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富主義
(ps:由於最近的理論東西比較多,大家看的太累,我非常抱歉,所以本章免費,從這一章之後,小說就可以回歸到故事中去了,而理論的一些鋪墊工作已經完成,另外,今天一章有一萬一千字,所以,今天就沒有第二章了,希望大家諒解。)
麵對馬良的疑問,劉協沒有去回答,也不想回答,很多事情是很難解釋的。
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甚至是數千年裏,都一直有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那就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5%的人口。
這真的就是一件值得榮耀的事情嗎?劉協深深的問自己這個問題,但他很快給予這個問題一個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和痛苦的寫照。
因為可耕種地麵積少,而內部長期安定統一,人口增長速度遠快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對於在戰亂後重新建立的新帝國而言,隻要適當的政策使百姓安定於生產,在人少地多的情況下,很快就可以實現農民的溫飽和國家的富強。
並且讓國家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強大到無人可以匹敵的地步,但是,缺乏了進取精神的國民和帝國,無法解決他們內在的人口增加問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每個人的平均耕地麵積就會急劇減少,甚至少到無法滿足基本的口糧需求,這就會產生暴亂。政府鎮壓暴亂又會增加帝國地負擔和百姓的稅收,這就進一步觸發了全帝國範圍內的暴亂,終於有新的統治者誕生,在新統治者誕生後,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將一切社會問題歸罪於前朝地亡國之君。並以他們的無德和無能來解釋社會問題。
正是因為劉協清楚地看到這些曆史表象問題背後的思路,才讓決定啟用了國子策,強迫帝國子民向外移民,尋找更加合適的耕種地。
今天地劉協。完全可以不致力於帝國中央國民院和中央治略府的誕生,不用製定《大漢帝國**典》,不用強製推廣新經濟政策,也不用對外開拓,更不用竭盡所能得讓《大漢帝國新銀稅製》通過,甚至沒有必要推廣新技術改革。
他甚至不用做任何事情,他都可以讓帝國的王朝繼續延續幾百年,而他也會毫無疑問的成為一代明君。
問題是這樣沒有任何前進的帝國,對於大漢和華夏民族而言,她真的有什麽幫助嗎。真的能夠使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實現蛻變嗎,真的能使華夏人永遠不淪為他人的俘虜嗎?
劉協這樣用心的推廣一個並不十分適合現行生產力關係得社會上層建築,硬性推廣帝國內部新技術地改革,所希望實現的就是徹底推動大漢帝國和整個華夏民族走上一條永久強盛的道路。
以十分之一的土地養活占據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口,這是新的大漢帝國永遠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因為土地麵積少,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口,華夏民族不得不用盡一切精力去耕種土地,在已有的土地上不停地追求高畝產。細耕細種並不是完全和某些人說的那樣,是中華民族勤勞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優越性的體現,恰恰相反,它掩蓋了中華民族安逸求寧,寧可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願意開拓境外領土的特性,它掩蓋了各朝封建政府保守和害怕新興階級的無能,掩蓋了一個民族真正的悲哀。
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真的就那麽難以實現嗎。中國的小農經濟真地就是中國最真實的狀態嗎?
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一直黑暗了一千多年,直到14世紀以後才獲得“再生”與“複興”。
直到十六世紀,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生產能力才有質的提升,其後才有了工業革命的開始。工業革命開始於珍妮紡紗機。而珍妮紡紗機就真的很先進嗎,看過珍妮紡紗機地人都知道。實際上珍妮紡紗機地真正先進地方隻有一點,那就是從水平紡紗變革為立式紡紗。
英國人用了三個世紀才摸索出這個變革,卻隻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將立式紡紗機從原有單機三錠提升到單機三百錠,將紡紗業地生產效率提升了一百倍。
所以說,曆史和經濟的變革,是有其社會基礎的,但生產力的提升通常是一個非常微小的變革導致的,這是社會的必然,也是曆史的偶然。
大漢帝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現象讓劉協堅定了一個認識,那就是中國小農社會經濟並不是古代中國唯一的社會狀態,她是封建統治集團保守主力的產物,一旦統治集團提前轉變為新興階級,並且為了自己和新興階級的利益,不斷出來新的律法確保新興集團的利益,落後而保守的中國就不會再存在了。
從景山基社開始,大漢帝國的皇室集團就已經優先進入了新興階級,而大漢帝國的官僚集團則在帝國的扶持下,搶先一步進入了新興階級,這就是帝國現在變革越來越容易的基礎,也是帝國從商社出現之後,開始迅速加速膨脹的根本原因。
當社會原有統治階級在政策的強製推行下,被迫進入新興階級,並從中獲利,從而觸發了大漢帝國新經濟集團和平掌權的契機。
在世界曆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曾經有過這樣的曆史,重來沒有過,所以美國經濟曆史和歐洲經濟曆史都已經不能成為現階段大漢帝國發展的參照物。piaotian小說網
從大漢帝國開始強製出現商社,到最終演化出大規模的商社。這是一個逆曆史地行為,大漢帝國建立國家銀行也是逆曆史的行為,強製推行現代貨幣體製也是逆曆史的行為,甚至從大規模推廣翻車和鍾表齒輪工藝的發展,強製執行國民院製度和皇、法兩權分離都是逆曆史的行為。
劉協知道自己三十年來一係列強製法令和新政體地改革能夠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基礎是帝國經濟的穩定,而這個穩定首先取決於早年的荊州細耕細種體製,在荊州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地時候,適時的引入了農場經濟和商社經濟。按正常的曆史進程,自然的走下去,發展到農場經濟和商社經濟,這或許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可在劉協的操控和強製扶持下,新經濟體製終於體現了他的優越性,為大漢帝國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培養了一大批新生經濟獲利者和其利益集團。
各地學府的成立和新技術的不斷刺激,包括帝國強製地扶持和大麵積對外掠奪,使本來需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新經濟利益集團的積累過程迅速縮短。在短短二十年後,他們就開始追求更大的利益,甚至在劉協的執意扶持下,依靠劉協手中的軍權,和平的奪過國家的立法權。
