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三日,國際評估團給出了最終評估結果。


    雖然這份評估結果並非對美韓完全不利,比如土地交換比例僅為三點五,而且韓國將保留東北部地區幾個主要城市,比如束草與江陵的管轄權,但是在評估結果公布後,韓國當局率先表示無法接受。


    韓國表了態,美國就不好下台了。


    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隻是韓國不答應,美國不能越俎代庖。


    韓國表示無法接受,主要是割讓這麽多土地,讓韓國政府無法向民眾交代。韓國國內也刮起了一股風潮,幾乎所有韓國人都認為,如果韓國政府在此基礎上簽署停戰協議,等於出賣了國家與民族。


    不管怎麽說,沒有任何一名韓國政治家願意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談不成,隻能開打。


    一月二十四日,臨時停火宣告結束。


    當天淩晨,誌願軍全線發動進攻。


    去,誌願軍打得很猛,但是戰場上,誌願軍很有章法。


    在突擊方向的選擇上,黃峙博沒有選擇攻打由美軍裝甲師守衛的首爾,而是把主攻放在了春川。


    作為江原道的首府,春川的軍事價值不比首爾低多少。


    別的不說,在春川周圍五十公裏範圍內,至少有十一座軍用機場,部署了聯軍的近六百架戰術戰鬥機。更重要的是,春川是韓國東北部地區通往首爾的交通樞紐中心,隻要打下春川,就能對首爾形成戰略大迂回。


    如此重要的地方,聯軍不可能不守。


    守衛春川的主力,正是美軍,隻不過是國民警衛隊。此外,在春川附近還有大約十五萬韓軍,包括幾支主力部隊。在春川西邊,美軍第二裝甲師隨時可以增援,東麵則有部署在江陵的韓軍第九裝甲師。


    黃峙博出動的,僅有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


    麵對聯軍固若金湯般的防線,誌願軍缺乏攻堅能力的問題再次暴露出來。


    打到二十五日夜間,第四十七集團軍才在春川北麵的仁嵐裏取得突破,攻占了這座至關重要的城鎮。


    此時,聯軍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春川。


    次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美軍第二裝甲師的反擊部隊遭遇,在仁嵐裏南麵激戰數小時,直到主力部隊趕上之後,誌願軍才擊潰了美軍的反擊兵力,隻是在天黑之前,仍舊沒能到達春川郊外。


    如果不是誌願軍在全線發起進攻,恐怕增援春川的不僅僅是第二裝甲師的一個旅了。


    二十七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部隊看到了春川,隨後在第十三集團軍的協助下進行戰術包抄。


    當天下午,誌願軍完成了對春川的包圍行動。


    這下,韓國人首先坐不住了。


    誌願軍動用兩個集團軍攻打春川,肯定是誌在必得,如果春川失守,聯軍不但會損失最為重要的前沿空軍基地,誌願軍還能沿著鐵路線向首爾進攻。更重要的是,如果誌願軍不打算直接攻打首爾,而是進行戰略大迂回,就能沿著高速公路向南推進,從原州繞過大首爾地區的防線,到達首爾南麵。此外,誌願軍甚至能夠直接從原州南下,沿著高速公路線直接進軍釜山。


    可以說,春川是絕對不能丟的戰略要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誌願軍打下春川,等於突破了三八線南麵的縱深防禦地帶,打開了韓國的門戶。


    一時之間,韓國上下幾乎絕望了。


    要知道,春川隻有一個美軍的國民警衛隊師,以及幾萬不那麽可靠的韓軍。


    在此之前,第二裝甲師的增援部隊已經被誌願軍擊潰,而第九裝甲師的增援部隊離春川還有幾十公裏呢。


    有意思的是,韓國當局在這個時候想到了談判。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李章珠親自給博茨曼打了電話,提出向誌願軍提出停戰談判,韓國願意在交換土地的問題上做出讓步。


    這個時候再醒悟,恐怕有點晚。


    重要的是,博茨曼並不認為誌願軍能夠打下春川。


    在他眼裏,戰局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


    誌願軍的進攻非常凶猛,效率也不算低,三天就打到了春川,把戰線往南推進了大約五十公裏。


    隻是,在圍攻春川的時候,誌願軍在其他方向上均沒取得突破。


    西線,第一裝甲師非常牢固的把守著臨川江南岸的防線,誌願軍三天內發動的多次進攻均被擊退。東線,美軍國民警衛隊師也牢牢站在防線上,讓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數次進攻不得不抱憾而歸。


