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明君
“我不是出家人,沒有那麽寬闊的胸懷。我不能和一個不尊重我妻子的人進行任何交談!”吳浩“霍”的站了起來,袖子一拂:“齋主請回吧!”
“阿彌陀佛!”梵清惠站了起來:“少帥果然是性情中人,貧尼出言無狀,得罪了。貧尼這廂賠禮了!”
“齋主客氣了。我這個人不喜歡太拘束,但是卻不能容忍我的親人受到任何的傷害。不管??以前是什麽人,再過十餘天,她就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任何人想要找她的麻煩,那除非從我身上踏過去。”吳浩冷冷得看著梵清惠:“一個男人倘若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兒,就算有百萬家財,萬世江山,又有什麽用?他簡直就是枉在世間走一遭!今天我想告訴齋主,也麻煩你轉告江湖同道。大家立場不同,各自絞盡腦汁奮力搏殺,無可非議。就算最後失敗了,我吳浩說不定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可是倘若誰敢打我家人的主意。那我就跟他不死不休!”
“齋主,你也許在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對寧前輩不也打著同樣的主意嘛。我想說的是:我隻是打探出了他族人的處所,除了聘請了他的幾位族人在少帥軍中做事以外,什麽也沒有做。而且一切都是他們自願的行為,我並無強迫!”
“少帥還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啊!”梵清惠拖著聲音慢慢的說道。
吳浩知道她這是在諷刺自己。不過,他也不介意。自己畢竟是做了很讓人不齒地事情。雖然一開始,他隻是吩咐米可定想辦法製造一些有關慈航靜齋和梵清惠的負麵消息,並沒有往這方麵想,但是當米可定把計劃提出來的時候,自己沒有反對,所以希望梵清惠當作什麽事都沒有發生,自然是不可能的。
吳浩迅速轉移了話題:“齋主剛才問我為什麽和慈航靜齋沒有任何的糾葛。卻仿若有生死大仇一般。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一句:在齋主看來作為一個仁君明主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麽呢?當然有皇位可以繼承的幸運兒除外。”
梵清惠搖了搖頭:“少帥這是在責罵我們這些出家人塵心未盡呢?我們實在是另有苦衷。自當年始祖地尼創立靜齋以來,就立下了修練劍典者必須入世修行三年地法規。從此我們便身不由己的被卷入塵世波鶚雲詭地人事中,難以自拔。有人以為我們意圖操控國家興替,這隻是一個誤會。我們哪來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呢?我們隻是希望能為世間災難深重的百姓作出一點貢獻,讓這天下少一些紛爭,讓這亂世早一日結束,百姓能夠早日脫離著無窮的苦難。安居樂業。我們能做的隻是找到一個心懷萬民的人,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加以支持和鼓勵而已。”
“哈哈哈。齋主真會說笑話,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說那些大而無當地空話呢?從古至今,這個世上真有心懷萬民的君主嗎?你說一個給我聽聽。我可不是什麽儒生,你可千萬不要把自己都弄不明白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的三皇五帝之類的遠古帝王擺出來。要說你起碼得從有當時的史官記載的時代說起。雖然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在浩如煙海地史料中我們後人多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吳浩的話讓梵清慧想了半天。
不久,梵清慧露出一臉苦笑。搖了搖頭說道:“貧尼平日裏除了練功,研習的隻是佛家的僅是這些**想要有所悟,貧尼窮其一生也不能完成,閑暇時也偶讀一些道家的典籍。史記之類,甚少涉獵。所以也不敢在少帥麵前班門弄斧了。隻是我等之心。神佛可鑒。”
靠,這個老尼姑可真夠狡猾的,說不過了,就來這一套,這不是典型地耍賴嘛。看來自己原來想的一點都沒有錯,老尼姑道行的確深得很呐。吳浩不以為意的笑笑:“既然這樣,這個問題咱們就此揭過吧。不過,無論如何齋主選人――或者用別的詞眼也罷,總之是有個標準的吧。齋主要忙著研習我的事情也不少。既然大家都很忙。坐在一起說話的機會可是不多。我想還是敞開天窗說亮話的好?齋主,你看呢?”
