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赤兔為禮說張遼,人頭晉進窺董卓
洛陽城東門,因董卓擅談廢帝之事,惹得並州刺史丁原大怒,揮軍來伐。
董卓不原落了威風,率了一軍出洛陽,與丁原約戰與這東門。
丁原駕馬上前幾部,大聲道:“老賊,你逼迫陛下,殘害忠良,縱容部下塗炭百姓。你這無君無夫,不忠不義之人必不得好死。”
董卓惱羞成怒,道:“左右,誰與我擒下這老匹夫?”
部將王方請令出戰。
“文遠,誅殺此將,長我軍威。”
張遼聞言,拍馬上前。
王方道:“敵將通名。”
張遼大笑道:“無名小卒,有何能耐知你家爺爺名號。”
王方大怒,揮刀砍向張遼。
兩馬相交之時,二人兵器互拚,張遼力大,一掃,震得王虎口破裂,身形不穩。
張遼一擊之後,在二人岔開時,利用邴天槍的長度優勢,接著再是轉身一掃,將王方掃落馬下,然後拍馬上前不待其人逃跑將這王方刺了個透心涼。
有將李慶,見王方被殺,向董卓討了一令,便要上前取張遼性命。
張遼見又有一將以長槍刺來,居然不用兵器格擋,隻待看準時機,一把抓住槍身,再一發力,便把李慶舉於空中,既而一刺,把那李慶如同臘腸一般刺於戟上。
一時間,兩軍寂靜無語,隻剩下李慶臨死的慘叫。
那丁原也是看的目瞪口呆,原本以為張遼不過是同輩人中的佼佼者,想不到居然厲害至此,總算是恢複過來,見因張遼之功全軍士氣正盛,看準這大好時機,下令衝擊敵陣。
董卓見張遼三招殺二將,唬得軍心全失,隻得暫退城內,以高牆強弓拒之。
丁原兵少,也隻能鳴金收兵。
回到府邸後,董卓是大發雷霆:“枉你們稱是西涼好漢,竟無一人是那將對手,爾等可知那將來曆?”
有謀士李肅道:“主公,此將名為張遼,字文遠,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有萬夫不擋之勇。因鮮卑侵犯雁門郡,此子勇猛殺敵得丁原賞識,不但委以重任,待其親厚,更是將其收為義子,常伴左右。”
董卓聞言,卻是一歎:“哎,此等猛將竟不能為我所用,如今被丁原匹夫所得,奈之如何?”
李肅上前笑道:“肅有一計獻上,可得張文遠。”
董卓大喜道:“速速道來。”
李肅道:“肅與張遼俱是並州人氏,乃是同鄉,今可以我三寸之舌,說動那張遼來投,隻是尚需主公一物。”
“哦,是何物?”
“神駒“赤兔”。”
董卓想了一會,實在難割“赤兔”,問道:“非此物不可嗎?”
李肅答道:“主公,“赤兔”雖珍貴,但對主公來說,不過是寵物,但對張遼這等廝殺戰場之武將來說,無異於性命一般。今,主公可先用珠寶動其心,高官厚祿隨後,再有此馬,某定能說得張遼來降。”
董卓聞言,還是難以抉擇,隻得目示李儒,希望他能幫他下個決心。
李儒知道董卓素來就喜寶物,不忍割之,然現張遼若能得之,必能成為董卓一大助力,因而笑道:“失一馬而得一虎,主公還想不明白嗎?”
董卓細想之,終於下定決心,讓李肅帶著財寶,“赤兔”去那張遼軍中招降。
時夜,李肅來到張遼軍寨前,言己是張遼故友,特來拜訪。
張遼得聽李肅之名,他鄉遇故知,心中歡喜,便親自出帳迎接李肅,後與其在大帳飲酒暢談。
酒過三巡,李肅又為張遼滿上一杯,似不經意道:“兩多年不見,不知賢弟得意否?”
張遼笑道:“現為並州刺史丁公帳下偏將,得公信任,倒也快活。”
“一偏將爾?”,李肅假意大驚道:“弟之才能勝兄百倍,兄尚能官拜虎賁中郎將,弟怎會……”
張遼道:“此事不說也罷。”
李肅笑道:“不知賢弟可聞良禽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侍。我觀賢弟跟隨這丁原,怕是無出頭之日了,何不早作打算,另謀出路,一展賢弟雄才偉略。”
張遼心中有數,故意問道:“兄觀當今天下,誰可為英雄?”
李肅笑而不語,隻是用手指沾上酒水,在案上寫下一個“董”字。
張遼大驚道:“兄這是何意?莫是讓文遠投向那董卓老賊吧?”
