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國勢飄搖雨打萍
還都、子女的教育問題,都困擾著趙與莒,讓他覺得甚為棘手。還都問題還好解決,葛洪回去後不久,便在《大宋時代周刊》上撰文,詳細分析還都利弊,指出現在不是還都汴梁的最好時機。
他的理由主要有四點,第一便是國庫尚不豐盈,還都汴梁,僅宮室營建花費,就有數千萬貫之多,必將拖累大宋的經濟;其二是汴梁準備不足,還都汴梁,不是喊喊就能辦到的,那些全力鼓噪還都的人,都未曾想過,還都之後包括天子、宗室、百官、護衛、禁軍等足足有四五十萬人要遷到汴梁,這四五十萬人住的問題如何解決;其三,此時還都汴梁,鐵路未通,中原糧食尚不能自給,漕運壓力驟增,必然會導致新問題出現;其四,原先還於舊都的重要理由便是要在此對抗金虜,如今金國已滅,蒙胡也被打得不敢南窺,還於舊都已經沒有當初的緊迫性。
當趙與莒看完這篇文章時,還是罵了一句老滑頭。葛洪雖是決意替他將北地大儒的怒火都接過去,但還是耍了個小手段,不曾明確提出不再以汴梁為都城,而是聰明地說汴梁暫時還不具備作為大宋都城的條件。
至於何時汴梁才具備作為大宋都城的條件,那自然是由朝廷說了算的事情。
葛洪此文出後,並未產生太大爭議,雖然那些北地的儒生免不得給他寄信,罵他是投機取巧,但輿論普遍支持他的觀點。他將絕大多數人想說而不知如何說的話說了出來,如今朝廷中的官員幾乎都是來自南方,誰都不願意遷到北方去,至於北方的儒生,他們的想法雖然寫成了文章,卻找不著報紙發表,在全國有影響的報紙無一例外都是南方的,北方的幾家報紙,其投資人也是來自南方的大商賈。
一氣之下,北大的大儒集資在長安辦了份報紙,名字用的是宗澤臨終時所喊的“過河”二字,暗指朝廷忘了中原。這份報紙比南方保守派跑到成都辦的報生命力要強,北方的儒生有餘力者多會定閱,不過影響力出不了潼關,便是他們聲稱應該還都的汴梁,這報紙都賣不出幾份來。
《京華秘聞》報此時堅決地站在朝廷一邊,它不是《大宋時代周刊》這般要注意影響的報紙,罵起人來百無禁忌,直截了當地諷刺北方的這些儒生是“誌大才疏,見美女而不舉,飲佳釀而嘔吐,下筆洋洋數千言引經據典,處事碌碌無一功見行於今”,雖然不帶髒字,卻說得酣暢淋漓,讓人大覺痛快。此時《京華秘聞》也已經成了全國性的大報,凡鐵道、汽輪所通之處,皆有其發售,故此南方讀者見了皆是大笑,而北方讀者則一半說它不厚道,另一半則默然。
趙與莒竭力爭取民心,但他一人的努力作用有限,加之北方儒生的因循保守和自利,也著實激怒了南方,故此南方報紙免不了以勝利者自居,言談之間對北方儒林貶斥較多,雙方互不相讓,報紙上的口水仗暫時取代了對是否還都於臨安的爭論。
“這些宋人若是亂起來便好了。”
拖雷喝著熱奶,將手中的報紙放下,笑著對李銳道。
兩年前的大戰中,孛魯逃回燕雲,雖然未能達到占領徐州的目的,但是也帶來了兩大收獲,一是沿途孛魯發揮蒙胡擄掠的天賦,將所能見著的一切都帶走,而完顏陳和尚因為與窩闊台的大軍決戰,未能及時截住孛魯,盡然給他劫走了二十萬人口與財富。
第二便是火炮了,孛魯沒有搶走金人的火炮,卻自金營中劫走一批工匠,回到遼陽後,這批工匠便被派給了李銳。李銳不負拖雷之望,終於在去年造出蒙元的第一門大炮。
隻不過這大炮與金國的大炮一樣,過於笨重,射程與威力也遠遠比不上宋國的大炮。
“中原的那些宋人,讓他們動動嘴皮子尚可,要他們真起戰作亂,絕無此可能。”李銳恭敬地答道。
拖雷歎息了一聲,才是兩年時間,他便從一個風華正茂的英武君王進入中年,他用力揉著自己的額頭,驅逐因為憂心如焚而導致的頭痛感,過了會兒才道:“國庫之中還有錢麽?”
