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總是算是沒有最後那句坑爹的注釋了,也就是說,道選擇題是正式計分的題目。


    其實想想也是,這道題本來就不存在答不出來的可能性,就算是傻子,隻要他在備選答案上麵隨便打個勾,也就算回答完成了,但楊慎橫看豎看,也想不明白,到底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的。[.]


    難不倒傻子,卻難倒了才子,這說明出題的人本身也有點問題。楊慎很是不厚道的腹誹著,然後勉強在第一個答案上麵打了個勾,反正也就前兩個答案還靠點譜,後麵那倆……天,那是什麽和什麽啊!


    痛苦的捏了捏眉心,楊慎又看了眼周圍的動靜。到這會兒他也明白了,為啥這裏的監考一點都不嚴格,這麽怪異的題目,誰能有針對性的準備小抄啊?


    寫好的文章?謄寫的經典?還是說左顧右盼抄襲別人的答案?都是白扯,除非把市麵上的話本都帶齊嘍,否則帶啥也一樣抓瞎。


    所以,楊慎也不怕左顧右盼被人當成作弊了,要是不看看其他人的狀態,他真沒法控製住自己越來越低落的情緒了。


    當然,右邊坐著那位世兄沒有必要看,盡管多做了一道題目,可看他抖動眉梢,喜不自勝的模樣,明顯還意猶未盡呢,要不咋說這人放蕩不羈呢?


    左邊那個也沒啥看頭,小世子的神情極為專注,眼睛眨也不眨的盯著卷紙,手中炭筆也是一刻不停,顯然被數學院開出的題目牢牢的吸引住了,並且在努力的解答難題。


    那些正常的讀書人則多是和楊慎一樣,或是左顧右盼想尋點安慰;或是愁眉苦臉的對著卷紙,一臉官司;也偶爾有幾個咬牙切齒,念念有詞的,也不知是罵誰,以楊慎的猜測?他們八成是在罵出題的考官,可是……那可是辱罵天子啊,還需慎言慎行才好。


    將其他人的反應看在眼中,楊慎突然想開了?他本就是個豁達的人,有李兆先這個例子在,他覺得自己似乎想通了什麽。


    皇上素來以天馬行空的作風著稱,除了謝宏之外,就沒人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所以,與其去思索出題人的深意?莫不如按照本心作答。書院費了那麽多時間精力,為的就是替皇上取士,為國家取才,又豈能隻是拿來開玩笑?


    他強任他強,隻若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正如明月照大江,惡搞任惡搞?我自視之若浮雲,由他去,由他去??????於是?楊慎臨陣悟道。


    這一悟道,那些本來稀奇古怪的題目就不足為難了,不就是對大明現行的外交政策有什麽看法麽?


    很好?差不多?可以慢慢改進?


    才怪!要是皇上覺得好,又怎麽會那樣對待朝鮮和琉球,設立什麽倭朝總督府?


    很顯然,皇上是想讓人選最後這個答案,拳頭大就是硬道理,不服就打到他服,看看,多鮮明的正德作風啊?就是它了,楊慎大筆一揮,直接勾取,意泰神閑的模樣,大有他師傅在內閣票擬的風采。


    不就是……


    楊大才子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選擇題?接下來的題目是簡答題。


    看完簡答題的第一個題目,楊慎的神情凝重了起來,不是因為題目太怪,而是反過來了,題目突然嚴肅起來,嚴肅的甚至讓他有些吃驚。


    “古人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先是引用了一段聖人之言,在這張試卷中,這還是第一次。


    “…???問: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老有所養?”


    這個題目好大,足以用為科舉的主題了。若是從前,楊慎自然會引經據典,寫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出來,細述用聖人之道教化百姓,使人人有禮,恪守道德,進而達到天下大同的老生常談。


    可是,即便不考慮皇上對禮儀不屑一顧的態度,隻要想到天津的見聞,楊慎也知道從前的答案是不正確的。


    道德是好東西,但這玩意隻適合拿來當自己的行為準則,並不適合拿來要求別人,更遑論朝廷以之要求百姓了。其實,嚴格去追究的話,聖人的話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


    孔夫子經常用看淡名利來教誨弟子,但實際上,這位儒家聖人當年奔波諸國,所為何事?還不就是為了求個一官半職,進而飛黃騰達嗎?


