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回
李道宗聽到這個不太合常理的供詞,表情淡然地揮手讓筆錄記下來,之後抬頭問道:“你那夜在太一殿屋頂上,可有看到什麽可疑的人影呆在後院天井處?”
剛剛他已經向秦英要到了西華觀的平麵圖。太一殿位於前院與後院的中間偏後,如果人在太一殿屋頂,便能俯瞰整個前院後院的景象。
顯然這個半夜上屋頂的道人,就是案件重要的突破點。
隻見對方猶豫一瞬才答:“……小道看到廣平師叔在天井處逗留了一會兒功夫。”
秦英聽到“廣平”道號如雷擊頂,渾身都顫抖起來,也不顧現在是刑部尚書主持筆錄,傾了傾身子急切地追問:“你能確定?”
他恭敬地垂下頭道:“小道眼神向來很好,即使半夜三更也能將他的背影身形看清。”
李道宗不明白秦英為何反應如此強烈,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潤喉:“廣平是哪一位?”
“觀中替我記賬的一位掌事道人。”秦英的指節被攥地發白,深呼吸以後才勉強平複了心中的驚訝與惱怒。
——予取予求,信任至斯。換來的竟然是無聲無息地背叛?
半年前義坊通過一個月的忙碌穩定了,秦英再沒有每天去道觀坐鎮,再由三天兩頭地出現,變為一旬半月地露臉。
逐漸放權的期間,秦英基本都是依仗兩個掌事道人,保持對於道觀的管理。
但現在她通過別人,得知掌事道人可能和這次的明經科泄題有關,如何能不叫她齒冷?
當然,一人的供詞並不足以將他定論。不過秦英的疑心已起,就算等會兒翻轉了這個人的話語,她也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重用那位掌事道人了。
李道宗沒管秦英默然安靜坐在對麵在想什麽,將那夜的細節推敲清楚,就讓道人離開,讓名為廣平的掌事道人進來了。
廣平道人先是向各位在座施禮,之後敘述自己在瘋舉子發現帛書的那夜都做了什麽。他的言辭條理明晰,口齒也很靈便。
筆錄幾乎不需潤色加工,就能寫出一份簡短幹練的供書。
秦英深深扼腕歎息,這樣得力的左膀右臂,居然可能是個出賣自己的人。
李道宗正襟危坐巋然不動,讓人猜不出他的半分心思。等廣平道人話音落了,他輕咳一聲問道:“你為何叫每個通廂都出道人,在前院殿宇守了徹夜?”
他麵容鎮定地答:“近來西華觀風頭正盛,小道以為需要提防有人裝神弄鬼。”
“早不防,晚不防。那夜防了偏偏出事。”李道宗自言自語了一句,又問道,“道長在子時並不曾出過老君殿?”
“三清天尊在上,小道不敢隱瞞。”廣平道人不假思索地答,也就是確保自己的供詞真實有效。
李道宗點點頭讓他出去了,隻是手指有規律地扣著桌麵,一下又一下,似乎在思索為何兩個人的供詞有所出入。過了半晌他繼續叫人進來問話。
二十個道人的筆錄在兩刻之後全部寫好。
秦英借在手裏翻了一圈,覺得事情越來越複雜。
起先她以為是廣平道人說了假話,不過仔細回憶著他那神態,也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
那麽是哆哆嗦嗦指控廣平的人說了假話嗎?
推理不同於其他,隻要行差踏錯了一步,便將頭緒引到全然相反的地方。要慎之重之。
秦英的邏輯向來都很清明,但是案子涉及到自己的道觀還有道人就不敢決斷。
身在此山之中,看不分明山之全狀。
李道宗畢竟查案經驗豐富,吩咐筆錄看好了秦英手裏的供書,自己就拂袖起身出廂房,他的影子拂在室內的桐木地板上,落出一道瘦長的灰暗。
“拘泥於筆墨不如探辨於現實。”他轉頭對著秦英的方向,說了句沒有頭尾的話。
她聽了個模糊心中想:什麽才是現實?
筆錄極其善於察言觀色,指了指門口微笑道:“兩個人供詞不一致,問題出在人身上。人既然不願意說,必然要求助於現實之物。李大人應該是帶人去太一殿了,秦大人不想去湊熱鬧嗎?”
