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休道高處不勝寒
亭子極是雅致,並無太多虛飾浮華,隻不過一張石桌四隻石凳,因為怕冷的緣故,石凳上都鋪著棉布織就的墊子。趙與莒看著那墊子的花紋,便知道這棉布產自於流求。
不唯這布墊,便是史府用於飲酒的玻璃杯子,也是產自於流求。如今流求之物,在臨安算得上風靡了。每日都有不少商販趕往慶元府,為的便是購買新近自流求運來的海貨。
正如後世一般,這些產自流求的物件,因為是飄洋過海運來的,故此被百姓們稱為“洋貨”。大宋民間,漸漸也對海外有一國名為流求有所耳聞,頗有不少人引經據典,辯論這流求究竟是《吳書》中所說的衛溫所到之處,還是《隋史》中記載分為三國的琉虯。大宋官府,卻對此沒有多少興趣,在官府看來,無論是流求還是琉虯,都是海外蠻荒之地,便有一二物產,也不過是為官府多了個稅收來源罷了。
“嗣子勿憂,這位華嶽雖是不曾招供,可從今日起嗣子便無須擔憂有人刺殺了。”
對華嶽的杖責持續了小半個時辰,趙與莒聽得華嶽叫罵聲微弱下去,然後無聲無息。趙與莒默然無語,史彌遠隻當他在擔心華嶽背後之人,便微笑著勸解道。
“多謝相公為我除此隱患,隻是……相公說這華嶽是殿前司正將,如此杖殺,官家那裏……”趙與莒慢慢地說道,然後看了史彌遠一眼,讓他發現自己眼神中的憂色:“不會引得官家責罰麽?”
史彌遠哈哈大笑起來,趙與莒這番做態,讓他甚為滿意,顯然這位沂王嗣子之心,確實是向著自家這邊的。
“官家聖明,自然不會為這等區區小事責罰於我。”史彌遠笑定之後,極自負地道:“嗣子放心,好生做著且待來日吧。”
他說出這樣一句話來,應是對自己已經放心了。趙與莒略一沉吟,卻還不敢大意,拱手向史彌遠道:“史相公,前些時日托餘先生向相公進言,請相公為我尋得一位老師之事,也不知相公意下……”
史彌遠聽他又提及此事,微微一笑道:“嗣子,此事本相會放在心中,嗣子之師,當簡選天下名儒,必不教嗣子失望。”
二人又閑談片刻,見著天色已晚,趙與莒便起身告辭,將趙與莒送至這小院門口時,史彌遠象是剛剛想起來一般,“哦”了一聲道:“嗣子在王府中覺得煩悶,本相備有薄禮一份,已經送至王府,嗣子若是無聊,倒可以細細把玩。”
聽得這話,趙與莒心中一動,也不知這位史丞相給自己送的會是什麽禮物。回到轎上,落下轎簾之後,他麵色立刻陰沉起來。
史彌遠將他喚來,就是為了在他麵前打死華嶽的麽?
這算是什麽,示威還是示好,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那華嶽是忠臣,隻不過,不是他趙與莒的忠臣,他的死,趙與莒雖然覺得同情,卻不會可惜。
當然更不會出語為他求情,若是出語為他求情,便是將自己擺到與史彌遠對立的一麵去,現在他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都得小心謹慎,隻怕一招走錯滿盤皆輸。
回到沂王府之後,早有人來報,說是史相公送了禮物來。趙與莒回到自己院子去看,卻發現史彌遠送的竟然是大活人。
六個大活人,盡數是美女,一個個嬌豔俏麗,此刻都屏息凝神,顯然是在等待他這個沂王嗣子驗看。韓妤正撇著嘴,雖不曾說話,可麵上的神情,無論如何談不上高興。
“這是……”趙與莒皺起眉來。
“史相公送的好禮物,送來時說了,此六位各個身懷絕技,或善琴,或能棋,或會畫,或長舞。”韓妤見趙與莒似乎並不是很高興,便答話道。
“既是史相公送來的,那便留下吧。”趙與莒悶悶地說道,神色平淡,既不歡喜,也不驚訝。
史彌遠曾給那位皇子趙竑也送過類似的禮物吧。
韓妤聽得要收下這些“禮物”,心中多少有些芥蒂,忽然聽得趙與莒道:“阿妤,這些人便由你照看著,平日衣食莫要怠慢,尋個院子將她們安置於一處,也免得寂寞。”
韓妤咬了咬唇,卻不是難過,而是偷笑。趙與莒這話說得雖說慎重,看起來也是要善待這些“禮物”,但她自幼跟著趙與莒,自是知道他言下之意,所謂的“照看”,便是管束著。
她心思縝密,故此才會留在趙與莒身邊,念頭一轉,便也猜出,趙與莒是信不大過這些人,故此才要與她們保持距離。
此事由她出頭是最好的,若是趙與莒自家將這些“禮物”冷落,那必定會令送禮之人起疑,可若是趙與莒房內的使女侍妾做的,送禮之人隻會以為此乃閨闈內哄,一笑置之吧。
故此,韓妤板起了臉,哼了一聲,又白了趙與莒一眼。趙與莒心中微微一笑,韓妤平日裏總是一副溫吞柔和的模樣,如今扮起醋娘子來,倒也有三分神似。
“你們隨我來!”韓妤讓自家的聲音顯得更尖銳些,果然,那六位美女之中,倒有四位悄悄抬頭望了她一眼。
將這六位“禮物”交與韓妤打發之後,趙與莒回到自己屋中,龍十二緊跟著進來,等候他的吩咐。趙與莒搖了搖頭,做了個無事的手勢,龍十二這才出去。
送走趙與莒之後,史彌遠召來那個讓趙與莒覺得極不自在之人,麵沉如水,向他問道:“你見嗣子如何?”
