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牧浩洋繼續與麥克馬拉曼磋商。
當時,除了軍方基礎之外,中美還在政治、外交、科學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接觸,並且與歐盟、俄羅斯等大國進行了磋商。
磋商的內容都一樣:應對自然災害。[bsp;九月三十日,全球環境事務組織在經過三次全體會議之後,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在十月上旬發射一顆遙感氣象觀察衛星,對北極冰蓋的融化程度進行一次準確的調查,以確定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
當天,中國、美國、歐盟與俄羅斯就各自提交了行動方案。
因為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還沒清理掉,所以發射衛星的風險非常大。四方在緊急磋商後,決定各自發射一顆遙感衛星,而且四顆衛星上都有四方提供的遙感觀察設備,確保隻要有一顆衛星進入大橢圓軌道,就能完成遙感觀測任務,而且任何一顆衛星發回的數據,都能得到四方承認。
十月二日,俄羅斯率先行動。
當天上午八點左右,一枚搭載了遙感氣象衛星的“質子-x”巨型火箭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離開大氣層後,在即將進入近地轉移軌道的時候,第二級火箭發生爆炸。
根據地麵雷達探測到的情況,火箭被一塊大約十公斤重的太空垃圾擊中。
兩天後,歐洲航天局展開行動,用一枚“阿裏亞納-9”型超級火箭,發射一枚規格相同的遙感氣象衛星。
結果也很糟糕,火箭剛剛離開大氣層就偏離了軌道,隨後在離地麵大約三百公裏處發生爆炸。起因不是太空垃圾,而是第二級火箭出了故障。衛星沒能進入轉移軌道,成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垃圾。
十月五日,美國發射了衛星。
在精確選擇發射時機後,火箭順利進入近地轉移軌道,並且完成了分離,但是在第三級火箭推動衛星進入大橢圓軌道的時候,完全暴露在外的衛星遭到太空垃圾撞擊,在進入大橢圓軌道之後沒能正常工作。
直到十月七日,中國才發射衛星。
與美國一樣,中國的航天發射部門精確選擇了發射時機,盡可能的避開了太空垃圾的密集區域。更重要的是,在吸取了前麵三次發射失敗的經驗之後,中國航天部門在衛星外裹上了一層厚度接近半米的防護罩。
北京時間十一點三十三分,衛星順利進入大橢圓軌道,並且正常啟動。
兩個小時後,衛星從北極上空通過,發回了第一組照片。
當時,衛星上總共有四台攝像機,兩台是可見光攝像機、一台是紅外攝像機,一台是雷達成像攝像機。這四台攝像機分別由中美歐俄提供,而且采用了各自的通信頻段,確保四方都能收到信號。
隨後,衛星由從南極上空通過。
雖然衛星的主要任務是觀測北極冰蓋的融化情況,但是南極肯定受到了影響,而且南極冰蓋的容量是北極冰蓋的數十倍。如果南極冰蓋大規模融化,不管人類采取什麽措施,災難都無法避免。
當天晚上,四國科學小組給出了第一份評估報告。
情況非常糟糕,與二零三五年一月中旬相比,北極冰蓋已經融化了百分之八十,而且沒有凍結的跡象。要知到,在正常年份,北極冰蓋將在八月中旬縮小到最低限度,在九月份就開始凍結。按照科學家預測,北極冰蓋還將繼續融化,最快能在十一月初轉好,也許要到十一月底才會好轉。這樣的話,不進行人為幹預,北冰洋不可能在今年冬天完全凍結,明年六月份就將完全融化。
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中國的氣象學家與地質學家早已做出預測,如果北極冰蓋在二零三六年完全融化,將不可避免的迎來小冰河期,而且是在二十年到五十年之內形成的小冰河期,氣溫降低速度是以往小冰河期的十倍。如此劇烈的氣溫變化,將導致氣候急劇變化、物種大規模滅絕,人類也難以幸免。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還發出了新的警告:南極冰蓋也在融化。
雖然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比不上北極冰蓋,而且影響也小得多,主要是靠近南極洲的大多是深海寒流,而不是淺海暖流,冰蓋融化之後,低溫海水將沉入深海,隻會增強洋流,而不會削弱洋流,但是不加控製的話,南極冰蓋大規模融化,釋放出的水量將是北極冰蓋融化後的好幾倍,將導致海平麵上升五米左右,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線附近,像紐約、上海、倫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舊金山、聖彼得堡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都將被海水淹沒。
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是: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阻止氣溫急劇升高。
