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妙算良謀總成空!退!
重盾陣後,兩排弓箭手迅速集結。
金人一向以善騎射著稱,弓大箭長,臂力超人一向是金軍中弓箭手的特點,眼下列陣的弓箭手所用的不是馬背上騎射的短弓,而是長至肩高的步兵專用長弓,有效射程在百步以上,雖然遠比不上重弩,但對於橋麵上的楊峻他們還是有威脅的,特別是在弓箭足夠多,足夠密的情況下。
楊峻耀武揚威一陣,對方始終不肯派大將出陣來作戰,眼下怎麽會等著弓箭臨身!眼看對方弓箭手列陣,哈哈大笑聲中,勒馬回到橋南的蘆葦叢中,金兵弓箭手鞭長莫及,徒呼奈何。
兀術卻是悄悄舒了一口氣:要是這個煞神無所忌憚地衝進陣來,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傷亡!
楊峻是另一番僥幸:楊再興就是死在金兵利箭之下,據說張憲後來為楊再興收屍,燒出的箭簇就有兩升之多!眼下既然解了箭陣之厄,大約這條命該是保住了吧?!
兩軍再次隔河相望,彼此皆無可奈何,楊峻也明白,就算自己回歸到楊再興的神識,肯舍身一衝,此刻也多半突破不了對方的箭陣和重盾防禦了,這一戰不比偃城,那時兀術根本就沒有帶步兵,不可能布置下如此強悍的防禦,可以由得自己縱橫衝殺,眼下的金兵大陣已成,不具備硬撼的能力,還是不要衝動的好。
僵持之中,兀術隔河死死盯著楊字大旗,心下嘀咕:“退不退!退不退兵!”
一想到偃城中可能空無一人,兀術心中就是一陣劇痛,若真是如此,這楊南蠻便更可惡了,居然以數百騎加上一個弩陣,就把近直萬大軍生生的擋在這裏。
可是恨歸恨,天邊日頭漸高,重甲騎兵不用作戰就已經額頭見汗,對麵的嶽家精騎在楊統製率領下半點也沒有退後的意思,仍是好整以暇,在那裏冷冷麵對河北岸的兀術主力大軍。
“怎麽辦?退還是不退!”兀術額頭也見了汗。
本是乘興而來,原想一舉踏平偃城,從防禦能力看,偃城甚至遠不如劉錡防守的順昌,若是當初不急著以輕騎奇襲偃城,而是帶齊大軍,最多一天時間,就可以從臨穎趕到偃城,就算嶽飛可以收羅一些援兵,仍然有十足的把握拿下偃城,怎麽會像眼下這樣被堵在小商河!
攻城的器具都帶了大半,午夜時分就開始行軍,仍然一著之差,滿盤落索,又一次無奈嶽飛何!
“楊再興!”
兀術低聲咆哮,對楊峻恨到了骨子裏。
從臨穎方向陸續跟上來的大軍,就這麽與楊峻對峙在小商河兩岸。
但很快,兀術就發現,自己已經不用再猶豫了。
地麵顫動,煙塵大作,旭日照耀下,嶽家軍已經從偃城方向開來,前隊騎兵高舉“河北路招討副使張”的大旗,人數不下萬騎!
“張憲!”
兀術麵如死灰。
大宋的京東路,劉錡隻是一名守成之帥,隻有這張憲所率的嶽家軍,才連克名城,打得金兵抱頭鼠竄,誰知他已經率大軍轉到了這裏!
“轟隆!轟隆隆!”
張憲可不像兀術,率騎兵為步軍前驅緩緩行軍。在得到楊峻所派騎兵的軍報後,“兀術大軍與楊統製卒遇小商橋”這個消息刺激得嶽飛立即下令,張憲率騎兵主力全速赴小商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才上書為楊統製報功,副帥須得保楊統製無虞!”
嶽飛麵色如鐵誰想得到楊統製會以千騎對上十萬大軍?以楊統製的英雄無敵,斷然不肯回頭逃命,而是一定會盡力廝殺,為大軍爭取時間!
楊統製危矣!