“他似乎有些畏懼小人。”那人嘎嘎地怪笑了兩聲,在史彌遠麵前,他似乎有些放肆了。
“唔……”史彌遠皺了皺眉,趙與莒若是不畏懼這人那才奇怪了。府中其餘門客,便是與這人同在一處的,也沒有誰不畏懼他,這人仿佛便是一條毒蛇,若不是自己,還真無人能製得住他。
他又想起趙與莒臨行前提出的要尋個老師之語,對於趙與莒至今的表現,史彌遠還算滿意,不過若是通過給他尋著一個老師來進一步影響他,更符合史彌遠之利。
腦中盤算了好一會兒,他想到一人來。
隻是若簡單地將這人尋來,且不說是否會遭至言官攻訐,便是此人自己,為了避嫌,隻怕也會拒絕。
史彌遠想到之人姓鄭名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與史彌遠一樣,也是慶元府人士。其家與史家世代通好,史彌遠之父史浩曾為鄭清之之祖父鄭覃做傳,紀念他在金人攻破明州(即寧波)時不屈自沉的事跡,故此算起來,史家對鄭家還有揚名青史之恩。
兩家又多次聯姻,關係比起客居於史家的餘天錫還要親密一些。
他如今身份也是適合,正好待職於國子監,舉薦他為沂王嗣子教授,必不會引人疑竇。
不過史彌遠也知道,鄭清之此人與餘天錫不同,他也是官宦世家,心氣極高的,又素有大誌,才華也極出眾,對待此人,不能象對餘天錫那般揮來喝去,須得考慮一個萬全之策才行。
“嗯……你放出風聲,隻道我要為先父辦佛事。”沉吟子一會兒之後,史彌遠對那人道。
那人正是史彌遠門閣秦天錫,傳聞為秦檜後人者,史彌遠替秦檜恢複了“忠獻”諡號,他極是感激,故此才會對史氏忠心耿耿。得了史彌遠吩咐之後,他果然放出風聲,隻道丞相史公將在淨慈寺為亡父做佛事。
史彌遠向來篤信佛釋,為他亡父做佛事,這既不至引人生疑,又可將親友召至淨慈寺。鄭清之聽得這個消息,果然在佛事當日到了淨慈寺,一番祭拜之後,史彌遠卻將他留下,引至淨慈寺慧日閣。
這慧日閣卻是靜慈寺最高所在,原是給那些遊覽賞玩之文人墨客觀日出的,史彌遠來做佛事,那些普通遊玩之人自然進不得內,故此若上一座樓閣,隻有史彌遠與鄭清之二人。二人通家世交,言談間自是笑語晏晏,登得這高處時,冷風一吹,都覺精神一振。
“蘇子瞻詞雲,高處不勝寒,便是如此啊。”史彌遠拍了拍欄杆,喟然歎息道。
“相公何出此言,蘇子瞻終其一生皆不得誌,故有此等感慨,相公位極人臣,上逢盛世明主,下有群僚攘助,為何會有此等感慨?”被史彌遠拉得上樓,鄭清之便知他有要事相商,見他不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卻繞著彎兒,他便笑道:“莫非相公起了田園之思?”
