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西伯侯姬昌得紂王赦令,終於複歸自由,更晉位文王;本該誇官三日,並擇日上朝拜謝大王恩典。不料卻聞長子伯邑考竟於殿上行逆,居然指使妖物白麵猿猴行刺當朝德後娘娘妲己,以致獲罪淩遲身死。姬昌被囚七年,日前忽得恩典,早就心存疑慮,奈何從無失手的八卦卜算之術竟驟失靈驗,隱晦難明,未能得任何啟示。姬昌到底是一介文人,無計可施,唯有走一步看一步,如今即得“真相”,焉肯在朝歌久留?
於是姬昌強忍心頭悲涼,星夜逃出驛館,孤身獨行望西歧而去。紂王初聞愛臣薑尚竟不辭而別,下落成謎,本就心中惱怒,又聽姬昌不思天恩,竟暗逃自歸,不由疑心起來,尋思:“那伯邑考於大殿之上行謀逆之事,本該禍滅九族,孤王未與深究,乃天高地厚之得,姬昌深受皇恩,竟不思回報,星夜潛逃,定是心懷叵測之徒;若是容其複歸故土,恐啟猖獗之端。”遂傳使命,遣神武將軍殷破敗、雷開領旨,往武成王黃飛虎府中,調來三千飛騎,出朝歌一路上趕來。
那姬昌早年曾修習姬氏一族秘傳吐納養生之功,此功法並“先天易理占卜”之術乃姬氏從一世外異人處習得,乃姬氏一族獨有之秘術,姬氏一族舉凡男丁皆須修習那吐納之功,人人身體強健,力大過人,姬昌自幼習得此二術,然姬昌隻喜研習“八卦之術”,那吐納養生之功雖亦有練習,卻並不甚用心,然即便如此,功效異是不凡,如今年近七旬,仍如壯年之人,但此刻須化裝夜行,姬昌到底又是個文人。自然走得慢,尚未至那潼關,便已被追兵堪堪趕上。即見身後塵土飛揚,又聞人馬喊殺之聲,姬昌知是追兵趕來,直驚得魂飛無地。仰天歎道:“我一時失於愛兒新亡,心誌大是迷蒙,如何乘夜逃歸;想必當今已然得知,旁人豈不落井下石,怪我私自逃歸?必有後有追兵趕逐。此一回,將再無生理,如今隻得攢馬前行,希望可以逃脫此厄。”
再盡力加鞭縱綹數次,姬昌當真是心忙似箭。意忽如雲,更恨不得背生雙翅,馬足踏雲。急切中姬昌就如那失林飛鳥。漏網驚魚;孰分南北,怎辨東西?這一追一趕之即,娼昌不覺將已臨近潼關,遠望不過二十餘裏,後麵又有追兵堪堪趕近,就算到得那潼關,關門早閉,如何得脫?
就在此危機關頭,忽聞半空中有人問道:“山下可是西伯侯姬昌老爺?”姬昌竟聽到天空有人叫他。急忙抬頭觀看,卻見一人麵如藍靛,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銅鈴,光華閃灼,三分象人,七分似鬼,當真唬人;直把個姬昌嚇得魂不附體。尋思:“若是鬼魅,必無人聲,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念及此處,姬昌打馬上山,問道:“那位傑士,為何認得我姬昌?”
不意那人聞言,急忙倒身下拜。口稱:“父王!孩兒竟是來遲。致父王受驚,恕孩兒不孝之罪。”隨後自敘來曆。姬昌乃知來人竟是自己在燕山所收下的義子。喚作雷震子的便是,拜在闡教福德之仙雲中子門下,已有七載;於是令其下山搭救,複父子相認。
料想雷震子學藝有成,下山之時又在雲中子的安排下,有意無意地誤食兩枚紅色異種仙杏。雖然因此形貌大變,險險父子未能相認,但是雷震子卻也因此背上生出風雷二翅,神通大增。憑那殷破敗、雷開二將,俱是凡胎**,如何能敵過雷震子掌中黃金棍?
