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八章我心安處即吾鄉


    官製改革之事,卻非一朝一夕,趙與莒的《炎黃十四年明定國是詔》中也說得分明,以五年為期,整個改革過程用五年來完成。


    這等巨大的變化,民間發生各種爭議總是難免,不過隨著西域勝利的消息,爭議之聲漸漸被壓製住,畢竟大宋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象如今天子這般雄才大略的,如今大宋疆域,不僅勝過漢唐,甚至還遠括海外。


    海外諸領地路途遙遠,信息傳遞之上自然有所不變,《明定國是詔》是初春一月頒布的,傳到南洋則需十日,而到新洲則需二十日,到細蘭需三十日,到東勝洲在一切順利的條件下,也需要四十五日之久。與大宋本土不同,這些地方還未設電報局,也沒有鐵路,因此要傳播到這幾處海外領地下屬各地,又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趙景雲看到《明定國是詔》全文時,已經是炎黃十四年二月二十日了。大宋此時正是春花爛漫,而新洲卻是秋風蕭瑟,不過他居住的墨子港氣候還好,涼意還不是很深。


    海外領地的命名方麵,在最初的無緒之後,現在大宋已經有一個很完整的原則,那就是尊重地方習俗、宏揚華夏文化,若是土人的舊城,則以土人傳統稱呼的漢語音譯為名,如高郎步,若是宋人移民建立的新城,則以華夏曆史上有傑出貢獻的人名命名。這一來是宏揚我華夏悠久人文於外域,另一來也是提醒移民其根其主永在大宋。


    象這座人口不足兩萬的港口城市,便被命名為墨子港。


    “曼卿,朝中情形如何了?”


    躺在床上的鄧若水聲音微弱地問道,他身體原本還好的,但被貶竄至萬裏海疆之外,心情多少有些抑鬱,而且來到墨子港之後,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因此身體看著衰弱下來,到得炎黃十四年,更是一直躺在床上,幾乎沒有能起身的時候。


    “陛下發詔改官製了,果然……”


    趙景雲現在心中的感覺,若用一個字來表示,那便是“悔”。《明定國是詔》中的改製,因為他曾與趙與莒深談的緣故,看得比別人更長遠一些,特別是有關外朝與內閣官員的選用上,對於智學的強調,讓他意識到一點,天子正在竭盡全力改造士大夫。


    通過製度、獎勵、利誘,等等諸多方式,將士大夫隻拘泥於儒家經典的目光轉移到更多的經世濟民的實際本領上來,使士大夫發生分化,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轉變成新型的士子,而與此同時,又通過義務教育與諸多政策,讓新興的工人、小業主與職員、軍人子弟接受到充足的教育,使得他們也成為新型士子。當這兩支新型士子合力之後,殘餘的保守派士大夫自然就無力阻擋他們。而相對公平的科舉與常選考試製度,又遠比那種通過激烈的動蕩而產生新統治者的方式要好。


    若說他的“民知、民有、民治、民享”隻是口號的話,那麽天子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用了十五年的時間苦心經營,終於將“民知”推向現實。他在報紙上發表的那文章,初時他還有些沾沾自喜,覺得這是自己目光超前的結果,可現在想來,天子在登基之初大力推廣義務教育時,便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自己不但沒有給天子幫上忙,冒然發表那篇文章,反而讓天子原本無聲無息的自然變動,變成了一場與保守派士大夫們的攤牌,幸好,地方路省的長官在這次攤牌中站在了天子這一邊,否則結果……


    極有可能是一場內戰。


    “我自詡智慮過人,如今才知道,我不過是一莽夫耳!”趙景雲長歎了一聲,將《明定國是詔》念與鄧若水聽,鄧若水良久無語,足足過了五分鍾,他也長歎了一聲。


    隻不過,他的長歎與趙景雲的長歎完全不同。


    “曼卿,你真是幸運……”他喃喃地說道。


    “咦?”趙景雲有些驚訝。


    “你年輕……與天子聖壽相當……故此你能見著咱們的陛下,將大宋建成什麽模樣……我老矣,卻是見不得了……”


    這是鄧若水最為遺憾的事情,雖然被貶到新洲來讓他有些失落,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是他們自己跳上祭台,要做這個激烈的社會變革中的祭品,即使是天子迫於時勢,暫時也無法完全讓他們脫罪,事實上能讓他們免於一死,已經讓鄧若水吃驚了。


    “鄧翁隻需好生將息,何懼見不到那一日?”趙景雲寬慰道:“況且如今我大宋盛世之象已成,如江水滔滔不可阻遏,鄧翁眼見著我大宋自風雨飄搖之間到得這雄踞天下諸國之首,理應無憾矣!”


