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別無選擇
從根本上講,中美基本矛盾不在政治上,而是在經濟上。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傅秀波執政的時候,中國領導階層就有了共識,即中國要想超越美國,首先就得打破由美國製定的遊戲規則,中國必須由遊戲參與者變成規則製定者,才能取代美國。
這個共識,直接決定了中國在接下來三十多年間的基本政策。
顯然,這裏說的規則,不是政治與外交原則,而是利益分配原則,即由誰來決定如何分配全球利益。
從根本上講,這與政治沒有任何關係,而是經濟層麵上的矛盾。
要知道,自從工業**之後,西方集團已經統治全球數百年,即便在此期間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是西方集團之間的鬥爭,東方文明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在國際經濟領域根本沒有發言權。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西方世界領袖,但是最根本的東西並沒發生改變,即真正主宰美國的依然是以財團為首的西方既得利益集團,而其根本目的依然是通過政治、外交、軍事、經濟、貿易、金融、文化、科技等等手段,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
隨著中國迅速崛起,西方集團主掌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
對西方集團來說,結局隻有兩個:一是戰勝以中國為首的東方集團,繼續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保持西方國家的領先地位;二是敗下陣來,把主掌全球利益分配的權力移交給以中國為首的東方集團。
顯然,對西方集團來說,後者意味著毀滅性的結果。
要知道,在國家與民族的鬥爭中,或者說在文明的鬥爭中,掌握了生殺大權的東方集團在對待競爭對手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任何憐憫。就算西方集團不會考慮民眾受到的影響,也會拚死捍衛既得利益。
從這個層麵上講,中美矛盾根本以和平方式化解。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兩個超級大國一步步的走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生死存亡的鬥爭中,西方集團的表現絲毫不比東方集團差,而在其中起到領頭羊作用的正是西方財團。
從某種意義上講,渴望戰爭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主宰美國的財團。
在中日戰爭爆發後,美國財團就開始行動。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早在二零三五年,美國的六大財團就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即通過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費的方式加快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把美國的戰爭潛力釋放出來。
表麵上看,這是還利於民。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財團降低了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讓了出來,從而使勞動者獲益。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財團為了生存必須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國國內經濟不振,那麽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財團將隨同美國消亡而完蛋。
在曆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紀八零年代,裏根政府執政期間,美國的企業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國內消費水平空前高漲,使美國保持了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而美國的軍備擴張也在這十年內達到巔峰,最終使前蘇聯在巨大的軍備競賽壓力下轟然倒塌,使美國兵不刃血的打贏了冷戰。
這次,美國采取的是同樣的辦法。
事實上,也正是從二零三五年之後,美國迎來了二十一世紀增長速度最快、周期最長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扣除全球自然災害期間的三年,從二零三八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幾年還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國內消費市場也因此急劇膨脹。
可以說,在這十多年裏,美國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經濟高速增長。
經濟高速發展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美國的軍費開支連年上漲,而且上漲幅度一直在經濟增長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美國的國防預算已經占到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六,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七,而預計下一財年度的國防開支將占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與中國一樣,巨額軍費開支,已經對美國的經濟造成了負麵影響。
雖然從理論上講,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預期的高,因為中美是地區經濟中心體,軍費開支在很大的程度上轉嫁給了其他國家,比如在美洲經濟共同體中,美國一直是出超國,即通過大量發行美元,從經濟體內的其他國家掠奪資源,滿足本國的發展需求,但是國防開支肯定會在某個時候達到臨界點,導致經濟崩潰。
對財團來說,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引發戰爭。
由此可見,不管有沒有技術上的突破,中美之間的全麵戰爭都在所難免。
到了二零五二年,中國在“重力輻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隻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已。
到這個時候,西方集團已經認識到,美國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雖然在某些領域,美國依然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美國不但沒有優勢,反而有足夠明顯的差距。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隻要不冷不熱的局麵繼續維持下去,美國就將徹底喪失領先地位,而且將在數年之後,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對西方集團來說,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唯一的選擇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二年八月底,也就是外交事務委員會把評估報告提交給白宮後不久,美國總統就召見了六大財團的主要負責人,在白宮商討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問題。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西方財團操作政治的直接結果。
原因很簡單,在白宮與國會擁有重大影響力的外交事務委員會本身就是西方財團成立的機構,其主要職責不是為政治家提供建議,而是為財團服務。更重要的是,該委員會本身就主宰著美國的政治。別的不說,在美國的曆屆聯邦政府中,來自該委員會、以及由該委員會推薦的部長級官員所占比例一直在半數以上,而且主要控製國防部、財政部等重要部門,而在白宮幕僚中,半數以上也是由該委員會推薦的,且主要是國家安全顧問、外交顧問與經濟顧問等重要角色。
由此可見,主宰美國的正是以財團為首的西方利益集團。
在這次會議上,美國的政治家與利益集團代言人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中美全麵戰爭在所難免,而且越早爆發對美國越有利。
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奇怪。
首先在軍事層麵上,中國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已經加快了軍備步伐,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艦隊規模。
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隨著第一批“泰山”級航母下水,中國海軍艦隊的規模已經相當於美軍的百分之七十,回到了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前的水準。更重要的是,中國戰艦的平均役齡比美軍的短得多,因此在作戰性能上比美軍的高得多,雙方艦隊在總體作戰能力上的差距更小。
按照外界估計,在四艘“泰山”級服役之後,中美海軍的差距將變得微乎其微。
顯然,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軍事優勢主要集中在海軍上,而且美國的國防重點也是加強對海洋的控製。
如果美國海軍失去了優勢,那麽美國就沒有足夠的把握擊敗中國。
到二零五二年初,隨著四艘“泰山”級完成舾裝,開始海試,美國海軍受到的壓力明顯增強了不少。
至於陸軍方麵,美國根本沒有優勢。
當然,美國當局也不太重視陸軍,因為在幾乎所有美國人眼裏,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足夠了。
空軍方麵,美國的優勢集中在戰略航空兵上,在戰術航空兵上基本沒有優勢。
很明顯,美國的軍事優勢並不明顯,而且還正在縮小。
按照外界估計,到二零五五年,隨著第二批“泰山”級航母建成服役,美國將徹底喪失軍事優勢。此外,道二零五五年,隨著中國空軍戰略航空兵規模擴大,特別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開始服役,美軍在該領域的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事實上,在世界大戰中,這幾年的優勢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戰爭期間,肯定會把國力集中到軍事領域,用盡一切辦法提高軍事生產力,各種裝備計劃也將提前。如此一來,美國在戰前擁有的微弱優勢,在戰爭期間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內就將被中國追上。
對美國來說,實際上已無退路。
真要等到二零五五年才動手,恐怕最終結局隻有戰敗。
對美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快發動戰爭。
當然,真正的影響還不是在軍事領域,而是在經濟領域,準確的說,是大規模軍備競賽對雙方經濟產生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在大規模軍備競賽的壓力下,誰的經濟體係首先承受不住,誰就得發動戰爭。
第一章極限
二零五二年十月八日,國慶長假後,牧浩洋比往常提前了兩個小時,一大早就來到總參謀部,處理這幾天堆積下來的文件。
建立參謀長會議製度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在牧浩洋離任之後,將由戚凱威首先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雖然黃瀚林一再挽留,希望牧浩洋以海軍參謀長的身份留在總參謀部,但是牧浩洋謝絕了元首的好意,因為在二零五七年之前的過渡時期,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將得到保留。
也就是說,牧浩洋不當總參謀長,依然是海軍司令。
與以往不同的是,海軍司令隻是一個榮譽頭銜,而且海軍司令部的主要工作隻是負責海軍的日常訓練與管理,在重大問題上沒有決策權。如此一來,留在總參謀部的海軍參謀長才是海軍的頭號領導人。
這麽做,也主要是為了推動總參謀部改革。
不管怎麽說,在過渡時期,參謀長會議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不可能把各軍兵種司令部的工作立即移交給總參謀部。
這幾年下來,牧浩洋最大的收獲是戒掉了煙癮。
雖然在注射了抗癌疫苗之後,因吸煙導致肺癌的幾率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但是吸煙總不是個好習慣,而且牧浩洋也上了年紀。用他的話來說,他還希望在退役之後能夠過幾年安穩日子,當一個好爺爺。
戒了煙,不等於沒有了壞習慣。
比如,喝咖啡的勁頭越來越大了。
一般情況下,牧浩洋是早中晚各一杯,而且都是黑咖啡。秘書早就知道他的習慣,因此提前為他準備好了現磨現煮的咖啡。
在這個年代,喝咖啡,特別是新鮮咖啡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原因很簡單,從二零四六年開始,農業工廠幾乎取代了傳統農業,絕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在人造環境下種植出來的。在市場作用下,傳統農業逐漸被淘汰,保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經濟類農作物,比如咖啡豆。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在二零四七年出台了“退耕鼓勵政策”,即鼓勵農民退耕還林,把農田改造成林地與草原,恢複自然生態麵貌,在經濟上給予農民一次性補助。
中國在這麽做,其他國家也在這麽做。
從二零四九年開始,在電能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美國也開始推廣農業工廠,淘汰傳統農業。相對而言,美國主要采取了市場手段,即利用農業工廠在生產效率上的優勢逐步把傳統農業擠出市場。
當然,傳統農業並沒完全被淘汰。
在一些領域,特別是經濟農作物方麵,傳統農業仍然有生存空間。比如,一些需要栽培好幾年才能成熟的農作物,像果樹等,傳統農業就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而且農業工廠在該領域暫時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如此一來,經濟農作物就成了傳統農業的主要項目,這其中就包括咖啡豆。
可惜的是,中國不產咖啡豆,需要從東南亞、南亞與非洲進口。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傳統農業就是“奢侈行業”。原因很簡單,傳統農業的生產效率非常低,因此社會生產成本極為高昂。在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大背景下,導致傳統農業產物的價格非常高昂。
可以說,任何需要過高人力投入的產品,都可以看成是“奢侈品”。
當然,牧浩洋不用為喝的咖啡買單。
在騰耀輝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喝咖啡就成了軍隊內部的流行文化,牧浩洋又把這一文化發揚廣大。結果就是,在牧浩洋擔任總參謀長的第一年,後勤部門就與斯裏蘭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簽署了協議,以年度采購的方式購買咖啡豆與咖啡製品,而這一協議的有效期到本世紀末。
喝完當天的第一杯咖啡,牧浩洋才坐到辦公桌旁。
還沒看完第一份文件,桌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我是牧浩洋……老李啊,你有什麽事……好,我等你過來。”
放下話筒,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陣。
電話是李明陽打來的,而且用的是保密線路。這並沒讓牧浩洋覺得奇怪,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李明陽永遠是那種精力用不光的“超人”,似乎每天都在軍事情報局加班,從來沒有疲憊過。
真正讓牧浩洋覺得奇怪的,還是李明陽的口氣。
很焦急,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急著跟他商量。
想了想,牧浩洋又拿起了文件。反正李明陽正在趕過來,等他到了就知道了,沒有必要勞心費神的去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半個小時後,秘書帶著李明陽走進了辦公室。
讓秘書把處理好的文件拿出去後,牧浩洋去給情報頭頭倒了杯咖啡。
“看樣子,你的咖啡癮比我還大,大清早就喝上了。”
“你可別說,在認識你之前,我很少喝咖啡。”
“這麽說,還是我的錯了?”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老李,大清早的跑過來,不會為了喝杯咖啡吧?”
