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印巴戰爭落下了帷幕,雖然戰爭的雙方還在唇槍舌劍,希望在談判桌上得到在戰爭中沒有得到的東西,但在美蘇的壓力下,短期內重啟戰爭看來是不太可能了。在這次戰爭中,巴基斯坦獲得了不菲的收獲,不僅占領了部分印度的領土,還在克什米爾取得重大進展。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方麵控製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製。但現在,巴方不僅占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列那加,還奪取了大片印控地區,雙方所控製的地區幾近相等。
既然印度不準備將討論克什米爾問題作為停火的先決條件,巴基斯坦便不準備將已經占領的土地歸還給印度,而堅持以實際控製線實現停火。而作為一種向國際社會表現的高姿態,巴軍從被占印度領土上撤軍,一方麵由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讚揚,另一方麵也集中了兵力,重點防守克什米爾控製區。
顯然,維持南亞平衡的印巴美三角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加深了美國在南亞的困境。原因很簡單,這種三角關係的建立本身便是各懷鬼胎,互相利用的關係。印度想借助美國來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巴基斯坦謀求以美國的力量來平衡印度的壓力;美國則設想在其主導下穩定南亞局勢、對抗*的影響和擴張。三方在相互需求和目標上差異極大,很難形成共同合作的平台,也很難服務於美國的全球冷戰戰略。
如果說第二次印巴戰爭使巴方獲利不小,那麽南洋聯邦則可以大的贏家。為了感謝南洋聯邦的鼎力相助,也為了增強停火談判中的地位,巴基斯坦與南洋聯邦簽訂了一係列的軍事、經濟協議。重頭戲則是南洋聯邦將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巴方則將此港的三分之一使用權給予南洋聯邦,期限為五十年,南洋聯邦的軍艦可以自由停靠。換句話說,南洋聯邦獲得了一個海外的海軍基地,並能通過瓜達爾港更好地掌控印度洋。
瓜達爾是巴基斯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碼頭。因為遠離內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貧瘠,該地區的漁民至今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同中世紀沒什麽兩樣。然而,其地理位置卻非同尋常,瓜達爾南臨浩瀚無垠的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與紅海,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更重要的是,瓜達爾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大約四百多公裏,位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波斯灣的咽喉附近
巴基斯坦在一九五八年從阿曼手裏買回瓜達爾時,就認識到了它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瓜達爾作為替代巴基斯坦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唯一候選地受到了關注。卡拉奇因距印度邊境很近,發生緊急狀況時,容易被印度海軍封鎖。因此有必要分散集中在一處的巴基斯坦物流。
但對當時國力還不夠強大的巴基斯坦政府來說,開發瓜達爾是過於龐大的項目。與南洋聯邦簽訂共同建設的協議,對於南洋聯邦來說,其勢力迅速輻射至南亞,能夠對國際主要石油通道進行間接控製,影響力空前增長。而對於巴基斯坦來說,能夠擁有除卡拉奇外的另一個候補港口,並且有南洋聯邦的海軍艦隻擔任義務的保護作用,使印度不敢輕易對該港口下手,也算是一舉兩得。
為得到穩定的能源供應,並向中東地區輻射影響,借著美國在南亞的退潮,南洋聯邦迎頭而上,對瓜達爾下足了功夫。而且,一旦瓜達爾港建成,不僅會帶動貧困落後的俾路支省乃至整個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還將成為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最近的出海口,擔負起這些國家連接斯裏蘭卡、阿曼、阿聯酋、伊朗和伊拉克等國的海運任務,成為地區、倉儲、運輸的海。
南洋聯邦的動作雷厲風行,協議簽訂不到一個月,大總統黃曆便親訪巴基斯坦,跟隨他同到巴基斯坦的是十幾艘滿載著施工機械的巨輪。在伊斯蘭堡,因為在戰爭中的傾力相助,黃曆受到了巴基斯坦人的熱烈歡迎,盛況空前。在與巴總統阿尤布進行了蹉商後,共同簽署了瓜達爾港項目一期工程融資協議。
按照規劃,瓜達爾深水港項目分兩個階段完成:一期工程總投資約兩億美元,南洋聯邦出資一億八千萬美元,以無息貸款、優惠貸款和買方信貸等進行融資,主要用於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三個多功能碼頭和總長五公裏的進港航道等;巴方負責配套資金兩千萬美元,主要用於繳納各種捐稅、修建港務辦公樓等配套工程。
第二期工程比第一期工程更加宏偉,將修築十個船艦停泊處,其中有三個集裝箱碼頭。此外,還將為油輪修築兩處停泊港口,一處同停泊處和地下輸油管相連的煉油廠,總投資為四點五億美元。
南洋聯邦的此項重大舉措令世界為之側目,國際觀察家認為,南洋聯邦在阿拉伯海沿岸建立港口,也是為了避開政治不穩定的波斯灣地區。而且在傳統上,波斯灣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不會放鬆對那裏的高度警戒。南洋聯邦選擇瓜達爾港口,也是繞開同美國發生利益衝撞的危險。
