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9-11
小皇子劉動見到父皇很是喜悅,然見到父皇對待破衣爛衫的百姓家孩子如此親切,心中很是別扭。皇者,九五之尊,天之驕子,豈可與百姓相提並論?劉動年紀雖小,可跟隨青城先生學習文武韜略,以及自幼宮中教導,長幼尊卑等級觀念早已養成。
平日裏自有無數宮人衛士,服飾光鮮的向著自己低頭跪拜,何須與這毫無是處的百姓放下身段?
心中所想,不知不覺落在臉上,劉禪心中有數,注意力卻被城下戰事吸引。蠻兵且戰且退,魏軍鼓噪而進聲勢大漲,更有兩三千魏軍留在營中打造和修補攻城器械,看來魏軍並沒有因為蜀漢援軍的到來就停止攻打襄陽,反而是更加的積極了。
“先生高才,天下少有對手,此間魏軍可退否?”劉禪看了看青城先生,心中一片感慨道。
青城先生聞言並不急於回話,反而是在城樓之上走走停停,敲敲打打後才說:“援軍兵力不足,難以擊敗魏軍,城中兵力也是薄弱,難以出城作戰。這襄陽城是最為安全之地,隻是……依照現在的破損程度,能否禁得住魏人猛攻……使人憂慮啊……”
劉禪略感意外道:“朕在城中內外豎起高牆內堡無數,隻要軍民同心,相信魏軍並無機會,先生何出此言?”
青城先生微微歎道:“防禦工事固然足以使用,陛下何不看看這守城之人,可是足以同時抵擋魏軍八方圍攻?”
聽見青城先生如此說,在場眾人方意識到,雖然是來了援軍有了希望。可襄陽城中能夠挺身而出,能夠舍命守城的百姓和軍卒已然少之又少,每一個人都是帶傷在身,戰力已然打了折扣。那城下的魏軍離破城不過隻差一線,而今來了蜀漢援軍,魏人必然抓緊一切時間猛攻襄陽城!
此番猛攻將是最後的瘋狂,最猛烈的攻擊,而襄陽城中可以用來守城的軍民已經無法覆蓋每一處防禦點――也就是說,襄陽城可以調用的守城人數已經遠遠低於守城所需的基本人數。
若是魏軍先前那般攻打,蜀軍倒還是可以支撐,如果真的是依照青城先生所言,要發動總攻,不惜代價的攻取襄陽,那麽襄陽城恐怕支撐不過一個時辰。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場的人都是通曉軍事的人,對於這一點隻要看到,便不會有所質疑。
“那依先生隻見,我等應當如何?”劉禪一臉凝重的問道。
青城先生獨目看著劉禪,緩緩吐出兩個字道:“棄城!”
“什麽!?”劉禪聞言一震。
文立此時道:“留守此處還有所屏障,若是棄城而走,四野皆敵如何走脫?”
青城先生笑道:“魏軍正與蠻兵激戰,若要離開,便在此時,此時一過,唯有聽天由命了。”
魏軍仍然與蠻兵在激戰之中,而且離著襄陽城有段距離。城下的魏軍不過三五千人,城中蜀軍若是舍命衝出,加之有青城先生這般的高手陷陣,破圍而出的幾率應該不小,隻是如此一來,當初劉禪與襄陽城中百姓所允諾的生死與共,便成為了一句笑柄,虛言……
城下殺聲不斷,城上眾人沉思,目光編掃城頭,一雙雙不安的眼神是為了自己,為了襄陽,舍棄家人舍棄生命的樸實百姓,劉禪心中一陣翻滾,幾近哽咽。
百姓之中那溫姓老翁,顫顫巍巍的跪地道:“草民等人深感聖恩,若有脫身之機還望陛下盡速離開險境,草民等人翹首以盼,等待陛下卷土重來。”此言一出,城上多有忠烈百姓一起附和。
劉禪目中閃動淚光,看著溫翁等一幹百姓,這些人的子女兄弟父母親人,都為國捐軀,至此仍無半點怨言,誠然是大漢深得人心,即便如此,赤誠感召之下,誰人又能淡然處之?
