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金鑾殿,痙攣殿!太和殿,太黑殿!
淩嘯是“聖道毒藥”,不滅聖道其心不死!這一點早就是很多士大夫的共識,而今天他提出改革,也僅僅隻是再一次證明了,這毒藥嘴臉的不折不扣。
除魔衛道,培本祛毒,本是孔門弟子不容推卸的職責。可是,文壇鄂派宗師熊賜履提出“淩禍”這一初級階段概念,便立刻身敗名裂化為一抨黃土;熙朝文宗王漁洋創建聖道詩會僅僅誹議幾句,旋即被連根拔起投入刑部監牢生死未卜;理學宗師李光地早已致仕隱退明哲保身,桐城派鼻祖張英顯然貪圖富貴變節投偽。四大文壇宗師,已被淩嘯毒垮其二老去收買各一人,群龍無首,在朝的袞袞諸公,慮及身家性命已是敢怒不敢當堂言。
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吏部侍郎曹雎,終於勇敢地站了出來,第一次公開地對淩嘯提出了彈劾。所以,他的這種挺身而出,他的這種舍生取義,甫一登場亮相,就具有強烈的悲情氣氛,成為朝會上保守派欽敬的焦點。。。。。彈劾,意味著控告,而“誣蔑聖人,廢黜聖道”如此駭人罪名的控告,就意味著淩嘯和曹雎兩人,自此以後,將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太和殿上鴉雀無聲,無數緊張的目光,投向了皇帝康熙。
而此時,一聲脅裹著金石之音的憤憤怒斥聲響起,“皇阿瑪,兒臣淩嘯彈劾侍郎曹雎誣蔑親王,離間君臣之罪!”
反彈劾?滿朝文武立刻全都一呆,成了互訐局麵啦?呆滯中,曹雎嘿嘿冷笑,反唇相譏,“王爺,公道自在人心,隻手怎堪遮天!你自上朝以來,開口儒術不行,閉口理學悖道,這不是誣蔑聖人廢黜聖道是什麽?”
淩嘯嘿嘿得更嘿嘿,相譏得更反唇,“曹大人,你彈劾本王誣蔑聖人?好,按大秦大漢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律,無論哪一律都有明文規定,誣蔑罪之原告,須感覺被誣蔑者本人及子孫提請有司審決。。。。倘若是你來告我誣蔑,那你就是膽敢自矜自誇為聖人!倘若是聖人自覺被誣蔑。。。。嘿嘿。。。。你請他出來狀告本王試一試?!”
噗!坐觀看戲的滿族官員哄堂大笑。。。。老孔恐怕早爛到全身都是孔了,爬得出棺材嗎?
嘩!敵愾同仇的保守漢官一片嘩然。。。。早知就該把曲阜衍聖公請來,這還真失策啊!
而曹雎的目瞪口呆之中,對聖人極度不敬卻絕口不帶一個髒字的淩嘯,又開炮了,“曹大人,你口口聲聲彈劾本王要廢黜聖道,好,好,好!你曹大人哪隻耳朵聽到過本王說了廢黜聖道的話過?嗯?!”
曹雎滿臉通紅,一句話頂了回來,“王爺不是說儒術不行了,哼,這可是皇上和滿朝文武都聽到過了的,眾目睽睽,覆水難收,王爺難道想要否認不成?”
淩嘯嘎嘎奸笑起來,跨前兩步直指曹雎胯間,侃侃而道,“曹大人,你也是六十好幾的人了,幾度寒暑歲月摧人,想必臍下三尺的所在也已經力不從心了,嘎嘎,是不是也要因為它不行了,就把他哢嚓一聲,割掉?!”
哄!滿族官員多粗豪,聽了這個比喻立馬絕倒無數,甚至還有人起哄,“哢嚓吧曹大人!”
咚!漢族大員多裝屄,見淩嘯羞辱聖道如排穢淫器,忿忿得以頭搶地,“咱們跟你拚了!”
