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觀瞧一下,稍待有何高見再說予本人。”說著,徐世業已經把手裏拿著的書信全部遞給了坐在一旁、正在輕酌慢飲著茶水的楊集。
本來,徐世業詳細的看完了書信的內容之後,想把前麵幾張中關於接取父親徐蓋及招攬郭孝恪的內容留下。但想了想,還是把書信及李密的軍令公文一並都交給了楊集。事無不可對人言,其中也並沒有太大的忌諱之事,剔除一部分反而會顯得有些小氣。因而,徐世業也就一股腦的全都交給了楊集看,借此也可以顯現出他對楊集的信任和重視。
開始,楊集仍是表現出一副對一切事都很淡漠的表情,輕點了一下頭就接過書信、瀏覽著。但隨著逐漸的看下去,楊集的眉頭就逐漸的皺了起來,瘦削、蒼白的臉上也出現了苦澀的表情。無他,楊集也畢竟還是大隋皇族的嫡係子孫,看到書信中隋軍慘遭敗績、作為大隋帝國象征的東都洛陽瀕臨危境的內容,他心裏還能夠好受得了嗎?
“如此、如此看來,東都洛陽不久之後亦將會淪喪啊!不知將軍對於那位李家逆子(李密)的軍令作何處之?”大致看完了書信和公文之後,楊集仿佛像是牙疼一樣、神色顯得有些痛苦的微微抽搐著臉頰、言語躊躇的向徐世業問到。從楊集的口氣中亦可聽出:他此時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故而,他才把李密稱之為‘李家的逆子’。
“其實,這個結局早已經在本人的揣測之內。故而,在汲郡粗安之後,本人才顯得有些過急的委家兄把先生父女護送而來。不過,先生亦無需太過悲觀。瓦崗也許會取得一時的勝勢?但以本人估測,隋庭的底蘊畢竟還很豐厚,瓦崗如想再更進一步的攻取東都,卻也並非易事。”徐世業沉吟著稍稍的解釋了一下著急把父女二人接來的原因,也隨口安慰楊集道。
“唉……!大勢已頹,此亦乃是早早晚晚的事爾。”表情沉重的楊集,輕輕地搖了搖頭感歎著說到。
“先生說得是!隻是東都以後將落入何人之手卻尚未可知也?”認可的點了點頭的徐世業,仿佛對楊集沒有一絲避諱的緩緩說到:
“有些話,本人份屬瓦崗的一員,本不應自挫銳氣的喪失信心。然智者當自省。今日本人就把心中之所思說於先生,也就算為本人將要懇請先生去辦之事作以解說吧!
瓦崗之所屬,本就隻是一些無有長遠思慮的草莽之人所嘯聚之眾。現在雖有了家世顯赫之李密等的加盟,但李密此人原本就是一個心胸狹窄、極其自負之人。由其給家兄所傳之軍令,先生就可窺其中之一斑:其人現就已經開始不可一世的以為可以掌控天下大局矣!瓦崗之內部互生齷齪、瓦崗盛極而衰亦將不遠。
然天下紛亂若此,又豈僅是瓦崗一支孤旅所促成爾?胸懷宏圖大誌、欲麵南背北而稱尊者實是大有人在。而其中之人,絕不缺乏既擁有雄厚的人脈、又具有著雄才大略者,彼等現在也僅是在覬覦著一個絕佳的機會而已。一旦時機成熟,彼等必將會聲勢浩大的揭竿而起。到那時,則大隋的江山社稷才是真正的堪憂啊!
其中之人,本人也不妨稍向先生列舉一、二。先生可知如今之太原李氏之雄呼?先生可知奸佞之臣宇文氏之過往呼?……”隨著徐世業的娓娓述說,楊集的臉色逾漸的凝重起來。但聽到最後,也不免大生疑惑的說到:
“將軍雖然年少,但見地之高超、為人之坦蕩學生深為敬佩,故而當時才聽從將軍之言、並跟隨將軍前往了黎陽。學生當時也就是想能夠盡一己之所能的幫襯將軍一把,為黎民百姓盡些心力,以贖本乃學生同根同源的煬帝對天下萬民所犯下的罪孽。
然適才將軍之言卻又有些令學生心生疑惑。楊家的江山得自於宇文氏,宇文氏之子孫晝思夜想的欲重奪江山、因此而刻意的在禍亂大隋朝庭學生亦已想到。但將軍所言之太原李氏又將如何?將軍可是說的李淑德(李淵字淑德)這一脈?彼等可是大隋皇室的宗親(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姐妹)呀!彼等又安能生有異心?”