“雖有退隱之心,卻非退隱之時啊。”兩人通家之好,鄭清之言語之中雖有調侃,史彌遠卻不以為意,他撫著欄杆,極目遠望,見群山如萬馬奔騰,河流如魚網縱橫,田地似棋格,阡陌似棋線,而那人則有如棋子,心中原本裝出來的感慨倒成了真:“這大好江山!”
鄭清之心中一動,史彌遠極深沉之人,此時這般作態,雖說出自內心,在鄭清之眼中,也是別有用意。他默然閉嘴,沒有接過話題,史彌遠望了他一眼,低聲說道:“這大好江山,不知十年之後又是由誰主宰沉浮!”
這話說得極是狂妄,鄭清之一凜,史彌遠執掌權柄十餘載,內結皇後外聯重臣,權勢之盛便是天子也避讓三分,前些時日那個意欲殺他的殿前司同正將華嶽,天子原本隻是想流放,卻生生被他杖殺,事後天子也隻能默認。他此時說出這番話來,莫非心有二意?
“文叔,天子龍體欠安,這數年來,雖是勤勉,卻不知還能支撐到何時。”史彌遠盯著鄭清之眼睛,眨也不眨一下:“那位皇子不堪重負,若是天子有個萬一,如之奈何?”
鄭清之有些惶然地看了看四周,他們站在樓閣之頂,放眼四處,再無一人。這讓鄭清之稍稍安心,他有些埋怨地道:“相公,此事與我何幹,為何要說與我聽?”
“沂王嗣子貴誠,生有異相,賢且沉穩,如今正欲擇講官。文叔,你可願替我教授嗣子,以備來日?”史彌遠說到此處,也不禁壓低了聲音。
“這!”鄭清之向後退了一步,他實是不願卷入這等事情之中,為人臣者私議廢立之事,實是大逆不道!
史彌遠苦笑著將他又拉了過來,指了指自家辦佛事之處,長長歎息了一聲:“此非我之意,乃先君之策也。”
史彌遠此語,則是動之以情了,史彌遠之父史浩,當初曾上書勸諫高宗皇帝,於二王子中擇其一為儲,並由得名聲遠播。史浩於鄭家有恩,聽得他搬出亡父來,鄭清之再度默然,良久之後道:“相公,我才疏學淺,實是不敢當此事,若是因我之故,誤了相公大事……”
史彌遠一笑,做這等大事,若不舍得,如何能讓鄭清之賣命,他指了指自己,打斷了鄭清之之語:“文叔,我是隆興二年出生,君是淳熙三年出生,我比君要年長十二歲。若是大事得濟,如今我之座位,日後必是君囊中之物!”
鄭清之聞言眼前一亮!
他為官宦世家,又飽讀詩書,少有大誌,常以天下為己任。但他自家也知道,他如今也隻是國子監待職,也不知要熬得何年,才能得逞平生之誌。史彌遠既以相位許他,當今天子龍體欠安,坊裏傳聞不過是三五年的事情,到那時他便可一振大宋之頹廢了。
這些年來,他眼見著史彌遠操弄權柄,兩人雖然是世家通好,但政見並不完全一致,也正是這個緣故,他如今才隻是區區國子監待職,否則去走史彌遠的門路,為一州府之尊,不過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這讓他多少有些心中不平,在他看來,史彌遠雖說會做官能攬權,卻不通政務,若換了他,必有振作大宋之一日。但他若是按部就班地升上去,還不知道能否進入樞府參政,哪有快意平生之誌的時機!
可現在,這時機竟然就在眼前了。
深深吸了口氣,讓怦怦跳得極快的心平靜下來,鄭清之又思忖了會兒,然後抬頭道:“相公,此事容我再思如何?”
他嘴上說再思,卻沒有堅持拒絕,史彌遠極了解他的,知道他其實心中已經應允了,當下指著眼前道:“文叔大材,遠勝於我,來日這大宋天下,還須文叔多多出力。沂王嗣子,雖天資不凡,總須有明師指點,文叔,此事非你莫屬!”
鄭清之又沉默了片刻,然後微微頷首,算是應下此事。
了卻心中之事後,史彌遠隻覺胸懷大暢,想著那位皇子趙竑,他嘴角微微一翹。
“今日所言,出自我口入之君耳,若有一字泄露,君與我皆有滅族之禍。”下樓之前,史彌遠終究還有些不放心,又叮囑道:“文叔,慎之,慎之!”
