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東吳(上)


    蜀軍有了鬆動的跡象,張統不禁感到奇怪。魏騎被蜀軍切割為數百騎一隊的碎塊,早沒了陣勢。能做的隻是尋找收攏自家騎兵,然後伺機突圍而已。步騎差距懸殊,但混戰之中,講究的是數量和組織性。


    魏騎被切割為無數小塊,無論是數量還是組織都是降到了最低點。蜀軍隻要堅持圍剿,不斷的切割,包圍,殺傷魏騎,早晚會取得勝利。


    這個時候附近的幾支蜀軍竟然各自向後方分兵,張統等人的壓力一下子減輕不少。


    這是為何?恰好魏將夏侯劭率領一軍衝了過來,張統見狀忙問。


    夏侯劭環顧四周,見附近尚有幾處被蜀軍圍攻的騎兵,於是和脹統合兵一處,前去營救。


    “快隨我營救眾軍突圍!”夏侯劭一個勁兒的招呼張統,並不回答。


    張統一臉疑問,不過仍然跟隨夏侯劭率軍衝入了一處蜀軍的包圍之中。被困的魏騎已是筋疲力盡,見來了援軍不由得喜出望外,內外夾擊之下潰圍而出,向另一處包圍圈殺去。


    沿途的蜀軍有組織的對夏侯劭,張統等人的騎兵隊進行側翼的殺傷。魏軍兵將也顧不上許多,隻顧不斷的在蜀陣中營救,匯合自家的騎兵,然後突圍。


    多次詢問,夏侯劭總是顧而言他,張統猛然伸手拉住了夏侯劭的韁繩喝道:“大敵當前,當合眾心破圍,公何以有所隱瞞!”


    夏侯劭見張統態度堅決,一連無奈,遲疑片刻終是歎道:“龐小子率一軍陷陣,為我等爭取時間……”


    “什麽!?”沒等夏侯劭說完,張統嗔目怒喝道。


    “夏侯劭非是畏死之人……”張統的反應與自己意料中絲毫不差,夏侯劭連忙辯解。


    張統麵色冷峻,掉轉馬匹,便要帶自家的人馬殺回去支援龐會。


    夏侯劭怎麽說也是皇親貴族,雖說沒落可身份猶在,如何受得了如此臉色?當下夏侯劭拍馬搶身上前,一把拽住了張統的馬韁繩。


    張統回頭怒視夏侯劭,一臉輕蔑的表情。夏侯劭心知這不是發火的時候,於是盡力壓低火氣道:“若無犧牲,我等盡數死於此地,於國何益?某非畏死之徒,大局為重啊!”


    這句話說得情真意切,夏侯劭激動之餘,眼淚流出。張統見了想要發作,可心裏也是清楚龐會如此做的用意。


    魏家鐵騎雖然犀利,可屢次交戰,已然折損眾多。縱然北方多馬,可一支三萬多人的騎兵隊伍也不是說湊就能湊夠的。


    況且這三萬餘騎可是魏軍鐵騎的精華所在,若是不能突圍,魏國在後續的作戰上將更加艱難。


    “哎……突圍!”張統要緊牙關,憋出這麽一句來。


    龐會組織其身邊兩千餘騎,拚死陷陣,衝向蜀主劉禪的中軍所在。其目的便是將蜀人的兵力盡數吸引來,犧牲自身,使魏軍大部分的騎兵得以生還。


    這一路魏騎甚是勇猛,又兼龐會粗中有細不斷的調整進攻路線,蜀軍一時間攔不下魏騎,反而被其越來越接近劉禪的中軍。


    主要的人馬都布置在戰場上包圍和截殺魏軍,劉禪這裏雖布置重兵,可被龐會突破之後反而是最為虛弱之處。蜀將驚慌之下,連忙招呼各軍回援,捍衛陛下的安全。


    龐會豁出一切,身先士卒,衝殺在前。手中的大刀並不趁手,可沒有薑維,文鴦等虎將在,這杆刀足以應付其餘的蜀將。


    劉禪在陣中觀戰,隻見這一會兒的功夫川中的武官已折損在龐會手中十人有餘。薑維,文鴦,柳隱,廖化等將皆去追擊魏將陳本的主力步軍,這邊一時也找不到龐會的對手。


    攔不住龐會,蜀軍便向跟隨龐會的魏軍騎兵下手。魏騎跟隨龐會左衝右突,雖然路線變幻難料,但畢竟是兩千餘人的隊伍。前麵的龐會率領七八百騎衝出蜀陣,殺向劉禪的中軍,後麵的千餘騎則盡數被蜀軍包裹於陣中,衝突不出。


