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出最後一板斧,印度也沒轍了。


    因為不能確定印度是否還擁有戰略反擊能力,所以在下午一點左右,中國空軍、海軍與二炮進行了第三輪戰略打擊。


    這輪打擊中,重點目標是印度的核武器與導彈武器技術專家。


    相對而言,效果並不理想。


    當時,印度已經疏散了主要技術人員,如果擴大轟炸範圍,必然導致平民傷亡,從而在政治上遇到麻煩。


    轟炸行動在下午…前結束,效果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隻是在隨後的數年之內,二部等情報部門從未放鬆警惕,一直在巴基斯坦等國情報機構的支持下,追殺印度的核武器與導彈武器專家,先後除掉了數十個目標,使印度的核技術與導彈技術倒退了數十年。


    這些行動,也一度把二部推上風口浪尖。


    搞得最大的一次是在二零二九年七月,二部的一名諜報人員在公共場合,刺殺了印度的核武器專家易卜拉辛,導致數十名平民傷亡,該諜報人員也落入印度情報機構手中。雖然印度沒能從他身上獲得有用的東西,但是這起事件直接導致李國強引咎辭職,二部差點被解散重組。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三十一日下午四點,印度總理克魯沙發表停火聲明,宣稱印度將從二十點整開始,進行單方麵停火。


    半個小時後,美國總統麥克米倫公開表示,將出麵促成交戰雙方停火。


    北京時間下午六點半,在印度宣布的停火時間前半個小時,中國國防部宣布,將接受印度的停火提議,在新德裏時間二十點停火。


    五分鍾後,巴基斯坦國防部長也宣布,將在二十點停火。


    隻是,停火不等於停戰。


    因為在新德裏時間十九點整,中國海軍陸戰隊登上了南安達曼島,並且按照計劃向布萊爾港發起進攻。雖然布萊爾港的守軍頂住了陸戰隊的猛攻,但是到二十點,陸戰隊的機降部隊已經攻入港區。


    新德裏時間二十點整,三方正式停火。


    十五分鍾後,中國外交部向美國駐華大使提交了停戰協議初稿,明確要求印度陸軍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撤離錫亞琴冰川,並且在戰前的軍事分界線上撤退十公裏,在印巴雙方建立軍事隔離區。


    相對而言,這點要求不算過分。


    在這份初稿中,中國外交部提到,可以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或者是第三方組成的多國部隊負責看管軍事隔離區。


    也就是說,巴基斯坦軍隊不會越過軍事隔離區,更不會占領屬於印度的資源。


    隻是,另外一點要求就很難讓印度接受了。


    這個要求就是,布萊爾港的印度軍隊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投降,把港口、機場等關鍵設施移交給中國陸戰隊,然後再進行中印直接談判。如果印度軍隊沒有及時投降,停火將在八月一日二十點結束。


    美國大使當即就提出,中國的要求太過分了。


    隻是,大使的作用隻是傳遞信息。


    半個小時後,中國提出的停戰協議初稿就送到了印度總理手上。


    克魯沙的感受可想而知,中國絕對不會像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初那樣,在得勝之後主動撤退到戰前實際控製線之後。


    中國海軍大動幹戈,就是為了占領布萊爾港。


    問題是,印度能夠拒絕嗎?


    戰爭還沒結束,主動權掌握在中**隊手裏。隻要繼續打下去,印度不但會丟掉布萊爾港,還會丟掉整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為了牽製印度空軍,巴基斯坦還會在克什米爾地區發動反擊。


    結果如何,克魯沙心裏非常清楚。


    最多隻需要一個月,中國就能占領整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巴基斯坦也有可能攻占整個克什米爾地區。


    更重要的是,隻要戰火重燃,中國就會對印度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


    也許中國不會使用核武器,但是肯定會重點打擊印度的基礎設施,特別是工業設施,使印度倒退半個世紀。


    問題是,印度能夠接受中國開出的條件嗎?