“少帥說的是。隻是貧尼愚魯。少帥學古通今,不如還是請少帥賜教吧!”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要想做仁主明君,當然需要很多條件。譬如說,要有足夠地野心。個固步自封、胸無大誌地人能夠有大作為,實在是世所罕見。會隻會落到有準備的人地頭上。即使有些幸運兒,因為種種的原因,或因人成事,或因為論資排輩等等其他原因,一時獲得了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權位,這樣的人最後的結果不是成為別人的傀儡,就是被人從高處扔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不過大多數人的野心或者誌向也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這算不得是第一位。”
“至於其他的淵博的學識、深厚的功力、殷實的家境、雄厚的實力乃至良好的人脈、極高的號召力,都是很重要。任何一條都是重要的條件,都能為一個人成為明君減少部分阻力,不過,我認為這些也都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就是他必須是一個洞悉人性的人。隻有一個洞悉人性的人,才能夠知己知彼、以弱勝強、百戰不殆。漢高主劉邦起事之時,文不成、武不就,家境一般,職位不過是一亭長,談不上有多高得號召力,而且已經四十有八,垂垂老矣。是時,群雄逐鹿,一時激起多少豪傑。風流才子,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可是最後卻偏是他最後掃平群雄,坐了天下。無他,洞悉人性耳。”吳浩走了兩步,又說道:“這個世界原就沒有什麽絕對的好壞,隻有相對的對錯,對與錯,往往隻是一線之差。隻有洞悉人性的人方能把握住關鍵,把自己的力量調整到極限。後如果不能勝利,那通常隻能是一個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他的同類。世間最殘酷的就莫過於同類相殘了。可是一山不容二虎,為了這個世界的災難更少一些,我也隻好先下手為強了。原來我以為師妃暄乃是我的同類,如今才知道我錯了,錯的厲害。原來齋主才是!”
梵清慧神情沒有任何變化雙手合十:“貧尼受教了。可是少帥的確錯了。貧尼不過是一介出家人,縱然對塵世還有些眷戀。但是僅在江邊走,貧尼已經是膽戰心驚、叫苦不堪,哪裏還敢往波濤洶湧的江心去?”
“自漢以來,我佛、道兩家對於曆代的朝廷來說都是利大於弊。魏晉以來,我教信徒更是遍布中土。月前,貧尼派妃暄也是有意為少帥助一臂之力。可是少帥為何就如此決絕的把我佛、道兩家都排斥在門外呢?”梵清慧接著又問道。
吳浩想了想,說道:“堯舜時代,洪水泛濫,肆虐生靈。大禹之父鯀奉堯之命治水。鯀造堤築壩,結果洪水衝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九年無功,終被舜賜死,一朝身殉。其後舜又派鯀之子禹接著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填堵築堤的同時,更注重疏通引導。他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曆經十三年,終獲成功。這也就是所謂的大舜治水的故事了。佛道兩家的中心內容都是讓人消極避世。個是無為而治,希望通過自身的領悟而自然而然的追求到“道”。另一個則是把希望寄托在來生。對於以前的曆代王朝來說,他們認為如果天下百姓都信奉了你們的教義,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天下從此太平了。因為兩教的教義都是讓人不要去試圖通過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應該順其自然或者說這一切皆是天命。但是結果如何呢?不要說天下百姓不可能都是兩教的虔誠信徒,就算都是,朝代的更替依然是不可逆轉。為什麽呢?因為一方麵人往往是得寸進尺的,因此朝廷的貪欲是無限的:而另一方麵百姓們也要活下去,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像築壩擋水,倘若隻堵不疏,那麽天下大亂隻是一個時間積蓄的長短的問題。”
梵清慧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吳浩不待她反駁,繼續說道:“當然,我從來也不否認,佛教也罷,道教也好,也並非全無益處,至少這兩大宗教,都是教導世人與人為善的,注重人的自身修養,提倡自律,對於社會的風氣的淨化自有其獨到之處。而且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典籍,其中蘊藏的知識那是包羅萬象,如果有人能夠整理出來,那實在是大功一件。此外,佛家**和道家的典籍中許多的哲學觀點都給人以啟迪,真正是警世名言。因此我的態度就是需要遏製,但是絕不是徹底抹殺!”