“相公請寬心,我知道輕重。”鄭清之一笑道。
亭子極是雅致,並無太多虛飾浮華,隻不過一張石桌四隻石凳,因為怕冷的緣故,石凳上都鋪著棉布織就的墊子。趙與莒看著那墊子的花紋,便知道這棉布產自於流求。
不唯這布墊,便是史府用於飲酒的玻璃杯子,也是產自於流求。如今流求之物,在臨安算得上風靡了。每日都有不少商販趕往慶元府,為的便是購買新近自流求運來的海貨。
正如後世一般,這些產自流求的物件,因為是飄洋過海運來的,故此被百姓們稱為“洋貨”。大宋民間,漸漸也對海外有一國名為流求有所耳聞,頗有不少人引經據典,辯論這流求究竟是《吳書》中所說的衛溫所到之處,還是《隋史》中記載分為三國的琉虯。大宋官府,卻對此沒有多少興趣,在官府看來,無論是流求還是琉虯,都是海外蠻荒之地,便有一二物產,也不過是為官府多了個稅收來源罷了。
“嗣子勿憂,這位華嶽雖是不曾招供,可從今日起嗣子便無須擔憂有人刺殺了。”
對華嶽的杖責持續了小半個時辰,趙與莒聽得華嶽叫罵聲微弱下去,然後無聲無息。趙與莒默然無語,史彌遠隻當他在擔心華嶽背後之人,便微笑著勸解道。
“多謝相公為我除此隱患,隻是……相公說這華嶽是殿前司正將,如此杖殺,官家那裏……”趙與莒慢慢地說道,然後看了史彌遠一眼,讓他發現自己眼神中的憂色:“不會引得官家責罰麽?”
史彌遠哈哈大笑起來,趙與莒這番做態,讓他甚為滿意,顯然這位沂王嗣子之心,確實是向著自家這邊的。
“官家聖明,自然不會為這等區區小事責罰於我。”史彌遠笑定之後,極自負地道:“嗣子放心,好生做著且待來日吧。”
他說出這樣一句話來,應是對自己已經放心了。趙與莒略一沉吟,卻還不敢大意,拱手向史彌遠道:“史相公,前些時日托餘先生向相公進言,請相公為我尋得一位老師之事,也不知相公意下……”
史彌遠聽他又提及此事,微微一笑道:“嗣子,此事本相會放在心中,嗣子之師,當簡選天下名儒,必不教嗣子失望。”
二人又閑談片刻,見著天色已晚,趙與莒便起身告辭,將趙與莒送至這小院門口時,史彌遠象是剛剛想起來一般,“哦”了一聲道:“嗣子在王府中覺得煩悶,本相備有薄禮一份,已經送至王府,嗣子若是無聊,倒可以細細把玩。”
聽得這話,趙與莒心中一動,也不知這位史丞相給自己送的會是什麽禮物。回到轎上,落下轎簾之後,他麵色立刻陰沉起來。
史彌遠將他喚來,就是為了在他麵前打死華嶽的麽?
這算是什麽,示威還是示好,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那華嶽是忠臣,隻不過,不是他趙與莒的忠臣,他的死,趙與莒雖然覺得同情,卻不會可惜。
當然更不會出語為他求情,若是出語為他求情,便是將自己擺到與史彌遠對立的一麵去,現在他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都得小心謹慎,隻怕一招走錯滿盤皆輸。
回到沂王府之後,早有人來報,說是史相公送了禮物來。趙與莒回到自己院子去看,卻發現史彌遠送的竟然是大活人。
六個大活人,盡數是美女,一個個嬌豔俏麗,此刻都屏息凝神,顯然是在等待他這個沂王嗣子驗看。韓妤正撇著嘴,雖不曾說話,可麵上的神情,無論如何談不上高興。
“這是……”趙與莒皺起眉來。
“史相公送的好禮物,送來時說了,此六位各個身懷絕技,或善琴,或能棋,或會畫,或長舞。”韓妤見趙與莒似乎並不是很高興,便答話道。
“既是史相公送來的,那便留下吧。”趙與莒悶悶地說道,神色平淡,既不歡喜,也不驚訝。
史彌遠曾給那位皇子趙竑也送過類似的禮物吧。
韓妤聽得要收下這些“禮物”,心中多少有些芥蒂,忽然聽得趙與莒道:“阿妤,這些人便由你照看著,平日衣食莫要怠慢,尋個院子將她們安置於一處,也免得寂寞。”
韓妤咬了咬唇,卻不是難過,而是偷笑。趙與莒這話說得雖說慎重,看起來也是要善待這些“禮物”,但她自幼跟著趙與莒,自是知道他言下之意,所謂的“照看”,便是管束著。
她心思縝密,故此才會留在趙與莒身邊,念頭一轉,便也猜出,趙與莒是信不大過這些人,故此才要與她們保持距離。
此事由她出頭是最好的,若是趙與莒自家將這些“禮物”冷落,那必定會令送禮之人起疑,可若是趙與莒房內的使女侍妾做的,送禮之人隻會以為此乃閨闈內哄,一笑置之吧。
故此,韓妤板起了臉,哼了一聲,又白了趙與莒一眼。趙與莒心中微微一笑,韓妤平日裏總是一副溫吞柔和的模樣,如今扮起醋娘子來,倒也有三分神似。
“你們隨我來!”韓妤讓自家的聲音顯得更尖銳些,果然,那六位美女之中,倒有四位悄悄抬頭望了她一眼。
將這六位“禮物”交與韓妤打發之後,趙與莒回到自己屋中,龍十二緊跟著進來,等候他的吩咐。趙與莒搖了搖頭,做了個無事的手勢,龍十二這才出去。
送走趙與莒之後,史彌遠召來那個讓趙與莒覺得極不自在之人,麵沉如水,向他問道:“你見嗣子如何?”
