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正濃,漢軍披星戴月殺奔蕩陰,大將劉乘提刀浴血仍舊為三軍開路,大將軍薑維親率精銳隨後而發,一萬五千漢軍接連兩戰擊潰後漢蕩陰援軍窮追不舍,殺得後漢人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股腦的跑回了蕩陰城中。
甫入城中胡將陽朔定了定心神吩咐道:“多派斥候四下探查,全城戒備不得有誤!”
“是!”相關將領此刻也是緩了口氣,與陽朔相同不敢掉以輕心連忙調配兵力去偵查,準備守城作戰。
拓跋鋒雖是戰死,可胡護軍救出胡騎仍有相當兵力,追殺漢軍之餘卻是撞見薑維親自引領精兵來救!陽朔自忖自家的兵將都是勇猛,卻是難擋漢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接連拚殺兩次由白日殺到日落終是不支唯有退兵。
流血帶傷的坐在道路兩側等待救治,仍能作戰的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奔上城頭進入守備位置,方才能夠坐在城頭歇息進食飲水。緊張的氣氛彌漫整個蕩陰城,便連已然麻木於胡人統治的漢人百姓此刻也是察覺出了異樣的苗頭,有大戶人家特派人前往軍中打探。
大戶,豪族是胡人重點控製與拉攏的目標,由這些地位頗高財勢極大的族群去控製與安撫百姓自然要比胡人親自出馬有效的多。因此城中的大戶與城中的高官皆有來往,即便是宵禁之時仍能派出人手前往打探。
回到府邸中自有侍女親兵上前脫卸衣甲,洗掉泥垢血漬,幾口酒入喉鑽入腹中終是安定了下來。看著等候吩咐的官吏校尉們,陽朔略作猜測道:“漢軍如此大膽,朝歌必然是丟了,此等軍情不可延誤,當速報之陛下,早日調遣援軍相助我等。”
若說朝歌乃是通往鄴都的門戶,那麽蕩陰便是這條道路上的咽喉所在。眾人見拓跋鋒不在,唯有陽朔一人做主對此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雖然沒有得到朝歌的消息,可過萬的漢軍敢於輕易的追擊百十裏地,顯然是後顧無憂。
“啟稟將軍,鄴城來使!”眾人正在唉聲歎氣之時,忽而軍卒來報。
“哦!快快請入!”陽朔能做的也隻是通傳訊息守禦城池而已,對於如何應付漢軍的行動是束手無策的。實際上經過短短的兩戰之後,隻要是出征的兵將對於偽漢大將軍薑維的手段都是深有體會,深有忌憚。
在場的官吏校尉們聞言也是議論紛紛,各自稱讚鄴城反應迅速,唯有陽朔一臉苦相,暗罵朝歌都丟了才來消息,這也叫迅速!?
“呼延威拜見將軍,今奉太子大司馬之令特來傳令,還請將軍接令!”門外步入一行人,為首一名三十餘歲的武官,乃是呼延氏一族中的大將呼延威,如今乃是太子大司馬劉和的親信將領。
陽朔見狀忙率領眾人上前跪拜接令,心中暗自訝異:“漢人聲勢浩大,陛下如何派遣太子前來應戰?”
“奉陛下聖諭,使太子大司馬劉和督軍七萬南下拒敵,蕩陰拓跋鋒率五千人馬隨軍出戰,陽朔準備三軍補給所需,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
“這……”苦笑一聲陽朔拜道:“臣陽朔領令,另有事上報。”
“嗯?陽將軍請講,末將還要前往朝歌傳令。”呼延威也是察覺氣氛不對,再看遠端疊放著帶著血跡的鎧甲,心中不由得一震。
陽朔起身歎道:“拓跋鋒將軍已被漢人所殺,本將率軍連番作戰不利,兒郎們折損甚多,眼下城中不過勉強有五千可用之軍……”
“那……朝歌呢?”呼延威聽陽朔親口所講,再看其他人的臉色便知此乃確切之事,若是漢軍已然抵達了需要蕩陰城出兵的份兒上,朝歌怕是……
果然陽朔帶有幾分凝重的謹慎說道:“我與拓跋將軍前往救援朝歌路上遭遇漢人,觀漢人追擊百餘裏之架勢……朝歌就算沒有失守怕也是危險。”
“事關重大我當速速回報太子殿下與陛下,此城有勞將軍堅守!”呼延威倒吸一口冷氣,強壓內心的震驚,連忙率眾回報去了。
心知太子大司馬劉和的大軍即將抵達,陽朔與眾人連忙催出民夫軍卒搬運錢糧輜重,準備酒肉飯菜準備招待大隊人馬。既然太子殿下率領七萬大軍前來,那漢軍即便在城外遊蕩也是無妨,心中擔憂因為戰敗受到責罰,可比起被漢軍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還是要好得多。
折騰到了翌日清晨,終於盼到了朝廷的援軍前來,但看數萬步騎隊列縱橫緩緩行進。陽朔從城頭上的胡椅上緩緩醒過來,雙手用力的拍了拍臉袋,連忙率眾出城迎接。蕩陰守軍白日裏奔波作戰,到了晚上還要做迎接大軍的工作,同時又要提放漢軍在這個時間段攻擊,可謂是身心俱疲。
“哦?失去了漢軍之蹤跡?”太子大司馬劉和高高在上坐著,眉宇間一絲不耐之色閃過。自己躊躇滿誌的前來迎擊漢人,偏偏對方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朝歌,又是重創了蕩陰守軍,這般行動之後其目標為何?
