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描寫六法(轉)
以畫眼寫肖像
肖像即外貌,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而“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部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魯迅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和內心活動,總是通過各種眼神表現出來,所以,通過刻畫人物的眼睛來反映其內心活動,抓住眼睛神態變化來寫人的心理狀態,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一條最有效的捷徑,已然成為一種常見的寫人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入木三分地描繪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麵貌和心理變化,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隻見麵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麵,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裸的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這是充滿智慧、尤具深刻洞察力的眼睛,“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讓人感受到托爾斯泰是一位品格高尚、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千百萬人就有千百萬雙不同的眼睛,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眼睛的表情也不一樣。當你成績考得好時,眼睛會閃爍出欣喜的光芒;當你受到委屈時,眼睛又會流露出哀怨的神情;當你看到不良行為時,眼睛立刻會投以鄙夷的目光……抓住了這些特征,你寫的眼睛就活了。
畫人物的眼睛,最好是將人物設置在一個特殊的環境裏,讓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較大的波動和變化,內心的衝突有較強的節奏,而這些內在的變化必然要通過眼睛這扇心靈的窗口來得以外在的顯現,這時,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變化予以凸現,人物性格就會躍然紙上,人物形象亦隨之而呼之欲出了。
刻畫眼睛也得注意避免瑣細,要緊緊抓住眼神變化及其特征,用極簡練的語言加以逼真描繪,力求傳神而有個性。
以摩手寫肖像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蒙娜麗莎》有—雙豐韻、恬適而表情微妙的手,油畫《父親》也有一雙曆盡世事滄桑的古老的手。
華章麗句描寫手。如:“纖纖擢素手”,“黃金杆撥春風手”;又如《西洲曲》中的“垂手明如玉”。
對人類動作的細心觀察以及創造語言的高超能力,往往靈感於手。《詩經》描寫手的50多個動詞均有具象化的特征;《孔乙己》中“排”“摸”“敲”“蘸”“罩”等手指動作惟妙惟肖;茨威格在名著《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中,就用了十幾頁的篇幅描寫一個賭徒的手!
十指連心!手指也是心靈的窗戶。描寫人物的手,同樣能夠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
1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
(都德《我的叔叔於勒》)
——具體描寫一雙勞動的手,表明若瑟夫同情並不好吃懶做的“水手”於勒。
2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鬆樹皮了。
(魯迅《故鄉》)
――粗糙且有裂縫的鬆樹皮,比喻飽經風霜的手,確能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3……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麵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係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的細腳伶仃的圓規。
(魯迅《故鄉》)
――“兩手搭在髀間”,表現出楊二嫂見到“我”時那種閑散的性格特征和傲慢的內心世界。
4我握的是手嗎?那簡直是半截老鬆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抽不回。那隻大手像一條厚棉被,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我低下頭去察看。翻過來看手心,調過去看手背,整個手呈木色,手的紋路又深又粗,染著黑土色。很明顯,為了這次見麵、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這雙手認真地洗過了。
掌麵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特別粗大。一隻手指像三節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裂紋,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薑孟之《一雙手》)
――這是林業工人張迎善的手,“這隻手一天栽1000多棵樹,一天往土裏插三四千次,這雙手已經栽樹26萬多棵”,天下第一奇手的美在於勞動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多多借鑒這種摩手之動態或靜態來描繪人物肖像的寫法,我們就能走出一條嶄新的作文之路。
以神態寫肖像
神態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一個人心裏高興,往往就喜形於色;由衷得意,就眉飛色舞;心裏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心痛苦,就雙眉緊皺。神態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
以神態寫肖像,即通過突出描寫人物麵部表情和神色狀態及其變化,來刻畫人物肖像。采用這種方法寫人,能夠更有效地表現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變化,進而揭示人物內心活動,反映人物的心靈狀態、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動和發展過程,從而立體地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充實。
例如: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魯迅《故鄉》)