    士人們可能會辯解說,孔聖人是為了從政之後為天下人謀福。可是,當年跑去衛國,投靠衛靈公嬖幸的宦官癰渠的人,難道不是這位夫子嗎?走後門,走被他後世的徒子徒孫唾棄的閹豎的後門,為的不就是謀官麽?


    季氏家臣公山不狃和陽虎謀叛,公山不狃派人去請孔夫子,結果他又是躍躍欲試,要不是子路拚命攔著,而謀逆的兩個人很快事敗,沒準兒早就被人當亂黨幹掉了。


    正德和謝宏哥倆都是不讀聖賢書的,也不知道這些典故,可楊慎是誰?這位神童自幼就開始讀經典了,對這些典故也是存過疑慮的,當時有授業老師給他授業解惑,並沒有深究,可此時他觀念已經有了變化,哪裏還會和從前一般想法?


    思索良久,楊慎在題目旁邊寫下了兩個字,他用的當然不是炭筆,而是毛筆,這二字蘊含了他的濃烈的情緒,因此也是濃墨重彩,力透紙背。


    嚴肅的問題不止這一個,可以說,所有的簡答題,都是類似的風格。不單是楊慎神情凝重,李兆先手中的筆也慢了下來,皺眉思索時,眉宇間濃鬱的凝重之色,全然不在楊慎之下,顯然這位首輔公子也不完全是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子。


    “海外有廣大的疆域,不盡的財富,若要攫取之,何策為上?”


    “世間有人富有卻不通應用之法,有人貧窮卻善於經營,如何才能使其各得其所,不致浪費?”


    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乍一想很簡單,可深思起來卻是奧妙-無窮?楊慎結合天津見聞,一一加以對照類比,更是覺得其中的學問博大精深,別說一兩個小時?就算窮盡一生,也未必能找出最正確的答案。


    把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串連在一起,其實就是士大夫們天天掛在嘴邊的治國安邦之道,隻不過士大夫們卻很少研究罷了。以道德為名,來壓榨或者奴役百姓就已經足夠了,又何必研究這麽深奧的問題呢?用那些時間搞點風花雪月不是更好嗎?


    觀念的轉變就是這麽突然,這麽徹底?連楊慎自己都很驚訝,也許從踏上天津地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會跟從前的自己,跟從前的信仰一刀兩段,然後南轅北撤了吧?


    簡答題比前麵的問題難度高得多,很多問題楊慎也同樣無法確定答案,可他的精神卻越來越亢奮,情緒也越來越激昂。


    來書院真是來對了?謝總督雖然行事有些偏激,不過,他對治國之道的理解?卻堪稱博大精深,就算他的能耐僅限於提出這些問題,也足以令人稱道了。


    沒有答案不要緊,隻要自己,隻要在場的和沒在場的考生和學員,隻要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裏,會源源不斷加入這個書院的同道,隻要有人本著為國為民之心,不斷的探尋下去,總會有雲開月明的一天的?楊慎對此深信不疑。


    有了這樣的認識,再重頭審視一遍考卷,楊慎也是豁然開朗,很明顯,這考卷前半部分的題目,都是皇上出的?後半部分則是謝宏出的,所以,風格才會迥然而異。


    皇上在前麵出的那些題目到底有沒有深意,楊慎還想不透徹,不過,他可以肯定,對於取士和研究治國大道,謝大人的態度是相當嚴謹和認真的,不然,他不會連自己訂下的新政都質疑。


    “眾多周知,**問題極難根除,即便太祖以酷刑威懾之,也是治標不治本,洪武年間,種種灰色收入就以常例等名目堂而皇之的風行朝野,其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天津等地施行新政,吏員人等,皆熱情飽滿,忘我奉公,然則……”


    這是簡答題的最後一道,也是題目最長的一道題,涉及麵也是極廣,連剛運行不就天津新政都拿出來做了例子。


    “俗語雲:剛不可久,柔不可守,單靠一腔熱忱,初時雖可以保持操守,但天長日久之下,人心難免懈怠,熱情消退之後,固疾勢必重生,應試者既然有誌於政,請問此症何解?”