李肅安撫張遼道:“似賢弟這般英雄,見此“董”字,尚且變色,你說董卓可為英雄乎?”
張遼默然不語。
李肅再接再厲,繼續道:“世人皆道董卓蠻橫無禮,把持朝政,此皆謬言。今天子荏弱,陳留王精明,董公欲立陳留王為帝,實是為了國家社稷。你試思之,若天子弱,則群臣可欺,天子強,則群臣難奉,這個道理,誰能不知,卻又見過誰人敢說?唯有董公,為了社稷,不惜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背負妄臣賊子之罵名,講他人不敢講之言,行他人不敢行之事,董公心之光明,行之磊落,可為英雄乎?”
大力一拍自己的大腿,張遼起身抓住李肅的手,道:“今聞兄言,令文遠茅塞頓開,弟也想投向董公,可張遼身無寸功,如何入得董公門,還望兄教我。”
李肅笑道:“賢弟之才,董公欽佩不已,今就是命我以神駒“赤兔”相賜,以表董公之心啊。”
張遼道:“可是那“八駿”中的“赤兔”馬?”
“正是。”
張遼感歎道:“董公待我不薄,隻是丁刺史待我也是甚厚啊。”
李肅笑道:“文遠,莫不是了忘了高順之事?”
“夠了”,想起當日高順被逼走之事,張遼稍頓道:“弟已明白,現請兄先行回報董公,就說明日張遼必有大禮奉上。”
李肅道:“那李肅就先行一步了。”
待李肅告辭後,張遼靜坐片刻,又滿飲一杯後,往丁原大帳走去。
丁原正在帥帳中苦思冥想,如今本方人馬不過一萬,董卓老賊自從得了何進的人馬後已經有三萬之眾,又有洛陽城高牆厚,恐怕不是自己所能擊破,隻是渡口又被西涼軍截斷,部下張揚,王匡的人馬難以在短時間內到來,是繼續與賊在此對峙,還是殺向渡口與張揚等人匯合,都是極有風險。見張遼前來,丁原總算有些好心情,親密道:“文遠我兒,過來與為父商議商議。”
不料張遼卻是跪地哭泣。
丁原大驚,此子雖然年輕,但是已有大將之風,等閑事情豈能讓他如此,心中不解,慌忙上前勸慰:“我兒為何如此啊?”
張遼哭道:“義父,剛才孩兒軍中來了一人,卻是那董卓的說客。”
丁原聞言大驚,心中閃過無數念頭,卻終是笑道:“我兒待我真誠啊。”
張遼疑惑道:“義父就不怕張遼此來是來取義父性命?”
丁原大笑道:“我兒身為將軍,卻不佩劍,若是想取丁原性命獻與那董賊,用牙齒乎?”
張遼也是笑道:“多謝義父信任。”
丁原招其身邊坐下,對其道:“如今我軍兵少,不知何為。若是在此與賊對持,隻怕為其所困,若是前往王匡,張揚處,又怕在途中被其所擾,如今是進退兩難了。”
丁原說完此時形勢,本想聽聽張遼的意見,卻不料張遼沉默不語:“我兒這是怎麽了?”
張遼猛然跪地道:“義父,張遼有一計可殺董卓。”
“何計?”
“今日既然那李肅前來充當說客,張遼正好順勢前往,伺機取了董賊首級。”
沉默許久,丁原搖頭否決道:“我兒此心可嘉,隻是太過小看這董卓了。此人雖然表麵粗狂,但內裏卻是謹慎,非親近之人不可近,若要接近此賊,我兒尚需一物.”
“何物?”
“丁原之頭。”
張遼大驚:“義父……”
“死丁原而保大漢基業,又何足惜”,丁原道:“文遠,要以天下,要以大漢為重。等會,我自會招魏續,宋憲,成廉等人前來,有了他們的支持,即便表麵上是你殺了我,這一萬並州將士也不會反叛與你,日後慢慢接近董賊,方有機會。不過,我兒切記,若無十足把握,不可輕動,隻求一擊斃命。”
“義父,當真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丁原苦笑道:“癡兒,軍中糧草已然不濟,隻有三日,難道要將士們學那西涼軍劫掠百姓嗎?”