暗自叫苦陽朔硬著頭皮道:“方圓三十裏內皆無漢人的影子,末將已經派人遠探,相信不久之後必有消息。”
“哼!敗軍之罪尚未懲治,又失敵行蹤,陽朔你是被漢人嚇破膽了麽!”太子大司馬劉和聞言臉色陰沉的說道,殺伐之氣悄然而生。
猛打個寒顫,陽朔驚恐道:“請太子殿下給予末將將功贖罪的機會,請太子殿下饒命啊!”
磕頭如搗蒜,額頭見血的陽朔心知這太子劉和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兼素來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主兒,恨不得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忠心來給太子看好免得一死。
冷眼看著陽朔哀求,太子劉和臉色略有了幾分緩和道:“速率本部人馬出城尋找漢人動向,此乃你將功贖罪的機會,不要浪費!知道麽!?”
“謝殿下不殺之恩!末將必當尋到漢軍!請殿下放心啊!”死裏逃生陽朔欣喜若狂,連連磕頭表示決心後灰溜溜的離開府邸召集本部三千餘人出城去了。
“父皇使飛豹輔佐於我,我軍接下裏之戰略飛豹可有想法?”太子大司馬劉和把眼去看大將王彌,帶有幾分期待的問道。
王彌眯縫著眼睛步出人群,嘿然道:“太子殿下軍略過人用兵如神,王彌全憑殿下之意行事。然彌有一事擔憂,還請殿下許彌一軍。”
“嗯?但說無妨。”太子劉和聞言臉色一沉,旋即又是恢複常態道。
王彌將劉和的臉色看在眼中心中冷笑不斷,明麵上卻是倍加尊敬的道:“朝歌雖是鄴都門戶,然漢軍由最近之處登岸,也要長途奔襲方可。朝歌之西有汲縣,共縣,獲嘉三城,乃是我朝重點屯農之所。如今我軍盡數聚集於此,唯恐漢人襲擾我軍糧草聚集之地,因此王彌鬥膽請一軍前往。”
這一次出征,原本跟隨太子劉和東征高句麗的大將劉盛負氣抱病不出,太子劉和也是因此惱怒,特意點選王彌隨軍,準備借著王彌的能力來打壓劉盛。之所以要恐嚇陽朔,不外乎是讓此人老老實實的做靶子而已。按照劉和心中的計劃,接下來由王彌率領大軍隨後撲殺漢軍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想王彌好似洞穿了自己的想法一般,一開口便提及了汲縣等屯糧之地,倒是讓太子劉和一時無法下定決心是否拒絕王彌的提議,好使其出兵跟隨陽朔這個誘餌痛擊漢軍了。
汲縣等三城雖然不算是靠著黃河的沿岸城縣,但從黃河登陸攻擊這三地,遠比深入攻打朝歌要來得輕鬆。朝歌好似布袋的底端,而汲縣等三城乃是布袋的袋身。漢人毫不猶豫的搶攻朝歌,而放棄易於退守的其他城池,這般打算又是為何呢?
“嗯……此事頗有蹊蹺,漢軍既有破朝歌之力,汲縣等三城不可不防也。然漢軍占據朝歌,扼守要道,我大軍前往必先破之。”掂量一下那三城的糧食產量,太子劉和不得不承認那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戰場,但仍是不死心的道。
王彌抱拳道:“太子殿下不須煩心,末將得知一條小路可繞行共縣,不須經過朝歌。但其道路險阻大軍難行,因此輕三千步卒輕裝簡行,如此晝夜馳援。”看了一眼太子劉和,王彌心中暗笑,又張嘴補充道:“末將若可聚集三城之軍攻朝歌之後,太子殿下鼓動大軍猛擊漢人於前,如此漢軍必敗矣!”
太子劉和半晌方道:“好吧……”
“陽朔引軍在外,若遇漢軍必然不敵,哪位將軍願意引軍接應?”不再理會王彌,劉和揚聲問道。
出了府邸王彌引不住想笑,卻又知道不可失態,唯有速速的點兵離開蕩陰。親信將領不明所以,近前問道:“聽聞太子殿下使人跟在蕩陰軍後撿便宜,將軍何以要行險路?”
“便宜?哈哈!薑伯約的便宜若是這麽容易撿,哪還能活到現在?”王彌聞言笑出聲來,很是開心道。
親信不明所以道:“將軍此話怎講?”
王彌麵容一凜冷哼道:“你們何時見我打過無把握之戰?薑伯約搶占大門,此門便非我大漢所有,沒有門哪來的路?我觀軍中將領皆非薑伯約對手,太子殿下對我亦非推心置腹,不若求得一軍或有作為!”
