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爭的轉折點


    金戈鐵馬,狂瀾橫濤的鐵原阻擊戰終於結束了。


    1951年6月中旬。由於第十五軍在芝浦裏地區、第六十三軍在鐵原地區和第二十軍在華川地區的頑強阻擊,遲滯了美軍及其盟友的強襲推進,粉碎了敵人試圖分開割裂我軍部隊的企圖,保證了東西雙線誌願軍大部隊後撤布防。


    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將敵阻止於汶山、高浪浦裏、三串裏、鐵原、金化、楊口一線,並不是誌司一時心血來潮的拿將士們的性命去與敵人死磕,他的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使誌願軍全線連續並相對穩定的防禦體係終於部署完成。一旦防禦體係全部完成,後方各主力作戰部隊調整到位,中朝軍隊就主動撤出鐵原、金化,留下了一地的敵人屍體和空曠的陣地交給了無可奈何的美軍及其盟軍。六十三軍打乏了,十五軍也打累了,二十軍更是有些不堪重負,不過敵人也好不到那裏去,第五次戰役二階段他們取的一些優勢和銳氣,已經在誌願軍堅決的防禦戰中消耗旦盡,現在更是入不敷出,甚至有的美軍現在一聽到誌願軍刺耳的喇叭聲,他們下意識地轉即逃。


    看到誌願軍部隊的主動撤退,美軍及其盟友在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之下,當然不會自大地認為是他們取得巨大的勝利,誌願軍已經拚得沒人了。所以他們應該不顧一切地帶著疲憊之師再殺向我軍的縱深。


    但是,這絕對是一個不現實的美夢,他們不敢再前進,說實話他們也已經精疲力竭,損失不在誌願軍之下,甚至在防禦攻擊時受創更深的美軍及其盟友也不得不沉默起來。


    他們也需要休整,同誌願軍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別看他們一直是在主動向誌願軍的陣地進攻,可是巨大的損失讓他們的將士們也無法接受,他們的士氣也無比低迷,甚至他們麵對攻擊起來無比犀利,守起來竟然也像銅牆鐵壁一般的誌願軍,他們都產生了無法戰勝的心理,也擺出一種防禦的架式,顯得異常警惕。


    不約而同地暫時歇戰,經過了八個月的較量,同樣在建軍戰史上少有失敗的兩支隊伍,終於發現他們麵對著是一般強大的對手,他們需要重新審視作戰略,消化戰鬥中所得的教訓,進而準備著再次生死對決。


    這也預示著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以來的第五次反擊戰役總共經過三個階段後終於落下了帷幕。


    中**隊抗美援朝作戰第五次戰役,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至1951年6月10日止。經曆了3個階段50個晝夜,中朝軍隊總計斃傷俘敵82000餘人,內中**隊殲敵67843人,其中美軍32884人,英、法、加軍6072名,韓軍28887人。其中,俘美軍985人,英法軍1115人,韓軍5233人。中**隊繳獲坦克59輛、裝甲車4輛,擊毀擊傷坦克111輛、裝甲車12輛;、繳獲汽車884輛,毀傷220輛;繳獲各種炮757門,各種機槍739挺,各種槍14666支。中朝軍隊付出了戰鬥傷亡85000餘人的代價。其中誌願軍75000餘人,內含失蹤20000餘人。


    從最後戰鬥的結果來看,美軍理因高興,因為相比第一次至第四次誌願軍的反擊作戰,他已經從誌願軍的手中板回一分,但李奇微仍然很失落,這離他的期望值仍然很遠。


    他的胃口其實更大,他甚至想過包圍誌願軍或人民軍一到二個軍進行殲滅,但是顯然他沒得到這樣的機會。也許,為了這次戰役,他在作戰計劃中什麽都想到了,什麽不利情況也估計到了,數不清的彈藥,綿綿不絕的機械化部隊,海陸空的協同,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沒有預算到。