“暫時沒有,隻等與高麗商人的貿易了。”李銳苦笑道。
所謂的高麗商人,拖雷和李銳都知道,那其實是宋國商人假冒的。這群膽大妄為的宋國商人,借著高麗在蒙元與大宋之間進行走私,將宋國的奢侈品賣給蒙元,再從蒙元換走皮毛、藥材,去年開始還增加了巨木這一項。為此拖雷再度北伐,征服了遼陽以前的大森林,迫使在森林中遊獵的女真等諸族伐木下山。
整個蒙元的國庫,靠的就是兩筆收入:李全的屯田與李銳主持的商路。若是勤儉些的話,倒也可以過下去,但是宋人卻不讓蒙元能好生過下去,隔三岔武,宋人的兩個河東河北兩軍區的部隊便會騷擾燕雲。逼得燕雲的農耕放牧全部停止,蒙元將燕雲各族數十萬人又遷至遼陽、遼東,又不得不增加邊境的火炮數量,將國庫一點節餘盡數花費在與大宋的軍備競賽之中。
這就使得拖雷的口袋裏始終空空如也,甚至到了宋國來的走私商人往來一日,他的百官便沒有薪俸的地步。李銳已經算是會理財的,但仍然因此被蒙古貴人指責斥罵,李銳曾為此告過兩個月的病假,將事情盡數委與他人,結果蒙元貴戚很快發覺,他們接手的是一團亂麻,除了李銳本人,誰都無法整理出頭緒來。
“李卿,你那推廣漢字宋語之事……能否先緩緩,將那錢……”
“陛下,萬萬不可!”
聽得拖雷要打這筆錢的主意,李銳立刻變了顏色,原先的恭順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固執:“此例不可開,今日陛下為它事挪用這筆錢鈔,明日別的貴戚便也會找上門來。陛下當知這學業漢字宋語之重要,臣已經將其開支壓得最低,實在不能再裁減了!”
拖雷看了看李銳,頹然坐入椅中,又歎了口氣。
對於這個年輕的漢臣,拖雷是十分滿意的,自從投奔過來之後,做事兢兢業業,比其餘漢臣都多了份英氣,而比蒙人又多了他們沒有文雅之風。他學識廣博,而且都很實用,又善於理財製造,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實幹型人才。但他有件事太過固執,便是推廣漢化之上不遺餘力,上次他告病,便是因為貴戚動了那用於推廣漢化的錢鈔。
經過台莊和鄭渠的兩次大敗,蒙古貴戚也意識到,如果不能追上宋人的腳步,那麽他們不僅守不住燕雲,便是遼陽、遼東之地,也遲早會為漢人所有。而要追上宋人,就必須接受漢化,跟著拖雷的蒙古貴人,象孛魯等,又都是較為年輕進取的,故此在接受漢化的意見上極為一致,隻不過他們終究是缺乏長遠眼光與理智思維習慣的遊牧強盜,有時事急起來,便會將此事拋到一邊,先滿足眼前的口舌物欲。
“做什麽都沒錢……朕這個皇帝,當得也太憋悶了些。南朝的那個皇帝,為何就如此有錢?”拖雷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南朝的火槍,仿製進度如何了?”
