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縣大捷之後,李殿元一邊向張樂行等人求援,一邊將自己的部屬化整為零,豈圖用打遊擊的辦法磨死淮軍,張華軒接到匯報後索性也是下令將部隊分散,每營自行動作,四處清剿。在優勢火力的淮軍麵前,一小股一小股的撚子根本沒有任何便宜可占,整個宿縣四周,到處都是被火槍打的稀爛的撚子,在淮軍的武力麵前,不少心誌不堅的撚軍將士選擇放下手中的鋤頭和把叉,決心重新做回良民。


    隻可惜淮軍不給他們這個機會,被俘的撚軍被大股押回淮安,然後送到海門與啟東等各處棉田,充做勞力。


    除了武力鎮壓之外,張華軒又以鐵腕手法,勒令江北各州府出銀出糧,運送了不少糧食到宿州賑災,皖北撚亂波及北方諸省原因複雜,有些地方是向來有反清傳統,也有的是教派蠱惑,而在皖北,卻是隻因為饑荒所致,如果說蘇北民風彪悍的話,皖北宿州等地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張華軒的淮軍以武力鎮壓,仍然有不少撚子前仆後繼,不過等賑災的糧食一到,宿州等地的民情一穩,撚子們立刻就混不下去,意誌堅定的選擇與李殿元一起投奔張樂行,隻為混一口飯的就選擇放下刀槍,接受來自淮安的賑濟後搖身一變,成為扛著鋤頭下地的良民。


    就這樣恩威並施,張華軒把宿縣局勢穩定了下來,同時又得到不少免費勞工,算是一舉數得。第一是解決了來自淮安附近的威脅,撚子遍布在安徽與山東、河南等省,不過在舉事之初,五大旗的主力與領袖們全在安徽,如果張華軒不展現一下實力,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與張華軒開個玩笑,把撚軍主力全部開到淮安來?第二,借助此事,調動了淮安與揚州等地官府與士紳,看看他這個按察使在官方與民間的手腕與力量,目前來說,張華軒手中真正的力量隻有淮軍,淮安府對他很尊敬,不過他無法幹預地方政務,揚州府的情形更複雜,知府楊廷寶對張華軒的實力心知肚明,也知道揚州非得有淮軍不能保,不過隔著一個江北大營,雖然在上次北伐軍路過時被打的雞飛狗走,不過滿洲將軍們的傲氣不減,再加上琦善這一尊大神還在揚州,使得揚州不可能完全聽命於張華軒的號令,這一次借著安定宿州的由頭,張華軒把兩府二十多個州縣鬧了個雞飛狗跳,琦善心裏當然不舒服,不過他老人家也需要仰仗張華軒手頭的淮軍,自然也說不出話來,借此一事,張華軒明白了自己在江北的潛在實力,也摸清了多少人買賬,多少人不理會他,這個自然也要慢慢算賬,並不著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借著宿州大戰再次鍛煉了淮軍大兵團做戰的能力,這一次可並不是借著城牆來防守,而是步炮協同主動出擊,撚軍剛剛組建,器械不精,紀律不明,將領們也不出色,讓張華軒的淮軍拿來練兵,這是再合適不過。除了實戰檢驗淮軍的大兵團做戰能力外,後來的分兵進擊,四散合圍等小規模戰鬥也充分顯示了淮軍的戰鬥力,這讓張華軒欣慰不已。


    不過戰爭打到年底時已經進行不下去了,在大規模的戰鬥中,張華軒發覺火炮的威力不夠,在購買火炮時,他隻是考慮到了機動性的重要,卻沒有考慮到火炮口徑太小,殺傷力不夠,畢竟不會誰都能和第一次揚州之戰時的太平軍一樣,排成密集陣形讓他的火炮轟個痛快,在野戰時這個問題還不是很大,畢竟這年頭農民軍沒有幾個見識過火炮的威力,如果將來戰爭打大了,雙方都有火炮,目前張華軒的火炮配置明顯有問題,還需加強一定數量的重炮。還有,就是火槍與火炮彈藥儲存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在李殿元逃走之後,張華軒原本有意繼續南下,和張樂行等人打上一仗,讓撚軍知道淮軍的厲害,一仗徹底把對方打服,不過在宿州一戰之後,庫存的彈藥消耗的太過厲害,很多士兵擁有的彈藥不過能打五發,這種情形太過危險,張華軒緊急調派糧食去安撫人心,也是淮軍不堪再戰而導致。


    這種局麵當然令他非常窩火,除了留下五個營的兵力和大炮防守宿州外,其餘的淮軍都帶著不多的彈藥回到淮安,全火器的配置在火力輸出上當然讓敵人恐怖,不過打出去的銀子,也委實讓張華軒心痛。


    自己興辦火器局當然要提上日程,不過一個火器局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大炮不能造,不過輔助的器械需要自造,炮彈要自造,還要能修理,同時,滑膛火槍的工藝並不先進,不過當時的中國沒有合格的工匠,所以還要聘請外國技師,購買相關的器材,在自己製造之前,也同樣要學會修理。


    這一切當然都需要用錢。現在張華軒的全部收入都要用來興辦工業,淮軍隻是靠著一個月幾萬兩的厘金來度日,這樣的收入水平維持現狀還成,想要改變局麵,一邊需要自己大創工業,一邊就需要把江北這幾省的實權拿到手裏來。


    一想到他自己辛苦度日,江北大營卻已經收了幾十萬兩的厘金而無所事事,清江浦的南河與漕運總督們也開收厘金,一個個肥的流油,幾個府的稅收上繳中央後又流入江南與江北兩個大營中,而他的淮軍卻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辛苦度日,張華軒就氣的牙齒癢癢。


    等張華軒蹲在海門棉田的地頭,周圍站著幾百個前太平軍將士的時候,按察使大人一麵若有所思,一邊吩咐道:“棉花不要播種太早,不然春天時陰雨多,倒寒,會影響棉苗生長,第二要在播種前多翻曬,第三株距要密,可以彌補出苗不足。”


    對按察使大人的吩咐,眾人當然連聲稱是,一麵答應,眾人還一邊大聲稱讚,按察使大人真是無所不能,不但能帶兵打仗,連怎麽種棉花都知道。


    張華軒卻不理會這些拍馬屁的聲音,看著眼前的這些棉種,張華軒幾乎是兩眼放光,這年頭賣絲綢茶葉當然還賺錢,不過張華軒卻沒有興趣與江南那些傳統的絲綢商和茶商們較勁的興趣,這些產業沒有辦法工業化,也不能形成集團產業鏈,隻有紡織業才是這個時代工業化的曙光與希望所在,搞好了他的紡織工業,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鏈後,他就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中華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新中華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