夜色正濃,漢軍披星戴月殺奔蕩陰,大將劉乘提刀浴血仍舊為三軍開路,大將軍薑維親率精銳隨後而發,一萬五千漢軍接連兩戰擊潰後漢蕩陰援軍窮追不舍,殺得後漢人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股腦的跑回了蕩陰城中。
甫入城中胡將陽朔定了定心神吩咐道:“多派斥候四下探查,全城戒備不得有誤!”
“是!”相關將領此刻也是緩了口氣,與陽朔相同不敢掉以輕心連忙調配兵力去偵查,準備守城作戰。
拓跋鋒雖是戰死,可胡護軍救出胡騎仍有相當兵力,追殺漢軍之餘卻是撞見薑維親自引領精兵來救!陽朔自忖自家的兵將都是勇猛,卻是難擋漢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接連拚殺兩次由白日殺到日落終是不支唯有退兵。
流血帶傷的坐在道路兩側等待救治,仍能作戰的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奔上城頭進入守備位置,方才能夠坐在城頭歇息進食飲水。緊張的氣氛彌漫整個蕩陰城,便連已然麻木於胡人統治的漢人百姓此刻也是察覺出了異樣的苗頭,有大戶人家特派人前往軍中打探。
大戶,豪族是胡人重點控製與拉攏的目標,由這些地位頗高財勢極大的族群去控製與安撫百姓自然要比胡人親自出馬有效的多。因此城中的大戶與城中的高官皆有來往,即便是宵禁之時仍能派出人手前往打探。
回到府邸中自有侍女親兵上前脫卸衣甲,洗掉泥垢血漬,幾口酒入喉鑽入腹中終是安定了下來。看著等候吩咐的官吏校尉們,陽朔略作猜測道:“漢軍如此大膽,朝歌必然是丟了,此等軍情不可延誤,當速報之陛下,早日調遣援軍相助我等。”
若說朝歌乃是通往鄴都的門戶,那麽蕩陰便是這條道路上的咽喉所在。眾人見拓跋鋒不在,唯有陽朔一人做主對此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雖然沒有得到朝歌的消息,可過萬的漢軍敢於輕易的追擊百十裏地,顯然是後顧無憂。
“啟稟將軍,鄴城來使!”眾人正在唉聲歎氣之時,忽而軍卒來報。
“哦!快快請入!”陽朔能做的也隻是通傳訊息守禦城池而已,對於如何應付漢軍的行動是束手無策的。實際上經過短短的兩戰之後,隻要是出征的兵將對於偽漢大將軍薑維的手段都是深有體會,深有忌憚。
在場的官吏校尉們聞言也是議論紛紛,各自稱讚鄴城反應迅速,唯有陽朔一臉苦相,暗罵朝歌都丟了才來消息,這也叫迅速!?
“呼延威拜見將軍,今奉太子大司馬之令特來傳令,還請將軍接令!”門外步入一行人,為首一名三十餘歲的武官,乃是呼延氏一族中的大將呼延威,如今乃是太子大司馬劉和的親信將領。
陽朔見狀忙率領眾人上前跪拜接令,心中暗自訝異:“漢人聲勢浩大,陛下如何派遣太子前來應戰?”
“奉陛下聖諭,使太子大司馬劉和督軍七萬南下拒敵,蕩陰拓跋鋒率五千人馬隨軍出戰,陽朔準備三軍補給所需,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
“這……”苦笑一聲陽朔拜道:“臣陽朔領令,另有事上報。”
“嗯?陽將軍請講,末將還要前往朝歌傳令。”呼延威也是察覺氣氛不對,再看遠端疊放著帶著血跡的鎧甲,心中不由得一震。
陽朔起身歎道:“拓跋鋒將軍已被漢人所殺,本將率軍連番作戰不利,兒郎們折損甚多,眼下城中不過勉強有五千可用之軍……”
“那……朝歌呢?”呼延威聽陽朔親口所講,再看其他人的臉色便知此乃確切之事,若是漢軍已然抵達了需要蕩陰城出兵的份兒上,朝歌怕是……
果然陽朔帶有幾分凝重的謹慎說道:“我與拓跋將軍前往救援朝歌路上遭遇漢人,觀漢人追擊百餘裏之架勢……朝歌就算沒有失守怕也是危險。”
“事關重大我當速速回報太子殿下與陛下,此城有勞將軍堅守!”呼延威倒吸一口冷氣,強壓內心的震驚,連忙率眾回報去了。
心知太子大司馬劉和的大軍即將抵達,陽朔與眾人連忙催出民夫軍卒搬運錢糧輜重,準備酒肉飯菜準備招待大隊人馬。既然太子殿下率領七萬大軍前來,那漢軍即便在城外遊蕩也是無妨,心中擔憂因為戰敗受到責罰,可比起被漢軍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還是要好得多。
折騰到了翌日清晨,終於盼到了朝廷的援軍前來,但看數萬步騎隊列縱橫緩緩行進。陽朔從城頭上的胡椅上緩緩醒過來,雙手用力的拍了拍臉袋,連忙率眾出城迎接。蕩陰守軍白日裏奔波作戰,到了晚上還要做迎接大軍的工作,同時又要提放漢軍在這個時間段攻擊,可謂是身心俱疲。
“哦?失去了漢軍之蹤跡?”太子大司馬劉和高高在上坐著,眉宇間一絲不耐之色閃過。自己躊躇滿誌的前來迎擊漢人,偏偏對方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朝歌,又是重創了蕩陰守軍,這般行動之後其目標為何?
