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歐洲聯邦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後,世界變得更不太平。
前麵已經提到,在這場戰爭中,受刺激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戰後不久,法國與德國就開始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並且拉攏了意大利,組成法德意三駕馬車,向其他成員國施壓。
隻是,動作最快的並非歐盟,而是俄羅斯。
二零四六年三月一日,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總統在克裏姆林宮簽署《俄白合並協議》,白俄羅斯正式放棄**地位,成為俄羅斯的特殊加盟共和國,保留包括國防力量在內的、除外交之外的所有自治權。
此事,開啟了俄羅斯在獨聯體內吞並行動的序幕。
白俄羅斯重歸俄羅斯懷抱,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從曆史上看,白俄羅斯本來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或者說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被割讓給德國,後來又部分割讓給波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基本上具備後來的規模。
在經濟上,白俄羅斯早已納入大俄羅斯範疇之內。
別的不說,白俄羅斯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八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為百分之八十、糧食為百分之六十四,此外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占到了白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俄羅斯還是白俄羅斯的第一大出口國。在基礎工業領域,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更加密切,幾乎所有大企業都與俄羅斯有關。此外在文化、習俗等方麵,兩國也有共同基礎,不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
更重要的是,白俄羅斯一直是俄羅斯在獨聯體內的最大支持者。
從某種意義上講,白俄羅斯被俄羅斯當成了向其他獨聯體成員國進行宣傳的典範,因此肯定會重點扶持白俄羅斯。
對歐盟來說,這又是一個天大的刺激。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再怎麽強大,都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暫時對歐盟沒有構成直接威脅,美國也在大西洋彼岸,與歐盟沒有直接厲害衝突,而俄羅斯就在歐盟身邊,衝突與爭端在所難免。
麵對壯大的俄羅斯,歐盟不可能不提防。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不僅僅吞並了白俄羅斯,還在向其他獨聯體國家施壓,甚至與美國越走越近。
在法德等歐洲大國看來,這絕不是什麽好兆頭。
要知道,在過去五十年裏,歐盟已經完成了東擴行動,不但吸收了眾多美蘇冷戰時期的東歐國家,還吸納了向拉托維亞、愛沙尼亞與斯洛文尼亞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已經走到了俄羅斯的大門外。如果俄羅斯統一了整個獨聯體,歐盟與俄羅斯的緩衝區就將完全在俄羅斯的控製之中。
結果如何,任何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想得到。
在誰是歐洲霸主的問題上,歐盟肯定會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
除此之外,隨著俄羅斯發展壯大,法德等國在歐洲的核心地位肯定會動搖,而歐洲一體化就將成為空談。
擺在歐盟國家麵前的現實就是:要麽盡快實現一體化,要麽永遠四分五裂。
受此影響,在二零四七年初,法德兩國率先就組建歐洲聯邦政府的事情進行談判,隨後意大利也加入了進來。
按照法德意的設想,歐洲聯邦將是一個聯邦製國家。在這個“歐國”中,各個歐盟成員國都是聯邦主體的一部分,保留絕大部分自治權,隻是必須遵守聯邦憲法,聯邦政府掌握外交、國防等權力,聯邦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而聯邦政府首腦則由議會選舉產生,政府主要官員也由議會選舉產生。
很明顯,這不是最終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德意提出的“歐洲聯邦”,是一個介於聯邦與邦聯之間的,較為鬆散的政治聯合體,隻是在歐盟的基礎上邁進了一小步,各個聯邦主體依然擁有足夠大的自治權,而聯邦政府的地位並不高。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必須邁出的一步,沒有這一步,也就不可能有下一步。
要知道,在羅馬帝國完蛋之後,歐洲的分裂局麵已經維持了近千年,要想在短期內讓各個民族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沒有來外界的壓力,歐洲至少需要兩百年才能實現統一。
在外界的壓力下,歐洲的統一步伐已經快了許多。