“我不是出家人,沒有那麽寬闊的胸懷。我不能和一個不尊重我妻子的人進行任何交談!”吳浩“霍”的站了起來,袖子一拂:“齋主請回吧!”
“阿彌陀佛!”梵清惠站了起來:“少帥果然是性情中人,貧尼出言無狀,得罪了。貧尼這廂賠禮了!”
“齋主客氣了。我這個人不喜歡太拘束,但是卻不能容忍我的親人受到任何的傷害。不管??以前是什麽人,再過十餘天,她就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任何人想要找她的麻煩,那除非從我身上踏過去。”吳浩冷冷得看著梵清惠:“一個男人倘若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兒,就算有百萬家財,萬世江山,又有什麽用?他簡直就是枉在世間走一遭!今天我想告訴齋主,也麻煩你轉告江湖同道。大家立場不同,各自絞盡腦汁奮力搏殺,無可非議。就算最後失敗了,我吳浩說不定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可是倘若誰敢打我家人的主意。那我就跟他不死不休!”
“齋主,你也許在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對寧前輩不也打著同樣的主意嘛。我想說的是:我隻是打探出了他族人的處所,除了聘請了他的幾位族人在少帥軍中做事以外,什麽也沒有做。而且一切都是他們自願的行為,我並無強迫!”
“少帥還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啊!”梵清惠拖著聲音慢慢的說道。
吳浩知道她這是在諷刺自己。不過,他也不介意。自己畢竟是做了很讓人不齒地事情。雖然一開始,他隻是吩咐米可定想辦法製造一些有關慈航靜齋和梵清惠的負麵消息,並沒有往這方麵想,但是當米可定把計劃提出來的時候,自己沒有反對,所以希望梵清惠當作什麽事都沒有發生,自然是不可能的。
吳浩迅速轉移了話題:“齋主剛才問我為什麽和慈航靜齋沒有任何的糾葛。卻仿若有生死大仇一般。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一句:在齋主看來作為一個仁君明主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麽呢?當然有皇位可以繼承的幸運兒除外。”
梵清惠搖了搖頭:“少帥這是在責罵我們這些出家人塵心未盡呢?我們實在是另有苦衷。自當年始祖地尼創立靜齋以來,就立下了修練劍典者必須入世修行三年地法規。從此我們便身不由己的被卷入塵世波鶚雲詭地人事中,難以自拔。有人以為我們意圖操控國家興替,這隻是一個誤會。我們哪來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呢?我們隻是希望能為世間災難深重的百姓作出一點貢獻,讓這天下少一些紛爭,讓這亂世早一日結束,百姓能夠早日脫離著無窮的苦難。安居樂業。我們能做的隻是找到一個心懷萬民的人,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加以支持和鼓勵而已。”
“哈哈哈。齋主真會說笑話,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說那些大而無當地空話呢?從古至今,這個世上真有心懷萬民的君主嗎?你說一個給我聽聽。我可不是什麽儒生,你可千萬不要把自己都弄不明白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的三皇五帝之類的遠古帝王擺出來。要說你起碼得從有當時的史官記載的時代說起。雖然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是在浩如煙海地史料中我們後人多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吳浩的話讓梵清慧想了半天。
不久,梵清慧露出一臉苦笑。搖了搖頭說道:“貧尼平日裏除了練功,研習的隻是佛家的僅是這些**想要有所悟,貧尼窮其一生也不能完成,閑暇時也偶讀一些道家的典籍。史記之類,甚少涉獵。所以也不敢在少帥麵前班門弄斧了。隻是我等之心。神佛可鑒。”
靠,這個老尼姑可真夠狡猾的,說不過了,就來這一套,這不是典型地耍賴嘛。看來自己原來想的一點都沒有錯,老尼姑道行的確深得很呐。吳浩不以為意的笑笑:“既然這樣,這個問題咱們就此揭過吧。不過,無論如何齋主選人――或者用別的詞眼也罷,總之是有個標準的吧。齋主要忙著研習我的事情也不少。既然大家都很忙。坐在一起說話的機會可是不多。我想還是敞開天窗說亮話的好?齋主,你看呢?”