張憲哪裏還顧得許多,兩萬騎精銳盡出,分兩隊趕赴小商橋。
“楊某見過副帥!”楊峻沒有下馬,隻是在馬背上對張憲一拱手。
已經不需要再多發一言,張憲看著兩岸倒斃的人馬發怔:這仗是怎麽打的?想像中楊統製浴血酣戰的場麵居然一絲也沒有出現,倒是兩軍陣前靜默得像是在喝茶!
嶽家軍大隊靜靜地在小商河南岸排開列隊,上萬人馬,聽不到一句人聲,隻有急促的馬蹄聲在挪動。
不用等步軍出現,兀術已經知道,自己的計算完全錯誤。
偃城之戰,已經不用再打了。
“嶽飛、楊再興!先寄下你們的人頭!待我拿下穎昌……”
“丞相我們……”龍虎大王小心地湊上來問道。
兀術鐵青著臉,轉過頭去:“退!前隊作後隊!”
在騎兵陣後的步軍首先開拔,重盾手和弓箭手紋絲不動,死死盯著小商橋,眼下攻守易勢,要防的是張憲大軍過橋追殺了。
張憲默然看著兀術大軍遠去,沒有任何反應小商橋兩頭,兀術過不來,嶽家軍自然也過不去,隻有看著兀術慢慢消失在視線裏了。
最後一批金騎呼嘯聲大作,弓箭手攜弓上馬,重盾手棄盾隨附,騎上大軍留下的馬匹嘯叫而去。
“副帥!”楊峻失聲叫道。
張憲點點頭:“大隊片刻間就到,咱們過河去等!統製率部先行,於路十裏打探,不得輕進!隻要探明兀術斷後的騎兵,立即返報前軍!”
兀術走得並不遠,他在隨騎兵大隊斷後。
張憲親率嶽家軍騎兵主力在後,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丞相,大軍此去是返回臨穎,還是朱仙鎮?”蓋天大王在身後問道。
前隊的傳令官在一旁眼巴巴地等著兀術回答,剛才在小商河邊不過一個“退”字,退到哪裏卻是沒個準話。
退回臨穎?回朱仙鎮?回開封府?
但兀術何嚐不是心下躊躇!
恰在這時,前方一騎絕塵,如飛趕到:“報!”
“丞相,朱仙鎮大軍已到臨穎,如何行止,請丞相定奪!”
傳訊的騎兵跪伏馬前,報上來自臨穎的軍情,兀術臉上卻更見寒霜,此前軍中諸將多勸自己等大軍集結完閉,再大舉進攻,自己卻有些一意孤行,導致兵退小商河,雖然談不上勝敗,始終是在諸將麵前難以交待,眼下後續大軍已至,難道再回頭去打小商橋?
“讓他們備好儀仗,待我一到,大軍直發穎昌!”兀術發狠了。
“丞相!我大軍主力往返臨穎,若不稍事休整,如何……?”龍虎大王失聲諫言,卻見兀術麵上不愉,趕緊收聲。
“不是我不讓大軍休整!”兀術難得地苦笑著解釋:“若嶽南蠻主力盡出,會讓我放手去打穎昌麽?”
諸將默然。
“留8000步軍守臨穎!能拖得住嶽家軍一刻是一刻,脫逃者斬!”兀術喝令道。
周圍的將領心下一寒:這8000人要對付嶽家軍主力,那是純屬墊背的了,隻望拋卻這8000步軍,能夠換得穎昌城下大勝的局麵。
“穎昌城不過三萬守軍,我集大軍共十三萬前往,若再敗,是天不佑我大金了!”兀術在心裏黙念,這話卻不敢告知諸將。
兩個時辰後,破敵軍統製使趕到張憲馬前。
“副帥!諸軍到齊,請副帥定奪!”
“不必多說兵發臨穎!這便與兀術決一勝負!”張憲毫不遲疑,下令大軍全力趕往兀術大本營。這一戰的方略本來就出自他手中,眼下嶽飛坐鎮偃城,臨穎一戰,該由他負責大局。
楊峻追擊途中,忽然心下一動,今日已經是七月十三,明日穎昌城下,將有一場惡戰,這又是他所知道的一戰,該不該告訴張憲?