鄭渠之敗後,有關宋人的新武器傳聞便隨著潰兵傳回了蒙元,最初蒙元稱之為“手執火炮”,後來在宋人的報紙上看到,這種武器被稱為“火槍”,於是改稱火槍,而且立刻開始了仿製過程。隻不過當時連火炮的仿製還沒有把握,何況是這火槍,直到今年,仿佛製火槍才被拖雷排進日程。
“陛下,此事不易,隻有我大元有了工業基礎,才可仿造出來,而在此之前,我們先得使用宋人如今通行的度量……”
無論拖雷是否喜歡,李銳給他的答案總是這樣讓他失望,在半個鍾點之後,應付拖雷各種問題而有些疲倦的李銳出了門,他回頭望了拖雷的屋子一眼,雖然拖雷稱帝,在黃龍府原先金國宮殿的基礎上也擴建了宮室,但大體上講,他是一個英武、勤儉和勤政的皇帝,但是……
“畢竟隻是蒙胡的皇帝,見識便僅此而已。”李銳將這個念頭深深地藏入心底,喚來自己的馬車,命令車夫回府。
因為完全得到信任的緣故,也因為李全又添了兩個孩兒,他如今已從李全的府邸中搬了出來,不過兩人府邸相隔很近,中間隻隔著一條小巷子,所以還和住在一起沒有什麽兩樣。他下車時,卻看著一群人圍在李全府門前,不由得皺了皺眉,打發一個親衛去探聽發生了什麽事情。
“千戶大人,是一個國族喝醉了酒,正在鬧事。”
李銳的親衛當然是漢人,隻不過漢人稱蒙古人不敢說是蒙胡,隻能以“國族”敬呼之,聽得是一個蒙人,李銳又皺了皺眉,心中一陣煩躁。
李全是遼陽屯田使、漢軍萬戶,若以稱呼來說,算是大官了,但在那些蒙胡眼中,他始終隻是一個漢人,低他們一等,故此總有那麽一些愣頭青不服氣。特別是李全管的是屯田定居耕種,他管轄下的一些蒙人不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對他的管理總是橫挑眉毛豎挑鼻子的,讓他倒有大半精力花費在與他們的糾纏上。
“去看看怎麽回事。”雖然不怕李全吃虧,但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叔父有事,他這當侄兒的自然少不得要去了。他才領著人走到李全門前,就聽得那群蒙人當中一人又哭又喊的,仿佛被人砍了一刀。
“怎麽回事?”他加快了腳步,親衛分開眾人後他問道。
“砰砰砰,我沒有死,砰砰砰!”
地上連滾帶爬的是個蒙人漢子,身上髒兮兮的,遠遠便聞到一股酒氣。他醉熏熏地嘟囔著什麽,反複發出“砰砰砰”的聲音,李銳問了一句,他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
“此人是誰?”李銳又問。
旁邊的蒙人抱著手笑嘻嘻地在看著熱鬧,聞得李銳詢問,又見李銳服飾華美,知道是一個漢官,便撇著嘴道:“這是劄古日德的巴特爾,喝醉了酒,來尋漢官要酒錢。”
李銳勃然大怒,劄古日德部雖然也是阿闌霍阿夫人後裔,但象這樣一個低賤的牧民,怎麽也敢到他叔父門口胡鬧!他正要命人將那廝趕走,那個叫巴特爾的突然挺身,從地上爬了起來,瞪著眼睛看著李銳:“你……你是近衛軍!”
李銳到嘴的話又縮了回來,他緊所著嘴,巴特爾這句話是用宋語說出來的,因此他聽得清清楚楚。
“饒命,饒命,別殺我,砰砰砰砰,別殺我……我巴特爾是劄古日德的勇士,成吉思汗曾親賜我金刀,魔鬼,你來啊,你來殺我啊,我要與你……我要與你麵對麵決一生死!”
那巴特爾隻是說了一句宋語,接著便又開始發酒瘋,喘著粗氣向李銳衝來,李銳的一個侍衛上前要推開他,卻被他反腰一個抱摔,幹淨利落地摔倒在地。李銳見他雖然醉得搖搖擺擺,可身手卻還很敏捷,不由心中一動,他自稱得過成吉思汗親賜的金刀,看來並非虛言。
隻是成吉思汗隻賜刀與最勇猛的戰士,那種老資格的勇士,為何會落到如此地步?