    那就是誌願軍這支光榮作戰傳統百戰百勝部隊裏擁有的優秀士兵,在那個熱血燃燒的年代裏。這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認的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擁有著讓世人為之驚歎的高度自我犧牲精神和堅強的意誌品質。打不爛的陣地,打不死的誌願軍,不可摧毀的堅定意誌是這些最可愛的人顯著特征。“敵人再次以空間換取了時間,並且在其大批部隊和補給完整無損的情況下得以安然逃脫,不得不說我們遇到了一支不可輕侮的強大對手!”李奇微和他的軍事幕僚們不得不在戰後,酸溜溜而又非常懊惱的說道。同樣,美軍對他們收獲了一點勝利而不滿,但對於誌願軍來說,其實他們更加不滿意。雖然取得了兩個階段進攻作戰的勝利,中朝軍隊在作戰指導上又能靈活地根據戰局變化適時決定攻防轉換,新入朝的部隊都得到了最實際的與“聯合**”進行攻防作戰的煆煉。


    但是中朝軍隊“殲滅敵軍5個師其中美軍3個師”的戰役目標遠遠沒有實現,在後撤轉移時又因組織不善致使人員和物資都遭受了重大損失,其中第六十軍第一八0師主力覆滅,最後雙方接觸線又比戰役發起時普遍北移。特別是沒有守住鐵原盆地南麵的具有重要意義的高地,讓美軍機械化部隊乘隙突入“鐵三角”平原地區,更使人不能不扼腕歎息。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戰役對自願軍很不成功的戰役,勝仗更是都無從談起,這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並且失去了大量的戰略要地,這一仗終於給誌願軍敲響了警鍾,也證實了在一至三次的反擊戰役後國內曾經漫延的一舉將美軍和南朝鮮部隊像抗牙膏一般推進大海的盲目樂觀主義萬萬要不得。


    其實這場戰役幾乎成為了整個朝鮮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最重要的是打出了一個對朝鮮戰局的清醒估計,打掉了短期內解決朝鮮問題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打掉了“把敵人趕下海”的過高的期望值和戰略目標函數。迫使這支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對於這場戰爭原有的戰略設想、戰役指導方式、戰術原則乃至於軍隊建設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必要的總結和反思。所以,從6月中旬起,中朝軍隊在全線轉入戰略防禦,給戰略反攻階段掃了尾,給戰略防禦階段開了頭。同樣,中**隊的強大和難以應付,讓美軍及其盟友也認識到他們的對手遠不是他們想像的模樣。就算有數不盡的彈藥和火力的支持,他們也不一定能征服這樣一支永不言棄的英雄隊伍。


    越來越多的西方高官政客們認識到:“重新統一朝鮮”乃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妥協方式結束戰爭方不失為一最明智的選擇。


    他們如果要想戰勝誌願軍,那麽他們就要有充分的犧牲準備,甚至要舉傾國之力在朝鮮半島這塊貧瘠土地上付極其高昂的代價,但這對於他們實際想取得的利益來說,這樣到底值不值呢?


    如何以一種體麵的方式退出朝鮮戰爭這個讓人崩潰的泥潭,即讓中國人滿意,又不能使自己看起來極為狼狽,這個問題從此以後就一直困擾著美國的曆任政治家和將軍們。


    但不得不說的是從總的戰略目的來看,中國誌願軍進入朝鮮半島作戰,曆時八個月的時間,與朝鮮人民軍進行緊密的協同,還是極其出色地完成了曆史性的戰略任務,也打出新中國的威風和霸氣。


    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中**隊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在既無空軍掩護,又無坦克支援,僅有少量炮兵的情況下,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打得敵人落花流水,也打出了中國誌願軍的軍威。


    以美軍為守的所謂聯合**隊絕對不會想到,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勁旅竟然會敵不過一支幾乎全是由農民組成的‘雜牌’軍隊。


    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來,曆經了幾百年受列強欺壓的滄桑血淚史,東方巨人再次向世人證明了他的強大。