猶豫之時,陛下意欲棄城的消息卻是傳遍了襄陽內外。這城頭上百姓軍吏混雜,任何對話消息,都是難以控製。城中百姓聞言,情緒激動,各個伏地嚎哭:“陛下棄我!陛下棄我!陛下棄……”
陛下棄我,四字好似鐵錘重重落在心中,劉禪不語,君臣黯然。
衣襟一動,劉禪低首看去,卻是愛子劉動扯拽自己:“此地危險,父皇應當機立斷,不可猶豫。”
見到愛子機敏,一絲欣慰油然而生,劉禪道:“朕之意已決,汝懼死乎?”
“兒臣若怕,便不至此。”小皇子劉動聞言跪在地上道。
“很好,譙登,諸葛尚何在?”劉禪眉頭一挑,心中有了決定。
“微臣在!”譙登,諸葛尚二人聞言道。
“城南之門人力可開,朕早擬好旨意,一直不得人選,今日將此托付你二人。”言罷劉禪從懷中拿出一份早已寫好的旨意,由文立放到諸葛尚手上。
“陛下這是?”諸葛尚和譙登聞言一震,心中有了幾分猜測。
“稍後朕親引一軍衝殺,汝等二人攜帶勇士和聖旨伺機突圍,回到川中將此交給太子。若朕有不幸,汝等便輔佐太子登基,舉**事交給大將軍全權處理,漢室興複大業,不可有廢!”一言既出,軍民皆是震驚,劉禪此舉無異於托孤!
“陛下不可如此,臣等願舍命死戰,護送陛下返回川中,再圖複興之事!”
“陛下九五之尊,一國之君,怎可因一城百姓而自毀天下霸業?”
在場群臣叩頭不止,紛紛勸諫,劉禪無語,意態堅決道:“傳令城中百姓,朕為大漢天子,今日城在朕在,城亡朕亡,朕金口玉言,一諾不悔!”
“是!臣這就去辦。”身為劉禪近臣的文立,出人意料的沒有任何勸諫,迅速的回到城中去了。
群臣苦勸無果,卻是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蠻兵終於是不敵撤走,魏軍複還再次緊緊包圍了襄陽。魏軍主力在城下,出城突圍的事情也就無疾而終。劉禪帶著青城先生回到城中行宮之內私密議事,蜀漢兵將各自準備死戰。
城中百姓本事一片哀聲,而今聞得陛下並無棄城之意,反倒是決意和大家同生共死,頓時城中百姓情緒激昂,各家各戶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紛紛加入了城頭守衛隊伍之中。
“朕想不到還有今日,真是世事無常啊……”書房之中,劉禪和青城先生獨處,忍不住歎息道。
“哈哈哈哈,老朽也想不到會有今日,陛下當年不過平庸之主,而今駕馭人心倒是得心應手,佩服,佩服!”青城先生笑起來帶有幾分悲涼道。
劉禪略一思索,想了一想還是問道:“先生之才世間罕有,為何留在川中,又指點犬子?”
青城先生望著北方,良久歎息道:“我也曾孤身返回中原,遍及黃河內外,卻是尋不到家人下落……中原無我容身之地,荊州江南一片戰亂,唯有返回川中……哎……”
劉禪略微點頭道:“鍾士季推諉責任,將敗軍之責盡數落在先生頭上,中原之士對於先生……實在是天道不公啊……”
青城先生臉上一絲恨意閃過,旋即又搖頭道:“襄陽人心可用,杜元凱之謀瞞不過薑伯約和羊叔子二人,陛下固守於此,雖處於巨浪中心,卻是穩如泰山,隻要小心應對,謹慎以待,終可撥雲見日。”
劉禪點頭道:“適才城頭先生有意相助,朕感激不盡,不知先生有何打算,可願留在川中,指點小兒?”