正是:
一怒飛雲起在空,黃金棍擺氣如虹;刹時風響來天地,頃刻雷鳴遍宇中。
猛烈恍如鵬翅鳥,猙獰渾似鬼山熊;從今喪卻殷雷膽,束手歸商勢已窮。
殷、雷二將眼見雷震子如此驍勇,況且脅生雙翼,遍體風雷,從天而落,自己竟無半還手之能,料想不能取勝,為免空喪性命,故此尋隙而敗,轉回人馬逃命不表。
即退追兵。雷震子複將姬昌負在背上。二翅展動。瞬間風雷大作。傾刻間已過了五關。在金雞嶺上落下。跪在地上。道:“父王前途保重。孩兒此次下山乃奉師命而來。隻救父王出關。即須歸山。孩兒恐負師言。不敢有違。不孝之處還請父王諒解。父王先歸家國。待孩兒學全道術。不久下山。再拜尊顏。”
姬昌挽留無果。搖頭歎息再三。風傳自己長子於大殿之上行謀逆之事。自己素知伯邑考仁孝忠義。難以相信。可眼下自己地末子就在自己眼前。重挫朝廷禦林軍。其師更是朝廷經年來畫影圖形捉拿之要犯。再自己乃不二之臣。自己也未必信得。一番唏噓。再次孤身前行。好在追兵危險已去。腳下再稍去便已是西歧地界。不過受些勞頓之苦。以姬昌體質並無難處。心中即安。姬昌不覺又想起慘死地長子伯邑考來。一時悲從中來。落淚不止。正行間。忽見已死地長子伯邑考隨一道者從天而降;姬昌早已是鞍馬勞頓。精神因為連逢詭事而頗有些恍惚。還道是伯邑考還魂托願。於是姬昌真情流露。感慨迸。掩麵垂淚作歌道:
“盡臣節兮。奉旨朝商;直諫君兮。欲正綱常。讒臣陷兮。困於羈裏;不敢怨兮。天降其殃。邑考孝兮。為父贖罪;獻遺寶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傷骨髓;感聖恩兮。位至文王。誇官逃難兮。路逢雷震;命不該絕兮。幸至吾疆。今歸西土兮。將聚親友;邑考魂來兮。碎裂肝腸。倘有遺願兮。為父皆償;若無所求兮。舉國盡哀。”
姬昌作歌已畢複淒然道:“我兒英靈不遠。可是怨怪為父竟烹食親子以果腹。來來來。即是我兒怨氣未盡。英靈未遠。再與為父地相聚片刻。亦是快事。我兒魂回來矣!”
伯邑考竟聞乃父悲聲。連忙跪在地上。勸道:“孩兒累父侯大難。實在大大地不肖。父王且暫止悲聲。孩兒其實未死。”姬昌卻是不信。一意隻管連聲道:“是為父對不住你呀!竟以我兒血肉為是食。為父慚愧……”
薑尚本不願妨礙人家父子團聚。豈意姬昌竟精神恍惚至此。趕忙打出一道靜心法決。助姬昌平複心緒。重回清明。
果然是仙家妙術,法決才一臨身,姬昌旋既回複清明,心誌如常!
“竟然不是做夢!?”姬昌驚歎一聲,忙追問究竟再三。伯邑考遂把朝歌經曆略敘,複又將自己拜入聖人門牆之事明。又道:“孩兒能脫此厄,全賴薑師兄傾力救助;便是父王得赦,薑師兄亦是出力良多。”姬昌聞言。急忙向薑尚施大禮相謝,道:“仙長大恩,姬昌未齒不忘。”萬壽山一脈弟子,極重禮儀,薑尚此即已是伯邑考師兄,以此來論,姬昌乃是伯邑考其父,便高出薑尚一輩;無論是否當著伯邑考的麵兒,薑尚也不敢受?連忙以雙手相扶。道:“此處非是敘話之地,千歲鞍馬勞頓,想必早已乏了。不若由貧道施術,及早還家;彼時親友相聚,再敘不遲。”
姬昌雖看似壯健,到底已驚年近七旬,初時遇險,疲憊上不顯,如今大難已脫。心神一懈,立感乏累已極,自無異意,遂由薑尚施術,攜二人借土遁望西歧城而來。
待到城外,姬昌卻不欲臣民見異術而受驚,乃請薑尚去了法術,三人步行入城。一路行來,姬昌眼見城中繁華。還勝昔年。不覺心中快慰,道:“萬民安康。吾兒邑考居功不,姬氏亦後繼有人矣!”