“當然不是為了喝咖啡。”李明陽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取出了一份文件,丟到了牧浩洋麵前。“這是我們對去年搜集到的情報做出的總結分析報告,我覺得你應該看看,所以就趕了過來。”
牧浩洋拿起一看,是對美國國內情況的分析報告。
雖然這與軍事情報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關係到了美國的軍備水平,所以一直由軍事情報局負責。
“有必要為此專門跑一趟嗎?”牧浩洋有點奇怪,因為這樣的報告,每年都有,而李明陽以前並沒有為此專門來找過他。
“你先看吧,等下我再詳細解釋。”
牧浩洋沒再多問,因為李明陽不是那種沒有目的就做某件事情的人。
這份報告的重點放在了經濟上,而不是軍事上。
按照裏麵給出的總結性結論,美國在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的實際軍費開支已經接近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因為還有數千億美元的秘密開支,而這些大多會用到與軍事有關的項目上,所以軍費開支總額肯定在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此基礎上,李明陽按照美國在過去十年間軍費增長幅度的平均值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在新的財年度,美**費實際開支將達到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在二零五三到二零五四財年度,肯定會突破百分之六十。
這個結論正是李明陽要說明的問題。
早在二零三八年,牧浩洋擔任副總參謀長的時候,就對中美軍備競賽做了預測,認為軍費開支達到中央財政開支百分之六十就是上限,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誰先達到這個水準誰就會挑起戰爭。
當然,這不是毫無根據的論斷。
事實上,做出這個判斷的不是牧浩洋,而是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給出這一論斷的理由非常簡單:當軍費開支占到中央財政百分之六十時,中央政府就得宣布破產。
由此,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誰能堅持得更久一些。
準確的說,誰能在軍備發展不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更加有效的利用軍費,盡可能晚的達到臨界點。
事實上,在二零三八年之後,中美軍備預算就是參照這個標準製訂的。
隻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偏差。
當時,中美雙方都認為,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達到臨界點,但是現在看來,在二零五三年的時候,美國就有可能達到臨界點。原因很簡單,受各種因素影響,美國的軍費利用效率一直不如中國。
當然,除了利用效率,還有社會承受能力的問題。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牧浩洋就委托國內的經濟學家,對中美兩國承受軍備競賽的能力做了評估。
當時,得出的結論是,軍備競賽對中國有利。
原因很簡單:中國在社會經濟體係、民眾忍耐能力、區域經濟體等三個主要方麵的承受能力都超過了美國。
說得簡單一些,百分之六十不是中國的極限。
按照經濟學家給出的結論,中國的實際承受能力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間,當然得有前提條件,即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性經濟體的發展速度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對外轉嫁經濟壓力。
這個結論,直接影響了隨後幾年的國防政策。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之後,中國的國防開支一直略微高於美國。因為人民幣的實際購買能力高於美元,所以中**費開支實際上比美國高得多,也才能在軍備競賽中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從現實意義來看,這等於中國在向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逐年提高軍費開支,彌補前一年度產生的差距。
對美國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
作為政策的主導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麽在二零五五年前後,中美軍備競賽就將迎來分水嶺,到時候要麽是美國經濟轟然倒塌,要麽是美國主動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也就是說,牧浩洋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
當然,李明陽在這個時候趕來,提交給牧浩洋的評估報告中,不會僅僅隻有總結性的結論。李明陽的目的是警告牧浩洋,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因此他就得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來引起牧浩洋的重視。
第二章經濟基礎
在這份報告中,李明陽首先提到了中美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也就是貨幣的價值。
當然,這必須提到人民幣與美元的基礎,即中美兩國黃金的戰略儲備量。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布雷頓森林體係,美元取代英鎊,獲得了全球金融的霸主地位,紐約也因此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是在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之後,即美元不再直接與黃金掛鉤之後,美元的幣值就一降再降,成為了西方集團、特別是西方財團剝削全世界的工具。到了二零一五年之後,隨著美國由戰略擴張轉為戰略防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收縮,美元在全球金融體係中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最嚴峻的挑戰,並且在二零三五年之後失去了霸主地位。
當然,美元敗退,不僅僅是金融上的問題。
從根本上講,地區性經濟體取代全球經濟貿易體係,才是美元敗退的主要原因。說得簡單一些,在排他性地區經濟體中,主導國的貨幣才具備廣泛流動性,而美國主導的地區經濟體隻限於美洲地區,在其他的地區經濟體中,各個主導國都在力推自己的貨幣,增強在經濟體內的控製力。
到這個時候,人民幣已經是與美元平起平坐的全球性貨幣之一。
到二零五零年,把人民幣做為主要儲備貨幣與主要貿易結算貨幣的國家已經達到了六十七個,而美元隻有五十六個、歐元為三十五個、盧布為十三個。如果以主導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為準,以人民幣的影響力為一百分,那麽美元為九十二分、歐元為六十四分、盧布為二十八分。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四大地區性經濟體的地位已經完全確立了下來。
問題是,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還在進行之中,仍然有數十個國家沒有加入任何一個地區性經濟體,而且在已經形成的地區性經濟體中,仍然有很多國家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隨時有可能改變陣營。
在這個大背景下,不管中美歐俄有多麽強大,都得在金融上做出讓步。
最大的讓步,就是讓本國貨幣再次與黃金掛鉤,或者以黃金作為擔保,以此拉攏更多的國家。
首先打這張牌的正是中國。
這也可以理解,人民幣是挑戰者,要想在國際貿易中取代美元,就得具有比美元更好的保值能力,也就得拿黃金做擔保。要知道,任何一種法定貨幣在保值功能上都不可能與黃金媲美。在世界格局大變革的年代,任何一個國家在製訂貿易經濟政策的時候,都會竭力保護自身利益。如此一來,隻有讓人民幣與黃金掛鉤、或者拿黃金做擔保,才能取代美元,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同。
當然,這一政策,也是為了打擊以財團為首的西方集團。
要知道,從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之後,西方財團掠奪與剝削的主要手段就是讓美元等主要貨幣無限製的貶值。為了提高美元的認同度,以此提高美元在金融領域的地位,就得大力打壓黃金。說得直接一點,隻有黃金貶值,才能襯托出美元的重要性,也才能掩蓋美元貶值所產生的影響。
結果就是,在人民幣威脅到美元之前,黃金的價值一直被嚴重低估。
由此產生的另外一個結果是:在人民幣挑戰美元之後,黃金的市場價值在數年之內暴增了數十倍
在黃金的價值得到正確認識之後,大國的金融政策不得不向黃金傾斜。
說得直接一點,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不再是發行的法定貨幣,而是該國儲備了多少黃金。
到二零五一年底,中國的黃金儲備已經高達一萬八千餘噸,其中一萬二千餘噸用做人民幣對外貿易的保值品,即任何一個持有人民幣的國家,都可以按照一定的匯率與中國央行兌換黃金。
隻是,在二零二七年,中國就出台了一項法律,即禁止黃金輸出。
在這方麵,中國的做法與美國一樣,即其他國家兌換的黃金必須儲備在中國,隻能用做貿易結算。
到二零五一年底,美國的黃金儲備為一萬六千餘噸,其中一萬三千餘噸為美元做擔保。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黃金根本無法滿足國際貿易擔保需求,即中美儲備的黃金遠遠低於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與美元。到二零五一年底,貿易領域人民幣的保值率隻有百分之八點六、美元為百分之六點二。也就是說,中國儲備的黃金隻相當於輸出的人民幣的百分之八點六,而美國儲備的黃金僅相當於輸出的美元的百分之六點二。如果出現擠兌,中美都得破產。
受此影響,除了黃金,中美兩國還加大了白銀的儲備量。
到二零五一年底,中國的白銀儲備量已經高達一點七八億噸,美國則達到了二點一四億噸。雖然中美兩國都沒承認白銀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即並不用白銀為貨幣擔保,但是白銀儲備依然對提高貨幣幣值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根本上講,中美兩國在金融領域,都把地區經濟當成主要手段。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限製貨幣的流通範圍,避免出現貨幣炒作現象,加強對貨幣的控製力度。
事實上,這也正是地區經濟體的主要特點。
也正是如此,地區經濟體才成為了超級大國的經濟支柱,也成為了超級大國進行軍備競賽的基礎。
說得簡單一些,沒有地區經濟體,中美的軍備競賽不可能如此激烈。
如此一來,地區經濟體直接決定了超級大國的實力。
相對而言,以中國為首的地區經濟體在總體規模、發展潛力、發展速度等方麵,都優於以美國為首的地區經濟體。
總體規模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體在二零五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三百六十八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占比為百分之二十三,貿易所占比重為百分之六十八,活躍指數為一百三十四分。同一年,以美國為首的美洲經濟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八十二萬億美元,約和三百三十萬億人民幣,其中製造業占比為百分之二十一,貿易所占比重為百分之五十四,活躍指數為一百二十二分。
發展潛力上,亞洲經濟體的人口總量為二十八億(包括印度),人均國民產值為十三萬一千四百元。美洲經濟體的人口總量為十八點六億,人均國民產值為四點四萬美元,約合十七點七四萬元人民幣,折合購買力計算的話,則隻相當於十四萬億元人民幣,僅比亞洲經濟體高了百分之六點四。在衡量發展潛力的時候,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標準,即經濟體的人口結構。在這方麵,亞洲經濟體的優勢極為明顯。在人口平均年齡上,亞洲經濟體隻有三十七歲,而美洲經濟體為四十二歲。在出生率上,亞洲經濟體為百分之…四,美洲經濟體為百分之二點五。這就意味著,如果美洲經濟體的生育率沒有明顯提高、或者亞洲經濟體的生育率沒有明顯降低,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之內,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的比率將達到美洲經濟體的兩倍以上。從發展潛力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之內,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數量將達到美洲經濟體的三倍左右。事實上,在二零五一年,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就為美洲經濟體的一點八倍,可用勞動力比率比美洲經濟體高得多,等於有更多的人從事勞動。
當然,這也表明,亞洲經濟體在提升勞動效率方麵有更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在平時,這意味著亞洲經濟體更加落後,而直接體現就是,亞洲經濟體各國民眾的生活條件比不上美洲經濟體。可是在戰時,這意味著亞洲經濟體隻需要提高勞動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戰爭潛力。
當然,提高亞洲經濟體生產效率的主導權就在中國手上。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中國放鬆對尖端技術的監管力度,就能迅速促進經濟體內的其他國家迅速發展壯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隻要中國不再禁止可控聚變核技術輸出,就能使其他國家的生產效率提高好幾個百分點。
這種後發優勢,也決定了亞洲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快於美洲經濟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在尖端技術上的限製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金融上的不足導致的。說得簡單一些,就是中國儲備的黃金白銀跟不上貿易擴張的需求,盲目擴大經濟體的規模,會產生巨大的風險。比如,當經濟體內的某一個國家強大到足夠儲備能在一夜之間對換掉中國儲備的所有黃金的時候,中國就有可能遭受金融攻擊。對中國政府來說,肯定會防止發生這種事情。在黃金儲備量沒有得到實質性增長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能做的就是控製經濟體的發展速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技術管製限製其他國家的發展速度,使經濟增長速度與黃金儲備的增長速度相當。
當然,這隻是和平時期的政策。
到了戰爭時期,中國政府肯定會放鬆管製,充分利用經濟體的勞動力,把戰爭潛力發揮到極限。
第三章把握機會
經濟決定一切。
根據這些信息,李明陽得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在二零五三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將爆發。
看完後,牧浩洋的心情非常沉重。
“牧總,不是我說閑話,你不應該向戚凱威妥協。”
“妥協?”
李明陽笑了笑,說道:“雖然這事輪不到我來說三道四,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戚凱威根本無法頂替你。”
“你認為,我一個人就能力挽狂瀾?”
李明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拿出了第二份文件。
“這是什麽?”
“昨天半夜收到的,你看看吧。”
“經濟方麵的?”
“當然不是,軍事方麵的,而且與海軍有關。”
牧浩洋一愣,立即接過文件。
確實是軍事情報,而且是美國海軍艦隊的情報。
如果這份情報的內容準確無誤,美軍將在年內把太平洋艦隊的規模提高三分之一,即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三支航母戰鬥群,把太平洋艦隊的總規模增加到十二支航母戰鬥群,其中六支部署在美國本土與夏威夷、三支部署在關島、三支部署在澳大利亞,其中澳大利亞的三支航母戰鬥群將麵向印度洋。這次調動的主要目的,並非加強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而是增強在印度洋的軍事力量,在不削弱太平洋軍事力量的前提上,確保在印度洋方向上獲得兵力優勢。
要知道,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隻保留了兩支航母戰鬥群。
作為海軍將領,牧浩洋一下就看出了這其中的玄機。
很明顯,美軍的這輪部署調動,就是在為開戰做準備。如果美國主動挑起戰爭,那麽其在太平洋上的九支航母戰鬥群足以拖住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甚至能獲得兵力優勢,然後集中力量奪取印度洋的製海權,在中國後院開辟第二戰場,而中國海軍肯定得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作戰。
結果顯而易見,印度洋上的戰鬥,肯定會改變戰爭曆程。
“你怎麽看?”
“我已經做好了部署,情報人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監視美國本土與夏威夷的軍港。關島方向上,得靠海軍自己了,主要是派遣潛艇監視進出港口的艦船。”李明陽歎了口氣,說道,“根據我的經驗,美國正在為開戰做準備,而且很有可能以偷襲的方式打第一槍,隻是誰也不知道美軍會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方式發動偷襲,也不可能知道美軍的偷襲目標,我們隻能被動防禦。”
“老李,這可不像你說的話。”
“是嗎?”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我們認識快四十年了吧。”
“三十八年。”
“你覺得,我是那種喜歡被動防禦的人嗎?”
“當然不是。”
“那麽,你為什麽要提出這樣的建議?”
“我隻是在提醒你,戰爭即將爆發,而作為海軍大將,你有責無旁貸的理由擔負起指揮我軍作戰的重任。”
“問題是,這也不是我留下來的理由。”
“老牧,不管你怎麽想,我必須提醒你,至少在戰爭初期,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章玉廷辦不到,戚凱威更加辦不到。”
“那麽,我該怎麽做?”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你應該知道,總參謀部改革是為了長遠著想,不管什麽人,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也不能免俗,而改革的目的就是避免個人錯誤產生過於嚴重的影響。不管是我、還是老騰、乃至黃總,都在堅定不移的推行軍事改革。”
“我承認改革的重要性,可是也得看時機。至少,騰總與黃總沒有這麽做。”
“這不等於他們不會這麽做。”
李明陽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老牧,你覺得現在跟我爭論這些有意義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避免我軍遭到突然打擊,遭受不可承受的損失,以及如何讓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牧浩洋沒有反駁,因為他無法反駁。
“如果你不大好出麵,我去跟元首說。”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牧浩洋壓了壓手,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非常感激,但是以你的身份,恐怕隻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對我來說,後果根本算不了什麽。”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李明陽有十分明確的目的,而且為了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
當然,牧浩洋更加清楚,如果李明陽出麵提出這件事情,他的地位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因此離開軍事情報局。真要讓牧浩洋選擇的話,他肯定希望李明陽留在軍事情報局,因為李明陽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要知道,即便是馬明濤,在情報工作上依然不如李明陽,國內也沒人比得上李明陽。
“老牧,我已經想好了……”
牧浩洋壓了壓手,說道:“再給我幾天時間,我得好好考慮一下。此外,你覺得美國會在什麽時候動手?”
“年內。”
“能不能再準確一點?”
“按照我的判斷,美軍完成部署之後就會發動戰爭。”
“也就是說,我們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
“差不多吧,以美軍調動的速度,一個月足夠了。”李明陽停頓了一下,說道,“你有什麽想法?”
“不管美國的保密措施做得多到位,開戰前肯定有一些能夠察覺到的跡象。”
“這是當然,至少美軍艦隊會離開港口。”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這隻是表象,或者說隻是某種手段。在判斷美國是否會向我們開戰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更加慎重一些。”
“什麽意思?”
“我也沒想好,隻是覺得不能通過表象做出判斷。”
“問題是,如果不做出判斷,我們就無法正確應對。”
“所以,我們得更加積極主動一些。”
“你是說……”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就應該把握住每一個機會,比如由我們決定到底在什麽時候開打。”
李明陽一愣,隨即鎖緊了眉頭。
“我們在關注美國,cia也在關注我們,是不是?”
“毫無疑問。”
“那麽,我們的為什麽不能做些什麽來影響美國的戰爭決策呢?”
“你是說……”
“比如,讓美國看到一些表象,從而判斷我們會不宣而戰。”
“這樣的話,隻會促成美國首先動手。”
“還要搶在我們前麵動手。”
李明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好了,我們就談這麽多。你開始提到的事情,我會考慮,但是需要一些時間,所以你得有點耐心。”
“行,等你想好再說,不過別拖太久。”
牧浩洋點了點頭,李明陽也就此起身告辭。
等李明陽走後,牧浩洋打電話把周渝生、章玉廷叫了過來。
“既然如此,我們就一不做、二不休,主動向美國宣戰。”
“你覺得可能嗎?”牧浩洋看了周渝生一眼,說道,“不說別的,元首肯定不會批準這樣的軍事行動。除此之外,在美國已經有所防範的情況下,偷襲行動也不可能成功,反而有可能遭受慘敗。”
“可是……”
“我明白你的想法,可是我們更得認清當前的形勢。”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在任何人看來,隻要戰爭不爆發,軍備競賽最終將以美國經濟崩潰結束,就算誰都知道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政治家也不會輕言戰爭。可以說,在戰略上,我們非常被動,而這與我們之前的預測完全一致。”
周渝生暗自歎了口氣,沒有多說什麽。
“既然如此,我們就得提高戰備級別,盡量減輕遭到突然襲擊所承受的損失。”
牧浩洋看了章玉廷一眼,說道:“這樣的話,局勢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作為被動的一方,我們就更難判斷出對手的意圖了。”
“那你說,該怎麽辦?”
“我的意見是,給美國一個發動戰爭的機會。”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有點驚訝,等著牧浩洋說下去。
“如果美國打算發動戰爭,首先要對付的就是我們的艦隊,美軍的初期作戰規劃肯定以奪取製海權為主,所以我覺得,隻要美國當局認為,能夠通過偷襲消滅我們的艦隊,至少重創我們,就會發動戰爭。”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我的意見是,給美國佬一個偷襲我們艦隊的機會。”
“你是不是瘋了?”周渝生一下就叫了出來。
章玉廷也顯得萬分震驚,因為這是拿中國海軍的家底進行賭博。
“我當然沒瘋,給美國佬一個機會,不等於輸光本錢。”
“絕對不能這麽做”
牧浩洋笑了笑,沒有理會周渝生,向章玉廷看了過去。
“你打算怎麽做?”
“讓艦隊回港,進行全麵大修。”
“這……”
“名義上,檢查戰艦的狀態。如果有需要,可以人為的製造一些事故,讓那些剛剛做了檢修的戰艦回來。”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在具體安排上,必須小心謹慎,既能讓美國相信時機已經成熟,又不能承擔太大的風險。總而言之,就是讓美國佬空歡喜一場,以間接的方式發動戰爭。”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老周,你怎麽看?”
“我?”周渝生咬了咬牙,說道,“反正我說了也沒用,我隻有一個要求,別拿潛艇部隊開玩笑。”
“這怎麽叫開玩笑?”
