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穀卻說徐晃引軍渡漢水,王平苦諫不聽,渡過漢水紮營。
黃忠、趙雲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
玄德應允。
二人引兵而行。
忠謂雲曰:“今徐晃恃勇而來,且休與敵;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兩路擊之可也。”
雲然之,各引一軍據住寨柵。
徐晃引兵從辰時搦戰,直至申時,蜀兵不動。
晃盡教弓弩手向前,望蜀營射去。
黃忠謂趙雲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軍必將退也:可乘時擊之。”
言未已,忽報曹兵後隊果然退動。
於是蜀營鼓聲大震:黃忠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
兩下夾攻,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
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
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敗。”
晃大怒,欲殺王平。
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
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雲引見玄德。
王平盡言漢水地理。
玄德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
遂命王平為偏將軍,領向導使。
卻說徐晃逃回見操,說:“王平反去降劉備矣!”操大怒,親統大軍來奪漢水寨柵。
趙雲恐孤軍難立,遂退於漢水之西。
兩軍隔水相拒,玄德與孔明來觀形勢。
孔明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乃回到營中,喚趙雲分付:“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隻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
隻不要出戰。”
子龍受計去了。
孔明卻在高山上暗窺。
次日,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
曹兵自回。
當夜更深,孔明見曹營***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
子龍聽得,令鼓角齊鳴。
曹兵驚慌,隻疑劫寨。
及至出營,不見一軍。
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呐喊震地,山穀應聲。
曹兵徹夜不安。
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裏,就空闊處紮營。
孔明笑曰:“曹操雖知兵法,不知詭計。”
遂請玄德親渡漢水,背水結營。
玄德問計,孔明曰:“可如此如此。”
曹操見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來下戰書。
孔明批來日決戰。
次日,兩軍會於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陣勢。
操出馬立於門旗下,兩行布列龍鳳旌旗,擂鼓三通,喚玄德答話。
玄德引劉封、孟達並川中諸將而出。
操揚鞭大罵曰:“劉備忘恩失義,反叛朝廷之賊!”玄德曰:“吾乃大漢宗親,奉詔討賊。
汝上弑母後,自立為王,僭用天子鑾輿,非反而何?”操怒,命徐晃出馬來戰,劉封出迎。
交戰之時,玄德先走入陣。
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
操下令:“捉得劉備,便為西川之主。”
大軍齊呐喊殺過陣來。
蜀兵望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
曹軍皆爭取。
操急鳴金收軍。
眾將曰:“某等正待捉劉備,大王何故收軍?”操曰:“吾見蜀兵背漢水安營,其可疑一也;多棄馬匹軍器,其可疑二也。
可急退軍,休取衣物。”
遂下令曰:“妄取一物者立斬。
火速退兵。”
曹兵方回頭時,孔明號旗舉起:玄德中軍領兵便出,黃忠左邊殺來,趙雲右邊殺來。
曹兵大潰而逃,孔明連夜追趕。
操傳令軍回南鄭,隻見五路火起,原來魏延、張飛得嚴顏代守閬中,分兵殺來,先得了南鄭。
操心驚,望陽平關而走。
玄德大兵追至南鄭褒州。
安民已畢,玄德問孔明曰:“曹操此來,何敗之速也?”孔明曰:“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
吾以疑兵勝之。”
玄德曰:“今操退守陽平關,其勢已孤,先生將何策以退之?”孔明曰?“亮已算定了。”
便差張飛、魏延分兵兩路去截曹操糧道,令黃忠、趙雲分兵兩路去放火燒山。
四路軍將,各引向導官軍去了。
卻說曹操退守陽平關,令軍哨探。
回報曰:“今蜀兵將遠近小路,盡皆塞斷;砍柴去處,盡放火燒絕。
不知兵在何處。”
操正疑惑間,又報張飛、魏延分兵劫糧。
操問曰:“誰敢敵張飛?”許褚曰:“某願往!”操令許褚引一千精兵,去陽平關路上護接糧草。
解糧官接著,喜曰:“若非將軍到此,糧不得到陽平矣。”
遂將車上的酒肉,獻與許褚。
褚痛飲,不覺大醉,便乘酒興,催糧車行。
解糧官曰:“日已暮矣,前褒州之地,山勢險惡,未可過去。”
褚曰:“吾有萬夫之勇,豈懼他人哉!今夜乘著月色,正好使糧車行走。”
許褚當先,橫刀縱馬,引軍前進。
二更已後,往褒州路上而來。
行至半路,忽山凹裏鼓角震天,一枝軍當住。
為首大將,乃張飛也,挺矛縱馬,直取許褚。
褚舞刀來迎,卻因酒醉,敵不住張飛;戰不數合,被飛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馬;軍士急忙救起,退後便走。
張飛盡奪糧草車輛而回。
卻說眾將保著許褚,回見曹操。
操令醫士療治金瘡,一麵親自提兵來與蜀兵決戰。
玄德引軍出迎。
兩陣對圓,玄德令劉封出馬。
操罵曰:“賣履小兒,常使假子拒敵!吾若喚黃須兒來,汝假子為肉泥矣!”劉封大怒,挺槍驟馬,徑取曹操。
操令徐晃來迎,封詐敗而走。
操引兵追趕。
蜀兵營中,四下炮響,鼓角齊鳴。
操恐有伏兵,急教退軍。
曹兵自相踐踏,死者極多,奔回陽平關,方才歇定。
蜀兵趕到城下:東門放火,西門呐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
操大懼,棄關而走。
蜀兵從後追襲。
操正走之間,前麵張飛引一枝兵截住,趙雲引一枝兵從背後殺來,黃忠又引兵從褒州殺來。
操大敗。
諸將保護曹操,奪路而走。
方逃至斜穀界口,前麵塵頭忽起,一枝兵到。
操曰:“此軍若是伏兵,吾休矣!”及兵將近,乃操次子曹彰也。
彰字子文,少善騎射;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
操嚐戒之曰:“汝不讀書而好弓馬,此匹夫之勇,何足貴乎?”彰曰:“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操嚐問諸子之誌。