劉協的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沒有強製使新政策跳過現階段經濟水平過多層次,而是隻跳半步,其內在地思路就是永遠比曆史快半步,而不是一步。這是劉協三十年不斷改革中最精妙的一點,那就是掐住新利益集團的潛在需求,提前改革,不讓生產力受到製約。
在劉協執政的三十年內,大漢帝國的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從來沒有受到政策的製約,就仿佛火車踏上了鐵軌一般,一直向前加速運動,並且隨著慣性力保持不變。其平均運動速度也越來越快,而這個慣性力就是劉協不斷提前半步頒布的新律法和新興階級內在擴大利益的需求。
是的,沒有必要再去懷疑了,劉協告訴自己,帝國新時代已經徹底打開,曾經是自己一個人用力推開這扇門。可現在。所有地帝國新興階級都在和他一起用力推開這扇門。
封建社會跨向資本主義社會,最難邁過去的坎有兩道。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二是封建君主和統治集團對新興階級的壓迫,如今的大漢帝國已經邁過了這兩道坎,走向了工業革命,但他沒有走向純粹的西方式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在中國國情的根基上,走向了二元君主製地中央集權民主帝國,走向了一種前曆史世界(即劉協原生曆史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處地世界)中完全沒有出現過的國家製度,這種國家製度存在地根本就是從自然哲學中誕生的道教信仰,這種極其特殊的信仰對生產力沒有約束作用,反而起到了催化作用,這種既狂熱而又理性的宗教信仰確定了帝國中皇權和法權的和平共處與平衡約製時代。
道教讓學者和普通人對自然科學保持了強大而狂熱的崇拜和探索精神,讓帝國子民在保持神秘信仰的同時,奠定了對社會公德和法律的尊重意識,確立了皇權等同宗教權利和神權的基本思維,確定了皇帝非管理者而是保護者的全華夏民族範圍內的統一認識。
劉協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整個帝國傳輸了一種理念----大漢帝國的皇帝並非帝國的擁有者,而是帝國的保護者,是整個帝國的保護神。
無論是民間還是新興階級,甚至是皇室內,劉協都將這一理念通過行動和立法確定了這一統一意識,並力求使皇室也嚴格明確這一認知,接受這種認知。
當整個帝國都明確了這種認識,皇室的子嗣就會習慣這種認識,當皇室範圍內的所有子嗣都接受這一認識,帝國的每一代後裔和繼任者,都會以該認知為自己的責任。
皇室從劉協這一代起,就用文字和語言,用社會認知和宗教確定了皇室一條永恒不變得鐵律,隻有立誌成為帝國的保護神,才有資格成為大漢帝國的皇帝,因為大漢帝國的皇帝等同於帝國的保護神。
新的《天尊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信奉唯一地神,天尊。但不尊大漢帝國皇帝為你的保護者,你將失去神的祝福和保護,因為唯一的神----天尊已經將保護你的責任,托付給你們地皇帝,將祝福你們的責任托付給你們的教皇。
劉協開創了新的道教。並追隨了該信仰,而他地子嗣都活在該信仰之中,劉協傳授給他的子嗣所有自己的知識,唯一隱瞞的就是宗教的真相。因為他堅信,隻要還有信仰,即使失去追求的動力,也會堅守信仰的價值和觀念,因為對於看不清世界真相的人而言,擁有信仰就是存活在世界上的唯一底線,失去了信仰,人生對他們而言,就已經失去了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唯一地選擇就是肆無忌憚的追求**的**,因為他們隻有獲得**,才能滿足精神的空虛。
在前曆史世界中,沒有信仰的中國皇帝們,他們唯一的追求就是權利和**的刺激,這就是中國式悲哀的本源。
劉協希望從自己回到大漢以後,在改變曆史,走向後曆史世界的時候,這樣地大漢帝國永遠都有她的信仰。
大漢帝國一切內在精神的改變從道教開始。而一切外在物質的改變從帝國的新經濟時代開始。
新經濟時代的正式開始是從商社的誕生開始,但是這隻是開始,從華夏二十二年開始,帝國的新經濟時代才跨上一個快車道,劉協清楚如果不再新經濟時代完全開始加速前,不最終瓦解掉南方的密集勞動力種植模式,帝國地生產力和新經濟的發展就會遇到阻礙,而這是大漢帝國從劉協掌權三十年來從來沒有遭遇到的問題,大漢帝國的經濟一直以來都是在劉協提前半步製定新政策的社會現象下快速前進。突然遇到阻礙,肯定會使帝國內誕生新的矛盾。
劉協既不希望大漢帝國經濟和生產力地發展遇到阻礙,也不希望帝國內產生新地矛盾,他一直以來的思路就是在生產力遇到阻礙前,把阻礙物移走,在產生新矛盾之前。將問題處理掉。以此確保帝國生產力和經濟穩定高速地發展。
因此,劉協終於下定決心對大漢帝國賴以依靠的南方農業模式進行割解。為此,他決心向整個大漢帝國推行廣田政策為代表的廣富主義思想浪潮。
廣富主義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帝國的子民擁有更多的生產資料,通過技術改革和個體產值的增加,產生更多的賦稅和更高的消費能力。
要想讓帝國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廣富主義必須提前推行,針對廣富主義的內涵,推行廣田政策,讓所有帝國子民平均擁有土地麵積和勞動生產工具大幅度增加;推行高薪政策,增加帝國雇工和技師數量,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推行廣鎮政策,促進農民向城鎮湧入,降低農業人口;推行同富扶持政策,扶持邦聯王國和省發展經濟,尤其是農業經濟,從外部購買廉價米,補充國內二十八個州的糧食需求,彌補廣田政策的結果是單畝產量的下降和內部二十八州糧食總產量的下降,由二十八個州向外輸出工業產品,在帝國二十八州內確定帝國工業革命內部發展,擴大帝國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和外部經濟體之間的差距,通過農業扶持和低附加值的工業生產移植,確保外部邦聯國家的稅收和購買能力。
廣富主義是劉協整個政治生命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它斷然否決了西方式的掠奪發展模式,而走向一個以大漢帝國為整個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中心的穩定和諧的新世界構局。
在廣富主義提出的同時,為了確保帝國政治體製上的先進和穩定,劉協同時計劃進一步推行已經存在的民主主義和道德主義思想,三大主義是大漢帝國二元君主製中央集權民主帝國的根本思想和立足基礎。
民主主義不是華夏文明中在孟子和春秋就是已經提出“為民做主”思想,而是帝國提出的大國民思想下的民主精神,是隻要為帝國做出貢獻並遵守法律,信仰道教,就有權利參與帝國管理的新國民意識,也就是說。隻要你納稅,並遵守帝國地法律,信仰道教,就有權利參與選舉和各種聽證會,有權利在法院中成為合法證人。有權利參與對違法者的宣判。
為了實現民主主義,大漢帝國必須穩步開展民主工作,推行國民院製度,在各地推行法院製度。推行新的選舉製度,允許願意從事帝國管理的子民成立政黨,以符合帝國需求的利益地執政思想建立不同的政黨,以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舉行選舉,最終以中央國民院過半席位的黨派取得為期十年地國家治略權限。
在多黨參政製度上,劉協一方麵希望避免意大利式的個人黨導致黨派分離和誕生迅速,缺乏政治基礎,最終導致政局不穩定的局麵,另一方麵又不希望動搖帝國中央集權的特性,確保帝國的穩定和團結。他最終決定在帝國內采用三黨製,即三黨輪流執政的模式,在國民院席位最多的黨派掌握中央治略府,確定其三治略公人選,席位排在第二的黨派退居監察府,負責監察執政黨的廉政問題,對第一大黨形成製約,席位第三的黨派進入中央法院,和第一大黨、第二大黨形成穩定局麵地關鍵少數派黨。對第二大黨進行製約,維持三黨的平衡。