周渝生歎了口氣,沒有跟牧浩洋爭辯。
事實上,誰都知道,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關鍵不是誰打第一槍,而是誰有把握來打響第一槍。
第四章各算各的
李明陽的判斷非常準確,到了二零五二年底,美國當局麵對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在什麽時候打對美國最有利。
二零五二年初,五角大樓就向白宮提交了一份戰爭計劃。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這份計劃是美國總統盧卡斯通過國家安全顧問鮑威爾提出,由國防部長麥卡錫與參聯會主席喬丹海軍上將組織製訂的,主要參考了的情報,以及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評估報告。作戰計劃的主體內容,就是如何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一舉殲滅中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
顯然,這份戰爭計劃的可行性並不大。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有三座大型海軍基地,三分之一以上的戰艦常年在太平洋上活動,還有三分之一的戰艦隨時能夠出港,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艦在母港內進行維護保養。突然襲擊,最多隻能消滅留在港口裏麵的中國艦隊,而出海巡邏的中國艦隊、以及在戰爭爆發時緊急出港的中國艦隊仍然具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也就有足夠的把握在太平洋上扭轉戰局。
受此影響,五角大樓開始修改這份戰爭計劃。
當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聚集在一起,給美軍發動突然襲擊的機會。
顯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隻要沒有意外情況,中國艦隊不會同時返回軍港,也沒有理由集中活動。
事實上,在戰爭烏雲壓頂的情況下,美國艦隊也采取了同樣的部署策略,始終保持三分之一以上的戰艦在外活動。
為此,就得想辦法讓中國艦隊同時返回港口,或者同時出現在某個地方。
前者不大可能實現,那就隻能在第二種可能上做文章了。
五角大樓想到的,正是中國的軟肋:印度洋。
按照由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隻要美國宣布向澳大利亞增派三支航母戰鬥群,而且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主要在印度洋活動,中國海軍就會向印度洋增派艦隊,甚至會由此認為戰爭即將爆發。到這一步,美國隻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讓中國海軍把主力艦隊派往印度洋。
這件事情很簡單:把艦隊派往迪戈加西亞。
從戰略上講,迪戈加西亞是美軍在印度洋上的主要立足點,也是美國把戰火燒到中國後院的主要支撐點。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國海軍就把迪戈加西亞當成眼中釘,因此把兩支航母戰鬥群全部留在了西印度洋艦隊,隻在東印度洋艦隊保留了兩艘巡洋艦,沒有部署航母戰鬥群。
中國海軍的這一部署,也證明了中國海軍奉行進攻戰略。
說得直接一點,在美軍沒有向迪戈加西亞部署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將在戰爭爆發後攻打迪戈加西亞,拔除這顆眼中釘,再揮師西進,封鎖與摧毀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
當然,中國海軍此舉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垮美國海軍,而是保護印度洋的戰略航線。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向迪戈加西亞派遣航母戰鬥群,肯定會被中國海軍當成開戰前的主要信號。
換個角度看,就可以確定,隻要美軍在印度洋上有大動作,中國就會為開戰而準備。
從軍事上講,中國首先要保證的不是太平洋上的製海權,因為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控製的區域還不到美國海軍的十分之一,加上在本土外圍防線上精心營造了十多年,中國海軍有足夠的把握把美軍擋在離本土一千公裏外的地方,確保本土不會遭受大規模打擊,而其印度洋航線更加脆弱。
如此一來,中國海軍肯定會力爭在開戰之後,首先鞏固印度洋上的製海權。
說得直接一些,就算中國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也會在美國向印度洋增派艦隊之後,把主力派往印度洋。
喬丹上將的意圖很明確:在中國艦隊奔赴印度洋的時候下手。
要知道,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的通道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因此隻要控製了這三條海峽,美軍艦隊就能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消滅聚集在一起的中國艦隊。
當然,這無法保證徹底打垮中國海軍,因為中國海軍不可能把艦隊全都派往印度洋,肯定會留下部分艦隊在太平洋上警戒,但是這是打垮中國海軍,幫助美國海軍在開戰後就奪得戰略主動權的唯一辦法。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美軍掌握了兵力上的優勢,在太平洋上擊敗中國海軍就不是問題。
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批準了這份作戰計劃。
此時,已經是二零五二年九月下旬了。
按照喬丹上將的安排,美國海軍將首先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三支航母戰鬥群,以保護盟國的名義部署到澳大利亞。在艦隊部署就位之後,美國將宣布向迪戈加西亞部署艦隊,隻不過部署的不是派遣到澳大利亞的艦隊,而是大西洋艦隊的另外三支航母戰鬥群,因此能夠在印度洋方向上投入六支航母戰鬥群。在此期間,美軍太平洋艦隊不會輕舉妄動,仍然以正常態勢部署巡邏。按照喬丹上將的判斷,中國海軍在已經擁有十二艘航母的情況下,至少會向印度洋增派四艘航母,在太平洋上留下六艘航母。如果中國打算首先動手,就會向印度洋增派七艘航母,隻在太平洋上留下三艘航母。不管出現哪種情況,美軍艦隊都能在東北印度洋上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一舉消滅中國艦隊,然後回頭幹掉西印度洋艦隊,拔除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軍事據點。到這一步,就算中國海軍還剩下六艘航母,也得留在印度洋上,抵擋美軍太平洋艦隊。
真要發展到這一步,局麵將變得對美國非常有利。
原因很簡單,隻要奪取了印度洋製海權,美國海軍就能以守為攻,不用急於在太平洋上尋找中國艦隊決戰。到時候,希望決戰的反而是中國海軍,因為隻有通過決戰,中國海軍才有望挽回不利局麵。
海戰不同於陸戰的地方就是:主動尋求決戰的一方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對美軍來說,這就意味著在兵力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背靠著後方的基地群,與中國艦隊決戰。
至於勝算如何,有點常識的海軍將領都能搞清楚。
當然,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比如中國海軍在首輪交戰後隻剩下三艘航母,美國離勝利也就不遠了。
可以說,到時候甚至不需要決戰,美軍就能通過戰略封鎖打垮中國。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比較糟糕的結果,比如中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及時出港,而且避開了美軍艦隊,那麽中美就得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決戰。
問題是,即便如此,局勢對美國也有利。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首先要做的就是奪回印度洋的製海權,而不是在太平洋上發起進攻,也就得再次派遣艦隊進入印度洋。在此之前,美國艦隊有足夠的時間拔掉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基地。也就是說,中國艦隊必須在沒有後方基地做依托的情況下,與兵力占有優勢的美軍艦隊決戰。
再退一步,就算中國海軍打贏了這場戰鬥,局麵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要知道,印度洋上的勝利不是決定性的,中國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完成戰爭動員,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來趕超美國,至少在艦隊規模上,沒有兩三年,中國無法超過美國,也就無法在太平洋戰場上反敗為勝。在這兩三年裏,美國掌握著戰略主動權,處於進攻地位,也就有能力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比如擊潰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動用部署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轟炸機打擊中國本土。
可以說,在軍事層麵上,該計劃萬無一失。
十月十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宣布,應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要求,將派遣三支航母戰鬥群常駐澳大利亞,並且在此基礎上組建太平洋第三艦隊。
此時,三支美軍航母戰鬥群已經到達南大西洋,正在前往印度洋途中。
按照計劃,十月底的時候,美國國防部將走出第二步,即宣布向迪戈加西亞派遣航母戰鬥群。
問題是,沒有等到十月底,中國海軍就做出了回應。
十月十七日,牧浩洋親自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海軍將在月底之前對所有主力戰艦進行全麵維護。
也就是說,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將陸續返回港口。
雖然牧浩洋沒有透露詳細內容,比如為什麽要進行全麵維護,以及如何安排數百艘戰艦進行全麵維護,但是這一聲明依然被外界解讀為戰爭信號,即中國海軍針對美國向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派遣航母戰鬥群做出了反應,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海軍會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出手。
這下,局勢緊張了起來,而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也不管用了。
原因很簡單,在美**方看來,中國的應對措施不是向印度洋增兵,而是以準備發動全麵戰爭來應對美國的軍事挑釁行為。
第五章是戰是和
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落空,不等於偷襲中國艦隊的行動沒了著落。
十月十八日,美國總統盧卡斯親自參加了參謀長聯係會議,討論當前的中美形勢。
在這次會議上,幾乎所有將軍都認為,中國海軍對主力戰艦進行全麵維護,正是在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做準備。從時間上看,最遲二零五三年一月初,中國海軍艦隊就將達到最佳狀態,獲得向美國開戰的能力。
當時,喬丹的觀點最為激進。
在他看來,到二零五三年初,中國海軍將擁有十二支戰鬥力完備的航母戰鬥群,包括四艘強大的“泰山”級航母,總體戰鬥力已經非常接近美國海軍,而中國海軍的活動區域卻隻有美國海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海軍能在關鍵戰場上獲得兵力優勢。按照喬丹上將的判斷,到時候中國海軍會把四分之三的艦隊留在西太平洋上,首先攻占關島與北馬裏亞納群島,把本土防線向東推進一千五百公裏,然後南下掃蕩西南太平洋,堵住美軍艦隊進入印度洋的航道,順帶攻占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在印度洋方向上,中國海軍則會首先攻占迪戈加西亞,然後南下控製馬達加斯加與南非,北上控製亞丁灣與蘇伊士運河。麵對中國的戰略進攻,美國的處境將極為艱難,即便在西太平洋上發起反擊,反敗為勝的可能性也不大,很有可能喪失戰略主動權。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先發製人,趁中國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發動戰爭。
喬丹的建議得到了多名將領支持,包括空軍參謀長阿諾德上將。
在喬丹提出先發製人後,阿諾德提議動用戰略轟炸機,密集突擊中國的海軍基地,一勞永逸的消除潛在威脅。
顯然,阿諾德的軍事建議更加激進。
隻是,在這個時候,阿諾德手裏沒有現成的作戰計劃,提出的隻是建議,而不是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除了空軍,陸戰隊司令裏梅爾上將也支持立即對中國開戰。
裏梅爾的功課做得更到位,他提出了一份作戰計劃,即在轟炸了中國的軍事基地,海軍奪取製海權之後,首先出兵菲律賓,封鎖通過南海的航道,然後攻打衝繩群島,把戰線推進到中國本土附近。
隻是,他的這份作戰計劃的可行性並不高。
攻打菲律賓的話,美軍至少需要動用二十萬地麵部隊,相當於陸戰隊所有師的兩倍,還需要動用九艘以上的航母。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此後攻打衝繩群島,肯定會麵對麵的與中國空軍交鋒,而九支航母戰鬥群不足以確保製空權,因此需要依托菲律賓的空軍基地。如此一來,攻打衝繩群島的作戰行動就得推遲,而中國肯定能在此期間完成戰爭總動員。
事實上,裏梅爾的計劃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即在空軍的突然襲擊中,中國艦隊遭到致命打擊,美國海軍輕鬆奪得製海權。如果沒有製海權,陸戰隊在菲律賓方向上的進攻行動肯定會遇到麻煩。
問題就是:就算重創了中國艦隊,美軍就能奪得製海權嗎?
要知道,第五代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均達到了兩千公裏,而且中國還有一支不可小覷的水下艦隊。在空軍戰鬥機的掩護下,中國潛艇能在離本土兩千公裏的範圍之內對任何一支美軍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很明顯,就算奪得了製海權,美軍也很難立即利用製海權。
當時,較為理智的隻有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
在給總統的建議中,馬歇爾上將明確提到,就算能夠一舉擊潰中國海軍,也很難同時打垮中國空軍,而中國本土防禦圈的支柱不是海軍,而是空軍。也就是說,美國取得的戰略優勢隻能使中國在戰爭初期喪失主動進攻的能力,無法對中國本土構成威脅,也就無法阻止中國進行全麵戰爭動員,更不可能通過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最終仍然得跟中國進行正麵較量。
結果可想而知,美國的勝算不會大到哪裏去。
根據這些判斷,馬歇爾建議盡量維持和平局麵,不要輕易向中國開戰,更不能主動向中國開戰。
問題是,馬歇爾的聲音太小了。
不管戰爭進程如何,陸軍在戰爭初期的地位都不會高到哪裏去,因此陸軍參謀長的建議肯定很難受到重視。
所幸的是,盧卡斯沒有喪失理智。
在參謀長聯係會議上,盧卡斯沒有做出開戰決策,隻是要求麥卡錫與喬丹盡快拿出具有可行性的作戰方案。
回到白宮之後,盧卡斯讓鮑威爾把國務卿康拉德叫了過來。
“不可否認,現在很有可能是我們的最後一次機會了。”康拉德不是主戰派,也不是理想主義者。“對我們來說,要想打贏這場戰爭,不但需要一個好的開始,還需要一個完美的過程。當然,好的開始是先決條件。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當前的機會,至少能夠在戰爭初期掌握主動權。”
“這表示我們能夠取勝嗎?”
“當然不是,問題是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康拉德知道總統在想什麽,因為盧卡斯能在四年前當選總統,並且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百分之七十八的民調支持率,表明他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政治家。“我們現在能做的,隻是盡量讓局勢向好的方向發展,盡可能的爭取對我們有利的局麵。”
“在我看來,阻止戰爭對我們最為有利。”
康拉德歎了口氣,說道:“我們這麽想,可是並不表示中國當局也這麽想。我已經跟中國總理通了電話,對方的態度非常強硬,首先譴責我們向澳大利亞部署航母戰鬥群,表示中國海軍隻是進行常規性的檢查與維護,沒有挑釁我們的企圖。很明顯,中國總理是在拖延時間。”
盧卡斯沒有開口,因為中國總理的這番話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
作為外長出身的總理,杜小蕾非常精通外交事務,也知道如何處理外交問題,因此在言辭上更像外交家。說得簡單一些,杜小蕾的答複隻是一種外交辭令,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結果卻被康拉德誤解了。
“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鮑威爾遲疑了一下,說道,“如果別無選擇,我們就得為開戰做好準備。”
“你們就這麽想得到戰爭嗎?”
鮑威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康拉德也沒有吭聲。隻是,兩人的態度很明顯,戰爭已是唯一選擇。
盧卡斯長出口氣,說道:“如果現在開戰,我們基本上沒有勝算。要知道,隻要我們無法打擊中國本土,那麽中國就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內完成全麵動員,而中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超過了我們。”
“總統,中國沒有這麽可怕。”
“是嗎?”
鮑威爾遲疑了一下,說道:“擊敗中國,首先就得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切斷中國的所有海外航線。中國的戰爭力量是建立在地區經濟體上的,主要範圍就是東南亞與南亞。隻要對中國事實戰略封鎖,中國的經濟活力就將大幅度降低,戰爭潛力也將受到影響,根本不可能對我們構成嚴重威脅。相反,我們擁有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至少在喪失製海權之前不會遭到中國的戰略封鎖。”
盧卡斯的眼皮跳了幾下,沒有直接反駁鮑威爾。
“如果能夠把握住機會,一舉消滅中國海軍,或者重創中國海軍,我們就有能力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康拉德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中國進行戰爭動員,我們也會進行戰爭動員。相對而言,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內,我們擁有非常大的優勢,有足夠的把握把有利態勢轉化為勝利果實。”
“關鍵就是,能否一舉消滅或者重創中國海軍。”鮑威爾補充了一句。
“也許,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康拉德看了盧卡斯一眼,說道,“根據我的判斷,中國海軍在完成檢修工作之後就將達到最佳狀態,而且能夠維持一年以上。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年間,中國海軍的戰備率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我們很難獲得同樣的機會。等到一年之後,恐怕就算我們不動手,中國也會主動挑起戰爭。沒有了主動權,我們將在三到五年之內戰敗。”
盧卡斯也看了康拉德一眼,覺得國務卿與喬丹上將的言辭幾乎如出一轍。
“總統……”
“不管怎麽說,中國戰艦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返回港口,而且國防部與參聯會也沒有拿出可行的作戰計劃。”盧卡斯知道必須表態,不然兩位主要幕僚會一直規勸下去。“我們現在能做的,隻是靜觀其變。在獲得具體的作戰方案之前,我不會表態,也沒有必要表態,所以我們必須耐心等待。”
總統說完,康拉德與鮑威爾似乎都鬆了口氣。
雖然盧卡斯依然沒有做出讓步,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態度模糊,但是最後這番話表明,他已經傾向於發動戰爭,隻是欠缺一個必要條件,即對中國事實先發製人軍事打擊所需要的作戰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高層也徹夜未免。
第六章爭取和平
與美國國務卿康拉德通了電話後,杜小蕾就急匆匆的趕往元首府,參加由黃瀚林召開的高層會議。
這起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杜小蕾心裏非常清楚。
說得簡單一些,在裏麵推波助瀾的,正是中美兩國的軍方將領,特別是那些掌握著實權的高級將領。
問題是,能夠就此證明軍人做錯了嗎?
杜小蕾早就看了出來,牧浩洋的目的隻是捍衛國家利益,避免中**隊在戰爭爆發的時候遭到致命打擊。
如果戰爭已經無法避免,那麽牧浩洋所做的一切就沒有錯。
那麽,戰爭還能夠避免嗎?
