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天若有情天亦老,非是隻在兒女情
盧植不愧為天下世人敬仰的大師,雖然逼近逝去之時,倒卻是想得開,聞聽鄭玄詢問便笑道:“活到五十歲便已經算是長壽了,如今我都快六十了,想來還是老天多給了我幾年,康成你學究天理,如何還要這般計較,卻少了灑脫。”
鄭玄回道:“天道再強也比不過我等之間的人情,此時還說這些幹什麽。”
盧植道:“罷了,不想臨死之前還是與你爭論了一回。”
“子幹。。。”鄭玄想起一事,拉過蔡汝臣言道:“子幹,這是昭姬。”
蔡琰上前拜道:“蔡琰見過盧公。”
聞聽故人之子,盧植強打精神,笑道:“伯喈在天之靈也可安心。”
蔡琰流淚,苦澀道:“盧公好得好生休養,蔡琰還有很多學術上的問題沒有請教過你。”
“當年伯喈被王允所害,我等卻是無能為力,如今得見昭姬卻是無憾。康成啊,天下雖大,但依我的眼光來看,這幽州現在卻是一方樂土,你可與昭姬一起在此安享晚年。”盧植繼而笑道:“說起來也是緣分,你看看那小子可是像誰?”
鄭玄聞言看去,這才好生打量其朱皓,這麽一看卻是越看越是熟悉,不由疑問道:“朱儁?”
在旁的皇甫嵩代為說道:“正是朱儁之子朱皓,也是年前由奉先帶回來的,如今常伴子幹左右,照顧他。”
鄭玄雖然與朱儁沒有太深厚的交情,但卻極為佩服他的為人,為了大漢江山居然一劍自刎,雖然在有些人看來太過愚忠,但是在鄭玄眼中能有這番氣度的人已經太少,太少。
朱皓先是下拜鄭玄,然後對他言道:“先父在世時,常對我說天下大學者寥寥幾人,但鄭公之名卻是首位,家師也時常敬佩鄭公的才學,把您引為知己。”
鄭玄聞言卻是歎道:“隻是知己將逝,日後還有何人聽我高山流水之意?”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也是表明知己的意思。
眾人聞言,卻是被鄭玄與盧植之間的深交感動,不能言語。
良久,還是皇甫嵩想起外麵的呂布,便就開口打破沉寂,對盧植言道:“子幹,奉先他也來了,要不要見他一麵?”
“奉先。。。”盧植聽到呂布,似乎精神更加好了,眼中也露出少許光芒,笑道:“想不到它終究還是來了。”
鄭玄自然不會把他路上遇險的事情說出來,隻說是呂布聞聽盧植的病情後,立馬就是往薊縣而來,星夜趕路方才如此神速的趕至,其孝心可感。
盧植卻是麵色矛盾,似乎再考慮什麽事情,過了片刻才道:“昭姬,朱皓,你二人先行出去,我有話要說。”
朱皓深有謀略,知道此時盧植要避開他與蔡琰這兩個小輩,所說的事情必定是不能為外人知道,而且大半還是與呂布有關,而與呂布有關的怕又是因為漢室江山什麽的。雖然朱皓深恨朝廷,深恨王允等輩,但是這兩年在盧植身邊受到他的循循誘導,加上盧植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漸漸轉變著朱皓,至少沒有以往那般極端,此時聞言便就應了一聲,與蔡琰一同出去。
這房門一打開,外麵眾人的眼光便就一下子就集中在一起,可是看到兩個年輕人出來卻是不由一歎。
呂布與蔡琰不是很熟,但是與朱皓倒是有幾分交情,見他出來,還以為是盧植要見自己,便問道:“朱皓,可是恩師要見我?”
朱皓如實回答道:“溫侯,師傅要我們二人先出來,有事要與鄭公與皇甫將軍相談,倒沒有叫你,還請溫侯耐住性子才是。”
呂布又問:“那師傅可知我已經到了薊縣?”
