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史上年齡最小的刺史(上)
一路向北,路過了鬧黃巾的重災區廣宗、廣平、曲陽和巨鹿等地。隻見農田荒蕪,村莊被毀。遍地的流民看到嚴斌隊伍紀律嚴明,還拿出一定的軍糧賑災濟民。大家自發地跟在嚴斌隊伍的後麵,等嚴斌回到涿郡時,被吸引到涿郡的流民人數也達到了駭人的20萬。嚴斌一方麵與劉焉協商開倉放糧臨時救濟這些拖家帶口的流民。一方麵讓張飛領著田豐、沮授兩人挨家挨戶找那些涿郡的大戶人家半軟半硬、連蒙帶騙地搜刮他們的餘糧。同時安排這些流民在涿郡當地開荒補種糧食。
在朝堂上就補滅黃巾作亂的功臣的封賞也開始了。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兼冀州刺史。曹操為濟南國相。朱儁為車騎將軍,兼河南尹。孫堅為揚州別部司馬。盧植官複原職。連吃了敗仗的董卓也通過走十常侍的門路被升職為西涼太守。隻有對嚴斌的封賞卻使靈帝為難。
按照靈帝的本意是想把嚴斌再招回朝堂的。可張讓、趙忠等十常侍雖然與嚴斌的私交不錯,但對靈帝寵信嚴斌是深深忌憚的。原來靈帝就對嚴斌寵信非常,現在嚴斌立了如此大功,必然會使得靈帝更加寵信。自己等宦官如果得不到皇帝的支持那是死路一條,所以絕不能讓嚴斌再回來。張讓和趙忠等人私下商議妥當後,對靈帝說:“陛下,按照散騎常侍的功勞就算是位列9卿也是可以的。但陛下散騎常侍到底年齡還小恐怕難浮眾望啊。與其到時候陛下無法妥善地給散騎常侍封個和他的功勞相配的官職,使得陛下和散騎常侍都很難做,不如讓散騎常侍在地方上為官。”
趙忠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散騎常侍的誌願是象驃騎大將軍霍去病一樣為陛下開疆拓土、保境安民。從剿滅蟻賊的戰爭中,散騎常侍也的確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不如讓他戍守邊疆。”
靈帝的內心是希望自己象漢武帝一樣風光的,所以以他的吝嗇性格還是拿出了4億錢用於對羌族的戰爭。想到嚴斌的戰績,靈帝是深為歡喜的。並且也隱隱希望嚴斌能發動對異族的進攻。但轉念一想嚴斌小小年紀就為自己四處奔走、征戰各地,又很不忍心。所以緩緩地搖了搖頭:“嚴小卿家,立下如此大功,再讓他去邊疆餐風飲露的,朕實在是不忍心。”
張讓幾個人互相看了眼,知道不下大本錢以靈帝對嚴斌的寵信是很難過關的。張讓再次開口道:“陛下,幽州刺史郭勳死於黃巾之亂,目前幽州還沒有任命新的刺史。不如就讓散騎常侍擔任幽州刺史一職。”
靈帝驚訝道:“嚴小卿家隻有10歲,就任命他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似乎不太妥當吧?”
趙忠連忙道:“有什麽不妥當的。幽州境外就是烏恒、鮮卑的地界,在冀州境內還有歸附的南匈奴人。以散騎常侍的軍事才能鎮守在幽州可保我大漢北部邊疆的安寧。而且散騎常侍到現在為止隻展現來軍事上的能力,還沒有展現民政上的能力。如果他能將幽州治理好,那麽陛下即使提拔他位列三公別人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張讓也道:“是啊,陛下,如果散騎常侍能以10歲的年紀做好一州刺史的這個官職,不僅他能青史留名。陛下也會因為目光如炬、君慧臣賢給曆史留下一段佳話的。”
靈帝在十常侍的奉承、誘惑下飄飄然起來。終於決定封嚴斌為幽州刺史和征北將軍。並把州郡太守劉焉調回朝中任職。
就這樣嚴斌稀裏糊塗地成為了曆史上年紀最小的刺史和征北將軍。
得到了朝廷下發的聖旨。嚴斌在夢裏都要笑出聲了。幽州可是個好地方,不但產馬,而且地處於渤海邊可以組建海軍。做為前世的現代人嚴斌是深深地知道海軍的重要性的。不僅如此,征北將軍還是統領幽、冀、並三州軍隊的最高軍事長官。原本嚴斌是抱著為今後發展鋪路的念頭參與到剿滅黃巾的戰爭中的,現在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所得竟遠遠超過了預期。嚴斌心想等老子的海軍組建好後日本、高麗、老毛子整個遠東就再也沒有你們的立足之地了。
在嚴斌趕赴幽州州府範陽城的路上時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自己在幽州做了刺史,那父母親怎麽辦?從內心裏講,嚴斌並不願意讓嚴顏放棄巴郡。因為巴郡的位置極為重要。沿長江向東而下能到達荊州,向北能達到成都、漢中和長安,向南則是交州。從軍事角度看這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按《三國演義》的描述如果不是嚴顏投降了張飛,張飛根本無法深入蜀地救援劉備。但現在父親手下的兵力實在是不足的,這幾年靈帝還活著自然沒事,一旦靈帝死了,天下大亂時父母親的處境就會變得很危險了。與父母親相比區區一個巴郡又算得了什麽?現在放棄將來還是能夠奪回來的。
