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感動一個時代


    孤寂的陣地,漆黑的坑道。坐著一些麵容枯瘦的年輕士兵。


    不,用士兵這個詞可能已經不能完全詮釋他們在陣地上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你見過這樣的一些士兵嗎?


    滿臉煙塵,硝煙滿身,軍衣破爛的熱血男兒,他們拄著槍支,骨瘦如柴地圍坐在一起,雖然他們的處境極其艱辛,甚至傷員們因為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隻能看著他們身上的傷口緩緩地潰爛,但是這些堅強的誌願軍士兵們臉上沒有半點頹廢的表情,他們的眼裏還有戰意,他們依然手牽著手誓死守在他們的坑道之中。


    在那個熱血燃燒的年代裏,他們沒有想過明天會如何,他們沒有想過生命其實在他們還剛剛開始綻放時就要逝去,在這些最可愛的人心中:他們決心就算隻剩下最後一個人,他們也要堅守在597.9陣地上,他們就是陣地的旗幟,陣地由於他們的存在,就永遠不算丟失。


    這是一個何等神聖的曆史場麵?隻可惜時當戰中,瞬間的攝影紀錄也沒能留下,汪洋帶領著的這些堅強熱血的青年不僅僅可以用士兵這個詞來形容。他們是勇士,他們是英雄,每一個人都英雄,看著這些熱血男兒,當時的汪洋隻感覺自己置身於英雄中間,這是何其的光榮。


    當然,其實汪洋他們不清楚的是,在他們堅守的同時,同樣在573.7北麵高地下方坑道裏麵八連和六連還有數個連隊的戰士們其實麵臨的情況和他們差不多,甚至所處的環境還更加的艱苦,因為他們不像汪洋一般早就預見了可能會長期堅守的情況下,所以在趁著敵人換防之際就從敵人的三號陣地掩體內奪得大批的戰略物資,從而起碼他們有堅守下去的物資作保證。


    實際上,在上甘嶺陣地上下方的數個坑道裏,和數個作戰部隊眼裏,對於堅持坑道防禦的誌願軍將士們來說,最危險的威脅還不是美七師和韓二師,而是水。


    狠毒的高麗棒子在破壞坑道的同時,加緊了對坑道部隊後方供給運輸線的封鎖;用綿密的炮火進行全縱深壓製,切斷五聖山至上甘嶺前沿的所有通道,致使上甘嶺各坑道糧彈告罄,滴水無存。


    後方拚出犧牲幾條性命的代價,送進坑道一布袋餅幹。可它無法通過幹燥的食管,幾乎停止分泌唾液的口腔,拒絕任何食物的吞咽。仁丹粒含在嘴裏都化不開,舌頭腫脹得話也說不清,發出的聲兒嗚嘞嗚嘞地含混一團。坑道裏並不荒誕地出現了拿著餅幹、饅頭挨餓的情景。


    饑與渴,如同兩把鈍刀子,慢條斯理地宰割著一副副萎縮的胃和欲燃的喉嗓。渴極的戰士往幹裂的嘴唇上抹牙膏;趴在坑壁上,舔那一塊塊濕潤的岩石。


    最後終於有人打破羞澀,小心翼翼地提出可以用尿解解渴。


    提議立即被響應,衛生員規定為保持體內的水分,每次隻能一人尿,大夥輪著喝。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部隊的指揮員會帶頭端起盛尿的茶缸,對著戰士們說:“喝,就當它是光榮茶嘛。”、


    這是以損害腎髒為代價的極端的求生之舉,嚴重缺水的人所排泄出的尿液,經體內高度濃縮,味道也格外難聞。


    喝第一口時,那股怪異的尿昧熏得大夥兒直皺眉頭,幾口下肚之後就不大在乎了,甚至久而久之戰士們在喝尿的過程裏漸漸喝出了點小竅門:用毛巾裹上一包濕泥土,將尿淋上去過濾一下,然後再擠點牙膏摻和進去,這樣異臭味便小得多了。


    尿,成了生存的第一需要。倘若該著誰尿的動作慢了,還會有人等不及地催促:“叫你尿了我喝,你咋不尿呢?”