最為權利最中心的治略府,自然是各黨實施參政目標的關鍵位置,那麽第一大黨**掌控治略府,自然是大勢所趨。
可是怎樣製定政策和法典,才能確保大漢帝國實現三黨製呢,劉協不免陷入深深的困惑,他覺得或許弱化州國民院是一個好辦法,實行單一的中央國民院。但這樣一來新民意識的推廣就會遭遇瓶頸。
最終,他決心對帝國的選舉製度進行更改,他選擇了一個在自己記憶中的所有民主製度都沒有采納地方案----民選國定製。
民選國定製的整個程序是在每十年一度的三治略公選舉前,首先提前五年進行州國民院的選舉,選舉采取每個郡十六個名額的方式確定州國民代表的名單,州國民代表選舉完後。通過各州國民代表的數量及每個黨擁有的國民代表數量最終確定前三大黨的名單。
三大黨誕生後。在三治略公選舉前,提前兩年進行中央國民院大國民代表選舉。每個州國民代表開始投票產生大國民代表,形成新一屆地中央國民院,中央國民院成立,根據最多席位的黨派確立為第一大黨,即執政黨,執政黨內部決定九個治略公競選名單,第二大黨成為監察黨,內部決定六個監察長官競選名單,第三大黨成為審判黨,內部決定三個中央**官競選名單,十八個人同時進入禦府參政院內,成為參政議員,並進行參政工作,向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由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推舉出三大治略公、三監察長官(監察大臣、廉政總祭、審計總祭)和中央**官。。。
在最終決選前,競選者必須提交詳細的執政思路和工作目標,提交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以及各州國民院,各州國民院進行第一輪表決,通過半數州國民院同意的競選者進入最終決選。
在最終決選時,通過第一輪的競選者將展開為期三天地辯論會,然後由國民院地大國民代表進行投票選舉,當競選者隻能突破半數選票,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七成支持票時,如果中央皇庭最終同意,可以出任三大治略公、三大監察長官和中央**官;如果中央皇庭不同意,那將進行第二次選舉,如果連續三次不能通過七成信任票,中央皇庭必須同意第三次國民院選擇過半數信任者,或者強製要求三大黨提交第二次人選,重新進入參政院進行第二次選舉。
在州國民代表選舉前,各黨黨員自由向中央國民院直屬地帝國競選委員會提交競選申請,隻要符合國民條件,即擁有良好的教育條件、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沒有觸犯法律的案史、按期向帝國納稅並自行繳納三百銀元的競選費用,就可以通過申請,成為州國民代表競選者。
州國民代表競選者將提交三百字的個人競選目標,以及五百字地個人簡介。然後由中央樞密總局匯總,向各郡擁有選舉權的帝國子民發放該郡內州國民代表競選總錄信函,帝國子民根據每個人的選擇投票支持本郡內的競選者,再通過信函的方式郵寄到各州競選委員會,獲得本郡子民支持最高地人自動成為大國民代表。並和其它前十五名總計十六人成為州國民代表。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任何黨派不得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遊行,隻允許通過報紙和樞密總局向帝國子民每個季度發放的帝國公告信函中,對黨派支持的人選進行有償宣傳。
在大國民代表即中央國民院地選舉中。每個州擁有二十一個名額,其中皇帝掌握一個名額,州治略總督掌握一個名額,州國民院內部選舉誕生十個名額,原有三大黨派各掌握三個名額,所有大國民代表必須首先為州國民代表。
任何黨派必須有明確的執政思路,並允許通過報紙向帝國子民進行有償的本黨派執政思路宣傳,允許對現政黨執政錯誤進行指責。
具體黨派的建立和細節規章,劉協一時半會還無法製定下來,他覺得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慢慢修訂和討論。所以在設定民選國定製的程序時,並沒有附帶考慮政黨的各種限製製度。
民選國定製是考慮了大漢國情和目前民主程度,依靠劉協對前世界曆史階段中各國選舉製度進行綜合審議後,設想出來的一個新生選舉製度,在設定過程,他考慮了各種選舉製度的弊病,比如國民院作為立法機構可能對治略府這樣的行政機構沒有認同感,導致治略府各種新政策很難通過;比如全國選舉造成地全國資源浪費;比如全國民眾選舉很可能誕生光會說,卻並沒有實際能力的治略公;比如全民選舉。最終導致州治略府和中央治略府不屬於同政黨,導致政令難通的現象,導致國家分裂的現象等等。
為了確保中央治略府的集權能力,實現統一規劃管理,民選國定製下的各州治略台的治略總督仍然由中央治略府派遣,但原有各鎮民選繼續上升,各縣縣令同時由各縣民眾自行選舉產生,中央治略府直管範圍達到郡,便不再向縣延伸。而各縣其它官員由縣令委派。
大漢帝國民主主義和民選國定政策是吸納希臘民主精神,同時保留國家集權特征,將民眾自我管理權限放到縣,培養民眾對帝國運營的自我調節能力。縣衙是帝國的根本,隻要縣衙保持了良好地治理能力,整個帝國就可以保持昌盛。縣令的選舉為五年一期。縣治略衙必須每月向本縣的帝國子民發放縣治略公報信函,而各縣競選失敗者直接擔任縣監察處的官員。監督縣衙的日常行政以及公報的公正性,這樣一來一旦縣令的執政出現問題,失去了縣內子民的支持,自然就無法成為下任縣令,而且縣令不是帝國內的官僚體係,他不一定完全依靠上級郡級官員地支持,隻要有縣內子民的支持,他就可以連續擔任四屆縣令,任滿為二十年。
通常來說,縣令如果不參加本郡的州國民代表選舉,在結束縣令任期後,他也會結束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擁有黨籍的縣令,則可以以本縣為其鍛煉基地,在擁有較高的政績後,可以在黨派地認可下,可以在本州出任其它職位,積累足夠地資曆後,就可以參加州國民代表的選舉,成為州國民代表就可以參與州地治理,並積累足夠的資曆後,再次參加大國民代表的選舉,甚至在黨內獲得支持,參與其它地區的治理。
由於中央治略府統計總局、審計公署和中央皇庭的統計署將每年對全國官員政績審查,在三家統計和評斷中一致獲得好評的,也將在大漢帝國每年的帝國國情公報信函中出現個人介紹,所以劉協相信政績也是帝國子民選擇州國民代表的重要標準。
道德主義是帝國民眾新思維和新道德標準的重新塑造,它要求大漢帝國的子民以社會公共道德為標準要求自己的行為,具有愛家、忠信、守時、守法四個基本社會公德,做一個合格的帝國子民。極力實現“漢之國民者,立而知眾,強而求榮,守而善思,以道為萬物之本。以道守萬物。”帝國國民標準,追求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新八德和“格物、致知、誠意、理性、修身、強國、富民、榮家!”新八條地高道德標準,人人努力成為帝國的大國民。
廣富主義、民主主義、道德主義三大主義思想的提出,是劉協為了讓整個帝國繼續持續運行千年。甚至是幾千年而準備的工作,也許就現階段而言,它們中除了道德主義已經基本實施外,廣富主義和民主主義也隻是在前三十年中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基礎,真正推廣下去則需要幾十年地時間,完全成為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確保大漢帝國千年甚至幾千年昌盛不衰,則還需要數百年,十幾代大漢帝國皇帝的努力才可能實現,他隻能把這一希望首先寄托給下任大漢帝國皇帝。
在內心中已經明確了答案後。劉協相信隻要連續十幾代人堅持這三個主義,大漢帝國就可以在非常長的時期內做為全世界範圍內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中心而存在,大漢帝國將不再需要依靠自己國土內地糧食產量來養活自己,將優秀的農業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讓他們實現一個初步穩定的社會麵貌,通過向大漢帝國出售糧食獲得購買能力,再向大漢帝國進口各種工業和手工業商品。