作為外交家,杜小蕾當然希望戰爭永遠不會爆發,但是作為現實主義者,她更加相信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年初的時候,就有很多跡象表明,美國正在積極策劃戰爭。
在春節過後的第一次高層會議上,杜小蕾就提出,應該密切留意美國,警惕美國製造與挑起戰爭的行為。
當時,杜小蕾拿出一份誰也無法忽視的證據。
在二月初,美國副總統訪問莫斯科的時候,與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即在俄羅斯遭到入侵的情況下,美國將提供包括軍事在內的各種援助。在這份協議中,美國還承諾幫助俄羅斯調整軍事指揮體係,建立效率更高的作戰指揮係統,使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得到全麵提升。
這份秘密協議,可以看成是美俄同盟條約。
當然,不是對等的同盟條約,即俄羅斯不承擔義務,隻有美國單方麵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負責。
問題是,不管怎麽解釋,這是美國邁向戰爭的關鍵一步。
隻要美俄結成同盟關係,中國將別無選擇。說得簡單一些,就算美國不挑起戰爭,中國也會在必要的時候發動戰爭。
站在外交家的角度,美俄秘密結盟已經使開戰進入倒計時階段。
問題是,黃瀚林並不是外交家。
在那次高層會議上,黃瀚林沒有批準軍方提出的建議,即製訂一份針對俄羅斯的全麵戰爭計劃,而是要求杜小蕾進行外交努力,爭取穩住俄羅斯,阻止局勢進一步惡化,避免戰爭爆發。
為此,杜小蕾在四月初訪問了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與總理。
雖然會晤的氣氛很融洽,但是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俄羅斯總統與總理都沒有接住杜小蕾伸出的橄欖枝。
可以說,這已經是中國當局為阻止戰爭進行的最後一次努力了。
當時,杜小蕾在莫斯科開出了非常高的條件,包括不再向中亞國家提供援助,甚至暗示隻要俄羅斯承認中國在東亞、東南亞與南亞的地位,中國就會促成扶桑當局放棄對北方四島的領土要求。在領土安全問題上,杜小蕾還提出,中國願意簽署一份雙邊性質的邊境安全協議,即中俄同時將邊境地區的軍隊後撤兩百公裏以上,在離邊境兩百公裏範圍內的軍事部署與調動都將提前通報對方。在蒙古問題上,杜小蕾也表明了立場,即中國無心吞並蒙古,也不會采取任何破壞中蒙俄三邊關係的行動,但是要求俄羅斯也做出同樣的保證,不在蒙古采取單方麵行動。
總而言之,為了安撫俄羅斯,杜小蕾幾乎做出了所有讓步。
可惜的是,俄羅斯當局依然認為杜小蕾沒有誠意,她做出的所有安全保證都無法確保俄羅斯的根本利益不受威脅。
當然,杜小蕾沒有就此放棄。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杜小蕾的主要工作就是與俄羅斯打交道,想方設法的改善中俄關係。
直到十月份,隨著美國宣布向澳大利亞增派艦隊,局勢才變得不可收拾。
當時,杜小蕾就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壓垮和平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月十二日,杜小蕾專程找到牧浩洋,提到了美國向澳大利亞增兵的事情,而牧浩洋的立場非常明確:美國增強在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方向上的軍事力量,已經對中國的安全與利益構成了直接威脅。
隻是,杜小蕾怎麽也沒想到,牧浩洋會在五天之後做出回應。
雖然杜小蕾不是軍事家,但是她知道,牧浩洋下達的命令,等於是在告訴美國:再過幾個月,中國就有能力發動戰爭。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杜小蕾已經做了總理該做的事情。
來到元首府,在高層會議上,杜小蕾首先對國內情況,特別是與戰爭有關的情況做了全麵分析。
當時,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在戰爭初期處境不利的情況下,如何扭轉局麵。
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中國自身的戰爭潛力。
在這份報告中,杜小蕾明確提到:因為從二零三八年開始,國內經濟建設就根據戰爭需要做了調整,所以在進行戰爭管製的前提下,所需的八十六種戰略物資的自給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在需要進口的百分之二十中,有大約八成能夠通過陸路口岸輸入,隻有大約百分之四的戰略物資需要海運。
可以說,中國的自給率非常高。
按照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的自給率隻有百分之六十,而且進口物資中隻有百分之四十能夠通過陸路運抵,總物資的百分之二十四需要走海運,此外美洲經濟體對海運的依賴程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此外,中國的戰略儲備也較為充足。
在報告中,杜小蕾明確提到,即便在戰爭初期喪失了製海權,海運線路被切斷,中國儲備的戰略物資也能堅持一年以上,確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建軍事項目順利完成,並且可以通過空運的方式,獲取必要的戰略物資,確保在戰爭的第二年裏,仍然有百分之七十的軍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
當然,杜小蕾沒有忘記最重要的部分:戰爭動員。
按照在二零三八年製訂的動員計劃,戰爭爆發後,將分五步完成戰爭動員,即征召適齡退役軍人、軍事工業與重工業全麵動員、恢複義務兵役製、社會生產體係總動員與全民總動員。整個動員行動將耗時一年以上,半年內能完成前三個階段的動員工作,把軍事實力提高兩倍以上。
因為涉及到軍隊動員,所以這不僅僅是國務院的事情。
在隨後的說明中,牧浩洋提到,在完成了前三個階段的動員之後,因為新征召的兵員需要接受三個月到半年的訓練,部分技能與技術性兵種的訓練周期在一年以上,所以要到戰爭爆發後一年,陸軍與空軍的作戰能力才會有明顯增長。因為裝備建造周期更長,所以海軍與陸戰隊的實力要到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才會有明顯增長,而且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即裝備建設完全依照戰時體製進行。
正是如此,牧浩洋強調了第二階段動員的重要性,提出應該同時進行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動員。
問題是,進行戰爭動員的前提是戰爭已經爆發。
在這個問題上,黃瀚林的態度依然有點猶豫,似乎在他看來,仍然有挽回餘地,還沒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會議進行了六個小時,最終仍然沒有得出結論。
事實上,這完全在杜小蕾與牧浩洋的預料之中。
黃瀚林不是沒有戰爭的魄力與決心,而是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他必須顧慮戰爭產生的嚴重後果。說得直接一點,不管黃瀚林怎麽想,和平能多維持一天就算一天,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到了二零五二年,這似乎是能夠看到的結果,即持續下去的軍備競賽,肯定會導致美國破產,從而使美國輸掉這場持續了四十年的冷戰,中國將以非戰爭的方式取代美國。
當然,黃瀚林並不是理想主義者。
會議結束之前,黃瀚林批準了由牧浩洋提出的軍事預備方案,即在十月底之前使現役部隊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取消所有休假,前沿部隊進入戰備狀態,後方部隊也將提高警惕,作好戰爭準備。
可以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防範準備。
就算黃瀚林不想挑起戰爭,也得防止美國發動突然襲擊。
事實上,這是中國針對當前局勢,所能采取的最為有限、影響最小的措施了,而黃瀚林的意圖依然是維護和平。
會議結束之後,黃瀚林把杜小蕾留了下來,讓她盡快對美國進行緊急訪問。
黃瀚林沒有在會議上直接提出來,而是在會議後單獨找到杜小蕾,主要就是不想就這個問題與牧浩洋等將領發生爭執。要知道,積極主戰的不止是牧浩洋,還有戚凱威、母祁鐵等高級將領。
說白了,在戰爭問題上,軍方的態度高度一致。
事實上,這也表明黃瀚林對和平不抱多大希望,不然他應該在會議上直接提出為和平做最後的努力,而不是顧慮軍方的感受。
對於元首的良苦用心,杜小蕾也非常感慨。
如果中美雙方的政治家都能像黃瀚林這樣,竭盡所能的爭取和平,恐怕中美關係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了。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政治家,因為策劃戰爭的往往不是政治家。
離開元首府後,杜小蕾沒有立即返回國務院,而是去了總參謀部。
外交上的努力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由軍方決定,即軍事行動與部署才是更有效的外交信號。
第七章直覺
“總理,你不會認為我是戰爭狂人吧?”把茶杯放下後,牧浩洋才坐到杜小蕾對麵的沙發上。“我們認識二十多年了吧,一直以來,我都是積極的反戰份子,因為在戰爭上流血犧牲的是軍人。”
“牧總,你是什麽人,我非常清楚。”
“是嗎?”
“以往,陸工經常在我麵前提到你。”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杜小蕾與陸雯非常談得來。
“我相信你的判斷,也認為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國家利益,可是在這個時候,我仍然希望你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什麽貢獻?”
“明天,我就飛往華盛頓,跟美國國務卿康拉德進行麵對麵的會晤,因此我希望你能提供一些幫助。”
牧浩洋沒有開口,等著杜小蕾說下去。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化解這場危機。”
“你覺得有可能嗎?”
杜小蕾笑了笑,說道:“我的觀點並不重要,我們的認識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是否為和平做了全部努力。”
“總理,你應該知道,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當然,外交家也是現實主義者。”
“那麽,你就應該知道,我們的努力不會有任何價值,也不可能有任何回報。”
“如果隻是為了回報,那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牧浩洋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本來就是功利性質的,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
“那我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爭取和平。”
“顯然,這不是你我的問題,甚至不是我國的問題。”
“至少,我們應該做該做的事情。至於對方怎麽選擇,我們無法決定,也不會抱有任何奢望。”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杜小蕾的意思。
“牧總,適當的讓步,不是退縮,更不是怯懦的表現。至少在東方文化中,這是一種值得讚揚的高尚品德。”
“好吧,你要我做什麽?”
“暫時不要調動艦隊,給美國傳達和平信息。”
“你覺得,會有結果嗎?”
“也許會,即便希望很渺茫,也值得努力嚐試一下。”
牧浩洋沉思了一陣,說道:“行,我可以這麽做。太平洋艦隊將維持現狀,隻要美國不再向澳大利亞增派艦隊,印度洋艦隊就不會有較大規模的舉動。總而言之,我們不可能做出單方麵讓步。”
“這已經足夠了。”
“你什麽時候去美國?”
“明天一早,到達的時候應該是當地清晨。”
“行,隨時保持聯係。”
杜小蕾沒有多耽擱,她還要去國務院處理相關事務。
等杜小蕾走後,牧浩洋打電話把周渝生與章玉廷叫了過來。
“這麽做,等於向美國示弱,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示弱還是其次的,這會使局勢變得更加難以揣摩。”章玉廷長出口氣,說道,“按照我們之前的判斷,在我軍進行戰前動員之後,美國肯定會加快戰爭步伐,用偷襲我軍海軍基地的方式來發動戰爭。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的艦隊在海上活動,就算海軍基地被毀,艦隊在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影響,美國就沒有能力在開戰後掌握主動權。也就是說,這很有可能使美國放棄開戰的想法。問題是,這麽做不可能避免戰爭,隻是推遲了戰爭到來的時間,而我們今後將更加難以對美軍的行動做出準確判斷,也就很難采取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等於錯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你們覺得總理此行能夠取得成果嗎?”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是一愣,隨即都搖了搖頭。
“我的判斷與你們一樣,總理的華盛頓之行不會收到任何成果。”牧浩洋停頓一下,又說道,“總理來找我的時候,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即我們隻是在做該做的事情,至於結局如何根本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很明顯,總理對華盛頓之行也不抱太大的希望,隻是她必須去華盛頓。”
“你的意思是……”
“以當前的局勢,不管我們做出多大的讓步,戰爭都會爆發,或者說美國都會在近期發動戰爭。”
“這……”
“原因很簡單,美國已經沒有退路了。”牧浩洋笑了笑,說道,“拖上一年半載,局勢將變得對美國非常不利。即便不考慮國民經濟的問題,在軍事實力上,隨著第二批‘泰山’級航母在明年下水,美國海軍將喪失微弱的優勢。美國肯定會在此之前發動戰爭,而現在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這麽說,就算我們不讓艦隊回港,美國依然會發動戰爭?”
“肯定會,隻不過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彈性,也許不在今年,而是在明年年初。”牧浩洋看了章玉廷一眼,說道,“果真如此的話,局勢將變得很難預測,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對美軍可能采取的行動做出準確判斷。”
“那為什麽還要答應總理的請求?”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如果總理在華盛頓的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效果,比如美國沒有把派往澳大利亞的艦隊撤回去,那麽我們就有理由進行戰前動員,即按照原定計劃讓艦隊返回港口。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因為在此之後的一年之內,美國不可能獲得同樣的機會。等到一年之後,隨著我們的新航母下水,美國就更難獲得一舉打垮我們的機會了。”
“也就是說,美國肯定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確切的時間點,所以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出美國發動戰爭的時機,也就能夠進行針對性的防範,降低我們在戰爭初期遭受的損失。”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事實上,我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更加準確的預測美國發動突然襲擊的時間,以便降低遭到突然打擊所產生的損失。”牧浩洋敲了敲沙發的扶手,說道,“不管怎麽說,我們必須頂住美軍的突然襲擊,才有可能在開戰後扭轉戰局,不然局勢將變得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讓我們輸掉這場戰爭。”
“你打算怎麽做?”
“我已經跟總理說好了,她會及時通報談判情況。”
“這……”
“當然,這還不夠。”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找你們過來,就是告訴你們,在總理到達華盛頓之後,戰爭就隨時有可能爆發,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點了點頭,等著牧浩洋說下去。
“首先,潛艇部隊必須保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在航率。如果艦隊遭受重創,潛艇將是我們在戰爭初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作戰力量。”牧浩洋看了周渝生一眼,說道,“相對而言,潛艇的行蹤比較隱蔽,而且我們的潛艇基地以洞庫為主,所以潛艇部隊的部署也更具有保密性。具體怎麽做,我沒有明確要求,隻是強調一點,即在戰爭爆發前,盡量避免與美軍接觸。”
周渝生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我馬上就去部署。”
“記得聯絡正在巡邏的潛艇。”
周渝生沒有多說什麽,點頭答應了下來。
“老章,你得去印度洋艦隊。”
“瓜達爾港?”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雖然沒有確切情報,但是直覺告訴我,如果戰爭爆發,印度洋將是第一個決戰戰場。說得簡單一些,美軍將首先在印度洋上發起進攻,而且會首先對付印度洋艦隊。”
“要我怎麽做?”
“艦隊得留在港口裏麵,但是得做好隨時出港的準備。隻要收到消息,必須立即離開港口,避免遭到突然打擊。”
“行,我今天就趕過去。”
“記得召集艦隊官兵,說明當前的情況。”
“要不要向巴基斯坦海軍說明情況?”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而且我們也不能指望巴基斯坦海軍。”
章玉廷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戰爭爆發,艦隊離開瓜達爾港之後,該怎麽做?”