二零四七年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刺激了歐盟,並且幫助法德意贏得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朋友”。
這就是,當年四月份,中國國防部長率團訪問阿根廷,與阿根廷當局簽署了一份總價值近三千億元的軍火貿易合同。
嚴格說來,這次外交訪問的級別並不高。
要知道,在中國主導國防工作的不是國防部,而是總參謀部,一直是由總參謀長代表軍方進行對外訪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筆軍火貿易合同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原因很簡單,當時簽下的隻是意向合同,要到二零四九年,阿根廷當局才會決定是否簽署正式合同,然後要到二零五零之後才會正式執行,三千多億元的貿易額,將在今後十年之內才能陸續實現。也就是說,要到二零六零年,這筆合同才能完成,而到時候阿根廷從中國購買的軍火,恐怕已經過時了。
問題是,這依然讓英國感受到了威脅。
要知道,在南美地區,阿根廷基本上沒有潛在敵國,與智利的糾紛早已解決,與巴西的紛爭也不至於動武。作為偏安一隅的國家,真正讓阿根廷有理由擴充軍備的就隻有懸而未決的馬島紛爭了。
在英國看來,阿根廷擴充軍備,就是為了奪回福克蘭群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
問題是,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是六十多年前那支海軍了,根本不具備在南大西洋上擊敗阿根廷的實力。
別的不說,馬爾維納斯群島離阿根廷本土隻有幾百公裏,在一九八二年的時候,這也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險,可是在二十一世紀四零年代,任何一種還能飛上天的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在一千公裏以上。也就是說,阿根廷根本不需要與英國拚艦隊實力,隻需要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空軍,就能迫使英國認輸。
可惜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根本飛不了這麽遠。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必須單獨作戰,而在隻有兩艘航母的情況下,很難確保奪取製空權與製海權。
說得直接一些,隻要軍火貿易兌現,阿根廷就有能力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
當時,英國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美國求援,希望美國能夠管好自己的後院。
為此,美國也盡了全力,比如在當年年底,策劃了針對阿根廷總統的刺殺行動,希望以此阻止阿根廷擴充軍備。可惜的是,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阿根廷總統不但沒死,還決定盡快從中國引進武器裝備。
結果就是,二零四八年初,阿根廷就獲得了第一批j-31a型戰鬥機。
這裏的“a”不是批次編號,而是國家代號,即針對阿根廷的改進型,以適應阿根廷空軍的作戰需求。
對英國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打擊。
要知道,j-31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達到了五代半水準,比f-44還要先進一些,比皇家海軍的艦載戰鬥機更是先進了整整一代半。雖然j-31a做了簡化,以降低采購成本,讓阿根廷空軍買得起,但是相對而言,這批戰鬥機仍然助長了阿根廷的底氣,讓阿根廷有膽量給英國製造麻煩。
發展到這一步,英國必須考慮戰爭問題了。
當然,在二零四八年,阿根廷還沒有打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實力,因為在當年交付給阿根廷空軍的j-31a隻有十二架,而且飛行員的訓練工作要到二零四九年才能完成,第二批交貨時間訂在二零四九年底。以這個速度,最快也要到二零五零年底,阿根廷空軍才能獲得四十八架j-31a。
除了j-31a,阿根廷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就是j-22了。
也就是說,以阿根廷空軍的擴充速度,恐怕到了二零五零年底,也不見得有能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問題是,英國人沒有這麽理智。
二零四八年初,英國當局就考慮過采取先發製人的打擊,徹底摧毀阿根廷的軍事基礎設施,使阿根廷的武裝力量倒退十年以上。
隻是,英國的軍事實力根本不足以執行這樣的戰略打擊任務。
當時,英國想到的仍然是美國,即希望美國出麵,協助英國皇家海軍作戰。
可惜的是,這次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絕對不會在阿根廷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情況下幫助英國打擊一個拉美國家。美國的理由也很充分,即英國不可能憑借對未來的判斷而悍然對阿根廷發動戰爭。從本質上講,美國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證後院安定。開了這個先例,恐怕所有拉美國家都會倒戈反美。
問題是,英國並不理解這一點,甚至認為被美國出賣了。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二零四八年四月份,英國首相緊急訪問了巴黎與柏林,向法國與德國求援。
