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辛棄疾這樣做固然是為了避免遊騎兵大隊淪為隻擅打“巧戰”而不敢打“硬戰”的“油子”軍隊,也是由於戰場的形勢變化所致,作為一個愛護部屬的軍官,如果能夠“零傷亡”,他又怎麽會讓自己的部下無謂地戰死呢?
金軍將兵力展開、突出雙翼的結果,的確有效地約束了遊騎兵大隊的機動範圍,若他們刻意想要保持平安距離的話很快就隻能撤軍,而如果他們不想撤退,那就無法一直保持在金軍弓箭射程以外了。而如果遊騎兵們想要逞強進入金軍弓箭射程的話,不但可能出現傷亡,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身陷重圍。但金軍這樣做也帶來了一個隱憂,分出去足足四個謀克之後,金軍中軍頓時削弱了很多,雖然仍有兩千人馬,卻未必擋得住遊騎兵大隊的全力衝擊,辛棄疾之所以選擇放棄一直以來的遊鬥戰術而直接強行衝擊敵軍正麵,正是注意到了金軍的這個薄弱環節。
而那個猛安卻並不完全了解遊騎兵大隊的實力,這才會犯下想當然的錯誤,他以為敵人始終拉開距離是害怕近戰,卻不知道雖然遊騎兵的遠程力量更容易令敵人絕望,但他們在近戰中一樣可以所向披靡,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好馬、利劍、與犀甲,就足以將其戰力增強十倍以上。這是理所當然的,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而那副行頭的價格可遠不止普通裝備的十倍
當見到遊騎兵大隊不再遊鬥,卻突然停住了一會兒,並隨即轉頭朝自己這邊衝來的時候,金軍猛安不由喜出望外,可他還沒高興多久,心就猛地一沉。因為他清楚地看到那些衝過來的騎兵竟然已經是人馬全部披甲,己方的箭雨對其也幾乎沒有造成任何殺傷,這豈不是說他們是重騎兵?這個猛安當年就曾經在金軍那支威震天下的重騎兵部隊“鐵浮屠”中待過幾年,深知重騎兵衝擊力的可怕,如果被其毫無阻礙地衝過來,別說是三百多騎,就算是一百騎都能將他中軍的這兩千人馬衝得七零八落,可是他又偏偏不能下令退避
如今金軍事實上已經對遊騎兵大隊形成了三麵合圍,而且這個包圍圈很快就可以最終完成,如果猛安現在下令中軍散開退避,遊騎兵大隊就可以輕易貫穿金軍的陣勢,從而完成“**突破”,這不但會將即將完成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大口子,而且金軍的士氣也會受到沉重打擊。甚至可以這麽說,如果遊騎兵大隊成功地完成了“**突破”,金軍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其圍住了,畢竟騎兵的轉向與陣型調整遠比步兵困難,而且這批金軍與死在高麗的那些精銳相比,各方麵都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幾十步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隻是短短幾秒種的事,金軍猛安根本來不及想出任何對策
雖然即使隻是金軍那已經因為分兵而兵力略顯單薄的中軍,人數也差不多有遊騎兵大隊的六倍,但是單兵素質卻差了至少兩個檔次,而且遊騎兵的主將辛棄疾雖然十分年輕,卻是罕見的軍事天才,絕非那個隻能算是合格將領的金軍猛安可以比擬。而且雖然遊騎兵們已經變身為重騎兵,卻並沒有完全放棄他們犀利而精準的火槍射擊,在衝鋒的途中他們仍然足足射擊了三輪,給金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尤其是他們第一次衝進金軍的弓箭射程以後,由於距離的拉近,馬槍打起來更是槍槍見血,結果當他們衝入金軍陣中的時候,金軍中軍已經傷亡了五百多人,陣勢更是完全被打散了。而那個猛安也不複先前的好運,中彈落馬後掙紮著想要爬起來的他直接就被洶湧而來的宋軍鐵騎踏成了肉泥