為此,劉協連夜起草了《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的論文,並起草了《大漢帝國經濟發展規劃》一文。在文中,他提出以興州為北方農業基地,以冀、青、徐、兗、雍、豫六州形成黃河農業基地,以蜀、荊、揚三州形成長江農業基地,以安、泰、福三州形成南方農業基地,以燕、驪、並三州形成草原農業基地,以這五大農業基地為帝國農業基礎,追求每戶實際耕地麵積的增加為目標,建設新的帝國農業。五大農業基地除了草原農業基地外,其餘四大農業基地大範圍推廣牛馬和器械,增加個人勞動效率,並將個體農戶年收入為三百銀元為基礎目標,並將此做三大統計機關抽調統查的主要關注點。
以天京、安泰、右北平、濟南、青島、大連組成的渤海工業基地,以南京、廣陵、吳郡、會稽郡組成的揚州工業基地。以淮安、彭城、壽春的徐州工業基地。以西京、洛陽、襄陽、汝南、南陽、江夏、長沙組成地大荊州工業基地,以南海郡、建安郡(福建、廈門)、東南郡(台灣)組建的廣州工業基地。以此五大工業基地為主要工業基地。
以天京、濟南、安泰、江夏、南京、西京、錫金、星光、洛陽為帝國九大商業中心,各州治所在內包括星光城、大連、烏金、成都、襄陽、壽春成為大漢帝國的三十四個區域商業中心。
以安泰、南寧(今香港)、錫金(今新加坡)、星光(今斯裏蘭卡)、大連、南浦、廈門為帝國主要建設的海港,在鬆江縣建設東泰港(今天上海鬆江東部),並將這八個港口稱為帝國八大海港。
以《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和《大漢帝國經濟發展規劃》為基礎,劉協初步製定了大漢帝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大漢帝國將以五大農業基地為主,主力發展高效率農業,當地農戶每戶都必須成立農場製,將實際種植人口降低到最低限度,多餘人口向五大工業基地遷移。
在遷移過程中,帝國亞細亞皇家銀行和巴比倫銀行提供遷移貸款,幫助移民在主要城市、鎮購買房產,治略府同時提供每戶三十銀元的第一年生活補助。
中央銀行通過襄陽、東方、江南、亞細亞皇家、巴比倫、東南六大商業銀行向全國發放為期三十年,總價值為一百億銀元的帝國國家建設銀債,用於整個帝國的經濟轉型。
東方銀行立足渤海工業基地,江南銀行立足揚州工業基地,襄陽銀行何巴比倫以徐州、大荊州為主要基地,東南銀行立足廣州工業基地,五家各有優勢區域基地,也互相滲透對方優勢區域公平競爭,為五大工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商社投產提供貸款,促進五大工業基地地成型和壯大。
襄陽銀行、帝國亞細亞皇家銀行、巴比倫銀行和東方銀行這四家在海外有分社機構的銀行向波斯王國、新月王國、印度王國和以色列共和國提供為期二十年。總值額為二十億銀元的低息貸款,向這四大邦聯國提供帝國農業技術、優良品種,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中央銀行向巴比倫省、圖蘭省提供總值十億銀元的無息貸款,向甘寧省發放為期十年,總值三十億的移民無息貸款。治略府同時每年發放五千萬銀元地移民甘寧省的補助,鼓勵各地民眾向甘寧省移民。
將索馬裏半島定為西襄陽省,將碧玉島在內包括南非部分沿海區域定為東菲利亞省,鼓勵民眾向兩地移民。從事種植業。
大漢帝國的新經濟政策很明顯的對在帝國五大工業基地內建設工廠提供了優厚地貸款,對於對外建設工廠則暫停一切貸款,並征收重稅,逼迫所有商社將投資集中在帝國二十八州內的五大工業基地和三十四個區域商業中心。
而對於從甘寧、巴比倫、圖蘭、西伯利亞、西襄陽、東菲利亞六個省的農產品進口定型為帝國內部貿易,關稅免征,使帝國內部對農業的需求減弱,鼓勵民眾到這六個省的無人地圈占土地從事農業生產。
劉協再次以皇家科學技術研究學會名義向帝國內征求更高容量更高速度更安全的海運貨船、內陸馬車、插秧機、收割機四大新技術機械設備。
在對內部地治理上,劉協將家庭年收入超過三十銀元為貧困線,三百銀元作為基準線,超過一千銀元為小富線。超過三千銀元為中富線,超過一萬銀元為高富線,在統計中,各地居民在該五條線上分布和比例圖被叫做廣富圖。
以每戶八口人為基礎,單戶擁有耕地麵積超過四十畝為基礎線,超過百畝為安樂線,超過三百畝為農場線,並將當地子民在該線圖上地分布和比例情況定為農場圖
帝國子民接受過五年以上的道教提供地基本教育為基礎教育線,在五年基礎教育後。又接受郡學、技術學堂、預備駐防兩軍教育、女子學堂三年教育地為中等教育線,在五年基礎教育和三年中等教育後,又接受三年的帝國國級學府、軍事學府、各州學院、各軍事學院、技術學院的被稱作高等教育線,各地三個教育層次人員比例和分布圖被稱做教育圖。
各州、郡、縣的三級地方官員體係的廉潔守法情況和犯法輕重,執法嚴明公正,構建成廉潔圖。
各州、郡、縣的犯罪率和所犯罪行在輕、中、重三級罪行中的分布比例圖為治安圖
庶民、子民、國民和大國民四條線上的各地居民分布和比例圖叫做道德圖。
廣富圖、農場圖、廉潔圖、治安圖、教育圖和道德圖組建成一個完整內部官員審核體係,將該審核體係圖表稱為“六圖標尺”,讓三大統計機構、廉政公署、治安總局和中央法院嚴格掌握六圖標尺的統計標準,每年在中央國民院和各州國民院公布各郡官員地六圖標尺。向各地子民公布本地官員的當年的六圖標尺。
“六圖標尺”製度是為了伴隨帝國經濟轉型和廣富、民主、道德三主義新帝國而生成的,劉協希望用“六圖標尺”為帝國轉型建設一支高效率的行政隊伍。
配合民主主義的發展需要,帝國的報紙、雜誌等傳媒業務徹底開放,各商社可以向中央道府備案後,就可以開展相關業務,以活版技術為基礎。在各州治所每日上午誕生新報紙。各地樞密局每日向外公布一次帝國新聞,各報社自行編輯內容。尋找新聞,在晚上製定活版母板,並迅速將母板送到各郡,像交通比較快捷的司隸京州、荊州、雍州、徐州、青州、揚州基本上在次日清晨,各郡市都可以出現昨日的新聞報紙,兩日後各縣、鎮就可以出現該份報紙,而部分生活偏遠地農場也可以在一周內拿到相關報紙。
劉協估計由於運輸業和傳播業還是開始階段,各大商社首選開展業務肯定還是以雜誌為主體,並且是很特殊的新聞雜誌。
他讓馬良的內務署也準備在皇家集商社籌建《新民周刊》、《廣富談》、《世界地理雜誌》和《華夏自然》四種雜誌,籌建《京都日報》,在道府宣道院下主持《道德月刊》和《民生》兩種雜誌。
劉協在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也打算成立新聞總局,並將管轄權利交到治略府手中,在整理好思路後,劉協鄭重寫出《京都新政》一文,用了一個通宵,寫了將近萬餘字,並在馬良的幫助下,為了京都新政起草了十二道聖旨(以大漢帝國皇帝名義頒布)和三道聖諭(以道教教皇名義頒布)。
拿起淩晨前寫的《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仔細在審定一遍,劉協在文首鄭重地添了一句話:以大漢帝國保護者地名義,朕希望所有看過此文的人,能夠和朕一起為了大漢帝國四千萬子民地同富貴,為了帝國四千萬子民的權益,每個為了所有商社的利潤,為了大漢帝國每一寸土地和海洋,為了整個大漢帝國永遠以世界的中心而存在,為了華夏民族永遠的文明開化而遵守本文所言的每一個觀點。
清晨已經來臨,劉協坐在禦書房裏,靜靜看著手中的筆,又看了看偷偷溜進房中那金燦燦的陽光,和馬良說道:“讓人給朕準備好換洗的簡服,朕等下要洗浴片刻!”
馬良抬起充滿血絲的眼睛,關心的問道:“聖上要休息一個上午嗎?”
劉協伸了一個懶腰,用力的抹了抹臉,滿意地笑道:“不了,今天上午的禦宴是兩年來第一次全皇室到齊的日子,五個皇子在外遊學兩年,各自消瘦良多,這次的禦宴,朕得親自主持,宴畢之後,朕就去國民院,公布朕的新政觀點,你提前通知下荀,讓他迅速召開國民院大會,等朕去參加!”
說完這話,他又看了看窗外,自言自語道:“太子的事情,終於要定下來了啊!”
