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旉心裏很清楚,自己的“姐姐”們之所以如此愛護自己,很大程度上也因為她們沒有兒子。要不然,皇宮的黑暗麵將會血淋淋地呈現在趙旉的麵前,對於皇子來說,沒有兄弟實在是人生的大幸啊!哪怕趙旉並不害怕儲君之位的競爭,也決不願意麵對那種無奈的殘酷
趙旉現在心情很好,但他老爹眼前的處境卻隻能用水深火熱來形容。當初得知愛妻歸來後,趙構激情燃燒,居然丟下朝政隻帶了一個貴妃便趕赴邊境城市泗州,他是爽了,但百官卻出離憤怒了
首先,在韋太後尚未南歸之前,趙構居然先將自己的媳婦要了回來,這不是“有了媳婦忘了娘”是什麽?在“以孝治天下”的宋朝,不孝的罪名可是比什麽都重,結果趙構這麽多年營造出來的孝子形象在一夕之間毀於一旦。
不少對此痛心疾首的官吏因此主動致仕,甚至還有一些人幹脆投敵,跑到金人那邊去了。因為對士大夫們而言,忠於國家、忠於民族都是次要的,他們首先得忠於儒家的道統。現在金國已經開始推行漢製,金帝完顏合刺也心慕漢化,也許反倒比趙構這個不孝的皇帝更加值得追隨。至於叛國叛族,在他們眼中算不得什麽太大的罪過,即使是被當成奴才,他們也自認為是為了聖人之學而犧牲自己,以教化那些蠻夷
另外,宋朝的統治思想一直是所謂的“(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在那些士大夫們的眼中,一個好的皇帝必須做到這幾點:一,在道德上以身作則,他們腐敗奢侈一點沒關係,皇帝一定得厲行節儉、遠離美色,為天下作一個表率;二,不幹涉宰相和大臣們的工作,也即是皇帝隻能決定是否要按宰相和大臣們的提案做,而他自己則不作出具體的決策,以免與宰相的職權發生衝突;三,老實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祭天祭祖,或者是在地方遭災後主動承擔責任(至於真正的責任人是誰?該如何處置?不是皇帝該管的,有禦史和大理寺在。)寫罪己詔,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呆在皇宮裏造孩子,至於微服私訪的事,有宰相和禦史們代勞
也即是說,宋代的士大夫們希望皇帝是一個循規蹈矩之人,這樣便一般不會觸犯到他們的利益。趙構自登基以來,在這些方麵表現得相當不錯,這也是大家全力支持他坐穩皇位的主要原因。但這次的情況卻大大出乎大臣們的意料,趙構既然今天可以為一個女人丟下朝政不管,那明天他又會幹出什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至於趙構身臨前線的風險,大臣們倒是沒有怎麽在意,反正大宋的皇帝在他們心目中也不過就是個傀儡,如果掛了再立一個就是了,雖然現在太宗係的皇族在南方就剩趙構這一根獨苗,但太祖的後裔可還多得很呢。
其實,宋朝的大臣大概是最不把皇帝的安危當回事的,曆史上有太多的宋朝“名臣”隻要遇到打不過敵人的情況,就要皇帝親自出馬,有沒有效果不清楚,但拿來推卸責任卻是足夠了。這不是我們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強大,連皇上禦駕親征都打不過,何況是我們這些大臣呢?
不過說來也好笑,宋代的大臣最喜歡把皇帝往前推,但他們的皇帝卻是曆代大一統皇朝中最喜歡往後退的,動不動就想遷都避敵。而明朝的大臣最怕皇帝以身犯險,當初明武宗朱厚照想要巡視北邊防線,大臣們是死活不答應,最後朱厚照不得不偷偷出京,搞得大明朝廷雞飛狗跳。可明朝曆代皇帝卻都貫徹了“天子守國門”的思想,即使是末代皇帝也最終以身殉國,比宋朝的皇帝可有骨氣多了
何況不少大臣還有一層憂慮,他們擔心趙構其實本性和他父親一樣輕佻,此前守規矩隻不過是剛登上皇位不得不如此罷了,現在翅膀一硬馬上原形畢露。於是南宋的大臣們群情激奮,才不到十天的工夫,上書的折子就堆得像座小山似的,而且有上百名官吏(這還是有資格向皇帝上書的,總數可想而知。)上書請求致仕,趙構被逼得隻能一一登門勸說,罪己詔這時都不管用了
由於傳統的力量,不光是那些文臣,即使是一些武將也同樣上書表示不滿,尤其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嶽飛,他幹脆以老母病重為由要求辭去軍職安心盡孝。不過嶽飛的立場與那些士大夫們還是有所不同,他的著眼點主要在趙構的“不孝”上,這是身為大孝子的嶽飛所難以容忍的。
好在嶽飛終究知道國事為重的道理,比那些腐儒要強上很多,幾個月後嶽飛還是回到了他的戰鬥崗位上。雖然最後結局還不錯,可君臣二人本來親密無間的關係卻因此出現了第一道裂痕。而嶽飛離開期間,神武後軍完全將趙構派出的監軍視同空氣,再聯想到此次出宮一路上的百姓都將神武後軍稱為“嶽家軍”,這更是令趙構對嶽飛生出了一點猜忌之心