“小心為上,沒有絕對的把握,千萬不要與美軍接觸。”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我不是害怕什麽,而是有足夠多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戰爭初期的局勢對我們不太有利,所以得以保存艦隊實力為主。隻要艦隊還在,我們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如果連這個基礎都沒有,我們離戰敗就不遠了。”
“行,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我會及時向你通報最新情況,你也得及時匯報情況。”
章玉廷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又談了一些與海軍有關的事情,牧浩洋才送周渝生與章玉廷離開,然後給留在海軍司令部的晏鷹搏打了電話,讓他適當調整海軍岸基航空兵的部署與巡邏安排,增強在西太平洋上的巡邏力量。
做完這些,牧浩洋愈發感到不安。
可以說,考慮得越深入,那種戰爭即將爆發的感覺就越強烈。
經曆了這麽多場戰爭,牧浩洋很少懷疑自己的直覺,有的時候甚至更願意相信直覺,因為這不僅僅是直覺,而是他服役四十多年、指揮大大小小數十場戰爭累積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一名高級將領最寶貴的財富。。.。
更多到,地址
從根本上講,中美基本矛盾不在政治上,而是在經濟上。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傅秀波執政的時候,中國領導階層就有了共識,即中國要想超越美國,首先就得打破由美國製定的遊戲規則,中國必須由遊戲參與者變成規則製定者,才能取代美國。
這個共識,直接決定了中國在接下來三十多年間的基本政策。
顯然,這裏說的規則,不是政治與外交原則,而是利益分配原則,即由誰來決定如何分配全球利益。
從根本上講,這與政治沒有任何關係,而是經濟層麵上的矛盾。
要知道,自從工業**之後,西方集團已經統治全球數百年,即便在此期間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是西方集團之間的鬥爭,東方文明一直處於從屬地位,在國際經濟領域根本沒有發言權。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西方世界領袖,但是最根本的東西並沒發生改變,即真正主宰美國的依然是以財團為首的西方既得利益集團,而其根本目的依然是通過政治、外交、軍事、經濟、貿易、金融、文化、科技等等手段,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
隨著中國迅速崛起,西方集團主掌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
對西方集團來說,結局隻有兩個:一是戰勝以中國為首的東方集團,繼續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權,保持西方國家的領先地位;二是敗下陣來,把主掌全球利益分配的權力移交給以中國為首的東方集團。
顯然,對西方集團來說,後者意味著毀滅性的結果。
要知道,在國家與民族的鬥爭中,或者說在文明的鬥爭中,掌握了生殺大權的東方集團在對待競爭對手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任何憐憫。就算西方集團不會考慮民眾受到的影響,也會拚死捍衛既得利益。
從這個層麵上講,中美矛盾根本以和平方式化解。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兩個超級大國一步步的走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生死存亡的鬥爭中,西方集團的表現絲毫不比東方集團差,而在其中起到領頭羊作用的正是西方財團。
從某種意義上講,渴望戰爭的不是美國政府,而是主宰美國的財團。
在中日戰爭爆發後,美國財團就開始行動。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早在二零三五年,美國的六大財團就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即通過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費的方式加快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把美國的戰爭潛力釋放出來。
表麵上看,這是還利於民。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財團降低了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讓了出來,從而使勞動者獲益。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是財團為了生存必須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國國內經濟不振,那麽在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很快就會敗下陣來,財團將隨同美國消亡而完蛋。
在曆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紀八零年代,裏根政府執政期間,美國的企業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國內消費水平空前高漲,使美國保持了長達十年的高速發展時期,而美國的軍備擴張也在這十年內達到巔峰,最終使前蘇聯在巨大的軍備競賽壓力下轟然倒塌,使美國兵不刃血的打贏了冷戰。
這次,美國采取的是同樣的辦法。
事實上,也正是從二零三五年之後,美國迎來了二十一世紀增長速度最快、周期最長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扣除全球自然災害期間的三年,從二零三八年開始,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幾年還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國內消費市場也因此急劇膨脹。
可以說,在這十多年裏,美國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經濟高速增長。
經濟高速發展產生的直接結果就是:美國的軍費開支連年上漲,而且上漲幅度一直在經濟增長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美國的國防預算已經占到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六,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七,而預計下一財年度的國防開支將占聯邦財政總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與中國一樣,巨額軍費開支,已經對美國的經濟造成了負麵影響。
雖然從理論上講,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預期的高,因為中美是地區經濟中心體,軍費開支在很大的程度上轉嫁給了其他國家,比如在美洲經濟共同體中,美國一直是出超國,即通過大量發行美元,從經濟體內的其他國家掠奪資源,滿足本國的發展需求,但是國防開支肯定會在某個時候達到臨界點,導致經濟崩潰。
對財團來說,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引發戰爭。
由此可見,不管有沒有技術上的突破,中美之間的全麵戰爭都在所難免。
到了二零五二年,中國在“重力輻射”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隻是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已。
到這個時候,西方集團已經認識到,美國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雖然在某些領域,美國依然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美國不但沒有優勢,反而有足夠明顯的差距。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隻要不冷不熱的局麵繼續維持下去,美國就將徹底喪失領先地位,而且將在數年之後,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對西方集團來說,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唯一的選擇了。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二年八月底,也就是外交事務委員會把評估報告提交給白宮後不久,美國總統就召見了六大財團的主要負責人,在白宮商討了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問題。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西方財團操作政治的直接結果。
原因很簡單,在白宮與國會擁有重大影響力的外交事務委員會本身就是西方財團成立的機構,其主要職責不是為政治家提供建議,而是為財團服務。更重要的是,該委員會本身就主宰著美國的政治。別的不說,在美國的曆屆聯邦政府中,來自該委員會、以及由該委員會推薦的部長級官員所占比例一直在半數以上,而且主要控製國防部、財政部等重要部門,而在白宮幕僚中,半數以上也是由該委員會推薦的,且主要是國家安全顧問、外交顧問與經濟顧問等重要角色。
由此可見,主宰美國的正是以財團為首的西方利益集團。
在這次會議上,美國的政治家與利益集團代言人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中美全麵戰爭在所難免,而且越早爆發對美國越有利。
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奇怪。
首先在軍事層麵上,中國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已經加快了軍備步伐,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艦隊規模。
到二零五零年的時候,隨著第一批“泰山”級航母下水,中國海軍艦隊的規模已經相當於美軍的百分之七十,回到了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前的水準。更重要的是,中國戰艦的平均役齡比美軍的短得多,因此在作戰性能上比美軍的高得多,雙方艦隊在總體作戰能力上的差距更小。
按照外界估計,在四艘“泰山”級服役之後,中美海軍的差距將變得微乎其微。
顯然,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軍事優勢主要集中在海軍上,而且美國的國防重點也是加強對海洋的控製。
如果美國海軍失去了優勢,那麽美國就沒有足夠的把握擊敗中國。
到二零五二年初,隨著四艘“泰山”級完成舾裝,開始海試,美國海軍受到的壓力明顯增強了不少。
至於陸軍方麵,美國根本沒有優勢。
當然,美國當局也不太重視陸軍,因為在幾乎所有美國人眼裏,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足夠了。
空軍方麵,美國的優勢集中在戰略航空兵上,在戰術航空兵上基本沒有優勢。
很明顯,美國的軍事優勢並不明顯,而且還正在縮小。
按照外界估計,到二零五五年,隨著第二批“泰山”級航母建成服役,美國將徹底喪失軍事優勢。此外,道二零五五年,隨著中國空軍戰略航空兵規模擴大,特別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開始服役,美軍在該領域的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事實上,在世界大戰中,這幾年的優勢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戰爭期間,肯定會把國力集中到軍事領域,用盡一切辦法提高軍事生產力,各種裝備計劃也將提前。如此一來,美國在戰前擁有的微弱優勢,在戰爭期間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內就將被中國追上。
對美國來說,實際上已無退路。
真要等到二零五五年才動手,恐怕最終結局隻有戰敗。
對美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快發動戰爭。
當然,真正的影響還不是在軍事領域,而是在經濟領域,準確的說,是大規模軍備競賽對雙方經濟產生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在大規模軍備競賽的壓力下,誰的經濟體係首先承受不住,誰就得發動戰爭。
第一章極限
二零五二年十月八日,國慶長假後,牧浩洋比往常提前了兩個小時,一大早就來到總參謀部,處理這幾天堆積下來的文件。
建立參謀長會議製度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在牧浩洋離任之後,將由戚凱威首先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雖然黃瀚林一再挽留,希望牧浩洋以海軍參謀長的身份留在總參謀部,但是牧浩洋謝絕了元首的好意,因為在二零五七年之前的過渡時期,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將得到保留。
也就是說,牧浩洋不當總參謀長,依然是海軍司令。
與以往不同的是,海軍司令隻是一個榮譽頭銜,而且海軍司令部的主要工作隻是負責海軍的日常訓練與管理,在重大問題上沒有決策權。如此一來,留在總參謀部的海軍參謀長才是海軍的頭號領導人。
這麽做,也主要是為了推動總參謀部改革。
不管怎麽說,在過渡時期,參謀長會議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不可能把各軍兵種司令部的工作立即移交給總參謀部。
這幾年下來,牧浩洋最大的收獲是戒掉了煙癮。
雖然在注射了抗癌疫苗之後,因吸煙導致肺癌的幾率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但是吸煙總不是個好習慣,而且牧浩洋也上了年紀。用他的話來說,他還希望在退役之後能夠過幾年安穩日子,當一個好爺爺。
戒了煙,不等於沒有了壞習慣。
比如,喝咖啡的勁頭越來越大了。
一般情況下,牧浩洋是早中晚各一杯,而且都是黑咖啡。秘書早就知道他的習慣,因此提前為他準備好了現磨現煮的咖啡。
在這個年代,喝咖啡,特別是新鮮咖啡已經成為一種奢侈。
原因很簡單,從二零四六年開始,農業工廠幾乎取代了傳統農業,絕大部分農作物都是在人造環境下種植出來的。在市場作用下,傳統農業逐漸被淘汰,保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經濟類農作物,比如咖啡豆。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在二零四七年出台了“退耕鼓勵政策”,即鼓勵農民退耕還林,把農田改造成林地與草原,恢複自然生態麵貌,在經濟上給予農民一次性補助。
中國在這麽做,其他國家也在這麽做。
從二零四九年開始,在電能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美國也開始推廣農業工廠,淘汰傳統農業。相對而言,美國主要采取了市場手段,即利用農業工廠在生產效率上的優勢逐步把傳統農業擠出市場。
當然,傳統農業並沒完全被淘汰。
在一些領域,特別是經濟農作物方麵,傳統農業仍然有生存空間。比如,一些需要栽培好幾年才能成熟的農作物,像果樹等,傳統農業就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而且農業工廠在該領域暫時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如此一來,經濟農作物就成了傳統農業的主要項目,這其中就包括咖啡豆。
可惜的是,中國不產咖啡豆,需要從東南亞、南亞與非洲進口。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傳統農業就是“奢侈行業”。原因很簡單,傳統農業的生產效率非常低,因此社會生產成本極為高昂。在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大背景下,導致傳統農業產物的價格非常高昂。
可以說,任何需要過高人力投入的產品,都可以看成是“奢侈品”。
當然,牧浩洋不用為喝的咖啡買單。
在騰耀輝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喝咖啡就成了軍隊內部的流行文化,牧浩洋又把這一文化發揚廣大。結果就是,在牧浩洋擔任總參謀長的第一年,後勤部門就與斯裏蘭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簽署了協議,以年度采購的方式購買咖啡豆與咖啡製品,而這一協議的有效期到本世紀末。
喝完當天的第一杯咖啡,牧浩洋才坐到辦公桌旁。
還沒看完第一份文件,桌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我是牧浩洋……老李啊,你有什麽事……好,我等你過來。”
放下話筒,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陣。
電話是李明陽打來的,而且用的是保密線路。這並沒讓牧浩洋覺得奇怪,因為在他的印象中,李明陽永遠是那種精力用不光的“超人”,似乎每天都在軍事情報局加班,從來沒有疲憊過。
真正讓牧浩洋覺得奇怪的,還是李明陽的口氣。
很焦急,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急著跟他商量。
想了想,牧浩洋又拿起了文件。反正李明陽正在趕過來,等他到了就知道了,沒有必要勞心費神的去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半個小時後,秘書帶著李明陽走進了辦公室。
讓秘書把處理好的文件拿出去後,牧浩洋去給情報頭頭倒了杯咖啡。
“看樣子,你的咖啡癮比我還大,大清早就喝上了。”
“你可別說,在認識你之前,我很少喝咖啡。”
“這麽說,還是我的錯了?”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老李,大清早的跑過來,不會為了喝杯咖啡吧?”
“當然不是為了喝咖啡。”李明陽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取出了一份文件,丟到了牧浩洋麵前。“這是我們對去年搜集到的情報做出的總結分析報告,我覺得你應該看看,所以就趕了過來。”
牧浩洋拿起一看,是對美國國內情況的分析報告。
雖然這與軍事情報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關係到了美國的軍備水平,所以一直由軍事情報局負責。
“有必要為此專門跑一趟嗎?”牧浩洋有點奇怪,因為這樣的報告,每年都有,而李明陽以前並沒有為此專門來找過他。
“你先看吧,等下我再詳細解釋。”
牧浩洋沒再多問,因為李明陽不是那種沒有目的就做某件事情的人。
這份報告的重點放在了經濟上,而不是軍事上。
按照裏麵給出的總結性結論,美國在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財年度的實際軍費開支已經接近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因為還有數千億美元的秘密開支,而這些大多會用到與軍事有關的項目上,所以軍費開支總額肯定在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此基礎上,李明陽按照美國在過去十年間軍費增長幅度的平均值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在新的財年度,美**費實際開支將達到聯邦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在二零五三到二零五四財年度,肯定會突破百分之六十。
這個結論正是李明陽要說明的問題。
早在二零三八年,牧浩洋擔任副總參謀長的時候,就對中美軍備競賽做了預測,認為軍費開支達到中央財政開支百分之六十就是上限,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誰先達到這個水準誰就會挑起戰爭。
當然,這不是毫無根據的論斷。
事實上,做出這個判斷的不是牧浩洋,而是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給出這一論斷的理由非常簡單:當軍費開支占到中央財政百分之六十時,中央政府就得宣布破產。
由此,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誰能堅持得更久一些。
準確的說,誰能在軍備發展不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更加有效的利用軍費,盡可能晚的達到臨界點。
事實上,在二零三八年之後,中美軍備預算就是參照這個標準製訂的。
隻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偏差。
當時,中美雙方都認為,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達到臨界點,但是現在看來,在二零五三年的時候,美國就有可能達到臨界點。原因很簡單,受各種因素影響,美國的軍費利用效率一直不如中國。
當然,除了利用效率,還有社會承受能力的問題。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牧浩洋就委托國內的經濟學家,對中美兩國承受軍備競賽的能力做了評估。
當時,得出的結論是,軍備競賽對中國有利。
原因很簡單:中國在社會經濟體係、民眾忍耐能力、區域經濟體等三個主要方麵的承受能力都超過了美國。
說得簡單一些,百分之六十不是中國的極限。