(ps:由於最近的理論東西比較多,大家看的太累,我非常抱歉,所以本章免費,從這一章之後,小說就可以回歸到故事中去了,而理論的一些鋪墊工作已經完成,另外,今天一章有一萬一千字,所以,今天就沒有第二章了,希望大家諒解。)
麵對馬良的疑問,劉協沒有去回答,也不想回答,很多事情是很難解釋的。
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甚至是數千年裏,都一直有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那就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5%的人口。
這真的就是一件值得榮耀的事情嗎?劉協深深的問自己這個問題,但他很快給予這個問題一個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和痛苦的寫照。
因為可耕種地麵積少,而內部長期安定統一,人口增長速度遠快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對於在戰亂後重新建立的新帝國而言,隻要適當的政策使百姓安定於生產,在人少地多的情況下,很快就可以實現農民的溫飽和國家的富強。
並且讓國家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強大到無人可以匹敵的地步,但是,缺乏了進取精神的國民和帝國,無法解決他們內在的人口增加問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每個人的平均耕地麵積就會急劇減少,甚至少到無法滿足基本的口糧需求,這就會產生暴亂。政府鎮壓暴亂又會增加帝國地負擔和百姓的稅收,這就進一步觸發了全帝國範圍內的暴亂,終於有新的統治者誕生,在新統治者誕生後,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將一切社會問題歸罪於前朝地亡國之君。並以他們的無德和無能來解釋社會問題。
正是因為劉協清楚地看到這些曆史表象問題背後的思路,才讓決定啟用了國子策,強迫帝國子民向外移民,尋找更加合適的耕種地。
今天地劉協。完全可以不致力於帝國中央國民院和中央治略府的誕生,不用製定《大漢帝國**典》,不用強製推廣新經濟政策,也不用對外開拓,更不用竭盡所能得讓《大漢帝國新銀稅製》通過,甚至沒有必要推廣新技術改革。
他甚至不用做任何事情,他都可以讓帝國的王朝繼續延續幾百年,而他也會毫無疑問的成為一代明君。
問題是這樣沒有任何前進的帝國,對於大漢和華夏民族而言,她真的有什麽幫助嗎。真的能夠使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實現蛻變嗎,真的能使華夏人永遠不淪為他人的俘虜嗎?
劉協這樣用心的推廣一個並不十分適合現行生產力關係得社會上層建築,硬性推廣帝國內部新技術地改革,所希望實現的就是徹底推動大漢帝國和整個華夏民族走上一條永久強盛的道路。
以十分之一的土地養活占據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口,這是新的大漢帝國永遠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因為土地麵積少,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口,華夏民族不得不用盡一切精力去耕種土地,在已有的土地上不停地追求高畝產。細耕細種並不是完全和某些人說的那樣,是中華民族勤勞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優越性的體現,恰恰相反,它掩蓋了中華民族安逸求寧,寧可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願意開拓境外領土的特性,它掩蓋了各朝封建政府保守和害怕新興階級的無能,掩蓋了一個民族真正的悲哀。
工業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真的就那麽難以實現嗎。中國的小農經濟真地就是中國最真實的狀態嗎?
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一直黑暗了一千多年,直到14世紀以後才獲得“再生”與“複興”。
直到十六世紀,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生產能力才有質的提升,其後才有了工業革命的開始。工業革命開始於珍妮紡紗機。而珍妮紡紗機就真的很先進嗎,看過珍妮紡紗機地人都知道。實際上珍妮紡紗機地真正先進地方隻有一點,那就是從水平紡紗變革為立式紡紗。
英國人用了三個世紀才摸索出這個變革,卻隻用了十年的時間,就將立式紡紗機從原有單機三錠提升到單機三百錠,將紡紗業地生產效率提升了一百倍。
所以說,曆史和經濟的變革,是有其社會基礎的,但生產力的提升通常是一個非常微小的變革導致的,這是社會的必然,也是曆史的偶然。
大漢帝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現象讓劉協堅定了一個認識,那就是中國小農社會經濟並不是古代中國唯一的社會狀態,她是封建統治集團保守主力的產物,一旦統治集團提前轉變為新興階級,並且為了自己和新興階級的利益,不斷出來新的律法確保新興集團的利益,落後而保守的中國就不會再存在了。
從景山基社開始,大漢帝國的皇室集團就已經優先進入了新興階級,而大漢帝國的官僚集團則在帝國的扶持下,搶先一步進入了新興階級,這就是帝國現在變革越來越容易的基礎,也是帝國從商社出現之後,開始迅速加速膨脹的根本原因。
當社會原有統治階級在政策的強製推行下,被迫進入新興階級,並從中獲利,從而觸發了大漢帝國新經濟集團和平掌權的契機。
在世界曆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曾經有過這樣的曆史,重來沒有過,所以美國經濟曆史和歐洲經濟曆史都已經不能成為現階段大漢帝國發展的參照物。piaotian小說網
從大漢帝國開始強製出現商社,到最終演化出大規模的商社。這是一個逆曆史地行為,大漢帝國建立國家銀行也是逆曆史的行為,強製推行現代貨幣體製也是逆曆史的行為,甚至從大規模推廣翻車和鍾表齒輪工藝的發展,強製執行國民院製度和皇、法兩權分離都是逆曆史的行為。
劉協知道自己三十年來一係列強製法令和新政體地改革能夠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基礎是帝國經濟的穩定,而這個穩定首先取決於早年的荊州細耕細種體製,在荊州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地時候,適時的引入了農場經濟和商社經濟。按正常的曆史進程,自然的走下去,發展到農場經濟和商社經濟,這或許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可在劉協的操控和強製扶持下,新經濟體製終於體現了他的優越性,為大漢帝國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培養了一大批新生經濟獲利者和其利益集團。
各地學府的成立和新技術的不斷刺激,包括帝國強製地扶持和大麵積對外掠奪,使本來需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新經濟利益集團的積累過程迅速縮短。在短短二十年後,他們就開始追求更大的利益,甚至在劉協的執意扶持下,依靠劉協手中的軍權,和平的奪過國家的立法權。