“先生何其愚也!”徐世業滿臉苦笑的感歎著搖了搖頭接著說到:“本人表字弘德先生已知。先生此後就以此來稱之本人吧!否則,先生總是‘將軍、將軍’的,讓一直把先生當成‘亦師亦友’的本人聞之十分的不適……。”
徐世業見楊集仿佛還是像在糾結於之前的問題似的隻是下意識的點了點頭、眉頭緊皺的望著自己,也就接著說到:
“本人適才有些失言的說先生‘愚’,實是心有所感。在無限的權欲麵前,父子、親兄弟尚且會自相殘殺,何況僅僅是皇室的宗親呼?先生本人又曾身犯過何罪而被貶黜遠徙?亦無外乎是煬帝忌憚故師(徐世業自詡是楊爽的隔世弟子)之無人可及的威望爾。
據本人所知,李淑德本人原就極擅藏拙的雄才大略。也許是先生多年遠離朝堂而尚不得而知?現在李淑德之本代子嗣均已成人,且才略均不稍讓乃父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氏一門虎狼也!安能不思吞噬天下?以本人竊思:如有篡隋者,必李氏也。”
“將……、啊,弘德看人、看事之準,學生深信之。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呀!偶思及當年京城曾傳揚‘桃李結子、洪水環繞楊山’的童謠。學生適才尚思是應在李密身上,原來是應在李淑德身上……。不過,學生其實、其實……。不說了,說之亦有些徒亂人意。”感歎著的楊集,仿佛還有話要想說,但話到口邊卻又咽了回去。
而徐世業,由於思維主要集中在遊說楊集去幫他請人上,因而也並沒有太注意楊集的欲言又止。
在楊廣即位之初,曾在京城長安中流傳著一個‘桃李結子、洪水環繞楊山’的童謠。當時曾有人給楊廣預測:這個童謠就如漢末‘黃亂’的‘蒼天將死、黃天當立’、秦末的魚腹藏帛‘陳勝王’一樣,將會有李姓之人起來造反推翻大隋朝挺。
因此,楊廣就信以為真的開始大肆殺戮、貶黜李姓的朝臣權貴。李淵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被貶黜出京,並數次遷徙的先後出任過的河東宣慰大使、太原留守等。
而徐世業同楊集一見麵就有些渲染的把事態說得十分的嚴重,則就是想利用楊集還很在意他身為皇族子孫的身份,為他拉攏到一些目前還心存隋庭的可用之才。
本來,徐世業詳細的看完了書信的內容之後,想把前麵幾張中關於接取父親徐蓋及招攬郭孝恪的內容留下。但想了想,還是把書信及李密的軍令公文一並都交給了楊集。事無不可對人言,其中也並沒有太大的忌諱之事,剔除一部分反而會顯得有些小氣。因而,徐世業也就一股腦的全都交給了楊集看,借此也可以顯現出他對楊集的信任和重視。
開始,楊集仍是表現出一副對一切事都很淡漠的表情,輕點了一下頭就接過書信、瀏覽著。但隨著逐漸的看下去,楊集的眉頭就逐漸的皺了起來,瘦削、蒼白的臉上也出現了苦澀的表情。無他,楊集也畢竟還是大隋皇族的嫡係子孫,看到書信中隋軍慘遭敗績、作為大隋帝國象征的東都洛陽瀕臨危境的內容,他心裏還能夠好受得了嗎?
“如此、如此看來,東都洛陽不久之後亦將會淪喪啊!不知將軍對於那位李家逆子(李密)的軍令作何處之?”大致看完了書信和公文之後,楊集仿佛像是牙疼一樣、神色顯得有些痛苦的微微抽搐著臉頰、言語躊躇的向徐世業問到。從楊集的口氣中亦可聽出:他此時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故而,他才把李密稱之為‘李家的逆子’。
“其實,這個結局早已經在本人的揣測之內。故而,在汲郡粗安之後,本人才顯得有些過急的委家兄把先生父女護送而來。不過,先生亦無需太過悲觀。瓦崗也許會取得一時的勝勢?但以本人估測,隋庭的底蘊畢竟還很豐厚,瓦崗如想再更進一步的攻取東都,卻也並非易事。”徐世業沉吟著稍稍的解釋了一下著急把父女二人接來的原因,也隨口安慰楊集道。
“唉……!大勢已頹,此亦乃是早早晚晚的事爾。”表情沉重的楊集,輕輕地搖了搖頭感歎著說到。
“先生說得是!隻是東都以後將落入何人之手卻尚未可知也?”認可的點了點頭的徐世業,仿佛對楊集沒有一絲避諱的緩緩說到:
“有些話,本人份屬瓦崗的一員,本不應自挫銳氣的喪失信心。然智者當自省。今日本人就把心中之所思說於先生,也就算為本人將要懇請先生去辦之事作以解說吧!