到這個時候,向左還是向右,對英國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歐洲聯邦
第一百二十八章歐洲聯邦,到網址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後,世界變得更不太平。
前麵已經提到,在這場戰爭中,受刺激最大的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戰後不久,法國與德國就開始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並且拉攏了意大利,組成法德意三駕馬車,向其他成員國施壓。
隻是,動作最快的並非歐盟,而是俄羅斯。
二零四六年三月一日,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總統在克裏姆林宮簽署《俄白合並協議》,白俄羅斯正式放棄**地位,成為俄羅斯的特殊加盟共和國,保留包括國防力量在內的、除外交之外的所有自治權。
此事,開啟了俄羅斯在獨聯體內吞並行動的序幕。
白俄羅斯重歸俄羅斯懷抱,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從曆史上看,白俄羅斯本來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或者說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被割讓給德國,後來又部分割讓給波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基本上具備後來的規模。
在經濟上,白俄羅斯早已納入大俄羅斯範疇之內。
別的不說,白俄羅斯的石油有百分之七十八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為百分之八十、糧食為百分之六十四,此外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占到了白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俄羅斯還是白俄羅斯的第一大出口國。在基礎工業領域,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更加密切,幾乎所有大企業都與俄羅斯有關。此外在文化、習俗等方麵,兩國也有共同基礎,不存在難以克服的障礙。
更重要的是,白俄羅斯一直是俄羅斯在獨聯體內的最大支持者。
從某種意義上講,白俄羅斯被俄羅斯當成了向其他獨聯體成員國進行宣傳的典範,因此肯定會重點扶持白俄羅斯。
對歐盟來說,這又是一個天大的刺激。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再怎麽強大,都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暫時對歐盟沒有構成直接威脅,美國也在大西洋彼岸,與歐盟沒有直接厲害衝突,而俄羅斯就在歐盟身邊,衝突與爭端在所難免。
麵對壯大的俄羅斯,歐盟不可能不提防。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不僅僅吞並了白俄羅斯,還在向其他獨聯體國家施壓,甚至與美國越走越近。
在法德等歐洲大國看來,這絕不是什麽好兆頭。
要知道,在過去五十年裏,歐盟已經完成了東擴行動,不但吸收了眾多美蘇冷戰時期的東歐國家,還吸納了向拉托維亞、愛沙尼亞與斯洛文尼亞這樣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已經走到了俄羅斯的大門外。如果俄羅斯統一了整個獨聯體,歐盟與俄羅斯的緩衝區就將完全在俄羅斯的控製之中。
結果如何,任何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想得到。
在誰是歐洲霸主的問題上,歐盟肯定會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
除此之外,隨著俄羅斯發展壯大,法德等國在歐洲的核心地位肯定會動搖,而歐洲一體化就將成為空談。
擺在歐盟國家麵前的現實就是:要麽盡快實現一體化,要麽永遠四分五裂。
受此影響,在二零四七年初,法德兩國率先就組建歐洲聯邦政府的事情進行談判,隨後意大利也加入了進來。
按照法德意的設想,歐洲聯邦將是一個聯邦製國家。在這個“歐國”中,各個歐盟成員國都是聯邦主體的一部分,保留絕大部分自治權,隻是必須遵守聯邦憲法,聯邦政府掌握外交、國防等權力,聯邦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而聯邦政府首腦則由議會選舉產生,政府主要官員也由議會選舉產生。
很明顯,這不是最終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德意提出的“歐洲聯邦”,是一個介於聯邦與邦聯之間的,較為鬆散的政治聯合體,隻是在歐盟的基礎上邁進了一小步,各個聯邦主體依然擁有足夠大的自治權,而聯邦政府的地位並不高。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必須邁出的一步,沒有這一步,也就不可能有下一步。
要知道,在羅馬帝國完蛋之後,歐洲的分裂局麵已經維持了近千年,要想在短期內讓各個民族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沒有來外界的壓力,歐洲至少需要兩百年才能實現統一。
在外界的壓力下,歐洲的統一步伐已經快了許多。
二零四七年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刺激了歐盟,並且幫助法德意贏得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朋友”。