不得不承認,由於退回了苦寒貧窮的故鄉,金軍、尤其是其中的女真人,戰鬥意誌在這幾年裏恢複了不少,即使遊騎兵們衝垮了他們的隊列,大部分金兵依然自發地蜂擁而上,與逐漸失去速度和衝擊力的遊騎兵們纏鬥起來。雖然這時金軍中軍之中仍有戰鬥力的士卒已經缺乏一千,但他們如果拚命的話,遊騎兵們就算最後獲勝,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因為兩翼的三千金軍逐漸合圍過來而功敗垂成,就算是全軍覆沒也不是全無可能。
這個時候火槍已經因為無暇裝彈而成了廢鐵,大食駿馬也因為失去衝刺的空間而淪為單純的代步工具,衝刺途中幾乎是“刀槍不入”的犀甲也因為遊騎兵們開始白刃戰而效能大減犀甲雖然號稱比鐵甲還堅韌,但它畢竟是皮甲,防禦弓箭的效果堪稱完美,但卻無法免疫刀砍槍刺的傷害、更不要說是所有非板甲的克星——重兵器了。,但遊騎兵們裝備的第四件寶貝——“神刀”卻產生了連辛棄疾也沒想到的威懾力。
所謂“神刀”,其實就是大宋仿製的大馬士革劍,由於融合了東方刀劍打造技術的長處,這種被趙旉稱為“神刀”的烏茲鋼馬刀的實戰性能已經逾越了天下第一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說是近乎完美。與以鋒利著稱的倭刀相比,“神刀”不但不易鏽蝕注1,而且也較之堅韌得多,即使遭到重兵器的擊打,也不容易斷折,而其硬度和鋒利卻更在倭刀之上,而困獸猶鬥的上千金軍官兵以他們的生命證明了這一點。遊騎兵一刀劈下,金兵就算身披鐵甲,也照樣一刀兩斷,橫斬過去,則往往是連盔帶腦一起斬開,紅的白的噴得滿地都是
注1:抗鏽蝕是烏茲鋼本身的特性,印度有一根聞名世界的“德裏鐵柱”,曆經一千五六百年的風雨依然完好無損,堪稱古代冶金史上的奇跡。不過遺憾的是,因為烏茲鋼性能卓越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分析出來,並不含有大量其他金屬成分的烏茲鋼抗鏽蝕的原因一樣仍然不明v!~!
金軍將兵力展開、突出雙翼的結果,的確有效地約束了遊騎兵大隊的機動範圍,若他們刻意想要保持平安距離的話很快就隻能撤軍,而如果他們不想撤退,那就無法一直保持在金軍弓箭射程以外了。而如果遊騎兵們想要逞強進入金軍弓箭射程的話,不但可能出現傷亡,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身陷重圍。但金軍這樣做也帶來了一個隱憂,分出去足足四個謀克之後,金軍中軍頓時削弱了很多,雖然仍有兩千人馬,卻未必擋得住遊騎兵大隊的全力衝擊,辛棄疾之所以選擇放棄一直以來的遊鬥戰術而直接強行衝擊敵軍正麵,正是注意到了金軍的這個薄弱環節。
而那個猛安卻並不完全了解遊騎兵大隊的實力,這才會犯下想當然的錯誤,他以為敵人始終拉開距離是害怕近戰,卻不知道雖然遊騎兵的遠程力量更容易令敵人絕望,但他們在近戰中一樣可以所向披靡,不說別的,光是他們的好馬、利劍、與犀甲,就足以將其戰力增強十倍以上。這是理所當然的,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而那副行頭的價格可遠不止普通裝備的十倍
當見到遊騎兵大隊不再遊鬥,卻突然停住了一會兒,並隨即轉頭朝自己這邊衝來的時候,金軍猛安不由喜出望外,可他還沒高興多久,心就猛地一沉。因為他清楚地看到那些衝過來的騎兵竟然已經是人馬全部披甲,己方的箭雨對其也幾乎沒有造成任何殺傷,這豈不是說他們是重騎兵?這個猛安當年就曾經在金軍那支威震天下的重騎兵部隊“鐵浮屠”中待過幾年,深知重騎兵衝擊力的可怕,如果被其毫無阻礙地衝過來,別說是三百多騎,就算是一百騎都能將他中軍的這兩千人馬衝得七零八落,可是他又偏偏不能下令退避