伯邑考麵露苦笑,料想父親初時心神不屬,未曾注意到自己已然與薑尚師兄弟相稱,或者注意到了,卻並未聯想到自己竟會決意全心修真,乃歎道:“父王請恕兒臣不孝,兒臣怕是要讓父王失望了。兒臣如今已經拜在萬壽山五莊觀鎮元聖人門下,決心一意修真,希冀他朝得成正果,卻已不再打算再理凡間之事,繼承姬氏祖業了。”
姬昌剛才雖得薑尚靜心法決之助,恢複清明,但過於歡喜愛兒無恙,其實並未聽明伯邑考麵所言之事,此刻聽清,如何不經,大驚失色之下,淒苦道:“我兒竟欲棄為父而去?不顧西歧萬民,執意要求那飄渺仙途?這卻如何使得,我兒乃我姬氏嫡係長子,怎可不理姬氏祖業,此事萬萬不可!”伯邑考見父親果然未聽自己之前話語,連忙再次解釋道:“孩兒百死還生,大感人生迷夢,百年一瞬,大撤大悟,早前因身受薑師兄大恩,便思回報,原待拜入其門下,早晚侍奉。不意意薑師兄道法然,為人亦是磊落,害怕壞了孩兒前程,先是執意不肯收錄,後來耐不住孩兒苦苦哀求,遂將孩兒引薦給師門。適逢人皇帝師吾族聖父胡盧師叔在觀中做客,言明當年傳我姬氏先祖吐納養生、先天異術地遍是其門下明理師兄,想是念及明理師兄和祖上的淵源不淺,乃至好言相幫;蒙恩師厚賜,方才法外開恩,將孩兒收入聖人門牆。此間種種,豈容孩兒心懷反複,再戀富貴權勢,再繼任西歧之主?還望父王見諒。”
他父子兩個敘述前因,不覺駐足,阻了路人通行。料想西歧城中之民,多有見過姬昌和伯邑考麵目的,當即認出,急忙跪於路側,由心歡呼:“天大喜事!賢侯終回歸故土了!賢侯千歲,世子千歲!”又逢姬昌之母太薑思兒心切,忽見風過三陣,竟帶吼聲,不覺心中驚異,乃命侍兒焚想,取金錢演先天之數,才知姬昌與伯邑考已然平安同回西歧。太薑大喜,連忙通傳百官及姬氏眾子接駕;正合城中萬民歡呼聲起,眾文武與眾世子無不歡喜,人人大悅,遂穿大紅吉服,駕車套馬,來迎姬昌和伯邑考,
正是:
萬民歡呼迎主回,車輦排開接侯歸;羈裏七年今已滿,金雞一戰斷窮追。
從今聖化過堯舜,目下靈台立帝基;自古賢良周代盛,臣忠君正見雍熙。
親友君臣再度相見,少不得歡愉痛哭;然眾人亦知姬昌、伯邑考旅途勞頓。想必困乏已久,遂漸漸散去。伯邑考卻乘此隙,對薑尚複施大禮,道:“邑考即已決心修真求道,本不該強求。然則,今日乃見老父雖似壯健。其實年邁,不忍見其勞累至此,又不能長侍父親身邊,便思師兄奉命下山曆練,之前更在朝歌為官,西歧地民寡,自不入師兄法眼,但請念在師弟一片孝心,誠心懇請師兄暫留西歧。輔佐一時。還請師兄恕邑考私心,千萬莫要拒絕。”
薑尚奉師命下山,入朝歌為官。不過是為了解情報,最終卻始終是奔著西歧而來。如今伯邑考之請,無疑正隧了薑尚的心思;薑尚先是一怔,不覺失笑道:“一家人不兩家話,即是師弟誠心所求,為兄也不做作,此事是師弟之事,便是自家之事,豈有拒絕之理?若是文王千歲亦是有意。貧道自是欣然奉命。”
伯邑考大喜,原待擇機向姬昌麵陳此事;不意姬昌本就對伯邑考修真問道之事,心存疑慮,那日受臣民迎接所擾,亦未曾理清前因後果,略有閑暇時,便召伯邑考來見。父子相見,備敘舊事;姬昌聞聽伯邑考之師,乃是人族聖父胡盧之摯友。又憶及祖上師從之人明理,乃是胡盧的嫡係弟子,自己長子能如其門牆實在是一份極大的福緣!不覺心中安穩。然而,姬昌終是有些放心不下,畢竟修仙之事全憑機緣,委實強求不得,當即乃卜一卦。雖然未能算定,但也可以肯定伯邑考前途光明無限,遠在承繼西歧之上。似有九九及至之卦象。
世間天子也不過是九五之命。伯邑考竟能有九九至尊之命,果然不能常在人間!姬昌心中疑惑之餘。卻也去了阻攔伯邑考求仙問道地心思,否則便不是愛兒,而是害子殺子了。
此事至此暫時告一段落,卻聽伯邑考又道:“孩兒此次回來,隻可稍留,主旨乃是了結凡塵俗事,隻得半月之期,之後便須回轉高山,專心修煉。父王可從眾兄弟中,擇賢良道德者立為儲君;二弟姬素有大誌,好武事,複有文才,孩兒前望朝歌之時,更是托二弟暫代處理政務,如今觀之,眾人相處理事果然頗為相得,父王可以予以厚望。另有孩兒師兄薑尚,精通兵事,擅理政務,可謂文武全才,一時之選;今奉師命遊曆凡塵,以作曆練,乃當世奇才,之前更曾在朝歌為官,官至上大夫,政績極佳,嚐有賢名。孩兒不忍見父王年歲見長,縱然身子康健,到底已年近古稀,仍被眾多政務瑣事纏身,勞心勞力;特意肯請師兄薑尚暫留西歧,輔佐父王治理百姓。如今薑尚師兄已經同意,隻差父王頭應允。”