    縱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無須再去討論中國赴朝作戰,為了朝鮮人民軍而作戰,擔擱了黃金般的發展機遇到底值還是不值,從現今我們已經成為聯合國正大光明的五大常理事國來看,從現今我們屹立在東方這塊熱土上,任何國家都不敢乎視我們存在的情況來看,這場號稱開國以來的第一戰功不可沒。


    原本幾乎整個朝鮮半島都被美軍及其盟友占領,甚至美軍前沿的將士都已經踩到了我軍的鴨綠江畔。


    可是,中國誌願軍參戰之後,將敵我雙方戰線從鴨綠江邊一直推回到400公裏以南的三八線附近,甚至一度占領了南韓的首府漢城。將美軍和南朝鮮軍隊逼得差點跳海落荒而逃,這樣的戰績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勝利。


    以23萬人的戰鬥減員為代價,殲滅“聯合**”22萬餘人,其中美軍8萬餘人(美方公布數字為5萬餘人),南朝鮮和其他盟國損失14萬餘人,從而在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讓美軍和南朝鮮統一朝鮮半島的美夢成空,五次反擊作戰的成果基本達成了出國時的戰略目標。


    這樣的攻勢淩利的戰役勝利,對於飽受了百年欺淩宰割的中國來說。是一個曆史性的標誌,她標誌無論是美國也好,是西方列強也好,甚至是北方的老毛子也好,他們的不得不重審視著中國崛起,他們不得不開始注意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理所當然的大國存在。


    然而勿庸諱言,五次反擊戰役,對於誌願軍來說,損失也是無比巨大的,對於國內的經濟壓力也極其沉重,在偉大的領袖**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幾乎是全國萬眾一心在勒緊褲帶在打這一仗。


    當然,除了這些壓力之外還不夠,前麵四次反擊戰役大家都知道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成果,但是對於第五次反擊戰役來說,縱是順利完成了阻擊作戰任務的六十三軍也不能認可戰役的勝利,這就迫使誌願軍必須正視戰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敵人一旦適應了我軍的攻擊情況下,比如知道了我軍後勤的不足,所以采取了磁性接觸戰法,讓我們從第四次反擊戰役中就履受重挫,甚至在第五次反擊戰役中還損失了180師,麵對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強勢攻擊,誌願軍當然也得麵對現實。調整戰略布置以麵對美軍新的挑戰。


    但是,無疑在現今的情況下,由於第五次反擊戰役的失利,讓中國誌願軍的士氣也受到很大負麵影響,思想波動最大的是第三兵團和第十九兵團部隊,戰士們在戰鬥中打得極為憋氣苦悶,無數的戰士在戰爭中倒下讓部隊陷入了一種悲傷斬氣氛,無疑不利於下步的作戰,誌願軍必須得到一定的休整,然後再試圖向敵人發動新的攻擊。


    說實話,自解放戰爭以來,這支具有優良作戰傳統的常勝之軍還很少出現這樣的窘境。


    在戰役結束後,六十三軍撤往伊川地區休整,僅僅兩個星期的時間,這支英雄的隊伍經曆了讓人難以想像的激烈戰鬥,全軍損失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比號稱在第五次反擊戰役中被全殲的180師損失還要大得多。


    以六十三軍一八八師第五六三團為例,剛剛進入朝鮮半島的時候,五六三團的兵員為二千七百人,可是在經曆了第五次戰役後,又打了一場艱難的鐵原保衛戰,走下陣地的將士僅剩下二百六十六人,二百六十六人啊!不到剛進入朝鮮半島時人數的十分之一。


    中央軍委知道六十三軍打得慘烈,誌願軍總司令部也知道六十三軍損失慘重。


    愛兵如子的彭德懷司令甚至風塵仆仆地趕到伊川來看望這支打不垮的鐵軍。


    他看到了怎麽樣的一幕?