如今金軍事實上已經對遊騎兵大隊形成了三麵合圍,而且這個包圍圈很快就可以最終完成,如果猛安現在下令中軍散開退避,遊騎兵大隊就可以輕易貫穿金軍的陣勢,從而完成“**突破”,這不但會將即將完成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大口子,而且金軍的士氣也會受到沉重打擊。甚至可以這麽說,如果遊騎兵大隊成功地完成了“**突破”,金軍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將其圍住了,畢竟騎兵的轉向與陣型調整遠比步兵困難,而且這批金軍與死在高麗的那些精銳相比,各方麵都有不小的差距。然而,幾十步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隻是短短幾秒種的事,金軍猛安根本來不及想出任何對策
雖然即使隻是金軍那已經因為分兵而兵力略顯單薄的中軍,人數也差不多有遊騎兵大隊的六倍,但是單兵素質卻差了至少兩個檔次,而且遊騎兵的主將辛棄疾雖然十分年輕,卻是罕見的軍事天才,絕非那個隻能算是合格將領的金軍猛安可以比擬。而且雖然遊騎兵們已經變身為重騎兵,卻並沒有完全放棄他們犀利而精準的火槍射擊,在衝鋒的途中他們仍然足足射擊了三輪,給金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尤其是他們第一次衝進金軍的弓箭射程以後,由於距離的拉近,馬槍打起來更是槍槍見血,結果當他們衝入金軍陣中的時候,金軍中軍已經傷亡了五百多人,陣勢更是完全被打散了。而那個猛安也不複先前的好運,中彈落馬後掙紮著想要爬起來的他直接就被洶湧而來的宋軍鐵騎踏成了肉泥
不得不承認,由於退回了苦寒貧窮的故鄉,金軍、尤其是其中的女真人,戰鬥意誌在這幾年裏恢複了不少,即使遊騎兵們衝垮了他們的隊列,大部分金兵依然自發地蜂擁而上,與逐漸失去速度和衝擊力的遊騎兵們纏鬥起來。雖然這時金軍中軍之中仍有戰鬥力的士卒已經缺乏一千,但他們如果拚命的話,遊騎兵們就算最後獲勝,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因為兩翼的三千金軍逐漸合圍過來而功敗垂成,就算是全軍覆沒也不是全無可能。
這個時候火槍已經因為無暇裝彈而成了廢鐵,大食駿馬也因為失去衝刺的空間而淪為單純的代步工具,衝刺途中幾乎是“刀槍不入”的犀甲也因為遊騎兵們開始白刃戰而效能大減犀甲雖然號稱比鐵甲還堅韌,但它畢竟是皮甲,防禦弓箭的效果堪稱完美,但卻無法免疫刀砍槍刺的傷害、更不要說是所有非板甲的克星——重兵器了。,但遊騎兵們裝備的第四件寶貝——“神刀”卻產生了連辛棄疾也沒想到的威懾力。
所謂“神刀”,其實就是大宋仿製的大馬士革劍,由於融合了東方刀劍打造技術的長處,這種被趙旉稱為“神刀”的烏茲鋼馬刀的實戰性能已經逾越了天下第一的大馬士革鋼刀,可以說是近乎完美。與以鋒利著稱的倭刀相比,“神刀”不但不易鏽蝕注1,而且也較之堅韌得多,即使遭到重兵器的擊打,也不容易斷折,而其硬度和鋒利卻更在倭刀之上,而困獸猶鬥的上千金軍官兵以他們的生命證明了這一點。遊騎兵一刀劈下,金兵就算身披鐵甲,也照樣一刀兩斷,橫斬過去,則往往是連盔帶腦一起斬開,紅的白的噴得滿地都是
注1:抗鏽蝕是烏茲鋼本身的特性,印度有一根聞名世界的“德裏鐵柱”,曆經一千五六百年的風雨依然完好無損,堪稱古代冶金史上的奇跡。不過遺憾的是,因為烏茲鋼性能卓越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分析出來,並不含有大量其他金屬成分的烏茲鋼抗鏽蝕的原因一樣仍然不明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