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羅袖動香香不已


    根據許多的俗成定理,這種不經意的交集,往往是許多金風雨露式的開始。


    隨後的華章詞彩,口頌如潮,雖然不乏佳做,卻始終沒有比上杜老頭的這段《觀劍器行》,不過品評賞鑒還在繼續:


    “隻可惜永新娘子陷沒敵後,念奴也不知所終了”


    “不然歌舞絕配,還不知道是如何的盛景兒”。


    “念奴”我心中一動


    念奴我還知道一些,據說是天寶年間一著名歌妓,以歌喉美妙著稱,因音色絕妙,玄宗時常詔見命歌,我知道他的典故,主要因為後世著名的詞牌名,念奴嬌,就是源自於她。


    唐詩人元稹曾在《連昌宮詞》讚譽道: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爽覓得又連催,特赦街中許燃燭。


    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這念奴可是號稱`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


    “哦”


    “據聞她音色動人嘹亮,音色優美異常,今上曾經讚不絕口曰:“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不過顯然她運氣不好,不是誰都可以和皇帝一起跑路的,越是漂亮的女子,在亂軍中的下場就越慘,那初晴把自己弄成灰頭土臉,還是逃不過瀕臨絕境爆發出來的獸性,道是紅顏命薄的。


    可這許永新,還真有其人麽,倒讓我頓時想起一部著名爛片《大唐歌飛》,到處錯傷的把曆史片拍成瓊遙式的墒情片,看的人大倒胃口,還以為這和那個《皇豬格格》一樣,都是羊屎那些人杜撰的人物。


    “永新娘子真有這人麽”


    再次招了一片來自前頭的各色白眼,顯然被當作哪個成都鄉下蹦出來的土鱉。不過隨後注意到我服色所代表的品階,又把表情咽了回去。


    “兄台是新進的把”


    “也算是把”我想了想,俺這半路火箭式的幹部。


    “無怪你不知了,這許永新可是,號稱長安妙聲絕唱的,人稱迦陵菱迦”


    “居然是妙音鳥”這東西我在敦煌壁畫上可沒少見,頓生向往。


    顯然這裏熟知她的人還真不少,看到我品階在這裏算是最高,也有人有心巴結一番,你言我語的自為我娓娓道來。


    原來,我們這位玄宗老皇帝儀表非凡,性情英斷,本人多才多藝,能書法,諳熟音律,在生活和誌趣方麵的豐富,絲毫不亞於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是曆史上罕見的集政治家與藝術家與一身者。在玄宗的大力推崇下,音樂舞蹈藝術在玄宗一朝達到了中國曆史上樂舞藝術的最高峰,成為中國古代最宏偉最嘹亮的樂章。玄宗加強了樂舞機構的設置,本人甚至直接參與創作,極大地推動了樂舞創作的繁榮。


    唐代宮廷的樂舞機構,著名的有教坊、梨園、太常寺。這些地方不但集中了大批優秀的民間藝人,還培養了不少專業藝人。就連分散在各地的官伎、營伎、家伎,也多是經過嚴格的選拔和培訓,能歌善舞,具有出眾的才能。京師長安也成為著名的音樂城市。當時,中外各民族樂舞的交流融合蔚然成風,優秀的音樂家、舞蹈家燦如繁星,光彩奪目的樂舞作品層出不窮。


    因此身邊也聚攏了一批聲樂大家,什麽雷海青、賀懷智、李龜年、張野狐、馬仙期、董蘭廷等等都是一代翹楚,還有宗室裏的寧王,岐王之流,亦是聲樂獨有造詣的愛好者,平日最喜歡哪了新曲一起吹拉談唱的,娛宴共賞。史稱“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相比這些的大家之下,這個許永新出身卑微的多,甚至連伶人出身的念奴,容貌也平平,但是能夠侍奉禦前,卻是因為有一副好嗓子。


    曾同樣是這般,與民同樂的慶祝宴會上,場麵非常雜亂,以至於喧嘩嘈雜的聲音,使得演出場的魚龍百戲的音樂都聽不見了。這使當時的唐玄宗甚不喜,但有礙於場合,不好發作。乃至高力士出了個好主意:隻要讓許永新出來高歌一曲,必然會使整個場麵安靜下來。唐玄宗采納了這一意見,立命永新出場。


    永新出場時態度從容,撩鬢舉袖,直奏曼聲,高唱一曲,其聲好像直升雲霄。神奇的是,喧鬧的人群立即安靜下來,大家不約而同地一齊聚精會神地欣賞她的歌聲,廣場上頓時寂靜無聲。


    “這不是,有唐朝特色的女高音歌唱家了”我啞然道。


    “高音歌唱家,這個形容倒也貼切,本朝《樂府》上說她歌可感神驚泣,可以使“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絕”。那李祁嘿嘿笑了起來,他作為宗子,沒少混跡過樂司教坊,對這種東西也不陌生。


    “又說她“喉音妙絕,為天下第一”,認為自古時蘇詆婆和李延年之後,就數永新一人了”另一人接口道。


    我哦了一聲又繼續聽下去。


    關於她的典故還不少,據說永新不僅歌喉婉轉,還深通樂理,能唱各種調門的歌曲。每遇秋高氣爽,宮中台殿清晰神怡之時,她常常歌聲一囀,“響傳九陌”。有一次,唐玄宗故意讓李謨和永新比個高低。


