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朝廷給趙旉未來的封地派遣國相和地方官吏的“好意”,趙旉則立刻就拒絕了。開什麽玩笑?雖然就算不接受,朝廷一樣有可能派出暗探,但那些人趙旉直接讓內衛處理掉就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朝廷也隻能吃啞巴虧。可如果是正式任免的官吏,處理起來就麻煩多了,而且趙旉也不認為朝廷能夠給他找到什麽合用的官吏。如果是虞允文的話,趙旉倒有可能接受,但想到虞允文目前極度糾結的心態,趙旉還是決定暫時不去打擾他了
趙旉“不合作”的態度令朝中的大臣們再生警惕之心,而對該將哪塊土地給趙旉作為封地反複斟酌。陝西?不行,那裏雖然貧瘠,卻是大宋目前唯一的產馬之地,落入趙旉手裏不是形同資敵嗎?河東?不行,戰略地位太重要,而且易守難攻,萬一趙旉割據自立,朝廷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現在也一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山東、兩淮等地都是特區舊地,自然不能將趙旉封在那裏。而富庶的江南與巴蜀,他們又不舍得放手,於是乎,隻剩下流放犯人的嶺南了
這下趙構坐不住了,兒子放棄儲君之位,在他看來已經是極大的讓步,可朝臣們卻得寸進尺,居然要把他趕到嶺南煙瘴之地去,這不是逼他翻臉嗎?趙構畢竟做了十幾年的皇帝,多少有些權威,在他的壓力下,幾位中樞重臣率先表態,他們的門生故舊自然紛紛附和,條件也一下子放寬了很多。
“倒還真是客氣,爹爹畢竟還是念些父子之情的不過”,趙旉看過草案後沉吟不語。客觀地說,朝廷給出的條件還是挺優厚的,允許他在江南、巴蜀等富庶之地選擇一個州府作為世襲封地,同時,在趙旉這一代可以節製封地所在一路的軍政大權。封地的賦稅全歸趙旉所有,其節製的地區所繳賦稅,他也可以截留一半,另外朝廷每年還會給予衛王府大量賞賜。這些地域曆來都是大宋賦稅的主要來源,無論趙旉選擇了其中的哪一塊,他都可以過上比其父親還要富裕的生活,然而,趙旉若接受了這一條件,將會麵臨一些很現實的問題。
“一路之地雖然受我節製,衛軍卻不能離開封地半步,除非朝廷另下詔令。可區區一府之地,能屯多少軍隊?恐怕我真的隻能保留三萬衛軍了,他們還真是好算計!”,趙旉不禁眉頭微蹙,“而且衛軍離開特區前往封地,沿途所經之地,都被守舊派盤踞,萬一他們玩點花樣,也很令人頭大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趙旉進行的改革之中,軍事製度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是軍事改革的效果如何,需要實戰來檢驗,那些富庶之地生活水平是高,卻找不到練兵的對象,時間一長衛軍的戰鬥力肯定大大縮水,而且軍事改革隻能閉門造車,那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
最終趙旉還是拒絕了朝廷的條件,表示希望獲得更大的地盤,而且一定要位於邊疆地區。趙旉其實最中意的是河北地區,那裏雖然地勢平坦,金軍鐵騎又隨時可能來犯,但以衛軍目前熟門熟路的“地形改造”能力,將河北平原全部整成培高田地也用不了幾年時間。在防守鞏固之後,河北作為糧食主要產區的優勢將會得到體現,衛軍將會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而相距不遠的燕雲十六州又可以為衛軍提供很多練兵機會。
然而,朝廷的要員們都不是傻子,河北地區的戰爭潛力太大,他們是不會同意的。而且趙旉自己也有些顧慮,因為那裏目前是嶽飛的防區。雖然這一世對嶽飛有了深入了解的機會,嶽飛身上的光環褪去了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嶽飛仍然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名將。的確,目前來說,衛軍的戰績要比嶽家軍略強一些,但那是趙旉集結了眾多一流甚至超一流人才,而且還引進了很多超時代科技和理念之後的結果,而嶽飛一個人就做到了與之相近的程度,其綜合能力之強可見一斑。更麻煩的是,兩人似乎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朋友,嶽飛雖然並不像文藝作品中的形象那樣愚忠,卻毫無疑問是儒教的忠誠衛道士,而趙旉卻一心要做舊文化的改造者,矛盾怎麽看都是不可調和的。因此,就算朝廷同意,趙旉也不敢從這個態度不善的準戰神級人物(戰神級為白起、韓信、李靖,標準為屢逢強敵而一生不敗。)手中搶地盤
河北不行,特區現有的地盤肯定更加不行,又要在邊疆地區,可以選擇的地盤已經很少了。在意識到北方抗金無望參與之後,趙旉將他的目光投向了大宋的南部,雖然南宋期間長江以南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但也要看是什麽地方,有些地區依然相當荒涼。但對擁有未來記憶的趙旉來說,他卻知道那片目前的“煙瘴之地”蘊含著多大的潛力。
