到廣州及海外來的密報,臣不敢怠慢,特來請示皇上。”翟佳恭敬地磕了個頭道。
“嗯?馬齊、張廷玉何在?”胤祚愣了一下,也沒有去接翟佳高舉過頭頂的密折,沉著聲問道。
“回稟聖上,昨日聖上有令。百官到刑場觀刑,馬、張二位大人都去了,今日是林大人輪值,不巧林大人老傷又發作了,這才令微臣前來稟報聖上。”翟佳穩住了神,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胤祚愣了一下,才想起來自己下的詔,錯怪了翟佳。不免有些尷尬,不過身為帝者倒也無需跟臣下道歉,笑了一下,也沒說話,伸手拿過翟佳手中地那兩份密折,隻看了一眼,心中頓時一沉,想了想。回過身來,對跟隨在自個兒身後的司禮太監高年英吩咐道:“去,傳朕的旨意,所有軍機大臣立刻到養心殿議事,嗯。抬一架軟轎子將林軒毅也接到養心殿好了。”
高年英忙高聲應諾了一下,領著一撥子小太監忙乎著宣詔去了,胤祚也沒心思再進上書房,轉了身便打算回養心殿。可又頓住了腳,想了想,對身邊地一名小太監吩咐道:“傳朕旨意,讓弘曆、弘揚一道到養心殿議事。”話一說完,自個兒大步向養心殿而去。
這兩份密折都是“鴻鵠”的傑作,一封來自巴達維亞,另一封來自廣州,雖說來自的地方不同。可說的事情卻是相互關聯的:按胤祚地旨意,英、荷使節團現如今還在廣州,並未北上京師,“鴻鵠”子弟費盡了千辛萬苦,總算是將兩國的國書給複製了出來,也從那起子外交使節口中套出了些情報――英、荷兩國要求大清在開放日本市場的同時,加大進口地貿易額度,要求準許英、荷商人在大清口岸建立貿易據點;而來自巴達維亞的密折則是關於荷蘭與英國已經達成了協議。準備文的不行便要動武。兩國的數支艦隊已經從歐洲出發,正在向亞洲集結;英、荷兩國已經秘密接觸了日本幕府。已有達成共識的意向,英、荷兩國共同武裝日本幕府軍隊,準備對大清駐紮長崎之軍隊發動攻擊,英、荷兩國不但將在外交上,甚至在軍事上支持日本地行動。
無論是日本幕府還是英、荷兩國地舉動都早在胤祚的意料之中,這原本就是胤祚雷霆計劃中早就算到地事情,也無甚出奇之處,隻是原本按照胤祚的預計,這場仗原本該是在去年就開始了的,若真是如此,那胤祚的樂子可就大了――陸地上要打老毛子,海上還得對付英、荷兩國,家裏頭老八還鬧騰個不停,內外交困下,胤祚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撐不住了。
幸好,隻能說是幸好,民主國家的戰爭準備速度總是不如集權國家――英、荷兩國在貿易上是吃了大虧地,由於胤祚多出少進的政策,兩國的國內經濟受到極大的打擊,破產者眾,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跟中國貿易而發了大財,要想對中國發動戰爭就必須在兩國所謂地議會中通過,那些發了財的議員生恐因此斷了財路,自然會竭力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那就是少不了的了,而這就給了胤祚足夠的時間來解決老毛子與老八的問題。
仗是肯定要打的,這一點胤祚心裏頭明白得很,可該怎麽打,何時打卻有個講究――現如今大清的海軍在武備上要超出英、荷兩國,就算艦隊地總噸數也遠遠高於兩國集結到亞洲的艦隊,隻是一者大清艦隊隻打過一場海戰,還是對付日本那些小破船,正規海戰的經驗半點都沒有,一旦全麵開戰,剛開始時,大清艦隊戰敗是必然的結果,隻是敗得慘不慘的問題;二來英、荷兩國並不僅僅隻有亞洲那麽點艦隊,若是其歐洲主力艦隊也南下得話,大清現有的艦隊還真不夠瞧的。
仗要打,還得按大清的意思來打,否則一旦敗得太慘,胤祚地改革必然要受阻,再者現如今軍製改革才剛起了個頭,一切都還沒走上正規,胤祚實在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跟英、荷兩國同時開戰。一想起軍事改革地事兒,胤祚心裏頭便是一把火,對於挑起遠東戰爭的老毛子胤祚可是恨透了――一場戰爭浪費了胤祚一年多地時間,若不是老毛子瞎攪合,這會兒軍製改革早就走上正規了,胤祚軍權在握,也無須擔心與英、荷兩國的海戰時後院不穩了。
外交這玩意兒胤祚其實並不精通,雖說曾接見過來訪的英格蘭使節團,也靠著那把左輪手槍的威力嚇唬了一把英格蘭使節,但對於談判技巧之類的玩意兒胤祚其實並沒有多少的了解,即便是前世那會兒對這方麵的東西也沒了解過多少,心中著實沒多少底氣,問題是縱觀朝廷諸臣工,也沒幾個懂得外交的――雖說大清有個理藩院在,可那幫子官僚除了懂得自稱天朝上國之外,外交禮儀、談判技巧之類的東西壓根兒就一無所知,該如何在談判桌上不落下風,還得牽著英、荷兩國的鼻子走,那可就是個大難題了。
“臣等叩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起子大臣們參拜的聲音將胤祚從沉思中驚醒了過來,看著恭恭敬敬地跪在下頭的那幫子軍機大臣及弘曆、弘揚哥倆個,胤祚不經意地皺了下眉頭,擺了下手道:“免了,都起來罷。朕這裏有兩份密折,諸位愛卿都好生看看,回頭給朕個準主意好了。”
一起子朝臣剛從刑場被叫回來,此刻還都心有餘悸,個個麵色青得很,再輪著看完那兩份密折,心裏頭更是有些慌亂,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各自埋頭苦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