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實務經驗來看,盧照鄰在江陰這麽多年,也比大多數地方縣令要豐富。盡管江陰還是小農為主,但因為張氏的存在,或者說受張氏的影響,地方豪強往往結合各種資本,形成了新式農莊或者莊園。
貞觀朝的江東同樣是“地多人少”,因為很多沙地或者低窪泥地,並沒有任何人家願意去收拾。普通的水田就已經存量相當可觀,人力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去改造田地的主觀意願。
但伴隨著廉價的外來勞力出現,普通小農可能依舊沒有意願去轉型。但大量土豪為了“進階”,自然而然地,會去擴大“資本”。
整個過程中,地頭蛇的本地資源加上過江龍的“外來資本”相結合,配合廉價勞力和新興市場,於是專攻某些市場某些行業的莊園經濟就誕生了。
不僅僅江陰如此,整個揚子江江口數州,除了個別山區,大抵上都是這麽一個行情。
於是野蠻發展十幾二十年之後,長孫無忌到了蘇州地頭,也不得不承認,貪汙索賄的方式和膽量,都要大一些,再大一些……
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原本就出身大族的盧照鄰,經過多年的曆練洗涮,來回地在新式莊園、生廠加工、出口貿易、組織培訓等領域中活動,隻這一份經驗,全唐朝所有大型行會,扔個地區一把手給他幹都是不虧的。
而且因為張大安的關係,他在江陰縣也有梳理地方政務的經驗,對於地方治理和城市規劃,同樣有著相對先進的經驗。
結合老大世族原本的經驗,可以說這種“過渡性”的跨界人才,要不是“家世所累”,科舉行卷隻要有貴人扶持,屬於典型的蕭何式宰輔種子。
但李董一天不死,他就沒辦法走這條路子,隻有等新皇登基,才有機會進入唐朝的官僚體製。
至於投身武漢,張德一天不死,張德身後的集團就一天沒有機會創造“用力之功”。
總而言之,不管盧照鄰是“貨賣帝王家”還是“殺人放火受招安”,都得等著兩家老大各自升仙……
其實熬死李董的幾率還是很大的,但毫無疑問,盧氏破滅對盧照鄰的精神衝擊相當的大,這導致他不願意去等,而是先經營自身,以待將來。
“兄長,緣何不讓升之前往蘇州?如今增補八縣,江東江西都是傳遍,連江淮都有人過來打聽消息。”
靠近芙蓉湖的地方,有江陰最大的紡織工坊。除了毛紡之外,棉紡、麻紡、絲紡等等都是規模極大。整個江陰最大的養羊場,就在附近,整個工坊的氣味都極為糟糕,很濃烈的羊膻味飄過來。
但除此之外,工坊相當整潔,還有專門的環衛隊伍,三輪車、板車、獨輪車一應俱全。
排汙管道都是明渠,主要汙水也是生活汙水,倒也不是排入芙蓉湖,而是通過一片池子,再進入幹渠。
附近就有很大的農莊,主要作物就是棉麻,棉花產量不算高,比不上河北,但因為就近蘇杭,銷路很好,主要是運費低,離得近,自然在消費市場能有競爭力。
張德和張大安一起過來轉轉,隨處可見過來比價的批發商,操持著各種口音,帶著不同人種的伴當親隨。
有的很明顯是胡商,左右都是極為罕見的高大黑奴,但黑奴一開口就是尖細的嗓音,大概都是閹奴。
張德和張大安見多識廣,自然不覺得奇怪,隻是跟隨的幕僚中,也是頭一次見這種類型的黑奴,倒是跟胡商閑扯了一番。
“要說去蘇州,的確是個好差事,混個佐官也不怕被人知曉,畢竟有長孫無忌照拂,怕個甚麽。但是……”
凡事就怕“但是”,隻聽張德目光凜然,“好壞的計算,都在長孫無忌身上。但凡有些變動,長孫無忌拿個‘盧氏餘孽’的人頭做文章,別人能說甚麽?那老貨到時候隻需要一句‘臣久居江南,素聞地方窩藏朝廷叛逆’,不但賺了名聲,反手就能回歸‘中國’。即便不去京城,少不得一個‘江東黜置大使’要有的。”
“……”
人換了位置,思考問題自然就不一樣,聽得老張這麽一說,張大安隻覺得這宦海果然險惡,貞觀朝的元謀功臣都不是“好鳥”!