“什麽?他要兩廣?”,趙構聽後非常驚訝,因為嶺南可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啊。他想要勸兒子重新作出決定,但苦於沒有機會見麵,而大臣們卻對此樂見其成。嶺南對大宋來說是需要淨投入的廢地,唯一有經濟價值的不過是廣州港而已,趙旉則是他們眼中大宋的禍患,這樣以毒攻毒自然善莫大焉。但他們還是覺得嶺南地盤太大,如果趙旉在那割據自立,到時候會很難辦,所以不肯將整個嶺南都交給趙旉節製。最後在雙方的討價還價之後,趙旉選取了大宋目前隻在形式上統治的瓊州(海南島)為封地,並節製雷、化、高、鬱林、容、廉六州之地(加起來不到半個路大)。但這點土地實在是不夠看,作為補償,衛軍以及衛王府的下屬機構及各種產業可以在特區逗留更多時間,以方便物資人員的遷移。但為了保險,朝廷還是特別要求,必須有衛軍離開兩淮南下後,才允許最多相同數量的衛軍撤離其他地區進入淮南。
其實按趙旉最初的想法,他是打算隻要海南島一地的,但是由於目前的瓊州實在太過荒涼,基礎異常薄弱,連大點的碼頭船埠都沒有。想要將大量人員和物資一下子運過去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趙旉隻能在兩廣沿海再要一些基點,以起到中轉點的作用。
海南島有什麽好的?為什麽趙旉對其情有獨鍾呢?關鍵還在於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鐵。眾所周知,中國雖然鐵礦儲量不低,卻幾乎全是含鐵量很低的貧鐵礦,這不但大大提高了煉鐵成本,也降低了鋼鐵的質量,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依然不得不進口大量的富鐵礦,以摻入國內鐵礦石中提高其品位。而在冶金技術相對低下的宋代,這一問題就更加嚴重。
但趙旉卻知道,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富鐵礦,隻是古代沒發現,到了現代其儲量又嫌小了,那就是海南島的石碌鐵礦。但對於宋代的中國來說,其至少三億噸儲量的高品位鐵礦石,卻足夠滿足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前的全部需要了。除了鐵礦,石碌地區還蘊含著豐富的鈷、銅礦,以及一些伴生的鎳、硫、金等多種礦產資源。而更為難得的,是石碌鐵(銅)礦居然是露天礦山,以宋代的采礦技術也完全可以開采,因此趙旉早就對其留了心。
但是那時因為特區諸事繁忙,又有金軍這個大敵虎視眈眈,趙旉一直無暇顧忌遙遠的嶺南,所以隻好暫時擱下。而這時趙旉發現北方諸路都不可能成為其領地,而將目光轉向嶺南後,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個寶島。到時候再將目前隻有原住民的台灣島也占下來,海南島的鐵、加上台灣島的煤,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必需資源可就全有了
趙旉“不合作”的態度令朝中的大臣們再生警惕之心,而對該將哪塊土地給趙旉作為封地反複斟酌。陝西?不行,那裏雖然貧瘠,卻是大宋目前唯一的產馬之地,落入趙旉手裏不是形同資敵嗎?河東?不行,戰略地位太重要,而且易守難攻,萬一趙旉割據自立,朝廷一點辦法都沒有(雖然現在也一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山東、兩淮等地都是特區舊地,自然不能將趙旉封在那裏。而富庶的江南與巴蜀,他們又不舍得放手,於是乎,隻剩下流放犯人的嶺南了
這下趙構坐不住了,兒子放棄儲君之位,在他看來已經是極大的讓步,可朝臣們卻得寸進尺,居然要把他趕到嶺南煙瘴之地去,這不是逼他翻臉嗎?趙構畢竟做了十幾年的皇帝,多少有些權威,在他的壓力下,幾位中樞重臣率先表態,他們的門生故舊自然紛紛附和,條件也一下子放寬了很多。
“倒還真是客氣,爹爹畢竟還是念些父子之情的不過”,趙旉看過草案後沉吟不語。客觀地說,朝廷給出的條件還是挺優厚的,允許他在江南、巴蜀等富庶之地選擇一個州府作為世襲封地,同時,在趙旉這一代可以節製封地所在一路的軍政大權。封地的賦稅全歸趙旉所有,其節製的地區所繳賦稅,他也可以截留一半,另外朝廷每年還會給予衛王府大量賞賜。這些地域曆來都是大宋賦稅的主要來源,無論趙旉選擇了其中的哪一塊,他都可以過上比其父親還要富裕的生活,然而,趙旉若接受了這一條件,將會麵臨一些很現實的問題。
“一路之地雖然受我節製,衛軍卻不能離開封地半步,除非朝廷另下詔令。可區區一府之地,能屯多少軍隊?恐怕我真的隻能保留三萬衛軍了,他們還真是好算計!”,趙旉不禁眉頭微蹙,“而且衛軍離開特區前往封地,沿途所經之地,都被守舊派盤踞,萬一他們玩點花樣,也很令人頭大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趙旉進行的改革之中,軍事製度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是軍事改革的效果如何,需要實戰來檢驗,那些富庶之地生活水平是高,卻找不到練兵的對象,時間一長衛軍的戰鬥力肯定大大縮水,而且軍事改革隻能閉門造車,那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