淩嘯卻回頭望望莞爾的康熙,知道老康又想起讓他枯木逢春的凝血壯,也就更加的無所畏懼,在大殿雙手猛然一揮,按下了滿朝文武的嘈雜,提高聲音言出聵耳,“諸位,你們笑的人,本王不感激,你們哭的人,本王也不怒。哼,你們以為本王的這個比喻是侮辱儒術?錯了,是在給儒術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評價!它,就像是我們的陽根一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香火傳承的精粹所在。。。。。曹雎!廢黜聖道是吧,行,曹雎,你說,偌大一個國家,廢黜聖道之後,九州萬方疆域萬裏,中樞、地方、職官、民生之間的秩序和平安,何以約束?普天之下生民無數,皇帝、官吏、軍隊、百姓之間的綱常和統屬,何以維持?!大千世界國家林立,毗鄰、遠邦、友藩、敵國之間的抵禦和征伐,又何以組織?!。。。。哼,在沒有一個超越儒家的新學說麵世之前,在新學說還沒有經過幾十上百年的論證和考驗之前,皇上和本王,會貿然廢黜掉架構整個國家社稷綱統的儒學,會輕易拋棄久經兩千年考驗的儒學?!你太小看皇上的聖明,也太小看本王的見識了!操,當我們的陛下是豬頭啊?來呀,將膽敢誣蔑皇上和本王是弱智的曹雎,押出午門斬。。。。。不,你既然如同豬一樣的蠢,又認為‘不行’的就該不要了,好,押出去,像騸豬一樣幫他割了!”
“喳!”丹犀龜鶴左右的一等侍衛武丹、劉鐵成兩人立刻領命,不由分說地拽了那曹雎出去行刑。
~~~金鑾殿,立刻就成了“痙攣殿”!
見淩嘯毫不猶豫甚至也沒請旨,便又騸割了一個二品大員,滿族官員們全都心生了敬畏之心,其中,為剛才命懸一線而後怕不已的隆科多,嚇得是大腿都顫抖麻了。而那些保守派,則是看著淩嘯橫眉掃過來的森冷目光盡皆股栗,尤其是見到淩嘯運用凝血壯搞出的胸腹猛烈起伏,甚至隱約有尿騷味傳來。
不過,超親王這番酣暢淋漓的怒罵指斥,如果除開其鮮血淋漓的殺戮和徹頭徹尾得羞辱之外,在朝官員就猶如是聽了一堂人文科學的科普課,拋開了大感快意的輕浮和大感恐懼的狐悲之後,皆是若有所思的頗有領悟。。。。看來,超親王淩嘯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啊!是的,超親王說得極有道理,治國之人無不慎重而行,誰會拋棄一個經過了千錘百煉,能有效維持整個國家架構有序安穩的學說,而去用未經理論豐富階段和應用實踐的新學說?更何況,新學說還連根本就沒出世呢!
康熙很是滿意淩嘯此舉帶來的效果,笑著緩和氣氛,“超親王,罵朕是豬頭的人已經伏法了,好了,朕已經平了氣,你也把一腔忠憤暫且平息平息,氣大傷身啊。嗬嗬,豬尾臣工,肚子餓的忍忍,下午朕會賜宴群臣,你們繼續暢所欲言,朕已經安慰了超王沒事了,沒事了,啊。”
皇帝的這一句話說出,保守派盡皆傻眼。。。。。皇上,你搞錯了吧,最該被安慰的是我們啊!
而淩嘯當然是收了劇烈“胸腹起伏”,又道,“諸位大人啊,人生於天地間,風刀霜劍摧人老,而道呢,效法於天地,自然囉,有些地方也會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而略顯不匹,我們師法於古之聖賢,首要的,不是拘泥於他們針對當時環境態勢所發的字麵意思,而是師法這些聖賢,敢於否定不匹配的旁支末節的勇氣,師法他們著眼現實與時俱進的精神!本王認為,儒學,經過兩千年的風雨變遷,後世給它們不斷加入的闡述,既有豐富其理論的功效,也有改得麵目全非的弊端,當然,功也罷,過也罷,這些後世賢哲,其實也都是值得我們所欽佩的,因為它們直接繼承了孔孟的勇氣和精神。試問,賢哲們能如此,我們為何不能效仿,承其勇氣和精神,勇於打造一個生機勃勃又針砭時弊的新儒學呢?!”
打造新儒學?!
