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回
秦英內心後悔了一陣,便很快調整過來。義坊剛設立的時候人滿為患,加上她沒有與之相關的經驗,一時忙不過來也是情有可原。
日光有些毒辣,她這樣想著就往樹影子裏站了站。
如七跟著她避進了樹蔭才道:“你今天回來,我也沒有為你準備什麽,不妨事的話,一會兒去普光寺吃頓素齋,全當我為你接風了。”
秦英暗暗納罕他現在下山不久,就已經懂了這樣多的俗世規矩,嘴上則盡量婉拒道:“不用。我晚上回興道裏的宅子陪人吃飯。”他到自己的西華觀就是件奇事了,自己若要進了普光寺,他們往來之間可就太顯眼了。
在佛道兩派暗潮湧動的時期,他們這樣逆流而上大抵會招惹流言。雖說秦英不畏人言,然而她最近清名甚佳,肯定是要在意輿論態度的。
“家裏來客人了?”如七聽罷也不覺得可惜,隻是隨口這般問道。
秦英想了想最後含糊其辭地回答道:“……宴請以前的同僚而已。”她不想把裴寂住自己家的事情說出去。她知道裴寂回京的途中,遭遇了很多人為的波折。現裴寂回京了,藏於暗處的仇家應該也不會放過他。秦英收留裴寂卻也不想受他的牽連。
如七應了一聲好,眉目依舊清淺地朝她施禮:“那便有緣再聚。”
秦英回禮後別了臉撇撇嘴,心想她既然回觀了,自然不會再讓佛家插手義坊之事務。不過想到剛才患者對如七的親切態度,估計他還挺受歡迎的,今後少不得要兩頭跑了。
他們相識兩年,繼終南山龍田寺一別,就沒有怎麽接觸過了,最近雖然秦英看出如七在有意向她接近示好,不過關係已經被時間消磨,再如何也回不到以前,除了談公事好像再無他言了。秦英沒與他客套幾句,便先拔步離開了。
把義坊托付給別人這麽久,秦英說到底還是不太放心的。不僅是醫正的義診情況,患者的休養情況,還有觀中的錢財支出。
她作為半文銅板都不管的觀主,還是要適當刷個存在感才行。把兩個負責賬目錢帛的主事道人叫到了自己的廂房,關上門來一一對詢。
半個時辰不知不覺過去,兩卷賬子已經檢查無誤。秦英對此還有些不敢相信。因為過去她剛接手西華觀時,這裏還是一片烏煙瘴氣,道人不以修道祈福為業,萬事皆向錢來看齊。這些日子秦英不在,賬還沒有作假、錢還沒有短少,秦英驚訝之餘生出了欣慰。
還沒有等秦英開口問一句帳錢怎麽對得這樣好,兩道人便搶著說了:“觀主有所不知,玄都觀的主事道人最近都有來此監督我們做事。”
秦英撫掌嘿了一聲笑起來道:“有勞玄都觀的扶持了。一會兒你們把這些人的往來名冊謄寫出來,我明天得了空就去挨個拜訪。”她走之前托付了玄都觀主照拂一下她的西華觀,不過沒想到他把人情往來做得這樣透徹,讓秦英都覺得有些汗顏。
掌管賬務的道人早有準備似的,聞言便從袖子掏出幾張帛書,交給了秦英翻閱。
“……除了普光寺的如七帶人至此,還有弘福寺的僧人曾來訪?”秦英看著佛道兩派分張而寫的墨字,眉頭不易察覺地皺了皺,“還隻是送消暑的茶葉?”
那方臉的道人耿直地點頭:“對。請問觀主有何不妥嗎?”
秦英的手指摩挲著細軟的帛書,把那個“佛”字反複描了幾遍,垂著眸子像是思考著什麽似的道了一聲:“古語雲過猶不及。佛道兩派僵持了幾乎十年之久,終於要在這時候打破競爭平衡了?”她自言自語起來,緊接著搖頭。
今年年初陛下頒發了一道諭令,讓羽冠的地位排在僧尼之前。就憑這個,秦英不信佛家能容忍道家在上做大。現在西華觀的義坊開設地如日中天,如七好心幫忙秦英能理解,但弘福寺來添磚加瓦……
“都是他開了僧人進觀的先河。”秦英把帛書擱在了自己手邊的小幾上,歎息道。
兩個道人述職完便從她廂房中退了出去,方臉道人耿直地問掌財的主事道人:“普光寺的首座和尚與咱們觀主很熟嗎?”