“他是怎麽回事?”李銳又向那在看熱鬧的蒙人問道。
“他原本也是草原上的英雄人物,不過上次隨孛魯大王南征,回來就有些瘋瘋顛顛的了。”提到上次南征,那個蒙人麵上也露出驚畏的神情,原先笑嘻嘻的模樣不見了,他壓低了聲音:“被宋人的火槍嚇傻了。”
李銳呆了呆,神情多少有些不自在。
若說鐵木真在台莊的失敗,使得他一手建起的龐大帝國一分為四,那麽孛魯鄭在鄭渠的失敗,則讓維係蒙胡顏麵的最後一點武勇也蕩然無存了。雖然拖雷孛魯等人還在苦苦支撐,可是他們和李銳一樣都明白,這是在宋人不曾全力北上的前提下才支撐得住的,若是宋人全力北攻,莫說單憑蒙元,就是四個汗國聯手,恐怕也難以抵擋。
正是因為有這種認識,所以拖雷對於鑄造槍炮才會如此渴望。
微微歎了口氣,李銳也懶得去管這事,他轉過身,走向自己的府邸。
還都、子女的教育問題,都困擾著趙與莒,讓他覺得甚為棘手。還都問題還好解決,葛洪回去後不久,便在《大宋時代周刊》上撰文,詳細分析還都利弊,指出現在不是還都汴梁的最好時機。
他的理由主要有四點,第一便是國庫尚不豐盈,還都汴梁,僅宮室營建花費,就有數千萬貫之多,必將拖累大宋的經濟;其二是汴梁準備不足,還都汴梁,不是喊喊就能辦到的,那些全力鼓噪還都的人,都未曾想過,還都之後包括天子、宗室、百官、護衛、禁軍等足足有四五十萬人要遷到汴梁,這四五十萬人住的問題如何解決;其三,此時還都汴梁,鐵路未通,中原糧食尚不能自給,漕運壓力驟增,必然會導致新問題出現;其四,原先還於舊都的重要理由便是要在此對抗金虜,如今金國已滅,蒙胡也被打得不敢南窺,還於舊都已經沒有當初的緊迫性。
當趙與莒看完這篇文章時,還是罵了一句老滑頭。葛洪雖是決意替他將北地大儒的怒火都接過去,但還是耍了個小手段,不曾明確提出不再以汴梁為都城,而是聰明地說汴梁暫時還不具備作為大宋都城的條件。
至於何時汴梁才具備作為大宋都城的條件,那自然是由朝廷說了算的事情。
葛洪此文出後,並未產生太大爭議,雖然那些北地的儒生免不得給他寄信,罵他是投機取巧,但輿論普遍支持他的觀點。他將絕大多數人想說而不知如何說的話說了出來,如今朝廷中的官員幾乎都是來自南方,誰都不願意遷到北方去,至於北方的儒生,他們的想法雖然寫成了文章,卻找不著報紙發表,在全國有影響的報紙無一例外都是南方的,北方的幾家報紙,其投資人也是來自南方的大商賈。
一氣之下,北大的大儒集資在長安辦了份報紙,名字用的是宗澤臨終時所喊的“過河”二字,暗指朝廷忘了中原。這份報紙比南方保守派跑到成都辦的報生命力要強,北方的儒生有餘力者多會定閱,不過影響力出不了潼關,便是他們聲稱應該還都的汴梁,這報紙都賣不出幾份來。
《京華秘聞》報此時堅決地站在朝廷一邊,它不是《大宋時代周刊》這般要注意影響的報紙,罵起人來百無禁忌,直截了當地諷刺北方的這些儒生是“誌大才疏,見美女而不舉,飲佳釀而嘔吐,下筆洋洋數千言引經據典,處事碌碌無一功見行於今”,雖然不帶髒字,卻說得酣暢淋漓,讓人大覺痛快。此時《京華秘聞》也已經成了全國性的大報,凡鐵道、汽輪所通之處,皆有其發售,故此南方讀者見了皆是大笑,而北方讀者則一半說它不厚道,另一半則默然。
趙與莒竭力爭取民心,但他一人的努力作用有限,加之北方儒生的因循保守和自利,也著實激怒了南方,故此南方報紙免不了以勝利者自居,言談之間對北方儒林貶斥較多,雙方互不相讓,報紙上的口水仗暫時取代了對是否還都於臨安的爭論。
“這些宋人若是亂起來便好了。”
拖雷喝著熱奶,將手中的報紙放下,笑著對李銳道。
兩年前的大戰中,孛魯逃回燕雲,雖然未能達到占領徐州的目的,但是也帶來了兩大收獲,一是沿途孛魯發揮蒙胡擄掠的天賦,將所能見著的一切都帶走,而完顏陳和尚因為與窩闊台的大軍決戰,未能及時截住孛魯,盡然給他劫走了二十萬人口與財富。
第二便是火炮了,孛魯沒有搶走金人的火炮,卻自金營中劫走一批工匠,回到遼陽後,這批工匠便被派給了李銳。李銳不負拖雷之望,終於在去年造出蒙元的第一門大炮。
隻不過這大炮與金國的大炮一樣,過於笨重,射程與威力也遠遠比不上宋國的大炮。
“中原的那些宋人,讓他們動動嘴皮子尚可,要他們真起戰作亂,絕無此可能。”李銳恭敬地答道。
拖雷歎息了一聲,才是兩年時間,他便從一個風華正茂的英武君王進入中年,他用力揉著自己的額頭,驅逐因為憂心如焚而導致的頭痛感,過了會兒才道:“國庫之中還有錢麽?”