這是藉神態所描寫出的中年閏土的肖像。分別十幾年的兒時夥伴相見,理應有說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盡的歡快之情。但是,中年閏土與“我”相見之後,隻是臉上“現出歡喜”之情——內心是高興的,然而隨“歡喜”同時現出的還有“淒涼”。這說明經過半個世紀的磨煉,閏土的頭腦中烙上了封建等級觀念的印記——兒時的朋友決不能與今天的“老爺”劃等號,於是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閏土乍見兒時夥伴的喜與哀、酸與苦以及精神麻木等複雜的心理狀態,在這種準確的神態描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顯然,通過神態寫好人物的肖像還得留神:1要注意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不同場合麵部表情的刻畫,須細致、逼真、傳神,寫出動態,顯出活力,給人以感染。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隻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3要同行動和語言描寫相結合,使之形成一個藝術的整體,體現出統一的格調。這樣,才能自然、生動、真切一些,而人物形象統一完整,不至於出現性格的遊離和分裂。
以白描寫肖像
肖像描寫要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而不僅是外部特征。白描,正是用簡樸平易的文字不加渲染雕飾地勾畫出人物形象及主要特征的一種寫作方法。
例如: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迭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魯迅《藤野先生》)
你看,寥寥幾筆,即迅速抓住了藤野先生的特征:黑瘦,八字須,戴眼鏡,穿衣模糊,有時忘記帶領結,冬天穿舊外套,寒顫顫的……當時典型的嚴謹治學、生活簡樸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落墨間,權重到先整體,後局部,也符合人們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習慣規律。
本來,白描原指國畫創作中隻用線條勾畫物像輪廓而不著色彩渲染的一種創作手法。後用在了文學創作中,成為敘述性作品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種手法,講究以簡潔的筆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襯托或少用襯托,讓人物靠自己的語言、行動去“塑造”自己。白描的好處是以少勝多、真切凝煉自然,使得人物形象線條更清晰,特征更鮮明,更便於讀者了解和把握。
推敲所舉的例子便可以悟得,運用白描的手法寫人物肖像,務必注意至少三點:1突出一個“簡”字。語言要簡練樸實,尤其線條一定要清晰單純,頭緒不可繁多和雜亂,以便給讀者留下一個簡明而清楚的印象。2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對人物肖像的描寫,愈其簡,就愈要突出重點,一定要把人物的外部主要特征顯示出來,否則就談不上清晰。3突出人物的本來麵貌。白描並不等同於簡單化的描寫,而是要高度精練、簡明而又傳神地寫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象,“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語)
用白描的手法寫人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捕捉人物特征及其文字表達的能力都得比較高。要掌握白描的手法,必須深入生活,培養觀察生活的敏銳性;必須勤於寫作,鍛煉文字表達的硬功夫。
以特寫寫肖像
特寫,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表現方法,是用極近的距離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別放大,以取得突出和強調的效果。
為能引起觀賞者的心靈共鳴,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力,特寫鏡頭往往善於把審美客體(被攝對象)的局部形象集中、突出,清晰、強烈地表現出來。在描繪人物形象時,它可以凸現人物最能表現審美個性的局部,如能折射出心靈美的眼睛,能顯示人物個性品格的臉部神情等。
以特寫的手法寫人物肖像,就是圍繞人物的最顯著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寫,即重點描繪人物肖像的某一部位的方法。人物肖像描寫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先抓住人物肖像的最突出的特點,刻畫這一部位的細微變化,反映出這一部位的細節特征,且根據這個特點,把有關部分寫具體,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例如:
“他用兩手攀著上麵,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中,快要寫到父親攀爬月台的背影,先作鋪墊,一處說,“父親是一個胖子”,讓人想見他的身材;一處寫他的衣帽——“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兩處肖像描寫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讓讀者把它們跟背影的特寫鏡頭整合起來。背影的特寫境頭,寫了手的動作(“攀”),腳的動作(“縮”),整個形體的動作(“微傾”),刻畫得十分精細。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處動作描寫隻寫攀爬的起始動作,不再寫下去,在強光聚集中,成了形象的定格。還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情的強烈表現將這個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運用特寫手法進行人物肖像描寫,特別要注意兩點:1必須抓住有代表性的細部來予以突出描繪,這一細部理當有典型意義,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性格特征的顯示理當具有某種決定性作用。換言之,在描繪人物肖像的時候,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往往不必詳盡而全麵地刻畫人物的整體外貌,而隻是截取人物肖像中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點染,以達到突出和強調的目的。2必須統一協調好特寫部分與其他部分的關係,突出特寫部分並不意味著忽略其他部分,人物肖像乃至整個形象的刻畫應當力求完整一致。
以個例寫肖像