“少帥說的是。隻是貧尼愚魯。少帥學古通今,不如還是請少帥賜教吧!”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客氣了。要想做仁主明君,當然需要很多條件。譬如說,要有足夠地野心。個固步自封、胸無大誌地人能夠有大作為,實在是世所罕見。會隻會落到有準備的人地頭上。即使有些幸運兒,因為種種的原因,或因人成事,或因為論資排輩等等其他原因,一時獲得了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權位,這樣的人最後的結果不是成為別人的傀儡,就是被人從高處扔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不過大多數人的野心或者誌向也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這算不得是第一位。”
“至於其他的淵博的學識、深厚的功力、殷實的家境、雄厚的實力乃至良好的人脈、極高的號召力,都是很重要。任何一條都是重要的條件,都能為一個人成為明君減少部分阻力,不過,我認為這些也都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就是他必須是一個洞悉人性的人。隻有一個洞悉人性的人,才能夠知己知彼、以弱勝強、百戰不殆。漢高主劉邦起事之時,文不成、武不就,家境一般,職位不過是一亭長,談不上有多高得號召力,而且已經四十有八,垂垂老矣。是時,群雄逐鹿,一時激起多少豪傑。風流才子,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可是最後卻偏是他最後掃平群雄,坐了天下。無他,洞悉人性耳。”吳浩走了兩步,又說道:“這個世界原就沒有什麽絕對的好壞,隻有相對的對錯,對與錯,往往隻是一線之差。隻有洞悉人性的人方能把握住關鍵,把自己的力量調整到極限。後如果不能勝利,那通常隻能是一個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他的同類。世間最殘酷的就莫過於同類相殘了。可是一山不容二虎,為了這個世界的災難更少一些,我也隻好先下手為強了。原來我以為師妃暄乃是我的同類,如今才知道我錯了,錯的厲害。原來齋主才是!”
梵清慧神情沒有任何變化雙手合十:“貧尼受教了。可是少帥的確錯了。貧尼不過是一介出家人,縱然對塵世還有些眷戀。但是僅在江邊走,貧尼已經是膽戰心驚、叫苦不堪,哪裏還敢往波濤洶湧的江心去?”
“自漢以來,我佛、道兩家對於曆代的朝廷來說都是利大於弊。魏晉以來,我教信徒更是遍布中土。月前,貧尼派妃暄也是有意為少帥助一臂之力。可是少帥為何就如此決絕的把我佛、道兩家都排斥在門外呢?”梵清慧接著又問道。
吳浩想了想,說道:“堯舜時代,洪水泛濫,肆虐生靈。大禹之父鯀奉堯之命治水。鯀造堤築壩,結果洪水衝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九年無功,終被舜賜死,一朝身殉。其後舜又派鯀之子禹接著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填堵築堤的同時,更注重疏通引導。他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曆經十三年,終獲成功。這也就是所謂的大舜治水的故事了。佛道兩家的中心內容都是讓人消極避世。個是無為而治,希望通過自身的領悟而自然而然的追求到“道”。另一個則是把希望寄托在來生。對於以前的曆代王朝來說,他們認為如果天下百姓都信奉了你們的教義,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天下從此太平了。因為兩教的教義都是讓人不要去試圖通過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應該順其自然或者說這一切皆是天命。但是結果如何呢?不要說天下百姓不可能都是兩教的虔誠信徒,就算都是,朝代的更替依然是不可逆轉。為什麽呢?因為一方麵人往往是得寸進尺的,因此朝廷的貪欲是無限的:而另一方麵百姓們也要活下去,忍耐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像築壩擋水,倘若隻堵不疏,那麽天下大亂隻是一個時間積蓄的長短的問題。”
梵清慧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吳浩不待她反駁,繼續說道:“當然,我從來也不否認,佛教也罷,道教也好,也並非全無益處,至少這兩大宗教,都是教導世人與人為善的,注重人的自身修養,提倡自律,對於社會的風氣的淨化自有其獨到之處。而且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的典籍,其中蘊藏的知識那是包羅萬象,如果有人能夠整理出來,那實在是大功一件。此外,佛家**和道家的典籍中許多的哲學觀點都給人以啟迪,真正是警世名言。因此我的態度就是需要遏製,但是絕不是徹底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