道人輕咳一聲道:“那個便宜首座是月前從終南山草堂寺調過去的。兩者可能是見過幾麵的,而今他看觀主發跡便時常來套近乎兒。”
方臉繼續耿直道:“記得首座和尚初來那次,給觀主搭了一身福田袈裟,總覺得他們關係有些不對勁。”
兩人交談著這樣八卦的事情,居然沒有壓低嗓門的意思。他們前腳走出房門,秦英後腳起身把門開了條縫,依稀聽到了經久不散的回響,她的表情很是豐富。一邊恨恨念叨以後要讓如七好好看著自己的袈裟,不要隨意給別人披著,一邊思考自己要如何堵眾知情人的嘴。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
這之後秦英找負責義坊日常收治的道人,要了目前依舊在坊內休養的患者病曆,按著病症嚴重與否排了順序,便走到相應的廂房探詢詳情了。
廂房內的醫正此時還在為患者行針,秦英簡單問了些事,便不再打擾。
義坊隻占據了西華觀的兩排廂房,然而患者卻是滿員,秦英這樣轉下來便耗了許久,看著天色知道差不多已經卯時三刻,她就準備回家了。
出了道觀角門看車夫還敬業地坐在車駕上等自己,秦英掏出手裏僅有的幾個銅板,權當補償他為自己消耗的時間,然而車夫跟著秦英有了兩個月時日,擺手笑道:“大人客氣了,小的剛在觀內歇著喝茶,剛出來沒一會兒。”
秦英見狀抿了抿嘴,把銅板收起來之後上了車。坐在車廂裏的她心想,這個月給觀內的道人和家裏的仆從都發些補貼吧。
畢竟她離開這樣久,這兩個地方還絲毫不亂,不僅是她平常打理得當,更多的還是他們自覺維係了兩處的安定。
(未完待續。)
秦英內心後悔了一陣,便很快調整過來。義坊剛設立的時候人滿為患,加上她沒有與之相關的經驗,一時忙不過來也是情有可原。
日光有些毒辣,她這樣想著就往樹影子裏站了站。
如七跟著她避進了樹蔭才道:“你今天回來,我也沒有為你準備什麽,不妨事的話,一會兒去普光寺吃頓素齋,全當我為你接風了。”
秦英暗暗納罕他現在下山不久,就已經懂了這樣多的俗世規矩,嘴上則盡量婉拒道:“不用。我晚上回興道裏的宅子陪人吃飯。”他到自己的西華觀就是件奇事了,自己若要進了普光寺,他們往來之間可就太顯眼了。
在佛道兩派暗潮湧動的時期,他們這樣逆流而上大抵會招惹流言。雖說秦英不畏人言,然而她最近清名甚佳,肯定是要在意輿論態度的。
“家裏來客人了?”如七聽罷也不覺得可惜,隻是隨口這般問道。
秦英想了想最後含糊其辭地回答道:“……宴請以前的同僚而已。”她不想把裴寂住自己家的事情說出去。她知道裴寂回京的途中,遭遇了很多人為的波折。現裴寂回京了,藏於暗處的仇家應該也不會放過他。秦英收留裴寂卻也不想受他的牽連。
如七應了一聲好,眉目依舊清淺地朝她施禮:“那便有緣再聚。”
秦英回禮後別了臉撇撇嘴,心想她既然回觀了,自然不會再讓佛家插手義坊之事務。不過想到剛才患者對如七的親切態度,估計他還挺受歡迎的,今後少不得要兩頭跑了。
他們相識兩年,繼終南山龍田寺一別,就沒有怎麽接觸過了,最近雖然秦英看出如七在有意向她接近示好,不過關係已經被時間消磨,再如何也回不到以前,除了談公事好像再無他言了。秦英沒與他客套幾句,便先拔步離開了。
把義坊托付給別人這麽久,秦英說到底還是不太放心的。不僅是醫正的義診情況,患者的休養情況,還有觀中的錢財支出。
她作為半文銅板都不管的觀主,還是要適當刷個存在感才行。把兩個負責賬目錢帛的主事道人叫到了自己的廂房,關上門來一一對詢。
