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乃行在駐所,因天子誌圖光複,自高宗至今,並未如何擴建。中間禦街雖說也極寬敞,可比之中原汴梁時,畢竟要顯得落魄些。
兩個轎夫抬著一頂暖轎,緩緩穿過禦街,因此時轎子極為尋常,這頂轎子裝飾不算華美,轎邊跟著的也隻有十餘個人,故此倒沒有什麽人注意。
轎窗處被拉開一條縫隙,兩隻眼珠正透過這縫隙向外張望,若是有認識的人見著這位向外張望的,定是會被嚇上一跳的。
這人不過四十餘歲的年紀,麵皮白淨,五官也算端正,隻是眉毛特濃密了些,顯出此人心誌剛毅。他留著長須,向外觀望時手一隻手撩起布簾,另一隻手則撚著胡須,仿佛是在咬牙切齒一般。
他便是大宋如今的右丞相兼樞密使史彌遠。
自開禧三年十一月,他與楊皇後等密謀,殺死了當時的丞相韓侂胄至今,他已經大權在握五年。久居上位,使得已經有了不怒自威的風範,處理起政務來,也不再象最初時那般手忙腳亂。
但此時,這位權傾天下的丞相大人,卻多少顯得有些鬼祟。就連向禦街兩旁觀望,也都得小心再小心,生怕為人所發覺。
之所以至此,是因為三年前的那場刺殺。嘉定二年五月,一位叫羅日願的軍官,曾密謀殺他。雖然因為事情不機密而失敗,羅日願也被他處以磔刑,但自此以後,史彌遠便不大敢便服出門,即使是上朝之時,也都前呼後擁多置護衛。
偶爾,他也會輕車簡從,出來透透氣,察看一番民間景致。隻不過每次都會象現今這般,幾乎不露出臉麵,免得被臨安城中百姓認出。他雖不常外出,外間的消息卻從不間斷地傳到他耳中,他知道因為他強力要給秦檜恢複官職諡號之事,臨安城的百姓已有人將他與秦檜相提並論了。
“這些子愚氓蠢婦,哪知道廟堂之策!”想到這裏,他冷冷哼了聲。
近些日子,又一個極不好流言在臨安城中傳播,北方的大金與胡人交戰失利,意欲自大宋彌補損失。這個消息讓史彌遠極是不安,他對金國失利之事也有所耳聞,但心中卻有些將信將疑,自開禧北伐失利之後,史彌遠便認定,大金兵強馬壯,實是天下一等一的強國,怎麽還會輸與那些胡人?
他正猶豫之間,突然聽到禦街之旁傳來一聲嗡響,仿佛古寺晨鍾一般,讓人心靜神寧。他吃了一驚,禦街他是極熟悉的,卻不曾知道這裏也有寺院,難道說是新近建成的?
他再度撩起簾子向外看,發覺自己置身於禦街中斷,周圍都是金店銀店的。其中一處金店之前,圍著百餘名百姓,那鍾聲,正是從金店中傳來。
史彌遠沉下臉,他是個崇信浮圖之人,民間甚至有流言,說他原本是天童和尚崇智正覺轉世,至於這流言是誰傳出去的,唯有史彌遠自己才知曉了。故此,他不願看到這充滿銅臭味的金店,卻用佛鍾來招徠顧客。
“響了,果然響了!”那些圍觀的百姓轟然喝采叫好,這聲音蓋過了銅鍾聲。
史彌遠用腳踩了踩轎底,兩個轎夫都是家養的,早熟悉了他的意思,知道這是駐轎的暗號,便停了轎子。幾個隨從立刻分為兩夥,一夥擠開轎前圍觀的百姓,另一夥則護在轎邊。
被擠開的人回頭看了看,隻道是官宦人家的女眷,倒也不以為意。便是心存不滿者也隻是小聲叫罵兩句,這臨安乃天子腳下,多的是普通百姓得罪不起的達官貴人,為爭一時閑氣吃了板子,實在是不值。
被圍在正中的,卻是石抹廣彥與金店的掌櫃。
“如何,俺說了這刻鍾是上好之物吧。”那金店掌櫃用手拍著張方桌,方桌之上擺著刻鍾,不過這刻鍾較之趙與莒見到的第一座刻鍾要精細得多了,高不過半人,長寬也各隻有尺許。
石抹廣彥好奇地歪著頭,這東西確實是稀奇,至少此前他在大宋與金國都未曾見過。
“你且說說,此物有何用處?”雖聽得刻鍾能發出鍾聲,石抹廣彥還是有些不明白,抱著雙臂向金店掌櫃問道。
“此物名為刻鍾,乃計時之器,你見這三根針,短粗者為時針,專指十二時辰,細長者為秒針,專掌白駒過隙,這中間的便是分針了。秒鍾轉一圈為一分,分鍾轉一圈為半個時辰。”金店掌櫃手舞足蹈地道:“比之沙漏刻漏,此物簡便易識,放在家中堂屋裏,既可計時,又可裝飾!”