一路向北,路過了鬧黃巾的重災區廣宗、廣平、曲陽和巨鹿等地。隻見農田荒蕪,村莊被毀。遍地的流民看到嚴斌隊伍紀律嚴明,還拿出一定的軍糧賑災濟民。大家自發地跟在嚴斌隊伍的後麵,等嚴斌回到涿郡時,被吸引到涿郡的流民人數也達到了駭人的20萬。嚴斌一方麵與劉焉協商開倉放糧臨時救濟這些拖家帶口的流民。一方麵讓張飛領著田豐、沮授兩人挨家挨戶找那些涿郡的大戶人家半軟半硬、連蒙帶騙地搜刮他們的餘糧。同時安排這些流民在涿郡當地開荒補種糧食。
在朝堂上就補滅黃巾作亂的功臣的封賞也開始了。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兼冀州刺史。曹操為濟南國相。朱儁為車騎將軍,兼河南尹。孫堅為揚州別部司馬。盧植官複原職。連吃了敗仗的董卓也通過走十常侍的門路被升職為西涼太守。隻有對嚴斌的封賞卻使靈帝為難。
按照靈帝的本意是想把嚴斌再招回朝堂的。可張讓、趙忠等十常侍雖然與嚴斌的私交不錯,但對靈帝寵信嚴斌是深深忌憚的。原來靈帝就對嚴斌寵信非常,現在嚴斌立了如此大功,必然會使得靈帝更加寵信。自己等宦官如果得不到皇帝的支持那是死路一條,所以絕不能讓嚴斌再回來。張讓和趙忠等人私下商議妥當後,對靈帝說:“陛下,按照散騎常侍的功勞就算是位列9卿也是可以的。但陛下散騎常侍到底年齡還小恐怕難浮眾望啊。與其到時候陛下無法妥善地給散騎常侍封個和他的功勞相配的官職,使得陛下和散騎常侍都很難做,不如讓散騎常侍在地方上為官。”
趙忠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散騎常侍的誌願是象驃騎大將軍霍去病一樣為陛下開疆拓土、保境安民。從剿滅蟻賊的戰爭中,散騎常侍也的確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不如讓他戍守邊疆。”
靈帝的內心是希望自己象漢武帝一樣風光的,所以以他的吝嗇性格還是拿出了4億錢用於對羌族的戰爭。想到嚴斌的戰績,靈帝是深為歡喜的。並且也隱隱希望嚴斌能發動對異族的進攻。但轉念一想嚴斌小小年紀就為自己四處奔走、征戰各地,又很不忍心。所以緩緩地搖了搖頭:“嚴小卿家,立下如此大功,再讓他去邊疆餐風飲露的,朕實在是不忍心。”
張讓幾個人互相看了眼,知道不下大本錢以靈帝對嚴斌的寵信是很難過關的。張讓再次開口道:“陛下,幽州刺史郭勳死於黃巾之亂,目前幽州還沒有任命新的刺史。不如就讓散騎常侍擔任幽州刺史一職。”
靈帝驚訝道:“嚴小卿家隻有10歲,就任命他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似乎不太妥當吧?”
趙忠連忙道:“有什麽不妥當的。幽州境外就是烏恒、鮮卑的地界,在冀州境內還有歸附的南匈奴人。以散騎常侍的軍事才能鎮守在幽州可保我大漢北部邊疆的安寧。而且散騎常侍到現在為止隻展現來軍事上的能力,還沒有展現民政上的能力。如果他能將幽州治理好,那麽陛下即使提拔他位列三公別人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張讓也道:“是啊,陛下,如果散騎常侍能以10歲的年紀做好一州刺史的這個官職,不僅他能青史留名。陛下也會因為目光如炬、君慧臣賢給曆史留下一段佳話的。”
靈帝在十常侍的奉承、誘惑下飄飄然起來。終於決定封嚴斌為幽州刺史和征北將軍。並把州郡太守劉焉調回朝中任職。
就這樣嚴斌稀裏糊塗地成為了曆史上年紀最小的刺史和征北將軍。
得到了朝廷下發的聖旨。嚴斌在夢裏都要笑出聲了。幽州可是個好地方,不但產馬,而且地處於渤海邊可以組建海軍。做為前世的現代人嚴斌是深深地知道海軍的重要性的。不僅如此,征北將軍還是統領幽、冀、並三州軍隊的最高軍事長官。原本嚴斌是抱著為今後發展鋪路的念頭參與到剿滅黃巾的戰爭中的,現在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所得竟遠遠超過了預期。嚴斌心想等老子的海軍組建好後日本、高麗、老毛子整個遠東就再也沒有你們的立足之地了。
在嚴斌趕赴幽州州府範陽城的路上時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自己在幽州做了刺史,那父母親怎麽辦?從內心裏講,嚴斌並不願意讓嚴顏放棄巴郡。因為巴郡的位置極為重要。沿長江向東而下能到達荊州,向北能達到成都、漢中和長安,向南則是交州。從軍事角度看這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按《三國演義》的描述如果不是嚴顏投降了張飛,張飛根本無法深入蜀地救援劉備。但現在父親手下的兵力實在是不足的,這幾年靈帝還活著自然沒事,一旦靈帝死了,天下大亂時父母親的處境就會變得很危險了。與父母親相比區區一個巴郡又算得了什麽?現在放棄將來還是能夠奪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