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兩位師父,李逸給常槐之打了個電話,這位敬業的老爺子在外遊蕩了差不多半個多月,終於趕在初五晚上回到了燕京,好歹也算是趕上了個年尾巴。


    聽劉存誌講,常老這次的土耳其、伊朗之行收獲頗豐,不但拿到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而且好像還弄回來了一些珍貴的瓷片。不過老爺子從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閉關,所以李逸也隻是簡單的通了幾次電話,一直都沒見到真人。


    電話接通,常老的心情很好,


    “哈哈,算算你小子也該給我打電話了!資料差不多都整理好了,明天你過來看吧,保證給你一個驚喜!”


    “這麽快!您老可千萬注意身體,別累著了!”


    “快什麽啊?我還在伊朗的時候,這些資料就分批回傳找人開始翻譯了,結果就這樣,還一直給我拖到了周四才搞定!不多說了,明天你來看了就知道了。”


    第二天,李逸起床收拾妥當,開車直奔趙登禹路,常老在那兒有個四合院,他的工作室就在院裏。


    趙登禹路在西二環東邊,北頭和平安大街交界的地方有一片四合院,常槐之很早就在那裏有兩間平房,他一直想將整個四合院買下來,可是那些指著拆遷掙大錢的鄰居死活就是不賣。


    結果,前幾年出了一道文,這一片的四合院屬於保護建築,即便是拆遷也是原址重建!這一下那些人沒了想頭,才將手頭的平房賣給了常槐之,也終於圓了他的四合院夢。


    周末比較堵,十來公裏的路程,李逸走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不過一進院子。他心裏的鬱悶瞬間就一掃而空,因為僅僅一牆之隔,這牆裏牆外的風景竟仿佛是兩個天地!


    牆外還是冬天的一片蕭瑟。牆內,則滿是春天的氣息!那一盆盆生機勃勃的綠植。竟鋪滿了半個院子!


    “今天天氣好,再說這些花草在暖氣房裏待得時間長了不好,需要時不時的凍凍才能長得茂盛。怎麽樣?有沒有興趣?有興趣的話送你兩盆養養?”


    李逸心中一動,就是,這來燕京一忙竟將養花的事情忘了,他還指著何首烏水給他弄出來個三宮六院、四大美人呢!


    “嗬嗬,你那是菊花,頂到天一盆也不過十幾二十萬。來,你看我這盆,漂亮吧?達摩蘭!這品相,上回一個台灣的老哥出到300萬我都沒舍得賣!”


    就這一小盆300萬您老都還不賣?不是說這兩年蘭花不行了嗎?怎麽還這麽值錢?


    “大市是不行了,不過這正是洗盡鉛華呈素姿,淘盡黃沙始見金!好東西永遠都是好東西!你看這盆,蓮瓣蘭裏邊的春建,這品相,一苗也要賣到50萬以上!怎麽樣,動心不?”


    李逸點點頭。動心!


    “動心也不能送這些給你!這可都是我的心頭肉!行了,不逗你了,跟我過來。讓你看看我這趟的收獲吧!”


    常槐之領著李逸來到西邊的廂房,指著鋪了一書桌的打印資料說道:


    “文字部分還差一些沒有翻譯完善,不過翻譯完的都整理的差不多了,我先給你看看照片,小李,你這次真是撞著大機緣了!”


    這麽說是找著證據了?一想到六字款的永樂青花很可能會被公認為真,李逸也不免小小的激動了一下,隨即,就老老實實的站在常常槐之身後。看他拍回來的資料照片。


    相機用的是高像素的單反,所以圖片很清晰。


    “這些東西,如果不是運氣好。正好遇到了一個參加國際古董交流時認識的朋友,別說拍這麽清晰了,連拍都不讓你拍!”


    常槐之一邊翻動照片,一邊慨歎。


    “喏,就是這件,雖然整體上沒有你那件暈散的厲害,但也差不了多少。這件是在德黑蘭的伊朗古代博物館裏找到的,是16世紀薩非王朝時期的出品,差不多相當於我們明朝正德嘉靖年間,也是全部用的蘇麻離青……”


    李逸彎下腰,湊近了細看。很巧,這件也是一件罐形器,不過看起來充滿了異國風味,其上的青花人物圖案確實暈散的很厲害,有幾個小地方,看起來甚至比他那件還狠。


    “這件是當時的宮廷匠師所製,據資料記載,因為青花暈散的太厲害,整批都被銷毀了。隻是當時一名宮廷侍衛偷偷藏起了幾件,這麽多年流傳下來,也就剩了這麽一件。這些資料裏都有,你再等兩天,等我都弄好了一塊拷給你。對了,聽說你已經上班了,怎麽樣?忙嗎?”


