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幽州大躍進(六)


    又過了一陣子,當徐庶和郭嘉來向嚴斌匯報招賢情況,並把相關人員的名單給嚴斌過目時。一個名字躍入了嚴斌的眼睛,馬鈞字德衡扶風人氏。這不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發明家嗎?自己撿到寶了。有了他不僅有了翻車、投石機、連弩等東西,再以自己21世紀的見識去指點他,豈非要什麽能造什麽嗎?


    嚴斌迅速地、果斷地任命馬均為幽州匠作司司長、主管整個幽州的冶煉、建設和農具的鑄造。馬均是個很木呐的人,又是出身寒門。所以得知了嚴斌對自己的任命,連自己都被驚呆了,這真可說是一步登天。對嚴斌的破格提拔,馬均嘴上沒有說什麽感激的話,但心裏已經對嚴斌誓死效忠了。


    正好甘寧派人來說海軍的軍港已經造好,造船用的樹木也都準備齊全。請嚴斌去現場指導工匠們製造新式的巨艦。嚴斌帶著馬均就直奔位於今天的天津港的海軍基地。


    等到達軍港後,嚴斌也不廢話,直接讓甘寧將那些老造船師傅請進大帳。把自己畫的圖紙交給他們看過後問道:“各位老師傅,以你們豐富的經驗看我所設計的戰船能否建造出來,到底存在著什麽樣的困難?”


    眾人都把目光看向了其中年紀最大的一個老頭,那老頭沉默了很久才開口道:“大人,不管船隻的大小,建造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大人設計的戰船也是能夠造出來的。但以現在的工藝卻是不行啊。主要的難處在於船體的拚接上。目前的拚接技術能造出30丈長的樓船已經是極限了,如果勉強造出這種長達120丈,高達20丈、寬達25丈的巨艦,一下水受到海浪的顛簸,船體就會馬上散架的。小老兒剛才想來想去還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嚴斌想想也是,現代的船隻都是用電焊進行船體焊接的,電焊完了還要拍x光檢查焊接強度。而古代中國的木工工藝是連釘子都不用的,怎麽拚接這種巨艦哪?猛地嚴斌想到曆史上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戰艦,那個時期也沒有電焊,英國人是怎麽造出那種木質的堅船利炮的?對了他們他們用的是鉚釘。嚴斌讓人找來紙筆,將鉚釘的形狀畫了出來,表明尺寸和用法後對馬均道:“德衡,你馬上組織人手打造這樣的鉚釘。這種用於戰船的鉚釘要用最好的精鋼鍛造。所以如何練出精鋼是最關鍵的,你看怎麽樣?”


    “主公,以現在的炒鋼法應該可以的。”


    “不,不光用炒鋼法,我再教你一種煉鋼法。”說完嚴斌將現代的平爐煉鋼法詳細地向馬均講述了一邊,並命他馬上開始試驗。


    此後的大半年時間,嚴斌和馬均兩人一頭紮在了甘寧的軍港上督造戰艦。好在幽州府有田豐、沮授、賈詡等一批精幹的文官支撐著,倒也運轉良好。等第一艘巨艦下水後,經過一係列的測試性能良好時,嚴斌才徹底地送了一口氣。任命大名叫李雲的李老頭也就是那個最老的造船師傅,為海軍督造總辦後才回到幽州。李老頭想不到土已經埋到脖子時竟然做了大官。不僅手下管著2萬多工匠,連甘寧等將領看到他也要客客氣氣地。不僅興致高漲,天天身穿官服泡在工地上。一方麵享受著做官後被人尊敬的樂趣,也一方麵享受著巨艦造成後的成就感。工匠們雖然對這個老工作狂滿腹怨言,但工作效率的提高那可不是一點半點的。


    等一年後在造船工匠們的日夜勞作下,終於造出了15艘巨艦。嚴斌帶著幽州的眾官員一起來到了軍港觀看戰艦的下水儀式和甘寧海軍的成立儀式。眾人都被眼前的龐然大物驚呆了。隻見每艘巨艦長120丈、高20丈、寬25丈。下水後,船舷距離水麵高出10丈。軍艦分成3層,最上麵的甲板上一邊擺放著15門小型的拋石機。下層的船舷兩旁一邊開了15個口子,裏麵安裝著15台床弩。最下邊的船舷兩旁各安裝了4個輪形的靠人力踩踏驅動的劃水漿。每艘戰艦的水兵為400人,120名拋石機操作兵,90名床弩操作兵,100名格鬥弓箭兵,90名水手。戰艦可以沒有補給地在海上連續航行2個月。因為還沒有發明出帆布,所以三隻巨大的桅杆上用的還是竹布的風帆,但在順風滿帆的情況下戰艦的速度快逾奔馬。


    在海軍的成立儀式上一時心情大好的嚴斌不僅當眾表彰了李老頭,還劃撥了500萬錢獎勵眾工匠。並且同意了甘寧想將海軍擴編為1萬人的想法。嚴斌在心裏暗道:這支海軍別說大漢沒有,就是全世界範圍,恐怕也領先了1500年了。


    在隨後的海軍軍事會議上,嚴斌要求海軍隻造這種巨艦,不要再建造艨艟。走舸做為通信和傳遞信息用保留了10來條。並且要求甘寧製定一套白天用旗語,夜晚用燈火的通信聯絡方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rain52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rain522並收藏文武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