    “放箭!”負責指揮禦林軍的是大將文虎。原本是關彝和張遵拱衛於劉禪身側,可張遵陣亡,關彝重傷;接替二人的關虎又被龐會所殺,於是負責保衛劉禪安全的責任便交給了文虎。


    一身武勇雖然比不上兄長文鴦,但文虎也算是武人中的佼佼者,加上沉穩心細,因此被劉禪看中。


    劉禪的禦林軍有五千之中,不過已經投入戰場將近四千人。形成了圍困魏騎的陣勢,其中的消耗非常之大,用步卒將魏騎殲滅,自身的損失也一定非常可觀。因此禦林軍作為後備隊,不斷的分批加入戰場。


    弓箭夾雜著二百諸葛連弩狂射而出,龐會虎吼一聲率眾猛衝。


    成敗在此一舉!


    身側的騎士有意加快馬速,其中一名副將更是將坐騎擋在龐會身前。眾騎皆是抱有一個心思,隻有龐會衝入蜀陣,才有斬殺蜀主的可能。


    殺身成仁,唯此而已。


    無數的魏騎前仆後繼擋在龐會身前,龐會起步便被壓住,根本衝不到前麵。劉禪恨不得亂箭射死龐會,見到魏騎不斷的掩護龐會,離自己越來越近,不由得開始流汗。一旁的文虎沉穩如故,盯著魏軍的動向沒有動靜。


    距離逐漸接近,弓弩手和連弩手悄然退回了陣列中,抽出刀劍準備肉搏。衝鋒的七八百魏騎,到了現在也隻剩下二三百人而已。


    “請陛下移駕。”文虎大刀一橫,對劉禪說道,同時示意眾衛士將劉禪帶到安全所在。


    劉禪搖頭道:“臨陣而退非丈夫所為,朕為天子豈可一退而亂軍心。”


    文虎勸道:“陛下萬金之軀,不可以身犯險,此處有末將足以抵擋魏騎。”


    劉禪笑道:“諸君若可禦敵,朕身臨敵刃也是穩若泰山;諸君若敗,朕處萬軍之中亦是難逃。”


    眾將聞之皆是膽氣上升,鬥誌昂揚。文虎也不再多勸,暗中囑咐身側的衛士看自己的手勢,準備隨時保護陛下撤走。


    鐵騎撞入蜀陣之中,與禦林軍絞殺在一塊。魏騎人仰馬翻,墜地之後仍是揮舞長槍殺敵;蜀兵持槍平舉,被魏騎衝撞踐踏,仍是保持隊列不變。


    龐會一身虎吼,掄刀殺出人群本劉禪而來。大部分禦林軍與魏騎廝殺在一起,無暇顧及龐會。餘下的軍卒有心攔阻,可相距甚遠,已是來不及。隻有近處的二三十名軍卒,列好陣勢攔在路中。


    龐會率五六騎直衝過來,當著披靡透陣而出。隻見龐會身插數箭,腿部著槍,好似血人一般,威若天神盯著劉禪目不轉睛。


    劉禪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自己周圍不過四五十人,與殺紅眼的龐會交手勝負尚未可知。


    南蠻將領土三野,奚角先此時恰在陣中,見狀各自身著藤甲,舞動鐵叉徒步來戰龐會。


    藤甲刀槍不入,更兼二人蠻勇,劉禪見狀心下自安。土三野,奚角先也自忖縱不能勝過龐會,憑借藤甲之固也可將其纏住。


    見來者不善,龐會虎目一瞪,大刀快若閃電砍向土三野!土三野暗自偷笑,不理龐會大刀,隻顧用鐵叉刺向龐會。另一側的奚角先與土三野心有戚戚焉,三兩步跳到龐會馬邊,也是挺叉便刺!


