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修靜出身於江南士族名門吳郡陸氏,他對道教發展有著重大貢獻。為了將當時的道經去偽存真,加以整理,他到處搜訪道經曾經“南詣衡湘,九,西至峨眉、青城“,足跡遍布半個中國。他整理了《靈寶經》,編寫了《靈寶經目》。在編寫後者時,將《靈寶經》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類“。後來的《道藏》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陸修靜製訂完善了道教戒律和齋醮儀式,整理出一套比較完整的規定。經過陸修靜在齋儀方麵的統一、規範和編訂工作以後,天師道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健全。後人稱他的天師道為南天師道,以此和寇謙之的北天師道相對。


    隋唐時期,道教興盛,正一教也即天師道逐漸融合其它符籙各派。宋真宗曾召見第24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其“先生“的稱號,自此,直至南宋末第35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賜號。宋徽宗時,第30代天師張繼先極得寵信。朝廷為他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觀“,龍虎山本營的上清觀也升格為“上清正一宮“。自從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籙各派的大權,正一派就取得了符籙派道教的統領地位。


    無縫服和銀印,讓他主領江南道教。第二年又封他為“宣道靈應神和真人“。此後,曆代正一天師都被元統治者封為真人。第39代天師張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被封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並被授權常管全國道教事務。元代,龍虎山天師府權力很大:可以建議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務管理官員和道觀管理人員,向皇帝提出新建道教宮觀的經費供給和人員編製,它還可以直接發放“度牒“,即道士身份。


    明太祖朱元璋賜第42代正一天師張正常“真人“。並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自此,至第52代張應京,除第50代張國祥,代代天師都被封為大真人。張宇初曾以全國道教首領的身份,寫下《道門十規》一卷,闡述了道教派流、宮觀修整等問題。


    除了張繼文掌教以外,張三豐還連夜請來了當時茅山派的掌教——馬思甲真人!!!


    茅山派,道教最為著名與主要的教派之一。實際為南梁陶弘景所創,故名。此派主修上清、靈寶和三皇等經書,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為最高神,主張思神、誦經、修功德,兼修辟穀、導引和齋醮。


    該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師陶弘景外,先秦時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漢時有高道李明、左慈等,兩晉時有祖師魏華存、楊羲、許謐、許翽與著名的道教大師葛洪等,南北朝時有科儀大師陸修靜、孫遊嶽等,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以及著名詩人李白等,高道輩出,為道教正宗與道門主流。


    北宋時與龍虎山、合皂山同為道教三大符籙派,號稱三山符籙,以茅山上清經籙為三宗最高。


    過去的學者大多將南朝以及唐代的道教主流誤解為上清派(茅山宗),其最大的原因在於將唐代的李渤“真係“(《雲笈七箋》卷5)所記上清經篆的傳授次序以及元代的劉大彬《茅山誌》中記載的茅山宗師脈譜,誤解為是講述上清派(茅山宗)的譜係。由於將從東晉的楊羲到唐代的李含光等這些人物的脈譜,誤解成上清派(茅山宗)的譜係,因而陸修靜、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都被看作是上清派(茅山宗)的道士。其結果,導致了東晉末以後,江南一帶的道教主流是上清派(茅山宗),到了唐代上清派(茅山宗)還是主流這一誤解的產生和流行。


    將“真係“、《茅山誌》的上清經篆的傳授譜係誤解為講述上清派譜係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對道教的三洞學說沒有充分理解。許多道教學者片麵地相信上清經篆的傳授隻在上清派(茅山宗)中進行,實際上,上清經篆的傳授也在提倡三洞學說的天師道中進行。劉宋的天師道依據三洞學說,把過去的葛氏道、上清派所傳授的靈寶經、《三皇經》、上清經吸收到自己的教義之內,將三洞部的所有道書尊奉為天師道的道書,此事可以由劉宋天師道裏存有“三歸依戒“這一事實得到明確證明。天師道的三歸依戒要求信徒歸依三寶即道寶、經寶和師寶,三寶是指道寶的太上無極大道,經寶的三十六部尊經,師寶的太上老君。這裏所說的經寶三十六部尊經是指三洞十二部的道書,所以歸依三寶即是歸依道寶的無極大道,經寶的三洞十二部的所有道書,以及師寶的太上老君。因此,劉宋天師道當然也崇尚上清經、靈寶經以及《三皇經》。而且天師道的法位製度一旦完備,便出現了於道士法位中修成上清經的道士洞真法師、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以及三洞法師(參照《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5·法次儀的“正一法位“)。而上清經策在這些法師那兒也得到了傳授和掌握。


    如果天師道也實行上清經之傳授,那麽“真係“、《茅山誌》所記載的道士之中就可能有天師道道士的存在。因此,若對各個道士的思想和事跡進行調查確認,其多數則是天師道的道士。例如,劉宋的陸修靜,查閱《陸先生道門科略》,顯然是將東漢的張陵(張道陵)仰奉為祖師的天師道道士。而且陸修靜倡導三洞學說一事可以明確地從“靈寶經目序“(《雲笈七箋》卷4)、《洞玄靈寶五感文》中獲知。就是說,陸修靜是天師道的道士,同時也是三洞學說的信徒。其他如“真係“記載的唐代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還有《茅山誌》所記載的在此之後的黃宗元、孫知清等茅山宗師也都是天師道的道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茅山詭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殘月半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殘月半落並收藏茅山詭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