重盾陣後,兩排弓箭手迅速集結。
金人一向以善騎射著稱,弓大箭長,臂力超人一向是金軍中弓箭手的特點,眼下列陣的弓箭手所用的不是馬背上騎射的短弓,而是長至肩高的步兵專用長弓,有效射程在百步以上,雖然遠比不上重弩,但對於橋麵上的楊峻他們還是有威脅的,特別是在弓箭足夠多,足夠密的情況下。
楊峻耀武揚威一陣,對方始終不肯派大將出陣來作戰,眼下怎麽會等著弓箭臨身!眼看對方弓箭手列陣,哈哈大笑聲中,勒馬回到橋南的蘆葦叢中,金兵弓箭手鞭長莫及,徒呼奈何。
兀術卻是悄悄舒了一口氣:要是這個煞神無所忌憚地衝進陣來,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傷亡!
楊峻是另一番僥幸:楊再興就是死在金兵利箭之下,據說張憲後來為楊再興收屍,燒出的箭簇就有兩升之多!眼下既然解了箭陣之厄,大約這條命該是保住了吧?!
兩軍再次隔河相望,彼此皆無可奈何,楊峻也明白,就算自己回歸到楊再興的神識,肯舍身一衝,此刻也多半突破不了對方的箭陣和重盾防禦了,這一戰不比偃城,那時兀術根本就沒有帶步兵,不可能布置下如此強悍的防禦,可以由得自己縱橫衝殺,眼下的金兵大陣已成,不具備硬撼的能力,還是不要衝動的好。
僵持之中,兀術隔河死死盯著楊字大旗,心下嘀咕:“退不退!退不退兵!”
一想到偃城中可能空無一人,兀術心中就是一陣劇痛,若真是如此,這楊南蠻便更可惡了,居然以數百騎加上一個弩陣,就把近直萬大軍生生的擋在這裏。
可是恨歸恨,天邊日頭漸高,重甲騎兵不用作戰就已經額頭見汗,對麵的嶽家精騎在楊統製率領下半點也沒有退後的意思,仍是好整以暇,在那裏冷冷麵對河北岸的兀術主力大軍。
“怎麽辦?退還是不退!”兀術額頭也見了汗。
本是乘興而來,原想一舉踏平偃城,從防禦能力看,偃城甚至遠不如劉錡防守的順昌,若是當初不急著以輕騎奇襲偃城,而是帶齊大軍,最多一天時間,就可以從臨穎趕到偃城,就算嶽飛可以收羅一些援兵,仍然有十足的把握拿下偃城,怎麽會像眼下這樣被堵在小商河!
攻城的器具都帶了大半,午夜時分就開始行軍,仍然一著之差,滿盤落索,又一次無奈嶽飛何!
“楊再興!”
兀術低聲咆哮,對楊峻恨到了骨子裏。
從臨穎方向陸續跟上來的大軍,就這麽與楊峻對峙在小商河兩岸。
但很快,兀術就發現,自己已經不用再猶豫了。
地麵顫動,煙塵大作,旭日照耀下,嶽家軍已經從偃城方向開來,前隊騎兵高舉“河北路招討副使張”的大旗,人數不下萬騎!
“張憲!”
兀術麵如死灰。
大宋的京東路,劉錡隻是一名守成之帥,隻有這張憲所率的嶽家軍,才連克名城,打得金兵抱頭鼠竄,誰知他已經率大軍轉到了這裏!
“轟隆!轟隆隆!”
張憲可不像兀術,率騎兵為步軍前驅緩緩行軍。在得到楊峻所派騎兵的軍報後,“兀術大軍與楊統製卒遇小商橋”這個消息刺激得嶽飛立即下令,張憲率騎兵主力全速赴小商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才上書為楊統製報功,副帥須得保楊統製無虞!”
嶽飛麵色如鐵誰想得到楊統製會以千騎對上十萬大軍?以楊統製的英雄無敵,斷然不肯回頭逃命,而是一定會盡力廝殺,為大軍爭取時間!
楊統製危矣!