    龐會的大刀先是砸在了土三野的肩頭上,土三野有藤甲護身絲毫不懼。不想肩頭一股巨力傳來,耳中隻聞得一聲脆響,半個身子失去力道,土三野竟是跌坐地上,沒了起身的力氣。


    這一刀乃是龐會有意用刀背去斬,雖然不傷皮肉可強橫的力道足使對方筋骨受傷。刀背蘊含力量極大,順著反震之力在藤甲上一彈而起,劃過一道閃電飛斬另一側的奚角先。


    奚角先暗道不妙,不敢學土三野般托大,隻好收回鋼叉招架。怎奈這刀借力而來,力道速度均是超出了前一刀。奚角先隻覺得手中一輕,鐵叉被大刀斬斷,緊接著


    脖頸之處一疼,便失去了知覺。


    一招之間重創兩名身著藤甲的勇士,劉禪身邊的文虎攥緊了手中大刀,開始調整氣息準備迎戰。


    便在此時一聲大喝傳來“惡賊休傷我主,劉林在此!”猛然斜刺裏殺來一員虎將,正是聞訊趕回的劉林。


    龐會冷哼一聲舞刀與劉林戰在一處,劉林挺槍相迎毫無懼色。交戰七八個回合,龐會偷眼見得魏騎已落下風,蜀軍兵將正在回追,於是龐會大吼一聲一刀猛劈下去!


    刀槍相交,震得雙方各自退後,劉林收住馬匹,暗道上當!果不其然,隻見龐會借力返身將追上了的蜀兵殺個幹淨。


    重創南蠻二將之時,龐會的虎口已是崩裂,與劉林拚了七八個回合雙手竟然沒了知覺。


    後方的蜀軍仍然拚命追趕過來,龐會深吸一口氣,斜提大刀快馬加鞭衝向遠方的劉禪。


    此時不拚,再被劉林糾纏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劉林大喝一聲走馬搖槍隔在龐會與劉禪中間,長槍疾馳而出,竟是與龐會硬拚的架勢!


    劉禪與文虎等人屏住呼吸,知這一擊後生死便有了分曉。


    二馬一錯而過,劉林一槍刺在龐會右手臂膀上!“咣啷”一聲,龐會手中大刀落地。蜀漢君臣見狀便要歡呼,卻發現龐會衝勢不減,隻憑雙腿控馬,單臂扣箭上弓,用嘴拉弓弦,橫弓瞄著劉禪!


    “陛下……”眾軍見狀驚呼,各自上前要護著劉禪,可惜為時已晚。


    龐會犧牲一臂,便是換取這致命的一擊!


    “去死!”龐會猛的張嘴吼道,箭矢飛出之時,弓弦勒掉了五六顆牙齒,鮮血直流。


    要命的一箭快似流星閃電,讓人難以閃避,劉禪雙目一閉,隻得引頸就死。戰場上的劉林見了大驚失色,縱馬返身便去刺殺龐會,可惜於事無補。


    閉目等死可箭矢遲遲未到,隻聽“當”的一聲,劉禪睜眼一看,關鍵時刻文虎橫刀擋住了箭矢。此時龐會也被劉林刺殺於馬下,至死仍是瞪著劉禪的方向,死不瞑目……


    君臣對望一眼,均是心有餘悸。遠方的魏騎此時也盡數戰死,蜀軍同樣損傷頗多。


    魏將陳本帶著眾軍逃往長安,不想蜀軍早有準備,薑維,廖化分兵兩路隨後掩殺。看看將近長安,蜀將柳隱的騎兵隊繞前來夾擊魏軍。魏國兵將仍處於投石車的恐慌之中,無心戀戰,避開蜀騎各自奔散。


    陳本眼見回長安之路被截斷,有心率軍死戰奪路,卻發現身邊不過數百人而已。無奈之下,也隨著眾軍四下奔逃。柳隱見目的達到自引騎軍去據守通往長安的交通要道。


    長安城守將鄭恭,李輔遠遠望著自家人馬失利被蜀騎攔截,二將躊躇不定,不知是否要出城接應。


    司馬駿重傷剛剛被接入城內,城外又是遭了兵敗,若是魏軍不能進入長安,憑借長安現有的萬餘兵力恐怕難以抵擋蜀軍。


    鄭恭一咬牙,於是命李輔引兩千騎兵,三千步卒出城接應陳本等各軍。李輔領命於是率軍殺出長安,柳隱麾下眾騎分為數路攔截魏軍,本部人馬不過兩千餘騎,見狀隻得迎戰。


    蜀軍的戰術是薑維一手策劃,有投石車這種足以摧毀敵方信心的武器,自然要用到戰場上才行。魏家鐵騎犀利,因此必定是已騎兵為主的衝鋒。投石車的投擲距離有限,若是離自家陣地近了難免有誤傷,所以打擊的目標便是落在後麵的魏國步兵。