朱皓點頭示意,卻是不敢直視呂布雙眼。
呂布聞言深深失望,自己千裏而來,為的便是見一麵,可為什麽倒現在盧植也是不得相見。若說第一次是以往內盧植不曾想到呂布已經來了,那麽這第二次知道了之後卻為什麽還是不肯讓其入內,難道師傅對自己有意見了?可呂布想來想去卻還是不得要領,隻能長歎一聲。
王烈,管寧等人雖然不算是呂布帳下的人,隻是傳播學識,造福大漢,故而才受了那教授之職,如今見呂布神情不似作假,極為的憂傷,無奈,便就上前安慰道:“溫侯不必如此擔心,皇甫將軍與鄭公都是盧公的至交好友,如今雖然暫時不能見你,但是我相信等他二人過後必定會見溫侯,畢竟盧公對你的期望可是很大的。”
呂布這才稍稍安下心來,謝過王烈,但還是坐下,倒不像一個封侯的侯爺。
卻說裏麵盧植屏退蔡琰,朱皓二人,隻留下皇甫嵩,鄭公,卻是大有深意。皇甫嵩與鄭公都是名滿天下的人,而且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他們幾人始終都是大漢老臣,一舉一動都是要代表著對大漢的忠心,如今盧植感到自己大限已至,卻有一個巨大的隱患留在心中,此時恰好一文一武兩大名宿在此,卻是不吐不快:“義真,康成,你們看奉先此子如何?”
皇甫嵩聞言眉頭一皺,又聯係前麵盧植的行為,便就明白過來,問道:“子幹,你不會是在忌憚奉先吧。”
盧植苦笑道:“倒是讓你猜對了。”
這裏麵最先認識呂布的怕是盧植,鄭玄二人,當年在那詩會上就是這二人為呂布的《水調歌頭》評比,也是那時候才對呂布留心。之後盧植愛其文才,便就收為入室弟子加以教導。但是說起誰與呂布相處的時間最久,卻是皇甫嵩了。無論是當年呂布出戰西涼,與北宮伯玉等人作戰,還是在宛城對付黃巾渠帥張曼成,皇甫嵩身邊得以大用的便是呂布,因而這二人卻是在戰火中慢慢成為互相欣賞的好友,因而皇甫嵩對呂布的印象極好,此時聞聽盧植之言,卻是氣道:“子幹啊,不是我說你,如今你居然對奉先有些擔憂,以我這些年對他的觀察,此子絕對是名將之流,他日護衛邊疆的重任唯有他能夠勝任。我大漢羸弱多年,上一次擊敗匈奴人,烏桓人的時候還要追溯到漢恒帝時候,如今各路諸侯紛爭,也隻有呂布這持續的對付外族人的侵犯,我真想不明白,你到底還再擔心什麽?”
盧植歎道:“奉先之能我如何不知,奉先之功我如何不曉,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更加擔心,擔心他是成為周公,還是成為王莽啊。”
當年成王年幼,為了國家社稷,周公旦決定代王治國,其後攝政六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便立刻決定還政於成王。因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而擁有這種品質的人物也被尊稱為“周公”。
而王莽卻是與周公完全相反的一個人代表。當時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九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製”。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十五年,死時六十九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而王莽此人是被當時儒家否定的一個人,所以後世的儒家子弟都是認為王莽是一個篡權者,是不忠不義的代表,因而有“王莽篡漢”的故例。
盧植用周公與王莽比喻呂布,其實就是擔憂呂布日後的發展,到底是要救漢還是滅漢,這對他這個漢室老臣絕對是最大最重的疑問,也怪不得他如此擔憂,畢竟如今呂布的勢力極大。
“先且不說奉先他坐擁北地三州,更重要的是從一些事情上已經可以看出他日後的行跡,比如精兵製,屯田製,聚賢製,這些倒也沒有什麽。康成你新到這裏,怕還是不知道吧,在這幽州,冀州等地,奉先他建立名為‘學校’這種類似與私塾的地方,招收學子,但卻是不看出身,不管是富家子弟還是平名百姓都是一律招收,而且所需費用全部由官府承擔,學文學武全憑他們的興趣,如此一來,將來這些地方三十年內必將成為奉先的家族一般,人人感恩,隻怕無人可以撼動他在這裏的地位,就怕是天子也是不能了。”盧植的擔憂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在呂布的一係列的措施中,最大創新的一點就是設立學校,建製教授教官之職,吸收地方子弟,依仗盧植等人的大家的名聲,足以將他們收攏在幽,冀二州,二,三十年後這些學子長大成人,豈能不為呂布效力,因為到了那時候,他們也早就與呂布分不開了。
盧植不愧為天下世人敬仰的大師,雖然逼近逝去之時,倒卻是想得開,聞聽鄭玄詢問便笑道:“活到五十歲便已經算是長壽了,如今我都快六十了,想來還是老天多給了我幾年,康成你學究天理,如何還要這般計較,卻少了灑脫。”
鄭玄回道:“天道再強也比不過我等之間的人情,此時還說這些幹什麽。”
盧植道:“罷了,不想臨死之前還是與你爭論了一回。”
“子幹。。。”鄭玄想起一事,拉過蔡汝臣言道:“子幹,這是昭姬。”
蔡琰上前拜道:“蔡琰見過盧公。”
聞聽故人之子,盧植強打精神,笑道:“伯喈在天之靈也可安心。”
蔡琰流淚,苦澀道:“盧公好得好生休養,蔡琰還有很多學術上的問題沒有請教過你。”
“當年伯喈被王允所害,我等卻是無能為力,如今得見昭姬卻是無憾。康成啊,天下雖大,但依我的眼光來看,這幽州現在卻是一方樂土,你可與昭姬一起在此安享晚年。”盧植繼而笑道:“說起來也是緣分,你看看那小子可是像誰?”
