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爾給俺交呆(待)的事俺都辦了……爾告訴詩雲(韻),她的阿母俺也(已)經給弄回來了,幹(趕)明兒水(隨)船送回來……”
讓閑茶啞然失笑的便是楚蒙的這封信了——好歹也是正經八百上過私塾的人,可這信寫得卻是東拉西扯、錯字連篇。
念書不行,但作為特情司日本處處長,楚蒙那可是幹得有聲有色——這家夥似乎天生就是幹這些歪門邪道的料。
長崎的日本處總部不用說,先是一番徹底清理,剔掉奸細後便沒剩幾個人了,可楚蒙不到一個月又擴充到了三十來人,一水兒的明人——流落在長崎的明人不少,所以楚蒙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拉來這麽多。
除了明人之外,楚蒙還發展了一個外圍組織,名曰“山口會社”,假借做生意的名義,聚攏了一批小商販、力役、龜公甚至還有不少浪人,將特情司的觸角迅速伸向了北九州的各個角落。
這還不算,為了配合南九州轟轟烈烈的切支丹一揆,楚蒙派出了最可靠的心腹深入鹿兒島,在那裏建立起了新的據點,專一打探島津家的動向,在請報上著實給了天草四郎不少幫助,使得楚凡親手點燃的這場切支丹大火越燒越旺。
這封信中楚蒙還提到了日本處下一步的打算,那便是籌建江戶科——他看得很準,隨著切支丹一揆越鬧越大,江戶的幕府插手九州島戰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越早做準備取得的主動權便越大。
當然,特情司的迅速擴張不可避免的會與木下丸發生衝突,尤其雙方還有扯不清的舊賬要算——長崎總部中的奸細,絕大多數可都是木下丸和加藤家安插進來的!
楚蒙可不是個能忍的主兒,上任伊始便殺得人頭滾滾——所有奸細中但凡是倭國人就一個死字兒,明人或者有明人血統的也都被削鼻切耳,扔回了耽羅的勞役營。
為了示威,也為了震懾木下丸,楚蒙把砍下的腦袋以及鼻子耳朵裝了整整一車給阿部忠本送了過去,把後者弄得羞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隻能打落牙齒往肚裏吞。
這事兒最後的尾巴便是被木下丸扣押的那些人質,也就是以詩韻的阿母為代表的明人們——木下丸打死不承認自己有安插奸細的動作,當然更不可能老老實實交出人質了。
楚蒙倒是找到了這些人質的所在,可一來木下丸關押他們的地方太險要,二來楚蒙也不便同木下丸公然撕破臉皮,所以楚蒙幹脆使了個陰招——你能扣人質我也能!
扣人質說來容易做起來可著實不易——長崎那可是人家的地盤,木下丸裏麵又多是光棍之輩,例如這阿部忠本;目標大而分量也夠的便隻有加藤家了,可人家卻是長崎城裏勢大財雄的土豪,別說綁票了,家眷想見上一麵都難。
最後還是山口會社立了大功,將加藤忠治的私生子和加藤綱三郎的外室給挖了出來——如此隱秘的事情都能查探到,可見山口會社的能量——有了這兩張王牌在手上,楚蒙自然上演了一出淋漓盡致的扮豬吃虎,輕輕鬆鬆把三十多位明人人質解救了出來,這便有了信末那幾句邀功的話。
小心折好信紙放回信封,閑茶嘴角的笑意不減,搖搖頭將信封放入了標著“長鹿江”的匣子裏,心中卻在嘀咕著:這位小叔子還真是個混世魔王,倭人們日後可有得頭疼了。現在還隻是在長崎和鹿兒島,等到楚蒙把觸角伸到倭國各個角落以後,隻怕沒哪個地方能有清淨日子過了!
鋪在幾案的紅綢上隻剩孤零零最後一封信了,閑茶愜意地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後拿了起來,準備結束這每天最重要的功課了。
信是從揚州來的,是那邊新設商號的掌櫃所寫,內容則是匯報開業以來經營情況的。
其他的也還罷了——耽羅所產的各宗商品,無論是煙草還是玻璃製品、雪花糖還是私鑄銅錢、辣醬還是皮革製品,要麽是稀罕物件,要麽是民生必需品,那都是不用愁銷路的。說無往而不利或許誇張了些,但卻確確實實是搶手貨,根本不怕打不開局麵。
揚州是整個大明最大的碼頭,要在這裏打開商路,沒錢是肯定不成的,是以新設商號的開辦金極為充沛,給掌櫃的權限也極大,幾乎就是想要什麽拿錢砸就是的狀態。這位掌櫃又是從整個東印度公司範圍內精挑細選、反複比較選出來的,人情世故最是熟稔,察言觀色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貨品既新、手麵又闊、人還精明,新設商號的前途自然一片金光閃閃。這不,開業才短短倆月不到,各宗商品的訂單便已雪片般飛來,尤其是玻璃這一項,若不是楚凡一再發信要求控量保價的話,隻怕定銀都已經收了好幾十萬兩了!