“暫時沒有,隻等與高麗商人的貿易了。”李銳苦笑道。
所謂的高麗商人,拖雷和李銳都知道,那其實是宋國商人假冒的。這群膽大妄為的宋國商人,借著高麗在蒙元與大宋之間進行走私,將宋國的奢侈品賣給蒙元,再從蒙元換走皮毛、藥材,去年開始還增加了巨木這一項。為此拖雷再度北伐,征服了遼陽以前的大森林,迫使在森林中遊獵的女真等諸族伐木下山。
整個蒙元的國庫,靠的就是兩筆收入:李全的屯田與李銳主持的商路。若是勤儉些的話,倒也可以過下去,但是宋人卻不讓蒙元能好生過下去,隔三岔武,宋人的兩個河東河北兩軍區的部隊便會騷擾燕雲。逼得燕雲的農耕放牧全部停止,蒙元將燕雲各族數十萬人又遷至遼陽、遼東,又不得不增加邊境的火炮數量,將國庫一點節餘盡數花費在與大宋的軍備競賽之中。
這就使得拖雷的口袋裏始終空空如也,甚至到了宋國來的走私商人往來一日,他的百官便沒有薪俸的地步。李銳已經算是會理財的,但仍然因此被蒙古貴人指責斥罵,李銳曾為此告過兩個月的病假,將事情盡數委與他人,結果蒙元貴戚很快發覺,他們接手的是一團亂麻,除了李銳本人,誰都無法整理出頭緒來。
“李卿,你那推廣漢字宋語之事……能否先緩緩,將那錢……”
“陛下,萬萬不可!”
聽得拖雷要打這筆錢的主意,李銳立刻變了顏色,原先的恭順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臉固執:“此例不可開,今日陛下為它事挪用這筆錢鈔,明日別的貴戚便也會找上門來。陛下當知這學業漢字宋語之重要,臣已經將其開支壓得最低,實在不能再裁減了!”
拖雷看了看李銳,頹然坐入椅中,又歎了口氣。
對於這個年輕的漢臣,拖雷是十分滿意的,自從投奔過來之後,做事兢兢業業,比其餘漢臣都多了份英氣,而比蒙人又多了他們沒有文雅之風。他學識廣博,而且都很實用,又善於理財製造,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實幹型人才。但他有件事太過固執,便是推廣漢化之上不遺餘力,上次他告病,便是因為貴戚動了那用於推廣漢化的錢鈔。
經過台莊和鄭渠的兩次大敗,蒙古貴戚也意識到,如果不能追上宋人的腳步,那麽他們不僅守不住燕雲,便是遼陽、遼東之地,也遲早會為漢人所有。而要追上宋人,就必須接受漢化,跟著拖雷的蒙古貴人,象孛魯等,又都是較為年輕進取的,故此在接受漢化的意見上極為一致,隻不過他們終究是缺乏長遠眼光與理智思維習慣的遊牧強盜,有時事急起來,便會將此事拋到一邊,先滿足眼前的口舌物欲。
“做什麽都沒錢……朕這個皇帝,當得也太憋悶了些。南朝的那個皇帝,為何就如此有錢?”拖雷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南朝的火槍,仿製進度如何了?”