“想。”秦英大腦當機狀態,沒聽懂他暗指自己隻能做湊熱鬧的旁觀陪襯,將一把供書塞到了的筆錄懷裏,猛地站起來衝到門口,提上靴子就去追李道宗了。
桐木地板一時間被她踩地咚咚作響。
筆錄瞧著秦英動若脫兔的模樣很是想笑,最後晃了晃頭,將滿腔笑意化作了認真整理桌案的動作。
劉允離開太一殿後,道人們終於敢出入這裏了。除了早上道人掃灑拂拭,還有道人下午在殿裏靜坐清修。
秦英覺得他們來拜漢代的神像沒什麽不好,對此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道宗和幾個手下由靠在二層閣樓角落的竹梯,小心翼翼地攀到屋頂,腳下深青色的屋瓦卻沒有碎裂。他們身上都是會武的,李道宗兩年前還跟著李靖打過******,正是因為戰功累累,他才官拜三品刑部尚書。
不過秦英上屋頂的時候就比較坎坷了。阿姊會使劍卻不肯教她,於是秦英手腳比他們會武的要笨拙。費了半刻爬上來,沒法控製重心穩穩站在甚是傾斜的屋瓦上,身子在風中瑟瑟地打顫,卻不敢表現出來。明明距離李道宗很遠,就是直愣愣地站著不肯動彈一下。
記得以前攀的都是廂房平頂,這種閣頂對她而言難度太大了。
李道宗不曉得秦英心裏有多麽害怕,找到了一點線索,聽到身後傳來響動,就回頭對秦英招了招手道:“你來看看這個。”
秦英神情視死如歸地挪著腳,同時腦補了無數摔下去的畫麵自己嚇自己。
好在她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站到了他身邊。
隻見李道宗指給自己的地方有些明顯的剝落痕跡。
她的眼風掃過去,心痛難當地低語:太一殿剛興修了半年而已,除夕之際還讓匠人來修葺過。道人上來守夜也不愛護屋瓦,下次若再弄爛這麽多屋瓦一定要他賠錢。
李道宗聽到了秦英的小聲嘟囔,撿起了一塊屋瓦碎片道:“這不是人用步子隨意弄出來的痕跡。”(未完待續。)
李道宗聽到這個不太合常理的供詞,表情淡然地揮手讓筆錄記下來,之後抬頭問道:“你那夜在太一殿屋頂上,可有看到什麽可疑的人影呆在後院天井處?”
剛剛他已經向秦英要到了西華觀的平麵圖。太一殿位於前院與後院的中間偏後,如果人在太一殿屋頂,便能俯瞰整個前院後院的景象。
顯然這個半夜上屋頂的道人,就是案件重要的突破點。
隻見對方猶豫一瞬才答:“……小道看到廣平師叔在天井處逗留了一會兒功夫。”
秦英聽到“廣平”道號如雷擊頂,渾身都顫抖起來,也不顧現在是刑部尚書主持筆錄,傾了傾身子急切地追問:“你能確定?”
他恭敬地垂下頭道:“小道眼神向來很好,即使半夜三更也能將他的背影身形看清。”
李道宗不明白秦英為何反應如此強烈,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潤喉:“廣平是哪一位?”
“觀中替我記賬的一位掌事道人。”秦英的指節被攥地發白,深呼吸以後才勉強平複了心中的驚訝與惱怒。
——予取予求,信任至斯。換來的竟然是無聲無息地背叛?
半年前義坊通過一個月的忙碌穩定了,秦英再沒有每天去道觀坐鎮,再由三天兩頭地出現,變為一旬半月地露臉。
逐漸放權的期間,秦英基本都是依仗兩個掌事道人,保持對於道觀的管理。
但現在她通過別人,得知掌事道人可能和這次的明經科泄題有關,如何能不叫她齒冷?
當然,一人的供詞並不足以將他定論。不過秦英的疑心已起,就算等會兒翻轉了這個人的話語,她也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重用那位掌事道人了。
李道宗沒管秦英默然安靜坐在對麵在想什麽,將那夜的細節推敲清楚,就讓道人離開,讓名為廣平的掌事道人進來了。
廣平道人先是向各位在座施禮,之後敘述自己在瘋舉子發現帛書的那夜都做了什麽。他的言辭條理明晰,口齒也很靈便。
筆錄幾乎不需潤色加工,就能寫出一份簡短幹練的供書。
秦英深深扼腕歎息,這樣得力的左膀右臂,居然可能是個出賣自己的人。
李道宗正襟危坐巋然不動,讓人猜不出他的半分心思。等廣平道人話音落了,他輕咳一聲問道:“你為何叫每個通廂都出道人,在前院殿宇守了徹夜?”