除了訂單,揚州商圈對這個勢大財雄而又很懂規矩的商號也迅速地張開了懷抱,那掌櫃的日日應酬、夜夜笙歌,早同各個行當的商賈們打成了一片,一張輻射大半個中國商業巨網的雛形已隱隱成形。
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兒,閑茶隻是一瞟而過,她真正關心的,或者說她知道自家少爺真正關心的,隻有一件事兒,那便是精鹽的銷路!
鹽是最大宗的,也是民生必需品中最必不可少的貨物,所以從秦漢以將,無論哪朝哪代,官府都會將之納入專賣的範疇,不容他人染指。可利之所在,怎能讓人不動心,尤其是耽羅的曬鹽法,幾乎沒有什麽成本,靠賣鹽賺錢既穩定又暴利,自然是諸多商品中的首選,這就是楚凡無論如何要打通精鹽銷售鏈條的原因了。
也許正因為食鹽銷售太過敏感,所以這位掌櫃雖說下了極大的力氣,可目前看來進展卻微乎其微。
他走的路子自然是楚凡耳提麵命的,那便是私鹽官賣。簡單地說,就是用耽羅的精鹽替代鹽戶們煮出來的粗鹽,從而真正融入食鹽銷售的鏈條中。
按理說這法子幾乎沒有觸碰任何既得利益:鹽道衙門該賣鹽引還賣鹽引,鹽商們該怎麽賣鹽還怎麽賣鹽,漕幫們該怎麽運鹽還怎麽運鹽,誰也不會少一文錢。如果非要說損害了誰的話,就隻能是那些可憐的鹽戶了——煮鹽成本既高、品質又劣,如何能爭得過耽羅精鹽?
不過這一點楚凡早就想到了,並拿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鹽戶們不是無以為生了嗎?那就讓他們來耽羅吧!每家每戶發給旅費和安家銀子,一批一批集中起來直送耽羅。
按理說這最後一個問題都解決了,精鹽的商路怎麽也該打開了吧,可這位掌櫃卻在信裏說,送給巡鹽禦史一座精美大宅後,禦史已經鬆了口,私鹽官賣這事兒卻還是裹足不前,絲毫推不動!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未完待續。)
讓閑茶啞然失笑的便是楚蒙的這封信了——好歹也是正經八百上過私塾的人,可這信寫得卻是東拉西扯、錯字連篇。
念書不行,但作為特情司日本處處長,楚蒙那可是幹得有聲有色——這家夥似乎天生就是幹這些歪門邪道的料。
長崎的日本處總部不用說,先是一番徹底清理,剔掉奸細後便沒剩幾個人了,可楚蒙不到一個月又擴充到了三十來人,一水兒的明人——流落在長崎的明人不少,所以楚蒙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拉來這麽多。
除了明人之外,楚蒙還發展了一個外圍組織,名曰“山口會社”,假借做生意的名義,聚攏了一批小商販、力役、龜公甚至還有不少浪人,將特情司的觸角迅速伸向了北九州的各個角落。
這還不算,為了配合南九州轟轟烈烈的切支丹一揆,楚蒙派出了最可靠的心腹深入鹿兒島,在那裏建立起了新的據點,專一打探島津家的動向,在請報上著實給了天草四郎不少幫助,使得楚凡親手點燃的這場切支丹大火越燒越旺。
這封信中楚蒙還提到了日本處下一步的打算,那便是籌建江戶科——他看得很準,隨著切支丹一揆越鬧越大,江戶的幕府插手九州島戰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越早做準備取得的主動權便越大。
當然,特情司的迅速擴張不可避免的會與木下丸發生衝突,尤其雙方還有扯不清的舊賬要算——長崎總部中的奸細,絕大多數可都是木下丸和加藤家安插進來的!
楚蒙可不是個能忍的主兒,上任伊始便殺得人頭滾滾——所有奸細中但凡是倭國人就一個死字兒,明人或者有明人血統的也都被削鼻切耳,扔回了耽羅的勞役營。
為了示威,也為了震懾木下丸,楚蒙把砍下的腦袋以及鼻子耳朵裝了整整一車給阿部忠本送了過去,把後者弄得羞憤交加卻又無可奈何,隻能打落牙齒往肚裏吞。
這事兒最後的尾巴便是被木下丸扣押的那些人質,也就是以詩韻的阿母為代表的明人們——木下丸打死不承認自己有安插奸細的動作,當然更不可能老老實實交出人質了。
楚蒙倒是找到了這些人質的所在,可一來木下丸關押他們的地方太險要,二來楚蒙也不便同木下丸公然撕破臉皮,所以楚蒙幹脆使了個陰招——你能扣人質我也能!