我們有的同學一寫到以記人為主的作文時,往往是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個模樣。其實,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外貌。
關鍵的問題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征。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由於出身、經曆、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往往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麵都能流露出來。
例如:
1她那時有十**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
(魏巍的《我的老師》)
一顆美人痣,就足以寫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麗,讓我們永遠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2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魯迅《孔乙己》)
沒有過多的語言,一句話就總括地勾畫出了孔乙己獨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可見,抓住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著、姿態等方麵的顯著個性,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繪,足以使讀者一接觸到這個人物,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找到了解這個人物的鑰匙。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抓住人物外貌的顯著特點,加以生動、準確地刻畫呢。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無容置疑地要作為我們描寫人物肖像的主要方法了。
運用起來則應當注意:1準確地把握人物肖像的獨特性。所謂千人千麵,指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區別於另一個人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發現人物的顯著特點,寫好“這一個”,使人們讀後不會與“另一個”混同。2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切忌不分主次,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麵麵俱到地進行描寫,“眉毛胡子一把抓”,羅裏羅嗦,讓人看半天也不會知道個性特征在哪裏。3安排好人物肖像描寫的順序。一個人的外貌往往是多方麵具在的。這些方方麵麵,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當然,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或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外貌描寫的順序也會有變化。4可以同誇張、比喻等手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文章的描寫效果。
(作者:魯修賢)
以畫眼寫肖像
肖像即外貌,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而“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部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毫無意思。”(魯迅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和內心活動,總是通過各種眼神表現出來,所以,通過刻畫人物的眼睛來反映其內心活動,抓住眼睛神態變化來寫人的心理狀態,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一條最有效的捷徑,已然成為一種常見的寫人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能夠入木三分地描繪出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精神麵貌和心理變化,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隻見麵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麵,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準,擊中要害。……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裸的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
這是充滿智慧、尤具深刻洞察力的眼睛,“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讓人感受到托爾斯泰是一位品格高尚、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千百萬人就有千百萬雙不同的眼睛,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眼睛的表情也不一樣。當你成績考得好時,眼睛會閃爍出欣喜的光芒;當你受到委屈時,眼睛又會流露出哀怨的神情;當你看到不良行為時,眼睛立刻會投以鄙夷的目光……抓住了這些特征,你寫的眼睛就活了。
畫人物的眼睛,最好是將人物設置在一個特殊的環境裏,讓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比較大的波動和變化,內心的衝突有較強的節奏,而這些內在的變化必然要通過眼睛這扇心靈的窗口來得以外在的顯現,這時,抓住眼睛的特征和眼神的變化予以凸現,人物性格就會躍然紙上,人物形象亦隨之而呼之欲出了。
刻畫眼睛也得注意避免瑣細,要緊緊抓住眼神變化及其特征,用極簡練的語言加以逼真描繪,力求傳神而有個性。
以摩手寫肖像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蒙娜麗莎》有—雙豐韻、恬適而表情微妙的手,油畫《父親》也有一雙曆盡世事滄桑的古老的手。
華章麗句描寫手。如:“纖纖擢素手”,“黃金杆撥春風手”;又如《西洲曲》中的“垂手明如玉”。
對人類動作的細心觀察以及創造語言的高超能力,往往靈感於手。《詩經》描寫手的50多個動詞均有具象化的特征;《孔乙己》中“排”“摸”“敲”“蘸”“罩”等手指動作惟妙惟肖;茨威格在名著《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中,就用了十幾頁的篇幅描寫一個賭徒的手!