這就是,當年四月份,中國國防部長率團訪問阿根廷,與阿根廷當局簽署了一份總價值近三千億元的軍火貿易合同。
嚴格說來,這次外交訪問的級別並不高。
要知道,在中國主導國防工作的不是國防部,而是總參謀部,一直是由總參謀長代表軍方進行對外訪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筆軍火貿易合同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原因很簡單,當時簽下的隻是意向合同,要到二零四九年,阿根廷當局才會決定是否簽署正式合同,然後要到二零五零之後才會正式執行,三千多億元的貿易額,將在今後十年之內才能陸續實現。也就是說,要到二零六零年,這筆合同才能完成,而到時候阿根廷從中國購買的軍火,恐怕已經過時了。
問題是,這依然讓英國感受到了威脅。
要知道,在南美地區,阿根廷基本上沒有潛在敵國,與智利的糾紛早已解決,與巴西的紛爭也不至於動武。作為偏安一隅的國家,真正讓阿根廷有理由擴充軍備的就隻有懸而未決的馬島紛爭了。
在英國看來,阿根廷擴充軍備,就是為了奪回福克蘭群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
問題是,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不是六十多年前那支海軍了,根本不具備在南大西洋上擊敗阿根廷的實力。
別的不說,馬爾維納斯群島離阿根廷本土隻有幾百公裏,在一九八二年的時候,這也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險,可是在二十一世紀四零年代,任何一種還能飛上天的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在一千公裏以上。也就是說,阿根廷根本不需要與英國拚艦隊實力,隻需要打造一支足夠強大的空軍,就能迫使英國認輸。
可惜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根本飛不了這麽遠。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必須單獨作戰,而在隻有兩艘航母的情況下,很難確保奪取製空權與製海權。
說得直接一些,隻要軍火貿易兌現,阿根廷就有能力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
當時,英國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美國求援,希望美國能夠管好自己的後院。
為此,美國也盡了全力,比如在當年年底,策劃了針對阿根廷總統的刺殺行動,希望以此阻止阿根廷擴充軍備。可惜的是,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阿根廷總統不但沒死,還決定盡快從中國引進武器裝備。
結果就是,二零四八年初,阿根廷就獲得了第一批j-31a型戰鬥機。
這裏的“a”不是批次編號,而是國家代號,即針對阿根廷的改進型,以適應阿根廷空軍的作戰需求。
對英國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打擊。
要知道,j-31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達到了五代半水準,比f-44還要先進一些,比皇家海軍的艦載戰鬥機更是先進了整整一代半。雖然j-31a做了簡化,以降低采購成本,讓阿根廷空軍買得起,但是相對而言,這批戰鬥機仍然助長了阿根廷的底氣,讓阿根廷有膽量給英國製造麻煩。
發展到這一步,英國必須考慮戰爭問題了。
當然,在二零四八年,阿根廷還沒有打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實力,因為在當年交付給阿根廷空軍的j-31a隻有十二架,而且飛行員的訓練工作要到二零四九年才能完成,第二批交貨時間訂在二零四九年底。以這個速度,最快也要到二零五零年底,阿根廷空軍才能獲得四十八架j-31a。
除了j-31a,阿根廷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就是j-22了。
也就是說,以阿根廷空軍的擴充速度,恐怕到了二零五零年底,也不見得有能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問題是,英國人沒有這麽理智。
二零四八年初,英國當局就考慮過采取先發製人的打擊,徹底摧毀阿根廷的軍事基礎設施,使阿根廷的武裝力量倒退十年以上。
隻是,英國的軍事實力根本不足以執行這樣的戰略打擊任務。
當時,英國想到的仍然是美國,即希望美國出麵,協助英國皇家海軍作戰。
可惜的是,這次美國的態度非常明確,絕對不會在阿根廷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的情況下幫助英國打擊一個拉美國家。美國的理由也很充分,即英國不可能憑借對未來的判斷而悍然對阿根廷發動戰爭。從本質上講,美國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證後院安定。開了這個先例,恐怕所有拉美國家都會倒戈反美。
問題是,英國並不理解這一點,甚至認為被美國出賣了。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二零四八年四月份,英國首相緊急訪問了巴黎與柏林,向法國與德國求援。
到這個時候,向左還是向右,對英國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歐洲聯邦
第一百二十八章歐洲聯邦,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