按照經濟學家給出的結論,中國的實際承受能力在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七十五之間,當然得有前提條件,即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性經濟體的發展速度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對外轉嫁經濟壓力。
這個結論,直接影響了隨後幾年的國防政策。
要知道,在二零四五年之後,中國的國防開支一直略微高於美國。因為人民幣的實際購買能力高於美元,所以中**費開支實際上比美國高得多,也才能在軍備競賽中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從現實意義來看,這等於中國在向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逐年提高軍費開支,彌補前一年度產生的差距。
對美國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
作為政策的主導者,牧浩洋非常清楚,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麽在二零五五年前後,中美軍備競賽就將迎來分水嶺,到時候要麽是美國經濟轟然倒塌,要麽是美國主動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也就是說,牧浩洋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
當然,李明陽在這個時候趕來,提交給牧浩洋的評估報告中,不會僅僅隻有總結性的結論。李明陽的目的是警告牧浩洋,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因此他就得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來引起牧浩洋的重視。
第二章經濟基礎
在這份報告中,李明陽首先提到了中美兩國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也就是貨幣的價值。
當然,這必須提到人民幣與美元的基礎,即中美兩國黃金的戰略儲備量。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布雷頓森林體係,美元取代英鎊,獲得了全球金融的霸主地位,紐約也因此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是在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之後,即美元不再直接與黃金掛鉤之後,美元的幣值就一降再降,成為了西方集團、特別是西方財團剝削全世界的工具。到了二零一五年之後,隨著美國由戰略擴張轉為戰略防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收縮,美元在全球金融體係中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最嚴峻的挑戰,並且在二零三五年之後失去了霸主地位。
當然,美元敗退,不僅僅是金融上的問題。
從根本上講,地區性經濟體取代全球經濟貿易體係,才是美元敗退的主要原因。說得簡單一些,在排他性地區經濟體中,主導國的貨幣才具備廣泛流動性,而美國主導的地區經濟體隻限於美洲地區,在其他的地區經濟體中,各個主導國都在力推自己的貨幣,增強在經濟體內的控製力。
到這個時候,人民幣已經是與美元平起平坐的全球性貨幣之一。
到二零五零年,把人民幣做為主要儲備貨幣與主要貿易結算貨幣的國家已經達到了六十七個,而美元隻有五十六個、歐元為三十五個、盧布為十三個。如果以主導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為準,以人民幣的影響力為一百分,那麽美元為九十二分、歐元為六十四分、盧布為二十八分。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四大地區性經濟體的地位已經完全確立了下來。
問題是,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還在進行之中,仍然有數十個國家沒有加入任何一個地區性經濟體,而且在已經形成的地區性經濟體中,仍然有很多國家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隨時有可能改變陣營。
在這個大背景下,不管中美歐俄有多麽強大,都得在金融上做出讓步。
最大的讓步,就是讓本國貨幣再次與黃金掛鉤,或者以黃金作為擔保,以此拉攏更多的國家。
首先打這張牌的正是中國。
這也可以理解,人民幣是挑戰者,要想在國際貿易中取代美元,就得具有比美元更好的保值能力,也就得拿黃金做擔保。要知道,任何一種法定貨幣在保值功能上都不可能與黃金媲美。在世界格局大變革的年代,任何一個國家在製訂貿易經濟政策的時候,都會竭力保護自身利益。如此一來,隻有讓人民幣與黃金掛鉤、或者拿黃金做擔保,才能取代美元,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同。
當然,這一政策,也是為了打擊以財團為首的西方集團。
要知道,從布雷頓森林體係瓦解之後,西方財團掠奪與剝削的主要手段就是讓美元等主要貨幣無限製的貶值。為了提高美元的認同度,以此提高美元在金融領域的地位,就得大力打壓黃金。說得直接一點,隻有黃金貶值,才能襯托出美元的重要性,也才能掩蓋美元貶值所產生的影響。
結果就是,在人民幣威脅到美元之前,黃金的價值一直被嚴重低估。
由此產生的另外一個結果是:在人民幣挑戰美元之後,黃金的市場價值在數年之內暴增了數十倍
在黃金的價值得到正確認識之後,大國的金融政策不得不向黃金傾斜。
說得直接一點,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不再是發行的法定貨幣,而是該國儲備了多少黃金。
到二零五一年底,中國的黃金儲備已經高達一萬八千餘噸,其中一萬二千餘噸用做人民幣對外貿易的保值品,即任何一個持有人民幣的國家,都可以按照一定的匯率與中國央行兌換黃金。
隻是,在二零二七年,中國就出台了一項法律,即禁止黃金輸出。
在這方麵,中國的做法與美國一樣,即其他國家兌換的黃金必須儲備在中國,隻能用做貿易結算。
到二零五一年底,美國的黃金儲備為一萬六千餘噸,其中一萬三千餘噸為美元做擔保。
問題是,到這個時候,黃金根本無法滿足國際貿易擔保需求,即中美儲備的黃金遠遠低於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與美元。到二零五一年底,貿易領域人民幣的保值率隻有百分之八點六、美元為百分之六點二。也就是說,中國儲備的黃金隻相當於輸出的人民幣的百分之八點六,而美國儲備的黃金僅相當於輸出的美元的百分之六點二。如果出現擠兌,中美都得破產。
受此影響,除了黃金,中美兩國還加大了白銀的儲備量。
到二零五一年底,中國的白銀儲備量已經高達一點七八億噸,美國則達到了二點一四億噸。雖然中美兩國都沒承認白銀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即並不用白銀為貨幣擔保,但是白銀儲備依然對提高貨幣幣值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根本上講,中美兩國在金融領域,都把地區經濟當成主要手段。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限製貨幣的流通範圍,避免出現貨幣炒作現象,加強對貨幣的控製力度。
事實上,這也正是地區經濟體的主要特點。
也正是如此,地區經濟體才成為了超級大國的經濟支柱,也成為了超級大國進行軍備競賽的基礎。
說得簡單一些,沒有地區經濟體,中美的軍備競賽不可能如此激烈。
如此一來,地區經濟體直接決定了超級大國的實力。
相對而言,以中國為首的地區經濟體在總體規模、發展潛力、發展速度等方麵,都優於以美國為首的地區經濟體。
總體規模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體在二零五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三百六十八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占比為百分之二十三,貿易所占比重為百分之六十八,活躍指數為一百三十四分。同一年,以美國為首的美洲經濟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為八十二萬億美元,約和三百三十萬億人民幣,其中製造業占比為百分之二十一,貿易所占比重為百分之五十四,活躍指數為一百二十二分。
發展潛力上,亞洲經濟體的人口總量為二十八億(包括印度),人均國民產值為十三萬一千四百元。美洲經濟體的人口總量為十八點六億,人均國民產值為四點四萬美元,約合十七點七四萬元人民幣,折合購買力計算的話,則隻相當於十四萬億元人民幣,僅比亞洲經濟體高了百分之六點四。在衡量發展潛力的時候,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標準,即經濟體的人口結構。在這方麵,亞洲經濟體的優勢極為明顯。在人口平均年齡上,亞洲經濟體隻有三十七歲,而美洲經濟體為四十二歲。在出生率上,亞洲經濟體為百分之…四,美洲經濟體為百分之二點五。這就意味著,如果美洲經濟體的生育率沒有明顯提高、或者亞洲經濟體的生育率沒有明顯降低,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之內,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的比率將達到美洲經濟體的兩倍以上。從發展潛力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十到十五年之內,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數量將達到美洲經濟體的三倍左右。事實上,在二零五一年,亞洲經濟體的可用勞動力就為美洲經濟體的一點八倍,可用勞動力比率比美洲經濟體高得多,等於有更多的人從事勞動。
當然,這也表明,亞洲經濟體在提升勞動效率方麵有更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在平時,這意味著亞洲經濟體更加落後,而直接體現就是,亞洲經濟體各國民眾的生活條件比不上美洲經濟體。可是在戰時,這意味著亞洲經濟體隻需要提高勞動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戰爭潛力。
當然,提高亞洲經濟體生產效率的主導權就在中國手上。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中國放鬆對尖端技術的監管力度,就能迅速促進經濟體內的其他國家迅速發展壯大。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隻要中國不再禁止可控聚變核技術輸出,就能使其他國家的生產效率提高好幾個百分點。
這種後發優勢,也決定了亞洲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快於美洲經濟體。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在尖端技術上的限製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金融上的不足導致的。說得簡單一些,就是中國儲備的黃金白銀跟不上貿易擴張的需求,盲目擴大經濟體的規模,會產生巨大的風險。比如,當經濟體內的某一個國家強大到足夠儲備能在一夜之間對換掉中國儲備的所有黃金的時候,中國就有可能遭受金融攻擊。對中國政府來說,肯定會防止發生這種事情。在黃金儲備量沒有得到實質性增長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能做的就是控製經濟體的發展速度,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技術管製限製其他國家的發展速度,使經濟增長速度與黃金儲備的增長速度相當。
當然,這隻是和平時期的政策。
到了戰爭時期,中國政府肯定會放鬆管製,充分利用經濟體的勞動力,把戰爭潛力發揮到極限。
第三章把握機會
經濟決定一切。
根據這些信息,李明陽得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在二零五三年,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將爆發。
看完後,牧浩洋的心情非常沉重。
“牧總,不是我說閑話,你不應該向戚凱威妥協。”
“妥協?”
李明陽笑了笑,說道:“雖然這事輪不到我來說三道四,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戚凱威根本無法頂替你。”
“你認為,我一個人就能力挽狂瀾?”
李明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拿出了第二份文件。
“這是什麽?”
“昨天半夜收到的,你看看吧。”
“經濟方麵的?”
“當然不是,軍事方麵的,而且與海軍有關。”
牧浩洋一愣,立即接過文件。
確實是軍事情報,而且是美國海軍艦隊的情報。
如果這份情報的內容準確無誤,美軍將在年內把太平洋艦隊的規模提高三分之一,即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三支航母戰鬥群,把太平洋艦隊的總規模增加到十二支航母戰鬥群,其中六支部署在美國本土與夏威夷、三支部署在關島、三支部署在澳大利亞,其中澳大利亞的三支航母戰鬥群將麵向印度洋。這次調動的主要目的,並非加強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兵力,而是增強在印度洋的軍事力量,在不削弱太平洋軍事力量的前提上,確保在印度洋方向上獲得兵力優勢。
要知道,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隻保留了兩支航母戰鬥群。
作為海軍將領,牧浩洋一下就看出了這其中的玄機。
很明顯,美軍的這輪部署調動,就是在為開戰做準備。如果美國主動挑起戰爭,那麽其在太平洋上的九支航母戰鬥群足以拖住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甚至能獲得兵力優勢,然後集中力量奪取印度洋的製海權,在中國後院開辟第二戰場,而中國海軍肯定得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作戰。
結果顯而易見,印度洋上的戰鬥,肯定會改變戰爭曆程。
“你怎麽看?”
“我已經做好了部署,情報人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監視美國本土與夏威夷的軍港。關島方向上,得靠海軍自己了,主要是派遣潛艇監視進出港口的艦船。”李明陽歎了口氣,說道,“根據我的經驗,美國正在為開戰做準備,而且很有可能以偷襲的方式打第一槍,隻是誰也不知道美軍會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方式發動偷襲,也不可能知道美軍的偷襲目標,我們隻能被動防禦。”
“老李,這可不像你說的話。”
“是嗎?”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我們認識快四十年了吧。”
“三十八年。”
“你覺得,我是那種喜歡被動防禦的人嗎?”
“當然不是。”
“那麽,你為什麽要提出這樣的建議?”
“我隻是在提醒你,戰爭即將爆發,而作為海軍大將,你有責無旁貸的理由擔負起指揮我軍作戰的重任。”
“問題是,這也不是我留下來的理由。”
“老牧,不管你怎麽想,我必須提醒你,至少在戰爭初期,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章玉廷辦不到,戚凱威更加辦不到。”
“那麽,我該怎麽做?”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你應該知道,總參謀部改革是為了長遠著想,不管什麽人,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也不能免俗,而改革的目的就是避免個人錯誤產生過於嚴重的影響。不管是我、還是老騰、乃至黃總,都在堅定不移的推行軍事改革。”
“我承認改革的重要性,可是也得看時機。至少,騰總與黃總沒有這麽做。”
“這不等於他們不會這麽做。”
李明陽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老牧,你覺得現在跟我爭論這些有意義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如何避免我軍遭到突然打擊,遭受不可承受的損失,以及如何讓我們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牧浩洋沒有反駁,因為他無法反駁。
“如果你不大好出麵,我去跟元首說。”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牧浩洋壓了壓手,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也非常感激,但是以你的身份,恐怕隻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對我來說,後果根本算不了什麽。”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李明陽有十分明確的目的,而且為了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
當然,牧浩洋更加清楚,如果李明陽出麵提出這件事情,他的地位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因此離開軍事情報局。真要讓牧浩洋選擇的話,他肯定希望李明陽留在軍事情報局,因為李明陽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要知道,即便是馬明濤,在情報工作上依然不如李明陽,國內也沒人比得上李明陽。
“老牧,我已經想好了……”
牧浩洋壓了壓手,說道:“再給我幾天時間,我得好好考慮一下。此外,你覺得美國會在什麽時候動手?”
“年內。”
“能不能再準確一點?”
“按照我的判斷,美軍完成部署之後就會發動戰爭。”
“也就是說,我們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
“差不多吧,以美軍調動的速度,一個月足夠了。”李明陽停頓了一下,說道,“你有什麽想法?”
“不管美國的保密措施做得多到位,開戰前肯定有一些能夠察覺到的跡象。”
“這是當然,至少美軍艦隊會離開港口。”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這隻是表象,或者說隻是某種手段。在判斷美國是否會向我們開戰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更加慎重一些。”
“什麽意思?”
“我也沒想好,隻是覺得不能通過表象做出判斷。”
“問題是,如果不做出判斷,我們就無法正確應對。”
“所以,我們得更加積極主動一些。”
“你是說……”
“如果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就應該把握住每一個機會,比如由我們決定到底在什麽時候開打。”
李明陽一愣,隨即鎖緊了眉頭。
“我們在關注美國,cia也在關注我們,是不是?”
“毫無疑問。”
“那麽,我們的為什麽不能做些什麽來影響美國的戰爭決策呢?”
“你是說……”
“比如,讓美國看到一些表象,從而判斷我們會不宣而戰。”
“這樣的話,隻會促成美國首先動手。”
“還要搶在我們前麵動手。”
李明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好了,我們就談這麽多。你開始提到的事情,我會考慮,但是需要一些時間,所以你得有點耐心。”
“行,等你想好再說,不過別拖太久。”
牧浩洋點了點頭,李明陽也就此起身告辭。
等李明陽走後,牧浩洋打電話把周渝生、章玉廷叫了過來。
“既然如此,我們就一不做、二不休,主動向美國宣戰。”
“你覺得可能嗎?”牧浩洋看了周渝生一眼,說道,“不說別的,元首肯定不會批準這樣的軍事行動。除此之外,在美國已經有所防範的情況下,偷襲行動也不可能成功,反而有可能遭受慘敗。”
“可是……”
“我明白你的想法,可是我們更得認清當前的形勢。”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在任何人看來,隻要戰爭不爆發,軍備競賽最終將以美國經濟崩潰結束,就算誰都知道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政治家也不會輕言戰爭。可以說,在戰略上,我們非常被動,而這與我們之前的預測完全一致。”
周渝生暗自歎了口氣,沒有多說什麽。
“既然如此,我們就得提高戰備級別,盡量減輕遭到突然襲擊所承受的損失。”
牧浩洋看了章玉廷一眼,說道:“這樣的話,局勢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作為被動的一方,我們就更難判斷出對手的意圖了。”
“那你說,該怎麽辦?”
“我的意見是,給美國一個發動戰爭的機會。”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有點驚訝,等著牧浩洋說下去。
“如果美國打算發動戰爭,首先要對付的就是我們的艦隊,美軍的初期作戰規劃肯定以奪取製海權為主,所以我覺得,隻要美國當局認為,能夠通過偷襲消滅我們的艦隊,至少重創我們,就會發動戰爭。”牧浩洋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我的意見是,給美國佬一個偷襲我們艦隊的機會。”
“你是不是瘋了?”周渝生一下就叫了出來。
章玉廷也顯得萬分震驚,因為這是拿中國海軍的家底進行賭博。
“我當然沒瘋,給美國佬一個機會,不等於輸光本錢。”
“絕對不能這麽做”
牧浩洋笑了笑,沒有理會周渝生,向章玉廷看了過去。
“你打算怎麽做?”
“讓艦隊回港,進行全麵大修。”
“這……”
“名義上,檢查戰艦的狀態。如果有需要,可以人為的製造一些事故,讓那些剛剛做了檢修的戰艦回來。”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在具體安排上,必須小心謹慎,既能讓美國相信時機已經成熟,又不能承擔太大的風險。總而言之,就是讓美國佬空歡喜一場,以間接的方式發動戰爭。”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老周,你怎麽看?”
“我?”周渝生咬了咬牙,說道,“反正我說了也沒用,我隻有一個要求,別拿潛艇部隊開玩笑。”
“這怎麽叫開玩笑?”