    那個兵便急得直跳腳:“我尿不出來你咋喝?真是的,怎麽就尿不出來呢?”


    可再往後即便是尿也排泄不出了,若能尿出一點來,那還得先保證給傷病員們喝。


    說起傷員。那些堅強的誌願軍勇士們,在那個年月裏將他們的事跡放到現在述說,汪洋感覺隻能用偉大來進行代名。


    戰爭從來蔑視道義和良知。


    可以說,在坑道裏麵最忙的人不是那些戰鬥在前線的戰士,也不是各坑道裏的指揮員,其實最辛苦的反而是各坑道的衛生員們!


    在藥品和醫療器械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這些年輕的衛生員無不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最大的創造力。他們夜裏爬出洞去,揀敵人照明彈上的降落傘,扯敵屍體棉衣裏的棉花,找斷槍管和斷鍬柄,回來做成夾板和急救包,給傷員固定斷肢,替換敷料。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當中,這個群體可能一直不太讓人注意,可是實際上呢,他們在戰場上是犧牲最多的,而在最後戰爭結束後,也是立功最多的。


    因為這些年輕的衛生員們為了想盡一切辦法拯救那些傷員們,他們拚著敵人的炮火和不知何時會飛來的子彈,不顧一切地爬出坑道,有時候失去性命可能為的就是某個死去敵人屍體內的一個急救包時,而這個急救包卻並不是為自己而準備的,可想他們任務之重大,責任心之高。


    可惜的是,戰爭是如此的無情,縱是英勇獻身的衛生員們不顧一切的幫助坑道裏的戰友們,但是他們那一點點弱小的努力還是改變不了坑道裏麵物資缺乏的痛苦局麵。


    在沒有藥品和手術台的情況下,誰能夠想像那些身中敵人的子彈,甚至手臂被敵人的炮火炸斷,腹部被拉開腸子流出來……這個戰士們怎麽在坑道裏麵堅持的嗎?


    表麵陣地上盤踞的敵人和縱深封鎖的炮火,殘忍地截斷了上甘嶺的傷員們通往康複的路徑。


    沒有消毒液。沒有阿司匹林,沒有手術刀,沒有止痛藥……甚至連一塊高溫消毒的紗布也不能滿足。


    對於身受重傷的戰士們來說,坑道裏的日日夜夜簡直是看著自己傷口潰爛,然後被迫在痛苦中緩緩走向死亡的過程。


    無藥可醫的傷員們,堅忍不拔的不朽戰士,他們是看著自己的傷口糜爛、化膿,甚至長起了惡心的肉蟲,疼痛像地球自轉一般無時無刻不存在,他們隻能靠剛強意誌和身體素質堅持、苦熬,強大的精神力量甚至都讓死亡也為之顫抖,而他們一刻也不忘的就是等待那不知時日的反擊。


    有的傷員疼得實在受不了便哼哼,可是剛出聲兒旁邊馬上有人製止他:“忍住點兒,我們躺這兒什麽也不能幹,可其他的同誌還要打仗呢,別影響他們的情緒。”


    於是,大家便都死死地用床單堵住嘴,為了不讓戰鬥著的戰友們為他們擔心、分心,他們決心就算是死去,也絕不給戰友們增添一絲精神壓力。


    戰鬥結束後,每個到坑道裏的戰士們到了坑道中的衛生所,他們都會禁不住的淚如雨下,完全可以想像,當你看到一具具熱血沸騰的身體此時變得冰冷,而傷員們身上蓋的床單沒一條是好的,因為上麵全部都戰士們為了忍受驚人的劇痛而咬出來的破洞時,你的心中將會是如果的震動呢?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在坑道的日日夜夜裏,有相當的一部分其實傷勢並不太重的戰士們最後也不得不犧牲,死因其實也不過是傷口感染這種小狀況而已,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傷甚至都不需要任何的藥物,可能僅僅隻要能被太陽光照射一下,用紫外線消消毒,這些強壯的充滿強大生命活力的戰士們都會生存下來。


    但是,事實上呢?