    李逸咧了咧嘴,還行吧,反正上班嘛,就那麽回事。


    “臭小子,說的跟上了多少年班似的!行了,我待會兒要去鏟一個老朋友的地皮,你去不去?”


    還有這種好事?李逸一聽連忙點頭,去!鏟地皮怎麽能不去呢?


    “這老哥當年也是一個風雲人物啊,可惜,盤子弄大後管理、技術、人才各方麵都跟不上,再加上兩個小子沒一個成器的,自己又精力不濟,眼看著幾年就將偌大一份家業敗了個七七八八,現在竟淪落到賣收藏的地步……”


    常老一邊感慨,一邊沿著胡同往前走,李逸不知道他說的是誰,而且這種事他一個沒什麽閱曆的小字輩也不太好接話,隻有默默的在後邊跟著。


    東拐西拐走了大約十幾分鍾,常老站在一家院子門前,用力的拍了拍門,


    “洪老哥,是我,常槐之!”


    不一會兒,一個須發皆白,走路都有點顫顫悠悠的老者過來開了門,先是無精打采的看了李逸一眼,接著說道:


    “常老弟,這次處理的是一件青田石雕,你幫我看看,要是能拿你就拿上,要是不想要,還要麻煩你幫我找個買家,這筆款子要的有點急。”


    常槐之點點頭,也不介紹李逸,直接穿過院子,來到了堂屋。


    不一會兒,那名老者從房間裏抱出來一個木盒,滿臉不惜之色的撫摸了一陣,長歎一聲,推到了兩人麵前。


    常老苦笑著搖了搖頭,打開木盒,李逸伸頭一看,麵上麵不改色,心中卻輕咦了一聲,這竟是一件封門三彩!


    青田石有紅、黃、白、青、灰、黑等顏色,大多數為單色,但也有俏色料子。而俏色料子中又以凍地的封門三彩最為名貴。


    青田石產自江浙省田青縣城東南的山口,鶴山,方山,封門山一帶,封門三彩中的封門指的就是封門山。


    廣義來講,隻要是三種石色的封門彩石就能稱之為封門三彩,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封門三彩的三種顏色必須是由黑、黃、白三色組成,而且三色之間的過渡還要非常自然。


    封門三彩凍石非常適宜雕刻,一般都被用來俏雕成人物、動物、山水和花鳥等,以色取巧,自然豔麗,是青田石中的頂級雕刻石。


    年前核查的時候,李逸就在方莊分店的庫房看到過一些青田石,但無論是地、色還是塊頭,都遠不如這一件出色!


    這是一件高約三十厘米,厚度和寬度都在十五厘米左右的小型石雕,三色分別為墨黑、玉青、紅褐,其中,墨黑色塊頭最大,被作為背景隨形雕刻成了山巒的模樣,其他二色則涇渭分明,被俏色雕琢成了鬆樹、梅花、仙鶴、雲霞、亭台樓閣等物,頗有一派仙家氣象。


    在李逸看來,這件青田石雕雕工精細,刀法圓熟,細節處理尤為出色,應該是一件名家之作。如果石質沒有什麽暗傷、瑕疵的話這件雕件的價格應該在700到800萬之間。


    常槐之看的很細,看的也很慢,差不多十幾分鍾之後,才輕輕的放下石雕,想了想,問道:


    “老洪,這是張玉寶的作品?”


    老洪點點頭,


    “十幾年前上的手,當時花了700多萬,現在也不知道能值多少……”


    李逸小心的拿起石雕,鑒靈牌馬上給出了鑒定結果,果然是華夏寶玉石雕刻大師,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張玉寶的作品,名為人間勝境。


    他將石雕湊到眼前,反反複複的看了幾遍,沒發現什麽明顯的瑕疵,就將石雕放下,開始專心的聽二老交流。


    “老洪,這麽說吧,我是個生意人,你這件東西,按說是能值到700多萬,不過我要是這個價格收回去,那就沒法賣了……你這筆錢什麽時候要?要用多久?”


    “越快越好,用多久不確定,我正在聯係人賣廠子,但是賣出去之前總不能讓它垮了吧?我不問你借錢,心意我領了,你就說這件東西你能給我多少吧。”


    常槐之遲疑了一下,小聲問李逸道:


    “這要是你們店裏收,大概是個什麽價位?”


    李逸想了想,在桌子底下伸出了五根手指,應該能有500多萬吧?


    常槐之搖搖頭,說道:


    “老洪,這樣吧,東西呢我先600萬拿走,要是半個月之內能給你找到買家,賣多少都是你的,我分文不取。如果超過半個月……”


    老洪一臉的感激之色,


    “我明白,超過半個月我就當是賣了600萬!老常,要是當年……唉,不說了,哥哥對不起你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鑒寶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維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維果並收藏鑒寶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