隻是轉念一想,自己親爹貌似也是元謀功臣……感覺有點罵自己的意思。
“若如此,還是去程三郎那裏妥帖。”
張大安歎了口氣,“隻是河中那地界,三五年不得太平,地廣人稀的,死了都不知道屍體被虎豹還是豺狼吃了去。”
“他去河中,隻要運氣不是太差,不會比吳應熊地位低。三郎你隻要記住一點,經略河中的錢,朝廷是借來的。借來的錢,除非朝廷打算賴賬,否則,還不是要還?那怎麽還?難不成賣河中的地?”
個中收益,每一個銅板都是帶著血絲,張大安心知肚明,也就沒有在這裏討論。
“家族遭逢如此大難,升之兄還能想著振作,心誌剛毅,著實令人佩服。”
“成大事的基本素質。”
毫無人性的話說出口,聽得張大安直臉皮抽搐,好在自家老哥什麽德性,二十多年接觸下來,心中也是相當有數的。
和朝野江湖上的老鳥比起來,自家老哥就是太實誠,直白地把一群人的三角褲都抖落出來曬太陽。
兄弟二人說話間,到了一處不見織機工人的住處,看幡子招牌,大概類似“會館”的地界。
有麥公祠也有鐵杖廟,香火很旺,往來進出的棉袍漢子不少,時不時也有穿錦緞的,隻是麻衣在身的就少了。
“你這細佬,吾出錢讓你去讀書,是為了你好。你在江陰做工,再如何是個機靈鬼,又能甚麽出息?頂多修個木頭機子,能修到甚麽辰光去?”
“屋裏老娘要養,哪能跑去江西,還要跑到漢陽去。弗去,弗去……”
門口一長一少,長者身穿棉袍,少年卻套了帶色的緞子。看長者鞋帽行頭,便知道是個有錢的商人,至於少年,大抵上是個工人,不過是有自由身的,興許在江陰本地,還有家業。
“哎呀呀,吾個祖宗,哪能要去漢陽的?伊家都是些猢猻,懂隻卵啊。隻要去蘇州,又弗是進‘虎丘園’,就是個技校,有華潤招牌的認證,怕個啥麽事哩……”
“屋裏老娘要養……”
少年說起了囫圇話來,長者一咬牙:“怕個卵,你去念書,老阿姐吾出錢,日日吃白米,月月有魚肉,你看阿好?弗要聽伊家猢猻亂講,啥麽去漢陽江夏的,就在常州蘇州邊上,都有好大工指點的,還能讀書識字,有啥麽弗好?”
“去也弗是弗好,去了之後,銅錢怎麽算?”
“吾裏弗用銅錢,銀元,銀花邊,還弗好麽。”
“好!”
少年終於點頭同意,長者頓時鬆了口氣。
張家兄弟二人見了,都是略微訝異,這幾年不是沒有工場主專門挑揀機靈的工人去深造。
但往往深造的工人,都是工場主的本家子弟,很多黑作坊首先坑的,就是自己族人。
隻是漂亮話說起來好聽,又是同姓同宗的,被壓榨的也不好多說什麽,仿佛還要靠這工錢如何如何的。
久而久之,也會厭棄,鬧翻的也不在少數。如此反複,有些工場主,自然也會退而求其次。
有同鄉情誼的,和自己關撲來的,都是一個檔次。前者跟不知道行情的族人一樣,容易糊弄;至於後者,自家財產,養好一點是應該的。
至於實在是有機靈的,東主勢力又不是如何廣大,就像眼前這般,要打著商量。
實在是聰明伶俐有潛力的工匠難尋,但隻要出了一個,整個工場或者小作坊,立刻就是騰飛,把同行同等實力的競爭對手,迅速踩在腳下。
“這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老張見狀,感慨了一聲,一旁張大安深以為然,點點頭道,“這幾年蘇州常州,雖說開個作坊工場依舊賺錢,但要是手藝落後了一些,也撐不上幾年。常熟那裏的鍾表匠,原本都是什麽檔次,如今做出來的,都趕上武漢貨了。差一點,便落後一點,越是小富之家,越是受難不起,也就有了這場麵。”
指了指眼前的一長一少,張大安相當的感慨,換成二十年前的長安城,這種事情會發生?