暗自叫苦陽朔硬著頭皮道:“方圓三十裏內皆無漢人的影子,末將已經派人遠探,相信不久之後必有消息。”
“哼!敗軍之罪尚未懲治,又失敵行蹤,陽朔你是被漢人嚇破膽了麽!”太子大司馬劉和聞言臉色陰沉的說道,殺伐之氣悄然而生。
猛打個寒顫,陽朔驚恐道:“請太子殿下給予末將將功贖罪的機會,請太子殿下饒命啊!”
磕頭如搗蒜,額頭見血的陽朔心知這太子劉和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兼素來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主兒,恨不得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忠心來給太子看好免得一死。
冷眼看著陽朔哀求,太子劉和臉色略有了幾分緩和道:“速率本部人馬出城尋找漢人動向,此乃你將功贖罪的機會,不要浪費!知道麽!?”
“謝殿下不殺之恩!末將必當尋到漢軍!請殿下放心啊!”死裏逃生陽朔欣喜若狂,連連磕頭表示決心後灰溜溜的離開府邸召集本部三千餘人出城去了。
“父皇使飛豹輔佐於我,我軍接下裏之戰略飛豹可有想法?”太子大司馬劉和把眼去看大將王彌,帶有幾分期待的問道。
王彌眯縫著眼睛步出人群,嘿然道:“太子殿下軍略過人用兵如神,王彌全憑殿下之意行事。然彌有一事擔憂,還請殿下許彌一軍。”
“嗯?但說無妨。”太子劉和聞言臉色一沉,旋即又是恢複常態道。
王彌將劉和的臉色看在眼中心中冷笑不斷,明麵上卻是倍加尊敬的道:“朝歌雖是鄴都門戶,然漢軍由最近之處登岸,也要長途奔襲方可。朝歌之西有汲縣,共縣,獲嘉三城,乃是我朝重點屯農之所。如今我軍盡數聚集於此,唯恐漢人襲擾我軍糧草聚集之地,因此王彌鬥膽請一軍前往。”
這一次出征,原本跟隨太子劉和東征高句麗的大將劉盛負氣抱病不出,太子劉和也是因此惱怒,特意點選王彌隨軍,準備借著王彌的能力來打壓劉盛。之所以要恐嚇陽朔,不外乎是讓此人老老實實的做靶子而已。按照劉和心中的計劃,接下來由王彌率領大軍隨後撲殺漢軍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想王彌好似洞穿了自己的想法一般,一開口便提及了汲縣等屯糧之地,倒是讓太子劉和一時無法下定決心是否拒絕王彌的提議,好使其出兵跟隨陽朔這個誘餌痛擊漢軍了。
汲縣等三城雖然不算是靠著黃河的沿岸城縣,但從黃河登陸攻擊這三地,遠比深入攻打朝歌要來得輕鬆。朝歌好似布袋的底端,而汲縣等三城乃是布袋的袋身。漢人毫不猶豫的搶攻朝歌,而放棄易於退守的其他城池,這般打算又是為何呢?
“嗯……此事頗有蹊蹺,漢軍既有破朝歌之力,汲縣等三城不可不防也。然漢軍占據朝歌,扼守要道,我大軍前往必先破之。”掂量一下那三城的糧食產量,太子劉和不得不承認那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戰場,但仍是不死心的道。
王彌抱拳道:“太子殿下不須煩心,末將得知一條小路可繞行共縣,不須經過朝歌。但其道路險阻大軍難行,因此輕三千步卒輕裝簡行,如此晝夜馳援。”看了一眼太子劉和,王彌心中暗笑,又張嘴補充道:“末將若可聚集三城之軍攻朝歌之後,太子殿下鼓動大軍猛擊漢人於前,如此漢軍必敗矣!”
太子劉和半晌方道:“好吧……”
“陽朔引軍在外,若遇漢軍必然不敵,哪位將軍願意引軍接應?”不再理會王彌,劉和揚聲問道。
出了府邸王彌引不住想笑,卻又知道不可失態,唯有速速的點兵離開蕩陰。親信將領不明所以,近前問道:“聽聞太子殿下使人跟在蕩陰軍後撿便宜,將軍何以要行險路?”
“便宜?哈哈!薑伯約的便宜若是這麽容易撿,哪還能活到現在?”王彌聞言笑出聲來,很是開心道。
親信不明所以道:“將軍此話怎講?”
王彌麵容一凜冷哼道:“你們何時見我打過無把握之戰?薑伯約搶占大門,此門便非我大漢所有,沒有門哪來的路?我觀軍中將領皆非薑伯約對手,太子殿下對我亦非推心置腹,不若求得一軍或有作為!”