周渝生歎了口氣,沒有跟牧浩洋爭辯。
事實上,誰都知道,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關鍵不是誰打第一槍,而是誰有把握來打響第一槍。
第四章各算各的
李明陽的判斷非常準確,到了二零五二年底,美國當局麵對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是在什麽時候打對美國最有利。
二零五二年初,五角大樓就向白宮提交了一份戰爭計劃。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這份計劃是美國總統盧卡斯通過國家安全顧問鮑威爾提出,由國防部長麥卡錫與參聯會主席喬丹海軍上將組織製訂的,主要參考了的情報,以及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評估報告。作戰計劃的主體內容,就是如何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一舉殲滅中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
顯然,這份戰爭計劃的可行性並不大。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有三座大型海軍基地,三分之一以上的戰艦常年在太平洋上活動,還有三分之一的戰艦隨時能夠出港,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戰艦在母港內進行維護保養。突然襲擊,最多隻能消滅留在港口裏麵的中國艦隊,而出海巡邏的中國艦隊、以及在戰爭爆發時緊急出港的中國艦隊仍然具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也就有足夠的把握在太平洋上扭轉戰局。
受此影響,五角大樓開始修改這份戰爭計劃。
當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聚集在一起,給美軍發動突然襲擊的機會。
顯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隻要沒有意外情況,中國艦隊不會同時返回軍港,也沒有理由集中活動。
事實上,在戰爭烏雲壓頂的情況下,美國艦隊也采取了同樣的部署策略,始終保持三分之一以上的戰艦在外活動。
為此,就得想辦法讓中國艦隊同時返回港口,或者同時出現在某個地方。
前者不大可能實現,那就隻能在第二種可能上做文章了。
五角大樓想到的,正是中國的軟肋:印度洋。
按照由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隻要美國宣布向澳大利亞增派三支航母戰鬥群,而且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主要在印度洋活動,中國海軍就會向印度洋增派艦隊,甚至會由此認為戰爭即將爆發。到這一步,美國隻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讓中國海軍把主力艦隊派往印度洋。
這件事情很簡單:把艦隊派往迪戈加西亞。
從戰略上講,迪戈加西亞是美軍在印度洋上的主要立足點,也是美國把戰火燒到中國後院的主要支撐點。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國海軍就把迪戈加西亞當成眼中釘,因此把兩支航母戰鬥群全部留在了西印度洋艦隊,隻在東印度洋艦隊保留了兩艘巡洋艦,沒有部署航母戰鬥群。
中國海軍的這一部署,也證明了中國海軍奉行進攻戰略。
說得直接一點,在美軍沒有向迪戈加西亞部署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將在戰爭爆發後攻打迪戈加西亞,拔除這顆眼中釘,再揮師西進,封鎖與摧毀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主要軍事基地。
當然,中國海軍此舉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垮美國海軍,而是保護印度洋的戰略航線。
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向迪戈加西亞派遣航母戰鬥群,肯定會被中國海軍當成開戰前的主要信號。
換個角度看,就可以確定,隻要美軍在印度洋上有大動作,中國就會為開戰而準備。
從軍事上講,中國首先要保證的不是太平洋上的製海權,因為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控製的區域還不到美國海軍的十分之一,加上在本土外圍防線上精心營造了十多年,中國海軍有足夠的把握把美軍擋在離本土一千公裏外的地方,確保本土不會遭受大規模打擊,而其印度洋航線更加脆弱。
如此一來,中國海軍肯定會力爭在開戰之後,首先鞏固印度洋上的製海權。
說得直接一些,就算中國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也會在美國向印度洋增派艦隊之後,把主力派往印度洋。
喬丹上將的意圖很明確:在中國艦隊奔赴印度洋的時候下手。
要知道,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的通道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因此隻要控製了這三條海峽,美軍艦隊就能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消滅聚集在一起的中國艦隊。
當然,這無法保證徹底打垮中國海軍,因為中國海軍不可能把艦隊全都派往印度洋,肯定會留下部分艦隊在太平洋上警戒,但是這是打垮中國海軍,幫助美國海軍在開戰後就奪得戰略主動權的唯一辦法。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美軍掌握了兵力上的優勢,在太平洋上擊敗中國海軍就不是問題。
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批準了這份作戰計劃。
此時,已經是二零五二年九月下旬了。
按照喬丹上將的安排,美國海軍將首先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三支航母戰鬥群,以保護盟國的名義部署到澳大利亞。在艦隊部署就位之後,美國將宣布向迪戈加西亞部署艦隊,隻不過部署的不是派遣到澳大利亞的艦隊,而是大西洋艦隊的另外三支航母戰鬥群,因此能夠在印度洋方向上投入六支航母戰鬥群。在此期間,美軍太平洋艦隊不會輕舉妄動,仍然以正常態勢部署巡邏。按照喬丹上將的判斷,中國海軍在已經擁有十二艘航母的情況下,至少會向印度洋增派四艘航母,在太平洋上留下六艘航母。如果中國打算首先動手,就會向印度洋增派七艘航母,隻在太平洋上留下三艘航母。不管出現哪種情況,美軍艦隊都能在東北印度洋上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一舉消滅中國艦隊,然後回頭幹掉西印度洋艦隊,拔除中國在印度洋上的軍事據點。到這一步,就算中國海軍還剩下六艘航母,也得留在印度洋上,抵擋美軍太平洋艦隊。
真要發展到這一步,局麵將變得對美國非常有利。
原因很簡單,隻要奪取了印度洋製海權,美國海軍就能以守為攻,不用急於在太平洋上尋找中國艦隊決戰。到時候,希望決戰的反而是中國海軍,因為隻有通過決戰,中國海軍才有望挽回不利局麵。
海戰不同於陸戰的地方就是:主動尋求決戰的一方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對美軍來說,這就意味著在兵力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背靠著後方的基地群,與中國艦隊決戰。
至於勝算如何,有點常識的海軍將領都能搞清楚。
當然,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比如中國海軍在首輪交戰後隻剩下三艘航母,美國離勝利也就不遠了。
可以說,到時候甚至不需要決戰,美軍就能通過戰略封鎖打垮中國。
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比較糟糕的結果,比如中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及時出港,而且避開了美軍艦隊,那麽中美就得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決戰。
問題是,即便如此,局勢對美國也有利。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首先要做的就是奪回印度洋的製海權,而不是在太平洋上發起進攻,也就得再次派遣艦隊進入印度洋。在此之前,美國艦隊有足夠的時間拔掉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軍事基地。也就是說,中國艦隊必須在沒有後方基地做依托的情況下,與兵力占有優勢的美軍艦隊決戰。
再退一步,就算中國海軍打贏了這場戰鬥,局麵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要知道,印度洋上的勝利不是決定性的,中國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完成戰爭動員,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來趕超美國,至少在艦隊規模上,沒有兩三年,中國無法超過美國,也就無法在太平洋戰場上反敗為勝。在這兩三年裏,美國掌握著戰略主動權,處於進攻地位,也就有能力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比如擊潰中國的本土外圍防線,動用部署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轟炸機打擊中國本土。
可以說,在軍事層麵上,該計劃萬無一失。
十月十日,美國國防部正式宣布,應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要求,將派遣三支航母戰鬥群常駐澳大利亞,並且在此基礎上組建太平洋第三艦隊。
此時,三支美軍航母戰鬥群已經到達南大西洋,正在前往印度洋途中。
按照計劃,十月底的時候,美國國防部將走出第二步,即宣布向迪戈加西亞派遣航母戰鬥群。
問題是,沒有等到十月底,中國海軍就做出了回應。
十月十七日,牧浩洋親自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海軍將在月底之前對所有主力戰艦進行全麵維護。
也就是說,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將陸續返回港口。
雖然牧浩洋沒有透露詳細內容,比如為什麽要進行全麵維護,以及如何安排數百艘戰艦進行全麵維護,但是這一聲明依然被外界解讀為戰爭信號,即中國海軍針對美國向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派遣航母戰鬥群做出了反應,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甚至有人認為中國海軍會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出手。
這下,局勢緊張了起來,而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也不管用了。
原因很簡單,在美**方看來,中國的應對措施不是向印度洋增兵,而是以準備發動全麵戰爭來應對美國的軍事挑釁行為。
第五章是戰是和
喬丹上將製訂的計劃落空,不等於偷襲中國艦隊的行動沒了著落。
十月十八日,美國總統盧卡斯親自參加了參謀長聯係會議,討論當前的中美形勢。
在這次會議上,幾乎所有將軍都認為,中國海軍對主力戰艦進行全麵維護,正是在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做準備。從時間上看,最遲二零五三年一月初,中國海軍艦隊就將達到最佳狀態,獲得向美國開戰的能力。
當時,喬丹的觀點最為激進。
在他看來,到二零五三年初,中國海軍將擁有十二支戰鬥力完備的航母戰鬥群,包括四艘強大的“泰山”級航母,總體戰鬥力已經非常接近美國海軍,而中國海軍的活動區域卻隻有美國海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海軍能在關鍵戰場上獲得兵力優勢。按照喬丹上將的判斷,到時候中國海軍會把四分之三的艦隊留在西太平洋上,首先攻占關島與北馬裏亞納群島,把本土防線向東推進一千五百公裏,然後南下掃蕩西南太平洋,堵住美軍艦隊進入印度洋的航道,順帶攻占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在印度洋方向上,中國海軍則會首先攻占迪戈加西亞,然後南下控製馬達加斯加與南非,北上控製亞丁灣與蘇伊士運河。麵對中國的戰略進攻,美國的處境將極為艱難,即便在西太平洋上發起反擊,反敗為勝的可能性也不大,很有可能喪失戰略主動權。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先發製人,趁中國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發動戰爭。
喬丹的建議得到了多名將領支持,包括空軍參謀長阿諾德上將。
在喬丹提出先發製人後,阿諾德提議動用戰略轟炸機,密集突擊中國的海軍基地,一勞永逸的消除潛在威脅。
顯然,阿諾德的軍事建議更加激進。
隻是,在這個時候,阿諾德手裏沒有現成的作戰計劃,提出的隻是建議,而不是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除了空軍,陸戰隊司令裏梅爾上將也支持立即對中國開戰。
裏梅爾的功課做得更到位,他提出了一份作戰計劃,即在轟炸了中國的軍事基地,海軍奪取製海權之後,首先出兵菲律賓,封鎖通過南海的航道,然後攻打衝繩群島,把戰線推進到中國本土附近。
隻是,他的這份作戰計劃的可行性並不高。
攻打菲律賓的話,美軍至少需要動用二十萬地麵部隊,相當於陸戰隊所有師的兩倍,還需要動用九艘以上的航母。更重要的是,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此後攻打衝繩群島,肯定會麵對麵的與中國空軍交鋒,而九支航母戰鬥群不足以確保製空權,因此需要依托菲律賓的空軍基地。如此一來,攻打衝繩群島的作戰行動就得推遲,而中國肯定能在此期間完成戰爭總動員。
事實上,裏梅爾的計劃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即在空軍的突然襲擊中,中國艦隊遭到致命打擊,美國海軍輕鬆奪得製海權。如果沒有製海權,陸戰隊在菲律賓方向上的進攻行動肯定會遇到麻煩。
問題就是:就算重創了中國艦隊,美軍就能奪得製海權嗎?
要知道,第五代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均達到了兩千公裏,而且中國還有一支不可小覷的水下艦隊。在空軍戰鬥機的掩護下,中國潛艇能在離本土兩千公裏的範圍之內對任何一支美軍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很明顯,就算奪得了製海權,美軍也很難立即利用製海權。
當時,較為理智的隻有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
在給總統的建議中,馬歇爾上將明確提到,就算能夠一舉擊潰中國海軍,也很難同時打垮中國空軍,而中國本土防禦圈的支柱不是海軍,而是空軍。也就是說,美國取得的戰略優勢隻能使中國在戰爭初期喪失主動進攻的能力,無法對中國本土構成威脅,也就無法阻止中國進行全麵戰爭動員,更不可能通過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最終仍然得跟中國進行正麵較量。
結果可想而知,美國的勝算不會大到哪裏去。
根據這些判斷,馬歇爾建議盡量維持和平局麵,不要輕易向中國開戰,更不能主動向中國開戰。
問題是,馬歇爾的聲音太小了。
不管戰爭進程如何,陸軍在戰爭初期的地位都不會高到哪裏去,因此陸軍參謀長的建議肯定很難受到重視。
所幸的是,盧卡斯沒有喪失理智。
在參謀長聯係會議上,盧卡斯沒有做出開戰決策,隻是要求麥卡錫與喬丹盡快拿出具有可行性的作戰方案。
回到白宮之後,盧卡斯讓鮑威爾把國務卿康拉德叫了過來。
“不可否認,現在很有可能是我們的最後一次機會了。”康拉德不是主戰派,也不是理想主義者。“對我們來說,要想打贏這場戰爭,不但需要一個好的開始,還需要一個完美的過程。當然,好的開始是先決條件。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當前的機會,至少能夠在戰爭初期掌握主動權。”
“這表示我們能夠取勝嗎?”
“當然不是,問題是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康拉德知道總統在想什麽,因為盧卡斯能在四年前當選總統,並且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百分之七十八的民調支持率,表明他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政治家。“我們現在能做的,隻是盡量讓局勢向好的方向發展,盡可能的爭取對我們有利的局麵。”
“在我看來,阻止戰爭對我們最為有利。”
康拉德歎了口氣,說道:“我們這麽想,可是並不表示中國當局也這麽想。我已經跟中國總理通了電話,對方的態度非常強硬,首先譴責我們向澳大利亞部署航母戰鬥群,表示中國海軍隻是進行常規性的檢查與維護,沒有挑釁我們的企圖。很明顯,中國總理是在拖延時間。”
盧卡斯沒有開口,因為中國總理的這番話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
作為外長出身的總理,杜小蕾非常精通外交事務,也知道如何處理外交問題,因此在言辭上更像外交家。說得簡單一些,杜小蕾的答複隻是一種外交辭令,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結果卻被康拉德誤解了。
“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鮑威爾遲疑了一下,說道,“如果別無選擇,我們就得為開戰做好準備。”
“你們就這麽想得到戰爭嗎?”
鮑威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康拉德也沒有吭聲。隻是,兩人的態度很明顯,戰爭已是唯一選擇。
盧卡斯長出口氣,說道:“如果現在開戰,我們基本上沒有勝算。要知道,隻要我們無法打擊中國本土,那麽中國就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內完成全麵動員,而中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超過了我們。”
“總統,中國沒有這麽可怕。”
“是嗎?”
鮑威爾遲疑了一下,說道:“擊敗中國,首先就得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切斷中國的所有海外航線。中國的戰爭力量是建立在地區經濟體上的,主要範圍就是東南亞與南亞。隻要對中國事實戰略封鎖,中國的經濟活力就將大幅度降低,戰爭潛力也將受到影響,根本不可能對我們構成嚴重威脅。相反,我們擁有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至少在喪失製海權之前不會遭到中國的戰略封鎖。”
盧卡斯的眼皮跳了幾下,沒有直接反駁鮑威爾。
“如果能夠把握住機會,一舉消滅中國海軍,或者重創中國海軍,我們就有能力對中國進行戰略封鎖。”康拉德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中國進行戰爭動員,我們也會進行戰爭動員。相對而言,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內,我們擁有非常大的優勢,有足夠的把握把有利態勢轉化為勝利果實。”
“關鍵就是,能否一舉消滅或者重創中國海軍。”鮑威爾補充了一句。
“也許,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康拉德看了盧卡斯一眼,說道,“根據我的判斷,中國海軍在完成檢修工作之後就將達到最佳狀態,而且能夠維持一年以上。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年間,中國海軍的戰備率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我們很難獲得同樣的機會。等到一年之後,恐怕就算我們不動手,中國也會主動挑起戰爭。沒有了主動權,我們將在三到五年之內戰敗。”
盧卡斯也看了康拉德一眼,覺得國務卿與喬丹上將的言辭幾乎如出一轍。
“總統……”
“不管怎麽說,中國戰艦不可能在一天之內返回港口,而且國防部與參聯會也沒有拿出可行的作戰計劃。”盧卡斯知道必須表態,不然兩位主要幕僚會一直規勸下去。“我們現在能做的,隻是靜觀其變。在獲得具體的作戰方案之前,我不會表態,也沒有必要表態,所以我們必須耐心等待。”
總統說完,康拉德與鮑威爾似乎都鬆了口氣。
雖然盧卡斯依然沒有做出讓步,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態度模糊,但是最後這番話表明,他已經傾向於發動戰爭,隻是欠缺一個必要條件,即對中國事實先發製人軍事打擊所需要的作戰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高層也徹夜未免。
第六章爭取和平
與美國國務卿康拉德通了電話後,杜小蕾就急匆匆的趕往元首府,參加由黃瀚林召開的高層會議。
這起事件背後的真實原因,杜小蕾心裏非常清楚。
說得簡單一些,在裏麵推波助瀾的,正是中美兩國的軍方將領,特別是那些掌握著實權的高級將領。
問題是,能夠就此證明軍人做錯了嗎?
杜小蕾早就看了出來,牧浩洋的目的隻是捍衛國家利益,避免中**隊在戰爭爆發的時候遭到致命打擊。
如果戰爭已經無法避免,那麽牧浩洋所做的一切就沒有錯。
那麽,戰爭還能夠避免嗎?