說起來,趙構自己也很困惑,在他心目中母親韋太後的地位肯定要比發妻邢秉懿重要,但他雖然為母親可能歸來而心生喜悅,卻絕無可能像這次聽到發妻歸來的消息後那樣瘋狂。趙旉對此也非常不解,還是才女朱淑真給出了較有說服力的解釋,男女之情相較親情而言更常表現為激烈的形式,也許是因為男女之事本就非常激烈的緣故
也許是因為同樣受過禮法荼毒的緣故,朱淑真充分發揮了她那過人的聰慧,給趙旉想出了挽回趙構形象的辦法。她讓趙旉出麵宣布是他擅自作出決定從金人那裏將“母親”(在儒家的孝道裏,父親的正妻比自己的生母更重要。)接回,與趙構無關,這樣一來趙構的責任便被洗脫了。
而且這個解釋也很具有說服力,如果邢秉懿歸來是趙構自己運作的結果,以他一向還算冷靜的性格,不至於會激動成那個樣子。意識到那一點後,不少原先以為趙構不孝而生出二心的官吏們又回來了,雖說不到一半,但至少這副爛攤子還能撐住,趙構總可以一點點將局勢穩定下來了
意外的是,趙旉的這一作為公開後,非但並未對他的名聲產生不利的影響,反而愈發增添了他身上“天才”的光環。因為所有人的都不會對一個十歲的孩童要求過高,在他們看來,趙旉能夠注意到素未謀麵而且毫無血緣關係的邢秉懿,並設法救出她來,就已經是難得的孝行。若還要勉強他去比較母親和祖母哪個更重要,就未免太過強人所難了。
盡管趙構一半的過錯被洗清了,但他那樣毫無人君風範的亂來依舊為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雖然原本提出致仕的官吏回來不少,但朝局依然因此糜爛不堪。而金人則抓住這一機會,大舉反攻,以增加談判桌上的底氣,就更是令趙構夜不能寐。
而由於嶽飛一度離職,神武後軍暫時無法出戰,金軍趁機將進攻的矛頭對準了衛軍現在控製的山東與淮北地區。不過由於衛軍一次次的勝利,特區軍民信心十足,並沒將傳聞中的十萬金軍放在心上。而趙旉則幹脆以此為借口放棄山東地區,將兵力收縮到淮北一線,這反倒令金軍主帥撒離喝左右為難起來
趙旉現在心情很好,但他老爹眼前的處境卻隻能用水深火熱來形容。當初得知愛妻歸來後,趙構激情燃燒,居然丟下朝政隻帶了一個貴妃便趕赴邊境城市泗州,他是爽了,但百官卻出離憤怒了
首先,在韋太後尚未南歸之前,趙構居然先將自己的媳婦要了回來,這不是“有了媳婦忘了娘”是什麽?在“以孝治天下”的宋朝,不孝的罪名可是比什麽都重,結果趙構這麽多年營造出來的孝子形象在一夕之間毀於一旦。
不少對此痛心疾首的官吏因此主動致仕,甚至還有一些人幹脆投敵,跑到金人那邊去了。因為對士大夫們而言,忠於國家、忠於民族都是次要的,他們首先得忠於儒家的道統。現在金國已經開始推行漢製,金帝完顏合刺也心慕漢化,也許反倒比趙構這個不孝的皇帝更加值得追隨。至於叛國叛族,在他們眼中算不得什麽太大的罪過,即使是被當成奴才,他們也自認為是為了聖人之學而犧牲自己,以教化那些蠻夷
另外,宋朝的統治思想一直是所謂的“(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在那些士大夫們的眼中,一個好的皇帝必須做到這幾點:一,在道德上以身作則,他們腐敗奢侈一點沒關係,皇帝一定得厲行節儉、遠離美色,為天下作一個表率;二,不幹涉宰相和大臣們的工作,也即是皇帝隻能決定是否要按宰相和大臣們的提案做,而他自己則不作出具體的決策,以免與宰相的職權發生衝突;三,老實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祭天祭祖,或者是在地方遭災後主動承擔責任(至於真正的責任人是誰?該如何處置?不是皇帝該管的,有禦史和大理寺在。)寫罪己詔,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呆在皇宮裏造孩子,至於微服私訪的事,有宰相和禦史們代勞
也即是說,宋代的士大夫們希望皇帝是一個循規蹈矩之人,這樣便一般不會觸犯到他們的利益。趙構自登基以來,在這些方麵表現得相當不錯,這也是大家全力支持他坐穩皇位的主要原因。但這次的情況卻大大出乎大臣們的意料,趙構既然今天可以為一個女人丟下朝政不管,那明天他又會幹出什麽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至於趙構身臨前線的風險,大臣們倒是沒有怎麽在意,反正大宋的皇帝在他們心目中也不過就是個傀儡,如果掛了再立一個就是了,雖然現在太宗係的皇族在南方就剩趙構這一根獨苗,但太祖的後裔可還多得很呢。
其實,宋朝的大臣大概是最不把皇帝的安危當回事的,曆史上有太多的宋朝“名臣”隻要遇到打不過敵人的情況,就要皇帝親自出馬,有沒有效果不清楚,但拿來推卸責任卻是足夠了。這不是我們不努力,實在是敵人太強大,連皇上禦駕親征都打不過,何況是我們這些大臣呢?