姬昌眼見伯邑考有此孝心,即使將要脫離凡塵,專心修道,仍舊心懷西歧,用心謀劃,不覺心中寬慰。然而,國之大事,不可不慎;姬昌自然不會僅因伯邑考一麵之詞,便對薑尚委以重任,那樣卻是近乎兒戲了,總要經過必要的測試,然其在朝歌之時也時常聽聞過薑尚之大名,當即乃道:“即是我兒極為推薦,為父自會考慮;至於你二第姬,終是年輕氣盛,行事多有孟浪之處,仍須觀察調教,若有長進,方可立為嫡世子。我兒即已定下決心,立誌求仙問道,他日回山,自該專心修煉,求一天仙正果。為父雖然老邁,卻還吃得飯,飲得酒,精力充沛,我兒大可不必掛心。”隨後,姬昌請來薑尚相見,一番深淡之後,果然見薑尚談吐不凡,見識深遠,老成謀國之餘,多有銳意進取之心,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大才。豎日,姬昌召來文武,授了印信令旗,竟拜薑尚為相,總領西歧政務兵事;複又對姬言道:“汝兄已經拜入道門,不日便會離開西歧,入山修煉。薑道長乃是大賢,汝當待以師禮,好生學習,不可輕慢,莫要叫為父失望。”
日前姬初掌權柄,早已有迷醉於權勢的美妙滋味,之前突聞大哥伯邑考獲罪身故,傷心之餘,尚也有幾分竊喜,不意竟見父王和大哥伯邑考一並安然回來。高興之餘,卻也有幾分失意;當真是痛苦並著快樂,快樂並著痛苦,短短數日之內,大喜大悲,喜憂參半。連經波瀾,起起落落,個中心事,卻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然姬素來與其兄感情甚篤,見大哥平安歸來,卻也死了心,準備安心輔助大哥治理西歧,豈料姬昌忽出此言,分明在暗示什麽。
姬尋思:“大哥即去修道。他日自要成仙,,想必便看不上這西歧的塵世大位;如此一來。豈非……”念及此處,姬不覺大喜,恭聲應道:“父王放心,兒臣雖然年少,但這數月間代大哥處理政事,早知其中艱辛,定會一心一意向薑道長學本事,必不負父王厚望。”
半月之期轉瞬即過,伯邑考遂向家人辭行。回萬壽山五莊觀隨鎮元大仙修身學藝不表。單姬,經過半月相處,愈加欽佩薑尚之才能;同樣的政事兵務,他自己亦曾處理過,即使征求了眾臣諸將地意見,仍就有許多為難之外。然而到了薑尚手中,當真是不止一提,幾乎不用考慮,信手便可處理妥當。
欽佩之餘。姬尋思:“早前還怪父王鹵莽,將霍然便拜一出家人為相,不意父王果有慧眼,那薑丞相大是賢能,難怪父王對其信任有加,委以重托;若能得其認可,以為助臂,他日立儲之時,豈非事半功倍?”即存此心。姬自然對薑尚多方拉攏。時時有意無意地在薑尚麵前,散“王霸之氣”。存心收服薑尚。
薑尚看在眼中,不覺好笑;試想薑尚原乃修道之人,已得太乙天仙之果位,若非正逢天地大劫,行那封神之事,須得借重西歧,豈會放心修煉,輕墜凡塵?莫姬僅僅是文王姬昌一子,便是文王本身亦隻是適逢其會,多有借重之處,不曾存下甚收服之心,何況區區姬?
姬到底年輕氣盛,未能正視自己的身份,自己表錯了情,不去自省,隻見薑尚對自己的示好,竟絲毫無動於衷,還道內中另有隱情,不由胡思亂想起來。尋思:“能做地該做的皆已做了,為何薑丞相視而不見呢?為何總是搖頭而笑呢?難道大哥修道之後,竟還會回來不成?薑尚輔佐父王,乃是一個伏筆,避免回來之時,權柄盡失?”
果然是權勢迷人眼,一念即生,姬越想竟越覺得就是這麽回事兒,要不沒有別的解釋,不覺心煩意亂起來,漸漸起了嫉妒之意,尋思:“大哥真是好運,不但拜入道門,有望修仙成道,而且還有薑丞相這般賢能相助,留守後路。我為什麽就沒有這等運道呢?”
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日夜裏,姬忽在夢中見一道者:“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梢;麻鞋足下生雲霧,寶劍光華透九霄。”道者自東南來,作歌唱道:“胸內玄機可長生,腹中奧妙隱六韜;跨虎登山隨地走,3山五嶽任逍遙。”
姬大叫一聲自夢中醒來,心中亦憂亦喜:憂者,不知其中凶吉;喜者,或是大機緣。姬尋思半晌,終是不解其意,乃去問文王姬昌。姬昌亦是不解,立卜一卦,卻是大吉之象,不由尋思:“難道二子竟亦有仙緣?”姬昌心中為難,既不願阻了兒子前程,又不想見姬亦去求那仙道,畢竟姬昌兒子雖多,已滿百數,但也架不住一個接一個地出走;終於道:“不若請薑丞相前來一問,或可知曉正解。”姬不敢違背,隻得去請薑尚。
少時,薑尚來見,聽完姬敘述,料想乃是同道施術托夢,以為有緣,意在入駐西歧,乃道:“殿下自去無妨,機緣即至,不可相負。”姬大喜而去;姬昌卻是麵露憂色,道:“可是姬亦有仙緣?倘若果真如此,西歧豈非後繼無人?”