扣人質說來容易做起來可著實不易——長崎那可是人家的地盤,木下丸裏麵又多是光棍之輩,例如這阿部忠本;目標大而分量也夠的便隻有加藤家了,可人家卻是長崎城裏勢大財雄的土豪,別說綁票了,家眷想見上一麵都難。
最後還是山口會社立了大功,將加藤忠治的私生子和加藤綱三郎的外室給挖了出來——如此隱秘的事情都能查探到,可見山口會社的能量——有了這兩張王牌在手上,楚蒙自然上演了一出淋漓盡致的扮豬吃虎,輕輕鬆鬆把三十多位明人人質解救了出來,這便有了信末那幾句邀功的話。
小心折好信紙放回信封,閑茶嘴角的笑意不減,搖搖頭將信封放入了標著“長鹿江”的匣子裏,心中卻在嘀咕著:這位小叔子還真是個混世魔王,倭人們日後可有得頭疼了。現在還隻是在長崎和鹿兒島,等到楚蒙把觸角伸到倭國各個角落以後,隻怕沒哪個地方能有清淨日子過了!
鋪在幾案的紅綢上隻剩孤零零最後一封信了,閑茶愜意地伸了個大大的懶腰後拿了起來,準備結束這每天最重要的功課了。
信是從揚州來的,是那邊新設商號的掌櫃所寫,內容則是匯報開業以來經營情況的。
其他的也還罷了——耽羅所產的各宗商品,無論是煙草還是玻璃製品、雪花糖還是私鑄銅錢、辣醬還是皮革製品,要麽是稀罕物件,要麽是民生必需品,那都是不用愁銷路的。說無往而不利或許誇張了些,但卻確確實實是搶手貨,根本不怕打不開局麵。
揚州是整個大明最大的碼頭,要在這裏打開商路,沒錢是肯定不成的,是以新設商號的開辦金極為充沛,給掌櫃的權限也極大,幾乎就是想要什麽拿錢砸就是的狀態。這位掌櫃又是從整個東印度公司範圍內精挑細選、反複比較選出來的,人情世故最是熟稔,察言觀色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貨品既新、手麵又闊、人還精明,新設商號的前途自然一片金光閃閃。這不,開業才短短倆月不到,各宗商品的訂單便已雪片般飛來,尤其是玻璃這一項,若不是楚凡一再發信要求控量保價的話,隻怕定銀都已經收了好幾十萬兩了!
除了訂單,揚州商圈對這個勢大財雄而又很懂規矩的商號也迅速地張開了懷抱,那掌櫃的日日應酬、夜夜笙歌,早同各個行當的商賈們打成了一片,一張輻射大半個中國商業巨網的雛形已隱隱成形。
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兒,閑茶隻是一瞟而過,她真正關心的,或者說她知道自家少爺真正關心的,隻有一件事兒,那便是精鹽的銷路!
鹽是最大宗的,也是民生必需品中最必不可少的貨物,所以從秦漢以將,無論哪朝哪代,官府都會將之納入專賣的範疇,不容他人染指。可利之所在,怎能讓人不動心,尤其是耽羅的曬鹽法,幾乎沒有什麽成本,靠賣鹽賺錢既穩定又暴利,自然是諸多商品中的首選,這就是楚凡無論如何要打通精鹽銷售鏈條的原因了。
也許正因為食鹽銷售太過敏感,所以這位掌櫃雖說下了極大的力氣,可目前看來進展卻微乎其微。
他走的路子自然是楚凡耳提麵命的,那便是私鹽官賣。簡單地說,就是用耽羅的精鹽替代鹽戶們煮出來的粗鹽,從而真正融入食鹽銷售的鏈條中。
按理說這法子幾乎沒有觸碰任何既得利益:鹽道衙門該賣鹽引還賣鹽引,鹽商們該怎麽賣鹽還怎麽賣鹽,漕幫們該怎麽運鹽還怎麽運鹽,誰也不會少一文錢。如果非要說損害了誰的話,就隻能是那些可憐的鹽戶了——煮鹽成本既高、品質又劣,如何能爭得過耽羅精鹽?
不過這一點楚凡早就想到了,並拿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鹽戶們不是無以為生了嗎?那就讓他們來耽羅吧!每家每戶發給旅費和安家銀子,一批一批集中起來直送耽羅。
按理說這最後一個問題都解決了,精鹽的商路怎麽也該打開了吧,可這位掌櫃卻在信裏說,送給巡鹽禦史一座精美大宅後,禦史已經鬆了口,私鹽官賣這事兒卻還是裹足不前,絲毫推不動!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