    鄧若水咂了咂嘴,微微苦笑:“曼卿勸人,果然與眾不同,正是,正是,我理應無憾……王師北定中原我見著了,百姓安居樂業我見著了,四夷來朝遠人自服我見著了,就連這海外景象我也見著了……我還有什麽遺憾?曼卿,若我死了,也無須送回國內安葬,便將我埋在墨子港燈塔山上,隻需將我枕下的大宋故土隨我葬下即可……”


    趙景雲默默地點了點頭,他不是矯情的人,因此也不去用虛言勸慰。


    見鄧若水累了,趙景雲出了門,行在街頭。


    墨子港是天然良港,附近水土肥美,再往西便是巨大的草場,因此農牧業甚為發達。來到墨子港的,有小半是被貶斥的罪犯,再有小半是生計無著的移民,剩餘的則是前來戌邊的士兵家屬親眷――趙與莒對於海外軍人甚為寬厚,不僅在軍餉升遷上比起駐守於本土的更好,他們的家屬如果自願隨同的,都會給予安排,或是分賜田地,或是在附近工廠任職。以墨子港為例,墨子港的主業是農牧業,因為水草肥美而羊群日盛的緣故,兩年之前還在此建了一座毛紡廠,將羊毛織成呢絨之後再銷往大宋。每月都會有一到兩艘大海船來此,將積累的羊毛與糧食運走,同時又運來一些生活工具,比如鐵器之類。據趙景雲所知,新洲如今人口過五十萬,其中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小城。


    “官家限製此地部分產業發展,也是應有之意,流徒之人,大多心懷怨憤,此地又廣闊無際,若是任其擴大,難免尾大不掉。”一邊走,趙景雲一邊細細思索。


    他來到這裏也有近半年時間了,名義是他是流放的犯人,每月都得到黑子港知縣衙署去掛號一次,實際上這裏的地方官來自流求,早就得了上麵的示意,對他與鄧若水都是照顧有加。


    與另一個時空之中歐洲殖民者無秩自發的殖民活動不同,大宋如今的海外殖民有一整套相應的製度,這是當初殖民流求犧牲了數千人之後總結出來的。每次殖民之前,先由朝廷派人選擇殖民地點,那地方一定是交通便利物產豐饒水土肥美的,勘察殖民地點的小隊,如今大宋有上百個之多,他們每年能確定出三到五十個適宜殖民點,將其特性一一標明在地圖之上。然後官府再組織殖民人員,這些人要麽是貶竄的犯人,要麽是自願開拓海外的貧民,要麽是前些年戰亂中流亡的百姓,根據各自技能情形,他們被分配到不同的移民隊中,再被送往流求、蘇祿或者麻逸,經過半年的訓練之後,才被允許移民。移民是先近後遠,一般湊足了兩千人之後便是一個完整的移民隊,每個移民隊又配有三名官長、五十名士兵,這些官長、士兵都是自近衛軍退伍軍人中選舉,不僅要負責移民初期的安置、開拓,同時還要負責組織這些移民進行相應的軍事訓練,在定居成功之後,他們可以憑積功升遷,也可以回大宋本土,意欲留在移民城的也會被任命為主官。每相鄰的十餘個殖民聚落間,便會設一海軍分隊,負責護航任務,同時也隱隱有彈壓叛逆之意在其中。


    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大宋殖民,那就是“秩序”。就如同趙與莒對於國政的看法一樣,秩序是他認為獲取一切成果的關鍵,若無秩序,再好的力量也會如脫離堤壩的洪水,汪洋肆虐,造成無盡的惡果,而若是有了秩序,它便可以灌溉田畝,助行舟輯,乃至發電。


    這也反應在移民城市的建設上,這座墨子港,便是秩序井然,分成兩個部分,臨海的部分以港口碼頭為中心,向南北伸展,內陸的部分則以高高飄揚著大宋龍旗的官署為中心。一條主街將這兩部分分開,而主街正中央,又是一座小型的廣場。