張憲哪裏還顧得許多,兩萬騎精銳盡出,分兩隊趕赴小商橋。
“楊某見過副帥!”楊峻沒有下馬,隻是在馬背上對張憲一拱手。
已經不需要再多發一言,張憲看著兩岸倒斃的人馬發怔:這仗是怎麽打的?想像中楊統製浴血酣戰的場麵居然一絲也沒有出現,倒是兩軍陣前靜默得像是在喝茶!
嶽家軍大隊靜靜地在小商河南岸排開列隊,上萬人馬,聽不到一句人聲,隻有急促的馬蹄聲在挪動。
不用等步軍出現,兀術已經知道,自己的計算完全錯誤。
偃城之戰,已經不用再打了。
“嶽飛、楊再興!先寄下你們的人頭!待我拿下穎昌……”
“丞相我們……”龍虎大王小心地湊上來問道。
兀術鐵青著臉,轉過頭去:“退!前隊作後隊!”
在騎兵陣後的步軍首先開拔,重盾手和弓箭手紋絲不動,死死盯著小商橋,眼下攻守易勢,要防的是張憲大軍過橋追殺了。
張憲默然看著兀術大軍遠去,沒有任何反應小商橋兩頭,兀術過不來,嶽家軍自然也過不去,隻有看著兀術慢慢消失在視線裏了。
最後一批金騎呼嘯聲大作,弓箭手攜弓上馬,重盾手棄盾隨附,騎上大軍留下的馬匹嘯叫而去。
“副帥!”楊峻失聲叫道。
張憲點點頭:“大隊片刻間就到,咱們過河去等!統製率部先行,於路十裏打探,不得輕進!隻要探明兀術斷後的騎兵,立即返報前軍!”
兀術走得並不遠,他在隨騎兵大隊斷後。
張憲親率嶽家軍騎兵主力在後,誰都不敢掉以輕心。
“丞相,大軍此去是返回臨穎,還是朱仙鎮?”蓋天大王在身後問道。
前隊的傳令官在一旁眼巴巴地等著兀術回答,剛才在小商河邊不過一個“退”字,退到哪裏卻是沒個準話。
退回臨穎?回朱仙鎮?回開封府?
但兀術何嚐不是心下躊躇!
恰在這時,前方一騎絕塵,如飛趕到:“報!”
“丞相,朱仙鎮大軍已到臨穎,如何行止,請丞相定奪!”
傳訊的騎兵跪伏馬前,報上來自臨穎的軍情,兀術臉上卻更見寒霜,此前軍中諸將多勸自己等大軍集結完閉,再大舉進攻,自己卻有些一意孤行,導致兵退小商河,雖然談不上勝敗,始終是在諸將麵前難以交待,眼下後續大軍已至,難道再回頭去打小商橋?
“讓他們備好儀仗,待我一到,大軍直發穎昌!”兀術發狠了。
“丞相!我大軍主力往返臨穎,若不稍事休整,如何……?”龍虎大王失聲諫言,卻見兀術麵上不愉,趕緊收聲。
“不是我不讓大軍休整!”兀術難得地苦笑著解釋:“若嶽南蠻主力盡出,會讓我放手去打穎昌麽?”
諸將默然。
“留8000步軍守臨穎!能拖得住嶽家軍一刻是一刻,脫逃者斬!”兀術喝令道。
周圍的將領心下一寒:這8000人要對付嶽家軍主力,那是純屬墊背的了,隻望拋卻這8000步軍,能夠換得穎昌城下大勝的局麵。
“穎昌城不過三萬守軍,我集大軍共十三萬前往,若再敗,是天不佑我大金了!”兀術在心裏黙念,這話卻不敢告知諸將。
兩個時辰後,破敵軍統製使趕到張憲馬前。
“副帥!諸軍到齊,請副帥定奪!”
“不必多說兵發臨穎!這便與兀術決一勝負!”張憲毫不遲疑,下令大軍全力趕往兀術大本營。這一戰的方略本來就出自他手中,眼下嶽飛坐鎮偃城,臨穎一戰,該由他負責大局。
楊峻追擊途中,忽然心下一動,今日已經是七月十三,明日穎昌城下,將有一場惡戰,這又是他所知道的一戰,該不該告訴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