此言一出,大家全都麵麵相覷起來,交頭接耳的議論之聲不絕於耳。議論中,頗有些瞧不起孔老二的滿族官員,漸漸地安靜下來,而漢族官員立刻就發生了分化,雖是沒有誰公開地大聲吵鬧,但往張廷玉李紱身邊悄悄移動位置的人多了起來。很顯然,無論滿漢,都不缺乏能理解真知灼見的人。
康熙拈起禦座旁放著的點心,吃得有些心不在焉,因為他也密切關注著百官的情況,絲毫沒有掉以輕心!要是以為提出了真知灼見,就能從學術爭辯到變法完勝得一瀉千裏,那就是在是小看了這一幫君和臣!康熙久馭群臣,一看沒有新人公開表示支持淩嘯“打造新儒學”的建議,立刻就信了淩嘯的觀點~~~“皇阿瑪,新儒學改造是不關痛癢的學術之爭,變法才是涉及貼身利益的根本之爭,他們死護儒學聖道,兒臣提出創新儒學,都是為了搶奪理論的製高點,爭奪王道正義的名分罷了,這一點,他們這些道貌岸然的家夥用得極為嫻熟,想要他們馬上俯首聽命,那基本上是幻想,所以還要。。。。。。。”
女婿講的雖太赤果果,嶽父卻憑著經驗深信不疑,現在,康熙就等著看事態的發展,等著看誰要他使出淩嘯口中的“所以還要”!
“還要”的人,馬上就出來了,散秩大臣贏任起站了出來。他之所以敢站出來,是因為贏任乃是秦始皇的後裔,其族譜上記載的一句“帝令公子扶蘇遣使入極北尋夏之後裔朱裏真族夾擊匈奴”,雖真假無辯,卻是大清朝證明自己是中華一脈的佐證,其父還得到了皇太極和順治優渥保證,他才不相信淩嘯乃至康熙會對他敢如何呢!
贏任也搶名義製高點來狙擊,“皇上既然要臣等暢所欲言,那臣就說了。超親王說,要創新儒學,臣不敢評價其誌向大小,但臣以為,曆朝曆代都以聖人為‘至智而為聖’,超親王要改,難道是聖人有錯了的嗎?”
赫!死硬的保守派一下子清醒過來,暗讚一聲好,頓時信心大漲,眼睛全盯向淩嘯。。。。聖人沒錯,超親王就錯!
淩嘯沒有答腔,康熙卻興奮得一下子蹦起來了,終於輪到他上場了,一指帝座旁的空椅子,謔謔狂笑。
“好,聖人沒有錯,是朕無德,朕既然無德,退位總該可以了吧?好,朕禪位,朕禪位行了吧!”
當此時,滿朝文武鮮有不眼前一黑的。。。。。太和殿,成了太黑殿!
淩嘯是“聖道毒藥”,不滅聖道其心不死!這一點早就是很多士大夫的共識,而今天他提出改革,也僅僅隻是再一次證明了,這毒藥嘴臉的不折不扣。
除魔衛道,培本祛毒,本是孔門弟子不容推卸的職責。可是,文壇鄂派宗師熊賜履提出“淩禍”這一初級階段概念,便立刻身敗名裂化為一抨黃土;熙朝文宗王漁洋創建聖道詩會僅僅誹議幾句,旋即被連根拔起投入刑部監牢生死未卜;理學宗師李光地早已致仕隱退明哲保身,桐城派鼻祖張英顯然貪圖富貴變節投偽。四大文壇宗師,已被淩嘯毒垮其二老去收買各一人,群龍無首,在朝的袞袞諸公,慮及身家性命已是敢怒不敢當堂言。
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吏部侍郎曹雎,終於勇敢地站了出來,第一次公開地對淩嘯提出了彈劾。所以,他的這種挺身而出,他的這種舍生取義,甫一登場亮相,就具有強烈的悲情氣氛,成為朝會上保守派欽敬的焦點。。。。。彈劾,意味著控告,而“誣蔑聖人,廢黜聖道”如此駭人罪名的控告,就意味著淩嘯和曹雎兩人,自此以後,將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太和殿上鴉雀無聲,無數緊張的目光,投向了皇帝康熙。
而此時,一聲脅裹著金石之音的憤憤怒斥聲響起,“皇阿瑪,兒臣淩嘯彈劾侍郎曹雎誣蔑親王,離間君臣之罪!”
反彈劾?滿朝文武立刻全都一呆,成了互訐局麵啦?呆滯中,曹雎嘿嘿冷笑,反唇相譏,“王爺,公道自在人心,隻手怎堪遮天!你自上朝以來,開口儒術不行,閉口理學悖道,這不是誣蔑聖人廢黜聖道是什麽?”