甫入城中胡將陽朔定了定心神吩咐道:“多派斥候四下探查,全城戒備不得有誤!”
“是!”相關將領此刻也是緩了口氣,與陽朔相同不敢掉以輕心連忙調配兵力去偵查,準備守城作戰。
拓跋鋒雖是戰死,可胡護軍救出胡騎仍有相當兵力,追殺漢軍之餘卻是撞見薑維親自引領精兵來救!陽朔自忖自家的兵將都是勇猛,卻是難擋漢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接連拚殺兩次由白日殺到日落終是不支唯有退兵。
流血帶傷的坐在道路兩側等待救治,仍能作戰的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奔上城頭進入守備位置,方才能夠坐在城頭歇息進食飲水。緊張的氣氛彌漫整個蕩陰城,便連已然麻木於胡人統治的漢人百姓此刻也是察覺出了異樣的苗頭,有大戶人家特派人前往軍中打探。
大戶,豪族是胡人重點控製與拉攏的目標,由這些地位頗高財勢極大的族群去控製與安撫百姓自然要比胡人親自出馬有效的多。因此城中的大戶與城中的高官皆有來往,即便是宵禁之時仍能派出人手前往打探。
回到府邸中自有侍女親兵上前脫卸衣甲,洗掉泥垢血漬,幾口酒入喉鑽入腹中終是安定了下來。看著等候吩咐的官吏校尉們,陽朔略作猜測道:“漢軍如此大膽,朝歌必然是丟了,此等軍情不可延誤,當速報之陛下,早日調遣援軍相助我等。”
若說朝歌乃是通往鄴都的門戶,那麽蕩陰便是這條道路上的咽喉所在。眾人見拓跋鋒不在,唯有陽朔一人做主對此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雖然沒有得到朝歌的消息,可過萬的漢軍敢於輕易的追擊百十裏地,顯然是後顧無憂。
“啟稟將軍,鄴城來使!”眾人正在唉聲歎氣之時,忽而軍卒來報。
“哦!快快請入!”陽朔能做的也隻是通傳訊息守禦城池而已,對於如何應付漢軍的行動是束手無策的。實際上經過短短的兩戰之後,隻要是出征的兵將對於偽漢大將軍薑維的手段都是深有體會,深有忌憚。
在場的官吏校尉們聞言也是議論紛紛,各自稱讚鄴城反應迅速,唯有陽朔一臉苦相,暗罵朝歌都丟了才來消息,這也叫迅速!?
“呼延威拜見將軍,今奉太子大司馬之令特來傳令,還請將軍接令!”門外步入一行人,為首一名三十餘歲的武官,乃是呼延氏一族中的大將呼延威,如今乃是太子大司馬劉和的親信將領。
陽朔見狀忙率領眾人上前跪拜接令,心中暗自訝異:“漢人聲勢浩大,陛下如何派遣太子前來應戰?”
“奉陛下聖諭,使太子大司馬劉和督軍七萬南下拒敵,蕩陰拓跋鋒率五千人馬隨軍出戰,陽朔準備三軍補給所需,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
“這……”苦笑一聲陽朔拜道:“臣陽朔領令,另有事上報。”
“嗯?陽將軍請講,末將還要前往朝歌傳令。”呼延威也是察覺氣氛不對,再看遠端疊放著帶著血跡的鎧甲,心中不由得一震。
陽朔起身歎道:“拓跋鋒將軍已被漢人所殺,本將率軍連番作戰不利,兒郎們折損甚多,眼下城中不過勉強有五千可用之軍……”
“那……朝歌呢?”呼延威聽陽朔親口所講,再看其他人的臉色便知此乃確切之事,若是漢軍已然抵達了需要蕩陰城出兵的份兒上,朝歌怕是……
果然陽朔帶有幾分凝重的謹慎說道:“我與拓跋將軍前往救援朝歌路上遭遇漢人,觀漢人追擊百餘裏之架勢……朝歌就算沒有失守怕也是危險。”
“事關重大我當速速回報太子殿下與陛下,此城有勞將軍堅守!”呼延威倒吸一口冷氣,強壓內心的震驚,連忙率眾回報去了。
心知太子大司馬劉和的大軍即將抵達,陽朔與眾人連忙催出民夫軍卒搬運錢糧輜重,準備酒肉飯菜準備招待大隊人馬。既然太子殿下率領七萬大軍前來,那漢軍即便在城外遊蕩也是無妨,心中擔憂因為戰敗受到責罰,可比起被漢軍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還是要好得多。
折騰到了翌日清晨,終於盼到了朝廷的援軍前來,但看數萬步騎隊列縱橫緩緩行進。陽朔從城頭上的胡椅上緩緩醒過來,雙手用力的拍了拍臉袋,連忙率眾出城迎接。蕩陰守軍白日裏奔波作戰,到了晚上還要做迎接大軍的工作,同時又要提放漢軍在這個時間段攻擊,可謂是身心俱疲。
“哦?失去了漢軍之蹤跡?”太子大司馬劉和高高在上坐著,眉宇間一絲不耐之色閃過。自己躊躇滿誌的前來迎擊漢人,偏偏對方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朝歌,又是重創了蕩陰守軍,這般行動之後其目標為何?