劉協的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沒有強製使新政策跳過現階段經濟水平過多層次,而是隻跳半步,其內在地思路就是永遠比曆史快半步,而不是一步。這是劉協三十年不斷改革中最精妙的一點,那就是掐住新利益集團的潛在需求,提前改革,不讓生產力受到製約。
在劉協執政的三十年內,大漢帝國的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從來沒有受到政策的製約,就仿佛火車踏上了鐵軌一般,一直向前加速運動,並且隨著慣性力保持不變。其平均運動速度也越來越快,而這個慣性力就是劉協不斷提前半步頒布的新律法和新興階級內在擴大利益的需求。
是的,沒有必要再去懷疑了,劉協告訴自己,帝國新時代已經徹底打開,曾經是自己一個人用力推開這扇門。可現在。所有地帝國新興階級都在和他一起用力推開這扇門。
封建社會跨向資本主義社會,最難邁過去的坎有兩道。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二是封建君主和統治集團對新興階級的壓迫,如今的大漢帝國已經邁過了這兩道坎,走向了工業革命,但他沒有走向純粹的西方式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在中國國情的根基上,走向了二元君主製地中央集權民主帝國,走向了一種前曆史世界(即劉協原生曆史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處地世界)中完全沒有出現過的國家製度,這種國家製度存在地根本就是從自然哲學中誕生的道教信仰,這種極其特殊的信仰對生產力沒有約束作用,反而起到了催化作用,這種既狂熱而又理性的宗教信仰確定了帝國中皇權和法權的和平共處與平衡約製時代。
道教讓學者和普通人對自然科學保持了強大而狂熱的崇拜和探索精神,讓帝國子民在保持神秘信仰的同時,奠定了對社會公德和法律的尊重意識,確立了皇權等同宗教權利和神權的基本思維,確定了皇帝非管理者而是保護者的全華夏民族範圍內的統一認識。
劉協通過自己的努力,向整個帝國傳輸了一種理念----大漢帝國的皇帝並非帝國的擁有者,而是帝國的保護者,是整個帝國的保護神。
無論是民間還是新興階級,甚至是皇室內,劉協都將這一理念通過行動和立法確定了這一統一意識,並力求使皇室也嚴格明確這一認知,接受這種認知。
當整個帝國都明確了這種認識,皇室的子嗣就會習慣這種認識,當皇室範圍內的所有子嗣都接受這一認識,帝國的每一代後裔和繼任者,都會以該認知為自己的責任。
皇室從劉協這一代起,就用文字和語言,用社會認知和宗教確定了皇室一條永恒不變得鐵律,隻有立誌成為帝國的保護神,才有資格成為大漢帝國的皇帝,因為大漢帝國的皇帝等同於帝國的保護神。
新的《天尊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信奉唯一地神,天尊。但不尊大漢帝國皇帝為你的保護者,你將失去神的祝福和保護,因為唯一的神----天尊已經將保護你的責任,托付給你們地皇帝,將祝福你們的責任托付給你們的教皇。
劉協開創了新的道教。並追隨了該信仰,而他地子嗣都活在該信仰之中,劉協傳授給他的子嗣所有自己的知識,唯一隱瞞的就是宗教的真相。因為他堅信,隻要還有信仰,即使失去追求的動力,也會堅守信仰的價值和觀念,因為對於看不清世界真相的人而言,擁有信仰就是存活在世界上的唯一底線,失去了信仰,人生對他們而言,就已經失去了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唯一地選擇就是肆無忌憚的追求**的**,因為他們隻有獲得**,才能滿足精神的空虛。
在前曆史世界中,沒有信仰的中國皇帝們,他們唯一的追求就是權利和**的刺激,這就是中國式悲哀的本源。
劉協希望從自己回到大漢以後,在改變曆史,走向後曆史世界的時候,這樣地大漢帝國永遠都有她的信仰。
大漢帝國一切內在精神的改變從道教開始。而一切外在物質的改變從帝國的新經濟時代開始。
新經濟時代的正式開始是從商社的誕生開始,但是這隻是開始,從華夏二十二年開始,帝國的新經濟時代才跨上一個快車道,劉協清楚如果不再新經濟時代完全開始加速前,不最終瓦解掉南方的密集勞動力種植模式,帝國地生產力和新經濟的發展就會遇到阻礙,而這是大漢帝國從劉協掌權三十年來從來沒有遭遇到的問題,大漢帝國的經濟一直以來都是在劉協提前半步製定新政策的社會現象下快速前進。突然遇到阻礙,肯定會使帝國內誕生新的矛盾。
劉協既不希望大漢帝國經濟和生產力地發展遇到阻礙,也不希望帝國內產生新地矛盾,他一直以來的思路就是在生產力遇到阻礙前,把阻礙物移走,在產生新矛盾之前。將問題處理掉。以此確保帝國生產力和經濟穩定高速地發展。
因此,劉協終於下定決心對大漢帝國賴以依靠的南方農業模式進行割解。為此,他決心向整個大漢帝國推行廣田政策為代表的廣富主義思想浪潮。
廣富主義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帝國的子民擁有更多的生產資料,通過技術改革和個體產值的增加,產生更多的賦稅和更高的消費能力。
要想讓帝國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廣富主義必須提前推行,針對廣富主義的內涵,推行廣田政策,讓所有帝國子民平均擁有土地麵積和勞動生產工具大幅度增加;推行高薪政策,增加帝國雇工和技師數量,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推行廣鎮政策,促進農民向城鎮湧入,降低農業人口;推行同富扶持政策,扶持邦聯王國和省發展經濟,尤其是農業經濟,從外部購買廉價米,補充國內二十八個州的糧食需求,彌補廣田政策的結果是單畝產量的下降和內部二十八州糧食總產量的下降,由二十八個州向外輸出工業產品,在帝國二十八州內確定帝國工業革命內部發展,擴大帝國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和外部經濟體之間的差距,通過農業扶持和低附加值的工業生產移植,確保外部邦聯國家的稅收和購買能力。
廣富主義是劉協整個政治生命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它斷然否決了西方式的掠奪發展模式,而走向一個以大漢帝國為整個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中心的穩定和諧的新世界構局。
在廣富主義提出的同時,為了確保帝國政治體製上的先進和穩定,劉協同時計劃進一步推行已經存在的民主主義和道德主義思想,三大主義是大漢帝國二元君主製中央集權民主帝國的根本思想和立足基礎。
民主主義不是華夏文明中在孟子和春秋就是已經提出“為民做主”思想,而是帝國提出的大國民思想下的民主精神,是隻要為帝國做出貢獻並遵守法律,信仰道教,就有權利參與帝國管理的新國民意識,也就是說。隻要你納稅,並遵守帝國地法律,信仰道教,就有權利參與選舉和各種聽證會,有權利在法院中成為合法證人。有權利參與對違法者的宣判。
為了實現民主主義,大漢帝國必須穩步開展民主工作,推行國民院製度,在各地推行法院製度。推行新的選舉製度,允許願意從事帝國管理的子民成立政黨,以符合帝國需求的利益地執政思想建立不同的政黨,以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舉行選舉,最終以中央國民院過半席位的黨派取得為期十年地國家治略權限。
在多黨參政製度上,劉協一方麵希望避免意大利式的個人黨導致黨派分離和誕生迅速,缺乏政治基礎,最終導致政局不穩定的局麵,另一方麵又不希望動搖帝國中央集權的特性,確保帝國的穩定和團結。他最終決定在帝國內采用三黨製,即三黨輪流執政的模式,在國民院席位最多的黨派掌握中央治略府,確定其三治略公人選,席位排在第二的黨派退居監察府,負責監察執政黨的廉政問題,對第一大黨形成製約,席位第三的黨派進入中央法院,和第一大黨、第二大黨形成穩定局麵地關鍵少數派黨。對第二大黨進行製約,維持三黨的平衡。
