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0六章滅七國(十三)


    當大漢出兵攻打高句麗的消息傳回了高句麗的都城“國內城”後,高句麗上下一片恐慌。(..tw無彈窗廣告)雖然高句麗對大漢采取的政策是“叛服不常”,但那隻是一隻癩皮狗趁著猛虎打盹時的挑釁,真的當大漢發怒時高句麗還是隻能乖乖的俯首稱臣的。曆史上一直就是大漢強,高句麗就稱臣納貢。而一旦大漢內亂,則高句麗就趁機出兵攻打大漢領土撈取好處。即使高句麗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武神王也曾經在公元28年被當時的遼東太守打的幾乎亡國。所以高句麗麵對大漢的恐懼是發自內心的,融入血液的。別看高句麗經常地撩撥大漢,但大漢真正發起怒來,小小的高句麗是絕對承受不了大漢的怒火的。現在大漢是真的發怒了。


    在高句麗的朝堂上,幾個大臣在哀嚎:“我國與大漢已經有4、50年沒有交戰了,為什麽現在大漢要攻打我們?難道大漢這次想滅亡我們嗎?”不跳字。


    有幾個頭腦還算清醒的大臣七嘴八舌對高句麗國王次大王建議:“大王,我們應該立即派人將曆年來拖欠大漢的貢品馬上送去,以取得大漢的諒解。這些年來,我們與大漢雖然沒有刀兵相見,但態度上的怠慢是顯而易見的。這次大漢是不會輕易地放過我們了,隻有謙卑地向大漢認錯,並采取補救措施才能熄滅大漢的怒火,請大王趕緊行動吧。(..tw無彈窗廣告)”


    軟弱的次大王一想是啊,隻要能保住國家。保住我地王位,暫時的委曲求全又有什麽關係。真要下令派人出使大漢,向大漢服軟進貢時,隻聽一聲高喊:“父王且慢”。次大王一看是自己的兒子拔奇。


    拔奇快步走到朝堂中央,看著四周醜態百出的大臣。眾大臣在王子拔奇的注視下漸漸安靜下來,拔奇緩緩開口道:“父親、各位大臣,為我高句麗開疆拓土立下赫赫威名的大武神王曾被大漢打的差點滅國。所以你們對大漢害怕地要死。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大武神王為什麽會被大漢打敗?當時大漢在光武帝劉繡的帶領下才剿滅了王莽。大漢地國力、武力正處於最強大的時期,且全國萬眾一心,所以我們高句麗才會被大漢打敗。可是後來,大漢日益衰敗,我們高句麗在太祖王的帶領下多次寇邊打擊大漢,大漢對我們毫無辦法。現在的大漢經過恒、靈兩帝的亂政,經過黃巾暴民的破壞、經過董卓進洛陽後的諸侯割據。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我們為什麽還要害怕?這次與大漢地交戰真是我們高句麗崛起的大好時機,如果我們能夠打敗大漢,在我們的周邊就再也沒有了強大的敵人,我們一統遼東的夢想就能順利的實現。所以,我們應該勇敢的與大漢決一死戰。”


    朝中年紀最老的一個大臣冷笑道:“王子地勇敢真是讓人欽佩啊,可是打仗不是光靠幾句豪言壯語就能獲勝的。請問王子你準備如何與大漢交戰?”


    拔奇自信地說:“我們高句麗雖然隻有200多萬人口,但我們在本土作戰,不存在後勤問題。而且我們有常規軍12萬人。根據情報,大漢攻打我們的軍隊隻有8萬,在兵力上我們並不比大漢少。大漢的軍隊步兵強大,騎兵弱小,我們可以用騎兵與大漢野戰,以我們高句麗勇士精湛的騎術一定能給予大漢軍隊以重創。退一步想。就算我們在野戰中戰勝不了大漢,我們也可以退守丸都山城。以丸都山城險峻的地形牢牢地扼守住大漢軍隊前進地步伐,時間一長大漢軍隊糧草供應不上自然也就退兵了。當初的大武勝王不也是因為守住了丸都山城而最終迫使大漢撤軍的嗎?”不跳字。


    對於拔奇想當然的一番話,別人倒也不好反駁。一來拔奇是王子,沒有什麽人會傻兮兮地當麵頂撞他。二來眾大臣並不了解嚴斌的真是實力,以為他不過就是一方諸侯、軍閥。在一些武將的支持下,高句麗國王次大王頭腦一發熱,竟然決定與大漢開戰了。並任命拔奇為主帥,領8萬騎兵、3萬步兵,共計11萬人馬抵抗大漢的進攻。拔奇興高采烈不說。性格幼稚、狂妄的高句麗人還真以為大漢軍隊不堪一擊。也跟著高興起來,好象勝利就在眼前。


    太史慈得到斥候的匯報。知道高句麗大軍向自己撲來,也不敢大意。一邊安營紮寨修建防禦工事,一邊派人向公孫瓚報告。2天後公孫瓚和徐庶、徐晃領著中軍趕到了太史慈駐紮的營地。聽了太史慈手下斥候地匯報,得知高句麗傾全國之兵前來決戰後,公孫瓚哈哈大笑:“我正嫌處處進剿麻煩,想不到高句麗竟然把全國地軍隊送上門來讓我一次性的消滅,這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徐庶在一旁道:“伯圭,可大意不得啊。能一次性全殲那是最好,但不要輕敵,用主公地話說‘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即使我們的實力比高句麗強大,也要盡量減少傷亡嘛。”


    公孫瓚大大咧咧地回答:“元植,你忘了,當初我們以1萬人馬就消滅了烏恒的2萬5千人。現在我們的裝備和士兵素質比起當時可是不能同日而語了,難道還怕打不贏這區區11萬敵人?”


    徐庶搖搖頭:“我當然沒忘,但高句麗與烏恒不一樣的。高句麗從一個四麵是敵的彈丸之地的小國,一直與夫餘、沃沮、穢貊甚至是我們大漢常年作戰。在戰鬥中國土麵積越打越大,實力越打越強,如今已是遼東以北屈指可數的大國了,實在是不可輕視的。”


    “好、好、好,元植怎麽打就聽你的。隻要能全殲這支高句麗軍隊就行啊。”


    徐庶微笑道:“我的意思是先不打,和他們對峙上一陣子再說。”


    好戰的公孫瓚和徐晃、太史慈急忙追問徐庶為什麽。徐庶笑道:“這麽做有2個原因。第一,等魏文長的後軍趕到後,我們的實力更強,全殲他們的把握更大。第二,高句麗仗著人馬比我們多,必定輕視我們,想盡快戰勝我們。我們先消磨消磨他們的銳氣,到時可一戰而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rain52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rain522並收藏文武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