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前進一名,晚上會有加更一次,明日周一,預定推薦票,俺聲嘶力竭地呦喝,若是各位讀者大大能將金手指推前一名,俺便加更一次)
趙勇在人群中看來看去,好不容易才見著了趙與莒。
一來是因為趙與莒人小個矮,二來因為趙與莒身邊還跟著二三十個孩童,一時半會要在這麽大群人中找到趙與莒,並不件容易的事情。此刻的趙與莒,小臉漲得通紅,正在展顏大笑,目光也變得極活潑,絲毫沒有往日小大人般的暮氣沉沉。
趙勇躊躇了會兒,不知是否應當立即上前稟報,趙與莒這樣的笑容,實在是太少見了。
他未上前,趙與莒卻向他招手:“趙勇,你可是回來了!”
趙喜也見著趙勇,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將他拉到趙與莒麵前:“如何花費這許多功夫,害大郎苦等,快稟報大郎,事情是否辦妥了!”
趙與莒擺了擺手,大笑變成了微笑:“人平安回來便好,至於差事,倒不急,回去再說吧。你一路奔波極是辛苦,先去歇息,午時再來稟報也不遲。”
他這看似隨口的一句話,卻讓趙喜趙勇父子心中舒坦,趙勇倒未細想,趙喜卻是年老成精,對趙與莒更是敬畏:這等收攬人心的手段,怎的是一個七歲孩童能施展出來的!
“大郎,這絲是上等生絲!”見趙勇退下,那織工又捧著那縷絲到趙與莒麵前獻寶。趙與莒見他臉色興奮得通紅,心中反倒平靜下來。
“諸位辛苦了。”趙與莒接過絲環顧四周,待眾人靜了些後道:“廚房裏治辦了酒席,這些日子多虧了諸位,就由老管家代我敬諸位兩杯!”
眾人低低地歡呼了一聲,趙與莒伸掌示意肅靜,那些孩童立刻抿嘴挺胸,這是幾個月來訓練出的。見孩童都安靜下來,大人也都情不自禁閉住嘴,靜靜等著趙與莒說話。
“酒宴之後,每人去帳房裏領賞錢。”趙與莒果然說出眾人最想聽的話語,這一次,他們無法壓抑,再度歡呼出來。
趙喜笑嘻嘻地領著眾人離開,隻留趙與莒、趙子曰二人還在。
這座水壩位於高處,可以見著那些織工與歐老根、方有財等進了鬱樟山莊。他們進去沒多久,兩個女子匆匆離開山莊,往他們這個方向走來。
這兩個女子中一個是小翠,另一個則是家中買來的粗使婢女。趙與莒終究是信不太過那些織工,問得家中這婢女也善紡織,便讓小翠帶她過來。
兩女來了也不多說,趙與莒指點他們如何使用水動繅絲車,而趙子曰則負責給鐵爐加炭,不一會兒,繅車再度轉動起來,機械咯吱咯吱的有節奏的聲響,聽到趙與莒耳中,仿佛是最好的音樂。
方才第一次試機,為的是看這水動繅絲車製成的生絲是否堪用,如今則是測試繅車的生產速度。趙與莒早就算好,這台水輪可以帶動四架新式繅車,每架繅車由一人管著,需得四個女工,另外還需有一人燒火蒸繭。
那婢女果然善於紡織,加上這水動繅車與手搖繅車有相似之處,隻是稍加指點,她便能上手了。趙與莒人小個矮,爬到一個板凳之上,見她十指撚來攏去,有如蝴蝶繞花般,心中不由得緊張起來。
小翠也滿臉通紅地望著那婢女的動作,趙與莒父親去世之後,因為家境漸窘,全氏與小翠曾紡織以補貼家用,故此她對繅車也不陌生。那個婢女從煮熟的蠶繭中挑出的絲頭越來越多,當超過十個絲口的時候,小翠便已經這個樣子,當超過二十個絲口時,她更是眼睛瞪得老大。
大宋此時使用的手搖式繅車,因為一隻手必須搖動的緣故,再熟練的好把式,能看住十個便是極限了。
那婢女也是滿臉興奮,手上的動作越發地快了,一直挑出三十二個絲口,她才顯得手忙腳亂,無法再兼顧更多,不得不放棄了兩個。
保持兼顧三十個絲口的狀態足有一柱香的功夫,就當小翠以為這是她的極限之時,那婢女又開始嚐試增加絲口。這一次她增加的不快,又過了一柱香的功夫,才增加到四十個絲口。
“四倍……四倍!”