彰曰:“好為將。”
操問:“為將何如?”彰曰:“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操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桓反,操令彰引兵五萬討之;臨行戒之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
法不徇情,爾宜深戒。”
彰到代北,身先戰陣,直殺至桑幹,北方皆平;因聞操在陽平敗陣,故來助戰。
操見彰至,大喜曰:“我黃須兒來,破劉備必矣!”遂勒兵複回,於斜穀界口安營。
有人報玄德,言曹彰到。
玄德問曰:“誰敢去戰曹彰?”劉封曰:“某願往。”
孟達又說要去。
玄德曰:“汝二人同去,看誰成功。”
各引兵五千來迎:“劉封在先,孟達在後,曹彰出馬與封交戰,隻三合,封大敗而回。
孟達引兵前進,方欲交鋒,隻見曹兵大亂。
原來馬超、吳蘭兩軍殺來,曹兵驚動。
孟達引兵夾攻。
馬超士卒,蓄銳日久,到此耀武揚威,勢不可當。
曹兵敗走。
曹彰正遇吳蘭,兩個交鋒,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三軍混戰。
操收兵於斜穀界口紮住。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
適庖官進雞湯。
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
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
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有人報知夏侯惇。
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
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
隻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
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
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
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嚐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曉其意。
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
丞相嫌園門闊耳。”
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
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
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
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
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躍起拔劍斬之,複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
操痛哭,命厚葬之。
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
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隻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
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
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
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
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
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
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隻得退回。
植聞之,問於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門,門吏阻住。
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
於是曹操以植為能。
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嚐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修死年三十四歲。
後人有詩曰:“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斬之。
眾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來日進兵。
次日,兵出斜穀界口,前麵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
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
操令龐德出戰。
二將正鬥間,曹寨內火起。
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
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
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
忽一彪軍撞至麵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馬。
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
刺斜裏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
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士調治。
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屍收回厚葬,就令班師;卻教龐德斷後。
操臥於氈車之中,左右虎賁軍護衛而行。
忽報斜穀山上兩邊火起,伏兵趕來。
曹兵人人驚恐。
正是:依稀昔日潼關厄,仿佛當年赤壁危。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跳至
黃忠、趙雲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