“他似乎有些畏懼小人。”那人嘎嘎地怪笑了兩聲,在史彌遠麵前,他似乎有些放肆了。
“唔……”史彌遠皺了皺眉,趙與莒若是不畏懼這人那才奇怪了。府中其餘門客,便是與這人同在一處的,也沒有誰不畏懼他,這人仿佛便是一條毒蛇,若不是自己,還真無人能製得住他。
他又想起趙與莒臨行前提出的要尋個老師之語,對於趙與莒至今的表現,史彌遠還算滿意,不過若是通過給他尋著一個老師來進一步影響他,更符合史彌遠之利。
腦中盤算了好一會兒,他想到一人來。
隻是若簡單地將這人尋來,且不說是否會遭至言官攻訐,便是此人自己,為了避嫌,隻怕也會拒絕。
史彌遠想到之人姓鄭名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與史彌遠一樣,也是慶元府人士。其家與史家世代通好,史彌遠之父史浩曾為鄭清之之祖父鄭覃做傳,紀念他在金人攻破明州(即寧波)時不屈自沉的事跡,故此算起來,史家對鄭家還有揚名青史之恩。
兩家又多次聯姻,關係比起客居於史家的餘天錫還要親密一些。
他如今身份也是適合,正好待職於國子監,舉薦他為沂王嗣子教授,必不會引人疑竇。
不過史彌遠也知道,鄭清之此人與餘天錫不同,他也是官宦世家,心氣極高的,又素有大誌,才華也極出眾,對待此人,不能象對餘天錫那般揮來喝去,須得考慮一個萬全之策才行。
“嗯……你放出風聲,隻道我要為先父辦佛事。”沉吟子一會兒之後,史彌遠對那人道。
那人正是史彌遠門閣秦天錫,傳聞為秦檜後人者,史彌遠替秦檜恢複了“忠獻”諡號,他極是感激,故此才會對史氏忠心耿耿。得了史彌遠吩咐之後,他果然放出風聲,隻道丞相史公將在淨慈寺為亡父做佛事。
史彌遠向來篤信佛釋,為他亡父做佛事,這既不至引人生疑,又可將親友召至淨慈寺。鄭清之聽得這個消息,果然在佛事當日到了淨慈寺,一番祭拜之後,史彌遠卻將他留下,引至淨慈寺慧日閣。
這慧日閣卻是靜慈寺最高所在,原是給那些遊覽賞玩之文人墨客觀日出的,史彌遠來做佛事,那些普通遊玩之人自然進不得內,故此若上一座樓閣,隻有史彌遠與鄭清之二人。二人通家世交,言談間自是笑語晏晏,登得這高處時,冷風一吹,都覺精神一振。
“蘇子瞻詞雲,高處不勝寒,便是如此啊。”史彌遠拍了拍欄杆,喟然歎息道。
“相公何出此言,蘇子瞻終其一生皆不得誌,故有此等感慨,相公位極人臣,上逢盛世明主,下有群僚攘助,為何會有此等感慨?”被史彌遠拉得上樓,鄭清之便知他有要事相商,見他不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卻繞著彎兒,他便笑道:“莫非相公起了田園之思?”
