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奇怪,以曹操的政治眼光會不懂民心向背這麽簡單的道理?當年他為什麽要屠徐州?難道真就是為了報父仇?


    不過重甲畢竟不是專門研究三國史的,隻好在網上找相關人員的文章了解一下了,前不久搜到一篇論點獨到的文章,傳上來給大家看看。


    ――――――――――


    曆史上曹操有二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下邳闕宣聚眾與陶謙與共舉兵造反,曹操征陶謙。《三國誌.武帝記》“四年春,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這一次是為公出征。也沒有什麽仇恨,不可能殺害無辜的老百姓。《三國誌.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三國誌》的描述是陶謙兵敗走,死了萬人。是比較合理的。


    第二次是興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曹操的父親為陶謙所害,所以曹操為複仇東伐。這一次是為私複仇東伐。《三國誌.武帝記》“興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誌在複讎東伐。”《三國誌.陶謙傳》“興平元年,複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是歲,謙病死。”為了報殺父之仇,曹操可能做的過分些。《三國誌》已經指出“所過多所殘戮。”


    《後漢書》的作者不知出於什麽原因,《後漢書.陶謙傳》對曹操徐州之戰,寫的矛盾重重。


    一是時間不符,“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曹操的父親是興平元年(一九四年)為陶謙所害,初平四年(一九三年)曹父還沒有死曹操不存在複仇,所以殺人就沒有動機。


    二是地點不符,《三國誌.陶謙傳》“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後漢書.陶謙傳》“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曹操是瘋子?把“取慮、雎陵、夏丘。”的死人都運到泗水,使為之不流?。


    三是添油加醋。《曹瞞傳》“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後漢書》選用吳人編輯的《曹瞞傳》。(《曹瞞傳》是吳人的敵對宣傳作品。)而且還不解恨,把“數萬”擴大成“數十萬”是典型的曲筆。


    四是張冠李戴,把政治事件變為部下圖利。《三國誌.武帝記》“興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太祖自徐州還,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誌在複讎東伐。世語曰:“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邵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遺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為邵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邵棄官赴袁紹,後太祖定冀州,邵時已死。”《曹瞞傳》“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世語》寫的比較詳細。《後漢書》的作者棄而不用,而采用《曹瞞傳》的說法,作者的意圖十分明顯,就是把陶謙說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惡魔。


    如果說曹操真的殺害徐州無辜百姓數十萬。是政敵攻擊的最好借口。袁紹能放過這大好的機會嗎?袁紹聲討曹操的檄文裏沒有這方麵的內容。能說明什麽呢?隻能說明曹操屠徐州是無中生有,或者是小題大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行在超級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亡重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亡重甲並收藏橫行在超級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