十月八日,牧浩洋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在與麥克馬拉曼會晤的時候,提到了引發火噴發來降低氣溫。
兩天後,中美兩國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中聯名提出了應對方法。
這一天,四國科學小組再次發出警報。
通過三天,總共六十四組衛星照片進行對比,科學家發現,北極冰蓋正在以每天大約十四米的速度消融。雖然這個速度正在減慢,但是科學家不得不推翻之前做出的結論,即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北極冰蓋不會凍結,最快要到十二月初、甚至是十二月底,北極冰蓋才會逐漸凍結。因此到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北極冰蓋的範圍最多能夠達到二零三五年七月份、也是夏季時的範圍。
事實上,這已經是最樂觀的估計了。
因為南極冰蓋也在消融,大量低溫海水注入南大西洋,導致南大西洋的水溫比正常年份低了大約三攝氏度,從而助長了北上的寒流,增強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速度,也就使得更多的高溫海水湧入北極。結果就是,也許到了十二月份,北極冰蓋還在消融,到明年一月份也不會恢複性增長。更糟糕的結果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溫都在降低,因此到二零三六年底或者二零三七年初,全球氣溫將出現報複式驟降,因此氣象學家預測的小冰河期將在二零三七年初到來,而不是二零三八年。
也就是說,留個人類自我拯救的時間隻有一年零幾個月了。
果真如此的話,災難將來得更加猛烈。
正是如此,在十月十日的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大會上,四國科學家聯名提出,應該積極采取行動,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在科學家的嚴正警告下,各國政治家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大會上原則性通過了行動方案,隻是很多細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十一日,美國率先提出,借此機會銷毀所有核武器。
說得準確一點,就是所有有核國家都得接受全麵核查,並且交出全部核彈頭,用於引發能夠改變氣候的超級火山噴發。
當然,絕不僅僅是用光所有核彈頭那麽簡單。
美國代表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比如在消耗全部核彈頭的同時,還得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拆毀所有核設施,特別核原料濃縮設備,封存與銷毀所有與核武器有關的資料,各國的核武器專家則要接受國際組織監督。在今後二十年內,各國不得從事任何與核武器有關的科研項目等等。
對於美國的提議,中國沒有表示讚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答應拿出全部核彈頭,共同拯救人類文明。
問題是,歐盟與俄羅斯都不讚成這麽做。
原因很簡單,對歐盟與俄羅斯來說,核武器是實實在在的安全基石。
除了核武器,當時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如何安頓冰島的一百多萬居民。
雖然在人類文明存亡大義麵前,歐盟表現得非常積極,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歐盟主要成員國都承諾接受與安頓冰島居民,其他歐盟成員國也答應分攤經費開支,但是冰島當局卻沒有給出正麵答複,隻同意盡快進行全民公投,並且由公投結果決定是否全體搬遷到歐洲大陸。
當然,如果沒有別的選擇,冰島的公投結果並不重要。
十月十二日,美國的大西洋艦隊就到達了冰島附近。當天,美國還正式向中國、歐盟與俄羅斯發出邀請,希望共同派遣軍事力量,幫助冰島當局維持秩序,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采取必要的行動。
說白了,如果冰島人不肯搬家,就得采取強製措施。
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犧牲一座島嶼與一百多萬人的家園,根本算不了什麽。
再說了,歐盟已經承諾安頓冰島居民,一百多萬冰島人不會失去家園,隻是需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對於北大西洋上的軍事行動,中國海軍隻象征性的派遣了幾艘戰艦。
十月十九日,中國艦隊到達冰島附近。
此時,聚集在這裏的戰艦已經超過一百艘,冰島的全民公投也即將開始。如果冰島人願意搬家,那麽這些戰艦將護送他們前往歐洲大陸。如果冰島人不願意搬家,這些戰艦上的官兵將登上冰島,強製他們離開家園。
可以說,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萬幸的是,冰島人做出了極為明智的決定。