    克魯沙同樣清楚,隻要簽署了這份停戰協議,印度將失去南亞霸主的寶座,而且在中國麵前永遠都抬不起頭來。


    對印度總理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兩難決策。


    事實上,對美國來說,中國開出的條件也無法接受。


    關鍵不在錫亞琴冰川,因為美國不缺稀土,還能通過出口稀土大賺一筆。關鍵是布萊爾港,如果中國獲得了這座港口,就能控製馬六甲海峽,連接上瓜達爾港。如果隨後在斯裏蘭卡獲得軍港,中國則能在印度洋上建立起一條完整的航線,確保前往中東、東部非洲與歐洲的航線暢通無阻。


    從戰略上講,布萊爾港的價值不亞於新加坡。


    更重要的是,這肯定是中國進軍中東的前兆,或者說是進軍中東的跳板。隻要讓中國在布萊爾港站穩腳跟,美國就別想獨霸中東。要不了幾年,隨著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中東將再次成為火藥桶。


    對美國來說,這絕對不能接受。


    要知道,中東擁有的不僅僅是石油。


    在美國的戰略中,遏製中國的主要手段有兩個,一是在中國周邊建立戰略防線,二是在經濟上打壓中國。


    目前看來,第一種手段已經沒有多少效果了。


    要想阻止中國崛起,就得在經濟上做文章,而主要戰場在金融與資源領域。


    嚴格說來,金融與資源屬於同一個範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原因很簡單,自從美元與黃金脫離關係後,支撐美元幣值的正是大宗商品,特別是現代社會最不能缺少的資源,而這其中又以能源為主。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石油不再以美元定價,美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中國需要來自中東的石油,其每年進口的近五億噸石油中,三億噸來自中東,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從對進口的依存度上看,中國已經超過百分之六十,而美國隻有百分之三十七。


    也就是說,中國更需要來自中東的石油。


    這也不難理解,中國為什麽要把重點放在南亞,因為隻有通過南亞,才能保護運送石油的戰略航線,也才能把手伸入中東。


    如果僅僅是石油,美國還可以高枕無憂。


    不管怎麽說,中東的產油國中,隻有伊朗與中國的關係比較密切,沙特、科威特、伊拉克與阿聯酋都是美國的盟國。隻要與中國直接對抗,這些國家都會站在美國這一邊,因此中國還沒有能力在中東地區挑戰美國。


    問題是,石油貿易直接決定了美元的價值,也就決定了美國在金融領域的地位。


    過去幾年間,中國已經與伊朗、委內瑞拉、尼日利亞、蘇丹等產油國達成協議,用人民幣直接購買石油,而這些國家則用人民幣從中國采購軍火、工程設備、以及支付其他貿易與工程款項。


    隻要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增強,很難保證其他國家不會接受人民幣。


    要知道,在高端商品領域,中國的競爭力已經大大增強,能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向其他國家提供性能不算太差的產品。拿航空產品來說,中國生產的兩百座級客機在性能上不比波音與空客的同類產品差多少,價格卻隻有兩者的三分之二,而且後期維護與保養的費用更加低廉。在汽車領域,中國不但是第一大汽車生產國與第一大汽車消費國,還是僅次於德國與美國的第三大汽車出口國,其價格低廉的汽車銷售到了一百多個國家,甚至在美國市場也有占有率。


    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等於提高了人民幣的認同度。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別的國家能夠在中國買到想要的產品,而且能夠在中國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那麽中國就可以在金融政策上采取強硬立場,即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迫使其他國家儲備人民幣。


    這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卻更加致命。


    不管是美國總統,還是金融界的知名人物,都非常清楚,中國正在推行的戰略就是要在金融上打垮美國。


    在這套戰略中,進軍印度洋隻是手段,不是目的。


    隻有這個手段開始發揮作用之後,中國才會展開下一步行動,讓美國不得不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內迎接挑戰。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金融戰略不僅僅在打擊美國,還在鼓舞其他國家。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動搖美國在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


    如果其他有實力的國家認為這是推翻美元霸權的大好時機,比如歐洲趁機擴大歐元的影響力,俄羅斯再來插上一手,後果將不堪設想。說不定,到時候連日本也會參與進來,在美國背後捅上一刀。


    為此,美國必須阻止中國進軍印度洋。


    當天晚上,麥克米倫就給克魯沙打了電話,表示美國不支持中國的無理要求,除了在外交上進行努力,會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印度渡過難關。


    顯然,麥克米倫也有點左右為難。


    此時再介入,顯然太晚了,即便美國出兵,也不見得能夠幫助印度取勝,而且中國絕對會做出更加強烈的反應。


    問題是,不表態,印度就會低頭。


    這下,決策權落到了克魯沙手上。


    退一步,戰爭就會結束。


    不退讓,戰火將再次點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燃燒的海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