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不如投遼


    “這廝雖然粗莽,倒也不笨啊這樣既能避免百姓大批餓死,金軍也隻能得到一部分糧草,除非他們從百姓手裏搶糧,但那樣做的話,他們現在收買人心的努力可就全白費了。(百度搜索)”,李學究心中暗讚,但轉念一想,“不行,這廝真這麽做了的話,老夫答應大遼使者的事豈不是無法完成了?高官厚祿是虛的,可家裏的那黃金千兩呃,有了就這麽”


    李學究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馬上開口勸道,“太尉勿憂,援軍其實還是有的,隻要您是真心為國為民”


    “你說什麽?不行,這絕對不行”,解潛一聽就立刻連連搖頭。原來,他這位師爺竟然建議他將河東獻給西麵的遼人,行“二虎競食”之計,這怎麽能行呢?


    “學生一向以為太尉是赤膽忠心之人,想不到也隻是沽名釣譽之輩。”,李學究一見解潛反應激烈,想起他的個性,立刻改勸為激。


    “哼解某雖然粗鄙,卻早就發下重誓,為了平定亂世,救萬民於水火,百死無悔這些年裏解某雖無蓋世之功,卻也頗有建樹,豈是你一句話便能抹殺的?”,解潛果然被激怒了,瞪圓眼睛憤然答道。


    “學生也一向敬佩太尉,可為什麽現在這利國利民的壯舉,您卻不敢做了呢?”,李學究心中暗喜,但麵上卻露出了一絲略帶譏諷的笑容。


    “你居然說投降遼狗是利國利民?你腦袋是不是被門板夾壞了?”,解潛怒極反笑道。


    “太尉勿怒,且聽學生為您慢慢道來。”,那個無良師爺見解潛已然入彀,便開始賣弄起他那條三寸不爛之舌來,“如果不向遼人求援,那麽最好的結果也隻不過是城破人亡,且不說城內幾萬戶百姓勢必難保,而且河東為金賊所得,宋金兩國的實力必定此消彼長,於國家而言可謂大不利。當然,如果您能予以金軍重創,縱然一時丟掉河東,對我大宋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隻是,請恕學生多嘴,您有這個把握嗎?”


    解潛默然無語,他雖然勇猛過人,但是軍隊規模上萬後其個人勇武就變得無足輕重,再想想他以前並不出色的戰績,河東又剛收複沒幾年(而且嶽飛為了盡快出兵燕雲,在解潛接手前的幾年間他對河東是征了重稅的,雖然嶽飛重視民生,下層民眾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士紳商賈卻是怨聲載道。如果燕雲戰事順利,大家麵上有光,經濟上也將有所補償,事情也就算了,可誰知燕雲戰事先勝後敗,如今金軍竟然東山再起、席卷北方,大家之前的苦等於是白吃了,自然心中對大宋朝廷就頗有怨言了。),人心還未完全回歸大宋,解潛確實不敢說能有多大把握重創金軍。畢竟守城一方雖然有利,但是對敵人的殺傷效率並不高,要想殺傷幾萬人都至少要好幾個月,而解潛又不以守城見長,他能堅守太原幾個月嗎?連他自己都沒這個信心


    注意到解潛的神態變化,那個姓李的師爺更有信心了,立即趁熱打鐵道,“可是如果能夠請到遼人來援,縱然金軍勢大,也很難討到什麽便宜,大石林牙的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


    解潛不自覺地點了點頭,耶律大石西征的事跡他也略有耳聞,確實近乎神跡,何況就算其中有誇大之處,隻要想想當年耶律大石率領大遼最後一點殘兵,竟能以寡擊眾將大宋最精銳的西軍打得落花流水(白溝河一戰宋軍大敗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對解潛這個武夫兼粗人來說,是不會明白其中的貓膩的。),就可以明白耶律大石實在是一位不世出的軍事奇才,與他解潛不同,是能夠以一己之力創造奇跡的。


    “不過,金軍畢竟號稱有五十萬之眾(又是“號稱”,遼軍縱然取勝,也必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說不定還會兩敗俱傷。”,李學究越說越有信心,不顧口幹舌燥的感覺繼續說道,“如果金軍取勝,那麽您投向遼人的舉動就等於沒有發生過,而比起您全憑河東人馬與金軍周旋,對其造成的殺傷卻要大得多了。而如果獲勝的是遼軍,那麽金軍的主力勢必遭到重創,這對我大宋來說,無疑是更為有利的。若是遼金雙方兩敗俱傷,那就更好了,不但金軍的威脅不複存在,您用來換取遼人出兵的條件也可以賴掉了,這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啊相比您獨力撐持,向遼人求援唯一的損失,隻是您的名聲”


    “你是說,若解某是大宋真正的忠義之臣,就應該做到,即使不惜自汙其名,也要為大宋與河東的百姓盡力嗎?”,解潛冷聲說道,麵色閃過一絲毅然,但他隨即又馬上問道,“可萬一遼人來了,卻隻是坐山觀虎鬥,如之奈何?”


    “成了”,李學究心中大喜,但還是麵色如常地答道,“應該不會,金賊對遼人有滅國之仇,大石林牙當年又素以任俠慷慨而聞名,在這次機會麵前,恐怕很難按捺得住吧?再說,就算他們真的按兵不動,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金軍現在唯一的弱點大概就是乏糧了,到時候您大可以故意放出一些糧食讓金軍去搶,他們不可能不來。而若金賊得了糧食,聲勢一定更盛,何況這份糧食本是咱們送給遼人的禮物,他們不可能不著急,肯定也會派兵來搶,這仗一打起來,想收住可就不容易了”


    解潛麵色凝重地又想了一會,最終還是一拍大腿站了起來,“罷罷罷就向遼人求援好了,反正解某俺也沒有家人(解潛不近女色,無兒無女,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很普遍,傳統觀念中除了那些上層人物比較風流,“英雄”與“女色”這兩個名詞總是背道而馳了,連唯一的兄弟也罵名就由解某一人來擔好了”


    “不瞞太尉,其實大石林牙的使者前天就已經到了太原”,李學究這時臉上終於露出了得逞的笑容。他為解潛效力已有多年,深知其說一不二的個性(這是優點,也是缺點,解潛仇家眾多,而且少有和解的,也許就與此有關。),既然已經決定投遼,那麽就算明知是中了圈套,也不會反悔的。


    果然如他所料,解潛雖然很憤怒,但終究沒有改變剛剛定下來的主意,也沒有難為自己這位吃裏扒外的師爺,以免大遼使者那裏不好看,畢竟現在真正有求於人的是他解潛,隻是語氣多少帶了一點譏刺之意,“難怪都說你們讀書人是‘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將那位遼人的使者叫來,然後你就給我滾蛋吧如果再出現在解某麵前,就永遠也不要走了”


    感覺到解潛眼中透出的殺意,那個李姓師爺滿肚子的喜悅登時化作了徹骨的寒意,連招呼都忘了打,便跌跌撞撞跑了出去。將解潛的傳召通知了那位已經到他“府上”拜訪過好幾次的遼使,便急急忙忙收拾細軟,趁著金軍主力尚未抵達的間隙逃出太原城去。然而,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景,路上危機四伏,他們一家有到底有沒有平安地離開河東,就沒人知道了,隻知道這一天後,再也沒哪個人看到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從小不會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從小不會爬並收藏醫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