十月二十日,公投結束,百分之六十八的冰島人選擇了搬家,達到了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支持。
當天下午,第一批冰島移民就登上了歐盟派來的渡輪。
當時,除了軍方基礎之外,中美還在政治、外交、科學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接觸,並且與歐盟、俄羅斯等大國進行了磋商。
磋商的內容都一樣:應對自然災害。[bsp;九月三十日,全球環境事務組織在經過三次全體會議之後,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在十月上旬發射一顆遙感氣象觀察衛星,對北極冰蓋的融化程度進行一次準確的調查,以確定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
當天,中國、美國、歐盟與俄羅斯就各自提交了行動方案。
因為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還沒清理掉,所以發射衛星的風險非常大。四方在緊急磋商後,決定各自發射一顆遙感衛星,而且四顆衛星上都有四方提供的遙感觀察設備,確保隻要有一顆衛星進入大橢圓軌道,就能完成遙感觀測任務,而且任何一顆衛星發回的數據,都能得到四方承認。
十月二日,俄羅斯率先行動。
當天上午八點左右,一枚搭載了遙感氣象衛星的“質子-x”巨型火箭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離開大氣層後,在即將進入近地轉移軌道的時候,第二級火箭發生爆炸。
根據地麵雷達探測到的情況,火箭被一塊大約十公斤重的太空垃圾擊中。
兩天後,歐洲航天局展開行動,用一枚“阿裏亞納-9”型超級火箭,發射一枚規格相同的遙感氣象衛星。
結果也很糟糕,火箭剛剛離開大氣層就偏離了軌道,隨後在離地麵大約三百公裏處發生爆炸。起因不是太空垃圾,而是第二級火箭出了故障。衛星沒能進入轉移軌道,成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垃圾。
十月五日,美國發射了衛星。
在精確選擇發射時機後,火箭順利進入近地轉移軌道,並且完成了分離,但是在第三級火箭推動衛星進入大橢圓軌道的時候,完全暴露在外的衛星遭到太空垃圾撞擊,在進入大橢圓軌道之後沒能正常工作。
直到十月七日,中國才發射衛星。
與美國一樣,中國的航天發射部門精確選擇了發射時機,盡可能的避開了太空垃圾的密集區域。更重要的是,在吸取了前麵三次發射失敗的經驗之後,中國航天部門在衛星外裹上了一層厚度接近半米的防護罩。
北京時間十一點三十三分,衛星順利進入大橢圓軌道,並且正常啟動。
兩個小時後,衛星從北極上空通過,發回了第一組照片。
當時,衛星上總共有四台攝像機,兩台是可見光攝像機、一台是紅外攝像機,一台是雷達成像攝像機。這四台攝像機分別由中美歐俄提供,而且采用了各自的通信頻段,確保四方都能收到信號。
隨後,衛星由從南極上空通過。
雖然衛星的主要任務是觀測北極冰蓋的融化情況,但是南極肯定受到了影響,而且南極冰蓋的容量是北極冰蓋的數十倍。如果南極冰蓋大規模融化,不管人類采取什麽措施,災難都無法避免。
當天晚上,四國科學小組給出了第一份評估報告。
情況非常糟糕,與二零三五年一月中旬相比,北極冰蓋已經融化了百分之八十,而且沒有凍結的跡象。要知到,在正常年份,北極冰蓋將在八月中旬縮小到最低限度,在九月份就開始凍結。按照科學家預測,北極冰蓋還將繼續融化,最快能在十一月初轉好,也許要到十一月底才會好轉。這樣的話,不進行人為幹預,北冰洋不可能在今年冬天完全凍結,明年六月份就將完全融化。
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中國的氣象學家與地質學家早已做出預測,如果北極冰蓋在二零三六年完全融化,將不可避免的迎來小冰河期,而且是在二十年到五十年之內形成的小冰河期,氣溫降低速度是以往小冰河期的十倍。如此劇烈的氣溫變化,將導致氣候急劇變化、物種大規模滅絕,人類也難以幸免。
在這份報告中,科學家還發出了新的警告:南極冰蓋也在融化。
雖然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比不上北極冰蓋,而且影響也小得多,主要是靠近南極洲的大多是深海寒流,而不是淺海暖流,冰蓋融化之後,低溫海水將沉入深海,隻會增強洋流,而不會削弱洋流,但是不加控製的話,南極冰蓋大規模融化,釋放出的水量將是北極冰蓋融化後的好幾倍,將導致海平麵上升五米左右,而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線附近,像紐約、上海、倫敦、阿姆斯特丹、威尼斯、悉尼、舊金山、聖彼得堡這樣的國際大都市都將被海水淹沒。
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是: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阻止氣溫急劇升高。
十月八日,牧浩洋按照黎平寇的意思,在與麥克馬拉曼會晤的時候,提到了引發火噴發來降低氣溫。