不過說來也好笑,宋代的大臣最喜歡把皇帝往前推,但他們的皇帝卻是曆代大一統皇朝中最喜歡往後退的,動不動就想遷都避敵。而明朝的大臣最怕皇帝以身犯險,當初明武宗朱厚照想要巡視北邊防線,大臣們是死活不答應,最後朱厚照不得不偷偷出京,搞得大明朝廷雞飛狗跳。可明朝曆代皇帝卻都貫徹了“天子守國門”的思想,即使是末代皇帝也最終以身殉國,比宋朝的皇帝可有骨氣多了
何況不少大臣還有一層憂慮,他們擔心趙構其實本性和他父親一樣輕佻,此前守規矩隻不過是剛登上皇位不得不如此罷了,現在翅膀一硬馬上原形畢露。於是南宋的大臣們群情激奮,才不到十天的工夫,上書的折子就堆得像座小山似的,而且有上百名官吏(這還是有資格向皇帝上書的,總數可想而知。)上書請求致仕,趙構被逼得隻能一一登門勸說,罪己詔這時都不管用了
由於傳統的力量,不光是那些文臣,即使是一些武將也同樣上書表示不滿,尤其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嶽飛,他幹脆以老母病重為由要求辭去軍職安心盡孝。不過嶽飛的立場與那些士大夫們還是有所不同,他的著眼點主要在趙構的“不孝”上,這是身為大孝子的嶽飛所難以容忍的。
好在嶽飛終究知道國事為重的道理,比那些腐儒要強上很多,幾個月後嶽飛還是回到了他的戰鬥崗位上。雖然最後結局還不錯,可君臣二人本來親密無間的關係卻因此出現了第一道裂痕。而嶽飛離開期間,神武後軍完全將趙構派出的監軍視同空氣,再聯想到此次出宮一路上的百姓都將神武後軍稱為“嶽家軍”,這更是令趙構對嶽飛生出了一點猜忌之心
說起來,趙構自己也很困惑,在他心目中母親韋太後的地位肯定要比發妻邢秉懿重要,但他雖然為母親可能歸來而心生喜悅,卻絕無可能像這次聽到發妻歸來的消息後那樣瘋狂。趙旉對此也非常不解,還是才女朱淑真給出了較有說服力的解釋,男女之情相較親情而言更常表現為激烈的形式,也許是因為男女之事本就非常激烈的緣故
也許是因為同樣受過禮法荼毒的緣故,朱淑真充分發揮了她那過人的聰慧,給趙旉想出了挽回趙構形象的辦法。她讓趙旉出麵宣布是他擅自作出決定從金人那裏將“母親”(在儒家的孝道裏,父親的正妻比自己的生母更重要。)接回,與趙構無關,這樣一來趙構的責任便被洗脫了。
而且這個解釋也很具有說服力,如果邢秉懿歸來是趙構自己運作的結果,以他一向還算冷靜的性格,不至於會激動成那個樣子。意識到那一點後,不少原先以為趙構不孝而生出二心的官吏們又回來了,雖說不到一半,但至少這副爛攤子還能撐住,趙構總可以一點點將局勢穩定下來了
意外的是,趙旉的這一作為公開後,非但並未對他的名聲產生不利的影響,反而愈發增添了他身上“天才”的光環。因為所有人的都不會對一個十歲的孩童要求過高,在他們看來,趙旉能夠注意到素未謀麵而且毫無血緣關係的邢秉懿,並設法救出她來,就已經是難得的孝行。若還要勉強他去比較母親和祖母哪個更重要,就未免太過強人所難了。
盡管趙構一半的過錯被洗清了,但他那樣毫無人君風範的亂來依舊為其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雖然原本提出致仕的官吏回來不少,但朝局依然因此糜爛不堪。而金人則抓住這一機會,大舉反攻,以增加談判桌上的底氣,就更是令趙構夜不能寐。
而由於嶽飛一度離職,神武後軍暫時無法出戰,金軍趁機將進攻的矛頭對準了衛軍現在控製的山東與淮北地區。不過由於衛軍一次次的勝利,特區軍民信心十足,並沒將傳聞中的十萬金軍放在心上。而趙旉則幹脆以此為借口放棄山東地區,將兵力收縮到淮北一線,這反倒令金軍主帥撒離喝左右為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