    這些戰士們在坑道裏經過十餘天的苦苦堅持後都倒下了,說得悲壯和震動人心一些的事實是。其實很多戰士甚至都不是因傷勢太重而死,他們有的是活活的疼痛而死的,至死嘴裏咬住的床單還拽不下來!


    這樣的戰士,這樣的士兵,這樣的英雄,應該用什麽樣的詞匯來形容他們的偉大?


    沒有人知道,甚至都沒有敢想像,而更讓很多世人不知道的是,在這些最後被迫犧牲在坑道裏戰士們身上還發生一件至今讓科學工作者難以理解又感人至身的事件。


    在上甘嶺坑道堅守的十四個日夜。甚至最長的坑道防禦達到二十個日夜之中,在坑道裏麵犧牲的戰士們遺體上出現了一件無法解釋的事實,那就是坑道裏的烈士遺體雖然最多的都擺了十餘天,但直到上甘嶺反擊戰的結束,所有人又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實,那就是――


    在上甘嶺戰鬥中,所有堅守坑道作戰犧牲的誌願軍戰士們遺體竟然離奇的沒有一具發生了糜爛情況,他們的身體雖然已經死去,但均保持著冰冷僵硬的狀態,仿佛這些戰士們縱是死去,可是他們殘餘的精神力量也在告訴自己,千萬不要給坑道裏的戰友們增添任何一點的麻煩,給他們任何一點的困擾,英雄的英魂盤旋在上甘嶺的上方,仿佛在等著戰友們重新奪回陣地的時刻。


    其實對於坑道裏萬分艱苦的情況,誌願軍總部、兵團指揮所,還有十五軍和四十五師的指揮所都是非常的清楚的,他們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為坑道裏的將士們盡可能的多送進去一些物資。


    崔建功手中沒兵可派了,可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將軍同樣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上甘嶺坑道的艱苦卓絕,但他不能撤下他們,守住坑道已經成了奪取勝利的關鍵一環。隻有將坑道部隊釘子般釘牢在上甘嶺上,死死拖住敵人,才能為勝利贏得時間。


    為此。他在給崔建功補充大量的兵源準備進行反擊的同時,還向他下達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物資送進坑道。”並還特意叮囑:“多送些大蘿卜,又解渴又解餓。”


    為什麽說要送大蘿卜呢?用陣地上汪洋他們利用電台回複指揮部的原話就是:這東西又解渴又解餓,也好運!


    但是真的好運嗎?隻要是經過上甘嶺戰役的將士們都知道,在五聖山通往上甘嶺沿線陣地的運輸線說是用誌願軍戰士的鮮血鋪墊而成的這句話絕對不為過。


    在汪洋他們堅守坑道的十多個日日夜夜裏,四十五師派出去的運輸隊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可是火線運輸員被一撥一撥地派出去,卻都一撥一撥地倒在封鎖線上。


    整個戰役期間,火線運輸人員的傷亡率高達90%。通往上甘嶺的那一路上,不知有多少蘿卜、包子、饅頭、彈藥、藥品、慰問袋都滾落、浸泡在血泊中,送進坑道的物品微乎其微。


    汪洋他們在坑道裏忍饑挨渴地堅守到第十一天才聞到蘿卜味兒。


    守在573.7北麵高地坑道下方的六連可能要好一點,畢竟他們的補給比不上汪洋他們早就作了準備,所以他們是重點關照的運輸點,在第九天運輸連指導員宋德興帶著兩個運輸員,終於衝破敵人的封鎖,九死一生地將3袋蘿卜和一些慰問品送進陣地上方的l號坑道。