作為外交家,杜小蕾當然希望戰爭永遠不會爆發,但是作為現實主義者,她更加相信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年初的時候,就有很多跡象表明,美國正在積極策劃戰爭。
在春節過後的第一次高層會議上,杜小蕾就提出,應該密切留意美國,警惕美國製造與挑起戰爭的行為。
當時,杜小蕾拿出一份誰也無法忽視的證據。
在二月初,美國副總統訪問莫斯科的時候,與俄羅斯總統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即在俄羅斯遭到入侵的情況下,美國將提供包括軍事在內的各種援助。在這份協議中,美國還承諾幫助俄羅斯調整軍事指揮體係,建立效率更高的作戰指揮係統,使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得到全麵提升。
這份秘密協議,可以看成是美俄同盟條約。
當然,不是對等的同盟條約,即俄羅斯不承擔義務,隻有美國單方麵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負責。
問題是,不管怎麽解釋,這是美國邁向戰爭的關鍵一步。
隻要美俄結成同盟關係,中國將別無選擇。說得簡單一些,就算美國不挑起戰爭,中國也會在必要的時候發動戰爭。
站在外交家的角度,美俄秘密結盟已經使開戰進入倒計時階段。
問題是,黃瀚林並不是外交家。
在那次高層會議上,黃瀚林沒有批準軍方提出的建議,即製訂一份針對俄羅斯的全麵戰爭計劃,而是要求杜小蕾進行外交努力,爭取穩住俄羅斯,阻止局勢進一步惡化,避免戰爭爆發。
為此,杜小蕾在四月初訪問了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與總理。
雖然會晤的氣氛很融洽,但是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俄羅斯總統與總理都沒有接住杜小蕾伸出的橄欖枝。
可以說,這已經是中國當局為阻止戰爭進行的最後一次努力了。
當時,杜小蕾在莫斯科開出了非常高的條件,包括不再向中亞國家提供援助,甚至暗示隻要俄羅斯承認中國在東亞、東南亞與南亞的地位,中國就會促成扶桑當局放棄對北方四島的領土要求。在領土安全問題上,杜小蕾還提出,中國願意簽署一份雙邊性質的邊境安全協議,即中俄同時將邊境地區的軍隊後撤兩百公裏以上,在離邊境兩百公裏範圍內的軍事部署與調動都將提前通報對方。在蒙古問題上,杜小蕾也表明了立場,即中國無心吞並蒙古,也不會采取任何破壞中蒙俄三邊關係的行動,但是要求俄羅斯也做出同樣的保證,不在蒙古采取單方麵行動。
總而言之,為了安撫俄羅斯,杜小蕾幾乎做出了所有讓步。
可惜的是,俄羅斯當局依然認為杜小蕾沒有誠意,她做出的所有安全保證都無法確保俄羅斯的根本利益不受威脅。
當然,杜小蕾沒有就此放棄。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杜小蕾的主要工作就是與俄羅斯打交道,想方設法的改善中俄關係。
直到十月份,隨著美國宣布向澳大利亞增派艦隊,局勢才變得不可收拾。
當時,杜小蕾就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壓垮和平的最後一根稻草。
十月十二日,杜小蕾專程找到牧浩洋,提到了美國向澳大利亞增兵的事情,而牧浩洋的立場非常明確:美國增強在西南太平洋與印度洋方向上的軍事力量,已經對中國的安全與利益構成了直接威脅。
隻是,杜小蕾怎麽也沒想到,牧浩洋會在五天之後做出回應。
雖然杜小蕾不是軍事家,但是她知道,牧浩洋下達的命令,等於是在告訴美國:再過幾個月,中國就有能力發動戰爭。
所幸的是,在此之前,杜小蕾已經做了總理該做的事情。
來到元首府,在高層會議上,杜小蕾首先對國內情況,特別是與戰爭有關的情況做了全麵分析。
當時,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在戰爭初期處境不利的情況下,如何扭轉局麵。
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中國自身的戰爭潛力。
在這份報告中,杜小蕾明確提到:因為從二零三八年開始,國內經濟建設就根據戰爭需要做了調整,所以在進行戰爭管製的前提下,所需的八十六種戰略物資的自給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在需要進口的百分之二十中,有大約八成能夠通過陸路口岸輸入,隻有大約百分之四的戰略物資需要海運。
可以說,中國的自給率非常高。
按照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的自給率隻有百分之六十,而且進口物資中隻有百分之四十能夠通過陸路運抵,總物資的百分之二十四需要走海運,此外美洲經濟體對海運的依賴程度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此外,中國的戰略儲備也較為充足。
在報告中,杜小蕾明確提到,即便在戰爭初期喪失了製海權,海運線路被切斷,中國儲備的戰略物資也能堅持一年以上,確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在建軍事項目順利完成,並且可以通過空運的方式,獲取必要的戰略物資,確保在戰爭的第二年裏,仍然有百分之七十的軍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
當然,杜小蕾沒有忘記最重要的部分:戰爭動員。
按照在二零三八年製訂的動員計劃,戰爭爆發後,將分五步完成戰爭動員,即征召適齡退役軍人、軍事工業與重工業全麵動員、恢複義務兵役製、社會生產體係總動員與全民總動員。整個動員行動將耗時一年以上,半年內能完成前三個階段的動員工作,把軍事實力提高兩倍以上。
因為涉及到軍隊動員,所以這不僅僅是國務院的事情。
在隨後的說明中,牧浩洋提到,在完成了前三個階段的動員之後,因為新征召的兵員需要接受三個月到半年的訓練,部分技能與技術性兵種的訓練周期在一年以上,所以要到戰爭爆發後一年,陸軍與空軍的作戰能力才會有明顯增長。因為裝備建造周期更長,所以海軍與陸戰隊的實力要到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才會有明顯增長,而且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即裝備建設完全依照戰時體製進行。
正是如此,牧浩洋強調了第二階段動員的重要性,提出應該同時進行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動員。
問題是,進行戰爭動員的前提是戰爭已經爆發。
在這個問題上,黃瀚林的態度依然有點猶豫,似乎在他看來,仍然有挽回餘地,還沒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會議進行了六個小時,最終仍然沒有得出結論。
事實上,這完全在杜小蕾與牧浩洋的預料之中。
黃瀚林不是沒有戰爭的魄力與決心,而是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他必須顧慮戰爭產生的嚴重後果。說得直接一點,不管黃瀚林怎麽想,和平能多維持一天就算一天,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到了二零五二年,這似乎是能夠看到的結果,即持續下去的軍備競賽,肯定會導致美國破產,從而使美國輸掉這場持續了四十年的冷戰,中國將以非戰爭的方式取代美國。
當然,黃瀚林並不是理想主義者。
會議結束之前,黃瀚林批準了由牧浩洋提出的軍事預備方案,即在十月底之前使現役部隊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取消所有休假,前沿部隊進入戰備狀態,後方部隊也將提高警惕,作好戰爭準備。
可以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防範準備。
就算黃瀚林不想挑起戰爭,也得防止美國發動突然襲擊。
事實上,這是中國針對當前局勢,所能采取的最為有限、影響最小的措施了,而黃瀚林的意圖依然是維護和平。
會議結束之後,黃瀚林把杜小蕾留了下來,讓她盡快對美國進行緊急訪問。
黃瀚林沒有在會議上直接提出來,而是在會議後單獨找到杜小蕾,主要就是不想就這個問題與牧浩洋等將領發生爭執。要知道,積極主戰的不止是牧浩洋,還有戚凱威、母祁鐵等高級將領。
說白了,在戰爭問題上,軍方的態度高度一致。
事實上,這也表明黃瀚林對和平不抱多大希望,不然他應該在會議上直接提出為和平做最後的努力,而不是顧慮軍方的感受。
對於元首的良苦用心,杜小蕾也非常感慨。
如果中美雙方的政治家都能像黃瀚林這樣,竭盡所能的爭取和平,恐怕中美關係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了。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政治家,因為策劃戰爭的往往不是政治家。
離開元首府後,杜小蕾沒有立即返回國務院,而是去了總參謀部。
外交上的努力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由軍方決定,即軍事行動與部署才是更有效的外交信號。
第七章直覺
“總理,你不會認為我是戰爭狂人吧?”把茶杯放下後,牧浩洋才坐到杜小蕾對麵的沙發上。“我們認識二十多年了吧,一直以來,我都是積極的反戰份子,因為在戰爭上流血犧牲的是軍人。”
“牧總,你是什麽人,我非常清楚。”
“是嗎?”
“以往,陸工經常在我麵前提到你。”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杜小蕾與陸雯非常談得來。
“我相信你的判斷,也認為你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國家利益,可是在這個時候,我仍然希望你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什麽貢獻?”
“明天,我就飛往華盛頓,跟美國國務卿康拉德進行麵對麵的會晤,因此我希望你能提供一些幫助。”
牧浩洋沒有開口,等著杜小蕾說下去。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化解這場危機。”
“你覺得有可能嗎?”
杜小蕾笑了笑,說道:“我的觀點並不重要,我們的認識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是否為和平做了全部努力。”
“總理,你應該知道,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當然,外交家也是現實主義者。”
“那麽,你就應該知道,我們的努力不會有任何價值,也不可能有任何回報。”
“如果隻是為了回報,那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牧浩洋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國家利益與民族利益本來就是功利性質的,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
“那我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爭取和平。”
“顯然,這不是你我的問題,甚至不是我國的問題。”
“至少,我們應該做該做的事情。至於對方怎麽選擇,我們無法決定,也不會抱有任何奢望。”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杜小蕾的意思。
“牧總,適當的讓步,不是退縮,更不是怯懦的表現。至少在東方文化中,這是一種值得讚揚的高尚品德。”
“好吧,你要我做什麽?”
“暫時不要調動艦隊,給美國傳達和平信息。”
“你覺得,會有結果嗎?”
“也許會,即便希望很渺茫,也值得努力嚐試一下。”
牧浩洋沉思了一陣,說道:“行,我可以這麽做。太平洋艦隊將維持現狀,隻要美國不再向澳大利亞增派艦隊,印度洋艦隊就不會有較大規模的舉動。總而言之,我們不可能做出單方麵讓步。”
“這已經足夠了。”
“你什麽時候去美國?”
“明天一早,到達的時候應該是當地清晨。”
“行,隨時保持聯係。”
杜小蕾沒有多耽擱,她還要去國務院處理相關事務。
等杜小蕾走後,牧浩洋打電話把周渝生與章玉廷叫了過來。
“這麽做,等於向美國示弱,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示弱還是其次的,這會使局勢變得更加難以揣摩。”章玉廷長出口氣,說道,“按照我們之前的判斷,在我軍進行戰前動員之後,美國肯定會加快戰爭步伐,用偷襲我軍海軍基地的方式來發動戰爭。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的艦隊在海上活動,就算海軍基地被毀,艦隊在短期內也不會受到影響,美國就沒有能力在開戰後掌握主動權。也就是說,這很有可能使美國放棄開戰的想法。問題是,這麽做不可能避免戰爭,隻是推遲了戰爭到來的時間,而我們今後將更加難以對美軍的行動做出準確判斷,也就很難采取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等於錯失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你們覺得總理此行能夠取得成果嗎?”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是一愣,隨即都搖了搖頭。
“我的判斷與你們一樣,總理的華盛頓之行不會收到任何成果。”牧浩洋停頓一下,又說道,“總理來找我的時候,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即我們隻是在做該做的事情,至於結局如何根本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很明顯,總理對華盛頓之行也不抱太大的希望,隻是她必須去華盛頓。”
“你的意思是……”
“以當前的局勢,不管我們做出多大的讓步,戰爭都會爆發,或者說美國都會在近期發動戰爭。”
“這……”
“原因很簡單,美國已經沒有退路了。”牧浩洋笑了笑,說道,“拖上一年半載,局勢將變得對美國非常不利。即便不考慮國民經濟的問題,在軍事實力上,隨著第二批‘泰山’級航母在明年下水,美國海軍將喪失微弱的優勢。美國肯定會在此之前發動戰爭,而現在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這麽說,就算我們不讓艦隊回港,美國依然會發動戰爭?”
“肯定會,隻不過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彈性,也許不在今年,而是在明年年初。”牧浩洋看了章玉廷一眼,說道,“果真如此的話,局勢將變得很難預測,而且我們也不可能對美軍可能采取的行動做出準確判斷。”
“那為什麽還要答應總理的請求?”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如果總理在華盛頓的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效果,比如美國沒有把派往澳大利亞的艦隊撤回去,那麽我們就有理由進行戰前動員,即按照原定計劃讓艦隊返回港口。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因為在此之後的一年之內,美國不可能獲得同樣的機會。等到一年之後,隨著我們的新航母下水,美國就更難獲得一舉打垮我們的機會了。”
“也就是說,美國肯定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確切的時間點,所以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出美國發動戰爭的時機,也就能夠進行針對性的防範,降低我們在戰爭初期遭受的損失。”
章玉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牧浩洋的意思。
“事實上,我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更加準確的預測美國發動突然襲擊的時間,以便降低遭到突然打擊所產生的損失。”牧浩洋敲了敲沙發的扶手,說道,“不管怎麽說,我們必須頂住美軍的突然襲擊,才有可能在開戰後扭轉戰局,不然局勢將變得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讓我們輸掉這場戰爭。”
“你打算怎麽做?”
“我已經跟總理說好了,她會及時通報談判情況。”
“這……”
“當然,這還不夠。”牧浩洋笑了笑,說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找你們過來,就是告訴你們,在總理到達華盛頓之後,戰爭就隨時有可能爆發,所以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準備。”
周渝生與章玉廷都點了點頭,等著牧浩洋說下去。
“首先,潛艇部隊必須保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在航率。如果艦隊遭受重創,潛艇將是我們在戰爭初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作戰力量。”牧浩洋看了周渝生一眼,說道,“相對而言,潛艇的行蹤比較隱蔽,而且我們的潛艇基地以洞庫為主,所以潛艇部隊的部署也更具有保密性。具體怎麽做,我沒有明確要求,隻是強調一點,即在戰爭爆發前,盡量避免與美軍接觸。”
周渝生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我馬上就去部署。”
“記得聯絡正在巡邏的潛艇。”
周渝生沒有多說什麽,點頭答應了下來。
“老章,你得去印度洋艦隊。”
“瓜達爾港?”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雖然沒有確切情報,但是直覺告訴我,如果戰爭爆發,印度洋將是第一個決戰戰場。說得簡單一些,美軍將首先在印度洋上發起進攻,而且會首先對付印度洋艦隊。”
“要我怎麽做?”
“艦隊得留在港口裏麵,但是得做好隨時出港的準備。隻要收到消息,必須立即離開港口,避免遭到突然打擊。”
“行,我今天就趕過去。”
“記得召集艦隊官兵,說明當前的情況。”
“要不要向巴基斯坦海軍說明情況?”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而且我們也不能指望巴基斯坦海軍。”
章玉廷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戰爭爆發,艦隊離開瓜達爾港之後,該怎麽做?”
“小心為上,沒有絕對的把握,千萬不要與美軍接觸。”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我不是害怕什麽,而是有足夠多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戰爭初期的局勢對我們不太有利,所以得以保存艦隊實力為主。隻要艦隊還在,我們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如果連這個基礎都沒有,我們離戰敗就不遠了。”
“行,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我會及時向你通報最新情況,你也得及時匯報情況。”
章玉廷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又談了一些與海軍有關的事情,牧浩洋才送周渝生與章玉廷離開,然後給留在海軍司令部的晏鷹搏打了電話,讓他適當調整海軍岸基航空兵的部署與巡邏安排,增強在西太平洋上的巡邏力量。
做完這些,牧浩洋愈發感到不安。
可以說,考慮得越深入,那種戰爭即將爆發的感覺就越強烈。
經曆了這麽多場戰爭,牧浩洋很少懷疑自己的直覺,有的時候甚至更願意相信直覺,因為這不僅僅是直覺,而是他服役四十多年、指揮大大小小數十場戰爭累積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正是一名高級將領最寶貴的財富。。.。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