兩天後,中美兩國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中聯名提出了應對方法。
這一天,四國科學小組再次發出警報。
通過三天,總共六十四組衛星照片進行對比,科學家發現,北極冰蓋正在以每天大約十四米的速度消融。雖然這個速度正在減慢,但是科學家不得不推翻之前做出的結論,即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北極冰蓋不會凍結,最快要到十二月初、甚至是十二月底,北極冰蓋才會逐漸凍結。因此到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北極冰蓋的範圍最多能夠達到二零三五年七月份、也是夏季時的範圍。
事實上,這已經是最樂觀的估計了。
因為南極冰蓋也在消融,大量低溫海水注入南大西洋,導致南大西洋的水溫比正常年份低了大約三攝氏度,從而助長了北上的寒流,增強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速度,也就使得更多的高溫海水湧入北極。結果就是,也許到了十二月份,北極冰蓋還在消融,到明年一月份也不會恢複性增長。更糟糕的結果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水溫都在降低,因此到二零三六年底或者二零三七年初,全球氣溫將出現報複式驟降,因此氣象學家預測的小冰河期將在二零三七年初到來,而不是二零三八年。
也就是說,留個人類自我拯救的時間隻有一年零幾個月了。
果真如此的話,災難將來得更加猛烈。
正是如此,在十月十日的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大會上,四國科學家聯名提出,應該積極采取行動,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在科學家的嚴正警告下,各國政治家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大會上原則性通過了行動方案,隻是很多細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十一日,美國率先提出,借此機會銷毀所有核武器。
說得準確一點,就是所有有核國家都得接受全麵核查,並且交出全部核彈頭,用於引發能夠改變氣候的超級火山噴發。
當然,絕不僅僅是用光所有核彈頭那麽簡單。
美國代表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比如在消耗全部核彈頭的同時,還得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拆毀所有核設施,特別核原料濃縮設備,封存與銷毀所有與核武器有關的資料,各國的核武器專家則要接受國際組織監督。在今後二十年內,各國不得從事任何與核武器有關的科研項目等等。
對於美國的提議,中國沒有表示讚同,也沒有表示反對,隻是答應拿出全部核彈頭,共同拯救人類文明。
問題是,歐盟與俄羅斯都不讚成這麽做。
原因很簡單,對歐盟與俄羅斯來說,核武器是實實在在的安全基石。
除了核武器,當時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如何安頓冰島的一百多萬居民。
雖然在人類文明存亡大義麵前,歐盟表現得非常積極,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歐盟主要成員國都承諾接受與安頓冰島居民,其他歐盟成員國也答應分攤經費開支,但是冰島當局卻沒有給出正麵答複,隻同意盡快進行全民公投,並且由公投結果決定是否全體搬遷到歐洲大陸。
當然,如果沒有別的選擇,冰島的公投結果並不重要。
十月十二日,美國的大西洋艦隊就到達了冰島附近。當天,美國還正式向中國、歐盟與俄羅斯發出邀請,希望共同派遣軍事力量,幫助冰島當局維持秩序,並且在必要的時候采取必要的行動。
說白了,如果冰島人不肯搬家,就得采取強製措施。
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犧牲一座島嶼與一百多萬人的家園,根本算不了什麽。
再說了,歐盟已經承諾安頓冰島居民,一百多萬冰島人不會失去家園,隻是需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對於北大西洋上的軍事行動,中國海軍隻象征性的派遣了幾艘戰艦。
十月十九日,中國艦隊到達冰島附近。
此時,聚集在這裏的戰艦已經超過一百艘,冰島的全民公投也即將開始。如果冰島人願意搬家,那麽這些戰艦將護送他們前往歐洲大陸。如果冰島人不願意搬家,這些戰艦上的官兵將登上冰島,強製他們離開家園。
可以說,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萬幸的是,冰島人做出了極為明智的決定。
十月二十日,公投結束,百分之六十八的冰島人選擇了搬家,達到了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支持。
當天下午,第一批冰島移民就登上了歐盟派來的渡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