十指連心!手指也是心靈的窗戶。描寫人物的手,同樣能夠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
1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
(都德《我的叔叔於勒》)
——具體描寫一雙勞動的手,表明若瑟夫同情並不好吃懶做的“水手”於勒。
2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鬆樹皮了。
(魯迅《故鄉》)
――粗糙且有裂縫的鬆樹皮,比喻飽經風霜的手,確能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3……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麵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係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裏的細腳伶仃的圓規。
(魯迅《故鄉》)
――“兩手搭在髀間”,表現出楊二嫂見到“我”時那種閑散的性格特征和傲慢的內心世界。
4我握的是手嗎?那簡直是半截老鬆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來,可是抽不回。那隻大手像一條厚棉被,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我低下頭去察看。翻過來看手心,調過去看手背,整個手呈木色,手的紋路又深又粗,染著黑土色。很明顯,為了這次見麵、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這雙手認真地洗過了。
掌麵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特別粗大。一隻手指像三節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裂紋,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個關節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薑孟之《一雙手》)
――這是林業工人張迎善的手,“這隻手一天栽1000多棵樹,一天往土裏插三四千次,這雙手已經栽樹26萬多棵”,天下第一奇手的美在於勞動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多多借鑒這種摩手之動態或靜態來描繪人物肖像的寫法,我們就能走出一條嶄新的作文之路。
以神態寫肖像
神態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這說明了神態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內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一個人心裏高興,往往就喜形於色;由衷得意,就眉飛色舞;心裏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心痛苦,就雙眉緊皺。神態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
以神態寫肖像,即通過突出描寫人物麵部表情和神色狀態及其變化,來刻畫人物肖像。采用這種方法寫人,能夠更有效地表現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變化,進而揭示人物內心活動,反映人物的心靈狀態、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動和發展過程,從而立體地刻畫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充實。
例如: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魯迅《故鄉》)
這是藉神態所描寫出的中年閏土的肖像。分別十幾年的兒時夥伴相見,理應有說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盡的歡快之情。但是,中年閏土與“我”相見之後,隻是臉上“現出歡喜”之情——內心是高興的,然而隨“歡喜”同時現出的還有“淒涼”。這說明經過半個世紀的磨煉,閏土的頭腦中烙上了封建等級觀念的印記——兒時的朋友決不能與今天的“老爺”劃等號,於是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閏土乍見兒時夥伴的喜與哀、酸與苦以及精神麻木等複雜的心理狀態,在這種準確的神態描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顯然,通過神態寫好人物的肖像還得留神:1要注意人物神態的細微變化。不同場合麵部表情的刻畫,須細致、逼真、傳神,寫出動態,顯出活力,給人以感染。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自內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笑得痛快。隻有觀察清楚各種神態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中反映不同的意義。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3要同行動和語言描寫相結合,使之形成一個藝術的整體,體現出統一的格調。這樣,才能自然、生動、真切一些,而人物形象統一完整,不至於出現性格的遊離和分裂。
以白描寫肖像
肖像描寫要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而不僅是外部特征。白描,正是用簡樸平易的文字不加渲染雕飾地勾畫出人物形象及主要特征的一種寫作方法。
例如: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迭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魯迅《藤野先生》)
你看,寥寥幾筆,即迅速抓住了藤野先生的特征:黑瘦,八字須,戴眼鏡,穿衣模糊,有時忘記帶領結,冬天穿舊外套,寒顫顫的……當時典型的嚴謹治學、生活簡樸的知識分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落墨間,權重到先整體,後局部,也符合人們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習慣規律。
本來,白描原指國畫創作中隻用線條勾畫物像輪廓而不著色彩渲染的一種創作手法。後用在了文學創作中,成為敘述性作品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種手法,講究以簡潔的筆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襯托或少用襯托,讓人物靠自己的語言、行動去“塑造”自己。白描的好處是以少勝多、真切凝煉自然,使得人物形象線條更清晰,特征更鮮明,更便於讀者了解和把握。