    步兵垮掉了,自然是退回長安城。若是使其入城,那麽長安已然是難以攻克,這一戰便沒了戰略意義。攔住魏軍,使其不能進入長安城,是作戰的關鍵,也是最終的目的。


    騎兵方麵,後方的步兵一敗,騎兵孤掌難鳴也是撤走。蜀軍的騎兵有限,主要拿來取追擊魏國的步卒。為了能拖住魏家鐵騎,隻有在魏騎衝鋒時不計傷亡的將魏騎“裹入”自己的陣中。


    如此才能使魏騎難以撤退,無法支援步兵,而蜀軍的騎兵也可以暢通無阻的衝到魏軍步卒之前。


    柳隱與李輔交手十幾個回合,身上舊傷複發,衣甲之中不斷的滲出血漬。魏將李輔見了大喜,力貫雙臂招招與柳隱硬拚。越是硬拚用力,柳隱身上的血漬便是越多,傷口崩裂,柳隱落在了下風。


    眼看用不了幾招便能取其性命,李輔猛一提氣重手頻出。不想側翼殺來一支蜀軍,為首一員大將長槍翻飛,刺殺魏將無數。


    李輔定睛一看,來著正是書漢大將軍薑維。心知不是薑維對手,更兼蜀軍逐漸增多,李輔膽怯,顧不上斬殺柳隱,當先率軍撤退。


    薑維來到柳隱身邊,見柳隱血透重甲,臉色慘白,於是吩咐眾軍火速護送柳隱回歸大營,自己率領眾騎繼續追擊陳本的魏軍――趁此良機消滅魏軍有生力量。


    望見李輔敗回,鄭恭也沒有責怪的意思。論經驗和能力,這長安城都應由李輔來主持防務。隻是因為李輔是蜀國的降將,常年跟隨的孟達又反水多次,所以朝廷雖留李輔在此,也隻是作為副手輔助自己而已。


    這一仗蜀軍大勝,殺得魏軍丟盔棄甲,血流成河。廖化與文鴦率領七八千人在長安城周圍設防,阻截欲逃入長安的魏兵。薑維帶著主力人馬去追殺陳本的魏軍,兩邊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廖化與文鴦正在安排軍務,忽然後方數千魏騎殺來,領頭的正是從蜀陣中突圍的夏侯劭與張統二將。


    老將廖化眉頭一皺尚未言語,側翼又是呐喊聲響起,一支魏軍不知從何處殺出來夾擊蜀軍,旗號上金字書寫者“晉公司馬昭”!


    竟是司馬昭的軍隊在此關鍵時刻趕了回來!


    廖化對文鴦道:“事到如今,唯有分兵死戰!”


    “我引一軍去抵司馬老賊,殘兵交與老將軍對付!”文鴦一見司馬昭,立即咬牙切齒,怒目橫眉。


    “死戰不退!”廖化大喝一聲,當先引領一半軍力去戰夏侯劭,張統的騎兵。


    “死戰不退!”文鴦與廖化異口同聲,率領剩下的一半軍力殺奔司馬昭大軍。


    一方是魏國鐵騎,一方是魏國晉公主力,無論哪一方都是苦戰。廖化,文鴦深肩頭重擔,存了必死之心與敵周旋,誓死不讓兩支人馬匯合入城。


    戰陣之中人馬交錯,喊殺聲驚天動地,老將廖化抖擻精神手中長刀力拚夏侯劭,張統二將。二將欺廖化年老,合力並之,十幾個回合竟是取之不下!廖化麵色紅潤,每出一刀必是一聲大吼,聲勢驚人。夏侯劭,張統不甘居於下風,各自奮力舞動兵器。


    文鴦一騎當先,一手持槍,一手持鞭,直衝入魏軍之中。攔路魏軍兵將被文鴦槍挑,鞭打死傷無數。司馬昭想起當年壽春城外文鴦率軍衝營之事,不由得冷汗直冒,於是催動三軍上前圍殺文鴦。


    魏軍兵種占優,軍力也是占優,廖化年紀已高戰得久了便氣喘籲籲,力道漸衰;文鴦縱然神勇,可麵對殺不盡的魏軍兵將一時也沒有破敵之策,反是自家軍卒損傷不少。


    漸漸地,廖化與文鴦兩支人馬在魏軍的壓迫下被逼到了一起,背靠背作戰,危在旦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驚雷入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坤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坤不動並收藏驚雷入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