淩嘯嘿嘿得更嘿嘿,相譏得更反唇,“曹大人,你彈劾本王誣蔑聖人?好,按大秦大漢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律,無論哪一律都有明文規定,誣蔑罪之原告,須感覺被誣蔑者本人及子孫提請有司審決。。。。倘若是你來告我誣蔑,那你就是膽敢自矜自誇為聖人!倘若是聖人自覺被誣蔑。。。。嘿嘿。。。。你請他出來狀告本王試一試?!”
噗!坐觀看戲的滿族官員哄堂大笑。。。。老孔恐怕早爛到全身都是孔了,爬得出棺材嗎?
嘩!敵愾同仇的保守漢官一片嘩然。。。。早知就該把曲阜衍聖公請來,這還真失策啊!
而曹雎的目瞪口呆之中,對聖人極度不敬卻絕口不帶一個髒字的淩嘯,又開炮了,“曹大人,你口口聲聲彈劾本王要廢黜聖道,好,好,好!你曹大人哪隻耳朵聽到過本王說了廢黜聖道的話過?嗯?!”
曹雎滿臉通紅,一句話頂了回來,“王爺不是說儒術不行了,哼,這可是皇上和滿朝文武都聽到過了的,眾目睽睽,覆水難收,王爺難道想要否認不成?”
淩嘯嘎嘎奸笑起來,跨前兩步直指曹雎胯間,侃侃而道,“曹大人,你也是六十好幾的人了,幾度寒暑歲月摧人,想必臍下三尺的所在也已經力不從心了,嘎嘎,是不是也要因為它不行了,就把他哢嚓一聲,割掉?!”
哄!滿族官員多粗豪,聽了這個比喻立馬絕倒無數,甚至還有人起哄,“哢嚓吧曹大人!”
咚!漢族大員多裝屄,見淩嘯羞辱聖道如排穢淫器,忿忿得以頭搶地,“咱們跟你拚了!”
淩嘯卻回頭望望莞爾的康熙,知道老康又想起讓他枯木逢春的凝血壯,也就更加的無所畏懼,在大殿雙手猛然一揮,按下了滿朝文武的嘈雜,提高聲音言出聵耳,“諸位,你們笑的人,本王不感激,你們哭的人,本王也不怒。哼,你們以為本王的這個比喻是侮辱儒術?錯了,是在給儒術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評價!它,就像是我們的陽根一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香火傳承的精粹所在。。。。。曹雎!廢黜聖道是吧,行,曹雎,你說,偌大一個國家,廢黜聖道之後,九州萬方疆域萬裏,中樞、地方、職官、民生之間的秩序和平安,何以約束?普天之下生民無數,皇帝、官吏、軍隊、百姓之間的綱常和統屬,何以維持?!大千世界國家林立,毗鄰、遠邦、友藩、敵國之間的抵禦和征伐,又何以組織?!。。。。哼,在沒有一個超越儒家的新學說麵世之前,在新學說還沒有經過幾十上百年的論證和考驗之前,皇上和本王,會貿然廢黜掉架構整個國家社稷綱統的儒學,會輕易拋棄久經兩千年考驗的儒學?!你太小看皇上的聖明,也太小看本王的見識了!操,當我們的陛下是豬頭啊?來呀,將膽敢誣蔑皇上和本王是弱智的曹雎,押出午門斬。。。。。不,你既然如同豬一樣的蠢,又認為‘不行’的就該不要了,好,押出去,像騸豬一樣幫他割了!”
“喳!”丹犀龜鶴左右的一等侍衛武丹、劉鐵成兩人立刻領命,不由分說地拽了那曹雎出去行刑。
~~~金鑾殿,立刻就成了“痙攣殿”!
見淩嘯毫不猶豫甚至也沒請旨,便又騸割了一個二品大員,滿族官員們全都心生了敬畏之心,其中,為剛才命懸一線而後怕不已的隆科多,嚇得是大腿都顫抖麻了。而那些保守派,則是看著淩嘯橫眉掃過來的森冷目光盡皆股栗,尤其是見到淩嘯運用凝血壯搞出的胸腹猛烈起伏,甚至隱約有尿騷味傳來。
不過,超親王這番酣暢淋漓的怒罵指斥,如果除開其鮮血淋漓的殺戮和徹頭徹尾得羞辱之外,在朝官員就猶如是聽了一堂人文科學的科普課,拋開了大感快意的輕浮和大感恐懼的狐悲之後,皆是若有所思的頗有領悟。。。。看來,超親王淩嘯也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啊!是的,超親王說得極有道理,治國之人無不慎重而行,誰會拋棄一個經過了千錘百煉,能有效維持整個國家架構有序安穩的學說,而去用未經理論豐富階段和應用實踐的新學說?更何況,新學說還連根本就沒出世呢!