最為權利最中心的治略府,自然是各黨實施參政目標的關鍵位置,那麽第一大黨**掌控治略府,自然是大勢所趨。
可是怎樣製定政策和法典,才能確保大漢帝國實現三黨製呢,劉協不免陷入深深的困惑,他覺得或許弱化州國民院是一個好辦法,實行單一的中央國民院。但這樣一來新民意識的推廣就會遭遇瓶頸。
最終,他決心對帝國的選舉製度進行更改,他選擇了一個在自己記憶中的所有民主製度都沒有采納地方案----民選國定製。
民選國定製的整個程序是在每十年一度的三治略公選舉前,首先提前五年進行州國民院的選舉,選舉采取每個郡十六個名額的方式確定州國民代表的名單,州國民代表選舉完後。通過各州國民代表的數量及每個黨擁有的國民代表數量最終確定前三大黨的名單。
三大黨誕生後。在三治略公選舉前,提前兩年進行中央國民院大國民代表選舉。每個州國民代表開始投票產生大國民代表,形成新一屆地中央國民院,中央國民院成立,根據最多席位的黨派確立為第一大黨,即執政黨,執政黨內部決定九個治略公競選名單,第二大黨成為監察黨,內部決定六個監察長官競選名單,第三大黨成為審判黨,內部決定三個中央**官競選名單,十八個人同時進入禦府參政院內,成為參政議員,並進行參政工作,向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由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推舉出三大治略公、三監察長官(監察大臣、廉政總祭、審計總祭)和中央**官。。。
在最終決選前,競選者必須提交詳細的執政思路和工作目標,提交中央國民院和中央皇庭以及各州國民院,各州國民院進行第一輪表決,通過半數州國民院同意的競選者進入最終決選。
在最終決選時,通過第一輪的競選者將展開為期三天地辯論會,然後由國民院地大國民代表進行投票選舉,當競選者隻能突破半數選票,不能超過法律規定的七成支持票時,如果中央皇庭最終同意,可以出任三大治略公、三大監察長官和中央**官;如果中央皇庭不同意,那將進行第二次選舉,如果連續三次不能通過七成信任票,中央皇庭必須同意第三次國民院選擇過半數信任者,或者強製要求三大黨提交第二次人選,重新進入參政院進行第二次選舉。
在州國民代表選舉前,各黨黨員自由向中央國民院直屬地帝國競選委員會提交競選申請,隻要符合國民條件,即擁有良好的教育條件、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沒有觸犯法律的案史、按期向帝國納稅並自行繳納三百銀元的競選費用,就可以通過申請,成為州國民代表競選者。
州國民代表競選者將提交三百字的個人競選目標,以及五百字地個人簡介。然後由中央樞密總局匯總,向各郡擁有選舉權的帝國子民發放該郡內州國民代表競選總錄信函,帝國子民根據每個人的選擇投票支持本郡內的競選者,再通過信函的方式郵寄到各州競選委員會,獲得本郡子民支持最高地人自動成為大國民代表。並和其它前十五名總計十六人成為州國民代表。
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任何黨派不得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遊行,隻允許通過報紙和樞密總局向帝國子民每個季度發放的帝國公告信函中,對黨派支持的人選進行有償宣傳。
在大國民代表即中央國民院地選舉中。每個州擁有二十一個名額,其中皇帝掌握一個名額,州治略總督掌握一個名額,州國民院內部選舉誕生十個名額,原有三大黨派各掌握三個名額,所有大國民代表必須首先為州國民代表。
任何黨派必須有明確的執政思路,並允許通過報紙向帝國子民進行有償的本黨派執政思路宣傳,允許對現政黨執政錯誤進行指責。
具體黨派的建立和細節規章,劉協一時半會還無法製定下來,他覺得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慢慢修訂和討論。所以在設定民選國定製的程序時,並沒有附帶考慮政黨的各種限製製度。
民選國定製是考慮了大漢國情和目前民主程度,依靠劉協對前世界曆史階段中各國選舉製度進行綜合審議後,設想出來的一個新生選舉製度,在設定過程,他考慮了各種選舉製度的弊病,比如國民院作為立法機構可能對治略府這樣的行政機構沒有認同感,導致治略府各種新政策很難通過;比如全國選舉造成地全國資源浪費;比如全國民眾選舉很可能誕生光會說,卻並沒有實際能力的治略公;比如全民選舉。最終導致州治略府和中央治略府不屬於同政黨,導致政令難通的現象,導致國家分裂的現象等等。
為了確保中央治略府的集權能力,實現統一規劃管理,民選國定製下的各州治略台的治略總督仍然由中央治略府派遣,但原有各鎮民選繼續上升,各縣縣令同時由各縣民眾自行選舉產生,中央治略府直管範圍達到郡,便不再向縣延伸。而各縣其它官員由縣令委派。
大漢帝國民主主義和民選國定政策是吸納希臘民主精神,同時保留國家集權特征,將民眾自我管理權限放到縣,培養民眾對帝國運營的自我調節能力。縣衙是帝國的根本,隻要縣衙保持了良好地治理能力,整個帝國就可以保持昌盛。縣令的選舉為五年一期。縣治略衙必須每月向本縣的帝國子民發放縣治略公報信函,而各縣競選失敗者直接擔任縣監察處的官員。監督縣衙的日常行政以及公報的公正性,這樣一來一旦縣令的執政出現問題,失去了縣內子民的支持,自然就無法成為下任縣令,而且縣令不是帝國內的官僚體係,他不一定完全依靠上級郡級官員地支持,隻要有縣內子民的支持,他就可以連續擔任四屆縣令,任滿為二十年。
通常來說,縣令如果不參加本郡的州國民代表選舉,在結束縣令任期後,他也會結束自己的政治生命,而擁有黨籍的縣令,則可以以本縣為其鍛煉基地,在擁有較高的政績後,可以在黨派地認可下,可以在本州出任其它職位,積累足夠地資曆後,就可以參加州國民代表的選舉,成為州國民代表就可以參與州地治理,並積累足夠的資曆後,再次參加大國民代表的選舉,甚至在黨內獲得支持,參與其它地區的治理。
由於中央治略府統計總局、審計公署和中央皇庭的統計署將每年對全國官員政績審查,在三家統計和評斷中一致獲得好評的,也將在大漢帝國每年的帝國國情公報信函中出現個人介紹,所以劉協相信政績也是帝國子民選擇州國民代表的重要標準。
道德主義是帝國民眾新思維和新道德標準的重新塑造,它要求大漢帝國的子民以社會公共道德為標準要求自己的行為,具有愛家、忠信、守時、守法四個基本社會公德,做一個合格的帝國子民。極力實現“漢之國民者,立而知眾,強而求榮,守而善思,以道為萬物之本。以道守萬物。”帝國國民標準,追求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新八德和“格物、致知、誠意、理性、修身、強國、富民、榮家!”新八條地高道德標準,人人努力成為帝國的大國民。
廣富主義、民主主義、道德主義三大主義思想的提出,是劉協為了讓整個帝國繼續持續運行千年。甚至是幾千年而準備的工作,也許就現階段而言,它們中除了道德主義已經基本實施外,廣富主義和民主主義也隻是在前三十年中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基礎,真正推廣下去則需要幾十年地時間,完全成為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確保大漢帝國千年甚至幾千年昌盛不衰,則還需要數百年,十幾代大漢帝國皇帝的努力才可能實現,他隻能把這一希望首先寄托給下任大漢帝國皇帝。
在內心中已經明確了答案後。劉協相信隻要連續十幾代人堅持這三個主義,大漢帝國就可以在非常長的時期內做為全世界範圍內經濟、文化、科技和軍事中心而存在,大漢帝國將不再需要依靠自己國土內地糧食產量來養活自己,將優秀的農業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讓他們實現一個初步穩定的社會麵貌,通過向大漢帝國出售糧食獲得購買能力,再向大漢帝國進口各種工業和手工業商品。