跟著義學學了算數的小翠,在確認那個婢女短時間內無法再增加絲口數目之後,有些口齒不靈的喃喃道。
普通的織女,第一次用這種水動繅車,便能四倍於一個極佳的繅紗好手,紡出來的生絲質地還更佳,這在小翠看來,幾乎可以算是仙法神術了。
“若是奴家能多熟悉這繅車,定然能看顧六十個絲口甚至更多!”在又操作了一柱香之後,接到趙與莒的示意,那婢女停了下來,她原本姿色平庸,但此刻臉上紅撲撲的,倒有幾分風韻。
趙與莒點了點頭,臉上也是掩飾不住的笑容。他這繅絲機,與後世陳啟沅(注1)所發明的繅絲機極為相似,他記得陳啟沅曾說過:“舊器所繅之絲,用工開解,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十條;新法所繅之絲,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六十條,上等之婦可管至百口。”管六十條絲口,隻不過是一般工人水準罷了。
即便是以六十條絲口來算,這一條繅車也六倍於當今最出色的繅絲工,較之一般平均水平,更是勝過十倍。這木棚下的水輪可以帶四架新式繅車,也即意味著這裏用上四五個人,便可抵四十個繅絲工人了。(注2)
“走吧,我們也回山莊。”
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意,趙與莒從繅車上取下一個部件――沒有這個,水輪機便無法帶動繅車運轉。他輕輕掂了兩下那木製的部件,心中開始估算若是在這裏開個繅絲作坊的話能給自己帶來多少收入。
與水力磨坊幾乎不需要人工不同,這裏必須有五到六個人,考慮到保密,人數還要更多,故此人力成本會更高些。不過,生絲比起麵粉利潤要高得多,也無需擔憂銷售之事。紹興和附近幾個府都以蠶桑絲綢聞名,包括監安在內,有不少民家無地,專門購絲織綢為生,被官府稱為“機戶”、“機坊家”、“織羅戶”,他們對於生絲的需求量極大。
注1:陳啟沅是我國近代的愛國華僑、著名的民族企業家,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的創辦和發展,標誌著繼繅絲工業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百度搜來的。
注2:事實上遠不隻此數,宋時秦觀作的《蠶書》裏畫了當時的繅車,一個人同時隻能挑起兩根絲,以此算來,用了新式繅絲車之後,一人可抵三十人,當然,這一人必須是熟練女工。作者對繅絲的了解都是來自於書本,或有不確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趙勇在人群中看來看去,好不容易才見著了趙與莒。
一來是因為趙與莒人小個矮,二來因為趙與莒身邊還跟著二三十個孩童,一時半會要在這麽大群人中找到趙與莒,並不件容易的事情。此刻的趙與莒,小臉漲得通紅,正在展顏大笑,目光也變得極活潑,絲毫沒有往日小大人般的暮氣沉沉。
趙勇躊躇了會兒,不知是否應當立即上前稟報,趙與莒這樣的笑容,實在是太少見了。
他未上前,趙與莒卻向他招手:“趙勇,你可是回來了!”
趙喜也見著趙勇,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將他拉到趙與莒麵前:“如何花費這許多功夫,害大郎苦等,快稟報大郎,事情是否辦妥了!”
趙與莒擺了擺手,大笑變成了微笑:“人平安回來便好,至於差事,倒不急,回去再說吧。你一路奔波極是辛苦,先去歇息,午時再來稟報也不遲。”
他這看似隨口的一句話,卻讓趙喜趙勇父子心中舒坦,趙勇倒未細想,趙喜卻是年老成精,對趙與莒更是敬畏:這等收攬人心的手段,怎的是一個七歲孩童能施展出來的!
“大郎,這絲是上等生絲!”見趙勇退下,那織工又捧著那縷絲到趙與莒麵前獻寶。趙與莒見他臉色興奮得通紅,心中反倒平靜下來。
“諸位辛苦了。”趙與莒接過絲環顧四周,待眾人靜了些後道:“廚房裏治辦了酒席,這些日子多虧了諸位,就由老管家代我敬諸位兩杯!”