    站在廣場上,向北,可以看到每日會升降一次的大宋龍旗,向南,則可以望見港口的船隻。雖然能夠完成遠洋航行回到大宋本土的大船,一般是一兩個月才來一次,但用於新洲移民城市之間的航運的海船,隻要天氣許可,幾乎隔個兩三天便可以看到。


    趙景雲望著碼頭,今天碼頭分外熱鬧一些,他看到了目前新洲洋麵上經常航行的那種大的風帆汽輪兩用船,看到一大隊背著各種各樣物品的百姓從船上下來,秩序井然地接受地方吏卒的指揮,各就各位到達港口的疫病防控區。


    “這是為何?”趙景雲拉了一個吏卒問道:“墨子城兩萬餘人,已經人數不少了,這些人是……”


    或許是為了限製殖民城市規模,免得產生一個巨大的海外中心的緣故,到目前為止,大宋在海外的殖民城市人口最多的也隻是六萬左右,象墨子港,以其資源來看,足夠容納數十萬人,但至少有三年都沒有大規模地向墨子港安排移民了。


    “好教先生得知,咱們墨子港發現了煤礦,如今要擴城,故此海外移民司又給咱們安排了五批移民,加起來有萬人之多,自此往後,新洲這一帶的需要的煤,咱們墨子港幾乎可以全包了。”那吏卒笑嘻嘻地道。


    人多就意味著會更加繁榮,而繁榮則意味著他們這些吏卒的功績。


    吏卒的喜色也感染了趙景雲,他鼓掌道:“好,好!”


    “先生年前才來墨子港,可能不知咱們已經有三年多沒有這般進人了。”那吏卒是個健談的,見他也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便又道:“雖說這幾年間墨子港也有不少嬰兒降生,可總覺得有些人氣少了些,比不得咱們大宋本土繁華。如今新增一萬人,雖然要分著一年才到,不過……”


    那吏卒絮絮叨叨的,麵上有著小職員的那種幸福與滿足,趙景雲一邊聽一邊點頭,聽他說完之後有些奇道:“莫非先來者便不怕這些後來者分了他們田地產業麽?”


    “先生說笑了,這新洲如此之大,到處都是土地,在咱們大宋,好地是傳家寶,誰也不舍得賣,可在這裏,地老不值錢的!”那吏卒指了指周遭:“便是再來百萬人,也分不盡這些地,在移民踏上墨子港第一日起,我們便如此對他們說的!”


    這種教育便可以盡力避免新老移民之間發生衝突,若不如此,老移民必然會抱成團歧視新移民。趙景雲是聰明人,頓時想清楚了這一點,不由得讚了句。


    “我是犯官之子,被貶竄到此,初時還不舍得故鄉,如今麽……”因為在這裏的有三分之一都是貶竄而來的,故此那吏卒對自己的身份並不忌諱,他笑著道:“我到墨子港已經有七年,第一年時隻是普通移民,種了五十畝田,炎黃九年時因為我識字,又學過算學,這才被提成小吏,至今也已五年,敘功將得升遷,升遷之後便可選擇,是回大宋做一個百姓還是留在此任職,我眼見著這墨子城到這般模樣,如何舍得它回去!”


    他的話很是樸實,也是發自內心,這裏每寸土地都是他們揮汗如雨地開拓出來的,他們已經在此紮下了根。


    “若是思鄉當如何?”趙景雲又問道。


    “已經從祖祠中請了祖先牌位在家中供奉,還包括故鄉井裏的一包土,今後我孩兒大了,自然還是要他回大宋本土看看的,所謂葉落歸根,他便是歸不了根,也可以去臨安讀讀大學,我算是明白了,象我這一代,憑著讀的經書還可以混個小吏,到得他那一代,若是不精通智學,便絕無出息!”


    “回臨安讀大學……”聽到這裏,趙景雲心中驀然一動,眼前亮光閃爍,他突然覺得,自己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雖然新洲每個移民城市都建了初等學堂,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中等學堂與高等學堂,初等學堂對於新洲的移民子弟而言,隻是想做一個合格的勞力的話那是足夠了,但若還想上進,沒有中等學堂、高等學堂乃至大學卻是不成的。


    趙景雲深深吸了口氣,胸中鬱氣一掃而空,他與鄧若水閑置於此,天子雖未曾給他們新的任務,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此無用,這裏雖然不是大宋本土,卻也是大宋。


    “請建新洲初等學堂奏折……”他心中已經開始在想,當如何向天子上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金手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聖者晨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聖者晨雷並收藏大宋金手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