“雖有退隱之心,卻非退隱之時啊。”兩人通家之好,鄭清之言語之中雖有調侃,史彌遠卻不以為意,他撫著欄杆,極目遠望,見群山如萬馬奔騰,河流如魚網縱橫,田地似棋格,阡陌似棋線,而那人則有如棋子,心中原本裝出來的感慨倒成了真:“這大好江山!”
鄭清之心中一動,史彌遠極深沉之人,此時這般作態,雖說出自內心,在鄭清之眼中,也是別有用意。他默然閉嘴,沒有接過話題,史彌遠望了他一眼,低聲說道:“這大好江山,不知十年之後又是由誰主宰沉浮!”
這話說得極是狂妄,鄭清之一凜,史彌遠執掌權柄十餘載,內結皇後外聯重臣,權勢之盛便是天子也避讓三分,前些時日那個意欲殺他的殿前司同正將華嶽,天子原本隻是想流放,卻生生被他杖殺,事後天子也隻能默認。他此時說出這番話來,莫非心有二意?
“文叔,天子龍體欠安,這數年來,雖是勤勉,卻不知還能支撐到何時。”史彌遠盯著鄭清之眼睛,眨也不眨一下:“那位皇子不堪重負,若是天子有個萬一,如之奈何?”
鄭清之有些惶然地看了看四周,他們站在樓閣之頂,放眼四處,再無一人。這讓鄭清之稍稍安心,他有些埋怨地道:“相公,此事與我何幹,為何要說與我聽?”
“沂王嗣子貴誠,生有異相,賢且沉穩,如今正欲擇講官。文叔,你可願替我教授嗣子,以備來日?”史彌遠說到此處,也不禁壓低了聲音。
“這!”鄭清之向後退了一步,他實是不願卷入這等事情之中,為人臣者私議廢立之事,實是大逆不道!
史彌遠苦笑著將他又拉了過來,指了指自家辦佛事之處,長長歎息了一聲:“此非我之意,乃先君之策也。”
史彌遠此語,則是動之以情了,史彌遠之父史浩,當初曾上書勸諫高宗皇帝,於二王子中擇其一為儲,並由得名聲遠播。史浩於鄭家有恩,聽得他搬出亡父來,鄭清之再度默然,良久之後道:“相公,我才疏學淺,實是不敢當此事,若是因我之故,誤了相公大事……”
史彌遠一笑,做這等大事,若不舍得,如何能讓鄭清之賣命,他指了指自己,打斷了鄭清之之語:“文叔,我是隆興二年出生,君是淳熙三年出生,我比君要年長十二歲。若是大事得濟,如今我之座位,日後必是君囊中之物!”
鄭清之聞言眼前一亮!
他為官宦世家,又飽讀詩書,少有大誌,常以天下為己任。但他自家也知道,他如今也隻是國子監待職,也不知要熬得何年,才能得逞平生之誌。史彌遠既以相位許他,當今天子龍體欠安,坊裏傳聞不過是三五年的事情,到那時他便可一振大宋之頹廢了。
這些年來,他眼見著史彌遠操弄權柄,兩人雖然是世家通好,但政見並不完全一致,也正是這個緣故,他如今才隻是區區國子監待職,否則去走史彌遠的門路,為一州府之尊,不過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這讓他多少有些心中不平,在他看來,史彌遠雖說會做官能攬權,卻不通政務,若換了他,必有振作大宋之一日。但他若是按部就班地升上去,還不知道能否進入樞府參政,哪有快意平生之誌的時機!
可現在,這時機竟然就在眼前了。
深深吸了口氣,讓怦怦跳得極快的心平靜下來,鄭清之又思忖了會兒,然後抬頭道:“相公,此事容我再思如何?”
他嘴上說再思,卻沒有堅持拒絕,史彌遠極了解他的,知道他其實心中已經應允了,當下指著眼前道:“文叔大材,遠勝於我,來日這大宋天下,還須文叔多多出力。沂王嗣子,雖天資不凡,總須有明師指點,文叔,此事非你莫屬!”
鄭清之又沉默了片刻,然後微微頷首,算是應下此事。
了卻心中之事後,史彌遠隻覺胸懷大暢,想著那位皇子趙竑,他嘴角微微一翹。
“今日所言,出自我口入之君耳,若有一字泄露,君與我皆有滅族之禍。”下樓之前,史彌遠終究還有些不放心,又叮囑道:“文叔,慎之,慎之!”
“相公請寬心,我知道輕重。”鄭清之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