眾人低低地歡呼了一聲,趙與莒伸掌示意肅靜,那些孩童立刻抿嘴挺胸,這是幾個月來訓練出的。見孩童都安靜下來,大人也都情不自禁閉住嘴,靜靜等著趙與莒說話。
“酒宴之後,每人去帳房裏領賞錢。”趙與莒果然說出眾人最想聽的話語,這一次,他們無法壓抑,再度歡呼出來。
趙喜笑嘻嘻地領著眾人離開,隻留趙與莒、趙子曰二人還在。
這座水壩位於高處,可以見著那些織工與歐老根、方有財等進了鬱樟山莊。他們進去沒多久,兩個女子匆匆離開山莊,往他們這個方向走來。
這兩個女子中一個是小翠,另一個則是家中買來的粗使婢女。趙與莒終究是信不太過那些織工,問得家中這婢女也善紡織,便讓小翠帶她過來。
兩女來了也不多說,趙與莒指點他們如何使用水動繅絲車,而趙子曰則負責給鐵爐加炭,不一會兒,繅車再度轉動起來,機械咯吱咯吱的有節奏的聲響,聽到趙與莒耳中,仿佛是最好的音樂。
方才第一次試機,為的是看這水動繅絲車製成的生絲是否堪用,如今則是測試繅車的生產速度。趙與莒早就算好,這台水輪可以帶動四架新式繅車,每架繅車由一人管著,需得四個女工,另外還需有一人燒火蒸繭。
那婢女果然善於紡織,加上這水動繅車與手搖繅車有相似之處,隻是稍加指點,她便能上手了。趙與莒人小個矮,爬到一個板凳之上,見她十指撚來攏去,有如蝴蝶繞花般,心中不由得緊張起來。
小翠也滿臉通紅地望著那婢女的動作,趙與莒父親去世之後,因為家境漸窘,全氏與小翠曾紡織以補貼家用,故此她對繅車也不陌生。那個婢女從煮熟的蠶繭中挑出的絲頭越來越多,當超過十個絲口的時候,小翠便已經這個樣子,當超過二十個絲口時,她更是眼睛瞪得老大。
大宋此時使用的手搖式繅車,因為一隻手必須搖動的緣故,再熟練的好把式,能看住十個便是極限了。
那婢女也是滿臉興奮,手上的動作越發地快了,一直挑出三十二個絲口,她才顯得手忙腳亂,無法再兼顧更多,不得不放棄了兩個。
保持兼顧三十個絲口的狀態足有一柱香的功夫,就當小翠以為這是她的極限之時,那婢女又開始嚐試增加絲口。這一次她增加的不快,又過了一柱香的功夫,才增加到四十個絲口。
“四倍……四倍!”
跟著義學學了算數的小翠,在確認那個婢女短時間內無法再增加絲口數目之後,有些口齒不靈的喃喃道。
普通的織女,第一次用這種水動繅車,便能四倍於一個極佳的繅紗好手,紡出來的生絲質地還更佳,這在小翠看來,幾乎可以算是仙法神術了。
“若是奴家能多熟悉這繅車,定然能看顧六十個絲口甚至更多!”在又操作了一柱香之後,接到趙與莒的示意,那婢女停了下來,她原本姿色平庸,但此刻臉上紅撲撲的,倒有幾分風韻。
趙與莒點了點頭,臉上也是掩飾不住的笑容。他這繅絲機,與後世陳啟沅(注1)所發明的繅絲機極為相似,他記得陳啟沅曾說過:“舊器所繅之絲,用工開解,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十條;新法所繅之絲,每工人一名可管絲口六十條,上等之婦可管至百口。”管六十條絲口,隻不過是一般工人水準罷了。
即便是以六十條絲口來算,這一條繅車也六倍於當今最出色的繅絲工,較之一般平均水平,更是勝過十倍。這木棚下的水輪可以帶四架新式繅車,也即意味著這裏用上四五個人,便可抵四十個繅絲工人了。(注2)
“走吧,我們也回山莊。”
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意,趙與莒從繅車上取下一個部件――沒有這個,水輪機便無法帶動繅車運轉。他輕輕掂了兩下那木製的部件,心中開始估算若是在這裏開個繅絲作坊的話能給自己帶來多少收入。
與水力磨坊幾乎不需要人工不同,這裏必須有五到六個人,考慮到保密,人數還要更多,故此人力成本會更高些。不過,生絲比起麵粉利潤要高得多,也無需擔憂銷售之事。紹興和附近幾個府都以蠶桑絲綢聞名,包括監安在內,有不少民家無地,專門購絲織綢為生,被官府稱為“機戶”、“機坊家”、“織羅戶”,他們對於生絲的需求量極大。
注1:陳啟沅是我國近代的愛國華僑、著名的民族企業家,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的創辦和發展,標誌著繼繅絲工業進入了新的曆史時期。――百度搜來的。
注2:事實上遠不隻此數,宋時秦觀作的《蠶書》裏畫了當時的繅車,一個人同時隻能挑起兩根絲,以此算來,用了新式繅絲車之後,一人可抵三十人,當然,這一人必須是熟練女工。作者對繅絲的了解都是來自於書本,或有不確之處,還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