鄭玄聞言看去,這才好生打量其朱皓,這麽一看卻是越看越是熟悉,不由疑問道:“朱儁?”
在旁的皇甫嵩代為說道:“正是朱儁之子朱皓,也是年前由奉先帶回來的,如今常伴子幹左右,照顧他。”
鄭玄雖然與朱儁沒有太深厚的交情,但卻極為佩服他的為人,為了大漢江山居然一劍自刎,雖然在有些人看來太過愚忠,但是在鄭玄眼中能有這番氣度的人已經太少,太少。
朱皓先是下拜鄭玄,然後對他言道:“先父在世時,常對我說天下大學者寥寥幾人,但鄭公之名卻是首位,家師也時常敬佩鄭公的才學,把您引為知己。”
鄭玄聞言卻是歎道:“隻是知己將逝,日後還有何人聽我高山流水之意?”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誌在高山”和“洋洋乎誌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也是表明知己的意思。
眾人聞言,卻是被鄭玄與盧植之間的深交感動,不能言語。
良久,還是皇甫嵩想起外麵的呂布,便就開口打破沉寂,對盧植言道:“子幹,奉先他也來了,要不要見他一麵?”
“奉先。。。”盧植聽到呂布,似乎精神更加好了,眼中也露出少許光芒,笑道:“想不到它終究還是來了。”
鄭玄自然不會把他路上遇險的事情說出來,隻說是呂布聞聽盧植的病情後,立馬就是往薊縣而來,星夜趕路方才如此神速的趕至,其孝心可感。
盧植卻是麵色矛盾,似乎再考慮什麽事情,過了片刻才道:“昭姬,朱皓,你二人先行出去,我有話要說。”
朱皓深有謀略,知道此時盧植要避開他與蔡琰這兩個小輩,所說的事情必定是不能為外人知道,而且大半還是與呂布有關,而與呂布有關的怕又是因為漢室江山什麽的。雖然朱皓深恨朝廷,深恨王允等輩,但是這兩年在盧植身邊受到他的循循誘導,加上盧植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漸漸轉變著朱皓,至少沒有以往那般極端,此時聞言便就應了一聲,與蔡琰一同出去。
這房門一打開,外麵眾人的眼光便就一下子就集中在一起,可是看到兩個年輕人出來卻是不由一歎。
呂布與蔡琰不是很熟,但是與朱皓倒是有幾分交情,見他出來,還以為是盧植要見自己,便問道:“朱皓,可是恩師要見我?”
朱皓如實回答道:“溫侯,師傅要我們二人先出來,有事要與鄭公與皇甫將軍相談,倒沒有叫你,還請溫侯耐住性子才是。”
呂布又問:“那師傅可知我已經到了薊縣?”