為此,劉協連夜起草了《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的論文,並起草了《大漢帝國經濟發展規劃》一文。在文中,他提出以興州為北方農業基地,以冀、青、徐、兗、雍、豫六州形成黃河農業基地,以蜀、荊、揚三州形成長江農業基地,以安、泰、福三州形成南方農業基地,以燕、驪、並三州形成草原農業基地,以這五大農業基地為帝國農業基礎,追求每戶實際耕地麵積的增加為目標,建設新的帝國農業。五大農業基地除了草原農業基地外,其餘四大農業基地大範圍推廣牛馬和器械,增加個人勞動效率,並將個體農戶年收入為三百銀元為基礎目標,並將此做三大統計機關抽調統查的主要關注點。
以天京、安泰、右北平、濟南、青島、大連組成的渤海工業基地,以南京、廣陵、吳郡、會稽郡組成的揚州工業基地。以淮安、彭城、壽春的徐州工業基地。以西京、洛陽、襄陽、汝南、南陽、江夏、長沙組成地大荊州工業基地,以南海郡、建安郡(福建、廈門)、東南郡(台灣)組建的廣州工業基地。以此五大工業基地為主要工業基地。
以天京、濟南、安泰、江夏、南京、西京、錫金、星光、洛陽為帝國九大商業中心,各州治所在內包括星光城、大連、烏金、成都、襄陽、壽春成為大漢帝國的三十四個區域商業中心。
以安泰、南寧(今香港)、錫金(今新加坡)、星光(今斯裏蘭卡)、大連、南浦、廈門為帝國主要建設的海港,在鬆江縣建設東泰港(今天上海鬆江東部),並將這八個港口稱為帝國八大海港。
以《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和《大漢帝國經濟發展規劃》為基礎,劉協初步製定了大漢帝國未來的經濟政策,大漢帝國將以五大農業基地為主,主力發展高效率農業,當地農戶每戶都必須成立農場製,將實際種植人口降低到最低限度,多餘人口向五大工業基地遷移。
在遷移過程中,帝國亞細亞皇家銀行和巴比倫銀行提供遷移貸款,幫助移民在主要城市、鎮購買房產,治略府同時提供每戶三十銀元的第一年生活補助。
中央銀行通過襄陽、東方、江南、亞細亞皇家、巴比倫、東南六大商業銀行向全國發放為期三十年,總價值為一百億銀元的帝國國家建設銀債,用於整個帝國的經濟轉型。
東方銀行立足渤海工業基地,江南銀行立足揚州工業基地,襄陽銀行何巴比倫以徐州、大荊州為主要基地,東南銀行立足廣州工業基地,五家各有優勢區域基地,也互相滲透對方優勢區域公平競爭,為五大工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商社投產提供貸款,促進五大工業基地地成型和壯大。
襄陽銀行、帝國亞細亞皇家銀行、巴比倫銀行和東方銀行這四家在海外有分社機構的銀行向波斯王國、新月王國、印度王國和以色列共和國提供為期二十年。總值額為二十億銀元的低息貸款,向這四大邦聯國提供帝國農業技術、優良品種,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中央銀行向巴比倫省、圖蘭省提供總值十億銀元的無息貸款,向甘寧省發放為期十年,總值三十億的移民無息貸款。治略府同時每年發放五千萬銀元地移民甘寧省的補助,鼓勵各地民眾向甘寧省移民。
將索馬裏半島定為西襄陽省,將碧玉島在內包括南非部分沿海區域定為東菲利亞省,鼓勵民眾向兩地移民。從事種植業。
大漢帝國的新經濟政策很明顯的對在帝國五大工業基地內建設工廠提供了優厚地貸款,對於對外建設工廠則暫停一切貸款,並征收重稅,逼迫所有商社將投資集中在帝國二十八州內的五大工業基地和三十四個區域商業中心。
而對於從甘寧、巴比倫、圖蘭、西伯利亞、西襄陽、東菲利亞六個省的農產品進口定型為帝國內部貿易,關稅免征,使帝國內部對農業的需求減弱,鼓勵民眾到這六個省的無人地圈占土地從事農業生產。
劉協再次以皇家科學技術研究學會名義向帝國內征求更高容量更高速度更安全的海運貨船、內陸馬車、插秧機、收割機四大新技術機械設備。
在對內部地治理上,劉協將家庭年收入超過三十銀元為貧困線,三百銀元作為基準線,超過一千銀元為小富線。超過三千銀元為中富線,超過一萬銀元為高富線,在統計中,各地居民在該五條線上分布和比例圖被叫做廣富圖。
以每戶八口人為基礎,單戶擁有耕地麵積超過四十畝為基礎線,超過百畝為安樂線,超過三百畝為農場線,並將當地子民在該線圖上地分布和比例情況定為農場圖
帝國子民接受過五年以上的道教提供地基本教育為基礎教育線,在五年基礎教育後。又接受郡學、技術學堂、預備駐防兩軍教育、女子學堂三年教育地為中等教育線,在五年基礎教育和三年中等教育後,又接受三年的帝國國級學府、軍事學府、各州學院、各軍事學院、技術學院的被稱作高等教育線,各地三個教育層次人員比例和分布圖被稱做教育圖。
各州、郡、縣的三級地方官員體係的廉潔守法情況和犯法輕重,執法嚴明公正,構建成廉潔圖。
各州、郡、縣的犯罪率和所犯罪行在輕、中、重三級罪行中的分布比例圖為治安圖
庶民、子民、國民和大國民四條線上的各地居民分布和比例圖叫做道德圖。
廣富圖、農場圖、廉潔圖、治安圖、教育圖和道德圖組建成一個完整內部官員審核體係,將該審核體係圖表稱為“六圖標尺”,讓三大統計機構、廉政公署、治安總局和中央法院嚴格掌握六圖標尺的統計標準,每年在中央國民院和各州國民院公布各郡官員地六圖標尺。向各地子民公布本地官員的當年的六圖標尺。
“六圖標尺”製度是為了伴隨帝國經濟轉型和廣富、民主、道德三主義新帝國而生成的,劉協希望用“六圖標尺”為帝國轉型建設一支高效率的行政隊伍。
配合民主主義的發展需要,帝國的報紙、雜誌等傳媒業務徹底開放,各商社可以向中央道府備案後,就可以開展相關業務,以活版技術為基礎。在各州治所每日上午誕生新報紙。各地樞密局每日向外公布一次帝國新聞,各報社自行編輯內容。尋找新聞,在晚上製定活版母板,並迅速將母板送到各郡,像交通比較快捷的司隸京州、荊州、雍州、徐州、青州、揚州基本上在次日清晨,各郡市都可以出現昨日的新聞報紙,兩日後各縣、鎮就可以出現該份報紙,而部分生活偏遠地農場也可以在一周內拿到相關報紙。
劉協估計由於運輸業和傳播業還是開始階段,各大商社首選開展業務肯定還是以雜誌為主體,並且是很特殊的新聞雜誌。
他讓馬良的內務署也準備在皇家集商社籌建《新民周刊》、《廣富談》、《世界地理雜誌》和《華夏自然》四種雜誌,籌建《京都日報》,在道府宣道院下主持《道德月刊》和《民生》兩種雜誌。
劉協在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也打算成立新聞總局,並將管轄權利交到治略府手中,在整理好思路後,劉協鄭重寫出《京都新政》一文,用了一個通宵,寫了將近萬餘字,並在馬良的幫助下,為了京都新政起草了十二道聖旨(以大漢帝國皇帝名義頒布)和三道聖諭(以道教教皇名義頒布)。
拿起淩晨前寫的《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仔細在審定一遍,劉協在文首鄭重地添了一句話:以大漢帝國保護者地名義,朕希望所有看過此文的人,能夠和朕一起為了大漢帝國四千萬子民地同富貴,為了帝國四千萬子民的權益,每個為了所有商社的利潤,為了大漢帝國每一寸土地和海洋,為了整個大漢帝國永遠以世界的中心而存在,為了華夏民族永遠的文明開化而遵守本文所言的每一個觀點。
清晨已經來臨,劉協坐在禦書房裏,靜靜看著手中的筆,又看了看偷偷溜進房中那金燦燦的陽光,和馬良說道:“讓人給朕準備好換洗的簡服,朕等下要洗浴片刻!”
馬良抬起充滿血絲的眼睛,關心的問道:“聖上要休息一個上午嗎?”
劉協伸了一個懶腰,用力的抹了抹臉,滿意地笑道:“不了,今天上午的禦宴是兩年來第一次全皇室到齊的日子,五個皇子在外遊學兩年,各自消瘦良多,這次的禦宴,朕得親自主持,宴畢之後,朕就去國民院,公布朕的新政觀點,你提前通知下荀,讓他迅速召開國民院大會,等朕去參加!”
說完這話,他又看了看窗外,自言自語道:“太子的事情,終於要定下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