於是姬昌強忍心頭悲涼,星夜逃出驛館,孤身獨行望西歧而去。紂王初聞愛臣薑尚竟不辭而別,下落成謎,本就心中惱怒,又聽姬昌不思天恩,竟暗逃自歸,不由疑心起來,尋思:“那伯邑考於大殿之上行謀逆之事,本該禍滅九族,孤王未與深究,乃天高地厚之得,姬昌深受皇恩,竟不思回報,星夜潛逃,定是心懷叵測之徒;若是容其複歸故土,恐啟猖獗之端。”遂傳使命,遣神武將軍殷破敗、雷開領旨,往武成王黃飛虎府中,調來三千飛騎,出朝歌一路上趕來。
那姬昌早年曾修習姬氏一族秘傳吐納養生之功,此功法並“先天易理占卜”之術乃姬氏從一世外異人處習得,乃姬氏一族獨有之秘術,姬氏一族舉凡男丁皆須修習那吐納之功,人人身體強健,力大過人,姬昌自幼習得此二術,然姬昌隻喜研習“八卦之術”,那吐納養生之功雖亦有練習,卻並不甚用心,然即便如此,功效異是不凡,如今年近七旬,仍如壯年之人,但此刻須化裝夜行,姬昌到底又是個文人。自然走得慢,尚未至那潼關,便已被追兵堪堪趕上。即見身後塵土飛揚,又聞人馬喊殺之聲,姬昌知是追兵趕來,直驚得魂飛無地。仰天歎道:“我一時失於愛兒新亡,心誌大是迷蒙,如何乘夜逃歸;想必當今已然得知,旁人豈不落井下石,怪我私自逃歸?必有後有追兵趕逐。此一回,將再無生理,如今隻得攢馬前行,希望可以逃脫此厄。”
再盡力加鞭縱綹數次,姬昌當真是心忙似箭。意忽如雲,更恨不得背生雙翅,馬足踏雲。急切中姬昌就如那失林飛鳥。漏網驚魚;孰分南北,怎辨東西?這一追一趕之即,娼昌不覺將已臨近潼關,遠望不過二十餘裏,後麵又有追兵堪堪趕近,就算到得那潼關,關門早閉,如何得脫?
就在此危機關頭,忽聞半空中有人問道:“山下可是西伯侯姬昌老爺?”姬昌竟聽到天空有人叫他。急忙抬頭觀看,卻見一人麵如藍靛,如朱砂,巨口獠牙,眼如銅鈴,光華閃灼,三分象人,七分似鬼,當真唬人;直把個姬昌嚇得魂不附體。尋思:“若是鬼魅,必無人聲,我既到此,也避不得了。他既叫我,我且上山看他如何?”念及此處,姬昌打馬上山,問道:“那位傑士,為何認得我姬昌?”
不意那人聞言,急忙倒身下拜。口稱:“父王!孩兒竟是來遲。致父王受驚,恕孩兒不孝之罪。”隨後自敘來曆。姬昌乃知來人竟是自己在燕山所收下的義子。喚作雷震子的便是,拜在闡教福德之仙雲中子門下,已有七載;於是令其下山搭救,複父子相認。
料想雷震子學藝有成,下山之時又在雲中子的安排下,有意無意地誤食兩枚紅色異種仙杏。雖然因此形貌大變,險險父子未能相認,但是雷震子卻也因此背上生出風雷二翅,神通大增。憑那殷破敗、雷開二將,俱是凡胎**,如何能敵過雷震子掌中黃金棍?