石抹廣彥不覺心動,他看了看那刻鍾三根指針的指向,很快便認出時間:未時兩刻
“瞧那秒針,一直在轉,那分針也在轉,隻是轉得稍慢。”
“還要下方那鐵葫蘆,一直在擺,竟然未曾停過!”
“莫非這木盒之中有人操縱機關?”
“休得胡言,那木盒才多大,便是一個小兒,也不可能躲在其中!”
周圍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史彌遠心頭的怒意散了,若這真是一上好計時之器,自家裏倒是要買上幾個。
石抹廣彥繞著那刻鍾轉了幾圈,若是真象這金店掌櫃吹噓的那般神奇,這倒是一件極好的禮物。他輕輕拍了拍刻鍾,金店掌櫃立刻攔住他的手:“客官,此物雖好,價錢卻是不便宜,若是不買,還請勿動。”
“我倒是想買一個,隻是不知這個……呃,刻鍾,果真能永動不止麽?”石抹廣彥問道。
“客官說笑了,世上豈有永動不止的機關,這刻鍾自然也會停,夥計,擺上桌子,將那個停下的搬出來!”那掌櫃笑了笑,然後向店裏喊道,店中有個夥計又搬出張方桌,又小心翼翼地抱出另一座刻鍾,這座刻鍾與先前那座一模一樣,隻是秒鍾與鐵葫蘆未見其動。
“諸位請看,這座刻鍾是停的,俺這便讓它動起來。”聽得圍觀百姓有些噪動,那掌櫃的得意洋洋地來到刻鍾之後,將手塞進後部的一個圓孔中,也不知他是如何做的,那秒鍾與鐵葫蘆便又動了起來。
兩個轎夫抬著一頂暖轎,緩緩穿過禦街,因此時轎子極為尋常,這頂轎子裝飾不算華美,轎邊跟著的也隻有十餘個人,故此倒沒有什麽人注意。
轎窗處被拉開一條縫隙,兩隻眼珠正透過這縫隙向外張望,若是有認識的人見著這位向外張望的,定是會被嚇上一跳的。
這人不過四十餘歲的年紀,麵皮白淨,五官也算端正,隻是眉毛特濃密了些,顯出此人心誌剛毅。他留著長須,向外觀望時手一隻手撩起布簾,另一隻手則撚著胡須,仿佛是在咬牙切齒一般。
他便是大宋如今的右丞相兼樞密使史彌遠。
自開禧三年十一月,他與楊皇後等密謀,殺死了當時的丞相韓侂胄至今,他已經大權在握五年。久居上位,使得已經有了不怒自威的風範,處理起政務來,也不再象最初時那般手忙腳亂。
但此時,這位權傾天下的丞相大人,卻多少顯得有些鬼祟。就連向禦街兩旁觀望,也都得小心再小心,生怕為人所發覺。
之所以至此,是因為三年前的那場刺殺。嘉定二年五月,一位叫羅日願的軍官,曾密謀殺他。雖然因為事情不機密而失敗,羅日願也被他處以磔刑,但自此以後,史彌遠便不大敢便服出門,即使是上朝之時,也都前呼後擁多置護衛。
偶爾,他也會輕車簡從,出來透透氣,察看一番民間景致。隻不過每次都會象現今這般,幾乎不露出臉麵,免得被臨安城中百姓認出。他雖不常外出,外間的消息卻從不間斷地傳到他耳中,他知道因為他強力要給秦檜恢複官職諡號之事,臨安城的百姓已有人將他與秦檜相提並論了。
“這些子愚氓蠢婦,哪知道廟堂之策!”想到這裏,他冷冷哼了聲。
近些日子,又一個極不好流言在臨安城中傳播,北方的大金與胡人交戰失利,意欲自大宋彌補損失。這個消息讓史彌遠極是不安,他對金國失利之事也有所耳聞,但心中卻有些將信將疑,自開禧北伐失利之後,史彌遠便認定,大金兵強馬壯,實是天下一等一的強國,怎麽還會輸與那些胡人?