想也不用想啊。
貞觀朝的江東同樣是“地多人少”,因為很多沙地或者低窪泥地,並沒有任何人家願意去收拾。普通的水田就已經存量相當可觀,人力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去改造田地的主觀意願。
但伴隨著廉價的外來勞力出現,普通小農可能依舊沒有意願去轉型。但大量土豪為了“進階”,自然而然地,會去擴大“資本”。
整個過程中,地頭蛇的本地資源加上過江龍的“外來資本”相結合,配合廉價勞力和新興市場,於是專攻某些市場某些行業的莊園經濟就誕生了。
不僅僅江陰如此,整個揚子江江口數州,除了個別山區,大抵上都是這麽一個行情。
於是野蠻發展十幾二十年之後,長孫無忌到了蘇州地頭,也不得不承認,貪汙索賄的方式和膽量,都要大一些,再大一些……
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原本就出身大族的盧照鄰,經過多年的曆練洗涮,來回地在新式莊園、生廠加工、出口貿易、組織培訓等領域中活動,隻這一份經驗,全唐朝所有大型行會,扔個地區一把手給他幹都是不虧的。
而且因為張大安的關係,他在江陰縣也有梳理地方政務的經驗,對於地方治理和城市規劃,同樣有著相對先進的經驗。
結合老大世族原本的經驗,可以說這種“過渡性”的跨界人才,要不是“家世所累”,科舉行卷隻要有貴人扶持,屬於典型的蕭何式宰輔種子。
但李董一天不死,他就沒辦法走這條路子,隻有等新皇登基,才有機會進入唐朝的官僚體製。
至於投身武漢,張德一天不死,張德身後的集團就一天沒有機會創造“用力之功”。
總而言之,不管盧照鄰是“貨賣帝王家”還是“殺人放火受招安”,都得等著兩家老大各自升仙……
其實熬死李董的幾率還是很大的,但毫無疑問,盧氏破滅對盧照鄰的精神衝擊相當的大,這導致他不願意去等,而是先經營自身,以待將來。
“兄長,緣何不讓升之前往蘇州?如今增補八縣,江東江西都是傳遍,連江淮都有人過來打聽消息。”
靠近芙蓉湖的地方,有江陰最大的紡織工坊。除了毛紡之外,棉紡、麻紡、絲紡等等都是規模極大。整個江陰最大的養羊場,就在附近,整個工坊的氣味都極為糟糕,很濃烈的羊膻味飄過來。
但除此之外,工坊相當整潔,還有專門的環衛隊伍,三輪車、板車、獨輪車一應俱全。
排汙管道都是明渠,主要汙水也是生活汙水,倒也不是排入芙蓉湖,而是通過一片池子,再進入幹渠。
附近就有很大的農莊,主要作物就是棉麻,棉花產量不算高,比不上河北,但因為就近蘇杭,銷路很好,主要是運費低,離得近,自然在消費市場能有競爭力。
張德和張大安一起過來轉轉,隨處可見過來比價的批發商,操持著各種口音,帶著不同人種的伴當親隨。
有的很明顯是胡商,左右都是極為罕見的高大黑奴,但黑奴一開口就是尖細的嗓音,大概都是閹奴。
張德和張大安見多識廣,自然不覺得奇怪,隻是跟隨的幕僚中,也是頭一次見這種類型的黑奴,倒是跟胡商閑扯了一番。
“要說去蘇州,的確是個好差事,混個佐官也不怕被人知曉,畢竟有長孫無忌照拂,怕個甚麽。但是……”
凡事就怕“但是”,隻聽張德目光凜然,“好壞的計算,都在長孫無忌身上。但凡有些變動,長孫無忌拿個‘盧氏餘孽’的人頭做文章,別人能說甚麽?那老貨到時候隻需要一句‘臣久居江南,素聞地方窩藏朝廷叛逆’,不但賺了名聲,反手就能回歸‘中國’。即便不去京城,少不得一個‘江東黜置大使’要有的。”
“……”
人換了位置,思考問題自然就不一樣,聽得老張這麽一說,張大安隻覺得這宦海果然險惡,貞觀朝的元謀功臣都不是“好鳥”!