暗自叫苦陽朔硬著頭皮道:“方圓三十裏內皆無漢人的影子,末將已經派人遠探,相信不久之後必有消息。”
“哼!敗軍之罪尚未懲治,又失敵行蹤,陽朔你是被漢人嚇破膽了麽!”太子大司馬劉和聞言臉色陰沉的說道,殺伐之氣悄然而生。
猛打個寒顫,陽朔驚恐道:“請太子殿下給予末將將功贖罪的機會,請太子殿下饒命啊!”
磕頭如搗蒜,額頭見血的陽朔心知這太子劉和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兼素來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主兒,恨不得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忠心來給太子看好免得一死。
冷眼看著陽朔哀求,太子劉和臉色略有了幾分緩和道:“速率本部人馬出城尋找漢人動向,此乃你將功贖罪的機會,不要浪費!知道麽!?”
“謝殿下不殺之恩!末將必當尋到漢軍!請殿下放心啊!”死裏逃生陽朔欣喜若狂,連連磕頭表示決心後灰溜溜的離開府邸召集本部三千餘人出城去了。
“父皇使飛豹輔佐於我,我軍接下裏之戰略飛豹可有想法?”太子大司馬劉和把眼去看大將王彌,帶有幾分期待的問道。
王彌眯縫著眼睛步出人群,嘿然道:“太子殿下軍略過人用兵如神,王彌全憑殿下之意行事。然彌有一事擔憂,還請殿下許彌一軍。”
“嗯?但說無妨。”太子劉和聞言臉色一沉,旋即又是恢複常態道。
王彌將劉和的臉色看在眼中心中冷笑不斷,明麵上卻是倍加尊敬的道:“朝歌雖是鄴都門戶,然漢軍由最近之處登岸,也要長途奔襲方可。朝歌之西有汲縣,共縣,獲嘉三城,乃是我朝重點屯農之所。如今我軍盡數聚集於此,唯恐漢人襲擾我軍糧草聚集之地,因此王彌鬥膽請一軍前往。”
這一次出征,原本跟隨太子劉和東征高句麗的大將劉盛負氣抱病不出,太子劉和也是因此惱怒,特意點選王彌隨軍,準備借著王彌的能力來打壓劉盛。之所以要恐嚇陽朔,不外乎是讓此人老老實實的做靶子而已。按照劉和心中的計劃,接下來由王彌率領大軍隨後撲殺漢軍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想王彌好似洞穿了自己的想法一般,一開口便提及了汲縣等屯糧之地,倒是讓太子劉和一時無法下定決心是否拒絕王彌的提議,好使其出兵跟隨陽朔這個誘餌痛擊漢軍了。
汲縣等三城雖然不算是靠著黃河的沿岸城縣,但從黃河登陸攻擊這三地,遠比深入攻打朝歌要來得輕鬆。朝歌好似布袋的底端,而汲縣等三城乃是布袋的袋身。漢人毫不猶豫的搶攻朝歌,而放棄易於退守的其他城池,這般打算又是為何呢?
“嗯……此事頗有蹊蹺,漢軍既有破朝歌之力,汲縣等三城不可不防也。然漢軍占據朝歌,扼守要道,我大軍前往必先破之。”掂量一下那三城的糧食產量,太子劉和不得不承認那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戰場,但仍是不死心的道。
王彌抱拳道:“太子殿下不須煩心,末將得知一條小路可繞行共縣,不須經過朝歌。但其道路險阻大軍難行,因此輕三千步卒輕裝簡行,如此晝夜馳援。”看了一眼太子劉和,王彌心中暗笑,又張嘴補充道:“末將若可聚集三城之軍攻朝歌之後,太子殿下鼓動大軍猛擊漢人於前,如此漢軍必敗矣!”
太子劉和半晌方道:“好吧……”
“陽朔引軍在外,若遇漢軍必然不敵,哪位將軍願意引軍接應?”不再理會王彌,劉和揚聲問道。
出了府邸王彌引不住想笑,卻又知道不可失態,唯有速速的點兵離開蕩陰。親信將領不明所以,近前問道:“聽聞太子殿下使人跟在蕩陰軍後撿便宜,將軍何以要行險路?”
“便宜?哈哈!薑伯約的便宜若是這麽容易撿,哪還能活到現在?”王彌聞言笑出聲來,很是開心道。
親信不明所以道:“將軍此話怎講?”
王彌麵容一凜冷哼道:“你們何時見我打過無把握之戰?薑伯約搶占大門,此門便非我大漢所有,沒有門哪來的路?我觀軍中將領皆非薑伯約對手,太子殿下對我亦非推心置腹,不若求得一軍或有作為!”