他麵容鎮定地答:“近來西華觀風頭正盛,小道以為需要提防有人裝神弄鬼。”
“早不防,晚不防。那夜防了偏偏出事。”李道宗自言自語了一句,又問道,“道長在子時並不曾出過老君殿?”
“三清天尊在上,小道不敢隱瞞。”廣平道人不假思索地答,也就是確保自己的供詞真實有效。
李道宗點點頭讓他出去了,隻是手指有規律地扣著桌麵,一下又一下,似乎在思索為何兩個人的供詞有所出入。過了半晌他繼續叫人進來問話。
二十個道人的筆錄在兩刻之後全部寫好。
秦英借在手裏翻了一圈,覺得事情越來越複雜。
起先她以為是廣平道人說了假話,不過仔細回憶著他那神態,也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
那麽是哆哆嗦嗦指控廣平的人說了假話嗎?
推理不同於其他,隻要行差踏錯了一步,便將頭緒引到全然相反的地方。要慎之重之。
秦英的邏輯向來都很清明,但是案子涉及到自己的道觀還有道人就不敢決斷。
身在此山之中,看不分明山之全狀。
李道宗畢竟查案經驗豐富,吩咐筆錄看好了秦英手裏的供書,自己就拂袖起身出廂房,他的影子拂在室內的桐木地板上,落出一道瘦長的灰暗。
“拘泥於筆墨不如探辨於現實。”他轉頭對著秦英的方向,說了句沒有頭尾的話。
她聽了個模糊心中想:什麽才是現實?
筆錄極其善於察言觀色,指了指門口微笑道:“兩個人供詞不一致,問題出在人身上。人既然不願意說,必然要求助於現實之物。李大人應該是帶人去太一殿了,秦大人不想去湊熱鬧嗎?”
“想。”秦英大腦當機狀態,沒聽懂他暗指自己隻能做湊熱鬧的旁觀陪襯,將一把供書塞到了的筆錄懷裏,猛地站起來衝到門口,提上靴子就去追李道宗了。
桐木地板一時間被她踩地咚咚作響。
筆錄瞧著秦英動若脫兔的模樣很是想笑,最後晃了晃頭,將滿腔笑意化作了認真整理桌案的動作。
劉允離開太一殿後,道人們終於敢出入這裏了。除了早上道人掃灑拂拭,還有道人下午在殿裏靜坐清修。
秦英覺得他們來拜漢代的神像沒什麽不好,對此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道宗和幾個手下由靠在二層閣樓角落的竹梯,小心翼翼地攀到屋頂,腳下深青色的屋瓦卻沒有碎裂。他們身上都是會武的,李道宗兩年前還跟著李靖打過******,正是因為戰功累累,他才官拜三品刑部尚書。
不過秦英上屋頂的時候就比較坎坷了。阿姊會使劍卻不肯教她,於是秦英手腳比他們會武的要笨拙。費了半刻爬上來,沒法控製重心穩穩站在甚是傾斜的屋瓦上,身子在風中瑟瑟地打顫,卻不敢表現出來。明明距離李道宗很遠,就是直愣愣地站著不肯動彈一下。
記得以前攀的都是廂房平頂,這種閣頂對她而言難度太大了。
李道宗不曉得秦英心裏有多麽害怕,找到了一點線索,聽到身後傳來響動,就回頭對秦英招了招手道:“你來看看這個。”
秦英神情視死如歸地挪著腳,同時腦補了無數摔下去的畫麵自己嚇自己。
好在她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地站到了他身邊。
隻見李道宗指給自己的地方有些明顯的剝落痕跡。
她的眼風掃過去,心痛難當地低語:太一殿剛興修了半年而已,除夕之際還讓匠人來修葺過。道人上來守夜也不愛護屋瓦,下次若再弄爛這麽多屋瓦一定要他賠錢。
李道宗聽到了秦英的小聲嘟囔,撿起了一塊屋瓦碎片道:“這不是人用步子隨意弄出來的痕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