    剛剛經曆了浴血鏖戰和長途行軍的指戰員們,衣著襤褸,精疲力竭,有的在裹傷,有的不顧野草地上滿是露水,倒在地上就能呼呼大睡;有的從大路上割來被敵機打死的騾馬的肉,挖無煙式防空爐灶煮熟充饑……


    沒有歌聲,沒有笑聲,甚至聽不到說話聲。


    集結營地出奇的寂靜,戰士們神情疲憊不堪,眉目間明顯有著憋屈的壓抑。


    戰士們個個麵有菜色,頭發蓬亂,衣衫襤褸,有的還是赤腳,光背,穿著一條短褲。


    坐在地上就可以睡著,倒在泥地也能當床!


    可是一聽說彭德懷總司令來看望大家了,這些戰士們就一個個又生龍活虎地站了起來!眼裏就止不住流出了淚水。


    帶兵多年,彭德懷司令向來嚴厲的麵孔上露出一片慈祥的笑容,對著這樣的樸實的戰士他的心裏充滿了驕傲:“你們打得好,吃了很多苦,犧牲了很多好同誌,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我彭德懷也感謝你們!”在殘酷的戰鬥麵前從來沒有一滴眼淚的戰士們相互擁抱,然後在歡呼聲中痛哭失聲:“祖國萬歲!中國誌願軍萬歲!”“隻要祖國需要!一切為了人民!”


    被敵人壓著打,被敵人追得連飯都沒法吃飽,看到無數的戰友們在身邊倒下,看到大隊從漢江南岸一直撤退到了鐵原,戰士們打得辛苦,打得精疲力竭,打得不堪重負,可是當得到上級首長的充分肯定之後,他們就好像一切的辛勞都值了,這就是樸實無華的當代最可愛的人。


    雖然如此,可是彭德懷司令還是發現了不足,他知道了戰士們心裏的苦,部隊必須休整重新恢複戰力,而且在打法上麵也應該有一些相當的改變。臨別,彭德懷司令問傅崇碧有什麽要求,六十三軍的將士有什麽要求。“我要兵!有兵就什麽都不要了!”


    從來不叫苦不叫累的傅崇碧軍長回答得非常簡潔,不過一旦想起那些永遠留在陣地上的戰士,他的心還是像針紮一般的疼痛,當年百戰不殆,全憑手下壯士萬千,可是現在的他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我給你兵!從西北給你們補兩萬人!還有新軍裝,新裝備!”彭德懷司令也明白,人一補充,飽飯一吃上,這支英雄的隊伍立馬又能打得驚天動地。“加緊休整,加強訓練,準備迎接新的作戰任務!”“是!”


    彭德懷司令在走上他的專車前嚴肅地向傅崇碧囑咐著,此舉當然別有深意,在他的腦海正在想著誌願軍第六次反擊作戰的計劃,他希望這支鐵軍能在誌司下一步的作戰布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但是,同樣還有一種防禦消耗的作戰方式在吸引著他,這就是偉大領袖**所說的‘敲牛皮糖’戰術,還有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將軍所說的防禦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作戰意圖,但是如果選擇這種作戰方式的話,號稱鐵軍的六十三軍銅牆鐵壁一般的防守卻更占優勢。


    但讓彭德懷司令絕沒有想到的是,在回答他這句是時傅崇碧軍長正有點心不在焉,他當然知道戰爭還在繼續,六十三軍光榮的戰鬥使命還遠未完成,他需要要壯士萬千重新來壯實他這支部隊,有這些打過鐵原防禦戰的老戰士作底子,他相信六十三軍一定很快就會恢複元氣,再次站在世人麵前。


    可是,讓傅崇碧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渴求萬千壯士的緊要關頭,他卻得到了一個讓他有些震驚的消息,在鐵原防禦戰中立下大功的流星特種小隊出現了一個讓人沮喪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隊長汪洋失蹤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狙擊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不血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不血刃並收藏狙擊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