朱皓點頭示意,卻是不敢直視呂布雙眼。
呂布聞言深深失望,自己千裏而來,為的便是見一麵,可為什麽倒現在盧植也是不得相見。若說第一次是以往內盧植不曾想到呂布已經來了,那麽這第二次知道了之後卻為什麽還是不肯讓其入內,難道師傅對自己有意見了?可呂布想來想去卻還是不得要領,隻能長歎一聲。
王烈,管寧等人雖然不算是呂布帳下的人,隻是傳播學識,造福大漢,故而才受了那教授之職,如今見呂布神情不似作假,極為的憂傷,無奈,便就上前安慰道:“溫侯不必如此擔心,皇甫將軍與鄭公都是盧公的至交好友,如今雖然暫時不能見你,但是我相信等他二人過後必定會見溫侯,畢竟盧公對你的期望可是很大的。”
呂布這才稍稍安下心來,謝過王烈,但還是坐下,倒不像一個封侯的侯爺。
卻說裏麵盧植屏退蔡琰,朱皓二人,隻留下皇甫嵩,鄭公,卻是大有深意。皇甫嵩與鄭公都是名滿天下的人,而且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他們幾人始終都是大漢老臣,一舉一動都是要代表著對大漢的忠心,如今盧植感到自己大限已至,卻有一個巨大的隱患留在心中,此時恰好一文一武兩大名宿在此,卻是不吐不快:“義真,康成,你們看奉先此子如何?”
皇甫嵩聞言眉頭一皺,又聯係前麵盧植的行為,便就明白過來,問道:“子幹,你不會是在忌憚奉先吧。”
盧植苦笑道:“倒是讓你猜對了。”
這裏麵最先認識呂布的怕是盧植,鄭玄二人,當年在那詩會上就是這二人為呂布的《水調歌頭》評比,也是那時候才對呂布留心。之後盧植愛其文才,便就收為入室弟子加以教導。但是說起誰與呂布相處的時間最久,卻是皇甫嵩了。無論是當年呂布出戰西涼,與北宮伯玉等人作戰,還是在宛城對付黃巾渠帥張曼成,皇甫嵩身邊得以大用的便是呂布,因而這二人卻是在戰火中慢慢成為互相欣賞的好友,因而皇甫嵩對呂布的印象極好,此時聞聽盧植之言,卻是氣道:“子幹啊,不是我說你,如今你居然對奉先有些擔憂,以我這些年對他的觀察,此子絕對是名將之流,他日護衛邊疆的重任唯有他能夠勝任。我大漢羸弱多年,上一次擊敗匈奴人,烏桓人的時候還要追溯到漢恒帝時候,如今各路諸侯紛爭,也隻有呂布這持續的對付外族人的侵犯,我真想不明白,你到底還再擔心什麽?”
盧植歎道:“奉先之能我如何不知,奉先之功我如何不曉,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更加擔心,擔心他是成為周公,還是成為王莽啊。”
當年成王年幼,為了國家社稷,周公旦決定代王治國,其後攝政六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便立刻決定還政於成王。因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而擁有這種品質的人物也被尊稱為“周公”。
而王莽卻是與周公完全相反的一個人代表。當時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九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製”。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十五年,死時六十九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而王莽此人是被當時儒家否定的一個人,所以後世的儒家子弟都是認為王莽是一個篡權者,是不忠不義的代表,因而有“王莽篡漢”的故例。
盧植用周公與王莽比喻呂布,其實就是擔憂呂布日後的發展,到底是要救漢還是滅漢,這對他這個漢室老臣絕對是最大最重的疑問,也怪不得他如此擔憂,畢竟如今呂布的勢力極大。
“先且不說奉先他坐擁北地三州,更重要的是從一些事情上已經可以看出他日後的行跡,比如精兵製,屯田製,聚賢製,這些倒也沒有什麽。康成你新到這裏,怕還是不知道吧,在這幽州,冀州等地,奉先他建立名為‘學校’這種類似與私塾的地方,招收學子,但卻是不看出身,不管是富家子弟還是平名百姓都是一律招收,而且所需費用全部由官府承擔,學文學武全憑他們的興趣,如此一來,將來這些地方三十年內必將成為奉先的家族一般,人人感恩,隻怕無人可以撼動他在這裏的地位,就怕是天子也是不能了。”盧植的擔憂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在呂布的一係列的措施中,最大創新的一點就是設立學校,建製教授教官之職,吸收地方子弟,依仗盧植等人的大家的名聲,足以將他們收攏在幽,冀二州,二,三十年後這些學子長大成人,豈能不為呂布效力,因為到了那時候,他們也早就與呂布分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