    得簡單一點,隻要聯軍在春川頂住了誌願軍的猛攻,就能穩住整條戰線。


    這樣一來,攻打春川的誌願軍部隊反而成了突出部,側翼防線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聯軍突破。


    博茨曼沒有做出調整,隻是命令春川的守軍必須死守陣地,絕對不能後退。


    在他看來,隻要春川能堅持幾天,戰局就會逆轉。


    原因很簡單,誌願軍的後勤保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雖然在攻占了開城之後,誌願軍打通了鐵路線,能夠把大批作戰物資運往開城,而且在後方的防空部署上投入重兵,至少部署了三十個裝備了先進防空係統的防空營,使得聯軍的遮斷轟炸效率大大降低,但是從開城到中部戰線,還有一百多公裏山路,到春川的話還得加上近百公裏的山路,而誌願軍的公路運輸能力並不強,很難及時把作戰物資送到前線部隊手裏。


    從前幾次戰役來看,誌願軍的持續進攻能力在七天到十天之間。


    已經打了三天,再堅持幾天,誌願軍就將彈盡糧絕。


    做出這個判斷後,博茨曼著手部署反擊兵力。


    雖然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還沒有完全形成戰鬥力,但是美軍至少能從第二裝甲師抽調兩個旅,如果誌願軍在西線的進攻沒有取得突破,還能從第一裝甲師抽調兩個旅,足以擊潰攻打春川的誌願軍。


    重要的是,等到幾天之後,也就是十一月底,隨著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歸建,博茨曼能在春川投入兩個師的反擊兵力。


    如此強大的反擊力量,別說打退誌願軍,還能發起戰役級別的反擊,一舉打過三八線。


    隻是,情況沒有博茨曼想像的那麽美好。


    二十七日夜間,在完成了對春川的包圍之後,第四十七集團軍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在聯軍的陣地外開始構築防線。此時,協助第四十七集團軍作戰的第十三集團軍也撤了下去,在後方扮演戰役預備隊。


    讓博茨曼震驚的是,在二十八日,誌願軍仍然不為所動,甚至沒有主動炮擊春川。


    誌願軍想幹什麽?


    僅僅通過包圍來讓春川守軍投降嗎?


    顯然,這是不大靠譜的事。作為中部戰線上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春川一直是三八線上聯軍的主要物資儲備地。在誌願軍打過來之前,存放在春川的物資足夠二十萬地麵部隊消耗半年。


    以誌願軍的實力,顯然無法保衛春川半年以上。


    圍而不打也就算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博茨曼不得不擔心了。


    撤下去的第十三集團軍沒有閑著,除了幫助第四十七集團軍運送作戰物資之外,還在春川北麵大約二十公裏處開始修建戰略防線。


    不是一般的防線,而是由眾多永備火力點與地下坑道組成的戰略防線。


    當時,聯軍的偵察機至少發現誌願軍向前方運送了上千台工程設備,誌願軍還就地取材,生產修建防禦工事所需的原材料。


    很明顯,誌願軍不打算走了,而是要留在這裏。


    當然,誌願軍還做了很多事,比如投入數千名工程兵,加固從金華到春川的公路線,並且在沿途的所有河道上搭建了多座備用舟橋。


    這些努力,有著共同的目的:解決前線部隊的後勤保障問題。


    誌願軍猛攻春川,博茨曼還很高興。現在,誌願軍不進攻了,而是麵對麵的修起了防禦陣地,博茨曼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防線就此固定下來,韓國又要丟掉大約三千平方公裏的國土。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誌願軍在春川站穩腳跟之後,遲早會打下春川。此外,解決了後勤保障問題,誌願軍能在春川投入更多兵力,或者動用更多的後勤保障力量,支持其他部隊在其他方向上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當時,已經有了這種跡象。


    別的不說,如果誌願軍把用來修路的工程部隊派給第六十五集團軍,誌願軍就能在東線取得更大的突破,占領更多的土地。


    到這個時候,還看不出黃峙博的企圖,博茨曼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了。


    可以說,黃峙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穩步推進,蠶食韓國的土地,然後讓韓國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結束這場戰爭。


    隻要誌願軍穩步推進,聯軍反敗為勝的機會就非常渺茫。


    別說持續幾年,就算持續幾個月,韓國當局也將被迫在極為不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


    對美國來說,停戰不是壞事,可是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下停戰,美國當局肯定無法接受。


    要知道,韓國不是美國唯一的盟友。


    如果美國無法確保韓國的基本安全,其他盟友會怎麽看待美國?


    題是,如何應付誌願軍的蠶食戰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燃燒的海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