夜色正濃,漢軍披星戴月殺奔蕩陰,大將劉乘提刀浴血仍舊為三軍開路,大將軍薑維親率精銳隨後而發,一萬五千漢軍接連兩戰擊潰後漢蕩陰援軍窮追不舍,殺得後漢人馬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股腦的跑回了蕩陰城中。
甫入城中胡將陽朔定了定心神吩咐道:“多派斥候四下探查,全城戒備不得有誤!”
“是!”相關將領此刻也是緩了口氣,與陽朔相同不敢掉以輕心連忙調配兵力去偵查,準備守城作戰。
拓跋鋒雖是戰死,可胡護軍救出胡騎仍有相當兵力,追殺漢軍之餘卻是撞見薑維親自引領精兵來救!陽朔自忖自家的兵將都是勇猛,卻是難擋漢軍神出鬼沒聲東擊西,接連拚殺兩次由白日殺到日落終是不支唯有退兵。
流血帶傷的坐在道路兩側等待救治,仍能作戰的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奔上城頭進入守備位置,方才能夠坐在城頭歇息進食飲水。緊張的氣氛彌漫整個蕩陰城,便連已然麻木於胡人統治的漢人百姓此刻也是察覺出了異樣的苗頭,有大戶人家特派人前往軍中打探。
大戶,豪族是胡人重點控製與拉攏的目標,由這些地位頗高財勢極大的族群去控製與安撫百姓自然要比胡人親自出馬有效的多。因此城中的大戶與城中的高官皆有來往,即便是宵禁之時仍能派出人手前往打探。
回到府邸中自有侍女親兵上前脫卸衣甲,洗掉泥垢血漬,幾口酒入喉鑽入腹中終是安定了下來。看著等候吩咐的官吏校尉們,陽朔略作猜測道:“漢軍如此大膽,朝歌必然是丟了,此等軍情不可延誤,當速報之陛下,早日調遣援軍相助我等。”
若說朝歌乃是通往鄴都的門戶,那麽蕩陰便是這條道路上的咽喉所在。眾人見拓跋鋒不在,唯有陽朔一人做主對此也是沒有什麽異議。雖然沒有得到朝歌的消息,可過萬的漢軍敢於輕易的追擊百十裏地,顯然是後顧無憂。
“啟稟將軍,鄴城來使!”眾人正在唉聲歎氣之時,忽而軍卒來報。
“哦!快快請入!”陽朔能做的也隻是通傳訊息守禦城池而已,對於如何應付漢軍的行動是束手無策的。實際上經過短短的兩戰之後,隻要是出征的兵將對於偽漢大將軍薑維的手段都是深有體會,深有忌憚。
在場的官吏校尉們聞言也是議論紛紛,各自稱讚鄴城反應迅速,唯有陽朔一臉苦相,暗罵朝歌都丟了才來消息,這也叫迅速!?
“呼延威拜見將軍,今奉太子大司馬之令特來傳令,還請將軍接令!”門外步入一行人,為首一名三十餘歲的武官,乃是呼延氏一族中的大將呼延威,如今乃是太子大司馬劉和的親信將領。
陽朔見狀忙率領眾人上前跪拜接令,心中暗自訝異:“漢人聲勢浩大,陛下如何派遣太子前來應戰?”
“奉陛下聖諭,使太子大司馬劉和督軍七萬南下拒敵,蕩陰拓跋鋒率五千人馬隨軍出戰,陽朔準備三軍補給所需,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
“這……”苦笑一聲陽朔拜道:“臣陽朔領令,另有事上報。”
“嗯?陽將軍請講,末將還要前往朝歌傳令。”呼延威也是察覺氣氛不對,再看遠端疊放著帶著血跡的鎧甲,心中不由得一震。
陽朔起身歎道:“拓跋鋒將軍已被漢人所殺,本將率軍連番作戰不利,兒郎們折損甚多,眼下城中不過勉強有五千可用之軍……”
“那……朝歌呢?”呼延威聽陽朔親口所講,再看其他人的臉色便知此乃確切之事,若是漢軍已然抵達了需要蕩陰城出兵的份兒上,朝歌怕是……
果然陽朔帶有幾分凝重的謹慎說道:“我與拓跋將軍前往救援朝歌路上遭遇漢人,觀漢人追擊百餘裏之架勢……朝歌就算沒有失守怕也是危險。”
“事關重大我當速速回報太子殿下與陛下,此城有勞將軍堅守!”呼延威倒吸一口冷氣,強壓內心的震驚,連忙率眾回報去了。
心知太子大司馬劉和的大軍即將抵達,陽朔與眾人連忙催出民夫軍卒搬運錢糧輜重,準備酒肉飯菜準備招待大隊人馬。既然太子殿下率領七萬大軍前來,那漢軍即便在城外遊蕩也是無妨,心中擔憂因為戰敗受到責罰,可比起被漢軍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還是要好得多。
折騰到了翌日清晨,終於盼到了朝廷的援軍前來,但看數萬步騎隊列縱橫緩緩行進。陽朔從城頭上的胡椅上緩緩醒過來,雙手用力的拍了拍臉袋,連忙率眾出城迎接。蕩陰守軍白日裏奔波作戰,到了晚上還要做迎接大軍的工作,同時又要提放漢軍在這個時間段攻擊,可謂是身心俱疲。
“哦?失去了漢軍之蹤跡?”太子大司馬劉和高高在上坐著,眉宇間一絲不耐之色閃過。自己躊躇滿誌的前來迎擊漢人,偏偏對方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朝歌,又是重創了蕩陰守軍,這般行動之後其目標為何?