玄德應允。
二人引兵而行。
忠謂雲曰:“今徐晃恃勇而來,且休與敵;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兩路擊之可也。”
雲然之,各引一軍據住寨柵。
徐晃引兵從辰時搦戰,直至申時,蜀兵不動。
晃盡教弓弩手向前,望蜀營射去。
黃忠謂趙雲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軍必將退也:可乘時擊之。”
言未已,忽報曹兵後隊果然退動。
於是蜀營鼓聲大震:黃忠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
兩下夾攻,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
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
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敗。”
晃大怒,欲殺王平。
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
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雲引見玄德。
王平盡言漢水地理。
玄德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
遂命王平為偏將軍,領向導使。
卻說徐晃逃回見操,說:“王平反去降劉備矣!”操大怒,親統大軍來奪漢水寨柵。
趙雲恐孤軍難立,遂退於漢水之西。
兩軍隔水相拒,玄德與孔明來觀形勢。
孔明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乃回到營中,喚趙雲分付:“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隻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
隻不要出戰。”
子龍受計去了。
孔明卻在高山上暗窺。
次日,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
曹兵自回。
當夜更深,孔明見曹營***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
子龍聽得,令鼓角齊鳴。
曹兵驚慌,隻疑劫寨。
及至出營,不見一軍。
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呐喊震地,山穀應聲。
曹兵徹夜不安。
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裏,就空闊處紮營。
孔明笑曰:“曹操雖知兵法,不知詭計。”
遂請玄德親渡漢水,背水結營。
玄德問計,孔明曰:“可如此如此。”
曹操見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來下戰書。
孔明批來日決戰。
次日,兩軍會於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陣勢。
操出馬立於門旗下,兩行布列龍鳳旌旗,擂鼓三通,喚玄德答話。
玄德引劉封、孟達並川中諸將而出。
操揚鞭大罵曰:“劉備忘恩失義,反叛朝廷之賊!”玄德曰:“吾乃大漢宗親,奉詔討賊。
汝上弑母後,自立為王,僭用天子鑾輿,非反而何?”操怒,命徐晃出馬來戰,劉封出迎。
交戰之時,玄德先走入陣。
封敵晃不住,撥馬便走。
操下令:“捉得劉備,便為西川之主。”
大軍齊呐喊殺過陣來。
蜀兵望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
曹軍皆爭取。
操急鳴金收軍。
眾將曰:“某等正待捉劉備,大王何故收軍?”操曰:“吾見蜀兵背漢水安營,其可疑一也;多棄馬匹軍器,其可疑二也。
可急退軍,休取衣物。”
遂下令曰:“妄取一物者立斬。
火速退兵。”
曹兵方回頭時,孔明號旗舉起:玄德中軍領兵便出,黃忠左邊殺來,趙雲右邊殺來。
曹兵大潰而逃,孔明連夜追趕。
操傳令軍回南鄭,隻見五路火起,原來魏延、張飛得嚴顏代守閬中,分兵殺來,先得了南鄭。
操心驚,望陽平關而走。
玄德大兵追至南鄭褒州。
安民已畢,玄德問孔明曰:“曹操此來,何敗之速也?”孔明曰:“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
吾以疑兵勝之。”
玄德曰:“今操退守陽平關,其勢已孤,先生將何策以退之?”孔明曰?“亮已算定了。”
便差張飛、魏延分兵兩路去截曹操糧道,令黃忠、趙雲分兵兩路去放火燒山。
四路軍將,各引向導官軍去了。
卻說曹操退守陽平關,令軍哨探。
回報曰:“今蜀兵將遠近小路,盡皆塞斷;砍柴去處,盡放火燒絕。
不知兵在何處。”
操正疑惑間,又報張飛、魏延分兵劫糧。
操問曰:“誰敢敵張飛?”許褚曰:“某願往!”操令許褚引一千精兵,去陽平關路上護接糧草。
解糧官接著,喜曰:“若非將軍到此,糧不得到陽平矣。”
遂將車上的酒肉,獻與許褚。
褚痛飲,不覺大醉,便乘酒興,催糧車行。
解糧官曰:“日已暮矣,前褒州之地,山勢險惡,未可過去。”
褚曰:“吾有萬夫之勇,豈懼他人哉!今夜乘著月色,正好使糧車行走。”
許褚當先,橫刀縱馬,引軍前進。
二更已後,往褒州路上而來。
行至半路,忽山凹裏鼓角震天,一枝軍當住。
為首大將,乃張飛也,挺矛縱馬,直取許褚。
褚舞刀來迎,卻因酒醉,敵不住張飛;戰不數合,被飛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馬;軍士急忙救起,退後便走。
張飛盡奪糧草車輛而回。
卻說眾將保著許褚,回見曹操。
操令醫士療治金瘡,一麵親自提兵來與蜀兵決戰。
玄德引軍出迎。
兩陣對圓,玄德令劉封出馬。
操罵曰:“賣履小兒,常使假子拒敵!吾若喚黃須兒來,汝假子為肉泥矣!”劉封大怒,挺槍驟馬,徑取曹操。
操令徐晃來迎,封詐敗而走。
操引兵追趕。
蜀兵營中,四下炮響,鼓角齊鳴。
操恐有伏兵,急教退軍。
曹兵自相踐踏,死者極多,奔回陽平關,方才歇定。
蜀兵趕到城下:東門放火,西門呐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
操大懼,棄關而走。
蜀兵從後追襲。
操正走之間,前麵張飛引一枝兵截住,趙雲引一枝兵從背後殺來,黃忠又引兵從褒州殺來。
操大敗。
諸將保護曹操,奪路而走。
方逃至斜穀界口,前麵塵頭忽起,一枝兵到。
操曰:“此軍若是伏兵,吾休矣!”及兵將近,乃操次子曹彰也。
彰字子文,少善騎射;膂力過人,能手格猛獸。
操嚐戒之曰:“汝不讀書而好弓馬,此匹夫之勇,何足貴乎?”彰曰:“大丈夫當學衛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長驅數十萬眾,縱橫天下;何能作博士耶?”操嚐問諸子之誌。
彰曰:“好為將。”
操問:“為將何如?”彰曰:“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操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桓反,操令彰引兵五萬討之;臨行戒之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