<ahref=""target="_nk">http://"></a>
小皇子劉動見到父皇很是喜悅,然見到父皇對待破衣爛衫的百姓家孩子如此親切,心中很是別扭。皇者,九五之尊,天之驕子,豈可與百姓相提並論?劉動年紀雖小,可跟隨青城先生學習文武韜略,以及自幼宮中教導,長幼尊卑等級觀念早已養成。
平日裏自有無數宮人衛士,服飾光鮮的向著自己低頭跪拜,何須與這毫無是處的百姓放下身段?
心中所想,不知不覺落在臉上,劉禪心中有數,注意力卻被城下戰事吸引。蠻兵且戰且退,魏軍鼓噪而進聲勢大漲,更有兩三千魏軍留在營中打造和修補攻城器械,看來魏軍並沒有因為蜀漢援軍的到來就停止攻打襄陽,反而是更加的積極了。
“先生高才,天下少有對手,此間魏軍可退否?”劉禪看了看青城先生,心中一片感慨道。
青城先生聞言並不急於回話,反而是在城樓之上走走停停,敲敲打打後才說:“援軍兵力不足,難以擊敗魏軍,城中兵力也是薄弱,難以出城作戰。這襄陽城是最為安全之地,隻是……依照現在的破損程度,能否禁得住魏人猛攻……使人憂慮啊……”
劉禪略感意外道:“朕在城中內外豎起高牆內堡無數,隻要軍民同心,相信魏軍並無機會,先生何出此言?”
青城先生微微歎道:“防禦工事固然足以使用,陛下何不看看這守城之人,可是足以同時抵擋魏軍八方圍攻?”
聽見青城先生如此說,在場眾人方意識到,雖然是來了援軍有了希望。可襄陽城中能夠挺身而出,能夠舍命守城的百姓和軍卒已然少之又少,每一個人都是帶傷在身,戰力已然打了折扣。那城下的魏軍離破城不過隻差一線,而今來了蜀漢援軍,魏人必然抓緊一切時間猛攻襄陽城!
此番猛攻將是最後的瘋狂,最猛烈的攻擊,而襄陽城中可以用來守城的軍民已經無法覆蓋每一處防禦點――也就是說,襄陽城可以調用的守城人數已經遠遠低於守城所需的基本人數。
若是魏軍先前那般攻打,蜀軍倒還是可以支撐,如果真的是依照青城先生所言,要發動總攻,不惜代價的攻取襄陽,那麽襄陽城恐怕支撐不過一個時辰。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場的人都是通曉軍事的人,對於這一點隻要看到,便不會有所質疑。
“那依先生隻見,我等應當如何?”劉禪一臉凝重的問道。
青城先生獨目看著劉禪,緩緩吐出兩個字道:“棄城!”
“什麽!?”劉禪聞言一震。
文立此時道:“留守此處還有所屏障,若是棄城而走,四野皆敵如何走脫?”
青城先生笑道:“魏軍正與蠻兵激戰,若要離開,便在此時,此時一過,唯有聽天由命了。”
魏軍仍然與蠻兵在激戰之中,而且離著襄陽城有段距離。城下的魏軍不過三五千人,城中蜀軍若是舍命衝出,加之有青城先生這般的高手陷陣,破圍而出的幾率應該不小,隻是如此一來,當初劉禪與襄陽城中百姓所允諾的生死與共,便成為了一句笑柄,虛言……
城下殺聲不斷,城上眾人沉思,目光編掃城頭,一雙雙不安的眼神是為了自己,為了襄陽,舍棄家人舍棄生命的樸實百姓,劉禪心中一陣翻滾,幾近哽咽。
百姓之中那溫姓老翁,顫顫巍巍的跪地道:“草民等人深感聖恩,若有脫身之機還望陛下盡速離開險境,草民等人翹首以盼,等待陛下卷土重來。”此言一出,城上多有忠烈百姓一起附和。
劉禪目中閃動淚光,看著溫翁等一幹百姓,這些人的子女兄弟父母親人,都為國捐軀,至此仍無半點怨言,誠然是大漢深得人心,即便如此,赤誠感召之下,誰人又能淡然處之?