最終趙旉還是拒絕了朝廷的條件,表示希望獲得更大的地盤,而且一定要位於邊疆地區。趙旉其實最中意的是河北地區,那裏雖然地勢平坦,金軍鐵騎又隨時可能來犯,但以衛軍目前熟門熟路的“地形改造”能力,將河北平原全部整成培高田地也用不了幾年時間。在防守鞏固之後,河北作為糧食主要產區的優勢將會得到體現,衛軍將會獲得源源不斷的補充,而相距不遠的燕雲十六州又可以為衛軍提供很多練兵機會。
然而,朝廷的要員們都不是傻子,河北地區的戰爭潛力太大,他們是不會同意的。而且趙旉自己也有些顧慮,因為那裏目前是嶽飛的防區。雖然這一世對嶽飛有了深入了解的機會,嶽飛身上的光環褪去了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嶽飛仍然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名將。的確,目前來說,衛軍的戰績要比嶽家軍略強一些,但那是趙旉集結了眾多一流甚至超一流人才,而且還引進了很多超時代科技和理念之後的結果,而嶽飛一個人就做到了與之相近的程度,其綜合能力之強可見一斑。更麻煩的是,兩人似乎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朋友,嶽飛雖然並不像文藝作品中的形象那樣愚忠,卻毫無疑問是儒教的忠誠衛道士,而趙旉卻一心要做舊文化的改造者,矛盾怎麽看都是不可調和的。因此,就算朝廷同意,趙旉也不敢從這個態度不善的準戰神級人物(戰神級為白起、韓信、李靖,標準為屢逢強敵而一生不敗。)手中搶地盤
河北不行,特區現有的地盤肯定更加不行,又要在邊疆地區,可以選擇的地盤已經很少了。在意識到北方抗金無望參與之後,趙旉將他的目光投向了大宋的南部,雖然南宋期間長江以南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但也要看是什麽地方,有些地區依然相當荒涼。但對擁有未來記憶的趙旉來說,他卻知道那片目前的“煙瘴之地”蘊含著多大的潛力。
“什麽?他要兩廣?”,趙構聽後非常驚訝,因為嶺南可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啊。他想要勸兒子重新作出決定,但苦於沒有機會見麵,而大臣們卻對此樂見其成。嶺南對大宋來說是需要淨投入的廢地,唯一有經濟價值的不過是廣州港而已,趙旉則是他們眼中大宋的禍患,這樣以毒攻毒自然善莫大焉。但他們還是覺得嶺南地盤太大,如果趙旉在那割據自立,到時候會很難辦,所以不肯將整個嶺南都交給趙旉節製。最後在雙方的討價還價之後,趙旉選取了大宋目前隻在形式上統治的瓊州(海南島)為封地,並節製雷、化、高、鬱林、容、廉六州之地(加起來不到半個路大)。但這點土地實在是不夠看,作為補償,衛軍以及衛王府的下屬機構及各種產業可以在特區逗留更多時間,以方便物資人員的遷移。但為了保險,朝廷還是特別要求,必須有衛軍離開兩淮南下後,才允許最多相同數量的衛軍撤離其他地區進入淮南。
其實按趙旉最初的想法,他是打算隻要海南島一地的,但是由於目前的瓊州實在太過荒涼,基礎異常薄弱,連大點的碼頭船埠都沒有。想要將大量人員和物資一下子運過去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趙旉隻能在兩廣沿海再要一些基點,以起到中轉點的作用。
海南島有什麽好的?為什麽趙旉對其情有獨鍾呢?關鍵還在於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鐵。眾所周知,中國雖然鐵礦儲量不低,卻幾乎全是含鐵量很低的貧鐵礦,這不但大大提高了煉鐵成本,也降低了鋼鐵的質量,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中國依然不得不進口大量的富鐵礦,以摻入國內鐵礦石中提高其品位。而在冶金技術相對低下的宋代,這一問題就更加嚴重。
但趙旉卻知道,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富鐵礦,隻是古代沒發現,到了現代其儲量又嫌小了,那就是海南島的石碌鐵礦。但對於宋代的中國來說,其至少三億噸儲量的高品位鐵礦石,卻足夠滿足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前的全部需要了。除了鐵礦,石碌地區還蘊含著豐富的鈷、銅礦,以及一些伴生的鎳、硫、金等多種礦產資源。而更為難得的,是石碌鐵(銅)礦居然是露天礦山,以宋代的采礦技術也完全可以開采,因此趙旉早就對其留了心。
但是那時因為特區諸事繁忙,又有金軍這個大敵虎視眈眈,趙旉一直無暇顧忌遙遠的嶺南,所以隻好暫時擱下。而這時趙旉發現北方諸路都不可能成為其領地,而將目光轉向嶺南後,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個寶島。到時候再將目前隻有原住民的台灣島也占下來,海南島的鐵、加上台灣島的煤,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必需資源可就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