    那一夜成了六連的節日。官兵們哢嚓哢嚓地啃著蘿卜,一邊啪噠啪噠地掉眼淚,因為攥著這些蘿卜就是把握住了生命。


    有些坑道部隊收到一袋蘿卜,饑不可待地猛啃一氣,可吃多了燒心,他們覺得最好是蘋果。


    第十五軍後勤部得知這一情況,星夜派人出發到平壤一帶,緊急采購來3萬多公斤蘋果。幾位軍首長也自己出錢買,在蘋果簍上寫上名字,派人往坑道送。


    可敵人炮火封鎖太猛,大堆的蘋果送不上去。情急之下,第四十五師黨委號召火線運輸部隊凡送上去一簍蘋果者,記二等功。


    上甘嶺戰役中,即令是喋血搏殺在前沿陣地的一線部隊,包括其壯舉震驚世界的黃繼光,也都隻報功,功級一律待戰後再行評定。因而,這個二等功委實是很誘人的。許多火線運輸員扛起蘋果簍,英勇地攀向上甘嶺,試圖摘取那枚榮譽的星鬥。


    然而,沒有一簍蘋果被背過封鎖區。


    最後隻有一隻蘋果進了坑道,這隻注定要幸福,而且留下一個不配感人故事的蘋果有幸落到了一三五團守在573。7北麵高地上第七連堅守的坑道裏,這個連其實也是因為在進攻戰鬥當中失散的七連一部,汪洋現在帶領另一部分人員守在597。9高地上,而這支部隊由副連長張計法帶領著,現在的張計法已經火線升職當上了連長。


    蘋果隻有一個,可坑道裏有十多個人。


    連長張計法把這個蘋果給了步談機員李新民,讓4個步談機員分著吃,理由是步談機員天天扯著嗓門兒呼叫,最需要水分。


    步談機員們一合計,認為最需要補充水分的是重傷員,又將蘋果給了負了重傷的通訊員藍保發。


    藍保發說連長指揮打仗太辛苦,又把蘋果還給了張計法。


    張計法又將蘋果交給司號員,司號員又給了衛生員,衛生員又給了藍保發,……


    十多人轉完了,蘋果又回到了張計法手上。


    張計法紅著眼圈下了個硬性命令:“咱們都吃,一個一口,必須吃!”


    一人一口,轉完了圈,蘋果仍然剩下大半個。


    後來這個故事落到了我們的課本上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少年,任誰在讀到這些文字時,鼻子仍然酸酸的,當處在安樂的生活條件中想起這些老前輩們時,新一代的中國少年他們理因從心裏往外感到汗顏,感到慚愧。


    那一代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永恒的驕傲!


    直到今天,中國還到處傳頌上甘嶺的這個著名的“紅蘋果的故事”:火線運輸員將一隻紅蘋果帶進已缺水7天的坑道裏,送給了連長。連長舍不得吃,卻把這隻蘋果給了每天呼叫聯絡、嗓子都喊啞的步話機員。步話機員隻聞了聞,就遞給了傷員。傷員覺得全坑道還是連長操心最辛苦,又把蘋果塞回到連長手裏。連長隻好帶頭先咬了一小口,然後傳下去讓每人都吃點。結果,這隻紅紅的蘋果在坑道裏轉了兩圈才吃完。


    這裏要捎帶提一筆的是關於這隻紅蘋果的來曆,還有些爭議。


    有的說是火線運輸員劉明生往陣地上送彈藥時,在路上揀的,送給了第一三五團七連連長張計法。也有人說它是秦基偉專門委托八連炊事班副班長王國富,帶給八連連長李寶成的。


    事實上蘋果送給了誰,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隻紅蘋果作為人民軍隊團結友愛的象征物,其幽香已溢滿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偉大精神感動了一個時代。


    上甘嶺的土地實在是太豐沃了,它為我們生長了太多的思想營養物,也為藝術奉獻出一眼噴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上甘嶺》、《奇襲》、《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等多部電影中的許多故事情節和人物原型,幾乎直接取自於上甘嶺之戰。


    艱苦的戰鬥鍛煉出了一支鐵骨錚錚的熱血強兵,也正是由於汪洋他們這些英雄的存在,所以縱使敵人占領了上甘嶺上的表現陣地,可是他們永遠不能讓坑道下麵的戰士們屈服,在戰士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們終於會見到勝利來臨,在浴火中得到永遠生,勝利終會是屬於他們的,誌願軍大規模的反擊作戰正是由於這些英雄的艱苦作戰,終於要驚天動地的展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狙擊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不血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不血刃並收藏狙擊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