    李謨是當時音調大家,號稱過耳不忘,也有自己的典故,據說宮內省有段時間發現,宮廷曲樂流散到民間極快,往往才做數日,街市上就開始傳奏,後來執金吾加強了巡禁,才在大明宮城外牆根,埋伏到一個趴牆偷聽的少年,正是這位李謨,召內審之,發現此君所有樂曲隻聽一遍,就能完整的記住,乃不咎其罪赦內供奉,時引為佳話。


    他素以技藝高超的笛子吹奏著稱,能吹出高低數十種不同的曲調,歌調最高時,能使歌人嗓門唱不上去。但是他為永新伴奏時,逐一被她拉高調門,前後數十曲,終未能把永新比下去。最後唱到李謨的笛管吹裂為止。時稱永新的歌聲“絲竹之聲莫能遏”,是說任何樂器也蓋不過永新的歌聲,連精通樂曲的唐玄宗都不得不稱讚許永新:“此女歌值千金”


    “自此,永新的“千金宛歌”和念奴的“朝霞雲唱”並稱歌藝雙絕,隻是她長相不如念奴,故隻好排在念奴之後”。


    長相不行啊,那就算了,不列入收藏的後選名單,這個念奴倒可以讓人打聽打聽


    說到這裏,他們又是一陣唏噓


    “倒是可惜了佳人,今後要想再聆,隻怕多是無望了”


    “說實話,有機會的話,我倒想見識一番,霓裳羽衣曲的”這可是來這個時代我深藏的一大心願。


    “霓裳羽衣曲”這話一出,周圍頓時靜了一片,眾人更是露出一種奇怪的表情,


    李祁輕輕扯了扯我,偷偷道“老大你在說笑把”


    “恩”


    ”這霓裳羽衣曲,可是數百人的大樂”


    “哦”


    “再說。”他麵現難色


    就聽有人接口


    “再說,霓裳羽衣曲,雖然當初是太上和娘娘首創,集天下聲樂諸大家之所成。但後來負責日常排布授演諸班的可是謝大家,而候補領舞班頭的正是張良人啊,這兩位都已經適人了。”


    又怎麽可能再出來拋頭露麵,我頓時明白了這位話外音,楊太真年紀漸大,怕是跳不動這群體舞,這兩位核心人物一去,霓裳羽衣曲今後怕是也成絕唱了。不過這真是意外,我家那兩位居然都是會霓裳羽衣的。


    “而這謝阿蠻和張雲容,便是號做上京舞藝雙絕的所在”


    “謝阿蠻大家,就尤善淩波舞”


    “淩波舞”聽這名字,就讓我想起了金老頭小說的淩波微步、吸星**、北冥神功什麽的,又想到新世紀福音戰士,難道我家那位還會武功、絕技什麽的。


    “這淩波舞可大有來曆,不在霓裳羽衣之下,乃今上在東都夢見淩波池中龍女請求賜曲,遂以胡琴奏《淩波曲》,醒而記之,由謝阿蠻編舞而配的名曲”。


    “據說阿蠻初演《淩波曲》時,有寧王(唐玄宗的哥哥李憲)吹玉笛,今親自打被稱為“八音之領袖”之羯鼓,太真娘娘彈琵琶。馬仙期擊方響,李龜年吹觱篥,張野狐彈箜篌(拜占庭式豎琴),賀懷智拍板,可謂是聲容鼎鼎,天下無出其右的”


    按照他們的說辭,這淩波舞,是在美妙的仙樂聲中,飄然登場,表演獨舞,柔軟的舞姿,輕盈的舞態,似空中浮雲,又似晴蜒點水,表現龍宮中的仙女在波濤上飄來舞去。可謂是“淩波微步襪生塵,誰見當時窈窕身”?


    當時唐玄宗看了為之大樂,善舞的楊太真也稱讚不已,撩袖褪下臂上金粟臂環,贈之,當場收為養女,自成另一段佳話。


    “而另一位張雲容也不簡單,乃是太真娘娘親手調教過的,作為女樂行首來培養的殊色”。


    “據說太真娘娘傳世的唯一首詩詞,就是在今上遊幸繡嶺宮時,見侍兒張雲容跳霓裳舞時,有感而發當場所賦的。叫《贈張雲容舞》”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裏。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隨即有人搖頭晃腦的念起來


    一番掃盲下來,我才原來我家那兩位還有這樣潛在的內秀沒有發掘出來,要不看看能不能改良成諸如霓裳羽脫舞、淩剝曲什麽的,有空了叫她們跳給我看好了。


    隻是看他們一片遐想連天的向往不已,顯然沒少拿我家女人yy,讓人很不爽,


    乃上前,拍了拍其中一位的肩膀


    “兄台,和這兩位很熟麽”


    “開什麽玩笑,這兩位都是什麽人物,內廷所屬的,我等也不過在國朝大宴,得以遠觀一二,便是驚鴻絕豔了”


    恩,還算坦城,我把他從一幹可能需要種荷花,埋地溝的後選名單上剔去。


    “再說了,現下都已經適了人,據說都陪到了雍華府上,那人權勢熏天,凶名在外。真是明珠暗投,鮮花插做牛糞上了”一片歎息。


    “對了,這位大人怎麽稱呼”他轉頭對我道


    “你可以叫我牛糞,每錯,就是專們用來插花的那種”


    一堆驚悚無語,左右相顧而散。


    “現在我們是不是該討論下,關於名譽損失和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了”我對剩下那呆若木雞的,輕輕一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幻之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疲並收藏幻之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