暗自叫苦陽朔硬著頭皮道:“方圓三十裏內皆無漢人的影子,末將已經派人遠探,相信不久之後必有消息。”
“哼!敗軍之罪尚未懲治,又失敵行蹤,陽朔你是被漢人嚇破膽了麽!”太子大司馬劉和聞言臉色陰沉的說道,殺伐之氣悄然而生。
猛打個寒顫,陽朔驚恐道:“請太子殿下給予末將將功贖罪的機會,請太子殿下饒命啊!”
磕頭如搗蒜,額頭見血的陽朔心知這太子劉和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兼素來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主兒,恨不得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忠心來給太子看好免得一死。
冷眼看著陽朔哀求,太子劉和臉色略有了幾分緩和道:“速率本部人馬出城尋找漢人動向,此乃你將功贖罪的機會,不要浪費!知道麽!?”
“謝殿下不殺之恩!末將必當尋到漢軍!請殿下放心啊!”死裏逃生陽朔欣喜若狂,連連磕頭表示決心後灰溜溜的離開府邸召集本部三千餘人出城去了。
“父皇使飛豹輔佐於我,我軍接下裏之戰略飛豹可有想法?”太子大司馬劉和把眼去看大將王彌,帶有幾分期待的問道。
王彌眯縫著眼睛步出人群,嘿然道:“太子殿下軍略過人用兵如神,王彌全憑殿下之意行事。然彌有一事擔憂,還請殿下許彌一軍。”
“嗯?但說無妨。”太子劉和聞言臉色一沉,旋即又是恢複常態道。
王彌將劉和的臉色看在眼中心中冷笑不斷,明麵上卻是倍加尊敬的道:“朝歌雖是鄴都門戶,然漢軍由最近之處登岸,也要長途奔襲方可。朝歌之西有汲縣,共縣,獲嘉三城,乃是我朝重點屯農之所。如今我軍盡數聚集於此,唯恐漢人襲擾我軍糧草聚集之地,因此王彌鬥膽請一軍前往。”
這一次出征,原本跟隨太子劉和東征高句麗的大將劉盛負氣抱病不出,太子劉和也是因此惱怒,特意點選王彌隨軍,準備借著王彌的能力來打壓劉盛。之所以要恐嚇陽朔,不外乎是讓此人老老實實的做靶子而已。按照劉和心中的計劃,接下來由王彌率領大軍隨後撲殺漢軍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想王彌好似洞穿了自己的想法一般,一開口便提及了汲縣等屯糧之地,倒是讓太子劉和一時無法下定決心是否拒絕王彌的提議,好使其出兵跟隨陽朔這個誘餌痛擊漢軍了。
汲縣等三城雖然不算是靠著黃河的沿岸城縣,但從黃河登陸攻擊這三地,遠比深入攻打朝歌要來得輕鬆。朝歌好似布袋的底端,而汲縣等三城乃是布袋的袋身。漢人毫不猶豫的搶攻朝歌,而放棄易於退守的其他城池,這般打算又是為何呢?
“嗯……此事頗有蹊蹺,漢軍既有破朝歌之力,汲縣等三城不可不防也。然漢軍占據朝歌,扼守要道,我大軍前往必先破之。”掂量一下那三城的糧食產量,太子劉和不得不承認那同樣是一個重要的戰場,但仍是不死心的道。
王彌抱拳道:“太子殿下不須煩心,末將得知一條小路可繞行共縣,不須經過朝歌。但其道路險阻大軍難行,因此輕三千步卒輕裝簡行,如此晝夜馳援。”看了一眼太子劉和,王彌心中暗笑,又張嘴補充道:“末將若可聚集三城之軍攻朝歌之後,太子殿下鼓動大軍猛擊漢人於前,如此漢軍必敗矣!”
太子劉和半晌方道:“好吧……”
“陽朔引軍在外,若遇漢軍必然不敵,哪位將軍願意引軍接應?”不再理會王彌,劉和揚聲問道。
出了府邸王彌引不住想笑,卻又知道不可失態,唯有速速的點兵離開蕩陰。親信將領不明所以,近前問道:“聽聞太子殿下使人跟在蕩陰軍後撿便宜,將軍何以要行險路?”
“便宜?哈哈!薑伯約的便宜若是這麽容易撿,哪還能活到現在?”王彌聞言笑出聲來,很是開心道。
親信不明所以道:“將軍此話怎講?”
王彌麵容一凜冷哼道:“你們何時見我打過無把握之戰?薑伯約搶占大門,此門便非我大漢所有,沒有門哪來的路?我觀軍中將領皆非薑伯約對手,太子殿下對我亦非推心置腹,不若求得一軍或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