瓦崗之所屬,本就隻是一些無有長遠思慮的草莽之人所嘯聚之眾。現在雖有了家世顯赫之李密等的加盟,但李密此人原本就是一個心胸狹窄、極其自負之人。由其給家兄所傳之軍令,先生就可窺其中之一斑:其人現就已經開始不可一世的以為可以掌控天下大局矣!瓦崗之內部互生齷齪、瓦崗盛極而衰亦將不遠。
然天下紛亂若此,又豈僅是瓦崗一支孤旅所促成爾?胸懷宏圖大誌、欲麵南背北而稱尊者實是大有人在。而其中之人,絕不缺乏既擁有雄厚的人脈、又具有著雄才大略者,彼等現在也僅是在覬覦著一個絕佳的機會而已。一旦時機成熟,彼等必將會聲勢浩大的揭竿而起。到那時,則大隋的江山社稷才是真正的堪憂啊!
其中之人,本人也不妨稍向先生列舉一、二。先生可知如今之太原李氏之雄呼?先生可知奸佞之臣宇文氏之過往呼?……”隨著徐世業的娓娓述說,楊集的臉色逾漸的凝重起來。但聽到最後,也不免大生疑惑的說到:
“將軍雖然年少,但見地之高超、為人之坦蕩學生深為敬佩,故而當時才聽從將軍之言、並跟隨將軍前往了黎陽。學生當時也就是想能夠盡一己之所能的幫襯將軍一把,為黎民百姓盡些心力,以贖本乃學生同根同源的煬帝對天下萬民所犯下的罪孽。
然適才將軍之言卻又有些令學生心生疑惑。楊家的江山得自於宇文氏,宇文氏之子孫晝思夜想的欲重奪江山、因此而刻意的在禍亂大隋朝庭學生亦已想到。但將軍所言之太原李氏又將如何?將軍可是說的李淑德(李淵字淑德)這一脈?彼等可是大隋皇室的宗親(李淵的母親和楊廣的母親是姐妹)呀!彼等又安能生有異心?”
“先生何其愚也!”徐世業滿臉苦笑的感歎著搖了搖頭接著說到:“本人表字弘德先生已知。先生此後就以此來稱之本人吧!否則,先生總是‘將軍、將軍’的,讓一直把先生當成‘亦師亦友’的本人聞之十分的不適……。”
徐世業見楊集仿佛還是像在糾結於之前的問題似的隻是下意識的點了點頭、眉頭緊皺的望著自己,也就接著說到:
“本人適才有些失言的說先生‘愚’,實是心有所感。在無限的權欲麵前,父子、親兄弟尚且會自相殘殺,何況僅僅是皇室的宗親呼?先生本人又曾身犯過何罪而被貶黜遠徙?亦無外乎是煬帝忌憚故師(徐世業自詡是楊爽的隔世弟子)之無人可及的威望爾。
據本人所知,李淑德本人原就極擅藏拙的雄才大略。也許是先生多年遠離朝堂而尚不得而知?現在李淑德之本代子嗣均已成人,且才略均不稍讓乃父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氏一門虎狼也!安能不思吞噬天下?以本人竊思:如有篡隋者,必李氏也。”
“將……、啊,弘德看人、看事之準,學生深信之。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呀!偶思及當年京城曾傳揚‘桃李結子、洪水環繞楊山’的童謠。學生適才尚思是應在李密身上,原來是應在李淑德身上……。不過,學生其實、其實……。不說了,說之亦有些徒亂人意。”感歎著的楊集,仿佛還有話要想說,但話到口邊卻又咽了回去。
而徐世業,由於思維主要集中在遊說楊集去幫他請人上,因而也並沒有太注意楊集的欲言又止。
在楊廣即位之初,曾在京城長安中流傳著一個‘桃李結子、洪水環繞楊山’的童謠。當時曾有人給楊廣預測:這個童謠就如漢末‘黃亂’的‘蒼天將死、黃天當立’、秦末的魚腹藏帛‘陳勝王’一樣,將會有李姓之人起來造反推翻大隋朝挺。
因此,楊廣就信以為真的開始大肆殺戮、貶黜李姓的朝臣權貴。李淵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被貶黜出京,並數次遷徙的先後出任過的河東宣慰大使、太原留守等。
而徐世業同楊集一見麵就有些渲染的把事態說得十分的嚴重,則就是想利用楊集還很在意他身為皇族子孫的身份,為他拉攏到一些目前還心存隋庭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