康熙很是滿意淩嘯此舉帶來的效果,笑著緩和氣氛,“超親王,罵朕是豬頭的人已經伏法了,好了,朕已經平了氣,你也把一腔忠憤暫且平息平息,氣大傷身啊。嗬嗬,豬尾臣工,肚子餓的忍忍,下午朕會賜宴群臣,你們繼續暢所欲言,朕已經安慰了超王沒事了,沒事了,啊。”
皇帝的這一句話說出,保守派盡皆傻眼。。。。。皇上,你搞錯了吧,最該被安慰的是我們啊!
而淩嘯當然是收了劇烈“胸腹起伏”,又道,“諸位大人啊,人生於天地間,風刀霜劍摧人老,而道呢,效法於天地,自然囉,有些地方也會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而略顯不匹,我們師法於古之聖賢,首要的,不是拘泥於他們針對當時環境態勢所發的字麵意思,而是師法這些聖賢,敢於否定不匹配的旁支末節的勇氣,師法他們著眼現實與時俱進的精神!本王認為,儒學,經過兩千年的風雨變遷,後世給它們不斷加入的闡述,既有豐富其理論的功效,也有改得麵目全非的弊端,當然,功也罷,過也罷,這些後世賢哲,其實也都是值得我們所欽佩的,因為它們直接繼承了孔孟的勇氣和精神。試問,賢哲們能如此,我們為何不能效仿,承其勇氣和精神,勇於打造一個生機勃勃又針砭時弊的新儒學呢?!”
打造新儒學?!
此言一出,大家全都麵麵相覷起來,交頭接耳的議論之聲不絕於耳。議論中,頗有些瞧不起孔老二的滿族官員,漸漸地安靜下來,而漢族官員立刻就發生了分化,雖是沒有誰公開地大聲吵鬧,但往張廷玉李紱身邊悄悄移動位置的人多了起來。很顯然,無論滿漢,都不缺乏能理解真知灼見的人。
康熙拈起禦座旁放著的點心,吃得有些心不在焉,因為他也密切關注著百官的情況,絲毫沒有掉以輕心!要是以為提出了真知灼見,就能從學術爭辯到變法完勝得一瀉千裏,那就是在是小看了這一幫君和臣!康熙久馭群臣,一看沒有新人公開表示支持淩嘯“打造新儒學”的建議,立刻就信了淩嘯的觀點~~~“皇阿瑪,新儒學改造是不關痛癢的學術之爭,變法才是涉及貼身利益的根本之爭,他們死護儒學聖道,兒臣提出創新儒學,都是為了搶奪理論的製高點,爭奪王道正義的名分罷了,這一點,他們這些道貌岸然的家夥用得極為嫻熟,想要他們馬上俯首聽命,那基本上是幻想,所以還要。。。。。。。”
女婿講的雖太赤果果,嶽父卻憑著經驗深信不疑,現在,康熙就等著看事態的發展,等著看誰要他使出淩嘯口中的“所以還要”!
“還要”的人,馬上就出來了,散秩大臣贏任起站了出來。他之所以敢站出來,是因為贏任乃是秦始皇的後裔,其族譜上記載的一句“帝令公子扶蘇遣使入極北尋夏之後裔朱裏真族夾擊匈奴”,雖真假無辯,卻是大清朝證明自己是中華一脈的佐證,其父還得到了皇太極和順治優渥保證,他才不相信淩嘯乃至康熙會對他敢如何呢!
贏任也搶名義製高點來狙擊,“皇上既然要臣等暢所欲言,那臣就說了。超親王說,要創新儒學,臣不敢評價其誌向大小,但臣以為,曆朝曆代都以聖人為‘至智而為聖’,超親王要改,難道是聖人有錯了的嗎?”
赫!死硬的保守派一下子清醒過來,暗讚一聲好,頓時信心大漲,眼睛全盯向淩嘯。。。。聖人沒錯,超親王就錯!
淩嘯沒有答腔,康熙卻興奮得一下子蹦起來了,終於輪到他上場了,一指帝座旁的空椅子,謔謔狂笑。
“好,聖人沒有錯,是朕無德,朕既然無德,退位總該可以了吧?好,朕禪位,朕禪位行了吧!”
當此時,滿朝文武鮮有不眼前一黑的。。。。。太和殿,成了太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