正是:
一怒飛雲起在空,黃金棍擺氣如虹;刹時風響來天地,頃刻雷鳴遍宇中。
猛烈恍如鵬翅鳥,猙獰渾似鬼山熊;從今喪卻殷雷膽,束手歸商勢已窮。
殷、雷二將眼見雷震子如此驍勇,況且脅生雙翼,遍體風雷,從天而落,自己竟無半還手之能,料想不能取勝,為免空喪性命,故此尋隙而敗,轉回人馬逃命不表。
即退追兵。雷震子複將姬昌負在背上。二翅展動。瞬間風雷大作。傾刻間已過了五關。在金雞嶺上落下。跪在地上。道:“父王前途保重。孩兒此次下山乃奉師命而來。隻救父王出關。即須歸山。孩兒恐負師言。不敢有違。不孝之處還請父王諒解。父王先歸家國。待孩兒學全道術。不久下山。再拜尊顏。”
姬昌挽留無果。搖頭歎息再三。風傳自己長子於大殿之上行謀逆之事。自己素知伯邑考仁孝忠義。難以相信。可眼下自己地末子就在自己眼前。重挫朝廷禦林軍。其師更是朝廷經年來畫影圖形捉拿之要犯。再自己乃不二之臣。自己也未必信得。一番唏噓。再次孤身前行。好在追兵危險已去。腳下再稍去便已是西歧地界。不過受些勞頓之苦。以姬昌體質並無難處。心中即安。姬昌不覺又想起慘死地長子伯邑考來。一時悲從中來。落淚不止。正行間。忽見已死地長子伯邑考隨一道者從天而降;姬昌早已是鞍馬勞頓。精神因為連逢詭事而頗有些恍惚。還道是伯邑考還魂托願。於是姬昌真情流露。感慨迸。掩麵垂淚作歌道:
“盡臣節兮。奉旨朝商;直諫君兮。欲正綱常。讒臣陷兮。困於羈裏;不敢怨兮。天降其殃。邑考孝兮。為父贖罪;獻遺寶兮。屈害忠良。啖子肉兮。痛傷骨髓;感聖恩兮。位至文王。誇官逃難兮。路逢雷震;命不該絕兮。幸至吾疆。今歸西土兮。將聚親友;邑考魂來兮。碎裂肝腸。倘有遺願兮。為父皆償;若無所求兮。舉國盡哀。”
姬昌作歌已畢複淒然道:“我兒英靈不遠。可是怨怪為父竟烹食親子以果腹。來來來。即是我兒怨氣未盡。英靈未遠。再與為父地相聚片刻。亦是快事。我兒魂回來矣!”
伯邑考竟聞乃父悲聲。連忙跪在地上。勸道:“孩兒累父侯大難。實在大大地不肖。父王且暫止悲聲。孩兒其實未死。”姬昌卻是不信。一意隻管連聲道:“是為父對不住你呀!竟以我兒血肉為是食。為父慚愧……”
薑尚本不願妨礙人家父子團聚。豈意姬昌竟精神恍惚至此。趕忙打出一道靜心法決。助姬昌平複心緒。重回清明。
果然是仙家妙術,法決才一臨身,姬昌旋既回複清明,心誌如常!
“竟然不是做夢!?”姬昌驚歎一聲,忙追問究竟再三。伯邑考遂把朝歌經曆略敘,複又將自己拜入聖人門牆之事明。又道:“孩兒能脫此厄,全賴薑師兄傾力救助;便是父王得赦,薑師兄亦是出力良多。”姬昌聞言。急忙向薑尚施大禮相謝,道:“仙長大恩,姬昌未齒不忘。”萬壽山一脈弟子,極重禮儀,薑尚此即已是伯邑考師兄,以此來論,姬昌乃是伯邑考其父,便高出薑尚一輩;無論是否當著伯邑考的麵兒,薑尚也不敢受?連忙以雙手相扶。道:“此處非是敘話之地,千歲鞍馬勞頓,想必早已乏了。不若由貧道施術,及早還家;彼時親友相聚,再敘不遲。”
姬昌雖看似壯健,到底已驚年近七旬,初時遇險,疲憊上不顯,如今大難已脫。心神一懈,立感乏累已極,自無異意,遂由薑尚施術,攜二人借土遁望西歧城而來。
待到城外,姬昌卻不欲臣民見異術而受驚,乃請薑尚去了法術,三人步行入城。一路行來,姬昌眼見城中繁華。還勝昔年。不覺心中快慰,道:“萬民安康。吾兒邑考居功不,姬氏亦後繼有人矣!”
伯邑考麵露苦笑,料想父親初時心神不屬,未曾注意到自己已然與薑尚師兄弟相稱,或者注意到了,卻並未聯想到自己竟會決意全心修真,乃歎道:“父王請恕兒臣不孝,兒臣怕是要讓父王失望了。兒臣如今已經拜在萬壽山五莊觀鎮元聖人門下,決心一意修真,希冀他朝得成正果,卻已不再打算再理凡間之事,繼承姬氏祖業了。”
姬昌剛才雖得薑尚靜心法決之助,恢複清明,但過於歡喜愛兒無恙,其實並未聽明伯邑考麵所言之事,此刻聽清,如何不經,大驚失色之下,淒苦道:“我兒竟欲棄為父而去?不顧西歧萬民,執意要求那飄渺仙途?這卻如何使得,我兒乃我姬氏嫡係長子,怎可不理姬氏祖業,此事萬萬不可!”伯邑考見父親果然未聽自己之前話語,連忙再次解釋道:“孩兒百死還生,大感人生迷夢,百年一瞬,大撤大悟,早前因身受薑師兄大恩,便思回報,原待拜入其門下,早晚侍奉。不意意薑師兄道法然,為人亦是磊落,害怕壞了孩兒前程,先是執意不肯收錄,後來耐不住孩兒苦苦哀求,遂將孩兒引薦給師門。適逢人皇帝師吾族聖父胡盧師叔在觀中做客,言明當年傳我姬氏先祖吐納養生、先天異術地遍是其門下明理師兄,想是念及明理師兄和祖上的淵源不淺,乃至好言相幫;蒙恩師厚賜,方才法外開恩,將孩兒收入聖人門牆。此間種種,豈容孩兒心懷反複,再戀富貴權勢,再繼任西歧之主?還望父王見諒。”