張遼無言以對。
“出去吧,叫魏續等人來,一切就這般定下了……”
燭火映著丁原的身影越為高大,但在張遼眼中卻是模糊了,不知是自己父親那身影,還是丁原的身影,反正卻是那一般的高大。
洛陽城東門,因董卓擅談廢帝之事,惹得並州刺史丁原大怒,揮軍來伐。
董卓不原落了威風,率了一軍出洛陽,與丁原約戰與這東門。
丁原駕馬上前幾部,大聲道:“老賊,你逼迫陛下,殘害忠良,縱容部下塗炭百姓。你這無君無夫,不忠不義之人必不得好死。”
董卓惱羞成怒,道:“左右,誰與我擒下這老匹夫?”
部將王方請令出戰。
“文遠,誅殺此將,長我軍威。”
張遼聞言,拍馬上前。
王方道:“敵將通名。”
張遼大笑道:“無名小卒,有何能耐知你家爺爺名號。”
王方大怒,揮刀砍向張遼。
兩馬相交之時,二人兵器互拚,張遼力大,一掃,震得王虎口破裂,身形不穩。
張遼一擊之後,在二人岔開時,利用邴天槍的長度優勢,接著再是轉身一掃,將王方掃落馬下,然後拍馬上前不待其人逃跑將這王方刺了個透心涼。
有將李慶,見王方被殺,向董卓討了一令,便要上前取張遼性命。
張遼見又有一將以長槍刺來,居然不用兵器格擋,隻待看準時機,一把抓住槍身,再一發力,便把李慶舉於空中,既而一刺,把那李慶如同臘腸一般刺於戟上。
一時間,兩軍寂靜無語,隻剩下李慶臨死的慘叫。
那丁原也是看的目瞪口呆,原本以為張遼不過是同輩人中的佼佼者,想不到居然厲害至此,總算是恢複過來,見因張遼之功全軍士氣正盛,看準這大好時機,下令衝擊敵陣。
董卓見張遼三招殺二將,唬得軍心全失,隻得暫退城內,以高牆強弓拒之。
丁原兵少,也隻能鳴金收兵。
回到府邸後,董卓是大發雷霆:“枉你們稱是西涼好漢,竟無一人是那將對手,爾等可知那將來曆?”
有謀士李肅道:“主公,此將名為張遼,字文遠,本聶壹之後,為避災禍改姓張,有萬夫不擋之勇。因鮮卑侵犯雁門郡,此子勇猛殺敵得丁原賞識,不但委以重任,待其親厚,更是將其收為義子,常伴左右。”
董卓聞言,卻是一歎:“哎,此等猛將竟不能為我所用,如今被丁原匹夫所得,奈之如何?”
李肅上前笑道:“肅有一計獻上,可得張文遠。”
董卓大喜道:“速速道來。”
李肅道:“肅與張遼俱是並州人氏,乃是同鄉,今可以我三寸之舌,說動那張遼來投,隻是尚需主公一物。”
“哦,是何物?”
“神駒“赤兔”。”
董卓想了一會,實在難割“赤兔”,問道:“非此物不可嗎?”
李肅答道:“主公,“赤兔”雖珍貴,但對主公來說,不過是寵物,但對張遼這等廝殺戰場之武將來說,無異於性命一般。今,主公可先用珠寶動其心,高官厚祿隨後,再有此馬,某定能說得張遼來降。”
董卓聞言,還是難以抉擇,隻得目示李儒,希望他能幫他下個決心。
李儒知道董卓素來就喜寶物,不忍割之,然現張遼若能得之,必能成為董卓一大助力,因而笑道:“失一馬而得一虎,主公還想不明白嗎?”
董卓細想之,終於下定決心,讓李肅帶著財寶,“赤兔”去那張遼軍中招降。
時夜,李肅來到張遼軍寨前,言己是張遼故友,特來拜訪。
張遼得聽李肅之名,他鄉遇故知,心中歡喜,便親自出帳迎接李肅,後與其在大帳飲酒暢談。
酒過三巡,李肅又為張遼滿上一杯,似不經意道:“兩多年不見,不知賢弟得意否?”
張遼笑道:“現為並州刺史丁公帳下偏將,得公信任,倒也快活。”
“一偏將爾?”,李肅假意大驚道:“弟之才能勝兄百倍,兄尚能官拜虎賁中郎將,弟怎會……”
張遼道:“此事不說也罷。”
李肅笑道:“不知賢弟可聞良禽擇木而息,良臣擇主而侍。我觀賢弟跟隨這丁原,怕是無出頭之日了,何不早作打算,另謀出路,一展賢弟雄才偉略。”
張遼心中有數,故意問道:“兄觀當今天下,誰可為英雄?”
李肅笑而不語,隻是用手指沾上酒水,在案上寫下一個“董”字。
張遼大驚道:“兄這是何意?莫是讓文遠投向那董卓老賊吧?”