法不徇情,爾宜深戒。”
彰到代北,身先戰陣,直殺至桑幹,北方皆平;因聞操在陽平敗陣,故來助戰。
操見彰至,大喜曰:“我黃須兒來,破劉備必矣!”遂勒兵複回,於斜穀界口安營。
有人報玄德,言曹彰到。
玄德問曰:“誰敢去戰曹彰?”劉封曰:“某願往。”
孟達又說要去。
玄德曰:“汝二人同去,看誰成功。”
各引兵五千來迎:“劉封在先,孟達在後,曹彰出馬與封交戰,隻三合,封大敗而回。
孟達引兵前進,方欲交鋒,隻見曹兵大亂。
原來馬超、吳蘭兩軍殺來,曹兵驚動。
孟達引兵夾攻。
馬超士卒,蓄銳日久,到此耀武揚威,勢不可當。
曹兵敗走。
曹彰正遇吳蘭,兩個交鋒,不數合,曹彰一戟刺吳蘭於馬下。
三軍混戰。
操收兵於斜穀界口紮住。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
適庖官進雞湯。
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
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
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
有人報知夏侯惇。
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
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
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
隻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
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
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
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嚐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隻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
人皆不曉其意。
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
丞相嫌園門闊耳。”
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
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
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
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
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躍起拔劍斬之,複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
操痛哭,命厚葬之。
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
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隻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
修知其事,徑來告操。
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
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
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
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
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
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隻得退回。
植聞之,問於修。
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門,門吏阻住。
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
於是曹操以植為能。
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嚐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
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
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修死年三十四歲。
後人有詩曰:“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
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斬之。
眾官告免。
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來日進兵。
次日,兵出斜穀界口,前麵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
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
操令龐德出戰。
二將正鬥間,曹寨內火起。
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
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
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
忽一彪軍撞至麵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馬。
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
刺斜裏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馬超已退。
操帶傷歸寨: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急令醫士調治。
方憶楊修之言,隨將修屍收回厚葬,就令班師;卻教龐德斷後。
操臥於氈車之中,左右虎賁軍護衛而行。
忽報斜穀山上兩邊火起,伏兵趕來。
曹兵人人驚恐。
正是:依稀昔日潼關厄,仿佛當年赤壁危。
未知曹操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