他父子兩個敘述前因,不覺駐足,阻了路人通行。料想西歧城中之民,多有見過姬昌和伯邑考麵目的,當即認出,急忙跪於路側,由心歡呼:“天大喜事!賢侯終回歸故土了!賢侯千歲,世子千歲!”又逢姬昌之母太薑思兒心切,忽見風過三陣,竟帶吼聲,不覺心中驚異,乃命侍兒焚想,取金錢演先天之數,才知姬昌與伯邑考已然平安同回西歧。太薑大喜,連忙通傳百官及姬氏眾子接駕;正合城中萬民歡呼聲起,眾文武與眾世子無不歡喜,人人大悅,遂穿大紅吉服,駕車套馬,來迎姬昌和伯邑考,
正是:
萬民歡呼迎主回,車輦排開接侯歸;羈裏七年今已滿,金雞一戰斷窮追。
從今聖化過堯舜,目下靈台立帝基;自古賢良周代盛,臣忠君正見雍熙。
親友君臣再度相見,少不得歡愉痛哭;然眾人亦知姬昌、伯邑考旅途勞頓。想必困乏已久,遂漸漸散去。伯邑考卻乘此隙,對薑尚複施大禮,道:“邑考即已決心修真求道,本不該強求。然則,今日乃見老父雖似壯健。其實年邁,不忍見其勞累至此,又不能長侍父親身邊,便思師兄奉命下山曆練,之前更在朝歌為官,西歧地民寡,自不入師兄法眼,但請念在師弟一片孝心,誠心懇請師兄暫留西歧。輔佐一時。還請師兄恕邑考私心,千萬莫要拒絕。”
薑尚奉師命下山,入朝歌為官。不過是為了解情報,最終卻始終是奔著西歧而來。如今伯邑考之請,無疑正隧了薑尚的心思;薑尚先是一怔,不覺失笑道:“一家人不兩家話,即是師弟誠心所求,為兄也不做作,此事是師弟之事,便是自家之事,豈有拒絕之理?若是文王千歲亦是有意。貧道自是欣然奉命。”
伯邑考大喜,原待擇機向姬昌麵陳此事;不意姬昌本就對伯邑考修真問道之事,心存疑慮,那日受臣民迎接所擾,亦未曾理清前因後果,略有閑暇時,便召伯邑考來見。父子相見,備敘舊事;姬昌聞聽伯邑考之師,乃是人族聖父胡盧之摯友。又憶及祖上師從之人明理,乃是胡盧的嫡係弟子,自己長子能如其門牆實在是一份極大的福緣!不覺心中安穩。然而,姬昌終是有些放心不下,畢竟修仙之事全憑機緣,委實強求不得,當即乃卜一卦。雖然未能算定,但也可以肯定伯邑考前途光明無限,遠在承繼西歧之上。似有九九及至之卦象。
世間天子也不過是九五之命。伯邑考竟能有九九至尊之命,果然不能常在人間!姬昌心中疑惑之餘。卻也去了阻攔伯邑考求仙問道地心思,否則便不是愛兒,而是害子殺子了。
此事至此暫時告一段落,卻聽伯邑考又道:“孩兒此次回來,隻可稍留,主旨乃是了結凡塵俗事,隻得半月之期,之後便須回轉高山,專心修煉。父王可從眾兄弟中,擇賢良道德者立為儲君;二弟姬素有大誌,好武事,複有文才,孩兒前望朝歌之時,更是托二弟暫代處理政務,如今觀之,眾人相處理事果然頗為相得,父王可以予以厚望。另有孩兒師兄薑尚,精通兵事,擅理政務,可謂文武全才,一時之選;今奉師命遊曆凡塵,以作曆練,乃當世奇才,之前更曾在朝歌為官,官至上大夫,政績極佳,嚐有賢名。孩兒不忍見父王年歲見長,縱然身子康健,到底已年近古稀,仍被眾多政務瑣事纏身,勞心勞力;特意肯請師兄薑尚暫留西歧,輔佐父王治理百姓。如今薑尚師兄已經同意,隻差父王頭應允。”
姬昌眼見伯邑考有此孝心,即使將要脫離凡塵,專心修道,仍舊心懷西歧,用心謀劃,不覺心中寬慰。然而,國之大事,不可不慎;姬昌自然不會僅因伯邑考一麵之詞,便對薑尚委以重任,那樣卻是近乎兒戲了,總要經過必要的測試,然其在朝歌之時也時常聽聞過薑尚之大名,當即乃道:“即是我兒極為推薦,為父自會考慮;至於你二第姬,終是年輕氣盛,行事多有孟浪之處,仍須觀察調教,若有長進,方可立為嫡世子。我兒即已定下決心,立誌求仙問道,他日回山,自該專心修煉,求一天仙正果。為父雖然老邁,卻還吃得飯,飲得酒,精力充沛,我兒大可不必掛心。”隨後,姬昌請來薑尚相見,一番深淡之後,果然見薑尚談吐不凡,見識深遠,老成謀國之餘,多有銳意進取之心,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大才。豎日,姬昌召來文武,授了印信令旗,竟拜薑尚為相,總領西歧政務兵事;複又對姬言道:“汝兄已經拜入道門,不日便會離開西歧,入山修煉。薑道長乃是大賢,汝當待以師禮,好生學習,不可輕慢,莫要叫為父失望。”