隻是轉念一想,自己親爹貌似也是元謀功臣……感覺有點罵自己的意思。
“若如此,還是去程三郎那裏妥帖。”
張大安歎了口氣,“隻是河中那地界,三五年不得太平,地廣人稀的,死了都不知道屍體被虎豹還是豺狼吃了去。”
“他去河中,隻要運氣不是太差,不會比吳應熊地位低。三郎你隻要記住一點,經略河中的錢,朝廷是借來的。借來的錢,除非朝廷打算賴賬,否則,還不是要還?那怎麽還?難不成賣河中的地?”
個中收益,每一個銅板都是帶著血絲,張大安心知肚明,也就沒有在這裏討論。
“家族遭逢如此大難,升之兄還能想著振作,心誌剛毅,著實令人佩服。”
“成大事的基本素質。”
毫無人性的話說出口,聽得張大安直臉皮抽搐,好在自家老哥什麽德性,二十多年接觸下來,心中也是相當有數的。
和朝野江湖上的老鳥比起來,自家老哥就是太實誠,直白地把一群人的三角褲都抖落出來曬太陽。
兄弟二人說話間,到了一處不見織機工人的住處,看幡子招牌,大概類似“會館”的地界。
有麥公祠也有鐵杖廟,香火很旺,往來進出的棉袍漢子不少,時不時也有穿錦緞的,隻是麻衣在身的就少了。
“你這細佬,吾出錢讓你去讀書,是為了你好。你在江陰做工,再如何是個機靈鬼,又能甚麽出息?頂多修個木頭機子,能修到甚麽辰光去?”
“屋裏老娘要養,哪能跑去江西,還要跑到漢陽去。弗去,弗去……”
門口一長一少,長者身穿棉袍,少年卻套了帶色的緞子。看長者鞋帽行頭,便知道是個有錢的商人,至於少年,大抵上是個工人,不過是有自由身的,興許在江陰本地,還有家業。
“哎呀呀,吾個祖宗,哪能要去漢陽的?伊家都是些猢猻,懂隻卵啊。隻要去蘇州,又弗是進‘虎丘園’,就是個技校,有華潤招牌的認證,怕個啥麽事哩……”
“屋裏老娘要養……”
少年說起了囫圇話來,長者一咬牙:“怕個卵,你去念書,老阿姐吾出錢,日日吃白米,月月有魚肉,你看阿好?弗要聽伊家猢猻亂講,啥麽去漢陽江夏的,就在常州蘇州邊上,都有好大工指點的,還能讀書識字,有啥麽弗好?”
“去也弗是弗好,去了之後,銅錢怎麽算?”
“吾裏弗用銅錢,銀元,銀花邊,還弗好麽。”
“好!”
少年終於點頭同意,長者頓時鬆了口氣。
張家兄弟二人見了,都是略微訝異,這幾年不是沒有工場主專門挑揀機靈的工人去深造。
但往往深造的工人,都是工場主的本家子弟,很多黑作坊首先坑的,就是自己族人。
隻是漂亮話說起來好聽,又是同姓同宗的,被壓榨的也不好多說什麽,仿佛還要靠這工錢如何如何的。
久而久之,也會厭棄,鬧翻的也不在少數。如此反複,有些工場主,自然也會退而求其次。
有同鄉情誼的,和自己關撲來的,都是一個檔次。前者跟不知道行情的族人一樣,容易糊弄;至於後者,自家財產,養好一點是應該的。
至於實在是有機靈的,東主勢力又不是如何廣大,就像眼前這般,要打著商量。
實在是聰明伶俐有潛力的工匠難尋,但隻要出了一個,整個工場或者小作坊,立刻就是騰飛,把同行同等實力的競爭對手,迅速踩在腳下。
“這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老張見狀,感慨了一聲,一旁張大安深以為然,點點頭道,“這幾年蘇州常州,雖說開個作坊工場依舊賺錢,但要是手藝落後了一些,也撐不上幾年。常熟那裏的鍾表匠,原本都是什麽檔次,如今做出來的,都趕上武漢貨了。差一點,便落後一點,越是小富之家,越是受難不起,也就有了這場麵。”
指了指眼前的一長一少,張大安相當的感慨,換成二十年前的長安城,這種事情會發生?
想也不用想啊。