他正猶豫之間,突然聽到禦街之旁傳來一聲嗡響,仿佛古寺晨鍾一般,讓人心靜神寧。他吃了一驚,禦街他是極熟悉的,卻不曾知道這裏也有寺院,難道說是新近建成的?
他再度撩起簾子向外看,發覺自己置身於禦街中斷,周圍都是金店銀店的。其中一處金店之前,圍著百餘名百姓,那鍾聲,正是從金店中傳來。
史彌遠沉下臉,他是個崇信浮圖之人,民間甚至有流言,說他原本是天童和尚崇智正覺轉世,至於這流言是誰傳出去的,唯有史彌遠自己才知曉了。故此,他不願看到這充滿銅臭味的金店,卻用佛鍾來招徠顧客。
“響了,果然響了!”那些圍觀的百姓轟然喝采叫好,這聲音蓋過了銅鍾聲。
史彌遠用腳踩了踩轎底,兩個轎夫都是家養的,早熟悉了他的意思,知道這是駐轎的暗號,便停了轎子。幾個隨從立刻分為兩夥,一夥擠開轎前圍觀的百姓,另一夥則護在轎邊。
被擠開的人回頭看了看,隻道是官宦人家的女眷,倒也不以為意。便是心存不滿者也隻是小聲叫罵兩句,這臨安乃天子腳下,多的是普通百姓得罪不起的達官貴人,為爭一時閑氣吃了板子,實在是不值。
被圍在正中的,卻是石抹廣彥與金店的掌櫃。
“如何,俺說了這刻鍾是上好之物吧。”那金店掌櫃用手拍著張方桌,方桌之上擺著刻鍾,不過這刻鍾較之趙與莒見到的第一座刻鍾要精細得多了,高不過半人,長寬也各隻有尺許。
石抹廣彥好奇地歪著頭,這東西確實是稀奇,至少此前他在大宋與金國都未曾見過。
“你且說說,此物有何用處?”雖聽得刻鍾能發出鍾聲,石抹廣彥還是有些不明白,抱著雙臂向金店掌櫃問道。
“此物名為刻鍾,乃計時之器,你見這三根針,短粗者為時針,專指十二時辰,細長者為秒針,專掌白駒過隙,這中間的便是分針了。秒鍾轉一圈為一分,分鍾轉一圈為半個時辰。”金店掌櫃手舞足蹈地道:“比之沙漏刻漏,此物簡便易識,放在家中堂屋裏,既可計時,又可裝飾!”
石抹廣彥不覺心動,他看了看那刻鍾三根指針的指向,很快便認出時間:未時兩刻
“瞧那秒針,一直在轉,那分針也在轉,隻是轉得稍慢。”
“還要下方那鐵葫蘆,一直在擺,竟然未曾停過!”
“莫非這木盒之中有人操縱機關?”
“休得胡言,那木盒才多大,便是一個小兒,也不可能躲在其中!”
周圍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史彌遠心頭的怒意散了,若這真是一上好計時之器,自家裏倒是要買上幾個。
石抹廣彥繞著那刻鍾轉了幾圈,若是真象這金店掌櫃吹噓的那般神奇,這倒是一件極好的禮物。他輕輕拍了拍刻鍾,金店掌櫃立刻攔住他的手:“客官,此物雖好,價錢卻是不便宜,若是不買,還請勿動。”
“我倒是想買一個,隻是不知這個……呃,刻鍾,果真能永動不止麽?”石抹廣彥問道。
“客官說笑了,世上豈有永動不止的機關,這刻鍾自然也會停,夥計,擺上桌子,將那個停下的搬出來!”那掌櫃笑了笑,然後向店裏喊道,店中有個夥計又搬出張方桌,又小心翼翼地抱出另一座刻鍾,這座刻鍾與先前那座一模一樣,隻是秒鍾與鐵葫蘆未見其動。
“諸位請看,這座刻鍾是停的,俺這便讓它動起來。”聽得圍觀百姓有些噪動,那掌櫃的得意洋洋地來到刻鍾之後,將手塞進後部的一個圓孔中,也不知他是如何做的,那秒鍾與鐵葫蘆便又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