    在楊慎的心目中,天津吏員的形象極為高大,那些人的清正廉潔,隻有古籍中記載的盛世下的官吏才可堪比擬,若非他知道出題和施政的是同一人,這樣的問題算是自我否定,他甚至有拍案而起,高聲怒斥的衝動。


    可沉下心來一想,這顧慮也是有道理的,曆朝曆代,但凡開國時節,一般都會有一番盛世景象,未必比得上天津,可卻足以讓人代代相傳,津津樂道。


    漢高祖劉邦入主關中的時候,也曾用約法三章來收攏民心,進而以此為根基,一統天下。可其後的律法卻日趨嚴酷,官僚們再次站到了民眾的對立麵,貪腐甚至都算不得罪過了,以至於激起變亂無數,最終在黃巾之亂的烽煙中,結束了大漢帝國四百年的統治。


    其他開國君主跟劉邦也沒多大區別,他們最初也是報著天下大同的目的去征戰的,就算考慮更多的是自家的富貴,可即便隻是做個樣子,他們也必須要表現得如此,否則就沒辦法聚攏民心,將其轉化成掃平天下的實力。


    可是,哪怕最初的目的再高尚,隻要過得幾十年,官僚就會迅速墮落,貪腐隻是其中一小部分罪過罷了,兼並土地,欺壓良善,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站到民眾的對立麵,甚至會比當初被他們打倒的敵人更卑劣,更墮落。


    這,似乎是個死結。


    儒家學術對此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強對百姓的教化,努力提高官員的自身修養,據他們說,隻要能做到這樣,社會就和諧了。


    可是,幾千年來,這出鬧劇卻在不斷輪回重演,永不停歇,對此,百姓未必有足夠的認知,可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將其看在眼裏的,隻是苦無對策罷了。


    無論是誰,隻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他的麵前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無比的對手,哪怕身居高位;哪怕手握重兵;甚至高踞龍椅之上,一樣會在這個對手麵前一敗塗地。


    因為他要麵對的,是整個官僚階層,這些人就象一群惡狗,誰要是敢動他們嘴裏的肉,他們就一定會用尖牙利爪反擊。


    楊慎思來想去,卻全然想不到辦法,本來他以為天津的吏治就已經足夠高明了,隻要保持下去就可以了。可當他發覺,再清正的官僚都有可能墮落的時候,他迷茫了,這種事真有辦法可以解決嗎?


    他很希望知道答案,入書院讀書的念頭也更加熱切了,抬起頭來,向北眺望,隻管隔著戲院的牆壁,什麽都看不到,可楊慎卻若有所思,他堅信,那裏會有答案的。


    做完簡答題也不能放鬆,因為下麵還有,要不然咋能說這題目多呢?不過,楊慎卻是鬆了一口氣,他開始的時候掃了一眼,依稀記得最後一道題也是選擇題,而且還是不定項的選擇題,他現在也有應試心得了,供選的答案越少,題目就越簡單。


    不過,當他仔細看的時候,卻差點沒驚呼出聲,怎麽到了結尾,風格又變回去了?不,不是變回去了,這種風格比皇上的天馬行空還要詭異。


    皇上的那些問題雖然古怪,可仔細想,卻也有跡可循,楊慎甚至模模糊糊有了些猜想,隻是必須得看過西遊記之後,才能有定論。


    可現在這些,卻完全就是牛唇不對馬嘴啊!


    “你走到城池的盡頭有一個出口,你繼續向前走走出了城池。在城池外麵,你看見一座大花園,你看見地麵上有一個箱子。這個箱子是多大尺寸的?請在小、中、大三項中選擇。”


    尼瑪,這是繞口令嗎?楊慎忍不住在心裏罵了粗口。


    “這個箱子是什麽材料做的?請在紙、木頭、金屬中選擇。”


    ……諸如此類。


    這根本就不可能有準確答案啊,楊慎再次看向李兆先,他這位世兄正在抓頭皮,這還是他第一次在考試中露出這種表情呢,顯然也是遇到麻煩了,八成還是自己一樣的麻煩。


    不過,李兆先不愧是李大俠,他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然後開始作答了,看他那行雲流水的動作,顯然……他是隨性而動了。


    好吧,見賢思齊,楊慎也懂了,既然如此,我也隨心作答好了。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弄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鱸州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鱸州魚並收藏明朝第一弄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