鄭渠之敗後,有關宋人的新武器傳聞便隨著潰兵傳回了蒙元,最初蒙元稱之為“手執火炮”,後來在宋人的報紙上看到,這種武器被稱為“火槍”,於是改稱火槍,而且立刻開始了仿製過程。隻不過當時連火炮的仿製還沒有把握,何況是這火槍,直到今年,仿佛製火槍才被拖雷排進日程。
“陛下,此事不易,隻有我大元有了工業基礎,才可仿造出來,而在此之前,我們先得使用宋人如今通行的度量……”
無論拖雷是否喜歡,李銳給他的答案總是這樣讓他失望,在半個鍾點之後,應付拖雷各種問題而有些疲倦的李銳出了門,他回頭望了拖雷的屋子一眼,雖然拖雷稱帝,在黃龍府原先金國宮殿的基礎上也擴建了宮室,但大體上講,他是一個英武、勤儉和勤政的皇帝,但是……
“畢竟隻是蒙胡的皇帝,見識便僅此而已。”李銳將這個念頭深深地藏入心底,喚來自己的馬車,命令車夫回府。
因為完全得到信任的緣故,也因為李全又添了兩個孩兒,他如今已從李全的府邸中搬了出來,不過兩人府邸相隔很近,中間隻隔著一條小巷子,所以還和住在一起沒有什麽兩樣。他下車時,卻看著一群人圍在李全府門前,不由得皺了皺眉,打發一個親衛去探聽發生了什麽事情。
“千戶大人,是一個國族喝醉了酒,正在鬧事。”
李銳的親衛當然是漢人,隻不過漢人稱蒙古人不敢說是蒙胡,隻能以“國族”敬呼之,聽得是一個蒙人,李銳又皺了皺眉,心中一陣煩躁。
李全是遼陽屯田使、漢軍萬戶,若以稱呼來說,算是大官了,但在那些蒙胡眼中,他始終隻是一個漢人,低他們一等,故此總有那麽一些愣頭青不服氣。特別是李全管的是屯田定居耕種,他管轄下的一些蒙人不習慣這種生活方式,對他的管理總是橫挑眉毛豎挑鼻子的,讓他倒有大半精力花費在與他們的糾纏上。
“去看看怎麽回事。”雖然不怕李全吃虧,但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叔父有事,他這當侄兒的自然少不得要去了。他才領著人走到李全門前,就聽得那群蒙人當中一人又哭又喊的,仿佛被人砍了一刀。
“怎麽回事?”他加快了腳步,親衛分開眾人後他問道。
“砰砰砰,我沒有死,砰砰砰!”
地上連滾帶爬的是個蒙人漢子,身上髒兮兮的,遠遠便聞到一股酒氣。他醉熏熏地嘟囔著什麽,反複發出“砰砰砰”的聲音,李銳問了一句,他卻仿佛沒有聽到一般。
“此人是誰?”李銳又問。
旁邊的蒙人抱著手笑嘻嘻地在看著熱鬧,聞得李銳詢問,又見李銳服飾華美,知道是一個漢官,便撇著嘴道:“這是劄古日德的巴特爾,喝醉了酒,來尋漢官要酒錢。”
李銳勃然大怒,劄古日德部雖然也是阿闌霍阿夫人後裔,但象這樣一個低賤的牧民,怎麽也敢到他叔父門口胡鬧!他正要命人將那廝趕走,那個叫巴特爾的突然挺身,從地上爬了起來,瞪著眼睛看著李銳:“你……你是近衛軍!”
李銳到嘴的話又縮了回來,他緊所著嘴,巴特爾這句話是用宋語說出來的,因此他聽得清清楚楚。
“饒命,饒命,別殺我,砰砰砰砰,別殺我……我巴特爾是劄古日德的勇士,成吉思汗曾親賜我金刀,魔鬼,你來啊,你來殺我啊,我要與你……我要與你麵對麵決一生死!”
那巴特爾隻是說了一句宋語,接著便又開始發酒瘋,喘著粗氣向李銳衝來,李銳的一個侍衛上前要推開他,卻被他反腰一個抱摔,幹淨利落地摔倒在地。李銳見他雖然醉得搖搖擺擺,可身手卻還很敏捷,不由心中一動,他自稱得過成吉思汗親賜的金刀,看來並非虛言。
隻是成吉思汗隻賜刀與最勇猛的戰士,那種老資格的勇士,為何會落到如此地步?
“他是怎麽回事?”李銳又向那在看熱鬧的蒙人問道。
“他原本也是草原上的英雄人物,不過上次隨孛魯大王南征,回來就有些瘋瘋顛顛的了。”提到上次南征,那個蒙人麵上也露出驚畏的神情,原先笑嘻嘻的模樣不見了,他壓低了聲音:“被宋人的火槍嚇傻了。”
李銳呆了呆,神情多少有些不自在。
若說鐵木真在台莊的失敗,使得他一手建起的龐大帝國一分為四,那麽孛魯鄭在鄭渠的失敗,則讓維係蒙胡顏麵的最後一點武勇也蕩然無存了。雖然拖雷孛魯等人還在苦苦支撐,可是他們和李銳一樣都明白,這是在宋人不曾全力北上的前提下才支撐得住的,若是宋人全力北攻,莫說單憑蒙元,就是四個汗國聯手,恐怕也難以抵擋。
正是因為有這種認識,所以拖雷對於鑄造槍炮才會如此渴望。
微微歎了口氣,李銳也懶得去管這事,他轉過身,走向自己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