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久久陷入沉寂的圓明園,突然變的熱鬧起來。


    地處北四環的圓明園,往好裏說是一座公園,說的實在些是座廢墟,雖然日間的遊客總歸是有的,但在入夜以後,通常都是寂寞而孤單的。


    今天,圓明園卻再次被張燈結彩的打扮了起來。


    突如其來的熱情,似乎令它有點懵,圓門既沒有打開,也沒有工作人員出來接待,但人們並不在乎這些。


    大家隻是想要借助它絕妙的地理位置而已。


    圓明園距離北大,僅僅相隔一條馬路,激動的人群霸占了馬路,將漂亮的紅幡掛在圓明園的圍牆上,還有它的鐵質大門和門頭上,還有它大門前的空地上……


    如今的國企和單位,儲備最多的除了帶單位抬頭的信紙以外,就是橫幅縱幅和紅幡了。但凡是有領導出沒的地方,就要掛的紅豔豔,紅火火的。


    發展到80年代,已經變成了但凡是有人出現的地方,都要掛的紅豔豔,紅火火的。


    更不要說,眼前令人興奮的祝賀儀式了。


    轟


    一隻一人多高的篝火,被澆上了汽油,點燃了起來。


    周圍有人忍不住,已經是唱歌跳躍起來。


    一名外國記者,興奮的將相機裏的膠卷一摁而光,才想起來問陪同而來的中國人,道:“他們的表現,我是說這些高興的人群,他們讓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場舞會中似的。”


    來自中方的翻譯心情放鬆的看著跳躍的人群,笑道:“你看的也沒有錯。”


    “是這樣嗎?”


    “中國人在最近一些年,舉行了許多的政治運動,以至於政治運動就變成了他們熟悉的社交方式,年輕人在遊行中認識彼此,在圓桌討論中熟悉對方,或者在貼橫幅的時候互相接觸,是很正常的。”


    “現在也是一場政治運動嗎?”外國記者換好了膠卷,又以人群和篝火為背景,對著牆上的標語一通狠拍。


    《為中國科學家喝彩》


    《支持楊銳》


    《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哢嚓哢嚓的快門聲,很快又消耗了外國記者的一隻膠卷。


    旁邊的一名中國記者,又是羨慕,又是鄙夷的瞅了一眼他手裏的相機,然後將目光重新放在了自家海鷗的取景器上,等待了許久,才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標語為背景,拍下了一張照片。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是有出處的,它是當今體壇最喊得出來的口號,正是源自北大學生的創作。


    當然,它最初是贈送給男排的,它們在81年的時候,擊敗韓國隊進入了世界杯。不過,隨著女排創造出“五連冠”的奇跡,“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就漸漸的變成了女排的專用口號,不僅在80年代家喻戶曉,還是女排精神的口號代表。


    而今,又是北大的學生們,將這個口號,掛在了圓明園的前方,贈送給了自己的同學和老師的楊銳。


    在中國記者看來,這才是值得紀念的一幕。


    中國文化,隻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的傳承。


    中國記者瞄了外國記者一眼,忍著不去羨慕他隨意使用膠卷的自由,轉而對自己打起氣來:真正有價值的畫麵,隻有自己的照相機,才能拍出來。


    他留了十張照片,一直沒有去用,就等著楊銳出現。


    在他的設想中,當北大的學生們擁簇著楊銳來到現場,在篝火後,標語前,將楊銳跑起來的場景,是最值得自己抓拍的。


    如果這樣的場景出現,他也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之拍下來。


    唯一的問題,就是楊銳始終沒有出現。


    “楊銳呢?”


    “楊教授呢?”


    “楊主任呢?”


    現場一陣混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叫法。


    幾名記者更是焦急的在人群中打轉,沒有楊銳的參與,總感覺少些什麽啊。


    “我們找楊銳去。”不知是誰,振臂一呼,雲者景從。


    浩浩蕩蕩的人群,便從圓明園,再次轉向北大。


    但是,即使大家趁機將毗鄰圓明園的北大轉了個底掉,依舊不能發現並不存在的楊銳。


    “咱們去楊銳家裏找他吧。”


    “誰知道楊銳家在哪裏?”


    “沒有認識楊銳的嗎?請楊銳教授來北大啊,大家都是支持他的。”


    “估計是預知得不到獎,不願意出來吧。”


    再和諧的團隊裏,也總有一兩個討人厭的孩子。


    一人帶點抱怨的猜測,立即被人圍攻了。


    “楊主任不是這樣的人。”


    “就是得不到獎,現在也是世界第二人了。”


    “至少是今年的世界第二人了。”


    “這就是中國人零的突破了,諾貝爾獎要是像奧運會一樣,來個金牌銀牌和銅牌,咱們也算是得獎牌了。”


    紛亂的聲音,讓記者們樂不可支的做記錄的同時,也是不免幽怨,要是楊銳出現了,這個新聞性可就太好了。


    可惜,楊銳既沒有出現,也沒人暴出楊銳的家庭地址。


    眼瞅著上千人的隊伍,就要這樣白白的散去,突然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我們上電視了!”


    “我們上電視了!”


    一台電視,竟然被從家屬樓裏搬了出來,十幾條插板組成的電線,彎彎繞繞的從家屬樓扭到了小操場,用以保證這台十四寸的小家夥,能令上千人得到最新的信息。


    電視裏,赫然就是兩個小時前,圓明園的場景。


    86年的中國新聞界,幾乎是沒有直播概念的,攝影師將拍下來的片子送到剪輯室,再由後者將之與主持人的錄像帶糅合起來,才能形成節目的基礎。這個過程,正常也得幾個小時的時間。


    事實上,新聞節目能夠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剪輯,已然是它高貴的跟腳了。


    今天的節目,卻是比往常的新聞更快。


    主持人章凡強抑著自己的激情,用盡可能平常的語調,描述著屏幕中的場景,道:“來自北大、清華、人大等學校的學生們,來自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士,此時正殷切期待著諾貝爾獎的消息……大家都很期待,而很緊張……”


    這期節目,就像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擴音器,將圓明園前的消息,傳遞到了全市乃至全國範圍內。


    更多的人騎上自行車,坐上汽車,跳上飛機,直奔此處而來。


    “讓食堂煮點綠豆湯……”


    “把所有空的教室的燈都打開,請站累了的人進去休息,要謹防出現暈厥等情況。”


    “弄一些柵欄,卡住學校內的交通要道,也不能讓他們走的太輕鬆。”


    “要不要去找一下楊銳?”


    “不要,他來了隻會更亂。”


    站在教學樓的頂層,幾名學校領導快速的交換意見,並下命令。


    幾個人麵前的電視機也沒有停下來,反而在有意無意間,更加烘托出緊張而期待的氣氛來。


    就在所有人都疲倦要死的當口,屏幕突然一閃,再次回到了演播室。


    “大家好,我是章凡。”章凡開心的喊出自己的名字,再道:“本台收到的最新消息,本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即將在接下來的幾分鍾時間裏頒布。我麵前的電話,將為我們帶來最新的消息……”


    在沒有無線耳機的時候,章凡幹脆就在麵前放了一隻又笨又大的轉圈兒的電話機。


    觀眾們並不介意電話機的大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就連校園內的聲浪,都變弱了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神級學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誌鳥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誌鳥村並收藏重生之神級學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