猶豫之時,陛下意欲棄城的消息卻是傳遍了襄陽內外。這城頭上百姓軍吏混雜,任何對話消息,都是難以控製。城中百姓聞言,情緒激動,各個伏地嚎哭:“陛下棄我!陛下棄我!陛下棄……”
陛下棄我,四字好似鐵錘重重落在心中,劉禪不語,君臣黯然。
衣襟一動,劉禪低首看去,卻是愛子劉動扯拽自己:“此地危險,父皇應當機立斷,不可猶豫。”
見到愛子機敏,一絲欣慰油然而生,劉禪道:“朕之意已決,汝懼死乎?”
“兒臣若怕,便不至此。”小皇子劉動聞言跪在地上道。
“很好,譙登,諸葛尚何在?”劉禪眉頭一挑,心中有了決定。
“微臣在!”譙登,諸葛尚二人聞言道。
“城南之門人力可開,朕早擬好旨意,一直不得人選,今日將此托付你二人。”言罷劉禪從懷中拿出一份早已寫好的旨意,由文立放到諸葛尚手上。
“陛下這是?”諸葛尚和譙登聞言一震,心中有了幾分猜測。
“稍後朕親引一軍衝殺,汝等二人攜帶勇士和聖旨伺機突圍,回到川中將此交給太子。若朕有不幸,汝等便輔佐太子登基,舉**事交給大將軍全權處理,漢室興複大業,不可有廢!”一言既出,軍民皆是震驚,劉禪此舉無異於托孤!
“陛下不可如此,臣等願舍命死戰,護送陛下返回川中,再圖複興之事!”
“陛下九五之尊,一國之君,怎可因一城百姓而自毀天下霸業?”
在場群臣叩頭不止,紛紛勸諫,劉禪無語,意態堅決道:“傳令城中百姓,朕為大漢天子,今日城在朕在,城亡朕亡,朕金口玉言,一諾不悔!”
“是!臣這就去辦。”身為劉禪近臣的文立,出人意料的沒有任何勸諫,迅速的回到城中去了。
群臣苦勸無果,卻是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蠻兵終於是不敵撤走,魏軍複還再次緊緊包圍了襄陽。魏軍主力在城下,出城突圍的事情也就無疾而終。劉禪帶著青城先生回到城中行宮之內私密議事,蜀漢兵將各自準備死戰。
城中百姓本事一片哀聲,而今聞得陛下並無棄城之意,反倒是決意和大家同生共死,頓時城中百姓情緒激昂,各家各戶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紛紛加入了城頭守衛隊伍之中。
“朕想不到還有今日,真是世事無常啊……”書房之中,劉禪和青城先生獨處,忍不住歎息道。
“哈哈哈哈,老朽也想不到會有今日,陛下當年不過平庸之主,而今駕馭人心倒是得心應手,佩服,佩服!”青城先生笑起來帶有幾分悲涼道。
劉禪略一思索,想了一想還是問道:“先生之才世間罕有,為何留在川中,又指點犬子?”
青城先生望著北方,良久歎息道:“我也曾孤身返回中原,遍及黃河內外,卻是尋不到家人下落……中原無我容身之地,荊州江南一片戰亂,唯有返回川中……哎……”
劉禪略微點頭道:“鍾士季推諉責任,將敗軍之責盡數落在先生頭上,中原之士對於先生……實在是天道不公啊……”
青城先生臉上一絲恨意閃過,旋即又搖頭道:“襄陽人心可用,杜元凱之謀瞞不過薑伯約和羊叔子二人,陛下固守於此,雖處於巨浪中心,卻是穩如泰山,隻要小心應對,謹慎以待,終可撥雲見日。”
劉禪點頭道:“適才城頭先生有意相助,朕感激不盡,不知先生有何打算,可願留在川中,指點小兒?”
<ahref=""target="_nk">ht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