推敲所舉的例子便可以悟得,運用白描的手法寫人物肖像,務必注意至少三點:1突出一個“簡”字。語言要簡練樸實,尤其線條一定要清晰單純,頭緒不可繁多和雜亂,以便給讀者留下一個簡明而清楚的印象。2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對人物肖像的描寫,愈其簡,就愈要突出重點,一定要把人物的外部主要特征顯示出來,否則就談不上清晰。3突出人物的本來麵貌。白描並不等同於簡單化的描寫,而是要高度精練、簡明而又傳神地寫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象,“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語)
用白描的手法寫人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捕捉人物特征及其文字表達的能力都得比較高。要掌握白描的手法,必須深入生活,培養觀察生活的敏銳性;必須勤於寫作,鍛煉文字表達的硬功夫。
以特寫寫肖像
特寫,是電影藝術的一種表現方法,是用極近的距離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別放大,以取得突出和強調的效果。
為能引起觀賞者的心靈共鳴,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力,特寫鏡頭往往善於把審美客體(被攝對象)的局部形象集中、突出,清晰、強烈地表現出來。在描繪人物形象時,它可以凸現人物最能表現審美個性的局部,如能折射出心靈美的眼睛,能顯示人物個性品格的臉部神情等。
以特寫的手法寫人物肖像,就是圍繞人物的最顯著的特點進行細致的描寫,即重點描繪人物肖像的某一部位的方法。人物肖像描寫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先抓住人物肖像的最突出的特點,刻畫這一部位的細微變化,反映出這一部位的細節特征,且根據這個特點,把有關部分寫具體,這樣可以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例如:
“他用兩手攀著上麵,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中,快要寫到父親攀爬月台的背影,先作鋪墊,一處說,“父親是一個胖子”,讓人想見他的身材;一處寫他的衣帽——“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兩處肖像描寫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讓讀者把它們跟背影的特寫鏡頭整合起來。背影的特寫境頭,寫了手的動作(“攀”),腳的動作(“縮”),整個形體的動作(“微傾”),刻畫得十分精細。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處動作描寫隻寫攀爬的起始動作,不再寫下去,在強光聚集中,成了形象的定格。還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感情的強烈表現將這個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運用特寫手法進行人物肖像描寫,特別要注意兩點:1必須抓住有代表性的細部來予以突出描繪,這一細部理當有典型意義,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性格特征的顯示理當具有某種決定性作用。換言之,在描繪人物肖像的時候,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往往不必詳盡而全麵地刻畫人物的整體外貌,而隻是截取人物肖像中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點染,以達到突出和強調的目的。2必須統一協調好特寫部分與其他部分的關係,突出特寫部分並不意味著忽略其他部分,人物肖像乃至整個形象的刻畫應當力求完整一致。
以個例寫肖像
我們有的同學一寫到以記人為主的作文時,往往是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個模樣。其實,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外貌。
關鍵的問題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征。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由於出身、經曆、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往往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麵都能流露出來。
例如:
1她那時有十**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溫柔而美麗的人。
(魏巍的《我的老師》)
一顆美人痣,就足以寫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麗,讓我們永遠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
2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魯迅《孔乙己》)
沒有過多的語言,一句話就總括地勾畫出了孔乙己獨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
可見,抓住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著、姿態等方麵的顯著個性,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繪,足以使讀者一接觸到這個人物,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找到了解這個人物的鑰匙。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抓住人物外貌的顯著特點,加以生動、準確地刻畫呢。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無容置疑地要作為我們描寫人物肖像的主要方法了。
運用起來則應當注意:1準確地把握人物肖像的獨特性。所謂千人千麵,指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區別於另一個人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這就要求我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發現人物的顯著特點,寫好“這一個”,使人們讀後不會與“另一個”混同。2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切忌不分主次,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麵麵俱到地進行描寫,“眉毛胡子一把抓”,羅裏羅嗦,讓人看半天也不會知道個性特征在哪裏。3安排好人物肖像描寫的順序。一個人的外貌往往是多方麵具在的。這些方方麵麵,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當然,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或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外貌描寫的順序也會有變化。4可以同誇張、比喻等手法結合使用,以增強文章的描寫效果。
(作者:魯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