李肅安撫張遼道:“似賢弟這般英雄,見此“董”字,尚且變色,你說董卓可為英雄乎?”
張遼默然不語。
李肅再接再厲,繼續道:“世人皆道董卓蠻橫無禮,把持朝政,此皆謬言。今天子荏弱,陳留王精明,董公欲立陳留王為帝,實是為了國家社稷。你試思之,若天子弱,則群臣可欺,天子強,則群臣難奉,這個道理,誰能不知,卻又見過誰人敢說?唯有董公,為了社稷,不惜把自己推向風口浪尖,背負妄臣賊子之罵名,講他人不敢講之言,行他人不敢行之事,董公心之光明,行之磊落,可為英雄乎?”
大力一拍自己的大腿,張遼起身抓住李肅的手,道:“今聞兄言,令文遠茅塞頓開,弟也想投向董公,可張遼身無寸功,如何入得董公門,還望兄教我。”
李肅笑道:“賢弟之才,董公欽佩不已,今就是命我以神駒“赤兔”相賜,以表董公之心啊。”
張遼道:“可是那“八駿”中的“赤兔”馬?”
“正是。”
張遼感歎道:“董公待我不薄,隻是丁刺史待我也是甚厚啊。”
李肅笑道:“文遠,莫不是了忘了高順之事?”
“夠了”,想起當日高順被逼走之事,張遼稍頓道:“弟已明白,現請兄先行回報董公,就說明日張遼必有大禮奉上。”
李肅道:“那李肅就先行一步了。”
待李肅告辭後,張遼靜坐片刻,又滿飲一杯後,往丁原大帳走去。
丁原正在帥帳中苦思冥想,如今本方人馬不過一萬,董卓老賊自從得了何進的人馬後已經有三萬之眾,又有洛陽城高牆厚,恐怕不是自己所能擊破,隻是渡口又被西涼軍截斷,部下張揚,王匡的人馬難以在短時間內到來,是繼續與賊在此對峙,還是殺向渡口與張揚等人匯合,都是極有風險。見張遼前來,丁原總算有些好心情,親密道:“文遠我兒,過來與為父商議商議。”
不料張遼卻是跪地哭泣。
丁原大驚,此子雖然年輕,但是已有大將之風,等閑事情豈能讓他如此,心中不解,慌忙上前勸慰:“我兒為何如此啊?”
張遼哭道:“義父,剛才孩兒軍中來了一人,卻是那董卓的說客。”
丁原聞言大驚,心中閃過無數念頭,卻終是笑道:“我兒待我真誠啊。”
張遼疑惑道:“義父就不怕張遼此來是來取義父性命?”
丁原大笑道:“我兒身為將軍,卻不佩劍,若是想取丁原性命獻與那董賊,用牙齒乎?”
張遼也是笑道:“多謝義父信任。”
丁原招其身邊坐下,對其道:“如今我軍兵少,不知何為。若是在此與賊對持,隻怕為其所困,若是前往王匡,張揚處,又怕在途中被其所擾,如今是進退兩難了。”
丁原說完此時形勢,本想聽聽張遼的意見,卻不料張遼沉默不語:“我兒這是怎麽了?”
張遼猛然跪地道:“義父,張遼有一計可殺董卓。”
“何計?”
“今日既然那李肅前來充當說客,張遼正好順勢前往,伺機取了董賊首級。”
沉默許久,丁原搖頭否決道:“我兒此心可嘉,隻是太過小看這董卓了。此人雖然表麵粗狂,但內裏卻是謹慎,非親近之人不可近,若要接近此賊,我兒尚需一物.”
“何物?”
“丁原之頭。”
張遼大驚:“義父……”
“死丁原而保大漢基業,又何足惜”,丁原道:“文遠,要以天下,要以大漢為重。等會,我自會招魏續,宋憲,成廉等人前來,有了他們的支持,即便表麵上是你殺了我,這一萬並州將士也不會反叛與你,日後慢慢接近董賊,方有機會。不過,我兒切記,若無十足把握,不可輕動,隻求一擊斃命。”
“義父,當真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丁原苦笑道:“癡兒,軍中糧草已然不濟,隻有三日,難道要將士們學那西涼軍劫掠百姓嗎?”
張遼無言以對。
“出去吧,叫魏續等人來,一切就這般定下了……”
燭火映著丁原的身影越為高大,但在張遼眼中卻是模糊了,不知是自己父親那身影,還是丁原的身影,反正卻是那一般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