日前姬初掌權柄,早已有迷醉於權勢的美妙滋味,之前突聞大哥伯邑考獲罪身故,傷心之餘,尚也有幾分竊喜,不意竟見父王和大哥伯邑考一並安然回來。高興之餘,卻也有幾分失意;當真是痛苦並著快樂,快樂並著痛苦,短短數日之內,大喜大悲,喜憂參半。連經波瀾,起起落落,個中心事,卻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然姬素來與其兄感情甚篤,見大哥平安歸來,卻也死了心,準備安心輔助大哥治理西歧,豈料姬昌忽出此言,分明在暗示什麽。
姬尋思:“大哥即去修道。他日自要成仙,,想必便看不上這西歧的塵世大位;如此一來。豈非……”念及此處,姬不覺大喜,恭聲應道:“父王放心,兒臣雖然年少,但這數月間代大哥處理政事,早知其中艱辛,定會一心一意向薑道長學本事,必不負父王厚望。”
半月之期轉瞬即過,伯邑考遂向家人辭行。回萬壽山五莊觀隨鎮元大仙修身學藝不表。單姬,經過半月相處,愈加欽佩薑尚之才能;同樣的政事兵務,他自己亦曾處理過,即使征求了眾臣諸將地意見,仍就有許多為難之外。然而到了薑尚手中,當真是不止一提,幾乎不用考慮,信手便可處理妥當。
欽佩之餘。姬尋思:“早前還怪父王鹵莽,將霍然便拜一出家人為相,不意父王果有慧眼,那薑丞相大是賢能,難怪父王對其信任有加,委以重托;若能得其認可,以為助臂,他日立儲之時,豈非事半功倍?”即存此心。姬自然對薑尚多方拉攏。時時有意無意地在薑尚麵前,散“王霸之氣”。存心收服薑尚。
薑尚看在眼中,不覺好笑;試想薑尚原乃修道之人,已得太乙天仙之果位,若非正逢天地大劫,行那封神之事,須得借重西歧,豈會放心修煉,輕墜凡塵?莫姬僅僅是文王姬昌一子,便是文王本身亦隻是適逢其會,多有借重之處,不曾存下甚收服之心,何況區區姬?
姬到底年輕氣盛,未能正視自己的身份,自己表錯了情,不去自省,隻見薑尚對自己的示好,竟絲毫無動於衷,還道內中另有隱情,不由胡思亂想起來。尋思:“能做地該做的皆已做了,為何薑丞相視而不見呢?為何總是搖頭而笑呢?難道大哥修道之後,竟還會回來不成?薑尚輔佐父王,乃是一個伏筆,避免回來之時,權柄盡失?”
果然是權勢迷人眼,一念即生,姬越想竟越覺得就是這麽回事兒,要不沒有別的解釋,不覺心煩意亂起來,漸漸起了嫉妒之意,尋思:“大哥真是好運,不但拜入道門,有望修仙成道,而且還有薑丞相這般賢能相助,留守後路。我為什麽就沒有這等運道呢?”
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日夜裏,姬忽在夢中見一道者:“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梢;麻鞋足下生雲霧,寶劍光華透九霄。”道者自東南來,作歌唱道:“胸內玄機可長生,腹中奧妙隱六韜;跨虎登山隨地走,3山五嶽任逍遙。”
姬大叫一聲自夢中醒來,心中亦憂亦喜:憂者,不知其中凶吉;喜者,或是大機緣。姬尋思半晌,終是不解其意,乃去問文王姬昌。姬昌亦是不解,立卜一卦,卻是大吉之象,不由尋思:“難道二子竟亦有仙緣?”姬昌心中為難,既不願阻了兒子前程,又不想見姬亦去求那仙道,畢竟姬昌兒子雖多,已滿百數,但也架不住一個接一個地出走;終於道:“不若請薑丞相前來一問,或可知曉正解。”姬不敢違背,隻得去請薑尚。
少時,薑尚來見,聽完姬敘述,料想乃是同道施術托夢,以為有緣,意在入駐西歧,乃道:“殿下自去無妨,機緣即至,不可相負。”姬大喜而去;姬昌卻是麵露憂色,道:“可是姬亦有仙緣?倘若果真如此,西歧豈非後繼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