半個時辰不知不覺過去,兩卷賬子已經檢查無誤。秦英對此還有些不敢相信。因為過去她剛接手西華觀時,這裏還是一片烏煙瘴氣,道人不以修道祈福為業,萬事皆向錢來看齊。這些日子秦英不在,賬還沒有作假、錢還沒有短少,秦英驚訝之餘生出了欣慰。
還沒有等秦英開口問一句帳錢怎麽對得這樣好,兩道人便搶著說了:“觀主有所不知,玄都觀的主事道人最近都有來此監督我們做事。”
秦英撫掌嘿了一聲笑起來道:“有勞玄都觀的扶持了。一會兒你們把這些人的往來名冊謄寫出來,我明天得了空就去挨個拜訪。”她走之前托付了玄都觀主照拂一下她的西華觀,不過沒想到他把人情往來做得這樣透徹,讓秦英都覺得有些汗顏。
掌管賬務的道人早有準備似的,聞言便從袖子掏出幾張帛書,交給了秦英翻閱。
“……除了普光寺的如七帶人至此,還有弘福寺的僧人曾來訪?”秦英看著佛道兩派分張而寫的墨字,眉頭不易察覺地皺了皺,“還隻是送消暑的茶葉?”
那方臉的道人耿直地點頭:“對。請問觀主有何不妥嗎?”
秦英的手指摩挲著細軟的帛書,把那個“佛”字反複描了幾遍,垂著眸子像是思考著什麽似的道了一聲:“古語雲過猶不及。佛道兩派僵持了幾乎十年之久,終於要在這時候打破競爭平衡了?”她自言自語起來,緊接著搖頭。
今年年初陛下頒發了一道諭令,讓羽冠的地位排在僧尼之前。就憑這個,秦英不信佛家能容忍道家在上做大。現在西華觀的義坊開設地如日中天,如七好心幫忙秦英能理解,但弘福寺來添磚加瓦……
“都是他開了僧人進觀的先河。”秦英把帛書擱在了自己手邊的小幾上,歎息道。
兩個道人述職完便從她廂房中退了出去,方臉道人耿直地問掌財的主事道人:“普光寺的首座和尚與咱們觀主很熟嗎?”
道人輕咳一聲道:“那個便宜首座是月前從終南山草堂寺調過去的。兩者可能是見過幾麵的,而今他看觀主發跡便時常來套近乎兒。”
方臉繼續耿直道:“記得首座和尚初來那次,給觀主搭了一身福田袈裟,總覺得他們關係有些不對勁。”
兩人交談著這樣八卦的事情,居然沒有壓低嗓門的意思。他們前腳走出房門,秦英後腳起身把門開了條縫,依稀聽到了經久不散的回響,她的表情很是豐富。一邊恨恨念叨以後要讓如七好好看著自己的袈裟,不要隨意給別人披著,一邊思考自己要如何堵眾知情人的嘴。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
這之後秦英找負責義坊日常收治的道人,要了目前依舊在坊內休養的患者病曆,按著病症嚴重與否排了順序,便走到相應的廂房探詢詳情了。
廂房內的醫正此時還在為患者行針,秦英簡單問了些事,便不再打擾。
義坊隻占據了西華觀的兩排廂房,然而患者卻是滿員,秦英這樣轉下來便耗了許久,看著天色知道差不多已經卯時三刻,她就準備回家了。
出了道觀角門看車夫還敬業地坐在車駕上等自己,秦英掏出手裏僅有的幾個銅板,權當補償他為自己消耗的時間,然而車夫跟著秦英有了兩個月時日,擺手笑道:“大人客氣了,小的剛在觀內歇著喝茶,剛出來沒一會兒。”
秦英見狀抿了抿嘴,把銅板收起來之後上了車。坐在車廂裏的她心想,這個月給觀內的道人和家裏的仆從都發些補貼吧。
畢竟她離開這樣久,這兩個地方還絲毫不亂,不僅是她平常打理得當,更多的還是他們自覺維係了兩處的安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