而且,瓜達爾港口建成後會使南洋聯邦具備脫離波斯灣的能力。有了瓜達爾港,南洋聯邦將可以觸及非洲石油。同非洲石油新興國家如赤道幾內亞、喀麥隆、加蓬和安哥拉等國展開石油合作。美國南亞專家泰裏斯便總結道:“這樣,南洋聯邦占有了一處能源源不斷供給石油的重要地理位置,對國家的發展大有益處。而且,南洋聯邦在亞洲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越來越展現出一個大國的風範。”
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方麵控製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製。但現在,巴方不僅占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列那加,還奪取了大片印控地區,雙方所控製的地區幾近相等。
既然印度不準備將討論克什米爾問題作為停火的先決條件,巴基斯坦便不準備將已經占領的土地歸還給印度,而堅持以實際控製線實現停火。而作為一種向國際社會表現的高姿態,巴軍從被占印度領土上撤軍,一方麵由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讚揚,另一方麵也集中了兵力,重點防守克什米爾控製區。
顯然,維持南亞平衡的印巴美三角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加深了美國在南亞的困境。原因很簡單,這種三角關係的建立本身便是各懷鬼胎,互相利用的關係。印度想借助美國來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巴基斯坦謀求以美國的力量來平衡印度的壓力;美國則設想在其主導下穩定南亞局勢、對抗*的影響和擴張。三方在相互需求和目標上差異極大,很難形成共同合作的平台,也很難服務於美國的全球冷戰戰略。
如果說第二次印巴戰爭使巴方獲利不小,那麽南洋聯邦則可以大的贏家。為了感謝南洋聯邦的鼎力相助,也為了增強停火談判中的地位,巴基斯坦與南洋聯邦簽訂了一係列的軍事、經濟協議。重頭戲則是南洋聯邦將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巴方則將此港的三分之一使用權給予南洋聯邦,期限為五十年,南洋聯邦的軍艦可以自由停靠。換句話說,南洋聯邦獲得了一個海外的海軍基地,並能通過瓜達爾港更好地掌控印度洋。
瓜達爾是巴基斯坦西南部阿拉伯海沿岸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碼頭。因為遠離內地,交通不便,加上土地貧瘠,該地區的漁民至今過著十分貧困的生活,同中世紀沒什麽兩樣。然而,其地理位置卻非同尋常,瓜達爾南臨浩瀚無垠的印度洋,西望阿拉伯海與紅海,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更重要的是,瓜達爾距離全球石油供應的主要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大約四百多公裏,位於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波斯灣的咽喉附近
巴基斯坦在一九五八年從阿曼手裏買回瓜達爾時,就認識到了它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瓜達爾作為替代巴基斯坦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唯一候選地受到了關注。卡拉奇因距印度邊境很近,發生緊急狀況時,容易被印度海軍封鎖。因此有必要分散集中在一處的巴基斯坦物流。
但對當時國力還不夠強大的巴基斯坦政府來說,開發瓜達爾是過於龐大的項目。與南洋聯邦簽訂共同建設的協議,對於南洋聯邦來說,其勢力迅速輻射至南亞,能夠對國際主要石油通道進行間接控製,影響力空前增長。而對於巴基斯坦來說,能夠擁有除卡拉奇外的另一個候補港口,並且有南洋聯邦的海軍艦隻擔任義務的保護作用,使印度不敢輕易對該港口下手,也算是一舉兩得。
為得到穩定的能源供應,並向中東地區輻射影響,借著美國在南亞的退潮,南洋聯邦迎頭而上,對瓜達爾下足了功夫。而且,一旦瓜達爾港建成,不僅會帶動貧困落後的俾路支省乃至整個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還將成為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內陸國家最近的出海口,擔負起這些國家連接斯裏蘭卡、阿曼、阿聯酋、伊朗和伊拉克等國的海運任務,成為地區、倉儲、運輸的海。
南洋聯邦的動作雷厲風行,協議簽訂不到一個月,大總統黃曆便親訪巴基斯坦,跟隨他同到巴基斯坦的是十幾艘滿載著施工機械的巨輪。在伊斯蘭堡,因為在戰爭中的傾力相助,黃曆受到了巴基斯坦人的熱烈歡迎,盛況空前。在與巴總統阿尤布進行了蹉商後,共同簽署了瓜達爾港項目一期工程融資協議。
按照規劃,瓜達爾深水港項目分兩個階段完成:一期工程總投資約兩億美元,南洋聯邦出資一億八千萬美元,以無息貸款、優惠貸款和買方信貸等進行融資,主要用於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三個多功能碼頭和總長五公裏的進港航道等;巴方負責配套資金兩千萬美元,主要用於繳納各種捐稅、修建港務辦公樓等配套工程。
第二期工程比第一期工程更加宏偉,將修築十個船艦停泊處,其中有三個集裝箱碼頭。此外,還將為油輪修築兩處停泊港口,一處同停泊處和地下輸油管相連的煉油廠,總投資為四點五億美元。
南洋聯邦的此項重大舉措令世界為之側目,國際觀察家認為,南洋聯邦在阿拉伯海沿岸建立港口,也是為了避開政治不穩定的波斯灣地區。而且在傳統上,波斯灣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美國不會放鬆對那裏的高度警戒。南洋聯邦選擇瓜達爾港口,也是繞開同美國發生利益衝撞的危險。
而且,瓜達爾港口建成後會使南洋聯邦具備脫離波斯灣的能力。有了瓜達爾港,南洋聯邦將可以觸及非洲石油。同非洲石油新興國家如赤道幾內亞、喀麥隆、加蓬和安哥拉等國展開石油合作。美國南亞專家泰裏斯便總結道:“這樣,南洋聯邦占有了一處能源源不斷供給石油的重要地理位置,對國家的發展大有益處。而且,南洋聯邦在亞洲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越來越展現出一個大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